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简表
关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知识梳理与认识

关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知识梳理与认识作者:苏万青朱丽华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年第01期一、基本线索梳理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阶段变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二、重点问题简析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近代前期经济的影响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等,都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工业资本主义国家打败了清政府,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以满足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的需要。
这一过程摧垮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促使小农经济破产,把中国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列强在中國开矿、设厂、修铁路等,直接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劳动力,就地生产、销售,获取高额利润,其产品也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优势,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获得了一系列侵华特权,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期间,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尤其是帝国主义国家大力扩军备战,忙于军工生产,这就使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中国近代调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探索3.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于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繁荣;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的进步方向,但因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能成为近代中国经济的主导形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简表如下。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思想条件(西学东渐高潮)
根本原因(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大希望的破灭
代表人物
倭仁等
林则徐
魏源
奕xin、文祥;
曾、左、李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地主阶级顽固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产阶级激进派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购买洋枪洋炮试制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起到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政治上:
①推翻了清王朝②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③思想观念上
④经济上:
⑤社会习俗上:
孙中山、黄兴、邹容、章太炎、陈天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刘半农等
中国近代史作业1

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
观 看
①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 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③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④群众性的反帝爱 国斗争
不
足, 后 天 畸 形
展
发展
萎缩 严重
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 策和措施
官僚资本的压制,日本的掠夺 官僚资本的压制,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
深,管理经营有素,吾更何恃而恐,吾将何术而善
后?”
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发展
以棉纺织、钢铁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
国内关卡林立,封建剥削严重,丧失了与外国竞争 的优势;与外资企业相比,资金少,规模小,技术 力量弱。
(1)近代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
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
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工业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 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 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 化的领导权。
(3)近代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 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 自内 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
3.短暂繁荣(1912~1919年):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 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了一个高潮。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 面粉业.“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 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势头。 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 (特别是在近代前期)。
(完整word版)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简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邹容、章太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主张
中国的一切都尽善尽美,无需改变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科技,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维护清王朝统治。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农民起义,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政治(君主立宪)
经济(振兴工商业)
文化(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改良手段建立君主立宪,目的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民主共和”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制度、技术、文化都不好,文化变革尤其重要。
目的
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在保留清王朝统治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温和的改良主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试制战舰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的论战-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做这类题时,分析观点属于哪一个派别,仍然要结合材料作答,不能机械照搬)
⑶鸦片战争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思想条件(西方思想传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8讲 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苏徐州模拟)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
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C.“实业救国”思潮高涨D.列强侵华方式改变答案 B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与材料中的时间相符,故选B项。
1915年掀起“抵制日货”运动,排除A项;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实业救国”长期存在,是重要原因但非“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排除C项;这段时间内列强侵华的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
2.(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
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历程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C.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答案 D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发昌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被吞并的过程,从中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故D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历程,故排除A 项;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业救国的思想,故排除C项。
3.(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如图反映了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的变化情况。
这表明( )A.列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中西方工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落后D.洋务企业在世界上缺乏竞争力答案 B解析分析图表可知,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比例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很大,这表明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现代工业迅速发展,速度远超中国,中西方工业发展出现不平衡,故B项正确。
高三历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四大家族: 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 “凭借政治特权,以强制掠夺的手段 建立以他们为中心的资本集团”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三)
★后天畸形 借一战机会发展,大战结束,列强重 来,迅速萧条(短暂性)。 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受到本国封建主 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 压迫(三座大山)。
1916年袁世凯去世。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开 始。 1924年,江浙战起,“所有车辆扣为军用, 沿路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完全腐烂”。 1925年,“某巨商要从山东运一批小麦到上 海,车辆被军人扣用,无法运输,出运费1万元, 该商始得以装车。货未销出,已先受重大之损失 矣”。 此外,纸币发行混乱;度量衡标准不一: “有十六两一斤者,有十八两一斤者,也有二十 两一斤者”。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
晚 19世纪70年代前后 清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12---1919 民 1927---1937 国 1937---1945 1945---1949
产生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显著发展 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一)来自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一) ★先天不足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一) ★先天不足
①自然经济 ②外资经济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⑤洋务经济
民族工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1)国家主权的不完整妨碍民族经济的独立 发展; (2)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策略; (3)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保证资 金充足,国家要大力扶持; (4)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大 量的建设人才。
不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 在外资刺激下的“早产儿”,是欧风美雨 的产物。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二) ★后天畸形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二) ★后天畸形 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产 业结构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区,内地很少,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 系(地域分布不平衡) ;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民族工业因缺少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导致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发展受到极大束缚(脆弱 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考:
3.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大”发展,是否意味 着中国已走向繁盛呢,它有哪些特征呢,说说看。
材料四:一些主要行业中,1912年至1919年资本万
元以上的新设厂家及投资数额,分别超过以前数十年的 总和。 行业 纺织 染织 缫丝 厂数 27 47 96 投资额
(万元)
行业 面粉 火柴 烟草
厂数 91 50 12
思考:
2.就全国而言,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 还有什么行业在生意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短暂春天民族工业的表现?
清末明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比简表
年均投资 万元 3000 2000 1000 0 1895-1911 1912-1918
忽如一夜春风来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 (1)厂矿企业增多; 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 8年相当于过去的 (投资近一亿元。这 2)投资总额增加; 全部投资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 (设厂 3)面粉、纺织发展最快 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 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 472.3 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 为601.9万元。 ——《中国近代史教程》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2)根据材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 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时 间
原因
①辛亥革命扫除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奖励实业的政策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
①厂矿企业
= =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 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 品…… 1945 1948
=
=
=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概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概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指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瓦解的背景下,一些中国商人、手工业者和地主等开始投资兴办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现代企业,逐步形成的一种经济力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包括洋务运动时期、清末民初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等。
在这些时期,中国民族资本家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了一系列现代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包括外国资本的竞争、封建势力的阻碍、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等。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实业救国”思潮①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与“”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②思想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③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④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
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
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春天短暂的原因是什么?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②进入19世纪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损闭歇。
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
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简表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时间
阶段特征
原因
表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①1866年孙英德、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②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甲午战争后
(或19世纪末)
②一战的影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如群众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第一、第二大工业是纺织业与面粉业。
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年)
短暂的发展(较快发展)
①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②币制Fra bibliotek革;(或法币政策)
③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群众掀起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初步发展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①189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
②1902年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了保兴面粉厂。
民国初年、“一战”期间
(1912—1919年)
“短暂的春天”(或进一步发展)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为资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年)
陷入困境
①战争的破坏;(如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内战)
②恶性通货膨胀;
③美国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官僚资本的压迫;
⑤捐税沉重。
3-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本课小结
较快发展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短暂春天
初步发展 获得新生 夹缝产生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近 代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曲 折 发 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中产生
清 政 府 北 洋 政 府 国 民 政 府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初步发展
5、特点
(1)短暂、快速
(2)集中在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重工业基 础薄弱,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与 封建经济相比,只占极小比例。 (4)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半封社会特征源自1927——1936:较快发展
1937——1945:日益萎缩
1946——1949:陷入绝境
1、原因
(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原因: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以发动内战,大 肆出卖国家主权 影响: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几乎垄断中国市场
(2)官僚资本挤压
(3)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 膨胀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38
=
= = =
=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 带大捆大捆的钱前 往抢购日用品…… 1945 1948
年均投资 万元
1895-1911 1912-1918
3000 2000 1000 0
100 80 60 40 20 0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分别于13和 14岁到上海当学徒白手起家。 1896年与人合资4500元创办广生 钱庄,1903年与人合资3万元创办 了一个面粉厂,有了一些积蓄。兄 弟两人决定寻找时机, 专注于发展 荣宗敬(1873-1938) 实业…… 两兄弟陆续开设面粉厂、纺织厂, 1913年创建福新系列第一面粉厂, 1916年创办申新系列第一纱厂…… 1913年创建的福新面粉厂,1919年 发展到福新1-6厂, 1916年创办的 申新纱厂,1919年发展到申新1-3 厂。逐步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 荣德生(1875-1952) 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④发展趋势: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其发展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
一、选择题1.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煤炭和钢铁业B.铁路和公路C.建筑和纺织业D.纺织业和面粉业2.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合理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3.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战争后C.“一战”期间D.国民党统治后期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6.一位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
此事本质反映了(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7.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
近代历史时间简表

近代历史时间简表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l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25年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ge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ge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9月秋收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1937年秋中共召开洛川会议1931—1933年粉碎国民党四次反ge命“围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长征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57年中国g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45年8月—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字1949年4月北平谈判1946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3年抗关援朝战争1950年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二月抗争1976年四五运动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复苏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迅速回升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765年“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1807年富尔敦制成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研制汽车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时代创造条件19世纪初道尔顿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的开始17世纪早期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奠定近代生理学基础19世纪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大发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73年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引发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地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形成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40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7月—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10—1826年拉丁关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1年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1804年海地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开始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1789年法国发布《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1862年美国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年初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3年11—12月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1945年7—8月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年7月—l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0年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1919年1—6月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建立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建立二战后—1991年底雅尔塔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1889年第二国际在巴黎建立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1871年3月—5月巴黎公社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工业化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农业集体工业化方针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标志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1956 苏共“二十大”,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19世纪上半期亚洲革命风暴1848—1852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11年辛亥革命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列强侵略.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 曲折发展
【考纲要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的主要 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 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解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荣氏家族兴衰史
荣氏历史一: 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便是荣毅仁的父辈荣宗 敬、荣德生兄弟。1902年3月,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 这标志荣氏创办近代工业的开始。1914-1922的八年间, 对于荣氏兄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期间他们所建 的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厂,占当时全国面粉总量的29%, 他们所建的申新纺织系统陆续增加了5个纺织厂。历经 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 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 王”。 ——《南方都市报》 民国初年,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工业迎来了一 个发展的黄金时期,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你 认为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日益萎缩(1937-1945) 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方针:“适地适产政策”; 实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 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表现: A经济掠夺-工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 营”; B金融-控制; C内外贸易-物资管理制度; D劳动力-掠夺大量劳动力。 官僚资本膨胀 官僚资本凭借手中权力推行“经济统制”政策,攫取 大量财富,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 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特点
1919-1927
1927-1936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937-1945抗日战争
1945-1949解放战争
1949-1956 新中国过渡时期
荣氏家族兴衰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20~1936年民 族资本增长速度 较快,是拉动中 国经济增长的重 要力量;到1936 年,民族资本在 开始占据主导地 位,不仅大大超 过官僚资本,而 且超过外国资本; 民族工业的显著 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抵御了外国的 经济侵略,为抗 日战争奠定了一 定的物质基础。
(二)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1937年—1945年)
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有人认为: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19年五四 运动前,中国社会出现的三股进步的潮流,分别是:
政治上:民主共和
经济上:实业救国 文化上: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
原因
(1919—1927年)
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②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民族工业曲折发展(1927-1945)
火柴
烟草
50
12
342.5
601.9
年产量 (万吨)
外商企业
≥100
10-99
1- 9
≤1
华商企业
100 0
88.5 11.5
41 59
0 100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 结合以上所学,分析探讨民族工业的 春天有何特征?
• 民族工业发展快,但时间短暂 • 分布发展不平衡,主要在沿海和 轻工业领域 •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仍处 于弱势
一、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19) 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对华资
本和商品输出减少 2、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激 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 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4、北洋政府相对宽松的政策
【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推动发展的因素:
1、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 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 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 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 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 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 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 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回顾思考: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 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9世纪60.70年代 原因: (1)洋务运动的诱导 (2)外商企业的刺激
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
江宁高级中学 王东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夹缝产生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发展较快
孔氏家族—最会玩钱、最会抓钱、 最奢侈的豪门家族; 陈氏家族—最会玩人、最会拉帮 结党的衰败家族。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 本的急剧膨胀,而中国的 民族资本在萎缩……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字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38
= = = =
=
帝国主义 和官僚资 本的压迫 使中国人 民生活艰 难,民族 工业难以 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一)、初步发展的原因
(二)、初步发展的表现
1、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2、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拓展 ;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新民主主义时期简表[1]
![新民主主义时期简表[1]](https://img.taocdn.com/s3/m/e200aad6d15abe23482f4d8b.png)
2.国共内战(1946—1949);(解放军粉碎全面攻、重点进攻、进行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3.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内战使国统区经济崩溃,2.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受双重压迫)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红军长征(1934-1936),遵义会议(1935))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12.12),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国民政府:
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
3.民族资本主义取得较快发展
中共:建立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经济建设。
1946—1949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政治:①联合国成立(1945);②雅尔塔体系形成。
③美苏冷战(1947-1991),影响国共内战
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亚非民解运动高涨
2.经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1.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中共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博古犯左倾错误,红军被迫长征
3.计划经济思潮
1937—1945
抗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全民族抗战最终赢得抗战胜利
二战:(1939-1945)
1.(1941.6月苏德战争、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四次国际会议;1945. 8月二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1952年(合理调整工商业)
得到快速发展
含义是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含义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断加强控制管理,最终改变其所有制
消灭了剥削阶级。
时间
发展概况
原因
代表企业、人物
概况
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1、经济的解体。
2、的诱导。
3、外商企业的刺激
的发昌机器厂
的继昌隆缫丝厂
的
主要分布在
地区
1、加速了的解体
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产生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1、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目多、出现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动了
一系列革命运动
2、和思潮影响全国。
一战期间
“黄金时期“
进一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1、的扫清了障碍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3、思潮的影响。
4、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侵略,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代表人物有
企业有
在和发展最快。
1、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为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奠定基础。
2、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停工了阶级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
民国前十年
较快发展
1、国家的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颁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和政策。
抗日战争
日益萎缩
1、日本以
名义的吞并。
2、的膨胀。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1、美国的商品的大量涌入
2、官僚资本的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