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作者:荣梓任来源:《商情》2015年第48期【摘要】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最初经济学说的开始。

重商主义在英国的良性发展,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是英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促成英国能够克服来自西班牙、荷兰及法国的影响,战胜竞争对手,逐渐取而代之,崛起成为近代以来最为辉煌的日不落帝国,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重商主义英国发展影响一、重商主义简介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被马克思认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重商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就是:把金银、货币看作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财富;其特点是:注重实际、注重经验;其实质是:民族国家利己主义。

作为一种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统治欧洲长达三个世纪,并且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到晚期重商主义的发展。

二、重商主义在英国发展的社会背景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的瓦解时期,各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展开。

商业和商业资本发展,促进了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的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各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发展起来。

要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必须努力利用资源,并依靠最为有效的手段积累财富。

因此,国家经济政策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公共收入,供给宫廷和军队,对外政策的目标则是征服。

这种积累财富的目标使国家关心能获取财富的一切来源,表现为国家对整个国民生活、国民经济的控制和管理。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政策的实施,产生了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并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重商主义之浅析

重商主义之浅析

重商主义之浅析??摘要: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这里对这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性质和特点以及对西欧的影响作一番浅析,以求得对重商主义的一个正确认识。

关键词:重商主义、民族国家、社会的转型??15世纪初可以被认为是中世纪经济扩展时期的终结,直到这时为止,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晚却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乃至社会生活本身,当地中海与黑海,北方与波罗的海各为一方都成为商业舞台的时候,在它的沿海及其岛屿产生了许多港口和商埠,这时,欧洲大陆也遍布着城市。

新兴的中产阶级就以城市为中心向各方面开展活动,这一时期,甚至是更早时期已开始发生的经济生活的变化,是把中世纪欧洲带向现代的必要条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中世纪的根基就动摇不了,欧洲人便可能仍然生活在封建农业经济的条件之下。

此种变化,乃是指从12世纪开始的商业领域的变化,或者叫“商业革命”和十六、十七世纪的“重商主义”。

这里着重分析“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经济学说的重商主义,早在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其思想就已经出现了。

例如,英国在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国王向伦敦造币所人员征询意见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挽救英国走出财政困境?当时造币所人员查德回答说:英国没有金银矿藏,所有的金银都是从外国输入的,如果我们使英国向外国购买的商品,少于我们所出售的外国商品的数额,那么大量的货币就会从外国流向英国。

很明显,这个回答的中心思想就是,应当竭力做到向外国人“少买多卖”。

由此可见,他们的答复反映了了当时商业资本对货币的迫切需求,其中包含了后来的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事实上,重商主义的产生是有它的历史条件的。

因此,不得不介绍与之关系密切的“商业革命”。

地理大发现后的一两个世纪里,欧洲的贸易以及从地中海和大西洋两岸,延伸到东方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成为带有世界性的经济活动。

而商业革命使欧洲大大富裕起来。

从重商主义角度看英国之大国崛起

从重商主义角度看英国之大国崛起

从重商主义角度看英国之大国崛起【摘要】英国是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日不落帝国”。

重商主义在英国的良性发展,是英帝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促成英国能够有实力克服来自西班牙、荷兰及法国的冲击与影响,最终崛起为近代以来最为辉煌的大帝国。

【关键词】重商主义发展英国崛起一、重商主义基本思想关于什么是重商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写道:“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在政治经济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

其一,可以称为重商主义;其它可称为重农主义”。

二、随着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形成发展,英国不断崛起(一)早期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形成早期的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倾向于把国民财富等同于金属货币,主张限制进口,以阻止货币流向国外。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坦福。

熊彼特认为,此时期的重商主义是“大量文献实质上处于分析前的阶段,不仅如此,而且是粗糙的——是非专业人员的著作,甚或是未受过教育的人的著作,这些人往往缺乏阐明基本原理的技巧”。

(二)晚期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发展晚期重商主义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化。

托马斯·孟,他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圣经。

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孟希望把英国变成向外国输出农业产品和其他一切商品的货栈。

实际上,英国重商主义晚期农业政策的转变也是显而易见的。

早期重商主义时期,圈地运动被看作是私人的暴行,晚期重商主义时期圈地运动成为议会批准的“合法”行动。

马克思说:“在这一方面,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凡是同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相矛盾或不适应的,都被毫不怜惜地一扫而光。

”由此可见,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它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晚期重商主义促进工商业发展。

托马斯·孟提出了发展本国工业、手工业的具体措施。

他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主张国家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

受托马斯·孟理论的影响,英国政府的积极干预对国家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论重商主义时期英国的崛起_基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视角

论重商主义时期英国的崛起_基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视角

摘要重商主义是欧洲16世纪至18世纪的主流经济体系和经济政策体系,重商主义造就了这一时期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相继成为欧洲强国,但最终只有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其他国家则纷纷衰落,原因何在?本文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探讨重商主义时期英国的崛起及其他国家的衰落,力图以新的角度分析英国崛起的原因。

关键词凯恩斯重商主义英国崛起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经济学说,即使经济理论日趋成熟时,过去的经济学说仍然有参考和利用价值。

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的发展,然而为什么重商主义仅仅促使英国最终崛起?凯恩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其经济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从重商主义和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出发,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赋予重商主义,以分析英国崛起的原因。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重商主义”一词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重商主义虽然在其发展历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

可以说重商主义是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涉主义的先导。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7世纪上半期。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调节货币的运动来达到本国财富的增加,即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或不买,,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本身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这种观点发展为“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本国财富的增加,即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必须保持对外贸易最终的顺差,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为了保证对外贸易中出超,他们主张发展本国制造业,并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这种观点最终发展为“贸易差额论”。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之后在此基础上阐析了英国国内当时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接着分析了近代英国重商主义衰弱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第四部分着重讲述了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说明了重商主义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它是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对当时的西欧经济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重商主义;影响;英国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木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

[1]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

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

“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

“重商”,不仅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有别,而且也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思想相异。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商业资本的兴起。

10到11世纪,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西欧逐渐实现了手工业和农业、商业的分离,商业和手工业者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居民。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东西方交流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侵蚀着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

逐渐地,一种以分工合作和以雇工剥削为基本剥削方式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从15世纪起,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耕作的改良,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商业资本也逐渐成为社会资本的支配形态。

经济学说史论文---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读书笔记

经济学说史论文---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托马斯•孟的生平及著作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

托马斯•孟于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一书,这本书经过改写,在他死后即1664年由其儿子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书名出版,这是一部重商主义最著名的著作。

托马斯孟出生于伦敦一个手工业兼商人家庭,自幼丧父,继父为一名富商,是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托马斯孟年轻是即入东印度公司的董事。

托马斯孟写作该书是为了驳斥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

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从事与印度等地的掠夺性贸易,于1600年成立,也是英国对外贸易中最早争得国家商业特许的公司之一。

国家允许该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

这种特许与早期重商主义原则想抵触,遭到许多人的责难和攻击。

托马斯孟的这本书是针对早期重商主义者谴责东印度公司在对外贸易中输出的大量货币而写的,为了替他的公司辩护,他在书中阐述了他的贸易差额论的原理。

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认为它代表了重商主义体系对于自己原有体系的自我脱离,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二、托马斯•孟的主要观点第一,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超,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

他把国内贸易看成是财富的相互转让,并不能使国家致富,而对外贸易才有助于财富的增加。

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

”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贸易顺差,使货币不断流入本国;如果相反,进口超过出口,出现了贸易逆差,货币财富就会外流。

第二,他反对早期早期重商主义的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取消货币输出的法令。

他说:“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输出货币恰恰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

他还举例了意大利和法国的例子,说明在这些国家,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出口,但是由于遵守了贸易差额的原则,货币仍然流回了本国。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过程和主要内容及影响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过程和主要内容及影响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过程和主要内容及影响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1763年以前)人们都知道,在1763年以前,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的政策是重商主义政策。

那么,这样的政策对北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帝国学派历史学家一般地都肯定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对北美殖民地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帝国学派历史学家乔治·比尔(George Beer)说,英国重商主义是一个很公正的制度,其目的既是为母国谋利,也是为殖民地谋利[1]。

他认为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关系,与其说是帝国统治者与殖民地从属者之间的关系,不如说是共同利用重商主义制度。

这个制度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在1763年以前殖民地一直顺从地接受了体现重商主义精神的各种贸易法[2]。

帝国学派的另一个史学家奥立佛·狄克逊(Oliver Dickerson)提出相似的观点,他说,重商主义政策,包括“航海法”在内,对于北美殖民地经济并没有产生有害的影响[3]。

他以革命前北美殖民地经济日趋繁荣为理由,说明重商主义政策及“航海法”对于北美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作用[4]。

帝国学派的查理·安德鲁斯(Charles Andrews)虽然承认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从来都不是坚决的和有约束力的,但是他认为到1763年甚至到1767年为止,它对殖民地和母国都是有利的[5]。

帝国学派的看法是否正确呢?我们让事实作回答。

一、英国建立北美殖民地的主要目的与重商主义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这应该从英国对北美的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说起。

英国对北美的经济政策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英国统治集团在不同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需要而一步一步地制定出来的。

但是,各个时期的统治集团在制定它的时候,都是受一个中心思想支配的,这个中心思想像一条线一样贯串了整个英国殖民政策。

这个中心思想便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反映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扩大对外贸易及发展工业的要求的经济思想。

浅论重商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浅论重商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浅论重商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摘要:重商主义是西欧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经济思想。

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西欧国家纷纷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商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建立与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强国的崛起,强化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正确评价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也颇为重大。

关键词:重商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影响重商主义思想最初发源于英国,萌芽于14世纪,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

重商主义以16世纪中叶为界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①重商主义加速了西欧大国的经济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有两个含义:一种是就经济政策而言,指其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采取的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条件的经济政策;一种是指反映商业资本利益和论证重商主义政策的合理性的经济学说。

重商主义是作为传统的农业经济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在14—15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进一步发展起来,封建主对货币的需求日益扩大,更多地采用了货币地租。

实行货币地租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必须先将劳动产品换取货币,才能缴纳地租。

产品已经不再是直接供自己消费,而是越来越多的具有了商品性质。

当时欧洲农业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经常发生饥荒。

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使国库充实国家富强的道路在哪里?14—15世纪,地中海的国际贸易十分活跃,威尼斯商人的足迹在世界范围都出现过。

很多商人给国家捐税,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们的眼光慢慢地从农业上转到商业上来。

商业资本还往往与封建政权结成联盟,对内打破封建割据对商品经济的束缚,对外则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为开辟世界市场的后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学院: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1102013046姓名:张珂时间:2013.06摘要本文主要概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分析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论述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

本文的结论是: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它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重商主义的某些正确观点亦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目录一、引言 (4)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4)(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4)(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5)四、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 (6)(一)重商主义的衰落 (6)(二)英国重商主义衰落的原因 (7)五、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 (7)六、结语 (7)一、引言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

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产物。

它既是一种经济学说,更是一种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唯一的财富,是衡量国家财富和经济发展的标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遍及西欧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

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

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从近代初期始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不仅是其奉行的基本国策,更使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国度。

由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具有典型形态,因此,深入考察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英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

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

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

“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

他说:“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在政治经济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其一,可以称为重商主义;其它可以称为重农主义。

”“重商”,不但表示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的区别,而且也反映了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不同。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西欧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的条件在英国成为重商主义兴盛的催化剂。

英国在金雀花王朝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统治时,重商主义的思想虽己见端倪,但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全面推行是在都铎王朝时期。

都铎王朝时期,随着英国民族国家的不断成长,其金融和财政实力却始终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国家的财政问题始终困扰着英国。

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王室生活费用和战争费用两方面。

都铎王室的生活极为奢华。

亨利八世时期,王室的开支迅速从一年25000英镑涨到45000英镑。

到伊丽莎白当政时,这种奢华之风有增无减。

在战争方面,都铎王朝战事频繁,花费惊人。

从英国财务署的军事支出来看,1558年达到334,340英镑。

英国政府无力承担这样的财政支出,1559年,英国的外债己高达266,910英镑。

面对严峻的财政危机,英国必然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都铎王朝在英国建立统治之际(1485~1603),正值海道大通之时,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闭塞的状况被打破,各洲之间的互相交流,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在进行。

原来偏居海隅,远离贸易中心的英国,一下子成了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

都铎王朝的君主大都能顺应世界经济的大潮,公变挑战为机遇,以大量重商主义著作为理论依据,不遗余力地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使英国由贫变富,由弱变强。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达到了繁荣之巅。

(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1)颁发特许状,鼓励商人建立商业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和非商业活动英国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商业公司的活动是多方面的。

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商业公司中最重要的也是获利最多的一个公司。

首先在商业活动中,商品虽然以金银为主,但大量进日稀缺珍贵又价廉物美的东方商品。

其次是探索新航路,发现新大陆。

第三是进行海上掠夺。

最后,这些公司还代表政府开展外交活动。

商业公司的活动,不仅使英国对外贸易总额迅速增长,而且使英国的贸易结构随之转型,英国的出口市场开始从局限于西欧一隅扩大到世界范围。

(2)取缔汉萨同盟商人的在英特权,保护本国商人利益。

都铎王朝建立之前,意大利北部诸城和汉萨同盟长期垄断欧洲海上贸易。

汉萨同盟是英国商人的有力竞争者,它的存在使英国商人深受其害,于是到1560年,英国经过与汉萨的长期斗争,取消了期权特权。

到1598年,汉萨商人最终被逐出英国,从而为英国商人独享贸易特权创造了条件。

(3)颁布航海法案,独占航运利润。

1498年通过的航海法案,规定装货的船长和水手都必须是英王的臣民,还规定只要港口有足够的英国船只,英国人就不准使用外国商船运货。

亨利八世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于1532和1540年再度颁布航海法案,补充原有规定,加以完善。

(4)运用政治和外交手段,抓住良机与欧洲大陆国家缔结商约,改善贸易条件。

英国还运用一切政治和外交手段,抓住良机与欧洲大陆国家缔结商约,为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

英国政府通过与外国政府签定的一系列条约,使英国商人与船队顺利地航行于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外贸的发展。

(5)选拔和任用有金融管理经验的商人参加国家管理工作。

商人们拓展海外贸易,对发展英国民族经济作出颇多贡献。

因此,在都铎时代,君主把乡绅、工商业者看作是政权的主要支柱。

并且许多富有的商人成为贵族,很多人进入下院成为议员,或受聘于政府担任要职。

比如伦敦大商人托马斯·格勒善被爱德华六世任命为英国驻安特卫普的财政代理人,后又成为伊丽莎白女王政府的财政顾问,为政府的财政出谋划策。

都铎王朝正是在这一新兴力量的辅佐与支持下,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为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吸收外国先进人才和技术,改善和推动本国工业。

爱德华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移民政策。

如对外来移民颁发许可证,保护移民经营自己的行业:授予专利权,吸收拥有技术或资木的外国人移居英国;对外来新教移民实行信仰自由的原则;强调外来移民为英国所用,外来移民不得保守他们的技术秘密,而应该教给英国人。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英国引入了大量的工业技术和所需人才,到16世纪下半叶外来移民为英国发动了一场“小产业革命”。

(7)掠夺殖民地,扩大本国商品的销售市场。

在英国推行重商主义,寻求迅速繁荣富强的过程中,一方面赋予中央政府干预国家经济运行的权利,来促进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通过支持出口商品多样化实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鼓励在海外建立殖民地。

通过在海外寻找殖民地来延伸民族国家所统辖领土的主权范围,一方面殖民地可以作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消费品的来源地,此外,还可以从转口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关税收入。

四、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一)重商主义的衰落到17世纪,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来的行会手工业己经逐渐分化瓦解,农业也进一步商业化。

在重商主义政策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批的雇佣劳动者和国内外市场,商业资本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基本完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结果,是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取得了胜利,国王的权利被限制在议会许可的范围内。

在新的条件下,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中心,逐渐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

因此,社会财富的增长,不再表现为单纯的货币积累,而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增长,表现为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扩大。

对外贸易不再被人们视为财富的唯一源泉。

此时的重商主义非但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于是,资产阶级的代一言人,开始探寻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开始深入生产领域去研究流通中发生的现象的根源和本质。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由此诞生。

(二)英国重商主义衰落的原因首先,重商主义本身在理论上存在着缺陷。

一是重商主义将金银、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而且将金银和货币看作是唯一的财富形态,这显然是错误的。

重商主义者没有解货币的起源、本质以及财富的性质,要知道货币只是则富的一种形态。

当时,商业资本广泛发展,推动人们去积累货币。

由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东西,因此也就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二是重商主义把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看作是财富的直接源泉,从而掩盖了利润的真正来源和本质。

重商主义者把利润和财富都错误地归结为从流通中产生。

他们认为发展生产只是为发展对外贸易服务的,财富的直接来源是对外贸易。

因此不难理解。

重商主义者的逻辑实际上是指对外贸易可以给商业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

在他们看来,这种利润是商品低买高卖后得到的让渡利润。

他们得出这一错误结论是由于当时商业资木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

所以,重商主义者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来判断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复杂过程,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再次,是殖民地革命的打击。

最有代表的是美国,其一,美国革命加速了欧洲各国放弃重商主义垄断独占制、朝自由主义过渡过程,而垄断独占制是重商主义殖民政策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具体表现。

其二,美国革命加速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衰落。

重商主义特别看重大西洋贸易,而奴隶贸易又是大西洋贸易的核心。

其三,美国革命冲击了重商主义殖民经济的中心。

五、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一)积极影响首先,重商主义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和技术的巨大发展。

到了重商主义晚期,各行业都沿着资本主义的轨道快速发展,特别是英国工商业发展迅速。

英国的煤产量名列欧洲前茅;造船业也有极大发展;对外贸易更是获得了巨额利润,大量廉价原料和金银财宝流入英国,重商主义的推行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其次,重商主义揭开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英国封建农奴制的瓦解。

从15世纪的最后30年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这是英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革,随之而来的还有经营方式和耕作方法的变革,这就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而这些一切自始至终都与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