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故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主题班会课件-红军长征的故事(共10张PPT)-通用版 PPT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只要从心底里非常想做某件事,就一定 会调动 身体里 的所有 潜能, 积极配 合。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 里开跑 ,冲刺 5公里 。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 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 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 “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 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 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 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 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 里开跑 ,冲刺 5公里 。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 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 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 “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 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 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 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 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3张PPT)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 2、红军长征的过程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4、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从1928—1930年,中
长征到底有多难?有多苦?
敌人围堵 物质匮乏
环境恶劣 前路茫茫
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③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方针路线; ④坚持群众路线,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⑤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⑥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思考:如此沉重的代价换取长征的胜利,值不值 1.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人;抵达终点
者为出发人数1/12。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 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途中年龄最小的女红 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
过雪山草地
• 血战湘江
1936.10红军
1935.10
• 遵义会议
三大主力会师 甘肃会宁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吴起镇
• 四渡赤水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 飞夺泸定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渡赤水,打乱 追剿
• 爬雪山 •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跳出包围圈
• 突破腊子口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33张PPT)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4、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__C___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5、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①红一方面
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三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___B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累
苦
不
不
累
苦
看
想
看
想
革
红
命
军
老
二
前
万
辈
红军红过军草地过穿草的草地鞋
五
吴起镇
1935年10月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的胜利
(1)陕北会师: 时间: 1935年10月 军队: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三大主力会师: 时间: 1936年10月 军队: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请思考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 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 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活动:我是小导游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红 军四 渡赤 水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 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 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 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 进的道路。
飞夺泸定桥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点 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 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新中国
1.后期路线: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
天险腊 子口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
D 爬雪山
C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B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征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活动:我是小导游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红 军四 渡赤 水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 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 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 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 进的道路。
飞夺泸定桥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点 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 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新中国
1.后期路线: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
天险腊 子口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
D 爬雪山
C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B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故事课件ppt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军事战略 方针,即以游击战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运动战。
在此方针指导下,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地区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取得了多 次胜利。
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影响
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和发展,为红军的壮 大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支持。
红四方面军的游击战争和运动战,丰富 了红军的军事战略思想,为后来的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过程和决策
会师前的形势
在长征初期,红军各部队相互分 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会师决策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协同作战,中央决定红 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
会师经过
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红一、红二方 面军先在甘肃会师,不久后红四方 面军也抵达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 主力的历史性会师。
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红军 的实力,为抗日战争和后续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更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精神,成为激励 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征的历程和影响
长征的历程
长征历时两年,途经14个省份,跨越了近万里的路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种种 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最终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THANKS
感谢观看
长征的影响
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军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征的 故事也传遍了全国,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长征成为中国共 产党和人民军队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长征的起点:红四方面军的成立
红四方面军的背景和成立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在 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工农革命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崭新道路。
在此方针指导下,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地区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取得了多 次胜利。
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影响
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和发展,为红军的壮 大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支持。
红四方面军的游击战争和运动战,丰富 了红军的军事战略思想,为后来的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过程和决策
会师前的形势
在长征初期,红军各部队相互分 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会师决策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协同作战,中央决定红 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
会师经过
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红一、红二方 面军先在甘肃会师,不久后红四方 面军也抵达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 主力的历史性会师。
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红军 的实力,为抗日战争和后续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更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精神,成为激励 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征的历程和影响
长征的历程
长征历时两年,途经14个省份,跨越了近万里的路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种种 困难,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等,最终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THANKS
感谢观看
长征的影响
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军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征的 故事也传遍了全国,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长征成为中国共 产党和人民军队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长征的起点:红四方面军的成立
红四方面军的背景和成立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在 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工农革命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崭新道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文识读-完整版PPT课件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1933年,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 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 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 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故选择D项。
➢ 读图:泸定桥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读图: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原系国民党二十五 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 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 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1935年1月 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 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典例示范
2016 江西中考)“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 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 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
历史事件是( )D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典例示范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中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胜
利会师于 C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西吴起镇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选择C项。
泸定桥又被称为铁索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泸定 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自清以来,此桥为 四川人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1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 ,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 灭桥头守卫。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 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 读图:泸定桥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读图: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原系国民党二十五 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 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 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1935年1月 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 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典例示范
2016 江西中考)“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 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 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
历史事件是( )D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典例示范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中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胜
利会师于 C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西吴起镇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选择C项。
泸定桥又被称为铁索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泸定 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自清以来,此桥为 四川人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1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 ,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 灭桥头守卫。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 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小学主题班会课件-长征故事(共11张PPT)-通用版 PPT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 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 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 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 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 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 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 线;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 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 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 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 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 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 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 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 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 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 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 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 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过雪山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 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 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 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 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 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长征》PPT课件

下一页
主旨: 主旨:
全诗生动概括了二万 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观主义精神。
返回
练习: 练习: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
逶迤: (wéi
yí)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
(páng bó) 气势雄伟的样子。
返回
返回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长征】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突破四道 封锁线 巧渡金沙江
下一页
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 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 十一个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 陕西等。 陕西等。 下一页
飞夺泸定桥
下一页
过 雪 山
下一页
过 草 地
返回
长
征
毛 泽 东 1935年10月 年 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下一页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 暖 崖 云 拍 水 沙
金 金沙江浊浪滔天, 金沙江浊浪滔天, 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 壁悬崖,热气腾腾; 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 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 铁索,寒意阵阵。 铁索,寒意阵阵。
下一页
诗意: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
的艰难险阻, 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 是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 是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 绵延不绝, 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 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 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动的泥丸。 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 两岸悬崖峭壁, 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击着两岸高耸的 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二根铁索, 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二根铁索,使人感到 深深地寒意。更使红军高兴的是: 深深地寒意。更使红军高兴的是:翻过了千里 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们心情开朗, 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 开。
主旨: 主旨:
全诗生动概括了二万 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观主义精神。
返回
练习: 练习: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
逶迤: (wéi
yí)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
(páng bó) 气势雄伟的样子。
返回
返回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长征】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突破四道 封锁线 巧渡金沙江
下一页
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 红军在长征途中穿越了我国十一个省 十一个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 陕西等。 陕西等。 下一页
飞夺泸定桥
下一页
过 雪 山
下一页
过 草 地
返回
长
征
毛 泽 东 1935年10月 年 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下一页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 暖 崖 云 拍 水 沙
金 金沙江浊浪滔天, 金沙江浊浪滔天, 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 壁悬崖,热气腾腾; 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 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 铁索,寒意阵阵。 铁索,寒意阵阵。
下一页
诗意: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
的艰难险阻, 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 是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 是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 绵延不绝, 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 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 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动的泥丸。 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 两岸悬崖峭壁, 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击着两岸高耸的 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二根铁索, 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二根铁索,使人感到 深深地寒意。更使红军高兴的是: 深深地寒意。更使红军高兴的是:翻过了千里 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们心情开朗, 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 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家请欣赏音乐
3
4
•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 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 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 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 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 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 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 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 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 暖……
5
•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 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 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 “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 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 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 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 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6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朦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7
8
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家请欣赏音乐
3
4
•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 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 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 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 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 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 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 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 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 暖……
5
•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 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 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 “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 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 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 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 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6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朦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