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编号:使用时间:年月日班级:小组: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发生背景,复习《史记》和司马迁相关文学常识。
2、自主学习,通读全文,疏通字音。
3、合作探究全文三个故事如何划分段落。
预习案Ⅰ文本辅读走近作者:司马迁:()时期的()家,()家和()家。
字(),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一、了解作品:《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或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我国第一部()体()史, 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
与()的(《》)并称为“史学双璧”。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
也就是说《史记》既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二、历史背景: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教材文言挖空练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十二、苏武传⑧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 )已死久矣!王必.( )欲降.( )武,请毕今日之,效.( )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 )去.( )。
⑨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 )见汉使。
具.( )自陈道..( )。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使者大喜,如.( )惠语以让.( )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使曰:“武等实在..( )。
”⑩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 )降及物故..( ),凡.( )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 )十九岁.( ),始以.( )强壮出,及.( )还,须发尽白。
十三、张衡传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一、①使破,打败授予名位或官职凭借③送给,读wèi介词,拿、用交换白白地被忧虑、担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④凭什么曾经逃亡逃走、投奔希望凭借宠幸被如果形势侥幸幸蒙认为那应该⑤交换通“否”答应怎么办理亏、理曲如果权衡、比较这宁可使担负、使承担实在双手捧着使完整向西⑥呈献,进献连词,不译给……看指侍从就上前指给……看趁机退,古有“却匈奴三百余里”,今有“退却”一词向上、竖起,做后面动词“冲”的状语全部、所有倚仗用认为尚且何况介词,因为违背、触犯欢心就尊重,动词整饬一般的宫殿很傲慢逼迫⑦撞破婉言道歉坚决通“按”,审察、察看从这里到那里⑧估计只不过装、作共同传扬,即公认安置住宿,动词⑨估计纵然必定违背穿怀揣逃走⑩延请坚定明确地遵守约定,即坚守契约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从小路,做动词“至”的方式状语个凭着接近希望通“熟”,仔细⑪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牵、拉离开于是由此,趁此招待、款待难道因为缘故使完成,使结束使……回去⑫已经出使不被诸侯侮辱任命⑬把⑭攻下第二年派显得告别估计超过请大王允许我们念头⑮私下弹奏走上前记载演奏请允许我进献在这时走上前进献趁机请求能够拿动词,用刀杀退却高兴,喜悦回头给向人敬酒或献礼,动词拿⑯完毕多⑰因为任命上⑱只,不过凭借向来、本来不甘心位次过了些时候拉,掉转⑲一起、共同……的原因离开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高尚的品德散布太过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2、积累相关写作素材。
一、解释加线词的古今异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2.指从此以往....十五城古义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4.宣言..曰古义5.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6.相如前进..缻古义: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二、解释加点词语意思:(1)拜.为上卿(10)窃.计欲亡.赵.走.燕(2)使人遗.赵王书(1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2)秦王竟.酒(4)间.至赵矣(13)而相如徒.以.口舌为劳(5)今君乃.亡赵走燕(1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6)左右欲刃.相如 (15)且庸人尚羞.之(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6)赵王鼓.瑟(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1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9)舍.相如广成传 (1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三、掌握重点实词⑴负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秦贪,负其强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⑥久负盛名⑦苍山负雪,明烛南天⑧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⑨誓天不相负⑩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幸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则幸得脱矣③而君亦幸赦臣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⑤今事有急,幸来告良⑥(皇上)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015全国卷)(3)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③赵王窃为秦王善为琴声④亦余心之所善兮⑤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⑥不如因善遇之(4)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大行不顾细谨④三顾茅庐⑤三岁贯汝,莫我肯顾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易①愿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②以乱易整,不武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④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⑤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6)就 (7)引荆轲遂就车而去狐乃引弓迎而射之荆轲自知事不就景公引领西望金就砺则利引兵欲攻燕连辟公府不就秦军引而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引酒且饮之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相如引车避匿子游引前言以拒孔子奖引后进,如恐不及四、掌握重点虚词1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②相如因持璧却立(2007福建)()③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11安徽)()2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2010山东)()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余船以次进()④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2006山东)()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⑥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⑦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⑧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⑨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⑩斧斤以时入山林()3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⑤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⑦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⑧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0【无乃……与】无乃..尔是过与.()五、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以勇气闻于诸侯()4、会于西河外渑池()5、求人可使报秦者()6、君何以知燕王()7、赵王以为贤大夫() 8、今君乃亡赵走燕()9、徒见欺() 10、而君幸于燕王()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2、使不辱于诸侯()六、翻译句子1.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文言文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导入学习【考情分析】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能力要求是1.识记能力(A级):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能力(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3.分析综合(C级)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D级)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目标】1、识记本课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2、背诵并默写出本课的名句名篇3、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学指导】1、对照课下注解,熟读课文两遍2、熟练翻译课文并识记本课重点文言基础知识3、背诵并默写出本课的名句名篇自主复习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可予不()2、拜送书于庭()3、召有司案图()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璧有瑕,请指示..王2、(廉颇)宣言..曰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5、相如前进..缶三、词类活用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舍.相如广成传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其从者衣.褐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5.秦御史前书.曰6.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7.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8.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10.秦王恐其破.壁11.宁许以负.秦曲12.毕.礼而归.之1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4.大王必欲急.臣15.且庸人尚羞.之16.完.璧归赵四、一词多义1、幸而君幸于赵王()大王亦幸赦臣()2、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3、以2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而夫秦强而赵弱()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不如因而厚遇之()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5、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6、引君子引而不发()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相如引车避匿()7、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五、请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蔺相如者,赵人也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4.臣窃以为其人勇士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6.赵王以为贤大夫7.今君乃亡赵走燕8.大王见臣列观9.不如因而厚遇之10.徒见欺11.而君幸于赵王12.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13.使不辱于诸侯14.以勇气闻于诸侯15.会于西河外渑池16.拜送书于庭17.何以知之18.君何以知燕王19.求人可使报秦者六、成语积累:根据释义正确写出文中词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导学案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 1、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 ( ) 2、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3、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4、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 5、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 )( ) ( ) 6、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 7、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 ) 8、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9、 臣请就.汤镬(huò)。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 ) 10、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 11、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12、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 13、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 ) 14、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向人进酒或献礼B .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呈献,进献 C .独.畏廉将军哉 独:唯独 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2)⎩⎪⎨⎪⎧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①毕礼而.归之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D.⎩⎪⎨⎪⎧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②使不辱于.诸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②舍.相如广成传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左右欲刃.相如 ⑤相如廷.叱之 ⑥秦王恐其破.璧 ⑦且庸人尚羞.之 ⑧宁许以负.秦曲 A .①⑤/②④/③/⑥⑧/⑦ B .①②④/⑤/③⑦/⑥⑧C .①②④⑤/③⑥⑦/⑧D .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4、.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以勇气闻于诸侯B.⎩⎪⎨⎪⎧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君幸于赵王 C.⎩⎪⎨⎪⎧①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②求人可使报秦者D.⎩⎪⎨⎪⎧①君何以知燕王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5、指出下面加点词不属于古异义的一项A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B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三、阅读探究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4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四
高中语文第4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四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文段大意。
3、背诵最后一段。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
阅读第十一段:1、解释加点词语: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理解文段大意:蔺相如再次被提拔,位在廉颇之上,为下文廉蔺矛盾埋下___________。
二、阅读第十二段:1、解释加点词语: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判断文言句式:①相如闻,不肯与会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_____________③且相如素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重点语段: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仔细理会”复习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一、夯实基础知识。
1、解释加点的实虚词。
(1)使人遗.赵王书.(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3)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4)今君乃.亡赵走燕(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6)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7)秦贪,负.其强(8)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9)礼节甚倨.(10)乃辞谢.固请(1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12)决负.约不偿城(13)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14)秦伐赵,拔.石城(15)与王诀.曰(16)则请.太子为王(17)左右皆靡.(18)徒靡.弹药(19)秦王竟.酒(2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21)众闻则非之(22)攘人犬豕鸡豚者(23)是何故也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拜送书于庭(2)召有司案图(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3、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文中意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2)璧有瑕,请指示王(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4)于是相如前进缶(5)宣言、亲戚见《新坐标》4、一词多义。
(1)引.赵使者蔺相如(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3)相如引.车避匿引(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5)引.壶觞以自酌(6)引.以为流觞曲水(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我欲因.之梦吴越(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4)相如因.持璧却立(5)于今无会因.(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7)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8)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小结:“因”的用法5、判断句式并翻译(含固定组合)。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而君幸于赵王。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求人可使报秦者。
(6)君何以知燕王?(7)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小结:被动句二、文本探究廉颇、蔺相如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三、拓展阅读廉颇卸职与三个村名话说赵王误中秦国反间之计,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替代廉颇。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B5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溅: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氐微谦词。
义指鄙视,轻视)(1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指盟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妃嫔今义:美女)4、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⑵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廷斥之一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一间,从小路⑶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一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一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一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一归,使….回去⑷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一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先,以...为先;后,以...为后第二课时5、文言句式⑴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6、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h):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 u):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 i):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三:当堂达标难句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四》一轮复习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四》一轮复习用)一、通假字1.可予不 (“”通“”)2.拜送书于庭(“”通“”)3.召有司案图 (“”通“”,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二、古今异义1.传以示美人..②..①及左右①古义: 今义:指美貌女子②古义: _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明年..复攻赵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7.臣所以..②而事君者..①去亲戚①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8.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 今义:从前、过去,表时间9.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 今义:连词,表结果10.不忍..为之下古义: 今义:不忍心三、一词多义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负决负约不偿城()肉袒负荆()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 ⎪⎪⎨⎪⎪⎪⎩相如奉璧奏秦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奉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3. 4.⎧⎪⎨⎪⎩⎧⎪⎪⎨⎪⎪ ⎩而君幸于赵王()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并序》)()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5.⎧⎪⎪⎪⎨⎪ ⎪⎪⎩臣愿奉璧往使()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使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6.⎧⎪⎪⎨⎪⎪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请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7.⎧⎪⎪⎨⎪⎪⎩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论语》)()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舍.相如广成传 ( )(2)左右欲刃.相如 ( )(3)乃使其从者衣.褐 ( )2.名词作状语(1)间.至赵矣(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卒廷.见相如 ( )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秦王恐其破.璧 ( )(2)宁许以负.秦曲 ( )(3)毕.礼而归之 (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2)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大王必欲急.臣 ( )(2)完.璧归赵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12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12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1【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把握文中重点虚词、实词的用法及意义;2、特别句式的特点及推断;2、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以及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重点】实、虚词用法【难点】句式特点及推断一、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3、且庸人尚羞之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归璧于赵6、怒发上冲冠7、舍相如广成传舍。
8、左右欲刃相如。
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二、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指示古义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左右:古义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别句式有A推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士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四、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详细内容。
1、请奏盆缻秦王2、相如闻不忍与会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5、今君乃亡赵走燕五、下列词有多种解释,依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拜:叩拜、授官、(1)拜为上卿。
(2)拜送书于庭。
2、见:观察、接见、被、受、显现、(1)欲予秦,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3)才美不外见。
3、徒: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召令徒属曰……(3)徒见欺。
4、因:依靠、凭借、借助、顺着、趁此、于是、由于、(1)不如因而厚遇之。
(2)相如因持璧却立。
(3)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
5、幸:幸运、侥幸、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盼望、(帝王的)宠爱/宠幸。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及课后练习
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分析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品格和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请概述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1)第1~2段:(2)第3~13段:(3)第14~16段:(4)第17~21段:二、自练自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臣请完.璧归赵 ()6.怒发上.冲冠()7.舍.相如广成传 ()8.左右欲.刃相如 ()9.秦王恐其破.璧 ()10.毕礼而归.之()(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请人遗.赵王书遗:古义:今义: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 古义:今义:3.宣言..曰宣言: 古义:今义:(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于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2.缪贤认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试就“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分析蔺相如“勇士”和“有智谋”的表现。
3.课文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性格特点?4.蔺相如两次外交斗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一个舍人平步青云,竟位居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的廉颇之右,他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文中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5.本文通过三件事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无畏,但在历史上对“完璧归赵”这一事件有着不同的评价,如王世贞就认为,赵国因一璧之故,加重了秦王对它的仇恨,也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蔺相如应负重要责任。
(完整word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高一2部使用时间: 2017.03【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 疏通朗读障碍,3.阅读第一段, 梳理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疏通落实第一段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体会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常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 52万字, 包括十二(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主要叙人臣, 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以“ , ”一语来称道其杰出的文学价值。
2.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字子长,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后人尊称“史圣”。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 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 司马迁继父职, 任太史令, 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 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 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发愤著书, 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3.背景链接战国末期, 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 以秦力量最为强大, 它要统一中国, 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 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 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 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 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 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熟读课文, 疏通障碍课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字音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盆缶 ( ) 可予不()渑池()叱()之列观()皆靡()睨柱()传舍()甚倨()不怿()衣()褐遗()赵王书赦()免二、自主学习第一段1.字词解释1)拜为上卿拜: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 闻: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2.特殊句式1)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本文共21段,可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传记中人物的简历,这里主要交代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身份地位;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叙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4—16自然段),叙写了赵秦渑池之会的故事;第四部分(第17—21自然段),叙写了廉颇和蔺相如“将相欢和”(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四、基础知识整理㈠一词多义类:㈡名词作动词1、臣乃敢上.璧。
(献上)2、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排……住宿)3、乃使其从者衣.褐。
(穿)4、怀.其璧,从径道亡。
(怀里装着)5、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杀)6、于是相如前.进缻。
(走上前)7、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走上前)8、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发出惊讶的声音)9、赵王鼓.瑟。
(弹奏)10、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向人进酒或献礼)11、廉颇蔺相如计.曰。
(商量)12、相如每朝.时。
(上朝,朝见)1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侍奉)㈢名词作状语1、卒廷.见相如。
(在朝廷上)2、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3、赵王于是遗相如奉璧西.入秦。
(向西)4、怒发上.冲冠。
(往上)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用言辞)6、间.至赵矣。
(从小路)㈣形容词作动词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权衡,比较)2、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使……完整的)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4、大王必欲急.臣。
(逼迫)5、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撞碎)6、秦王恐其破.璧。
(撞碎,砸碎)7、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以……为羞)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大)9、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喜欢)㈤意动用法1、且庸人尚羞.之。
(以……为羞)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为先)(以……为后)㈥使动用法1、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2、臣请完.璧归赵。
(让……完整的)3、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教师版
语文必修3《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教师版)自我检测答案(一)古今异义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3.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宣告,声明。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6.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7. 臣等不肖..,请辞去。
古义:不才;今义: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8.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古义:卑贱的人;今义:不自重,下贱的人。
(二)通假字1.拜送书于庭(同“廷”)2.召有司案图(同“按”,审查、查看)3.臣愿奉璧往使(同“捧”)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5.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同“否”)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三)一词多义1、为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做,引申为“演奏”,动词)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动词)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变成,动词)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做,引申为“立下”)拜为上卿(担当,动词)2、使使人遗赵王书(派、派遣)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3、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见)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4、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5、从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跟随)臣从其计(听从)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由、自,介词)6、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幸亏,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幸而)幸可广问讯(表示的希望语气)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7、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动词的使动用法)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决负约不偿城(违背)秦贪,负其强(倚仗)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败)负债(欠)8、乃今君乃亡赵走燕(竟、却)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温故知新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温故知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设计学习目标:重读文章,准确理解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筛选整合信息,对文中的人物能有较清晰的了解,能概括出《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摸索出复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夯实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
能对文章做进一步的探究与整合,对战国时秦国和赵国的情况有一个初步认识。
学习方式:自主复习、小组合作探究、向老师提问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第二时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任务:1、对照注释阅读,准确理解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请划出读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
2、请分别为廉颇、蔺相如、“秦王(秦昭襄王)”写一段评语(50字左右)学生自主复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答疑,教师就共同的问题点拨。
第三、四课时学生阅读秦昭襄王的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1、阅读了秦昭襄王的相关资料之后,你对秦昭襄王的认知与读完课文之后的认知有怎样的变化?请再为“秦王(秦昭襄王)”写一段评语。
2、你怎样理解课文中“秦王”的怯懦和虚弱呢?3、司马迁赞赏蔺相如,说他智勇双全,公忠体国。
而明朝的王世贞却对蔺相如的行事逻辑完全不能接受。
他说,因为担心秦国找借口打仗,赵惠文王才担着风险让蔺相如去做和平使者,但蔺相如似乎忘记了出使的初衷,他主动进攻,步步紧逼,屡次冒犯秦王,激化矛盾,究竟意欲何为?王世贞质问道:“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在他看来,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完全是一场撞大运式的侥幸成功。
宋朝那个“程门立雪”的杨时也认为蔺相如“乃以孤单之使,逞螳怒之威,抗臂秦庭当车辙之势,其危如一发引千钧,岂不殆哉!”宋人司马光也说,和氏璧就是个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的玩意儿,蔺相如竟然“以死争之,以诈取之”,似乎比国家安全还重要,实在不可理喻。
南开大学教授徐江更尖锐,他说蔺相如“轻率、无理、无礼,罔顾赵国的安危,损害赵国的国格,眼中只有那块和氏璧,根本没有战略眼光”。
对以上议论,你赞同哪种看法?请阐明你的理由。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课
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特点: “于”“受„„于„„”表被动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特点: “为”“为„„所„„”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 《赤壁之战》) 特点: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她去。 孩子的母亲说:“你回去,我返回来后给你杀猪。” 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想要捉猪杀猪。妻子阻拦 他说:“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 不是好跟她开玩笑的。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父母 学的人,听取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教 孩子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 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教育成的。”于是就杀掉而且烧熟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
复习重点
一、记忆重要字音 二、积累通假字 知识梳理积累 三、积累重要实词虚词 四、积累古今异义词 五、词类活用 活用、句式理解翻译 六、句式理解翻译 七、翻译句子 能力提升训练 八、拓展语段练习
一、正字正音
( mi ào 姓氏 ) 缪贤 遗赵王书 (Wèi 送 给) 肉袒 可予不 列观 甚倨 睨柱 ( tǎn 脱去上衣,露出肩膀 )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特点: “见”“见„„于„„”表被动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特点:用介词“被”表被动。
6)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6)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特点:动词本身表被动。
七、翻译训练
5、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在这个时候,相如走上前去献了一个瓦盆,趁机跪下来请秦王(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检测复习目标:1、积累实词“见”“负”“引”“顾”的用法。
2、关注句式,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二、1.臣等不肖.() 2.刎.颈之交() 3.左右皆靡.() 4.礼节甚倨.()5.佯.为()6.相如虽驽.()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9.睨.柱() 10.秦王不怿.() 11.汤镬.() 12.渑.()池13.盆缻.()二.历年高考中涉及到的本课虚词及名句。
1.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3.秦亦不以.城予赵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6.以.勇气闻于.诸侯7.今君与.廉颇同列8.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9.秦王恐其.破壁1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1.故燕王欲结于.君1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1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3.且庸人尚羞.之()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归.璧于赵()6.怒发上.冲冠()7.舍.相如广成传舍。
()8.左右欲刃.相如。
()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0.毕礼而归.之。
()11.而相如廷.斥之()12.间.至赵矣()13.大王必欲急.臣() 14.臣请完.璧归赵()15.吾羞.,不忍为之下() 16.乃使其从者衣.褐()17.召有司案.图()四、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指示:古义今义:为指导工作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今义:跟自己有家庭关系或血缘关系的成员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古义今义:方位词4、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10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10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目的1)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
2)学习古人的博大胸怀、协作精神。
3)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掌握虚词用法。
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重点、难点1)写作技巧、波澜、刻画、悬念、虚实,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在古文中分析体会,为写人物小传铺垫。
2)巩固已有的词类活用知识,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翻译准确活用的词。
3)结合课后练习的短文:王渔洋、李晚芳的文章,学习质疑的方法,找疑点,如何质。
4)掌握虚词用法:耳、乃,者、所、而。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关于司马迁和《史记》(见课后韩兆琦文)(二)关于本文背景的介绍。
一、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
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又一说,六国地连南北,故六国联合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
本文是说合纵之势中的。
二、据课文内容,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距秦灭六国前220年差63年。
此时,秦经百余年变法强国,已相当强大。
于前312年败楚军百万之众于重丘。
又于前299年拘囚楚怀王。
于战国期间,秦已成为最强的诸侯国。
战国期间有纵横家——士,进行“合纵连衡”,秦以“连衡”攻山东六国,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
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合纵连横以公孙衍、张仪、苏秦、庞煖等纵横家始谋,成为两种敌对战略)。
战国时的士,是各种人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蔺,都是当时的士。
秦孝公于前356和前350年(迁都咸阳)两次任用商鞅变法“内修法度务耕织,外连衡而斗诸侯。
”秦国变法以后,使得国家制度改进,士、民都有了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又向外扩张领土,国力日益强大,前283年,秦军伐魏,兵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撤去,秦人怨赵,由于当时尚有齐楚燕魏赵等大国首尾相救,所以不能以主力对付赵国。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
学案4 必修三(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学案目标1。
作为高考考试重点考查的两个重点篇目,对其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全面梳理,重点掌握。
特别要掌握“所以……者,……也"句式的译法。
2。
重点掌握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特点。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缻..而事君者B.臣所以去亲戚..臣C.传之美人,以戏弄..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错误!B.错误!C.错误!D。
错误!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4.翻译下列句子。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④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名词活用为状语有什么规律特点?(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应怎样解释?它们的活用有何共同规律、特点?①而相如廷.叱之:__________________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④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⑤(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⑦(樊哙)头发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迁移练习: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的活用类型,并体会其活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并把握文章整体思路,回顾人物写作手法,重点掌握对比手法的
运用。
2、分析掌握人物形象。
3、回忆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特殊句式等等,这是复习的重点内容。
4、掌握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
一、检查上节课的复习内容
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
2、不念居安思危,,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5、怨不在大,;载舟覆舟,。
二、课文内容梳理
1、作者介绍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
关于司马迁的名联:
(1)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
(2)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史记》,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共130篇,分为,,,,。
它记叙了至时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它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穷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先生誉为“,”。
2、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记叙了战国时赵国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个重要人物的事迹。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由宦者令缪贤的一个食客而成为赵国上卿得经历,同时对廉颇也做了生动的记叙。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争雄,秦的实力最强。
为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其他六国中,实力比较强大得楚国和赵国成为秦实现企图的主要障碍。
当时秦国正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楚国,虽然对赵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侵吞,却还抽不出力量来大举进攻。
课文记述的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3、内容梳理
第一段,介绍廉、蔺的身份和地位。
廉详蔺简突出了二人不同的地位,对比鲜明,为二人下文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第二段到第七段,完璧归赵,功成加官
第八段到第十段,渑池之会。
第十一段到十二段,负荆请罪。
4、人物表现方法及性格特点分析
一是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
课文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则典型故事表现两个人物的性格,尤其表现了蔺相如的智勇。
蔺相如的智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审时度势之智。
(2)知人论世之智。
(3)随机应变之智。
(4)争取主动之智。
他的勇主要表现在:(1)敢挑重担之勇。
(2)不畏强暴之勇。
(3)不怕牺牲之勇。
(4)隐忍退让之勇。
二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作者始终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是人物特征鲜明突出。
三是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一个“视”字,刻画出蔺相如察言观色的情态和从容应对的神色。
四是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璧有瑕,请指示王”,出语平和,意态从容,诚恳机巧,因而才会达到“王授璧”的目的。
接着一番话,则雄辩折人。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先交代事情的缘起,指出是秦王首先求请,逼使对方不得无礼违诺。
等等类似的地方,有理有节,轻重得当,有刚有柔,缓急适度,充分表现了蔺相如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质智,能言善辩。
五是运用对比衬托之法刻画人物。
廉蔺二人,性格有同有异,一主一次,一详一略,相映生辉,使性格特征更加鲜明。
另外,写秦王得璧时的得意,被蔺相如将璧骗回时的无奈尴尬,蔺相如请他击缻时的愤怒,不得不击一下时的难堪,以及秦王左右的种种表现,都非常有利地衬托了蔺相如的智谋和勇气。
三、基础知识巩固复习
1、字音
缪贤()舍人()汤镬()渑池()缻()
睨柱()佯狂()刎颈()列观()倨()
2、通假字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臣愿奉璧前往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召有司案图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拜送书于庭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设九宾于廷
3、词类活用
(1)[]
宁许以负秦曲完璧归赵
毕礼而归之大王必欲急臣
怒发上冲冠严大国之威
(2)[]
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舍相如广成传舍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左右欲刃相如臣乃敢上璧
(4)[]
卒廷见相如奉璧西入秦
怒发上冲冠间至赵矣
(5)[]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4、古今异义
(1)其势必不敢留君古:
今:
(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
今:
(3)请指示王古:
今: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
今:
(5)明年复攻赵古:
今: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
今: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
今:
古:
今:
(8)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古:
今:
5、一词多义
幸而君幸于赵王大王亦幸赦臣
则幸得脱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今事有急,幸来告良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
负荆请罪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誓天不相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徒慕君之高义也
引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引车避匿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而不发,跃如也
将军夜引弓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引兵欲攻燕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便归赵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秦军解,因大破之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
列不欲与廉颇争列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大王见臣列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以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余船以次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欲以客赴秦军,与赵俱死。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乃今君乃亡赵走燕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臣乃敢上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6、特殊句式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
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使不辱于诸侯
(3)[]
求人可使报秦者客有吹洞箫者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4)[]
君何以知燕王王问:“何以知之?”
(5)[]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会于西河外渑池
拜送书于庭故燕王欲结于君
(6)[]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7、翻译下列句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8、成语及名句积累
(1)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3)怒发冲冠:愤怒的头发直竖,顶起了冠。
形容极其愤怒。
(4)刎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
(5)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
(6)顾吾念之,,。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四、拓展延伸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所昭示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和合精神,对我们有哪些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呢?
首先,要正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得层次性,清醒的意识到“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
其次,和合精神来自于容人之量,高层人物更要有容人之量。
再次,和合精神作为化解群体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则,这样的氛围,需要大家来营造。
最后,要团结合作,实践合作精神,周围从属性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练习:
自己根据课文探讨分析,给上文的一个个小论点写上论据,实例要恰当。
五、作业
(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和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的人物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