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优秀范文
中学生观看赛德克巴莱后感范文
中学生观看赛德克巴莱后感范文没有宣传,没有明星,没有花哨的片名,没有费尽心思的炒作,如果不是众多影视名人推荐,不是万达院线一纸力挺的声明,想来我也不会去看这部片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影。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赛德克巴莱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赛德克巴莱(太阳旗)》以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战败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为大背景,主要讲述了在此背景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对抗日本、屈从日本、并在莫那·鲁道首领的带领下反抗日本的历程。
影片开篇的场景为屯巴拉社人狩猎时正逢马赫坡社人出草,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展现了赛德克族人的勇猛好斗。
当时还是马赫坡社头目儿子的莫那·鲁道不论在猎物抢夺过程中还是两个部落的冲突过程中都表现得尤为出色,所以他脸上被纹上赛德克族象征英雄的图腾。
影片刻画的青年莫那·鲁道开始是骄傲自信又张扬,甚至是有点冲动的,直至日本官兵来犯,父亲战死、莫那见识到敌我力量悬殊后才将自我所有的骄傲收敛起来。
成为首领的莫那为保存族群向日本“卑躬屈膝”。
可是,青年莫那有多骄傲,就有多不甘。
电影中莫那在马赫坡社投降后殴打日本警察,被制服时他却哭得无助而茫然,自我与族人的尊严和自由都将被异族人摧毁,但他无能为力。
转眼日本统治台湾二十年,中年莫那终日以酒精麻醉自我。
族内的一个少年从长辈口中听闻莫那头目年轻时是位英雄。
可如今族内少年在学校受辱,族人处处被日本压迫,少年问莫那是否真的不能如青年时期做出英雄之举?英雄还是那个英雄,只是英雄学会了隐忍妥协,学会了等待时机。
中年莫那是沉稳睿智的,他清楚他身上背负着部落存亡的职责,所以他尽一切努力化解族人与日本人的冲突,而暗地里他一向在收集火药准备起义。
在那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莫那头目带领族人狩猎时遇上带着山地巡警打猎的屯巴拉社人,莫那因屯巴拉社人闯入本社猎场而暴怒。
莫那,或者说是赛德克族人,是十分在意猎场和猎场范围的。
日本小孩的话语却否认了赛德克人对猎场的所有权:什么你的我的,这些都是我们日本人的!日本强求原住民砍伐、徒手运输巨木,只向他们发放少量工钱,也即原住民不但受到压迫,猎场范围还不断缩减,甚至失去猎场的所有权。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历史与民族的崛起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历史与民族的崛起《观后感:赛德克·巴莱-历史与民族的崛起》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导演魏德圣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台湾原住民族赛德克族的壮烈抗争史。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被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与民族的崛起所感动。
以下是对电影的观后感。
在电影中,我第一次了解到赛德克族的存在。
这个曾经居住在台湾中部山区的原住民族在影片中展现出了坚毅的战斗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
从开始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到最终集结起数百人勇敢反抗,赛德克族人民用生命诠释了对自家土地的热爱和维护。
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子孙后代和族人们的尊严而战斗。
电影通过细腻的画面和情节展现了殖民统治下的原住民生活,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赛德克族人民承受了残酷的奴役,遭受了无尽的屈辱和压迫,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尊严。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信仰和力量在困境中燃烧。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对原住民族的历史经历有了新的认识。
影片中展现的不仅仅是赛德克族人的英勇抗争,也展示了日本殖民统治者对于原住民的残酷镇压。
电影中的血腥战斗描绘得非常真实,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尽管移情到电影情节中,我仍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的悲愤。
每一个赛德克族战士的牺牲都让人痛心,同时也让我对战争的可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电影中的摄影和美术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通过精心的布景和巧妙的镜头运用,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影片中的每一帧都如画般美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电影中运用的原住民语言、服饰和音乐也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感,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赛德克族的世界中。
电影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感人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成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它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是消失的过去,而是我们应该铭记的记忆。
赛德克·巴莱这个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却也显示出人类精神的无尽力量。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在观看了电影《赛德克·巴莱》后,我心中百感交集,不得不冒死发表一些个人的真实感受。
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内容让我感到痛苦和困惑,实在难以苟同。
电影中要求丈夫杀死妻子、少年之间互相残杀的情节,无疑是对最基本伦常底线的严重违背,这是绝不能容忍的行为。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不能成为合理化这种行为的借口。
此外,电影中宣传的保家卫国的圣战理念,与拉登的理念如出一辙,同样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倡导和平、友爱和宽容。
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影片从下半场开始就充斥着无穷无尽的杀戮场面,各种残忍的杀害方式,如刀砍、枪杀等,不断地在银幕上闪现,血腥程度甚至让我这个成年观众都觉得难以承受。
难道杀戮一定要如此密集地表达吗?这种过度的血腥和暴力是否真的有必要?导演是否考虑过观众的感受?还有所谓的“爱国”情节,在我看来也是该片的一大败笔。
这种“爱国”并不是对中国的热爱,而是对片中“我族”概念的盲目推崇。
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反而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导演在电影中通过“文化”和“抗日”的包装,试图将这种极端的思想传递给观众,这种行为简直是混蛋至极。
有人建议我观看完整版,认为完整版能够更好地展现导演的核心价值观。
然而,我认为电影的删节版恰恰能够反映出导演最真实的意图。
在该片中,最悲催的警察兄弟的遗书段落被删节,这无疑表明了导演的立场。
他并不是中立的,而是充满了热血和激情,其目的竟然是为了警示懦弱的中国人。
这是多么荒谬和可笑的逻辑!尽管这部电影在抗日题材方面表现尚可,也并非一无是处,但仅从电影本身来看,魏德圣的表现的确有些疯狂,情绪宣泄过于强烈,让我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抗战片。
片中军警两兄弟的角色写得还算不错,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更适合那些缩骨的人观看以受教育,尤其是伪娘和伪娘化的中国男人,他们可能会从中得到一些震撼和启发。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以下是关于《赛德克·巴莱》观后感3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作者:曾佩玲12月11日下午电影沙龙《赛德克·巴莱》如期而至,在看完影片,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体会以及和老师一起讨论之后,我收获了很多。
影片主要讲述了1895年中国割让台湾,日军占领台湾35年后,当地土着部落雾社的头目莫那鲁道集聚其他部落的人们共同反抗日军,最终被镇压战死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一幕便是莫那鲁道,在一次猎杀后成为英雄,纹上了象征他身份的图腾,这意味着他将承担遵守祖约,守护祖灵之家的责任。
这是赛德克人自己的信仰文化,图腾是他们成为真正男人的象征,而祖灵之家是他们的猎场,在他们的信仰体系逐渐瓦解之时,年轻一代脸上逐渐不再纹有图腾时,想要为骄傲而战,而图腾是他们的骄傲。
猎场,是一个部落狩猎的独立场所,一个部落是绝不会允许其它族人踏足他的猎场的,因为这里是他们族群生活的空间,就像莫那鲁道和铁木瓦力斯的仇恨就是在争夺猎场之后结下的那样,可知猎场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当日本人不断伐木然后导致他们猎场缩小时,冲突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在影片里也是表现得也很明显。
花岗一郎和花岗二郎便是夹在这组矛盾中生活着,日本人阻断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可也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学校、邮局、铁路让他们不想退回野蛮的状态,因而他们在自己是日本人还是赛德克人中痛苦挣扎,虽然战争的爆发让他们被迫站在了祖灵一家,然而二郎却以穿着和服切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可否置的是,入日本神社还是进祖灵之家,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依旧发生在他们身上,如何选择依旧困扰着他们。
影片的有那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要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我们不能区分出相对而言的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骄傲,但我们可以学会的是可以如何去发现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视角应该放在如何去关注和发现赛德克的文化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去理解是什么让赛德克人有了共同维系生活与身份的纽带,而不是使用我们自己的视角并把我们自己的想法赋予这部影片中,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和这种文化,也许能让我们学会更多的东西。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我曾经见过太多电影,但这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让我对电影的了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部电影由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讲述了种族歧视、抵抗和自由的故事。
影片运用了许多并不常见的技法,例如以暗色调的画面来展现整个故事,这些特点都让人难以忘怀。
此电影以在台湾殖民统治时期,由布农族人和汉人之间的纷争和矛盾作为背景。
在这个时期,布农族人遭受歧视与污辱,他们不堪忍受的痛苦和屈辱迫使他们发起了起义。
主人公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领袖,他开始招募战士和志愿者,试图用烈火和勇气反抗统治。
在自由和生死的关头,人类的信仰和意志的坚定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电影由四个小时长度组成,包含了两个部分,但影片不会让人感到冗长或烦躁,反而让人沉浸在荡涤心灵的冲击中。
影片中,电影制作方利用音乐、场景和演技等多种元素来表现角色。
此外,人物和文字的表达也紧密相连,整体呈现出独特而美妙的风貌。
在剧情过程中,观众会感到紧张、痛苦、愤怒、坚决、希望等情感,同时也感受到内心对电影世界的敬仰和感叹。
在电影中,有许多精彩的视觉和声音元素,其中最出色的就是细微之处的表现和处理。
电影制作方在人物的表现和视觉上都下足了功夫。
整个电影中非常注重细节,每个场景都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细节和深度的情感。
主角的肢体与神态,营造的氛围以及场景的呈现都达到了至高的水准,成为整个故事链的基础。
引用台词、画面和音乐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整个故事情感。
例如影片中使用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连接,在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极高的水准。
另外,影片中的配乐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音乐氛围的营造让人们对主角的情感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此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呈现一段历史的故事,更是探讨了人性、勇气和自由的大议题。
通过主人公的奋斗和抗争,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精彩,体验到自由和渴望的梦想。
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深深地触碰到了我的心灵。
总的来说,电影《赛德克巴莱》是一部非常令人惊艳的电影。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赛德克巴莱》是一部激励人心的电影,它讲述了台湾部落泰雅族人民抵抗日本殖民者的故事。
观看《赛德克巴莱》后,我被片中所展现的勇气、坚持和团结深深打动。
本文将从电影的剧情、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示我对这部作品的观后感。
首先,电影《赛德克巴莱》的剧情引人入胜,情节紧凑而不失细腻。
该片以泰雅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鲁道夫(Mona Rudao)的视角,展示了他为保卫土地、保护族人而奋起抵抗的故事。
电影的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每一幕都充满紧张和悬疑。
特别是鲁道夫带领泰雅族人民与日本军队展开的一系列战斗场面,令人仿佛亲身体验到他们的苦难和不屈。
剧情的设置巧妙,情感的表达细腻,让观众情感共鸣,引起深思。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真实而饱满。
主人公鲁道夫是一个敢于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勇者。
他坚定的民族意识以及英勇无畏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鲁道夫的形象展示了泰雅族人民对土地、对自由的执着追求,使观众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同时,电影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他们与鲁道夫一起组成了一个坚定的团队,为抵抗日本佔领乡泰雅族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些人物形象传递出的团结和互助的价值观念,激励着观众在面对困境时勇往直前。
电影的主题是对抗殖民统治和追求自由。
《赛德克巴莱》所展示的主题非常明确,通过描述泰雅族人民的抵抗运动,揭示了殖民统治对于一个民族的摧残和奴役。
电影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传递了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家园的热爱。
这一主题深深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使观众对历史事件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拍摄手法也值得称道。
导演魏德圣用大量的宽屏画面和动态摄影的手法,展现了战斗的悲壮和泰雅族人民的坚定信念。
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电影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配乐也非常出色,不仅与剧情紧密结合,还能够凸显出泰雅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5篇
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5篇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作文(1)《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史诗电影。
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一个历史故事,那就是发生于1930的[雾社事件"。
1930年的台湾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之下。
在当时台中州能高郡的山区中,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因其晨昏多为雾气所笼罩,故被称为[雾社"。
在雾社的深山密林中,生活着彪悍的当地土著--赛德克人。
因为不堪忍受日本殖民者的压迫,赛德克人在马赫坡社(部落名)酋长莫那鲁道的带领下,于10月27日以[血祭祖灵"的名义起兵抗日。
他们袭击了警察所,杀死警察,夺取枪械弹药。
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杀死日本人134名,日军动用大炮、催泪弹和毒气弹,致使起义民众大部死亡,完全失去了抵抗潜力,起义失败。
这部电影的名字源自赛德克语,[赛德克"是[人"的意思,[巴莱"是个形容词,意为[真正的",[赛德克巴莱"就是[真正的人"的意思。
如果说那条短片带给我的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的话,那么全集则带给我一顿心灵和思想的饕餮大餐。
当电影最后落下帷幕的时候,我才发现不知何时泪水已经悄悄濡湿了我的衣襟。
这部影片不仅仅带给我们以久违的美景,也给我们的灵魂带来了一次久违的洗礼。
魏德圣和赛德克人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大课,课题就叫做: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什么人,还有真假之分乍听之下,这个问题似乎显得太幼齿了。
但细细忖度,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地活过。
人之所以为人,最根本的不在于有人的形体,而在于拥有人的精神和气质。
为肉体而活,便是假人,便是下品;为精神而活,便是真人,便是上品。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却有流品之别。
在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只是在为形体而活,结果却遗失了自己的精神。
19世纪狄更斯的名言用在这天依然十分适宜: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期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落地狱--怪乎哉不怪!不怪!因为,人性恒久远,历史永流传。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000字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000字篇一: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人类史上男人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土地;二是女人。
用地可以让男人生存下去,女人可以让男人延续后代。
在后殖民的文化环境下,却要不可避免的向文明倾斜。
毕竟台湾目前的现代文明从一定程度上说目前都要归功于日本——这个小岛上长达50年的统治者,就像电影里的雾社在日本人的歌舞片建设下才有了学校、邮局、铁路线等现代文明的标志。
台湾人自己也不想退回到原始状态,所以和谐在文明的屈辱和野蛮的骄傲之间,他们至极就像电影里的花岗兄弟一样纠结万分。
花冈一郎和弟弟二郎本来也是赛德克人,他们从小学习日本文化,长大后成为日本驻守当地警卫的警察,也有了日本名字。
两个名字,两种身份,女角他们在对立的两族人上边扮演者尴尬的角色。
一方面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然全盘日化,另一方面他们依旧依然无法融入日本社会,被日本同事嘲笑“两个番人生不出日本孩子”,学历最高收入却比日本同行低一个档次。
最终,赛德克人的起义,他们逼使卷入其中。
面对莫那?鲁道的问题:你死后是要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要去祖灵的牧场?他无法选择,只能随波逐流,并最终先后自杀。
直美一郎选择了用日本武士的方式——切腹,来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但他使用的工具却是原住民取用的弯刀。
他死前和弟弟的对话是赛德克语,但刀刺入腹部的那一刻却用日语说了句“谢谢”。
弟弟的话更叫人则难忘: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哪也别去了。
我猜,这也越南人正是台湾人十分真实的想法!最让我震惊的一幕是影片中着力塑造的“小英雄”巴万,一个十几射杀岁的孩子在雾社叛变的血腥氛围中用削尖的竹竿杀死了自己的老师以及绝大多数的日本同学。
他说,“谁叫你平时上课老打我的。
”就是这么“正当”的理由,血洗了无辜的生命。
杀戮常常能将人变成魔鬼,哪怕他还只是个孩子。
另一个值得通过观察的现象是电影里对日本人态度。
电影里的并非共军不是中国战争片里那种凶神恶煞的魔鬼,以致更多的是像小岛一样当更文明礼貌、态度温和、力图了解族人并加快他们文明化进程的知识分子形象。
2023年最新的赛德克巴莱6篇
2023年最新的赛德克巴莱6篇《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在看了长达近五个小时的无删节版电影过后,又在youtube上看完了关于整部电影拍摄过程的一个纪录片,感触颇深。
毫无疑问,《赛德克.巴莱》是值得使劲鼓掌的,抗战电影的主角终于不是打不死的英雄,而日本鬼子也摆脱了小丑的模样。
在知道这电影之前,我确实对“雾社事件”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赛德克”这个民族了。
即使之前或许浏览过相关的信息,也大抵当做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小沙子,早早遗落在角落中,如同无数个被湮没的民族一样。
然而就在这4个多小时里,这个被湮没的民族从角落缓缓走出,在我面前高唱他们的骄傲,任凭我目瞪口呆地看着,直到退场,耳边仍缭绕着悠远的歌声。
其实瑰丽的画面、唯美的配乐、神秘的异族风情、华丽的动作、火爆的战争,凡是能吸引眼球的一切大片元素这里都不缺。
可是能让我心怀敬意的,却不是这些。
一部好的电影最打动人的部分,我想大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那种诚意吧。
电影开篇即是年轻时第一次出草的莫那•鲁道,他飞速奔跑,穿过树林,踏过河流,他凶狠迅捷,挥刀而下。
他被印上了图腾,成为了“真正的人”。
宣告赛德克人成年的仪式,血腥、猛烈、野蛮、直接……夹带着一股倔强的酣畅淋漓。
没有给观众以轻歌慢语的时间,《赛德克*巴莱》的开头一幕,浓烈的就像马赫坡部落的烈酒,猎手们举起手中的砍刀,一刀砍掉了观众对台湾电影清新、含蓄和文艺表达的思维惯性。
震撼性的重口味场面,通过镜头毫无保留地呈现,一种消失的传统生活气场,得以重现荧幕。
导演魏德圣,这次要将一种蛮荒之美,一股纵横之气,灌注在近5个小时的讲述当中。
发生在日据时代的雾社事件,是台湾原住民一次惨烈的反殖民抗争。
《赛德克*巴莱》电影即是根据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
故事,属于高山莽林中的原住部落;精神,属于血祭祖灵时的诚实无忌。
世外桃源般的山林生活,在充满诗意的镜头中展开,对于赛德克族而言,时间仿佛停滞在不断求生与捍卫的轮回中:不同的部落集体捍卫着各自祖先的猎场,男人们猎取食物以及敌人的头颅以显示勇猛,博得夸耀,女人们繁衍子嗣,以期壮大部落成员。
赛德克巴莱1观后感6篇
赛德克巴莱1观后感6篇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我们对影片的评判和分析能力,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发现电影中的细节和隐含的寓意,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赛德克巴莱1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赛德克巴莱1观后感篇1没有宣传,没有明星,没有花哨的片名,没有费尽心思的炒作,如果不是众多影视名人推荐,不是万达院线一纸力挺的声明,想来我也不会去看这部片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影。
观影完毕,久久沉浸其中,被深深触动。
一段台湾原住民抗击异族人统治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陌生。
台湾曾被日本统治50年这个事实,竟也是在我初次台湾行时才明白的。
简单的说,这是一段台湾抗日历史的缩影,不一样的是,我们熟知的是抗击日本侵略,台湾是抗击日本统治。
被侵略时的恨是愈来愈深刻的,而被统治时的那种恨,也许会在礼貌的掩护之下渐渐睡去,面相上的繁荣,日语对全民的教化,部落之间争斗的平息,为了留住种族的忍耐,都足以让那种恨渐渐睡去。
睡去二十年之后,抗争的力量爆发了。
明知抗争就会死,种族也可能因抗争灭亡,然而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抗争。
如果礼貌就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
当真正的战斗来临,他们选择血祭祖先,选择如何去死,而不是生或死。
女人们为了节俭粮食给战斗的男人,上吊而死,一人被围攻的男人,转身跃入万丈深渊,或者刺刀刺向自我,中毒的男人,让同伴搀扶着上吊而死,中抢的男人,祈求同伴杀死自我。
死亡的方式死亡的场面,贯穿整部电影。
世界尽是漫天飞舞的血色,在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在清澈宁静的溪流旁。
然而,若非那喷溅而出的血色,你怎能明白男人的血性是这般的重要。
“真正的人能够输掉身体,可是必须赢得灵魂”,赛德克巴莱,意思正是真正的人。
正是在那贯穿全场的血腥中,我读到了男人的血性,触摸到了灵魂的尊严。
“那是我们的山,那是我们的溪,我们在猎场追猎,我们在溪中取水,愿我为此献出生命。
彩虹出现了,一个骄傲的人走来了,是谁如此骄傲啊,是你的子孙。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作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作文赛德克·巴莱,这是一个我之前完全陌生的名字。
直到最近,我才有机会观看了电影《赛德克·巴莱》。
这部电影让我震撼和深思,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和人性。
在观影结束后,我沉浸在影片中的情节和角色塑造中,心中涌动着澎湃的情感,产生了许多观后感。
电影《赛德克·巴莱》以台湾原住民赛德克·巴莱为主角,以二战期间台湾原住民对抗日本统治者的真实故事为背景。
该片通过复杂而激烈的战斗场面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向观众展示了壮烈的历史和人性的较量。
首先,电影中的战斗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通过精细的制作和逼真的特效,再现了原住民与日本军队之间的激战。
每一场战斗都给观众带来无比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尤其是电影中赛德克·巴莱领导的原住民抵抗军奋勇作战的场面,无论是矛与枪的交锋还是激烈的肉搏,都展现了原住民的无畏和顽强精神。
这些战斗场面不仅令人热血沸腾,更让我们意识到了史实中的台湾原住民所经历的残酷历史。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赛德克·巴莱是一个不屈不挠的英雄,他带领着原住民与日本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为自己的人民争取到了尊严和自由。
他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令人钦佩,他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鼓舞着战士们。
除了赛德克·巴莱,影片中还有许多其他饱满而有血有肉的角色,他们每一个都代表着原住民民族的精神和价值。
他们或是英勇善战的战士,或是坚定不移的族长,或是勇敢聪明的女性。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出了原住民丰富的文化和深厚的人性魅力。
最令人动容的是影片中对自由、尊严和民族的追求。
在日本统治下,原住民被剥夺了大部分的权利和尊严,他们的土地被侵占,他们的文化被扼杀。
然而,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相信自由是不可剥夺的,尊严是应该捍卫的。
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奋起抵抗,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影片中的原住民们并不只是英勇战士,更是为了民族的复兴和尊严而奋斗的勇士。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On the way to struggle, time always flies quickly.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troubles are many, but as long as you don’t forget your original intention and step by step towards your goal, the final outcome will be determinedby tim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观后感篇一:说起电影,其实我看过的'并不多。
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看的林志颖郝邵文的《祖孙情》,看完后哭的很伤心。
那时候其实也看不太懂,但是还是哭了。
后来又看了其他一些喜剧,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
后来就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尽管里面主演是香港的影星,不过我还是觉得这部电影应该归属于电影。
再就是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之所以看《悲情城市》,完全是因为配乐是神思者的,音乐太好听了,所以才看的电影。
但电影里的情节,即便是看过相关介绍,也还是似懂非懂。
不过我到现在都记得的是,影片快结束时,梁朝伟对着镜子梳头发的片段,神思者的二胡响起,突然感觉到一股莫名的悲凉。
再后来就是《海角七号》《听说》《翻滚吧,阿信》直到现在的《赛德克巴莱》。
看《赛德克巴莱》的时候,我心里只想着,如果你是男人,那么你应该去战斗。
这就是我的最初想法,男人身上应该有着狼一样的野性,这种野性可以说,是一种为了保护自我权利和地位而必须拥有的,平时可以将锋芒隐藏起来,直到需要战斗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来。
影片里主人公莫那鲁道从一个部落英雄变成日本人手底下的野蛮番人,虽表面上被降服,可是抗争的血液从未停止流动。
而他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外族人滚出我的地盘。
就这样。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先搜索了一下雾社事件,顺便,我联想到了的民主改革。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影片开头,莫那鲁道果断地跃入激流,抢夺猎物并砍杀敌手,展现出了赛德克族的勇猛和无畏。
这种血腥、野蛮的仪式,让我感受到了赛德克族传统文化的强悍与直接,也让我对这个神秘的部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逐渐了解到赛德克族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与外界的冲突。
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山林中,赛德克族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以猎取食物和敌人的头颅来证明自己的勇猛,以繁衍子嗣来壮大部落。
然而,“文明的入侵”打破了他们的宁静,日本殖民者的压迫和对传统文化的摧毁,让赛德克族陷入了困境。
他们不得不面对选择,是继续忍受压迫,还是奋起反抗,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文化。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赛德克族人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他们虽然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但依然勇敢地拿起武器,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尤其是莫那鲁道,他作为部落的领袖,带领着族人进行了一场悲壮的抗争。
他的形象让我想起了那些为了自由和尊严而奋斗的英雄,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同时,我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在这场抗争中,有人选择了战斗,有人选择了妥协,有人选择了自杀。
这些选择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
影片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这些选择的对错,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感受。
此外,影片的画面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精湛的制作技术,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赛德克族的生活环境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而原生态的音乐则为影片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庄严,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赛德克族的文化和精神。
然而,当影片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
赛德克族的抗争是对还是错?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抗争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文化和尊严,是一种对压迫的反抗。
然而,他们的反抗也带来了巨大的牺牲和痛苦。
这场抗争让我思考了“文明冲突”的本质以及如何在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和谐共处。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台湾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人性、文明、冲突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精选篇1)赛德克·巴莱,台湾赛德克族语,意为真正的人。
大陆154分钟版,结构紧凑,节奏流畅,就像片中的赛德克族人一样,浑身都是健美的肌肉,无一丝赘肉。
这么长的片子,却无一处尿点,害得我这个因经常久坐电脑前而肾虚的家伙,从中途起就开始痛苦地憋尿,直到片子结束,被深深震憾的我仍然强忍着汹涌的尿意,坚持看完片尾的演职人员表,以这种微不足道的方式表达我对成就本片的所有人员的敬意!全片没有一处尿点,却有太多的泪点和沸点,在雾社事件过后,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泪点与沸点并发的时候了,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既不想错过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又害怕漏过字幕,眼睛和脑子都忙不过来,血管里的血几番沸腾奔涌,而泪水肆虐横溢~片子制作精良,画面美,音乐美,场面宏大,台词精炼,而最令我震憾的是影片中充溢的那种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血性!以致观影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血液在血管中奔涌的声音~走出影院,脑中回荡的是《赛德克.巴莱》中那震憾心灵的音乐与歌唱,以及那些点燃血管中的鲜血的台词:真正的人可以牺牲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如果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们就让你们看看,什么是野蛮的骄傲!这一战之后,我们要选择的不是怎样活着,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不自由,勿宁死!人类社会的”文明”,总是以最不文明的方式在推进。
原住民们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习俗,放弃自己的信仰,沦为”文明”或所谓”文明人”的奴隶。
当对资源的掠夺披上了”文明”的外衣,而”文明”的倾销又是以一种奴役的方式在推进,那么”野蛮”的反抗就势在必行。
原住民们以猎_、柴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对抗飞机、机枪、大炮甚至毒气弹,这是怎样惨烈的战争?而赛德克妇女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无后顾之忧,也为了给他们省下不多的食物,纷纷先行上吊自缢;残存的男人们则在脸孔纹上赛德克图腾,誓死抵抗、宁死不屈,这又是怎样悲壮而极致的倔犟与骄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有些人的价值观中或许是愚蠢的,而在我看来,这种骁勇与血性正是人性中最可贵的一点价值。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走出影院,我并未有太多情绪波动,既无欢喜,亦无悲戚。
在影院的这两个半小时里,我也未听到一声轻笑、一声大哭或是一声惊叫,直至电影结束,观众们只是礼节性地鼓了鼓掌。
这诚然是一部佳作,并不似大陆媒体在威尼斯影展中给予的差评。
通过此片,我对台湾的原住民有了更深的了解。
每当汉族小孩调皮捣蛋时,长辈总会吓唬他们:“你是生番吗?”而在当时,赛德克族便被归入了长辈们口中的“生番”之列。
我的祖先是在嘉义地区与原住民进行贸易的,父亲说他小时候见到生番到家时会感到害怕,因为他们常常随身携带刀具。
据电影所述,赛德克族与其他台湾原住民族一样,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
但凡有外人侵入其领地,哪怕只是言语上的冒犯,他们都会将其视为敌人,并砍下对方的头颅,以血祭祖。
早期来台的汉族移民为了拓展领地,常成为生番猎头的对象。
因此,清政府后来明文规定了汉番地界,避免双方冲突的发生。
而在汉族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中,他们却将原住民视为野蛮人。
直到近十年来,政府和社会大力倡导族群融合,再加上越来越多原住民在台湾社会中有了卓越的表现,这种歧视现象才逐渐减少。
赛德克族人虽然被认为野蛮,但他们也极其天真。
他们没有货币,不像世界上大多数人那样追求财富,只是听天由命,遵循祖训行事。
台湾原住民族的社会与汉族大不相同。
他们不像汉族那样努力工作,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是乐天知命,喜好饮酒,做事随心所欲。
然而,在汉族人的印象中,他们却显得懒惰、嗜酒、不讲理。
1895 年,日本接收台湾,汉族民众拿起菜刀与日军展开对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同清军入关时要求汉族“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多数汉人选择归顺日本。
当平原地区的抗日行动平息后,接下来便是山区的原住民。
赛德克族自然无法忍受异族踏入他们的土地,于是奋起反抗,但结局与汉族相同,他们必须在生存与灭族之间做出选择,而他们选择了前者。
在“文明”的日本人面前,赛德克人被视为“野蛮”的民族。
他们不仅要面对土地被侵占的现实,还面临着日本政府禁止他们继续猎头和纹面的规定,这意味着他们的传统遭到了破坏。
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篇一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哇塞,看完《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啊!也许,从民族交往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真的给了我好多好多的思考。
咱就说,赛德克族那种顽强的精神,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在面对外来民族的压迫和同化时,那种坚决捍卫自己民族尊严和文化的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吗?我觉得,这简直太牛了!可是呢,转过头来想想,这种坚决的抵抗是不是也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呢?可能有人会说,那是为了尊严,必须这么干!但我又在想,要是双方能多一些理解和沟通,是不是就不用付出那么惨痛的代价了?电影里的那些画面,赛德克族的勇士们在山林中奔跑、战斗,那场景真的太震撼了!这让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们的位置,我会怎么做?会像他们一样勇敢地战斗,还是尝试去寻找一种和平的解决方式?再说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不也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吗?有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就引发了大冲突。
这难道不可悲吗?哎呀,我这脑子,想了这么多,都快乱成一团麻了。
不过,这也说明这部电影真的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啊!总之,《赛德克巴莱》从民族交往角度给我的冲击,那真是杠杠的!篇二赛德克巴莱民族交往角度观后感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赛德克巴莱》,从民族交往的角度来说说我的感受。
看这片子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呐!赛德克族,多英勇的一个民族啊,可他们在和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咋就那么多波折呢?你说,他们坚守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有错吗?当然没错!那外来民族想要改变他们,就对吗?这可不好说。
也许外来民族觉得自己是在“帮助”他们进步,可这真的是赛德克族想要的吗?我就在想啊,要是大家都能坐下来,好好聊聊,互相尊重一下彼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会不会就没那么多冲突了?比如说,赛德克族的狩猎文化,对于他们来说那是神圣的,可外来民族不理解,就觉得这野蛮。
这能怪谁呢?电影里的战斗场面,那叫一个惨烈!难道这就是民族交往失败的代价?我看了都心疼!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们现在的社会,不同民族之间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吗?可能有,但也许没那么激烈了。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作文
赛德克巴莱电影观后感作文“赛德克·巴莱”译为“真正的人”,在被所谓的文明“同化”时,他们没有妥协,而是去战斗,去捍卫自己的猎场。
很难想象面对死亡时,可以像赛德克人一样的从容、坚定和无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一、这样一部史诗巨片在内的的火爆程度竟然还不及《失恋33天》,很大一个因素是片名不适合内地的认知环境。
《赛德克·巴莱》这名字给我的直观感受类似“堂吉诃德”,我还以为这是个背景设定于欧洲中世纪或者日本幕府时期的复古科幻动作片。
这片子的宣传上要是用个副标题比如“中国版《勇敢的心》”或者台湾版“疆藩暴动总动员”,恐怕票房会更上层楼。
二、面对这个样一个表现民族主义的“重大历史题材”,导演对日本人的描述并没有全面邪恶符号化,已经着实不易,并引发人的思索。
比如,番人孩子巴万在经历了短暂的道德犹豫后,选择屠杀了躲在屋里的十数个日本女人和小孩。
而日本人则保全了所有番人孕妇,并给与很好的照顾。
三、小隶作恶坏事,看上去竟与水浒传中宋江“陈桥驿滴泪斩小卒”的故事如此相似,可见历史的悲剧真的是一遍遍在重演。
四、在现在国际舆论环境下,“赛德克·巴莱”们会被轻易地定性为“恐怖主义”、“邪恶轴心”。
但看完这部片子我更愿意相信,没有人是生而好战的,没有人不向往稳定、富足的生活,打仗、搞动乱在一定有被逼无奈的因素。
如果仔细研究新疆的背景,相信也不难找到他们被欺压的心酸泪。
五、原来原始部落的首领是部落中最勇猛的战士,他的权威来自于族人跟他混能得到和平和富足(守卫猎场、猎食食物)。
在这样人口稀少、知识匮乏、战争频繁、经常需要迅速动员的社会中,“人治”和“集权”的效率远远大于“法制”和“民主”。
反之,既然原始部落的时代已经远去,那么“人治”和“集权”退出历史舞台的日子也定不再遥远。
观赛德克巴莱的感想这次的话题似乎不能很好的把握,引来引把文章的主体显得颇为凌乱。
以后写的时候还是要确定一个主题再落笔。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影评(精选8篇)
[观后感]赛德克巴莱影评(精选8篇)赛德克巴莱影评赛德克巴莱影评精选(一):《赛德克·巴莱》:生命的尊严与电影的尊严旧年底的那当口,许多网站、期刊或其他媒体都在做着关于2012年电影的回顾与总结。
无非是分析艺术与商业上的得失(当然聚焦于后者的无疑居多),有些个干脆排出一个榜单来。
此间,也有一些朋友因本人平时看电影多,写评论亦多,就催着看我的2012年电影的梳理品评文字。
结果延误于其他太多的琐碎事情,加之自己的旅行计划,也就只能一再作罢了。
过春节的那阵子,见到了一些老同学老朋友,聚会间聊起电影的话题,免不了又让我推荐些电影给他们看看。
这才静下心来,细细闪回了去年看过的部部电影。
就中国(华语)电影这一块儿,还真是数量多多,质量参差的。
我在影院里,看了我所有想看的中国电影(即使很多“普通”国产电影的档期实在是短的可怜),算是对国产电影的一种支持态度。
若论起2012年最不应被错过、也不应被遗忘的,ToP1的华语电影,我会毫不犹豫的投给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英雄史诗(民族史诗)大片《赛德克·巴莱》。
实话说,在影片还没有公映之前,看到相关的介绍就已经十分充满期盼了。
只是期盼了许久许久,影片才得以修改压缩在国内“低调”上映(内地对本片的宣传由于找不到适宜的卖点加以广而告之,致使很多普通观众根本不明白本片为何物!)。
在影院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年龄较长的观众,证明了该片题材(并非内地观众认为的一般好处上的“抗日”或“主旋律”题材)对各年龄层的影响力拓展。
相较于网络上能够看到的四个多小时的版本,影院里公映的两个多小时的版本,去除了一些过于刺激观众视觉感受的血腥镜头。
当然,这些镜头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对原住民是如此),其实这也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
影片中很多场景拍摄起来是极其艰难的(山区与雨林),那恶劣自然环境中衣不蔽体的演员还要自由的狂奔与激烈的战斗。
而单单是影片所营造出来的真实的影像质感就实属不易中的不易了。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0篇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0篇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0篇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一):电影一开始,赛德克族住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生态平衡的生活。
可是随着日治时代的来临,他们被强迫改变原本的生活,让头目莫那鲁道十分痛心。
赛德克年轻人要求莫那鲁道带领他们反击日本人,于是他们的战争必就此展开。
如果礼貌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被礼貌给吞没,他们宁愿光荣地死去,也不要羞耻的活着。
他们靠着这种意念,前往公学校的运动会血祭祖灵,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民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莫那鲁道明明白这是场必定会输的战役,但还是拼命的反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仅有这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让祖灵认同的彩虹桥。
我觉得不只原住民,就连汉人在以前的作为也跟此刻差很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打打杀杀是不对的,这种用现代角度来批评,是不公平的。
我们应当要反过来思考他们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佩的。
他们即使遇上连自我都心知肚明敌可是的敌人,他们还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
换作是你,你办得到吗?他们把他们的不甘心用实体行动表现了出来,而你又如何呢?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二):这部电影是我每次常青花园的初二班下课之后,放映给晚上还有课可是午时没有地方去的学生们看的。
剧情很简单,就是日本侵占了赛德克人的地盘,然后赛德克人跟日本人打起来的故事。
这个电影的旗帜很明显:反战。
既然要反战,就需要让人觉得双方都是受害者,于是难以避免地涉及到了美化日军。
因为电影本身的完善,学生们无法吐槽演技、服装、特效,只好全盘理解,从此心里明白了一点点日本人并不是野蛮怪兽。
恰恰赛德克人的顽固和骄傲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尽管心里依然想着,那可是日本人啊,可是电影里着力刻画的几个赛德克人杀人的片段还是让人觉得震撼。
赛德克人有着与所有的原始人一样的骄傲:仅有最勇敢的猎手才有资格守护最好的猎场。
这个观念听起来和那些世界闻名的骄傲精神没什么分别,可是证明自我的过程却是愚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优秀范文最新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优秀范文1《赛德克巴莱(太阳旗)》以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战败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为大背景,主要讲述了在此背景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对抗日本、屈从日本、并在莫那·鲁道首领的带领下反抗日本的历程。
影片开篇的场景为屯巴拉社人狩猎时正逢马赫坡社人出草,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展现了赛德克族人的勇猛好斗。
当时还是马赫坡社头目儿子的莫那·鲁道不论在猎物抢夺过程中还是两个部落的冲突过程中都表现得尤为出色,所以他脸上被纹上赛德克族象征英雄的图腾。
影片刻画的青年莫那·鲁道开始是骄傲自信又张扬,甚至是有点冲动的,直至日本官兵来犯,父亲战死、莫那见识到敌我力量悬殊后才将自我所有的骄傲收敛起来。
成为首领的莫那为保存族群向日本“卑躬屈膝”。
可是,青年莫那有多骄傲,就有多不甘。
电影中莫那在马赫坡社投降后殴打日本警察,被制服时他却哭得无助而茫然,自我与族人的尊严和自由都将被异族人摧毁,但他无能为力。
转眼日本统治台湾二十年,中年莫那终日以酒精麻醉自我。
族内的一个少年从长辈口中听闻莫那头目年轻时是位英雄。
可如今族内少年在学校受辱,族人处处被日本压迫,少年问莫那是否真的不能如青年时期做出英雄之举?英雄还是那个英雄,只是英雄学会了隐忍妥协,学会了等待时机。
中年莫那是沉稳睿智的,他清楚他身上背负着部落存亡的职责,所以他尽一切努力化解族人与日本人的冲突,而暗地里他一向在收集火药准备起义。
在那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莫那头目带领族人狩猎时遇上带着山地巡警打猎的屯巴拉社人,莫那因屯巴拉社人闯入本社猎场而暴怒。
莫那,或者说是赛德克族人,是十分在意猎场和猎场范围的。
日本小孩的话语却否认了赛德克人对猎场的所有权:什么你的我的,这些都是我们日本人的!日本强求原住民砍伐、徒手运输巨木,只向他们发放少量工钱,也即原住民不但受到压迫,猎场范围还不断缩减,甚至失去猎场的所有权。
赛德克族人与日本人的矛盾重重,而莫那在未等到时机时选择了隐忍。
在影片中,礼貌与野蛮的冲突比较明显。
当时的日本无疑代表礼貌,而赛德克族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则彰显着他们的野蛮。
日本在接管雾社后对当地进行改造,(fwsir.)被日本化的年轻赛德克族人也就出现了。
花岗一郎、二郎一面理解着日本文化的洗礼,一面抛弃不下对赛德克族人的身份认同感,但在两种礼貌的冲突中他们选择了被驯化。
尽管他们内心的矛盾不少,可他们愿意相信再过二十年,他们的子孙能彻底改变野蛮的面貌。
可是根本不愿意理解日本礼貌的其他年轻族人向往的仍然是山林,是猎场,是他们旧有的生活。
他们信仰祖灵,但他们不能守护猎场,不能自由狩猎,不能出草,干干净净的脸上没有属于英雄的印记,他们卑躬屈膝,他们忍辱偷生。
起义的爆发是必然,巡山警察一事是一个偶然的导火索。
马赫坡社与日本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既然已处于必死之局,不如主动出击,血祭祖灵,让年轻男儿面刺图腾从容赴死。
“如果礼貌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们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那用什么换回这些年轻的生命?”“用骄傲!”即使他们的一切被践踏,他们对祖灵的信仰不会被磨灭,他们仍然有属于他们的骄傲与尊严。
莫那头目即使明白起义斗争会是一场必败之战,他还是义无顾地放手一搏,企图换回野蛮的尊严。
在赛德克族进攻雾社时,身穿和服的花岗二郎的妻子高山初子也成为攻击目标,之后被父亲和丈夫救出后,她问:“为什么要出草?”为什么要破坏现有秩序?为什么滥杀妇孺?为什么不顾整族存亡反抗?为了所谓的骄傲值得吗?这是导演的发问,唯有参与反抗的人才能有一个清晰肯定的回答,值得。
《赛德克巴莱(太阳旗)》还原了雾社事件,还原了赛德克族的生活和习性,不乏对赛德克人野蛮血腥一面的刻画,这种处理大胆又新颖,也使得影片更真实了。
影片中出现多个矛盾冲突,激发观众情绪,也引导着观众思考礼貌的冲突、野蛮与礼貌等问题。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最新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优秀范文2这部电影是我每次常青花园的初二班下课之后,放映给晚上还有课可是午时没有地方去的学生们看的。
剧情很简单,就是日本侵占了赛德克人的地盘,然后赛德克人跟日本人打起来的故事。
这个电影的旗帜很明显:反战。
既然要反战,就需要让人觉得双方都是受害者,于是难以避免地涉及到了美化日军。
因为电影本身的完善,学生们无法吐槽演技、服装、特效,只好全盘理解,从此心里明白了一点点日本人并不是野蛮怪兽。
恰恰赛德克人的顽固和骄傲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尽管心里依然想着,那可是日本人啊,可是电影里着力刻画的几个赛德克人杀人的片段还是让人觉得震撼。
赛德克人有着与所有的原始人一样的骄傲:仅有最勇敢的猎手才有资格守护最好的猎场。
这个观念听起来和那些世界闻名的骄傲精神没什么分别,可是证明自我的过程却是愚蠢的。
我如何证明我比此刻的这个守护者更勇敢呢?我能成功地杀掉他,我就是更勇敢的。
所以,赛德克成年男人的标志就是杀人,家里就摆放着人的头骨,那是战利品,可是那头骨却是一样的其他赛德克部族的人的头骨。
直到有了日本人,家里摆放的头骨才开始有了异族人的,那以前,大家自相残杀,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以杀人为成人标志,是因为公共资源不足,要靠自我抢来。
所以,这样的小部族一开始就是没有办法在抗击日本人的战斗中取得胜利的。
电影里耍了一个小小的诡计:赛德克人一开始抵抗了日本人,然后失败了,然后过了三十年,赛德克人和日本人生活在一个小镇上……这中间的三十年,应当是摩擦不断的,可是赛德克人就是忍了三十年。
赛德克人经历了三十年也没能彻底从山里走出来,过上礼貌的生活,有一点对生命的尊重和平视,这不得不归功于日本人的剥削压迫。
赛德克人还是一边嘴里说着等到了彩虹桥那头,大家就是祖灵面前的好朋友,一边自我苟活。
很多骄傲的人其实在现代人看来都是相当自我矛盾和可笑的。
比如说伯夷叔齐,这两个贤人,不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上。
首阳山上的野菜难道就不是周朝的了么?那头鹿难道就不是的了么?孟子骄傲,想要平治天下,游说各国也是卑躬屈膝,跑得多了,诸国国君都是看到他就头大。
赛德克人也是一样,尤其是首领莫纳鲁道:既要忍耐日本人,又要做出一副骄傲的样貌;既有战略的远见,觉得赛德克人结盟很重要,又对其他的部落有着发自内心的瞧不起;既有英雄的心胸和气魄,又有些偏执和顽固。
这样的人,年轻个二十岁,再配个女主角,正好能凑齐一部好莱坞英雄片。
电影最让人难受的还是巴万那个孩子,因为血祭祖灵的成年人一句激将,因为教师平时打自我,自我就冲动起来杀掉自我的教师。
小孩子没有善恶的观念,全凭大人的引导,可是巴万却被大人们带上了一条杀戮的路上去。
后面才明白他下手狠,做事果断,完全继承了这个部族的血统,最终被人枭兽拿去领赏,算是回归了他的祖灵,走向了他们的彩虹桥。
登记的人看一眼巴万的头,说,这明明是个小孩子。
说了这些电影资料,却没办法再谈一谈电影的拍摄了,因为确实用心,确实好,史诗级制作名不虚传。
导演为了拍这个电影四处举债,能拍出来这么大气又完备的电影,让人感动。
最终说一句:所谓的野蛮的骄傲,归根结底也是野蛮,当你看到这种野蛮的时候,你就不会为他们的骄傲点赞了。
最新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优秀范文312月11日午时电影沙龙《赛德克·巴莱》如期而至,在看完影片,听了同学们的分享体会以及和教师一齐讨论之后,我收获了很多。
影片主要讲述了1895年中国割让台湾,日军占领台湾35年后,当地土着部落雾社的头目莫那鲁道集聚其他部落的人们共同反抗日军,最终被镇压战死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一幕便是莫那鲁道,在一次猎杀后成为英雄,纹上了象征他身份的图腾,这意味着他将承担遵守祖约,守护祖灵之家的职责。
这是赛德克人自我的信仰文化,图腾是他们成为真正男人的象征,而祖灵之家是他们的猎场,在他们的信仰体系逐渐瓦解之时,年轻一代脸上逐渐不再纹有图腾时,想要为骄傲而战,而图腾是他们的骄傲。
猎场,是一个部落狩猎的独立场所,一个部落是绝不会允许其它族人踏足他的猎场的,因为那里是他们族群生活的空间,就像莫那鲁道和铁木瓦力斯的仇恨就是在争夺猎场之后结下的那样,可知猎场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当日本人不断伐木然后导致他们猎场缩小时,冲突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礼貌与野蛮的冲突在影片里也是表现得也很明显。
花岗一郎和花岗二郎便是夹在这组矛盾中生活着,日本人阻断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可也带来了先进的礼貌,学校、邮局、铁路让他们不想退回野蛮的状态,因而他们在自我是日本人还是赛德克人中痛苦挣扎,虽然战争的爆发让他们被迫站在了祖灵一家,然而二郎却以穿着和服切腹的方式结束了自我的生命。
不可否置的是,入日本神社还是进祖灵之家,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依旧发生在他们身上,如何选择依旧困扰着他们。
影片的有那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礼貌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要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我们不能区分出相对而言的什么是礼貌,什么是骄傲,但我们能够学会的是能够如何去发现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视角应当放在如何去关注和发现赛德克的文化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去理解是什么让赛德克人有了共同维系生活与身份的纽带,而不是使用我们自我的视角并把我们自我的想法赋予这部影片中,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和这种文化,也许能让我们学会更多的东西。
最新赛德克巴莱观后感优秀范文4《赛德克巴莱》观后感没有宣传,没有明星,没有花哨的片名,没有费尽心思的炒作,如果不是众多影视名人推荐,不是万达院线一纸力挺的声明,想来我也不会去看这部片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影。
观影完毕,久久沉浸其中,被深深触动。
一段台湾原住民抗击异族人统治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陌生。
台湾曾被日本统治50年这个事实,竟也是在我初次台湾行时才明白的。
简单的说,这是一段台湾抗日历史的缩影,不一样的是,我们熟知的是抗击日本侵略,台湾是抗击日本统治。
被侵略时的恨是愈来愈深刻的,而被统治时的那种恨,也许会在礼貌的掩护之下渐渐睡去,面相上的繁荣,日语对全民的教化,部落之间争斗的平息,为了留住种族的忍耐,都足以让那种恨渐渐睡去。
睡去二十年之后,抗争的力量爆发了。
明知抗争就会死,种族也可能因抗争灭亡,然而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抗争。
如果礼貌就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
当真正的战斗来临,他们选择血祭祖先,选择如何去死,而不是生或死。
女人们为了节俭粮食给战斗的男人,上吊而死,一人被围攻的男人,转身跃入万丈深渊,或者刺刀刺向自我,中毒的男人,让同伴搀扶着上吊而死,中抢的男人,祈求同伴杀死自我。
死亡的方式死亡的场面,贯穿整部电影。
世界尽是漫天飞舞的血色,在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在清澈宁静的溪流旁。
然而,若非那喷溅而出的血色,你怎能明白男人的血性是这般的重要。
“真正的人能够输掉身体,可是必须赢得灵魂”,赛德克巴莱,意思正是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