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小故事:百丈关战役
浴血策应团结北上(故事版20190805)(1)
“我的许多战友,血洒百丈关。战斗中,我 的左小腿被敌人子弹打穿,战友没有丢下我, 一路把我抬到陕北。后来我编入延安中央警卫 营,随时能见到毛主席。” “解放后,我担任北京美术学院总务处长。我 思念家乡,想为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出力, 1958年回到雅安天全,在街道居委会主任岗位 上干了40多年,义务工作到90多岁。”
11月12日
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 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 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 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 直逼芦 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 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 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 架。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 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
毛泽东同志讲:“革命战争是进攻,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 百丈关战役经历了进攻、防御、撤退三个阶段。敌众我寡,审时 度势,主动撤离,不是败仗。
二、百丈关战役及时纠正了张国焘的错误,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 定了基础。
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和徐向前的回忆录《历 史的回顾》“百丈决战”一节描述,可以证实南下是张国焘的错 误决定,但是百丈决战是徐向前、陈昌浩接到党中央来电指示, 在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精神,对红二、红六军团的有力策应,是 百丈关战役从战略全局出发,对红军长征胜利作出的丰功伟绩。
黑竹鹤林场、胡大林:红88师、93师、 25师在此与敌激战。
月儿山:红88师、93师、25师等在此与敌激战。
七天七夜 百丈鏖战
11月21日,红军在百丈场东面的碉堡 全部丢失,场内街房阵地惨遭焚毁。纵队 司令部认为不宜长期固守,与敌硬拼,因 此,决定全线转移到山地,扼险防守。 1936年2月,开始南下长征。
鳝鱼桥:百丈关战役时,敌我双方在此地与 挖断山之间激战,反复拉锯。
挖断山:百丈关战役时,敌我双方在此地与鳝鱼桥 之间激战,反复拉锯。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优秀7篇经典的5个红军长征故事篇一〔一〕1934年10月,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为了隐蔽,一般都是在黄昏或下半夜出发,队伍在黑暗的笼罩下悄悄地离开驻地。
临行前,徐特立去看望瞿秋白。
瞿秋白把自己的马换给了徐老,并让自己身强力壮的马夫跟着徐老踏上了长征路,自己支撑着瘦弱的病体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远去。
瞿秋白被捕后,临刑前镇定自假设,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
〔二〕林伯渠与何叔衡在梅坑依依惜别。
何叔衡为林伯渠践行,对酒畅饮,彻夜长谈。
分别时,何叔衡脱下自己的毛衣,赠给即将远行的战友。
林伯渠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惜别诗《别梅坑》:“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何叔衡后来被敌人包围,发誓说:“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最终英勇就义。
〔三〕叶剑英长征离开于都时,刘伯坚为他践行,两位战友对酒畅叙,诉说衷肠,心情非常沉痛。
后来刘伯坚被捕,在移囚时,他拖着沉重的脚镣,气宇轩昂地走过大街,写下了壮烈诗篇《带镣行》:“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就在《中央日报》登出这首诗的当天,刘伯坚倒在了刑场的血泊之中。
叶剑英知道后赋诗一首,思念这位战友:“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
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四〕长征途中,红军倒下的战友更多,甚至可能每走一步,就是诀别。
《西陲血路》里记载了老红军赵连成过草地时,一路照顾他的班长离开他的情景:“……天黑了,就在这棵大树下,平了一块地方,铺上些树叶子,准备睡觉。
班长在黑暗中说:‘明天我起来做饭,路难走,你多休息一会吧。
’ “雨停后,天快亮了,我悄悄地爬起来,想给班长煮点牛皮汤喝。
“汤煮好后,盛在碗里,我端着去喊他。
一连几声,他都没有容许。
我心跳加快,掀开被单一看,他眼睁得大大的,全身僵硬了……〞〔五〕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开始执行张国焘制定的《康〔定)、道〔孚〕、炉(霍〕战役方案》。
【决定红四方面军命运的百丈战役】
【决定红四方面军命运的百丈战役】【决定红四方面军命运的百丈战役】【决定红四方面军命运的百丈战役】与毛分道扬镳的张国焘,率领8万红军主力部队南下,进入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与川军重兵集团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遭受惨重失败。
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仅次于湘江战役的大血战。
这一战决定了南下路线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分裂与生存1935年9月10日早晨,红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从睡梦中醒来,吃惊地发现中央红军已经不辞而别,连昨晚还与们在寺庙里同居一室的参谋长叶剑英,也带着全军唯一的一张甘肃地图溜之大吉。
徐向前“坐在床板上,半个钟头说不出话来。
心想这是怎么搞的呀,走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呀,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呀,感到心情沉重,很受刺激,脑袋麻木得很。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几个月来关于南下和北上的争执,便以如此结局告终。
在右路军的左后方,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的左路军,已经从草地退回。
所有在红军总司令部指挥下的部队重新集结于川西高原。
包括四方面军的绝大部分,和一方面军的5、9两个军团,加上一些后勤分队,总数达8万。
这支大军的领导人如下: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国焘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张国焘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红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李卓然4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31军军长王树声、政委詹才芳5军(一方面军5军团)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32军(一方面军9军团)军长罗丙辉、政委何长工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兼)、政委何畏。
这就是说,此时整个红军的指挥机构和两军会合后的红军大部队仍然留在川西北高原,一切行动命令也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的名义下达。
基于上述事实,跟随毛泽东北上的那支队伍,很快便起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支队”。
硬拼受挫 入川路断 百丈关怎成南下红军转折点?
硬拼受挫入川路断百丈关怎成南下红军转折点?硬拼受挫入川路断百丈关怎成南下红军转折点?势如破竹直逼成都平原军阀抱团进行殊死抵抗估计不足红军以少击多———1935年10月中旬,北上的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胜利结束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并击溃尾追敌骑兵2000余人。
与此同时,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也发起了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
此时,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分手已经一个多月了。
北上的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联合作战,取得直罗镇大捷,而南下的红军却在百丈关失利,赤化四川的目标没能实现,被迫西进。
“打到成都吃大米”红军总政委张国焘于1931年奉派到鄂豫皖苏区担任中央代表,后来又到川陕根据地,长期领导红四方面军。
不少指战员出于对党的信任,一度对这位“张主席”有些迷信;尤其是基层指战员不知道红军指挥部已经掌握了破译敌人无线电密码的技术,把他说成是能掐会算的“活神仙”。
张国焘分裂红军后,南下的部队由红四方面军全部(第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等五个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第五军、第三十二军(原九军团)组成。
他们再过草地,在川西高山峡谷间向南穿行。
红军战士虽然两过草地,体力疲惫,时至深秋还穿着夏装和草鞋,但战斗热情不减,取得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的胜利,甚至在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初期,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战果。
胜利掩盖了一个事实:红军占领的地区人口很少、物产贫乏,也来不及进行根据地建设。
一些红军高级将领还有一个错觉:四川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容易被各个击破。
张国焘鼓动南下的时候,攻击中央红军北上是“无止境的逃跑”,“战士无冬衣,不拖死也会冻死”,他提出了“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
红军血战百丈关,战略上的失误是任何先进战术都无法弥补的下
红军血战百丈关,战略上的失误是任何先进战术都无法弥补的下红军血战百丈关,战略上的失误是任何先进战术都无法弥补的下2022-06-09 08:51·艺林话史接上文:红军血战百丈关,战略上的失误是任何先进战术都无法弥补的上。
我们接着介绍百丈关战役的下半场—红军血战百丈场。
红四方面军取得天芦名雅邛战役的胜利后,占据了川西地区的天全、宝兴、芦山等县城,取得了下一步进击成都平原的前进基地。
此时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已经无路可退,他集结起80个团的川军,连同老蒋的中央军薛岳部,一共组织起20多万人的强大兵力汇聚在百丈关前,准备与红军决一死战。
在四方面军指战员的认知里,川军是一支很好打的队伍,一触即溃,一打就散。
所以四方面军上下都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兴奋中。
这也难怪,不说之前的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等战役,就说近一个月来,四方面军通过英勇奋战,已经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的川康边广大地区,取得毙、俘敌10000余人的巨大胜利。
此时红四方面军的位置如下图。
相比之下,朱老总和刘帅这两位老四川人对进攻川西平原的前景并不乐观。
刘帅提醒张国焘,百丈关一带基本都是小丘陵,地势开阔,一眼望去也就挖断山这座小山可以据守。
这样的地形适合大兵团作战,有利于敌人飞机和大炮发挥大作用,对擅于游击战的红军来说,在这样的地形和优势敌人作战,极为不利。
虽然张国焘也知道百丈关一带的地形对红军作战不利。
可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必须趁势追击,一鼓作气打下川西平原,这样他才能证明他南下决策的正确。
一、百丈关一带地理环境特点为什么敌我双方都把目光瞄向了百丈关呢?因为这里是邛崃山脉通向川西平原的一个绕不过去的交通枢纽。
上图的黑色曲线就是邛崃公路,他从雅安开始一路向东,途径名山后就通到了百丈关镇。
在百丈关镇,这条公路一分为二,左边的这条一直通向邛崃,大邑;右边的这条通向浦江;而且这两条路最终都通向成都。
当然,如果仅仅夺取百丈关这个小镇的话,还是不够的。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三篇】
【导语】长征,⽣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类精神坚定⽆畏的象征。
同样在长征路上也出现了很多感⼈的⼩故事,下⾯是分享的三篇红军长征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你们会喜欢。
【红军长征的⼩故事篇1:红军鞋】 我们来到⼤雪⼭下。
当地⽼百姓把⼤雪⼭叫做“神⼭”,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为了消除部队的顾虑,⽑主席说:“神⼭”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和神⼭⽐⼀⽐。
这些话,给了我们莫⼤的⿎舞。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
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外,就剩⼀双拴在⽪带上的“量天尺”了。
我把它解下来,⼼⾥涌起⽆限的感念。
⼀⾸在江西中央苏区流⾏的⼭歌,⼜在我的⽿边萦绕着: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
想起这⾸⼭歌,也就想起了我们离开中央苏区时的情形。
⼀个⽼⼤爷拉着我的⼿,把⼀双“红军鞋”塞给我。
这是⼀双⾮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的字句。
他说:“孩⼦,这鞋⼀穿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再⾼,你们也能把它‘量’完。
”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的伴侣。
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次战⽃中,我的脚负伤了。
当时既没有医药,也没有担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负了伤的脚,艰难地⾛着。
实在坚持不住了,我第⼀次从腰⾥解下“量天尺”,穿在脚上。
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
⼀穿上它,就想起了苏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伤痛。
不久伤⼝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了不少,舍不得再穿,就⼜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打遵义,我们连担任攻城任务。
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
仔细⼀看,原来⼀颗⼦弹穿过鞋⼦,紧挨在腰⾻旁的⽪肤上。
同志们见了,都说这真是“救命鞋”。
可是我也很惋惜,因为鞋⼦被穿了⼀个⼤窟窿。
以后,我更加倍地爱惜它。
天蒙蒙亮,我们就开始爬⼭。
越向上爬越陡,⼀会⼉竟下起鸡蛋⼤的冰雹。
狂风夹着冰雹,吹在⾝上,真像⼑割的⼀样。
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45⽄的迫击炮炮筒,⾛起来就更难了。
红军血染百丈岩听后感
红军血染百丈岩听后感
在福建宁德,有座百丈绝壁。
谷底石壁上,叶飞将军书写的“百丈英风”诉说着80多年前的壮烈故事。
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宁德霍童镇桃花溪村成立。
时任闽东特委组织部长的阮英平率领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在虎贝东源村遭国民党保安团包围。
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二支队长阮吴近主动请缨抢占百丈岩制高点,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展开了肉博战。
最后剩下九名战士被逼退到百丈岩的边沿,阮吴近等九名壮士视死如归,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
战士们血染百丈岩崖,换取了纵队主力的突围,他们的英雄壮举被誉为“闽东的狼牙山九壮士”。
听了红军血染百丈岩这个故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
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
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大草地位于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地上,一望无垠,广袤达数百英里,全是没有路的沼泽地带。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百丈关战役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百丈关战役名称百丈关战役地点四川名山县百丈关镇时间1935年参战方南下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川军结果南下红军获胜主要指挥官张国焘1、战役背景1935年9月下旬,张国焘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
10月8日,南下红军发起绥崇丹懋战役,经过15天艰苦战斗,击溃川军6个旅,毙伤俘虏敌兵3000余人。
10月24日,红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
1935年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
右纵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师的一个旅,10日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
12日攻克芦山。
10余日内,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
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
2、战役经过南下红军的胜利给国民党极大震动,蒋介石为确保川西平原,命四川军阀刘湘阻止红军攻势。
刘湘为保住自己的地盘,急调其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连同原来当地敌军共达80多个团,在名山重镇百丈关阻击红军。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
1935年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全部及右纵队第四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敌发起攻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
16日攻占百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
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就在敌优势兵力的阻击下受挫。
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广大指战员忍着疲劳寒冷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苦战。
【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打到成都吃大米
【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打到成都吃大米1、听东夫讲改写历史的“百丈之战”2、【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分裂与生存3、【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张国焘与红四方面军4、【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川军与刘湘5、【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饿虎出山6、【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背水一战的川军7、【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失去的机会8、【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芦山十日9、【原创】改写历史的百丈战役:天全之战与郭勋祺打到成都吃大米陕北中央对南下战役的支持——张国焘大喜过望——南下红军打乱蒋介石阵脚——刘湘孤注一掷——四方面军指挥员们的狂热王树声、李先念的中路纵队拿下芦山,倪志亮的右路纵队拿下天全,陈海松的左路纵队以一个师的兵力,击溃川军邓锡侯的部队打进邛崃县境。
短短10多天的时间,红军已控制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懋功以南的川康边的一大片地区,造成东下川西平原,直掠成都的战略态势。
陕北的中央对南下红军的的行动表示热烈支持。
11月12日致电张国焘、朱德:“你们目前应坚决向天全、芦山、邛崃、大邑、雅安发展,消灭刘(湘)、邓(锡侯)、杨(森)部队,求得四方面军的壮大,钳制川敌主力残部,实现川、陕、甘、晋、绥、宁西北五省局面的大发展。
”(刘统:《北上》)张国焘坚持南下的电报看这一时期陕北中央和张国焘的往来电报是很有趣的:双方互通情报互致贺言,双方都以中央的身份向对方下指示;今天你批评我,明天我指正你,又不撕破脸皮,仍然称兄道弟。
而眼下张国焘的底气更足,频传的捷报让他先前的担忧烟消云散,接到上述电报的当天红军攻占芦山,他回电告诉陕北中央,天全芦山已经拿下,接着就教训道:“这一胜利打开了川西门户,奠定了建立川康苏区的基础,证明了向南下不利的胡说,达到了配合长江一带的苏区红军发展的战略任务。
这是进攻路线的胜利。
甚望你们在现地区坚决灭敌,立即巩固扩大苏区和红军。
”(同上注)南下红军的行动彻底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
百丈关纪念馆观后感
百丈关纪念馆观后感
人人都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红军长征前在我的家乡雅安市名山百丈关发生了一次惨烈的战斗。
暑假,我们去参观了红军百丈关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于蒙顶山之巅,周围云雾缭绕,郁郁葱葱。
刚踏进纪念馆,我心里的敬佩感油然而生,从未那么认真地做了一次敬礼。
展厅里几只破旧的手枪、几个地瓜弹、以及红军用过的马灯、大刀,都让我身临其境。
山间的云雾渐渐遮挡树梢,好似战场上的硝烟把我带到了一九三五年十月中下旬,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八万军队在百丈关进行了殊死决战,红军浴血奋战七昼夜,最后杀敌一万五千人,自身伤亡近万人。
才有了后来的飞夺泸定桥与二万五千里长征。
如果没有红军战士的壮烈拼杀,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雨后彩虹,那些战士不为名誉、不为权利,他们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家庭而战。
从阻击保安团到飞夺泸定桥再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经历无数苦难才为我们后代赢得了光明,就像伏契克说的:“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一件事。
“红军战士在中国的决定性关头为了人民翻身做主作出了牺牲,为了后代光明而拼搏。
放眼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心想:他们的死可能不会让许多人记住,但他们给予世界的贡献,我绝不会忘记。
我们现在不能再不珍惜眼前了,我们要勇敢拼搏来表达我们的敬仰,要用知识继续为祖国做出贡献。
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也是英雄。
古
今中外的英雄都使我感动,但红军战士却有这三个英雄的品质与精神。
百丈关战役先胜后败,徐向前感慨:还是毛主席英明
百丈关战役先胜后败,徐向前感慨:还是毛主席英明1935年9月下旬,张国焘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
根据红四方面军总部的命令,红军分左右两纵队沿大金川两岸夹河并进。
大金川是一条落差很大的河流,激流如脱缰的野马咆哮奔腾,一泻千里。
两岸尽是崇山峻岭和茂密的森林。
在张国焘看来,这支经过雪山和草地的严峻考验的疲惫之师,在“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下,精神为之一振,很快就恢复了英勇善战的本色。
1935年10月7日的清晨,当万道霞光映红大金川咆哮的河流时,张国焘提起毛笔在《绥崇丹懋战役计划》的最后一页,工整地写下了一排小楷:中革军委主席张国焘。
现在,张国焘紧勒马缰挺立于大金川西岸的山岭上,俯视着河谷里浩浩荡荡向南进发的大军。
根据侦察,夹金山以北地域,川军力量薄弱,碉堡工事也没有构筑完工。
红军北上之后,尾随的川军迟迟疑疑,未敢大胆跟进,因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当他们终于确信前面并无危险,安下心来修工事之时,恰好危险又降临了。
红军掉头南返,要杀回马枪啦!大金川东岸是徐向前指挥的左纵队,西岸是王树声率领的右纵队。
这两只铁拳捣出去,够“川敌残部”受的啦!有意思的是当蒋介石、刘湘等将红军视为“残匪”的同时,张国焘却视对方为“川敌残部”。
张国焘在《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中说:“当前的敌人是川敌残部,过去都被主力红军打垮过,火力差,士气低落,战斗力薄弱。
刘湘双方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过低地估计了对方的力量。
10月8日,右纵队25师74团在观音桥下游30公里处乘船向西强渡,当即遭到对岸一营川军和千余绰斯甲土兵的疯狂狙击。
光天化日之下,以少击众,何况还隔着一条汹涌的河流,这种轻敌行为当然难以奏效。
受挫的74团很快清醒过来,决定改强攻为奇袭。
9日夜,他们上溯30公里,将渡河点选在观音桥上游半公里处。
对岸全是悬崖峭壁,有此天然屏障,川军便没有设防。
红军偷渡成功,连夜南下,猛袭下游据点。
川军见河防已失,知大势已去,连忙逃进深山老林。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背景概述1.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设立背景。
2.百丈关战役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百丈关战役始末1.百丈关战役的经过。
2.红军在百丈关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三、纪念馆的展示内容1.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展览布局。
2.纪念馆中展示的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
四、观后感想1.参观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感受。
2.对当代青年的启示与思考。
篇1正文最近参观了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这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
在百丈关战役中,红军展现了伟大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场战役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和红军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馆中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百丈关战役的细节和历史背景。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红军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所展现的英勇和顽强深深感动。
他们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和传承。
通过参观纪念馆,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了解自己的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篇2 目录一、背景概述1.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设立背景。
2.百丈关战役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百丈关战役的经过及影响1.百丈关战役的起因和经过。
2.百丈关战役对红军长征的影响。
3.百丈关战役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纪念馆参观的感受与思考1.参观纪念馆的经过。
2.从纪念馆中得到的感受和启示。
3.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篇2正文在参观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百丈关战役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百丈关战役的起因是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围攻,红军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圈,进行了艰苦的战斗。
在这场战役中,红军将士们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胜利,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胜利。
百丈关战役作文
百丈关战役作文
哎呀呀,我听大人们说起过百丈关战役呢,嘿嘿。
那时候呀,红军战士们可勇敢啦,他们要和敌人进行一场很激烈的战斗呢,嘿呀。
战场上呀,枪声、炮声响个不停,哎呀,感觉好危险呀。
红军战士们一点都不害怕,他们拿着枪向前冲,哈哈。
敌人也很凶猛呢,但是红军战士们更厉害,他们互相帮助,一起对抗敌人,嘿呀。
战斗打得可艰难啦,好多战士都受伤了,甚至牺牲了,哎呀。
但是他们还是一直坚持着,为了胜利而努力,嘿嘿。
我觉得红军战士们真的好伟大呀,他们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付出了那么多,哈哈。
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那场战役,但是听了大人们的讲述,我心里特别佩服那些红军战士,嘿呀。
哎呀,我以后也要像红军战士们一样勇敢,嘿嘿!。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实用版)
目录
1.前言:参观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背景和意义
2.红军百丈关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纪念馆的展示内容和特点
4.参观后的感悟和启示
5.结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正文
【前言】
在我国众多红色旅游景点中,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无疑是一处极具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地方。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参观了这座纪念馆,深感震撼和鼓舞。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红军百丈关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红军百丈关战役,发生在 1935 年 5 月,是红军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红军指战员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纪念馆的展示内容和特点】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
室内展览主要包括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红军指战员的英勇事迹以及战役胜利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室外展览则包括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陵园等。
纪念馆的特点在于它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生动地再现了红军百丈关战役的整个过程,使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
年红军指战员们的英勇与坚定。
【参观后的感悟和启示】
参观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让我深感革命先烈们的英勇顽强和为国为民的大无畏精神。
正是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弘扬。
【结论】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铭记红军百丈关战役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简介二、红军百丈关战役的背景和意义三、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展品和图片四、观后感和总结正文(篇1)一、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简介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在百丈关战役中的英勇事迹而设立的。
百丈关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红军在此战役中表现出色,为最终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红军百丈关战役的背景和意义百丈关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的一次重要战役。
当时,红军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压力,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
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红军选择了从山地进攻,而百丈关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战役对于红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还为最终的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展品和图片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着许多展品和图片,包括当时的战斗场景、红军战士的照片、战斗机枪等实物。
这些展品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百丈关战役的场景,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四、观后感和总结参观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看展品和图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场历史性战役的重要性和意义。
目录(篇2)一、引言1.简介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2.介绍本文的目的和任务二、红军百丈关战役1.百丈关战役的背景和历史背景2.红军在百丈关战役中的表现和战果3.百丈关战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三、纪念馆的建筑和展览1.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2.展览的内容和形式3.展览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四、观后感1.对百丈关战役的感悟和思考2.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反思和认识3.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正文(篇2)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这次参观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百丈关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它发生在1935年,是红军长征途中遭遇的一次重大战斗。
百丈关战役红军纪念馆作文
百丈关战役红军纪念馆作文朋友!今天咱聊聊那百丈关战役红军纪念馆。
我第一次去那儿参观时,心里可是扑通扑通乱跳,激动得不得了。
我记得那天阳光灿烂,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纪念馆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走上去的时候,我不禁在想,那战争年代红军战士是不是也是走过这条路呢?一瞬间,仿佛能听到风中隐约传来的呐喊声。
进去之后,那展厅里的画面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各种老旧的照片和文物都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看着那些老战士们的面孔,我心里想着,这不就是我们应该铭记的英雄吗?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那些老战士能开口说话,会不会也像水蜜桃似的,劝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呢?其中有一面墙上挂满了各式武器,虽然早已经生锈,但每一把都充满了力量感。
我走近看时,忍不住咂舌,这些东西可不是开玩笑的。
在那个没有先进科技的年代,这些可都是红军们的倚仗呀。
我的手指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学他们操练一般,想着自己也是个小战士。
然后我来到了一间特别的展厅,那儿有一双破旧的草鞋摆放在玻璃罩里。
我盯着它们,想着那些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依然坚守着信仰的故事。
草鞋虽破,却承载着无数个不畏艰险的脚步。
我心里突然一阵温暖,感觉这小鞋子里也藏满了故事。
参观完后,我在纪念馆的小商店里买了一些纪念品,里头有精致的小红旗,还有红军战士的小雕像。
每当我看到它们,就会想起那些在百丈关战役中的英雄,仿佛他们时刻提醒着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纪念馆就像一座桥梁,把我和那段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不由得放慢了一些,心里默默敬礼,致敬那段用鲜血和汗水写下的篇章。
生活中不少小确幸,但有些时候,我们也得记得去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确幸的人。
你呢?有没有哪次参观纪念馆的经历,让你特别难忘的呢?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
百丈关战役心得体会2000字
百丈关战役心得体会2000字百团大战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
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自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展开频密清剿,并企图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实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门锁”的“囚笼政策”。
八路军总部同意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交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压制。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到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就是相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就是日军在华北的关键战略运输线之一。
八路军的反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动,因此已经开始称作正太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
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
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
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倒戈兵力不少于22个团。
但战役发动后,由于八路军社会各界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憎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出席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低,因此各部资金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不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不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除了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出席登陆作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百丈关战役
名称
百丈关战役
地点
四川名山县百丈关镇
时间
1935年
参战方
南下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川军
结果
南下红军获胜
主要指挥官
张国焘
1、战役背景
1935年9月下旬,张国焘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
10月8日,南下红军发起绥崇丹懋战役,经过15天艰苦战斗,击溃川军6个旅,毙伤俘虏敌兵3000余人。
10月24日,红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
1935年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
右纵
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
师的一个旅,10日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
12日攻克芦山。
10余日内,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
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
敌机一架。
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
平原。
2、战役经过
南下红军的胜利给国民党极大震动,蒋介石为确保川西平原,命
四川军阀刘湘阻止红军攻势。
刘湘为保住自己的地盘,急调其主力王
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
碑岗,连同原来当地敌军共达80多个团,在名山重镇百丈关阻击红军。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
1935年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全
部及右纵队第四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
敌发起攻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
16日攻占百
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
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
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就在敌优势兵
力的阻击下受挫。
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广大指战员忍着疲
劳寒冷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苦战。
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反复实行白刃搏斗。
有的战士手臂打断了,就用牙齿咬着拉
火索将手榴弹拉响,与冲到身边的敌人同归于尽。
右图是参加过百丈
关战役的老红军郑加平,他肩膀上的疤痕就是在这场战役中留下的。
经过连续七昼夜的激战,虽然毙、伤敌15000余人,但红军伤亡
也近万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
这次战役
历时18个昼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来最剧烈的一次战役。
百丈战
役后,全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并准备过冬,1936
年2月,红军又被迫后撤,于4月转移至道孚、炉霍、甘孜地区。
至此,南下红军由8万人减至4万余人,南下行动遭到失败。
3、功过评说
对于百丈关战役的失败,过去一直把原因全部归罪于张国焘,因
为*同志曾说过“南下是绝路”的论断,所以说“百丈决战,不但是四
方面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转折点,也是张国焘南下方针碰壁
的主要标志。
”但原国家主席*曾于1935年撰文对百丈关战役的经过
实行了总结,时任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也在《历史的回顾》
一书中客观地总结了战役失利的原因:“我军百丈决战失利,教训何
在呢?对川军死保川西平原的决心和作战水平,估计不足,口张得太大……我军高度集中兵力不够……战场的选择失当……如此种种,都
与我们在战役指导思想上的急躁和轻敌相关。
”并未象教科书那样把
失败全部归罪于张国焘一人。
看一个战役或者事件要有历史的高度和大视野。
*说“南下时绝路”是说路线问题,是宏观。
李是战役总结,是微观的,两个人看问题的
高度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战役打不打,取决于指挥员对敌我双方的全面了解。
注意是全面
了解。
四方面军经过白雀园大肃反。
不听话的将领统统被杀了。
剩下
的都是听话的。
一般常理来说,不听话的将领往往都是有主见的。
而
听话的多数都是没有什么主见的。
不听话的将领被杀后。
张国焘虽然
有了另立中央的资本,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
张国焘另立中央势必
形成一条战略。
而这条战略是否符合战斗需要,显然不那么容易了。
事后证明,四方面军战争战略是错误的。
不听话的将领被杀后。
战术
技巧也随着听话将领的磨合,逐步失掉了。
我们看百丈战役和西路军
的打仗多是死拼硬打。
战术技巧基本没有。
潘松战役,百丈战役,还
有后来的西路军都是如此。
战略上的错误和战术上的死板僵化,注定
四方面军失败的,仅仅时间差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