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

朗读《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 雨》,概括你的朗读感受。
《望天门山》:__壮__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__柔__美
赏西湖之“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 明媚
波光闪动的样子 想象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阳光洒 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
赏西湖之“雨”
山色空蒙雨亦奇 淡雅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想象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 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 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背景
[宋]苏 轼
交代天气变化情况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zhān),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 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 至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中“断”“开”二字运用极其传神, 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下句反 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 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思考:天门山本来就是隔江相对,诗人却把它 想象成是从中间劈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象神奇,化静为动,借山势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山势阻挡,江水撞击山石,激起回旋,汹 涌澎湃。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 语 文三年 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李白 (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 为“诗仙”,与杜甫齐名,并称 “李杜”。有《李太白集》。
你还记得李白的哪些诗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望望天天门门山山
人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本诗中,诗人用词十分巧妙,你体会到了吗?
断 开回 出来
静态景物 描写 (青山)
动态美
原由 诗人在行进过 程中的“望”
想象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诗人望见了 哪些景物?心情怎样?
青山 孤山
碧水 红日
壮丽奇观
豪迈激情
天门中断
望 天 碧水东流
楚江开
山水相映 至此回
山激 水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无风的湖面
比喻
没有磨拭的铜镜
波澜不惊,映照月色 朦朦胧胧,泛着白光
说一说
结合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美景。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 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
洞庭湖被淡淡的月光笼罩,泛起点 点银光,仿佛……
想一想:诗句中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出 这种画面带给人的感受?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着重描绘君山在水中的倒影,将神话传说 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
两种写法,一样秀美
湖月 相和

洞庭湖 潭面
和谐宁静 如镜

景色

山水 山水一体
青色
迷人
相衬相映
君山 青螺
《望洞庭》描绘了秋夜月光下色 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表达 了诗人对洞庭湖宁静之美的赞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43
4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千里莺啼绿映红 景色迷人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寓情于景
多少楼台烟雨中
色彩明丽 意味深长
44
图解课文
45
5 诗文主旨
《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 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 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 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46
书湖阴先生壁
10
3 课文妙解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
指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浪淘沙(其一)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唐] 刘禹锡
波浪淘洗。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
48
王安石变法 1070 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是曹太后、高太后的顽固阻梗。 加上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 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 主观设想相差甚远。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 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变法以 失败告终。
[唐] 刘禹锡
8
1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洛阳 ( 今河南洛 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 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名篇传世。
9
2 创作背景

17 《古诗三首》(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 天门山的情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人。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
作者名片
文学成就
其诗、词、赋、散文均 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 绘画,是中国文学 艺术 史上罕见的全才。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 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
yǐn 笔顺:
字义:①喝,有时候特指喝酒。②可以喝的东西。
chū 笔顺:
字义:①开始的一段时间。②开始的。③刚开始。
jìnɡ 笔顺:
字义:①镜子。②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做光学实 验用的器具,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
〔奇〕奇妙
〔淡妆浓抹〕妆:妆饰。 抹:涂抹。淡素和浓艳两 种不同的妆饰。[出处] 后人从“欲把西湖比西 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 两句诗中,活用出“淡妆 浓抹(又作浓抹淡妆)”这个成语
〔相宜〕适宜。[例句] 你刚吃过饭就做剧烈运 动是不相宜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描写了西湖云雾 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潋滟”写出了晴天西湖波光闪动的特点;“空蒙”写出了雨 天西湖云雾迷茫的特点。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在善于领略 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表 达了诗人对西湖和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主要作品
《赠刘景文》《饮湖 上初晴后雨《惠崇春 江晚景》《题西林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 楼醉书》《书戴嵩画 牛《浣溪沙》《念奴 娇·赤壁怀古》《水调 歌头》《赤壁赋》等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1. 诗歌名称:《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概要:描述登高望远,感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

-学习重点:登高远眺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2. 诗歌名称:《将进酒》
-作者:李白
-内容概要:歌颂快乐幸福的生活,倡导豪饮畅饮,追求自由。

-学习重点:了解作者的豪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3. 诗歌名称:《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概要:描绘清晨的景象,赞美大自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习重点: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郎骑竹马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静夜思》三首古诗;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行文特点;3.能背诵《登鹳雀楼》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

二、教学重难点1.《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两首诗的意境;2.《登鹳雀楼》全诗的背诵。

三、教学过程1. 感知新课1.教师放映一段登鹳雀楼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登鹳雀楼》的意境;2.展示《郎骑竹马来》和《静夜思》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形象。

2. 词语解释1.尽:全部用完;2.窮:到底,到头;3.層:层次,楼层;4.无嫌猜:彼此没有顾虑和猜疑。

3. 课文整体理解1.听读三首古诗,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行文特点;2.询问学生对三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教学全诗,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前两句;2.分析全诗的意境和行文特点。

5. 学习《郎骑竹马来》1.阅读诗歌,了解整首诗的情节和意境;2.分析诗歌的构成特点。

6. 学习《静夜思》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2.背诵前两句。

7.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登鹳雀楼》的意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简短诗歌;2.随堂测试《静夜思》的前两句的背诵情况;3.分角色小组朗读《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等。

四、课堂总结1.整体回顾古诗三首,再次营造古诗的韵味;2.感谢学生的参与与表现。

五、作业布置1.继续背诵《登鹳雀楼》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2.写一首自己的古诗或词。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行文特点,背诵《登鹳雀楼》的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9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91张PPT)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四个朝代。 楼台: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课文解析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叶绿花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乡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以来兴建的四百八十座寺庙 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 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 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 着。南朝时候建造的许许多多寺院,如今 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 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南朝历代皇帝和大官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多 寺院,祈求神明保佑。京城健康(今南京市) 尤多,据说有500余座。这里所说的“四百八十 寺”可能就是当时存留下来的概数而言。
想一想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排山倒海,滚滚而来。
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 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3.黄河是雄伟壮阔的,作者为何会 想到银河去寻找牛郎织女的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 结为夫妇。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 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

mó(
镜) 的子jìng zi(
) 。遥yá望o wàng(
) 月亮,
我不禁想起爷爷至。今zhì jīn(
) ,清我楚依然 qīng
chu(
) 地当记初得爷爷dāng chū( 饮 ) 的教导:
“yǐn(
) 水思源,你要有感.恩之心,好好学习,方
能报效祖国。”
1. 根据拼音写字词。
点拨: 本题考查字形。书写时要注意:“遥”不要写成上
晴天西湖——浓妆
雨天西湖——淡妆
读了诗歌,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山和 怎样的湖面?
我仿佛看到雨天的西湖,雾蒙蒙的, 感觉比较迷离,西湖有种看不清的感觉, 就好像化了淡妆的人拍的艺术照一样。
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叶飘香, 湖面上水波粼粼,小船来来往往,热 闹极了。
古诗赏析
这首诗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 不同的景色,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 写了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色,用西施之美 来称赞西湖,凸显了西湖独特的美丽。
1. 第一句中的“___开___”字仿佛让人看到滔滔江水呼 啸而来;第二句中的“回______”字既表现了山的险 峻,又展现了江流的雄姿。
点拨: 天门中断楚江开: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
二。“开”字仿佛让人看到滔滔江水呼啸而来。碧水东流至此 回: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其中 “回”是“回旋,回转”的意思,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
望洞庭
小组合作,一起学习《望洞庭》
我会自学古诗 1.我能朗读。
(1)“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磨”读( )。 (2)读好停顿,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我能理解。
能够使用借助注释、图文对照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诗 句的意思。 3.我能想象。

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 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 热爱之情。
结构图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山色 淡抹浓妆
晴方好 雨亦奇
比西子 总相宜
借景抒情 比喻贴切
景色奇妙 风姿绰约

望 洞刘 庭禹

情景导入
洞庭湖 在湖南北部、长江
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东 洞庭湖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已 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湖中 君山独秀,东岸有著名的岳阳楼。 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晴雨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
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淡妆浓抹总相宜。
既写出了西施不管怎么 打扮都是美的,也写出 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讨 论
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 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 别致,情味隽永。在作者的眼里, 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 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 是雨,都神韵独特。
苏 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文学 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 苏辙合称“三苏”。代表作有 《赠刘景文》《水调歌头》 《赤壁赋》等。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
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至此:到这里。
回:回旋,回转。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大意: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 一分为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 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两岸高 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 孤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17课古诗三首

17课古诗三首

17课古诗三首
一、《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白话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释义: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
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三、《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话释义: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课⽂原⽂ 望天门⼭ 【唐】李⽩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 孤帆⼀⽚⽇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 【宋】苏轼 ⽔光潋滟晴⽅好, ⼭⾊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 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

【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教案:望天门⼭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赏图⽚,揭⽰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河壮丽。

⼤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图⽚) 2.师:⼤家知道这是哪⾥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被叫做天门⼭,谁来说说⾃⼰看了这些图⽚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家都说了⾃⼰看了天门⼭的图⽚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李⽩也去到了天门⼭,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这⾸诗。

5.下⾯请⼤家齐读课题--《望天门⼭》(教师板书课题)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读通诗句。

2.指导⽣字的读⾳。

3.全班齐读,分⼩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节奏划分,指导学⽣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仿佛自然环境对于居于此地 的人都表现出了友好亲近的态 度。由此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湖 阴先生品格、性情的欣赏之情。
35
根据颜色标注,你还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两相对
两山排闼送青来。
因置使者护田积粟——《史记·大宛列传》 (樊)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汉朝在轮台设置
高祖卧病时好多
30
『花木成畦手自栽』
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31
再读一读前两句,你还能读出什么?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庭院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也 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其生活有品味。
32
院外的景色怎么样呢?请读一读后两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33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 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34
这两句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送”字一般
拟人
用在什么情境中?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用在这里,你能感
受到什么?
既暗含了院外 两山相对的态势, 又赋予了青山动 感。
38
朗读指导
书湖阴先生壁
全诗舒缓、闲适 [ 宋 ] 王 安 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 节奏适当放慢,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读出田园之美 两山排闼送青来。
39
谢谢大家!
14
初读古诗
江南春天的景色 江 南 春
[唐]杜牧
yīnɡ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三年级语文十七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十七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十七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第十七课中的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这是一首描绘庐山瀑布景色的古诗,
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
下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三首古诗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审美观念,即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在学习这些古诗时,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和理解诗意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17 古诗三首》ppt课件(优质)

《17 古诗三首》ppt课件(优质)
本诗中,诗人用词十分巧妙,你体会到了吗?





静态景物(青山)
描写
动态美
原由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诗人望见了哪些景物?心情怎样?
壮丽奇观
豪迈激情
想象
青山
碧水
孤山
红日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山水相映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日边来
以动写静
激情澎湃
山水灵秀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而雄奇秀丽的 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思考:天门山本来就是隔江相对,诗人却把它想象成是从中间劈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象神奇,化静为动,借山势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17 古诗三首
导入一
导入二
导入一
点击播放
导入二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
你还记得李白的哪些诗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色空蒙雨亦奇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
想象
赏西湖之“雨”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第十七课通常指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分别为《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塞下曲》、《墨梅》,以下是这三首诗的诗意:
1.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者王昌龄,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辛渐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2. 《塞下曲》:作者卢纶,描写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3. 《墨梅》:作者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梅自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以上是第十七课古诗三首的诗意,由于不同版本的教
材内容可能有所差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告诉我具体的课程信息,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古诗三首》PPT课件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 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 对, 想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pán
wèi mó
我会认
tíng
wèi

pán
庭未磨盘
解读课文 互相映衬。
湖光 相和 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 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一样。






解读课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
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
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成功
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解读课文
波光闪动的样子。 在晴日的阳光照 射下,西湖水波荡漾, 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 天气里,山峦在细雨 中迷蒙一片,别有一 种奇特的美。
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
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 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 来。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 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 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38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38张PPT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xun)、弟弟 苏辙(zhe)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Song sushi[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 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 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 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 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 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 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望天门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读准字音。
望天门山
唐朝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资料书屋 走近作者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 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 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当涂县西南 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 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碧绿清澈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
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天水
相接的远方驶来。
精彩赏析:
• 这首诗围绕一个“望”字展开,描绘的是天 门山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 色。前两句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 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由于两山夹峙,汹 涌的长江流经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开”字, 写出了长江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门中断楚江开,
“断”是“断裂”的意思,“中断”是从中 间断裂。“开”是分开、断开的意思。
从“断”和“开”, 我感受到天门山的雄伟 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 波澜壮阔。
17 古诗三首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旋,回转”,
突出了山势险峻和 水流湍急。
描写长江水撞击天门山后漩涡汹涌的景象。
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 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他可能会说:晴 天、雨天都这么美, 我真舍不得离开呀!
我觉得他可 能会说:晴天时的 西湖像一个安静 的小姑娘一样。
17 古诗三首
后两句描绘了什么画面? 我们来借助注释,总结一下 诗意吧!
17 古诗三首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写 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17 古诗三首
感受“孤”的意境
看到“孤”, 你的脑海中浮现 出一条怎样的船?
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仿佛看到在雄伟的天门 山映衬下,宽阔的江面上驶来 一艘小船。
17 古诗三首
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 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 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 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 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 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
对祖国 山河的 热爱之 情
17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 长江 从天 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现了诗 人 宽阔的胸怀 和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 ,之 情。
17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填空。 《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李白 ,
所作,人称他“诗仙 ”,他写了大 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 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
17 古诗三首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感受洞庭湖的美。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话语气要舒缓,读出洞庭湖的宁静。
17 古诗三首
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真想把 这枚青螺握 在手中呀!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 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17 古诗三首
齐读前两句诗,读出长江滚滚的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长江水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以至于连天 门山都像被它劈开一样。
17 古诗三首
学完了这首诗的前两句后,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在 想象中体会到了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 澎湃。
17 古诗三首
接下来我们试着用“借助 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的方法来学习后两句诗。
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叶飘香, 湖面上水波粼粼,小船来来往往, 热闹极了。
17 古诗三首
如果请你为西湖在不同天气 下的美景分别取个名字的话,你 会怎么取?
潋滟湖
明净湖
17 古诗三首
比喻
比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 浓抹都是那么适宜。
17 古诗三首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施?
17 古诗三首
当你读到“天门山”这三个字时,脑海 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天门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参天, 许多檀树生于乱石之中,盘绕崖石之 间,蜿蜒如青龙伏地。
长江奔涌,青山矗立,一只小 船从远方驶来的画面。
17 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17 古诗三首
学写字 一起来把字音读准吧!
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青 。
17 古诗三首
比喻
比喻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容洞 庭湖。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 庭湖中的君山。
17 古诗三首
比喻
品析诗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 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 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 古诗三首
二、背一背,写一写。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17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诵读《望天门山》,回顾学法。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古诗三首
我们是怎么学习《望天门山》的?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读出 湖光秋色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17 古诗三首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 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 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
17 古诗三首
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美 《望洞庭》这首诗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
望天门山
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长 江
天门山
孤零零 的船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长 江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太阳
17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一起解诗意
指东西两山之 间被水隔开。
开掘,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 一分为二。
17 古诗三首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夕阳西下,孤帆顺江而下。
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古诗三首
学写字
duàn

chǔ zhì gū
楚至孤
fān

指导书写
“楚、断、帆”左右两部分宽度大约 相等,“至”下面一横最长。
17 古诗三首

孤帆
把横钩写正确
不要漏掉点
17 古诗三首
结构梳理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 雄伟秀丽
17 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 出停顿。
17 古诗三首
我会读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7 古诗三首


潭面无风镜未磨。
mò mó
他正要到村外的磨坊去磨面。
我知道“磨” 字有两种读音。
17 古诗三首
17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题
天气:先晴天后下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事件:喝酒 地点:西湖上
17 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 出停顿。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liàn yàn
水光/潋滟/晴方好,
méng yì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起解诗意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
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17 古诗三首
云雾迷茫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奇妙、 奇特
也。
诗意: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17 古诗三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晴天:水光潋滟
雨天:山色空蒙
17 古诗三首
你觉得诗人看到晴天或雨天的西湖 时,可能会说什么?
洞庭湖湖面微波荡漾,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镜子。
17 古诗三首
和谐,这里指水色 与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互相 映衬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 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
17 古诗三首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duàn chǔ
zhì
fān
断楚 至帆
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指导
这首诗气势磅礴, 要读出雄浑开阔的意 境,其中“中断” “至此”要重读;后 两句要读出开阔的意 境。
17 古诗三首
读好停顿。 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
想象画面。
17 古诗三首
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种学 习方法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 去领略西湖和洞庭湖的美丽风 光。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点击图片 欣赏视频
17 古诗三首
苏堤春晓
17 古诗三首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17 古诗三首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觉得他会被这壮观的 景色所震撼!
我觉得他会吟诗来赞 美这壮丽的景色。
17 古诗三首
背诵积累,补充诗句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 开 , 碧水 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看图,读句子,想想诗句。 水势浩浩荡荡经过天门山。
我来说说作者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 家,有“诗豪”之称。与白 居易合称“刘白”,有《陋 室铭》《竹枝词》《杨柳枝 词》《乌衣巷》等名篇。
17 古诗三首
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一幅什么画面?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