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数,找出这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 《因数与倍数(1)》教案第一课时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1)》教案第一课时本课程将教授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通过教材P5~6例1、例2及练二第1、2(1)、6题,学生将初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指导自主研究法,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
在课程导入中,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并分类这些除法算式。
学生将算式分为两类:能整除和不能整除。
这为后续探索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在探索新知阶段,教师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师指出,如果被除数能够整除除数和商,那么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而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学生通过讨论第一类算式中的因数和倍数,深化了对这些概念的认识。
教师强调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引导学生注意研究这些概念时所涉及的数应为自然数。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即时练,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如果a÷b=c,那么a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接着,我们以18为例,让学生独立思考18的因数有哪些。
通过让学生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我们得出18的因数有1,2,3,6,9,18.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我们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
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集合图的方法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
最后,我们进行了即时练,让学生找出30和36的因数,并进行交流。
在巩固练中,我们指导学生完成练二的第1、6题,并进行集体证正。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应该掌握了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透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好处教学例1: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2)交流学生的分类状况。
(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好处。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好处,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就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而就应说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时认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教学难点:在画一个图形高的过程中对高的概念的运用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学生: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
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动手做(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范文【第1篇】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除法算式分类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些身上挂有整数除法算式的小羊,创设情境:这些小羊来自两个不同的羊村,身上算式的结果代表了它们的来处,请学生计算结果帮助小羊回到各自的村庄。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询问学生分类标准。
教师将整除的算式定为第一类。
若学生对于第二类出现商是小数和带余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明确两种形式是一致的。
引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一类算式中存在的关系,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第一类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容易得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教师讲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并举例: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练习:请学生说一说其余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12是2的倍数,那么能说12是倍数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给出算式24÷12=2,并提问这里12是谁的因数或谁的倍数学生根据概念能够得到12是24的因数。
教师讲解:以上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并用“同学们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回了家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熊二,熊大就不能称为哥哥”两个例子解释相互依存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里通过除法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除法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预设:0不能做除数。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倍数和因数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16÷2=85+6=1118-6=12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
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复习因数和倍数》是对之前学习因数和倍数知识的回顾和巩固。
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复习内容,包括回顾旧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概念,对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难点: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激发学生的思考。
2.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因数和倍数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复习内容。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知识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复习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的定义、相互关系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回顾,巩固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 教案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8÷3=2......2 30÷6=5 19÷7=2 (5)9÷5=1.8 26÷8=3.25 20÷10=2 21÷21=163÷9=7(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12÷2=6 20÷10=230÷6=5 21÷21=163÷9=7第二类8÷3=2 (2)19÷7=2 (5)9÷5=1.8 26÷8=3.25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新课讲授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1)教师引导。
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
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九1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
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当今社会,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2、5、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学生准备 练习本教学过程⊙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同学们回忆一下,“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有什么?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可以把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在班内交流推广。
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课件出示教材118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1)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可以看出56,204,630,22,78这五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
(2)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以看出87,195,204,630,57,78这六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3的倍数。
(3)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可以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5的倍数。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1.1倍数、因数(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1.1倍数、因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数的概念及性质2. 因数的概念及性质3. 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4. 倍数和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是小明的2倍,那么小红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初步理解倍数的概念。
2. 讲解倍数的概念及性质倍数:一个数a是另一个数b的倍数,当且仅当a能够被b整除,即a÷b的余数为0。
性质: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 讲解因数的概念及性质因数:一个数a能够被另一个数b整除,那么b就是a的因数。
性质: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 讲解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倍数的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a,求它的n倍,就是a×n。
因数的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a,求它的因数,就是从1到a进行遍历,找出能够整除a的数。
5. 倍数和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1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哪些数?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倍数和因数在数学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2.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下节课分享。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材第5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第5题。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投影仪。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他是谁?(孙悟空)他是谁?(唐僧)他们是什么关系?(师徒关系)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师: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存在着关系打下基础】投影出示例1。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
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生:老师,我们组根据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第二类为结果是小数且能够除尽的,第三类为结果是带有余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老师,我们组分成了两类。
师:你具体说一下。
生:我们组也是按照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
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另一类为结果不是整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也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
展示第二种分类结果。
12÷2=6 20÷10=230÷6=5 21÷21=163÷9=7 8÷3=2……2 9÷5=1.819÷7=2……5 26÷8=3.25总结: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难点: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例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小明的生日聚会,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邀请了一些朋友,而这些朋友的人数是2的倍数,那么小明至少要邀请几个朋友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如数字1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加减乘除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如何用除法来验证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由于因数和倍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如何用除法来验证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因数和倍数,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除法来验证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解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除法来验证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列举、归纳、概括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因数与倍数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因数与倍数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第二课时:探索因数与倍数的规律1. 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 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 发现因数与倍数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应用因数与倍数解决问题1. 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课时:巩固练习1. 巩固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探索并发现因数与倍数的规律。
2. 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
3. 采用列举、归纳、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例 1 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 2 教学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例 3 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教材在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时,去掉了可有可无的实际情景,直接给出除法算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看、去思考,而不再是时时处处都依靠生活阅历来帮助理解。
依据概念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也是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
〔二〕核心力量在生疏倍数和因数以及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加强探究力量和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三〕学习目标1.结合对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正确推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在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探究力量,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四〕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五〕学习难点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口算12÷28÷330÷619÷79÷526÷820÷1021÷2163÷9〔2〕请依据计算的结果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
〔二〕课堂设计1.谈话引入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在整数除法中,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问题探究(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①理解分类标准出示课前口算题目。
师:你们是怎样分类?预设 1:〔分类标准:有余数和没有余数〕①12÷2=6 9÷5=1.8 26÷8=3.25 20÷10=221÷21=1 63÷9=7 30÷6=5②8÷3=2......219÷7=2 (5)预设 2:〔分类标准: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①12÷2=6 20÷10=2 21÷21=1 63÷9=7 30÷6=5②9÷5=1.8 26÷8=3.25 8÷3=2......219÷7=2 (5)学生汇报后,比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引导分析预设 2 的分类,为什么商是小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有余数这两种归为一类?9÷5=1.8 也可以写成9÷5=1……4。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5的注意。
二、做一做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4和24 26和1375和25 81和9点四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上面的题,并进行校对。
三、张导学生理解:师:从上面的四道题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请用字母代替数字把这个结论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a÷b=c(a、b和c是大于0的自然数)那么a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四、作业写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1.56和282.4和163.15和304.45和905.2和86.5和1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归纳因数和倍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但对抽象的概念如因数和倍数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例题,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概念。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归纳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衣服的尺码、鞋子的尺码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因数和倍数来解释。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发现例题中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因数和倍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组成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法能够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来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因数和倍数的定义,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索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4.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材分析】:《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
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学情分析】: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220÷4=18×4=25×4=24×3=150×4=20×86=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教材P-5例1。
12÷2=6 9÷5=1.8 30÷6=5 2÷3=0.6
26÷8=3.5 19÷7≈2.71 20÷10=2 21÷21=163÷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
(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进行分类。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教师引导: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例1能整除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
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
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小结:如果a÷b =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就是b和c 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例2)
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 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1=18,l和18是18的因数;
18÷2=9, 2和9是18的因数;
18÷3=6, 3和6是18的因数。
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1,2,3,6,9 ,18。
(2)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2÷2=6 12是2和6的倍数
2和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