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三大文体阅读思维导图汇编
最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高考语文复习
小
小
小小
小
说
说
说说
说
情
环
形语
标
节
境
象言
题
思
思
思思
思
维
维
维维
维
导
导
导导
导
图
图
图图
图
目 录
小 说 情 节 思 维 导 图
小说基本结构模式:
开 端
发 展
高 潮
结 局
线索
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
概
气氛,奠定基调。
括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
小 说 环 境 思 维 导 图
环 答 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对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境 题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小说环境描写往往有诸多修饰性描述,要特别注意抓住修饰性强的形容词(有时是动词)去归纳环境特点。有的可直接选用
特 步 修饰词语,有的则要提炼后概括。
点骤
的
括
答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题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 步 清层次结构 骤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思维导图_知识框架图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表现手法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比较直接的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
三大文体常考题型思维导图
(一)答题步骤
1、审清关键词,判准题型。 2、根据题型,回想解题思路。
3、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4、按答题模式灵活答题。
(二)答题细节
1、书写工整,表达力求通顺、完整。
2、有理有据,看分答点,分步回答。
3、用好标点符号。
(三)常见错误类型
1、误判题型
2、答非所问
3、答题不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答题格式错误
5、表达有语病
二、常考题型
整体感知题、作用题、赏析题、含义题、人物形象题、开放主观题。 (一)整体感知题
整体感知题:内容、主旨、情节、线索、拟题、写作手法 1、概括文章的内容。
考查形式: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格式:本文写了……(人+事+结果)。 方法:①整合要素法。按照“人+ 事+结果”模式用一句话表述。
提问形式:某段或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 【文首】结构上:①点明文章中心。②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③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作对
比);④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写出段意或表达了……。 注意:如果开头段是描写的是景物,就依据环境描写赏析题答题模式作答。
【文中】①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既承接了上文……内容,又引出了下文……内容 ②起到过渡作用,由写……过渡到写……。 ③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作对比) 。
型
说明文常考题型思维导图
1、对象题:分清事物事理、抓题目、抓中心句 说 2、特征题:文题入手、逐段归纳、筛选信息 明 3、方法题: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文 4、语言题: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生动性 常 5、句段题:引出说明对象、承上启下、 总结全文 考 6、顺序题: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 7、指代题:就近原则、前面几句话、本段中心句 型 8、含义题:就近原则、结合句子解释词语、深挖句子深层义
【管理资料】现代文阅读知识结构图汇编
1.文章语言
1.记叙性语言:客观性 2.说明性语言:准确性 3.抒情性语言:抒情性 4.描写性语言:精细性
5.议论性语言:逻辑性
技法层面:
赏析题 2.文章材料
1.题目
2.开头 3.过渡:承上启下 4.结尾 5.线索
3.文章主题
时空线索 一人、一事、一物
1.主要人物(故事核心) 2.主要事件(核心故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主要线索(多为物品) 4.修辞手法(吸引读者) 5.表现手法(情感内容)
2.作用:强调突出特定内容
6.对偶
1.判定: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 子对称排列
2.作用:强调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判定: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夸大
3.表现手法
7.夸张
或缩小描绘 2.分类:夸大、夸小、超前夸张、滞后夸张
3.作用:表达强烈的思想情感,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1.修辞手法:8.拟人 1.判定:将动物、植物、实物等赋予人的特性 2.作用:生动形象,使得所描写的实物更加活泼有趣
现代文阅读知识结构图
3.文章主题
1.依据题目 2.依据文体
1.记叙文
1.记叙文:描述部分和议论抒情部分 2.散文:形散神凝,分清描写和抒情
3.小说:综合故事的整体结构 2.议论文: 论点和论据 3.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总分结构
3.依据主体:根分据清文材章料结的构主,次
2.分总结构
3.总分总结构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1.吸引读者兴趣 2.点明文章中心 3.统领全文 4.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5.环境描写,烘托氛围
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思维导图,做题、背知识点都太实用了!
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思维导图,做题、背知识点都太实用了!
语文这门学科最重视的就是对知识的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才会形成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
这也是学习语文的目的,鉴于很多同学对于阅读理解本身还存在诸多不足,这里就给大家带来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思维导图,轻松记忆知识点!
高考语文最新汇总思维导图22张,高中三年都适用!
高考语文最新汇总思维导图22张,高中三年都适用!
高考语文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考察内容,包括多音字、成语、古诗词阅读等为高考语文常考考点。
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掌握高考语文考点,这里总结归纳语文知识最全思维导图22张,可以帮助记忆,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1.字音知识梳理
2.字形知识梳理
3.实词知识梳理
4.虚词知识梳理
5.熟语知识梳理
6.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7.标点符号的运用
8.语言运用
9.文学常识知识梳理
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1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4.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15.文言文整体阅读
16.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17.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8.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19.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20.文学作品阅读
21.材料作文的写作与命题作文的写作
22.半命题作文的写作与话题作文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