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汇编)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水下机器人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
水下机器人技术主要应用于海底勘探、水下工程、水下考古、水下科学研究等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应用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水下机器人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美国开始了一个名为“蒸汽笛号”(Whale)的水下探测计划,旨在开发一种能够在水下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这项计划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代水下机器人“万能号”(Man-in-the-Sea)。
自此之后,水下机器人技术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水下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特别是在海底石油勘探、水下考古、水下维修等领域,水下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工具。
据统计,截至2018年,全球已经有超过4000台水下机器人投入使用,其中包括了着名的“深渊探测器”、“探索”号以及“革命”号等。
二、目前的应用领域目前,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1.海洋资源勘探水下机器人技术在海洋资源勘探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水下机器人,人们可以快速检测出海中地形的变化、水下矿床及海洋生物的分布情况,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水下工程水下机器人技术在水下工程方面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使用水下机器人可以避免人员直接下潜的危险性,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水下机器人在海底油井维修、水下管道铺设、水下桥梁安装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水下考古水下机器人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水下考古领域。
通过使用水下机器人,可以对古代遗址、沉船遗址等进行三维扫描,提取详细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人员的安全风险。
4.水下科学研究水下机器人在水下生物研究、海洋环境监测、海底地质研究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比如,水下机器人可以用来探测深海生物、水下火山的分布情况等等。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未来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水下机器人技术的概念、应用场景、技术特点、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概念解析水下机器人,又称为水下无人机,是一种在水下进行勘探、观测、维修等任务的机器人。
其优势在于可以在人类无法到达的水下环境中执行操作,且不受水压和水温等影响。
水下机器人分为有线控制和自主运行两种。
有线控制的机器人需要通过电缆与地面的操控设备相连,而自主运行的机器人则可以自己判断并执行任务。
应用场景水下机器人在海洋勘探、海底考古、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在石油、天然气开发方面,水下机器人可以在海底巡检和维护井口设备,还可以在海底进行探测和勘探工作。
在海底考古方面,水下机器人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图像记录,帮助研究者理解古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水下机器人可以监测海底的地形、地质活动、水文和生物等情况,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海洋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水下机器人还可以用于海洋生态修复、农业、水产养殖、水下采矿等多个领域。
技术特点水下机器人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远距离控制: 由于水下机器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远程控制成为其主要的操控方式。
远程控制需要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讯实现,通讯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将会直接影响到水下机器人的应用效果。
(2) 高强度材料: 水下机器人工作在水下高压和海流等较复杂环境下,需要具备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
因此,在水下机器人相关的材料制备和结构设计中,需要采用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的材料。
(3) 精密测量技术: 在水下机器人处理读取传感器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信噪比。
目前,水下机器人采用的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声纳、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
发展趋势随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水下机器人发展现状
水下自动机器人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海底搜索、调查、识别和打捞作业的既经济又安全的工具。
在军事上,水下自动机器人亦是一种有效的水中兵器。
与载人潜水器相比较,它具有安全(无人)、结构简单、重量轻、尺寸小、造价低等优点。
而与遥控水下机器人(ROV )相比,它具有活动范围大、潜水深度深、不怕电缆缠绕、可进入复杂结构中、不需要庞大水面支持、占用甲板面积小和成本低等优点。
水下自动机器人代表了未来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当前世界各国研究工作的热点.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国际会议了解到当前国际上水下机器人研究发展的这种趋势。
更深——向深海发展地球上97%的海洋深度在6000 米以上,称之为深海。
研制6000 米的潜水器是许多国家的目标。
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等都拥有自己的6000 米级的AUV。
尽管ROV 和载人潜器也能达到这个深度,但发展水下自动机器人比其它潜器的造价要低得多,更经济。
更远——向远程发展水下自动机器人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其中一种是按照航程的远近分为远程和近程两类。
所谓远程是指水下自动机器人一次补充能源连续航行超过100 海里以上,而小于100海里称为近程。
远程水下自动机器人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能源技术、远程导航技术和实时通信技术。
因此,许多研究机构都在开展上述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以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也只有在上述关键技术解决后,才能保证远程AUV 计划的实施。
功能更强大——向作业型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现阶段的水下自动机器人只能用于观察和测量,没有作业能力,而且智能水平也不高。
将来的水下自动机器人将引入人的智能,更多地依赖传感器和人的智能。
还要在水下自动机器人上安装水下机械手,使水下自动机器人具有作业能力,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2024年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发展现状
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发展现状水下机器人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是一种远程操控的水下机械设备,通过操纵杆或者遥控装置操作,可以在水下进行各种任务,如深海探测、水下维修、海洋科研等。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推进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受益于海洋领域的发展。
随着海洋能源的广泛开发和海洋石油勘探的增加,对水下机器人ROV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水下机器人ROV在海洋科学研究、水下考古、海底通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在未来几年内有望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率。
2. 技术不断创新水下机器人ROV市场的发展也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
在传感器、智能控制、通讯等方面的突破,使得水下机器人ROV在水下环境中更加稳定和灵活。
水下机器人ROV的操控性能和操作便捷性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了其在海洋工作中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随着无人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水下机器人ROV的自主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使其具备更强的自主探索和任务执行能力。
3.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水下机器人ROV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众多的水下机器人ROV制造商和供应商,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除了传统的大型企业,还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初创公司,加入到市场竞争中。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定制化服务和价格竞争等手段,争取市场份额。
同时,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4. 前景与挑战并存水下机器人ROV市场的前景看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水下机器人ROV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中的推广应用。
其次,水下机器人ROV的维护保养和技术更新也需要相对较高的成本和技术支持,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024年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分析一、引言水下机器人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是一种通过遥控操作的机器人,能够在水下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ROV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进行详细分析。
二、市场概述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在过去几年里迅速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海底资源勘探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对海底资源的勘探需求增加,水下机器人ROV作为一种有效的探测工具变得更加重要。
2.深海科学研究的推动:对于深海科学研究来说,水下机器人ROV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科研资金的投入,ROV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海洋工程建设的扩张:海洋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水下机器人ROV。
随着海洋工程的扩张,ROV市场也得到了推动。
三、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和预测,水下机器人ROV市场规模呈现以下趋势:1.市场总体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各种统计数据,水下机器人ROV市场的总体规模在过去几年里持续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应用领域持续扩展:除了传统的海底资源勘探、深海科学研究和海洋工程建设领域,水下机器人ROV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
例如,水下油气管道巡检、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ROV的应用。
3.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水下机器人ROV的性能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强大。
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使得ROV成为更多领域的首选。
四、市场挑战与机遇尽管水下机器人ROV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同时,这些挑战也为市场带来了一些机遇。
1.技术难题:水下机器人ROV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这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难题的解决将为市场带来机遇。
2.价格压力:ROV的制造成本较高,这导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降低成本和价格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3.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也在加剧。
水下无人机的设计和应用前景
水下无人机的设计和应用前景水下无人机:设计和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无人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与传统的载人潜水器不同,水下无人机不仅可以进行深海探测、海洋生物观察等科学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水下工程等领域。
其优异的性能与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得水下无人机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机器人。
一、水下无人机的特点水下无人机是一种可以在水下进行多种任务的自主运行机器人。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水下环境适应性强水下无人机可以承受高水压、低温、大湍流等多种复杂的水下环境。
这种适应性强的特点,使得它具有更广泛的海洋适应性,可以在更深的海底进行勘测,探索未知领域。
2.自主化程度高水下无人机的自主化程度极高,其配备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多种自主控制任务。
通过内部传感器的掌握,它可以根据自身的信息和设定的目标来自主运动,进行多种复杂的任务,例如探测、采样、拍摄等。
3.精度高、敏捷度高水下无人机在进行任务时,能够根据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实现高精度的目标追踪和控制。
同时,它的体积较小,移动速度也非常快,敏捷度非常高,可以在狭窄的空间内灵活控制。
二、水下无人机的设计要点在水下无人机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通信系统设计水下无人机与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非常重要。
由于水的阻挡作用,无线电波在水下传播的距离有限,影响了水下机器人的测量范围。
因此,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信号处理技术非常重要。
2.动力装置的选择水下无人机在水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苛刻,对动力装置的要求也非常高。
一般采用蓄电池、液压和燃料电池等不同的动力装置,不同的动力装置带来了不同的技术方面挑战,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选择。
3.传感器的应用水下无人机的传感器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传感器,可以检测目标物的位置、速度、方向、环境温度湿度、海洋生物、水下地形等信息。
在设计水下无人机时,需要结合不同应用场合,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性能。
水下机器人发展概述
水下机器人发展概述1水下机器人发展背景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地球。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而海洋的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
地球表面积的71%被海洋所覆盖。
在烟波浩渺的海洋深处,蕴藏着什么样的宝藏?是否存在着智慧生命?海底生物是怎样生活的?海底的地形地貌又是什么样的?所有这一切都使海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也吸引了无数科学家、探险家为之探索。
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泛舟于海上。
从19世纪起,人们开始利用各种手段对海洋进行探察。
20世纪,水下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探索海洋的最重要的手段,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进入21世纪,海洋作为人类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已成为国际上战略竞争的焦点,因而也成为高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毫不夸张地说,本世纪是人类进军海洋的世纪。
人类关注海洋,是因为陆上的资源有限,海洋中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占地球表面积49%的海洋是国际海底区域,该区域内的资源不属于任何国家,而属于全人类。
但是如果哪一个国家有技术实力,就可以独享这部分资源。
因此争夺国际海底资源也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高技术手段,在海底这块人类未来最现实的可发展空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水下机器人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2水下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2.1水下机器人的定义与概述水下机器人也称作无人水下潜水器(unmannedunderwatervehicles,UUV),它并不是一个人们通常想象的具有类人形状的机器,而是一种可以在水下代替人完成某种任务的装置。
在外形上更像一艘微小型潜艇,水下机器人的自身形态是依据水下工作要求来设计的。
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经过自然进化,诸多的自身形态特点是为了满足陆地运动、感知和作业要求,所以大多数陆地机器人在外观上都有类人化趋势,这是符合仿生学原理的。
水下环境是属于鱼类的“天下”,人类身体的形态特点与鱼类相比则完全处于劣势,所以水下运载体的仿生大多体现在对鱼类的仿生上。
2024年水下机器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水下机器人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水下机器人是指一类能在水下环境中进行任务的自主机器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机器人在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海洋救援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水下机器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水下机器人的分类水下机器人可分为自主式和遥控式两类。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具备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通常可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完成任务;遥控式水下机器人则需要由人类操作员通过遥控器进行控制。
在市场中,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其具备更高的自主性和智能性,能够适应更复杂的任务环境。
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据预测,到2025年,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学研究的推动。
随着全球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加剧,水下机器人在深海矿产勘探、海底油气开发等领域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水下机器人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水下机器人可以进行海底地形测绘、水质监测、海洋生物观察等任务,为科学家提供丰富的海洋研究数据。
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水下机器人可以进行深海矿产勘探、海底油气管道维修等任务,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海洋救援方面,水下机器人可以进行海上溢油事故应急救援、潜水员搜救等任务,提供重要的救援支持。
水下机器人市场竞争态势目前,水下机器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海洋工程公司、航天航海研究机构和机器人技术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新兴企业也逐渐涌现,为市场带来更多的选择。
水下机器人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市场有望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自主性增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自主决策和智能感知能力,能够应对更复杂的任务环境。
2.多传感器融合:水下机器人将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如声纳、摄像机和激光雷达等,提高对水下环境的感知能力,从而更好地执行任务。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水下工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水下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海洋勘探、深海研究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
水下机器人通常采用自主控制技术,可以在水下自主运动,执行各种任务。
因此,它可在多种环境下工作,包括水下油气开采、观测海底生物、进行深海勘探,以及检测污染物、监测海洋环境变化等。
1. 水下油气开采水下机器人在石油工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水下油气开采方面。
由于人类无法直接进入水下井口进行开采作业,需要依靠水下机器人完成工作。
水下机器人可以搭载各种工具和传感器,进行水下维护和控制,解决了人类在水下开采作业中的技术难题。
2. 海洋科学和深海研究水下机器人技术在海洋科学和深海研究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水下机器人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监测海水中的温度、盐度、光照等参数,进行海洋科学研究。
同时,水下机器人还可在深海环境中运行,探测海底热泉、海底地形和深海生物等信息,为深海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3. 水下环境监测水下机器人在水下环境监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水下机器人搭载各种传感器和检测仪器,可以对水下环境进行快速、高精度、连续的测量和监测。
这有助于准确地掌握水下环境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早发现并预防水下灾害事件。
4. 海洋资源开发随着海洋资源日益短缺,水下机器人在海洋资源开发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水下机器人可在海底寻找贵重矿产、沉积物、天然气、海藻等资源,帮助人类深入了解海底资源的分布和维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下面我们将探讨水下机器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和自主化水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和自主化。
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典型水下机器人的性能特点,阐述了国内外水下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总结了水下机器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对未来水下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动向作出了展望.0引言机器人技术是集运动学与动力学理论、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控制理论、电动伺服随动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理论等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它的研究与开发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其在各种机械领域的普及应用,则显示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推进本国的机器人开发事业,打入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高科技市场,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开发出了许多类型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逐渐从人工环境扩展到了水下和宇宙.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已把海洋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新领域,海洋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基本因素之一.从而使水下机器人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水下机器人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技术密集度高,是公认的高科技,它的研制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水下机器人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缆水下机器人,习惯称为遥控潜水器(RemoteOperatedVehicle,简称ROV);另一类是无缆水下机器人,习惯称为自治潜水器(AutonomousUnderwaterVehicle,简称AUV).此外,按使用的目的分,有水下调查机器人(观测、测量、试验材料的收集等)和水下作业机器人(水下焊接、拧管子、水下建筑、水下切割等作业);按活动场所分,有海底机器人和水中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时,由于所涉及的新技术还不够成熟,电子设备的故障率高,通信的匹配以及起吊回收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因此发展不快,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60年代,国际上开始两大开发技术,即宇宙和海洋开发,促使远距离操纵型机器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到了80年代,由于海洋开发与军事上的需要,尤其是水下机器人本体所需的各种材料及技术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水下机器人才得到了很大发展,开发出了一批能工作在各种不同深度,进行多种作业的机器人,可用于石油开采、海底矿藏调查、救捞作业、管道敷设和检查、电缆敷设和检查、海上养殖、江河水库的大坝检查及军事等领域.目前,水下机器人大部分是框架式和类似于潜艇的回转细长体,随着仿生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生鱼形态甚至是运动方式的水下机器人将会不断发展。
2024年中国水下机器人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
目录:一、引言1.1研究背景1.2目的和意义二、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概述2.1水下机器人定义2.2水下机器人技术分类2.3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三、2024年中国水下机器人现状分析3.1中国水下机器人研发现状3.2中国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分析3.3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四、水下机器人市场前景预测4.1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4.2水下机器人市场发展趋势分析4.3水下机器人市场主要驱动因素分析4.4水下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五、结论5.1研究总结5.2研究展望引言:1.1研究背景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增加,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工具,在海洋探测、海底勘探、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水下机器人的现状和市场前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1.2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分析2024年中国水下机器人的现状,探讨其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并对水下机器人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这对于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概述:2.1水下机器人定义水下机器人是指能够在水下环境中进行各种任务的机器人系统,它通常包括了船体、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2.2水下机器人技术分类根据不同的功用和应用领域,水下机器人可以分为智能潜水器、自主潜水器、遥控潜水器等几类。
2.3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从最早的潜水器发展到现代的水下机器人,其技术经历了自主导航、多传感器融合、深海作业等多个阶段。
2024年中国水下机器人现状分析:3.1中国水下机器人研发现状分析中国水下机器人研发情况,包括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分布情况,研发投入和成果等方面。
3.2中国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分析探讨中国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包括海洋勘探、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
3.3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包括市场规模、产业链发展、技术创新和政府支持等方面。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自主运行的机器人,具有深入极深海域进行科学探索、海底资源勘探和海洋环境监测等多种应用。
本文将从水下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应用领域与技术特点、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水下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水下机器人是指在水下自主运行的机器人,主要由机体、传感器、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水下机器人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能源来源不同,可分为自主供能和非自主供能两类;按照载人与否,可分为载人和无人两类;按照工作深度不同,可分为浅水、深水和深海三类等。
二、应用领域与技术特点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勘探、海底地质与地形研究、海洋环境监测、海底救援与搜寻等多种领域。
在海洋科学研究中,水下机器人可用于收集海洋数据、自动化水样采集和水下声纳探测等方面,为科学家提供了非常优秀的研究工具;在海洋资源勘探中,水下机器人可用于石油勘探和深海矿产勘探等方面,为资源开发和研究提供了便利;在海底地质与地形研究中,水下机器人可用于对海底地形进行3D模型的生成和纷繁复杂的岩石结构进行三维成像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效率;在海洋环境监测和海底救援与搜寻方面,水下机器人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帮助人们对海底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救援搜寻等方面,非常有利于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障。
水下机器人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适应性强、夜间工作、自主运行、可编程控制、操作灵活、数据处理速度快、多模块化等。
这些特点使得水下机器人更加便捷地与海洋环境进行交互和运作,大大提高了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范围。
三、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国家,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辽阔的海域,这些都将为水下机器人的应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水下机器人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相关领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水下机器人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水下机器人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展望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水下机器人已成为探索海洋奥秘、进行水下作业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而水下机器人通信技术则是确保其高效运行、数据传输准确及时的关键所在。
目前,水下机器人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水声通信、光通信、电磁通信等多种方式。
水声通信是当前水下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手段。
这是因为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性能相对较好,能够实现较远距离的信息传输。
然而,水声通信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局限性。
首先,水声信道复杂多变,多径效应、噪声干扰以及时变衰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通信质量。
这使得信号的衰减和失真较为严重,导致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且误码率较高。
其次,水声通信的带宽有限,难以满足大量数据快速传输的需求。
再者,由于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慢,通信延迟较大,这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光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水下通信技术,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低功耗等优点。
通过利用蓝绿波段的光波在水中的相对较好的穿透能力,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但光通信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例如,光在水中的传播受到水质、悬浮物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散射和吸收,导致通信距离受限。
而且,光通信对通信双方的对准精度要求较高,这在水下复杂的环境中实现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电磁通信在水下也有一定的应用,但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由于电磁波在水中的衰减速度极快,一般只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的通信场景。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浅水环境或对通信距离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电磁通信仍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其设备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
为了应对当前水下机器人通信技术的挑战,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
在硬件方面,不断优化通信设备的性能。
例如,研发高性能的水声换能器、光探测器和电磁天线等,以提高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能力。
同时,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芯片和算法,增强对噪声的抑制和信号的解调能力,从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通信协议和算法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编码、调制和解调技术。
水下机器人
③海洋科学考察 海洋科学考察主要包括水文地质考察 (记录海底 地形、绘制海底地图、选择土样和岩石样本等)、海洋生物考察 (测 定海底生物形态,采集生物样本等)、海洋物理考察 (测定地球磁场, 考察石油、天然气、矿物资源,考察海底火山活动情况等 ) 、海洋 光学考察等等。 ④水下考古 确定水下文物位置和性质,采集文物样本,清理考 古现场,打捞文物等。
CURV2
CURV3Βιβλιοθήκη (2) 军用无 缆水下机器人
AUV可用来辅助军用潜艇,作为它的体外传感器, 为它护航和警戒,以及为它引开敌方攻击充当假目标。 在反潜方面, AUV可担任海上反潜警戒,也可当作反潜 舰艇进行训练的靶艇。另外,在水雷战和反水雷方面以 及其他许多特种作业中,AUV都可以大显身手。 典型的AUV有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Phoenix AUV和性能 更优越的Aries AUV,这两个机器人的研发主要是为了 研究智能控制、规划和导航功能。麻省理工大学 Odyssey II是一种主要用于海冰检测和标图的机器人。 美国的C.S.Droper实验室则在仿生AUV方面有巨大的突 破,代表产品是仿黄鳍金枪鱼机器人VCUUV
(3) 民用水下机器人
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海洋考察和开发的增多,水下机器人得到广 泛的应用,其申ROV大量地被使用在各种水下作业中,AUV大范 围、大深度的作业设备近期在深海资源勘探和科学考察上得到了快 速地发展。由于造价和人员风险的原因,载人潜水器相对发展放缓。 目前水下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水下工程、海洋石油、打捞救生 和海洋科学考察等各方面。 ① 水下工程 a. 水下检查 :查明管道、水下工程、电缆铺设的情况及其位置, 检查百油钻井平台和井口的锈蚀及损坏的程度,检查水库大坝及闸 门的裂缝、损坏情况等。 b. 水下监视:监视和辅助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救助打捞和石油 钻井平台的水下作业等。
遥控式水下机器人(ROV)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趋明显。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的开发从近海延伸到深海,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潜水器)因其安全、高效、作业深度大、能在水下长时间工作而日益成为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工具。
2、
按照无人潜水器与水面支持设备(母船或平台)间联系方式的不同,水下机器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缆水下机器人,即遥控水下机器人;另一类是无缆水下机器人,即自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underwaterVehicle,AUV),自带能源,依靠自身的自治能力来管理和控制自己。
图1"海沟”号R0V
目前,ROV在海洋研究、近海油气开发、矿物资源调查取样、打捞和军事等方面都获得广泛的应用,是当前技术最成熟、使用最广泛、最经济实用的一类潜水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ROV如表1所Z5。
国内从事R0V开发的科研机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哈尔滨工程大学及中国船舶研究中心等。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开始从事R0V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合作研制了“海人一号”R0V,潜深200m,能连续在水下进行观察、取样、切割、焊接等作业。此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海人一号”的基础上,于1986年开始先后研制了RECON-IV-300-SIA-01、02、03型ROV,“金鱼号”轻型观察用水下机器人和“海蟹号”水下工程用六足步行机器人。1993年11月,我国在大连海湾进行了“8A4水下机器人”海上试验,标志着我国在R0V方面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R0V是最早得到开发和应用的无人潜水器,其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0年美国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ROV-“CURV1”。1966年它与载人潜器配合,在西班牙外海找到了一颗失落在海底的氢弹,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此ROV技术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军事及海洋工程的需要及电子、计算机、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ROV的研发获得迅猛发展,ROV产业开始形成。1975年,第一台商业化的ROV-“RCV-125”问世。
水下机器人,前景分析
水下机器人,前景分析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探索被不断应用到该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及高度的重视。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
水下环境恶劣,人的潜水深度有限并且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水下机器人将会取代人类进行水下作业。
水下机器人最初是被用于军事、科考等领域。
近年,水下机器人开始在渔业环境检测、潜水娱乐等消费级市场兴起,相比与产品技术较为成熟并已被消费市场所接受的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的研究技术尚显稚嫩,还有待开发,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
目前国内水下机器人的生产商并不多,相对优秀的也只有少数几家,更没有巨头称霸,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是企业入局的好时候。
有研究报告称,2017年全球是机器人市场规模有845亿美元,而2018年将会有22%的增幅。
所以今年的机器人市场可能会异常火爆,而被应用到新兴场景的水下机器人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水下机器人面对的是不同的水域环境,相较于陆地来说,环境更为恶劣。
因此水下机器人的开发者将面临技术挑战。
首先,机器人是代替人类进行水下作业,特别是一些深水区,对装备的通讯设备、摄像体统、抗压性能以及推进装置都有较高要求,同时也追求整体的稳定性,以求将拍摄到的数据准确的传回陆地上。
其次就是平衡性,因为在水下不比陆地,机器会受到浮力的影响,所以要在水中保持理想状况中的平衡,还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还有就是控制性。
机器人在水下作业,那就必须要有精确的控制性。
这就涉及到智能控制技术,其体系结构是人工智能技术、各种控制技术在内的集成,相当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软件体系是水下机器人总体集成和系统调度,直接影响智能水平,他涉及到不同模块之间的关联、信息数据之间的通信管理等等。
目前这一块的技术还有待提高。
中国有相当可观的海洋资源和狭长的海岸线,可以预见水下机器人的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
目前,水下机器人市场正处在初步起步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有四大应用场景率先起步,暗藏着巨大的机遇。
水下机器人发展现状
水下机器人发展现状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中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水下资源的开发需求增加,水下机器人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如下:
1. 技术发展:水下机器人的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
最初的水下机器人主要是潜水员遥控的机械臂。
随着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逐渐具备了自主控制和智能感知能力。
2. 应用领域:水下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海底遗址探测等领域。
它们能够深入水下深海、水下沉船等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执行各种任务。
3. 任务能力:水下机器人具备了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
例如,它们可以进行水下勘探和地质探测,收集海洋底质样本并分析海洋环境数据。
此外,水下机器人还可以进行水下结构检查和修复,参与海洋生物研究和水下考古等工作。
4. 深海探索:近年来,水下机器人在深海探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承受高压、低温等极端条件,探测深海的地质和生物信息,并收集珍贵的样本。
这对于人类对深海环境和资源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5. 机器人联网:随着无人机、陆地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的互联互通能力的发展,机器人系统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协作。
例如,无人船能够搭载水下机器人进行联合作业,增强任务的执行能
力。
6. 挑战和前景:水下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能源供应、控制精度、通信稳定性等问题。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水下机器人有望继续发展,提高智能化和自主化水平,为人类深入探索和保护海洋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仿生水下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仿生水下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水下资源的探索需求的增加,仿生水下机器人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仿生水下机器人是通过模仿海洋生物的外形结构和运动方式,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现水下探测、操控和作业等功能的机器人。
目前,仿生水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结构设计:仿生水下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追求与生物相似,常常模仿鱼类、鳐鱼等海洋生物的外形结构,以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机动性和操纵性。
例如,鱼类类似的船体结构和鳃片造型的腹鳍可以提高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流线性能。
2.运动控制算法:仿生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通常基于海洋生物的运动方式,如鳍运动、尾蹼运动等。
通过合理设计的运动控制算法,仿生水下机器人能够在水下环境中实现高效、稳定的机动性能,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
3.传感器技术:为了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水下环境,仿生水下机器人需要借助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环境感知和对象探测。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声呐、摄像头、压力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为仿生水下机器人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提高其水下导航和任务执行能力。
4.自主水下探测:仿生水下机器人能够自主地探测、记录和分析水下环境中的地理和生物信息。
通过搭载多种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仿生水下机器人能够实现海底地形的三维测绘、海洋生物的观测和研究等任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仿生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多机器人协作:随着对海洋和深海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单一的仿生水下机器人往往不能满足复杂任务的需求,因此多机器人协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建立机器人之间的通信和协作机制,多个仿生水下机器人可以实现分布式任务的执行。
2.智能化与自主化:智能化是未来仿生水下机器人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提高仿生水下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水下环境,并自主地执行任务。
3.能源与续航能力的提升:仿生水下机器人的能源和续航能力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持续作业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关键词:水下机器人、智能水下机器人、智能体系、运动控制、通讯导航、探测识别、高效能源随着人类海洋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水下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探索海洋最重要的手段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
作者对水下机器人进行了定义与分类。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针对智能水下机器人的主要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km2,而海洋的面积为3.6亿km2。
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大战略空间——陆、海、空、天中继陆地之后的第二大空间,是能源、生物资源和金属资源的战略性开发基地,不但是目前最现实的,而且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空间。
作为蓝色国土的海洋密切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人类更加强烈的感受到陆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压力,这是人类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海洋即将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水下机器人从20世纪后半叶诞生起,就伴随着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进程不断发展。
专为在普通潜水技术较难到达的区域和深度执行各种任务而生的水下机器人,将使海洋开发进人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人类争相向海洋进军的21世纪,水下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探索海洋最重要的手段必将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1]。
1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海洋作为蓝色国土,首先是一个沿海国家的“门户”,是其与远方联系的便捷途径,并且“门户”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 500多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锹未斯托克就提出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很久以来人们就依赖于海洋航道进行大量的物品贸易,现在整个世界大部分的货物运输都依赖于海上运输,海洋运输是整个经济正常运转必要的一环。
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国家的石油、矿石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大部分都依赖于海洋运输,海洋运输的安全和对海洋的控制力成为一个国家生存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再次掀起海洋热的浪潮是因为陆上的资源有限,很多资源已经开发殆尽,而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金属资源等,人们急需开发这些资源以接替所剩不多的陆上资源来维持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地球上半数以上面积的海洋是国际海域,这些区域内全部的资源属于全体人类,不属于任何国家。
但目前的现状是只有少数国家有能力对这些资源进行初步开采,这些国家在其已探明的区域拥有优先开采权,相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开采的国家这几乎就等于独享这部分资源。
因此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焦点,争夺国际海洋资源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所以水下技术成为目前重点研究的高新技术之一,智能水下机器人作为高效率的水下工作平台在海洋开发与利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水下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2.1水下机器人的定义与概述水下机器人也称作无入水下潜水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它并不是一个人们通常想象的具有类人形状的机器,而是一种可以在水下代替人完成某种任务的装置。
在外形上更像一艘微小型潜艇,水下机器人的自身形态是依据水下工作要求来设计的。
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经过自然进化,诸多的自身形态特点是为了满足陆地运动、感知和作业要求,所以大多数陆地机器人在外观上都有类人化趋势,这是符合仿生学原理的。
水下环境是属于鱼类的“天下”,人类身体的形态特点与鱼类相比则完全处于劣势,所以水下运载体的仿生大多体现在对鱼类的仿生上。
目前水下机器人大部分是框架式和类似于潜艇的回转细长体,随着仿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仿鱼类形态甚至是运动方式的水下机器人将会不断发展。
水下机器人工作在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海洋环境中,风、浪、流、深水压力等各种复杂的海洋环境对水下机器人的运动和控制干扰严重,使得水下机器人的通信和导航定位十分困难,这是与陆地机器人最大的不同,也是目前阻碍水下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因素[2|。
2.2水下机器人的分类水下潜水器根据是否载人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两类。
载人潜水器由人工输入信号操控各种机动与动作,由潜水员和科学家通过观察窗直接观察外部环境,其优点是由人工亲自做出各种核心决策,便于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但是人生命安全的危险性增大。
由于载人需要足够的耐压空间、可靠的生命安全保障和生命维持系统,这将为潜水器带来体积庞大、系统复杂、造价高昂、工作环境受限等不利因素。
无人水下潜水器就是人们常说的水下机器人,由于没有载人的限制,它更适合长时间、大范围和大深度的水下作业。
无人潜水器按照与水面支持系统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下面两类。
(1)有缆水下机器人,或者称作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简称ROV),ROV需要由电缆从母船接受动力,并且ROV不是完全自主的,它需要人为的干预,人们通过电缆对ROV进行遥控操作,电缆对RoV像“脐带”对于胎儿一样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细长的电缆悬在海中成为RoV最脆弱的部分,大大限制了机器人的活动范围和工作效率。
(2)无缆水下机器人,常称作自治水下机器人或智能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AUV自身拥有动力能源和智能控制系统,它能够依靠自身的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决策与控制,完成人们赋予的工作使命。
AUV是新一代的水下机器人,由于其在经济和军事应用上的远大前景,许多国家已经把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研发提上日程。
有缆水下机器人都是遥控式的,根据运动方式不同可分为拖曳式、(海底)移动式和浮游(自航)式三种。
无缆水下机器人都是自治式的,它能够依靠本身的自主决策和控制能力高效率地完成预定任务,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水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2.3自治水下机器人自治水下机器人,又称智能水下机器人,是将人工智能、探测识别、信息融合、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多方面的技术集中应用于同一水下载体上,在没有人工实时控制的情况下,自主决策、控制完成复杂海洋环境中的预定任务使命的机器人。
俄罗斯科学家B.C.亚斯特列鲍夫等人所著的《水下机器人》中指出第3代智能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系统,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能够学习并自主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执行任务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设定任务使命给机器人后,由其自主决定行为方式和路径规划,军事领域中各种战术甚至战略任务都依靠其自主决策来完成。
智能水下机器人能够高效率地执行各种战略战术任务,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代表了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L3|。
3国内外AUV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1国内外AUV的发展现状智能水下机器人(AuV)是无人水下机器人(UUV)的一种。
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民用方面都已不是新事物,其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民用方面主要用于水文调查、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等,军用方面主要用于打捞试验丢失的海底武器(如鱼雷),后来在水雷战中作为灭雷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电子技术、小型导航设备、指挥与控制硬件、逻辑与软件技术的突飞猛进,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得到了大力发展。
由于AUV摆脱了系缆的牵绊,在水下作战和作业方面更加灵活,该技术日益受到发达国家军事海洋技术部门的重视。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水下技术较发达的国家像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瑞典、意大利、挪威、冰岛、葡萄牙、丹麦、韩国、澳大利亚等建造了数百个智能水下机器人,虽然大部分为试验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强,用于海洋开发和军事作战的智能水下机器人不断问世。
由于智能水下机器人具有在军事领域大大提升作战效率的优越性,各国都十分重视军事用途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研发,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Sea Grant’S AUV实验室、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001)智能水下运载器研究中心、美国伍慈侯海洋学院(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高级海洋系统实验室(Advanced Marine Systems La—boratory)、美国缅因州大学海洋系统工程实验室(Marine Systems Underwater Systems Institute)、美国夏威夷大学自动化系统实验室(Autonomous Systems Laboratory)、日本东京大学机器人应用实验室(Underwater Robotics ApplicationLaboratory(URA))、英国海事技术中心(Marine Technology Center)等。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AUV ARIES(图1。
见封二),主要用于研究智能控制、规划与导航、目标探测与识别等技术。
图2(见封二)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水下机器人Odyssey II,它长2.15 m,直径为0.59 m,用于两个特殊的科学使命:①在海冰下标图,以理解北冰洋下的海冰机制;②检测中部大洋山脊处的火山喷发。
美国的ABE(图3,见封二)最大潜深6 000 m,最大速度2节(编者注:1节=1海里/时=1.852 km/h),巡航速度1节,考察距离≥30 km,考察时间≥50 h,能够在没有支持母船的情况下,较长时间地执行海底科学考察任务,它是对载人潜水器和无人遥控潜水器的补充,以构成科学的深海考察综合体系,为载人潜水器提供考察目的地的详细信息。
日本研制的R2D4水下机器人(图4,见封二)长4.4 m,宽1.08 m,高0.81m,重1 506 kg,最大潜深4 000 m,主要用于深海及热带海区矿藏的探察。
能自主地收集数据,可用于探测喷涌热水的海底火山、沉船、海底矿产资源和生物等。
REMuS(remot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units,远距离环境监测装置)是美Hydroid 公司的系列水下机器人(图5,见封二)。
RE.MUS6000工作深度为25~6 000 m,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系统,代表了自主式水下探测器的最高水平。
中国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蒋新松院士领导设计了“海人一号”遥控式水下机器人试验样机。
之后“863”计划的自动化领域开展了潜深1 000 m 的“探索者号”智能水下机器人的论证与研究工作,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性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智水系列智能水下机器人已经突破智能决策与控制等多个技术难关,各项技术标准都在向工程可应用级别靠拢。
图6(见封二)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水一4”智能水下机器人在真实海洋环境下实现了自主识别水下目标和绘制目标图、自主规划安全航行路线和模拟自主清除目标等多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