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
《家乡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
(2)运用对比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对家乡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家乡的变化,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变化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分组,每组选定研究对象,准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家乡变化的PPT,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选定的研究对象,提出研究问题。
2. 课堂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对家乡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3. 成果展示:(1)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趋势。
4.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强调关注家乡发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份家乡变化的调查问卷,邀请家人、朋友填写,了解他们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3. 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制定一个可行的行动计划。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变化。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于《家乡的变化》的教学反思
《家乡的变化》的教学反思关于《家乡的变化》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变化》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变化》的教学反思篇1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叶圣陶《文章例话》的《序》)本课在设计上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的源泉,引导学生通过访、看、查了解家乡的变化,积累了习作素材。
但是,农村孩子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获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在习作前安排交流这一环节,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让学生的题材库更加充裕,学生习作时就能信手拈来,有内容可写。
提到习作,有的学生眉头紧锁,有的学生挠挠后脑勺,有的直发愣,一个字难。
我认为学生习作的难题在于无内容可写,无情感想抒,本节课的设计着重帮学生突破这两大难。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
从摆在眼前的现实入手,闲聊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水到渠成。
情致而文生,习作便不再是抓破头皮的难事了。
引导学生学会创新还有待加强,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新,拓展不开去。
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
到底什么是渔?其实学生生活中积累不少,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的表达出来,于是就开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复制。
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绝对不是仅仅挖掘生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将习作的入门点指点给孩子们,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还要让学生勤于观察,积累素材。
常言道:近水知鱼情,靠山知鸟音。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材料就越充足,文章的内容才会越具体。
学生写作的直接材料是亲自观察、体验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生活表象。
《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
《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发布时间:2021-01-12T08:02:46.40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6期作者:肖善军[导读] 在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文章的教学中,整体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认识“家乡”改革发展后的新变化,从而引申性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周围成长环境有什么样的新变化,通过以上教学示范,能够对课本阅读作品中涉及到的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认可、优秀人格的形成等核心内容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再加上我呈现的课件讲述,便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相关情景当中,并对其思想道德意识起到一定的教育与启示的意义,从而为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建立建立一定的基础。
肖善军沈集镇中心小学 448265在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文章的教学中,整体的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认识“家乡”改革发展后的新变化,从而引申性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周围成长环境有什么样的新变化,通过以上教学示范,能够对课本阅读作品中涉及到的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认可、优秀人格的形成等核心内容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再加上我呈现的课件讲述,便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相关情景当中,并对其思想道德意识起到一定的教育与启示的意义,从而为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建立建立一定的基础。
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做出改正:一、时刻具备思考意识,进行教学反馈教师在促进课程开展、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武装专业技能,提升教学能力是基础的,也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实施的过程中,具备思考意识,不仅要思考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同时还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纰漏和失误,并作出及时的改正。
当然教师在反思课程内容改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能够不断通过自身的想象力思考,去追寻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还能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素养上得到提高。
我在本文《家乡新变化》的教学过程中,这部分总体完成的还算顺利。
大班社会家乡的变化教案
大班社会家乡的变化教案一、教案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发展;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担当精神;3.增强学生对社会家乡发展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家乡的发展变化;3.人们对家乡的贡献。
三、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2.区域地图;3.知识点整理表格。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家乡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2.利用区域地图展示家乡的位置,并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PPT或投影仪展示家乡发展的变化。
2.介绍家乡过去与现在的差异,例如建筑物、交通工具、市场等方面的变化。
步骤三:学习家乡的发展变化(1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列举家乡发生的变化,并写在黑板上。
2.班级共同讨论各组列举的变化,整理成列表。
步骤四:了解人们对家乡的贡献(15分钟)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并列举家乡的重要人物、事迹等。
2.分组合作,向全班展示自己调查到的家乡英雄,如医生、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步骤五: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概括整理学生所列举的家乡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发展的意义,并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教学延伸1.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小文章。
2.组织班级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景点,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他们不仅能够观察并思考家乡的变化,还懂得了人们对家乡的贡献是推动家乡发展的力量。
通过家庭作业和参观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中班家乡的变化教案反思
中班教案《家乡的变化》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语言大胆连贯地介绍家乡。
2、通过收集有关家乡的土特产、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的照片、图片等资料,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1、课前请父母带孩子参观家乡的主要风景点、标志性建筑物,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名人。
2、事先收集有关家乡的土特产、名胜古迹、风俗景观的照片、图片等。
3、家乡风光介绍ppt、家乡宣传画一张4、剪刀、双面胶、油画棒、水彩笔5、小旗、导游证若干、音乐《今日北川》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出示小旗,导游证教师与幼儿谈话:“现在我们家乡的景色越来越美,引来了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游客到我们家乡来旅游,旅行社想增加一批小导游,介绍家乡出色者将颁发小导游证,你们愿意当导游吗?”2、谈话引出家乡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家乡北川,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基本部分:1、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家乡的土特产和名胜古迹。
(1)师:我们家乡物产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你知道哪些?(腊肉、豆腐干、核桃花、茶叶)老师可以用实物加以提示。
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老师找的土特产是否和你说的一样。
(2)师:北川不仅物产丰富,名胜古迹更美。
小朋友,让我们坐上巴士一起去游览一下好吗?坐稳了!教师结合图片(演示文稿),引导幼儿回忆各景点:巴拿恰、宋喜市、老县城、纪念馆。
2、制作“大禹北川宣传画”,帮助游客介绍北川(1)情境:(电话铃响)家乡旅游团叫小朋友去小导游帮忙向游客介绍北川师:您好!你们刚到了一批外国小客人,想请我们班的孩子去当小导游,向他们介绍北川。
哦,好的好的。
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每人把自己最能讲的景点或特产等制作一张宣传画,介绍给小客人们听。
(2)教师讲解宣传画范例,激发幼儿制作家乡宣传画的欲望。
师:老师已经把景点制成了一幅宣传画,等会就拿着这张宣传画,给他们介绍我们家乡北川的特色景点“巴拿恰”。
家乡变了样教学反思
家乡变了样教学反思家乡是我的根,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家乡也发生了许多改变。
这些变化使我不得不反思家乡的教学状况。
我要提到的是家乡教育资源的丰富化。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学校只有几所,而且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也不够强大。
但是如今,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家乡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现如今,家乡的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校的建筑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和舒适。
此外,家乡还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师资力量,提升了教学质量。
这些变化使得我们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要谈谈家乡教育的多元化。
过去,家乡的教育主要以传统的文化和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乡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更新和改变。
现如今,家乡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使他们能够在兴趣爱好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样的多元化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要提及的是家乡教育的国际化。
以前,家乡的学校很少有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家乡的教育也开始走向国际化。
如今,家乡的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
学生们有机会与外国学生交流,了解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
这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我想说的是家乡教育的关注度提高了。
过去,人们对家乡的教育并不重视,很少有人关心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
然而,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提高了。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社会各界也纷纷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
学校和家长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关注度提高使得家乡的教育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生们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总结起来,家乡的教育变化让我深思。
教育资源的丰富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国际化以及教育的关注度的提高,使得家乡的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
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引言家乡是我熟悉的土地,我在这里长大、接受教育。
近几年,我回到家乡发现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这些变化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产生了一些反思。
本文将就家乡新变化对教学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反思。
新变化一:数字化教育的推广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在家乡,数字化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学校智慧教室的建设,电子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使得教学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数字化教育的推广带来了很多好处。
首先,学生可以利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其次,数字化教学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此外,数字化教育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然而,数字化教育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生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独立性和思维能力发展。
其次,数字化教育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教学能力,但目前家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短板。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教育的优势,同时克服其固有的问题和挑战。
新变化二:强调素质教育家乡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中强调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成长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成绩的追求,而素质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再仅仅注重课内知识,学校和教师开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家乡的学校开始引入更多的课外活动,开设社团、兴趣班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然而,素质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素质教育容易与应试教育发生冲突,学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关注成绩和升学。
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教育理念,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使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16. 家乡新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___月___日
16. 家乡新变化
教
1、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学
目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标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主要教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天津旧貌”)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天津以前的样子,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天津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天津城市新貌”、“天津夜景”和“天津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天津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天津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 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 流。(过渡) 二、讲授新课 (一)社会调查交流(板书)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 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居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大家都 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比较分析,体会到生活巨大的变化,通过对比使学生有了认识上的提升,在情感上有
了触动。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 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 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二)家乡的变化(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三十六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家用电器进了农家, 农业生产机械化,通信方式现代化、网络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 资料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天津”、“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 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培养了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
《家乡变化》教学反思
《家乡变化》教学反思引言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变革迅速,家乡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乡变化》是一堂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变迁、传承文化的课程。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效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家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
2.探究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图文介绍,向学生传达家乡的变化情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视频观看:我为学生准备了关于家乡变迁的短视频,以生动的图像和文字展示家乡的变化过程。
3.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就自己所了解的家乡变化情况进行交流和分享。
4.课堂演讲: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演讲,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家乡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几个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的方式,直观地了解到家乡发展的现状和变化。
他们可以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差异,感受到家乡的发展进步。
2.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这不仅增进了他们对他人观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课堂演讲,学生们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并且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更好地理解了家乡变化对每个人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反思和改进建议尽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但我也意识到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首先,我可以更多地引入一些案例和实例,以更具体的方式展示家乡变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更深入地理解家乡变化的意义。
另外,我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共同探讨家乡变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一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讨论等,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目标达成较好的有:(1)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3)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对课时的划分不清晰,第一课时内容过多导致第二课时不够内容。
小组合作的形式还可
以再细化,预习纸的设置过于简单。
日后在教学中还要继续改善,争取把教学落到实处。
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生活,活用资源,丰富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将课前与学生一起搜集起来的大量的、各式的、有价值的资料加以有效利用,本课《家乡的变化》一课在资源有效利用上,我是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比较喜欢表演,而且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有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的学生。
因此在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调查内容进行了分组,学生在小组的汇报中,教师就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不但要求他们能比较规范地将资料进行汇总,还要求他们能创新、能用多种多样的汇报方式,这正合学生的口味,他们的兴趣可浓了。
也就出现了学生能利用自己的特长拍摄了一段调查录像来展示,及表演和调查介绍等多种表达方式。
使课堂活动小组形式多样化、动静结合,小组个人,给学生营造了轻松、平等的氛围。
这是课前教师针对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采用的,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喜欢,这样的安排,比较好地体现学生张扬的个性,舞动着生命的动感。
这多种形式的汇报方式旨在帮助提高学生的交流汇报水平,逐渐能大胆地站在众人面前交流自己的课前资料收集情况,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关注学生生活,实用资源,增强合作当我们在教学中将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学生最为熟悉的、最贴近的生活资源全部引进时,不但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其有效利用、展示、丰富学生的体验,而且还应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与机会,真正让这些资源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实用的价值体现。
在第一课时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为便于学生的研究和调查,讨论和设置了许多的子课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取课题,再同一课题的学生自愿组合,然后,针对各自的特长,在小组内分工。
而此时,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子课题选取的小组数是各不相同的:食组最多,有五个组,而其他,有的三组,有的可能只有一个组或二、三个人,但是他们很乐意,合作得也很快乐。
《家乡的变化》习作教学反思
《家乡的变化》习作教学反思杨会萍这节的习作课是关于“家乡的变化”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来说是比较容易下手的,但是好像是惯性使然,学生只要遇到习作课,往往都是眉头紧锁,挠后脑勺,有的直发愣,总归一个字“难”。
其实,“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鉴于此种情形,我对这次的习作课做了以下的一些安排。
首先,让学生充分的打开视野,利用电子白板的影像功能,展示一些家乡以前的资料,比如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以及脏乱的环境卫生,再加上一定的悲伤地音乐,衬托出一种哀怨的气氛,是学生整个陷入一种我营造的氛围之内,产生心灵的共鸣。
之后再让学生都说一说自己从刚才的影像资料上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可以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充分的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他们尽情的说。
接下来,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播放任何的视频资料的强大功能,把之前自己实地取材拍摄下来的视频进行剪辑,处理,然后播放,配以轻松明快的音乐。
让学生真正的看到巨大的变化,从而把以前的和现在的家乡进行自然而然的对比,把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充分的发表出来。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对比之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连句成篇。
这样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完成了本次写作的初稿,然后再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梳理,就已经成文。
最后,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及时记录的功能,把一些优秀的作文利用投影显示出来,然后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更加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本次的习作活动中,我充分的利用的电子白板的投影和播放各种视频格式的功能,为自己的课堂注入了活水,使得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争先恐后的说。
基本上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时间安排有些急促,学生并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而且有些话也没能用很好的词语表达出来,这就变成了本节课的一丝遗憾。
因此以后,在习作设计的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种因素,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反思花庄完小杨金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品德与社会》这门综合学科的新理论,在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上,以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家乡的变化之大,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思路上,我先通过反映家乡在居住、交通、设施等方面变化发展的对比照片的欣赏和学生调查情况的交流、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感受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
其次,引导学生以写一写诗歌、美文,或者画一画美丽的家乡来赞美家乡。
最后,叮嘱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要牢记:我们有着责任,为家乡美好的明天竭尽全力。
通过《家乡的变化》这一课题的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教师手中的材料太少了。
小学品德活动要不唯书,要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有资源意识,充分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来源开发课程资源。
对大自然美景,辛勤劳动,文化生活,风土人情,都可以作为主题活动来开展。
例如,我们要调查家乡的住房这一小课题,我想教师首先要知道,《1》建国时期人们的住房情况,包括房屋的材料,设施,人均占有面积等。
《2》建国中其的住房情况,包括房屋的材料,设施,人均占有面积等。
《3》改革开放时期的住房情况,包括房屋的材料,设施,人均占有面积等。
只要我们手中有材料,才有说服力,同学们也觉得比较亲切,调查的积极性将会提高。
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搜集资料,有“长流水”,潺潺不断的留给学生。
通过反思,我觉得讲一节课很容易,但是讲一节好课并不容易。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常看书,多读书,看好书。
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知识。
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听得更认真,学得更有劲,纪律也就更好了,我们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家乡变了样教学反思
家乡变了样教学反思家乡是一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乡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我曾经的家乡,如今发生了很多变化,这让我不得不对教育进行反思。
我要说的是家乡的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我家乡的道路狭窄崎岖,交通拥堵严重。
而现在,宽敞平坦的道路如网格般铺设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交通流畅无阻。
这无疑为学生的上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以前,我和同学们每天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学校,而如今,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
这样,我们的学习时间就更加充裕了,也更加有利于专注学习。
我要说的是家乡的学校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从前,我们的学校简陋破旧,设施缺乏,教学条件十分艰苦。
而现在,学校的建筑气势恢宏,设施齐全。
教室宽敞明亮,黑板变成了电子白板,让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
图书馆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实验室里配备了先进的实验仪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
这些改变不仅提升了学习的质量,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我要说的是家乡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前,教学方法单一,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有互动和实践。
而现在,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他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项目制学习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我们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更加关注我们的个性发展,尊重我们的兴趣爱好,给予我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我要说的是家乡的教育意识得到了提高。
以前,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的成绩,过分注重功利,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而现在,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讲座报告、社会实践等等,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再把学生当做分数的机器。
总的来说,家乡的变化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公开课《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教研2020
公开课《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教研2020
今天执教了《家乡新变化》一课,感触颇深。
《家乡新变化》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他们在表演中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很关注学困生,为他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们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手,孩子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笑得是那样开心。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他们要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多在学习中找到一些乐趣。
不足:
1. 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 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关注学困生,应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争取让孩子们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多查阅资料,争取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希望各位同仁批
评、指正。
2020年12月。
二年级道法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
二年级道法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二年级道法《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家乡新变化》是二年级道法课程中的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同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以下是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1. 引导有方:我精心设计了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家乡变化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
通过展示家乡新旧照片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2. 互动良好: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在家乡观察到的变化。
这种互动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家乡的发展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不足之处1. 教学内容深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凑,对于一些具体的变化案例,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导致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知停留在表面。
2. 实践活动不足:虽然课堂上进行了讨论,但缺少实地考察或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知不够深刻。
3. 学生参与度不均: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较为活跃,而部分学生则较为沉默。
未来应更加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改进措施1. 深化教学内容:在未来的教学中,应预留更多的时间用于深入剖析家乡变化的实例,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变化的历程和影响。
2. 增加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亲身体验,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强教学实效性。
3. 加强学生参与度: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对《家乡新变化》这一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
二年级下册语文美术家乡变了样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美术家乡变了样教学反思我在《家乡变了样》的教学过程中用学校的变化视频导入,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中我得设计既有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更有人们精神面貌,物质文明的变化,在课前准备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调查表家乡三代的变化发现家乡变了样,这样,就能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对家乡变化的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创造性”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在《家乡变了样》的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找找家乡的变化,然后让他们感知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学生的创造性一下被激发了起来。
我们常常觉得低年级的学生太小了,往往总是想通过课堂教学多给他们一些,多教他们一些,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最大缺点就是忽视了学生本来可以培养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大胆一些,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做,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次在教学《家乡变了样》之前,我要求学生自己去调查、了解生活地方的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没想到在课堂上交流的时候,学生的交流方式各不相同,但效果的确不错。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给学生一些机会,他们能做得很好。
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操,了解家乡或城市的发展历史。
发展学生观察,记忆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绘画拼贴造型能力,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
当然不足之处还是很多,没有大胆让学生进行想象,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也许会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有这么一首打油诗:“眼前有景道却无,为赋新词强说愁。
搜肠刮肚凑字句,作文苦水无处流。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一个又硬又涩的大果子,做起来费时、费力,见效慢。
作文教学是我颇烦恼的一个课题,我一直在研究,在困惑,在探索……学生无话可写,咬笔杆、抓头皮、发呆、搜肠刮肚……无从下手,“无米下锅”。
一方面是身处农村,他们占有的读书资源和素材极少,素质及知识欠缺;一方面是我们老师的心态不正确,功利心太强,片面追求语言优美华丽,过分强调思想高尚,为了得高分,逼着孩子在固定的格式里说套话,说言不由衷的话,把孩子作文的兴趣给抹杀掉了。
学生为了凑字数而编造、造假,本来应该是直抒胸臆、随情赋物的作文,成了孩子们说假话说空话的一个工具。
我们忘记了一点——作文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
想想看,为什么孩子们与家人一起闲聊,或与同学一起讨论时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时,他们表情那样丰富生动,言语滔滔不绝,还常有连珠妙语?为什么当要求孩子们坐下来正正规规写作文时,他们却往往愁眉苦脸,无话可说;实在憋不过,只好写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孩子怕写作文,不是作文可怕,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们吓怕了。
鉴于此,我选了百花园四里的“能说会道”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有话可说——说得好,写的自然就好。
我认为写的清楚的孩子,也一定说得清楚;反过来,说得清楚的孩子,写得也一定清楚。
写得不清楚的孩子,就先让他说清楚。
说的环节不过关,写的环节一定不合格。
所以,在本节课上,学生同桌说,小组说,说老师,说家乡的路,说家乡的房子,说校园的变化……人人畅所欲言,不吐不快。
“说得出口”为“写得成文”提供了起跳的踏板,为“下笔有神”开辟了一条绿色的通道。
不过,令我难为情的是,我们孩子交流的词语还是匮乏,句子的表述还是笨拙、平淡,缺乏“神”,难登大雅之堂。
这与我们老师平时的教学方式的。
这堂课,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孩子多表达,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多评议。
时时积累,乐于记录,长时间熏陶,会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采。
以后,我会继续开设阅读课,鼓励课外阅读。
据了解,美、加等国的小学生人均年阅读课外读物15-20本;而我们农村的学生,连个零头都谈不上。
这样的状况,表达不完整,或表达不贴切,甚至思路紊乱,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经典名家大篇是我打算新开设的一个阅读课程,让孩子领悟其中的精髓,提高品位,上升层次,全班鉴赏交流,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学氛围,调动大家学习文学的积极性。
继续提倡学生坚持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写作。
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进步的过程,仅靠课堂上或在学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够,而写日记,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量,提升他们的思维整洁程度。
还有一点,“师生同下水,相与探浅深”。
我以后也写“下水文”,真正体味学生作文的甘苦,及时有效地指导和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欣赏我的下水作文,不亚于名家名篇,他们能专心学习、积极模仿,那种迫近而亲切的感觉,是其他语言形式无法替代的,从而能真正达到以情煽情、以文育文的目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得亲自下水,一试深浅。
真希望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训练,我的孩子们能随心所欲地随情赋物,那时,“意在笔先”、“下笔若有神”不再是一个口号、一个幻想。
作文是一种交流工具,怎么想怎么说,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就巧妙说,就是这么回事情啊!很简单的一个理解啊!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下面就座谈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写,主动想写,而不是被动的应付。
其次,要坚持上好作文课。
作文课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间充裕。
在这些时间里,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特别是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上架。
如果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且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那么,这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
我的做法是:1、尽力让学生自己写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确的写作步骤进行。
禁止抄袭。
题目布置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
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要让学生耐心细致,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
让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2、积极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
学生不会观察,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更不会描写对本来熟悉的东西,描写不出特征来。
针对这些重大弱点,教师要下力气,费很多时间进行培养训练。
3、提倡学生坚持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写作。
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进步的过程,仅靠课堂上或在学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够,因而我们一定要督促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只有在写的体验中,才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量,提升他们的思维整洁程度。
4、教师要积极的做好学生作文的批改工作,学生和老师花费那么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学和老师的认真对待,特别教师的批改直接关系到学生再次写作的积极性。
老师应该从眉批、段批、总评三个大的方面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方便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改正进步。
5、教师批改后剩下最重要的步骤就是作文的讲评了。
事实证明认真负责的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最快的环节,而没有讲评这一环节,就意味着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作业讲评时,可以选取写的很好的作文做为范文,师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写得好。
再找出写的差的同学共同的主要问题一起探讨,切记单个打击同学,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是块硬骨头,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将其击破,弄懂题意,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先说后写——小学作文训练的“破冰”策略内容提要:说写并举,先说后写,强化“说”功,有利于减缓作文写作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为作文教学开辟绿色通道。
关键词:创意表达写作“眼前有景道却无,为赋新词强说愁。
搜肠刮肚凑字句,作文苦水无处流。
”作文训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言之痛。
已是不争的事实:束缚学生思维翅膀、瓦解学生学习兴趣、阻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这一困局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打破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论自己的探究途径与感悟。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弊端突出表现为重结果而轻过程,把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人为地割裂开来,“就诗论诗,为文而文”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简单地操作方法抹煞了作文教学的渐进性和梯度感,无形之中增加了小学生写作的难度。
很显然,大跨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适应能力制造了障碍,以致于形成了学生“谈写色变,下笔无言”的尴尬局面。
依从认识论的规律来思考,所谓写即作文教学乃是“说”——口头表达的延伸。
“说”是前提、基础,是作文教学必经过程。
写是说的书面表现。
唯有正确把握“写”与“说”的依赖依存关系,才有望水到渠成成体成文,才能为作文教学寻觅出路开辟绿色通道。
基于上述认识,根据认识论和系统论的要求,把认识与写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从说入手培养观察阅读、实践、感悟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啻为一条可资借鉴的策略。
一、说“观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作文教学来说显得多么重要。
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虽然是自己已经经历过的事物,但由于这种经历大都是无意注意,因而在头脑的记忆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
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再认识,而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第一,善于引导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要处处依着学生的生活圈画圆,让学生有情可察、有色可辨、有味可品;第二,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发现、捕捉、描摹生活细节的能力;第三,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梳理归类,使这些素材在头脑中形成有序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问题就在于,如果就此让学生着手写作,困难立时就会显现,尤其是在初学作文阶段,学生会感到无从下笔,为此,铺设“引桥”、以减缓作文难度成为当务之急,组织学生在广泛的搜集素材基础之上开展观察汇报交流这一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具体做法是:先在小组内(三、四个人为一小组)大声说出自己的看、听、感,然后各个小组推出代表在课堂上作示范演说,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保证了口、手的一致性,“说得出口”为“写得成文”提供了起跳的踏板,多次练习后,写作就不再感到为难了。
实践证明,创造条件启发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先行说出自己所注意到的人物、景致、事件,不仅能激发他们内在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主动梳理自己的语言及思维路径,同时也能相互启发、激活灵感。
所有这些工作都为学生下笔述文开展写作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说“实践”实践即是做、行动。
有道是“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道听途说终不能触及到生活的本源,表述就会虚假,不真实,七拼八凑,其难可知。
因此,创造实践机会,让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下列方式在我的教学中多次使用,可谓常用常新屡试不爽,如绘画、制作、表演、种植栽培等。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尽管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但是因为大量机耕机种的使用,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种植作物的机会并不多。
就这方面来说,他们与城里的学生一样对于植物的栽培与管理容易发生兴趣,布置适当的小栽培作业,既新颖有趣,又富有实践性,能给学生的说写带来许多直观的感知。
指导定时管理,并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方法、发现及感受,这样的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手操作及口语表达能力就越强。
在此基础上,作文写作体裁就会越来越宽,表现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强。
三、说“阅读”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能力需要经历逐步积累,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尽管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却无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或表达不解切,甚至思路紊乱,个中的原因不外是缺乏足够的阅读而造成的。
据了解,美、加等国的小学生人均年阅读课外读物15-20本,这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应该有极好的启发作用,在此情形之下,我们不难理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句话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