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韶关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韶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韶关市统计局韶关调查队2017年3月20日201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机遇,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主动融入珠三角,强力推进产业共建、城市提升、县域发展“三大主题”工作,经济发展保持平稳,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了平稳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218.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42.1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608.7亿元,增长9%。
三次产业结构为13.7:36.3:5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1388元,增长5.4%,按平均汇率折算为6231美元。
分区域看:韶关市区生产总值572.5亿元、增长4.2%,占全市生产总值45.2%,人均生产总值5.54万元;县域生产总值694亿元、增长8.1%,占全市54.8%,人均生产总值3.63万元。
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1.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7.7亿元、增长10.9%。
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7.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2%。
民营经济增加值635.6亿元,增长6.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2.2%。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为84597元/人(按2015年不变价计),增长6.1%。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一年上涨1.9%。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
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6%、衣着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下降0.2 %、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8%、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6%、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5%。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情况分析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情况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发展情况,指出经济发展中积极变化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各地市GDP 分析2016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广东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确保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061.17亿元,增长7.3%。
各地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一、广东各地市经济发展主要情况(一)各地市经济总量差距较大。
从经济总量看,5000亿元以上的地级市有3个,其中广州、深圳两市在1万亿元以上。
前三季度,广州、深圳两市GDP分别达1.40万亿和1.38万亿元;佛山、东莞的GDP总量分别为6137.9亿元和4916.0亿元;惠州、中山等9市总量则在1400-2500亿之间;清远、阳江等8个市总量在1000亿以下。
地市间经济总量差距较大,经济总量最小的云浮市(564. 15亿元)只有经济总量最大广州市的4.0%(见图1)。
从增速看,21个地市的GDP增速在5.1%—8.7%之间,增幅差为3.6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
其中:增速最高的是深圳,增长8.7%;其次是珠海和汕头,均为8.5%;增速排在后三位的是肇庆、汕尾和韶关,分别增长5.1%、5.7%和6.0%。
21个地市中,11个市增速比上半年同期提高,增幅最多的是珠海和汕尾,均提高0.7个百分点;湛江、揭阳和云浮3市增幅与上半年同期持平,有7个市增幅比上半年同期有所回落,回落幅度较大的是阳江和肇庆市,均回落0.4个百分点。
图1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及增速(二)珠三角发展领先,粤东西北相对放缓。
分区域看,前三季度珠三角地区GDP增长8.1%,粤东西北地区增长7.2%;其中:东翼增长7.1%,西翼增长7.3%,山区GDP增长7.3%,同比增幅分别回落1.1个、0.9个、0.3个百分点。
广东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年$月!"#$%&’()*#+$)*),-特区经济%&’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张静广东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对于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是这样定义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潜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
”这意味着,伴随着经济增长的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有技术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因此,经济增长的源泉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进入!"世纪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渐增强,经济学家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研究上,并不断地建立经济计量方程或核算体系。
继(+!,年道格拉斯(-./.0123456)提出的总量生产函数后,(+&$年索洛(7.8.*1419)从技术变革和总量生产函数中,提出了一个可以用于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定量估计的经济计量模型,他们的研究被经济学界认为是技术进步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进入#"年代,又兴起了以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为代表的增长来源研究。
他通过建立一个增长来源的分析和估算体系,对+个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要素投入增加的贡献只占(:;,有将近!:;来自要素投入增加以外的因素,其中主要是技术进步。
这进一步证实和巩固了索洛的观点。
尽管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有效地描述了部分关于稳定增长地性质,却不能解释各国之间持续存在的生产率增长率的差异,此外,该理论把长期的生产率增长人为地归因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忽略了经济系统内部促进效率提高的因素,在学术上也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合理预期学派首要人物卢卡斯批评道,该理论赋予外生的技术进步以决定性的作用,而其它任何因素的作用都只能是微不足道的。
2016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7年3月19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04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5925.87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3亿元,增长9.4%。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2:30.22:68.56。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0%和77.0%。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6.6%,高技术类下降0.5%;轻工业上升0.3%,重工业下降2.0%;生产资料下降2.4%,生活资料上升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4.7%,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3.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升2.7%,化工原料类下降0.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表12016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97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3.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3 —71.18%。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2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7.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69万人。
浅谈几种常用电量预测方法
浅谈几种常用电量预测方法发表时间:2017-11-20T09:49:36.7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作者:范明[导读] 摘要:电量预测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地区经济、政策、气候等,这些因素中有确定性的,也有随机性的,增加了电量预测的难度。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电量预测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地区经济、政策、气候等,这些因素中有确定性的,也有随机性的,增加了电量预测的难度。
本文介绍电力弹性系数法、电量产出效益法、回归分析法、月比例法等常用电量预测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几种方法的预测精度和适用性,为供电企业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售电量;预测;方法0 引言电量预测是指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下,充分考虑一些重要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影响、系统运行特性与增容决策等方面,研究或利用一种能够处理过去与未来电量的关系的数学方法,确定未来某特定时刻的电量数值。
对电量进行准确预测,可以保证人民生活和社会正常生产,有效地降低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保证电网经济运行,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电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地区经济、政策、气候等,这些因素中有确定性的,也有随机性的,这一方面说明了电量预测所需的数据较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影响因素的随机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量预测的难度。
本文介绍了电力弹性系数法、电量产出效益法、回归分析法、月比例法等常用电量预测方法,以广州市某区2007-2015年的售电量为例,通过几种预测方法对2016年售电量进行预测。
1 电量预测方法1.1 电力弹性系数法1.2 电量产出效益法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用电量和售电量指标历来被认为是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反映。
电力消费与GDP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因此可以利用一定的电力指标反映经济运行状况,例如电量产出效益。
电量产出效益是指每千瓦时产出了多少GDP经济效益,该指标受到新能源、节能减排、产出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
2021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5)
2021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5)共364道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农业统计主要指标的有()。
(多选题)A. 农产品产量B. 乡村户数C. 居民农产品消费量D.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E.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试题答案:A,B,D,E2、社会统计内容包括()统计。
(多选题)A. 司法B. 科学研究C. 妇女儿童D. 住宿餐饮E. 人民生活试题答案:A,C,E3、某物质的热值是280000千卡,该物质相当()千克标准煤。
(单选题)A. 28B. 280C. 40D. 20试题答案:C4、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的人口与()岁人口的比例。
(单选题)A. 16-60B. 18-60C. 15-64D. 16-64试题答案:C5、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被调查单位从业人员的有()。
(多选题)A. 试用期人员B. 实习的大学生C. 休病假2个月的人员D. 招用的临时人员E. 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试题答案:A,C,D,E6、某个工业企业2016年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10%,其中产成品价值7000万元,对外加工费收入500万元,期末期初半成品差额200万元,万元产值能耗比上一年下降4%,当年消耗火电100万元,购进且办理入库手续煤炭50万元,已付款购买但尚在路途中汽油10万元。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16年该企业工业总产值是()万元。
(不定项题)A. 7000B. 7500C. 7700D. 8700试题答案:C7、B工厂2013年6月、7月、8月、9月的月末职工数分别为42人、40人、48人、46人,则第三季度的平均职工数为()(单选题)A. 44B. 41C. 42.5D. 42试题答案:A8、某城市2017年的住户调查资料如下:小张夫妻两人一年工资性收入12万元,有一个22岁仍然需要他们夫妻抚养上研究生的孩子,孩子在学校每年有1.2万元助学金,全家理财产品年收入0.5万元,自有住房年折算租金1.5万元,炒股当年亏损1万元,支付单独居住的两位老人赡养费0.85万元。
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
附件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一、结构优化指标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100%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指三次产业的GDP结构与从业人员结构差距百分点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三次产业GDP比重-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比重:指按海关统计的货物进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货物出口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全部货物出口总额×100%4.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也即消费率,指按支出法核算的GDP中,居民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居民消费支出÷国内生产总值×100%5.城镇化率: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地区常住人口总数×100%6.城乡居民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以农为1)。
计算公式为:—1—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区域发展差异系数:指所辖区域内各地区人均GDP的离差系数,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系数越大表示差异程度越高。
计算公式为:区域发展差异系数=各地区人均GDP的标准差÷各地区人均GDP的平均值二、产业升级指标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占比,高技术制造业按照国家统一的统计标准进行汇总。
计算公式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进行汇总。
2016年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
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经济发展(一)综述1、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9.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简称增长,下同)7.5%,占全市的14.84%,居全市第三位。
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66亿元,下降 2.5%,占GDP 的1.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6.66亿元,增长7.7%,占GDP 的98.19%,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0.66%、100.66%。
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81:98.19 。
经济密度达到86.07亿元/平方公里,服务密度达到84.52亿元/平方公里。
人均生产总值25.10万元,增长6.8%。
2、税收收入全区实现税收收入347.33亿元,增长5.0%,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
其中,完成国税收入179.99亿元,增长15.2%,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完成地税收入167.34亿元,下降4.2%,比上年回落15.1个百分点。
国税中增长较快的税种是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18.8%,其次是增值税,增长17.9%。
地税三大税种中,增长较快的是个人所得税,增长9.9%,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均为负增长。
税收密度达到10.28亿元/平方公里。
3、财政收支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92亿元,增长4.9%(按可比口径增长10.8%)。
其中,国税部门收入14.24亿元,增长39.1%(按可比口径增长26.4%);地税部门收入24.65亿元,下降6.5%(按可比口径增长3.4%);财政部门收入13.03亿元,增长1.2%(按可比口径增长10.9%)。
广东省能源现状分析
第镒肇编期)广东商学院学报Nmnber4(SinNo.53)JⅧrnal0fGllaⅡ霉d∞gBusinessCollegeNovember,∞00广东省能源现状分析陈军才(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曲粮食和血液,了解能源现状是为了更好曲荦3用能源,使有般的能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从能源消费、能源供应、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对广东能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能源的分配结构、能源与产业结构关系、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关系进行7分析。
关键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耗弹性系数;直接综合能耗系数;完全综台能耗系数中围分类号:F4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s06(2000)04伽8.05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大事,而能源问题更成为持续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广东省要在2010年实现经济赶上亚洲“四小龙”的目标,需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保证能源供应与解决能源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实现目标的关键问题之一。
【1】了解能源现状,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能源生产和有效地利用能源。
本文试图从能源消费、能源供应、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对广东能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能源与产业结构关系、能源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关系进行分析。
一、广东能源供求现状1.广东省能源消费状况分析广东省近5年能源消费情况如表1所示。
表10∞数据来自199s一1999年(广东省坑计年鉴)。
o一次能舞:龅豫瓷濠经过开采收壤后获得的能舞;二次能薄:一攻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获碍曲能源;终端能豫:二次能锑经过运檎、分配到用户的能源;能源消费总置:蚌端能舞消费量加上转换、运输、舟配等的损失量。
根据1995—1999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等资料,我们对广东省与全国、南朝鲜、新加坡的能源消费进行对比分析得表2。
其中,平均人年能源消费=繁馨景羿;谍晕署‰o一).男。
广东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状况分析
第 2卷 5
26 第月期 O 年8 O 8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o 总2 N8 05 . 1 .
14期 5
广 东 能源 消 费 与能 源供 给状 况分 析
周轶 昆
( 暨南大 学 ,广 州 5 03 ) 16 2
[ 要) 广 东经济进入 了 的一轮 高增长时期 ,能源作为一 个重要 的基 础性产 业 ,对 当前 经济 摘 新 增长的制约作 用 已不容忽视 。利 用 1 0 2O 年统计年鉴数 据 ,通过对广 东能源 消费与能 源供 给状 况 9 — O5 9 的分析 , 我们认 为,能源资源优质化、能源供给 多元化 以及深入挖掘 节能潜力将有利 于促 进 广 东经济 、
能 源 与 环 境 的 协调 发 展 。 ・
[ 关键词 ) 能源 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弹性 系数
能源生产 弹性 系数
节能
[ 中图分 类号 )F0 [ 26 文献标识码 】A
l 广东 省能源 消 费状况
ll 能源消 费■ 巨大 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
数不多的几个省份之一 。从 19 90年到 2O 年 ,一次能源 04 消费增长 25 5 %,年均增长 88 ;终端能源消费增长 2. 4 .% 284 %,年均增 长 9 7 %。从 19 年 到 2O ,平均 6 .4 .6 90 03年 每天能源消费量从 127 1 6吨标 准煤增 长到 30 2 4 41 3吨标准 煤 ,增长 224 %,年均增长 88 %。 0. 0 .8
原煤 消费 基 本 稳 定 ,由 1 26 万 吨标 准 煤 平 缓 升 至 3 . 2 4 1 68万吨 标 准 煤 ,年 平 均 增 长 仅 18 6 . 9 8 .%,比例 则 从
中国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 粮食产量 (可比价 (万吨)( ) 油料产量 上年=100) (万吨) 棉花产量(万吨) 糖料产量(万吨)
90.1 103.3 103.5 97.4 90.8 100.8 102.5 103.7 104.4 102.9 104.3 103.2 103.2 105.5 103.4 104.1 104.5 104.9 103.6 104.5 104 106.2 105.8 112.6 104.1 104.2 105.4 104.4 106 103.1 103.3 53.7 196.4 3460.2 2100.6 99.2 3466 752.2 650.9 4700.7 1360.2 177.9 1318.5 3717.2 6058.5 3417.4 2138.1 5946.6 2554.1 2953.2 1166 3483.5 1192.4 1902.9 101.9 1228.3 1140.6 103.5 370.6 1512.3 2780.3 1521.3 0.6 1.6 156.5 81.3 0.9 131.9 29.1 31 326.8 113.3 11.2 15.4 82.5 21.7 214.8 122 619.1 329.8 242.9 62.7 311.3 103.4 68.5 6.2 63.8 76 30 14.7 71.4 220 68.9 0.01 2.3 30 0.11 0.03 7.4 1.7 0.01 54.8
0.9 0.1 0.0003 3.4 2
359.4 0.02 0.3
蔬菜产量(万吨) 水果产量(万吨)
183.6 450.4 8193.4 2257.5 334.2 5593.9 1865.1 1951.6 10327 3569.1 579.8 1294.5 852.4 936.8 2774.7 1420.2 7807.6 4001.7 4196.4 1875.1 4388.6 1878.5 1968.6 70.7 1896.2 1951.5 170 593.1 1966.5 1502.3 2928.8 79 61.5 2138.5 802.3 50.6 893 724.3 853.8 3255.4 1717 395.4 840.8 241.1 259.9 1043.5 617.4 2871.3 1010.4 1048.2 408.7 979.3 243.9 759.1 1.5 2017.8 738 4 305.8 1791939.2 1575.7 62.6 1331.5 434.3 681.7 2540.8 1221.8 267.1 376.2 1252.8 1854.8 1375.7 788.6 2611.3 1715.2 1762.7 627.4 2551.7 797.2 1141.8 113.8 695.9 299.7 165.7 131.7 653.2 1202.9 1266.4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gz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7年3月19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04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5925.87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3亿元,增长9.4%。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2:30.22:68.56。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0%和77.0%。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6.6%,高技术类下降0.5%;轻工业上升0.3%,重工业下降2.0%;生产资料下降2.4%,生活资料上升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4.7%,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3.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升2.7%,化工原料类下降0.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表12016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97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3.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3 —71.18%。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2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7.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69万人。
2016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999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29.45万人,出生率11.85‰;死亡人口48.17万人,死亡率4.41‰;自然增长人口81.28万人,自然增长率7.44‰。
表1 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初步核算,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95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3.58亿元,增长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第二产业增加值34372.46亿元,增长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8%;第三产业增加值41446.01亿元,增长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3%。
三次产业结构为4.7:43.2:52.1。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8817.68亿元,增长11.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5739.78亿元,增长9.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5568.17亿元,增长10.4%。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1%,金融业增长11.5%,房地产业增长6.9%。
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增长7.8%。
2016年,广东人均GDP达到72787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0958美元。
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79.3%,粤东西北地区占20.7%,东翼、西翼、山区分别占6.9%、7.6%、6.2%。
表2 2016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0%。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4.8%,衣着类上涨2.7%,居住类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2.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其中能源类下降4.5%,高技术类下降0.1%;轻工业上涨0.7%,重工业下降1.3%;生产资料下降1.4%,生活资料上涨0.8%;初级产品下降5.5%,中间产品下降0.7%,最终产品下降0.4%;采矿业下降4.1%、制造业下降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
2016年广州南沙国民经济
2016年广州南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2016年,南沙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根本,统筹推进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积极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形成了“双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经济总量: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8.7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4.51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43.22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1.03亿元,增长28.6%。
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4.3:65.9:29.8。
财政税收:2016年,全区实现税收总额386.53亿元,增长15.5%。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18亿元,增长13.0%(剔除营改增和一次性收入因素);一般预算支出139.52亿元,增长20.5%。
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达121.81亿元,占本级预算支出总额的87.3%。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3.15亿元,同比增长31.0%,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26.20亿元,同比增长48.3%;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86.95亿元,同比增长25.4%。
16项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50.7%,156项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2.1%。
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整体征拆已完成,明珠湾展示中心已投入使用,主干路网初步形成,中交华南及国际业务总部、中化中国金茂总部、中铁隧道全国总部等项目加快建设。
蕉门河中心区56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金洲总部经济集聚区基本成型,蕉门河“双桥”、市民广场、蕉门河环境景观提升工程等一批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城市客厅”形态基本形成。
二、农业201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9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46.83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的52.7%;渔业产值34.42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38.7%;畜牧业产值6.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