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导学】

1.思维目标: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2.审美目标:赏析魏征高潮的劝谏艺术,领会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

✧【复习·检查提问】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2.《谏太宗十思疏》,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3.《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明确:1.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2.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3.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研读·写法探究】

赏析《谏太宗十思疏》高妙的劝谏艺术

✧【研读·任务导引】

自古至今,进谏的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怀着不怕死的精神,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是强烈的,但往往也是最冒

险的;另一种是婉转的,听起来根本不像是在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 不乏趣味,这种方法相对第一种来说风险要低

得多,但效果却不怎么强烈,就好像一碗不苦口的良药。魏徵是以善谏著名的。那么他的《谏太宗十思疏》善在何处,谏有何妙?

✧【研读·任务设计】

➢微任务活动一赏析劝谏思路之妙

●明确:魏徵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为此, 作者反复申述

论说。先说明“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 继以历史经验证之, 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 再以具体做法结之, 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 语重心长。先深入浅出分析“思”

之重要而后投“十思”,易为对方接受。

➢微任务活动二赏析劝谏论证之妙

●明确: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 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

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 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 即“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 而“浚其泉源”, 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来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徵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还为人们传颂。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增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 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谏唐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 最能触动唐太宗的心吧, 即使不用再提

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唐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 从而引以为戒的。

➢微任务活动三赏析劝谏目的之妙

●明确:魏徵生活在封建时代,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时时处处维护封建统治,其中固然有特定时代的阶级局

限性,但是作为一个身居要职的高层官员,为了使李唐王朝国泰民安,他表现出的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政治家清醒的头脑和对时事敏锐的洞察力,无一不令人敬仰。《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 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

时期, 魏徵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了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貌似无礼的忠心耿耿,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贞观之后,尽心于我, 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微任务活动四赏析劝谏用语之妙

●明确:魏徵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唐太宗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 , 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

时代,他没有因唐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为了劝谏唐太宗克服贪图享乐的思想, 时刻都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 在文中称自己“下愚” , 尊称皇帝为“明哲”,表明自己观点说“臣闻” (而非臣以为)。这些用语,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又合理,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试想,如果魏徵恃宠骄横, 连主子都不放在眼里,那么,即使他心再诚,也不会有好下场, 最终只能落得身首异处。

✧【研读·总结归纳】

“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 重读《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高超的劝谏艺术, 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徵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

✧【素材·如何积累】

聚焦话题:纳谏和进谏

皇权专制社会中,虽然是君主一个人说了算,但君主的决定不可能事事都对,这就要求身边的官僚进谏。然而大权在握的君主喜怒无常,进谏是个风险很大的行为,甚至导致家破人亡。因此,能够舍生忘死勇于进谏对士大夫而言是最高政治道德的表现。能不能接受大臣的进谏,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所以能够虚怀若谷,乐于纳谏的君主则被

臣民视为“圣主”了。

【从课内积累】

唐太宗和魏征

魏征和唐太宗相处十七年,一个以直言进谏著称,一个以虚怀纳谏出名,尽管有时争论激烈,互不相让,最后太宗也能按治道而纳谏,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思念,感慨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贞观政要•论任贤》)这恐怕是历代大臣中所享受的最大的哀荣了。魏征成为唐太宗预防自己犯过的一面明镜,这充分体现了魏征在唐太宗治理国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从历史积累】

淳于髡进谏齐威王

淳于髡是一位善于进谏的代表人物。齐威王在位初期,好长夜宴饮,不问政事,把政事委托于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政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莫敢进谏。淳于髡如此劝齐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 王知此鸟何也?”王日:“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诏令全国72个县的主官入朝奏事,奖赏了即墨大夫,烹杀了阿邑大夫,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将侵地归齐,齐国声威大振,成为七雄之冠。

进谏失败的例子:比干进谏被杀

比干进谏(失败)纣王亲近奸佞,排斥忠良,残害百姓,变成天怒人怨的暴君。他的哥哥微子劝他他不听,只好离开他,他另一个叔父箕子批评他,他就把箕子囚禁起来。从此无人敢再劝谏,有人干脆投奔周武王去了。

比干想到自己是国家元臣,责任重大,他苦苦相劝,纣王不听。他叹息说:”主上有过错不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说真话就是不勇敢,即使劝谏不听被杀,也是尽到了忠臣的责任了。”于是下决心冒死强谏。纣王被责问得无言以答,就问比干:“你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 ,父有净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我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商朝的江山。”比干连续三天进谏,纣王恼羞成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现在我要拿你的心来验看一下!”于是就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赏,并且用火焚毁比干的王的叔父,由于直谏纣王以死相争,被摘心而死。

【从现实积累】

善于倾听的比尔·盖茨

在一次会议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受到严厉指责,一名技术员指出公司开发网络浏览器滞后。盖茨略作沉吟,决然自责,并向与会者诚恳道歉,此举也宣告了“微软”经营方向的转型。盖茨后来谈起这件事时说:“我不想在面子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从当年的毛头小伙一跃而为世界首富,这样的成功并没有塞住的盖茨耳朵,学会聆听,无疑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如何运用素材

【佳作片段】

片段1

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纳谏与进谏逐渐成为重要传统之一,历代有为之君和有识之士对此均十分重视,而纵观历史,贤臣进谏、明君纳谏之例也不绝于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被后人津津乐道,而唐太宗的虚心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