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堂
1.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提问:在讲解知识点和案例时,教师可以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提问:“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斜面倾角对物体运动速度有何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斜面倾角与物体运动速度关系的理解。
8.课堂小结与拓展:在课堂小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同时,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或者滑动的现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奥秘。
2.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他们能够运用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3.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制作斜面模型和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他们能够熟练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能够理解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规律。但对于斜面这一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认知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对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感知能力有待提高。
2.能力方面: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教科版(2024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2024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此外,我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节奏的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消化和吸收知识。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关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数据准确,体现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原理和应用。
-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
-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设计自己的斜面运动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以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了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学会了在团队中分享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
- 在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 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得到了提升,能够自信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果。
举例:针对摩擦力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同材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对于实验数据与规律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形式展示数据,从中寻找规律,并学会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至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置对照组、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如何从实验结果中提炼科学知识。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确保理解透彻。
2. 教学难点
- 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材质的斜面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斜面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斜面的角度和摩擦力等因素有关,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实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斜面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块、尺子等。

2.实验记录表格。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斜面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吗?它们是怎样的运动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讲解斜面运动的原理,并通过PPT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器材,开始进行实验。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的速度、距离等参数。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典型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重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斜面角度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探究问题。

但学生在理解力和抽象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验和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难点:重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斜面角度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斜面、小车、木块、尺子、毛巾、粗布等实验器材。

2.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在斜面上运动?斜面的角度和物体运动有什么关系?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以及重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难点】掌握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滑动、滚动、静止不动。

经历物体在斜面斜面的运动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及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板、支架、小正方体木块、塑料小球、铅笔、小长方体木块、螺母、圆柱小木块教师准备:班级实验记录表、PPT课件【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体的运动单元中第四课的内容。

一·聚焦1.(ppt呈现两幅物体在斜坡上滑的动图)师:这幅图中(图一)的两个人在斜坡上是怎样运动的?生:滑下去师:第二幅图中的物体在斜坡上是怎样运动的?生:也是滑动的师总结:我们把物体从斜坡上往下滑的运动情况称为滑动。

(贴“滑动”)2.(ppt呈现两幅物体滚动的图片)师:图一中的木桶在斜坡上是怎样运动的?生:往下滚动的师:图二中的汽车车轮在斜坡上是怎样运动的?生:滚动的师总结:我们把物体在斜坡上往上或者往下滚的运动情况称为滚动。

(贴“滚动”)3.(ppt呈现两幅物体在斜坡上静止不动的图片)师:这两幅图中的汽车和石头在斜坡上有伤怎样运动的呢?生:不动的。

师:我们把物体在斜坡上不动的运动情况称为静止不动。

(贴“静止不动”)4.师:物体在斜坡上的运动情况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探索1.活动:搭建斜面(ppt出示搭建斜面的材料)师:像图中这样的斜坡我们没办法带到教室里,所以今天我们将借助塑料板和支架来模拟斜坡搭建斜面。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搭建斜面的视频)师:在搭建斜面之前,老师要给同学们一个温馨提示:1.由小组长小心的将器材从盒子中取出,小组开始搭建;2.搭建完成后,斜面以及纸盒由组长保管好;3.完成后请坐好示意老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属于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力和运动”的范畴。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掌握摩擦力、重力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力和运动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掌握摩擦力、重力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斜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摩擦力、重力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实验和充分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问题。

2.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斜面、小车、摩擦力计等实验器材。

3.教学设计文档和教学评价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斜面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斜面上的物体为什么会运动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反思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反思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目标】1.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2.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认识到改变实验条件导致的不同实验结果,体会到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的实验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1.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2.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长木板、小正方体、六棱柱、小球、铅笔等其他常见物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斜面的运动?2.学生讨论回答:滑滑梯、石头滚下坡、车子下坡……3.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斜坡,提问学生:将物体放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呢?4.学生汇报:物体会滚下来、物体会滑下来、物体会不动。

5.我们怎么能判断物体在斜面上是否会运动呢?物体又会以哪种方式运动呢?(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仿照课本P10指名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完成实验。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完成观察记录。

(1)学生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物体是否运动,物体是以什么方式运动的。

(2)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物体可能会在斜面上滑动,也有可能在斜面上滚动,甚至有可能停在斜面上。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根据学生做好的实验观察记录,提问学生。

2.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在斜面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运动方式?(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球形或接近于球形的物体会以滚动的方式运动,非球形的物体在斜面上会以滑动的方式运动。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的上端,它们会怎样移动?【板书设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觉得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很重要,可以说是越充分、周到越好。

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2.实验步骤:指导学生逐步增加倾斜平台的一侧高度,然后将立方体木块、六边形铅笔、小球等物体放置在斜坡的顶部,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结果。
3.结论:当倾斜平台的倾斜度增大时,一些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会发生变化。有的物体可能会从静止开始滑动,有的则会从滑动转变为滚动,还有的物体会加速。
A.乒乓球和橡皮
B.小木块和铅笔盒
C.魔方和鸡蛋
2.图甲展示的玻璃瓶呈滑动状态,图乙展示的物体呈滚动状态。这表明(选择A、B或C)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A.斜面的光滑程度
B.斜面的高度
C.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式
3.结论:物体的行为与其形状和放置的位置有关。
【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搭建倾斜平台,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让学生对不同物体的运动进行预测和实验验证,通过小组协作和班级互动,帮助学生发现不同形态物体在倾斜面上的行为差异。
拓展与小结
1.提问:(教学提示:展示小木块。)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使用四块小木块搭建了一个倾斜的平台。如果我们将小木块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倾斜平台的高度增加,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预期:倾斜角度会增加。)那么,在倾斜平台上物体的运动方式会改变吗?(预期:会的。)具体会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品:木质板块、板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品(比如多面体、橡皮筋、球状物、木制立方体、六边形及圆形铅笔、小圆筒玻璃瓶)、实验记录表单。
教师需准备教具:学生实验套装、教学演示PPT。
聚焦
1.提问:环顾四周,你注意到了哪些倾斜的平面?请回忆一下,这些倾斜的平面通常出现在哪些地方?(提示:楼梯边、小山上、滑梯等)
【设计意图】通过逐渐调整倾斜平台的角度并观察物体运动,这个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能鼓励他们在课外进一步探索物体在斜坡上的运动,甚至探究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当学生观察到物体在斜坡上运动速度的变化时,这自然地引出了后续课程中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深入研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材简析】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

为了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状态必须得让物体运动起来,因此借助斜面使物体运动。

利用学生观察到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的不同和运动快慢的改变,成功引出后续对运动快慢的观察,也为最后一节课“过山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设计基础。

本课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不同斜面,引发学生对斜面共同点的思考,再引导学生进入“我们周围有许多斜面,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的思考,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探究活动。

通过进行“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探究活动,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且与它的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展开探究,激发学生浓烈的探究欲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斜面坡度增大,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变化,发现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或许面临改变。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能够简单判断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意识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他们知晓了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到了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方式的乐趣。

同时他们也可以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将物体的运动简单地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感受过滑滑梯、滑草、滑沙的快乐,体会过盘山公路的便捷,看到过卡车卸货的方式,因此对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是有一定感受的。

本课就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模糊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通过对物体形状的观察,知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它的形状存在一定的关系。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出物体的各种不同形状和摆放方式,并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预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教材通过简单的斜面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不同斜面角度、不同摩擦力条件下的运动情况,使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

但是,对于斜面和物体运动的相关知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了解斜面角度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团队协作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斜面角度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斜面角度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斜面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讲授法:讲解斜面角度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原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斜面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块、计时器等。

2.教学PPT:展示实验步骤、原理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3.实验报告表格:用于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展示PPT,介绍斜面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斜面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斜面角度、不同摩擦力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5篇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5篇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方案。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斜面的作用以及知道一些应用斜面的实例。

2、培育同学的试验和分析力量。

3、培育同学学科学、爱科学、仔细细致的科学试验态度。

教学重点:熟悉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学问运用生活中去。

教具预备:斜面实物、电脑课件、分组试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讨论问题。

1、出示图片一(建在树上的房子),思索:如何到树上的房子里?(同时思索楼梯)2、出示图片二(把东西送到车上),思索:如何把东西送到车上?引出:我们生活中有些省力的设备,这些设备都有一个特点(倾斜)。

3、斜面的介绍(多媒体):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斜面。

二、探究斜面是否更省力。

1、思索,使用和斜面和不用斜面,有什么不同?斜面能省力吗?2、我们怎样设计一个试验来讨论这个问题?测试力度(测力计)提升物体(螺帽、大塑料模具、小塑料模具)、斜面提升(搭建)直接提升3、同学分组试验,下班指导。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斜面上推(或拖)一重物,使它沿着斜面对上移动时,比使垂直提升重物要省力。

三、探究斜面坡度与省力的关系。

1、思索:如何让斜面更省力?2、我们怎样设计一个试验来讨论这个问题?测试力度(测力计)提升物体(螺帽、大塑料模具、小塑料模具)不同坡度的斜面(由大到小共4种,自己搭建)统计表3、同学分组试验,下班指导。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斜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

四、巩固与拓展1、说说工人为什么利用斜面把东西推到车上(比直接提升更省力)2、说说生活中有那些地方运用到斜面的(为了省力的设备)?3、出示图片(山峰),想想能否在这里利用木板做一个斜面让我们开车上去?人类又想到了什么方法?(引出下节课内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2科学学问:熟悉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物体在斜面上的三种运动形式:滑动、滚动、静止。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了解影响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形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物体在斜面上的三种运动形式。

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教学难点理解影响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形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如小球在斜坡上滚动、箱子在斜坡上滑动等。

提问学生:这些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呢?引出课题。

2.认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教师讲解物体在斜面上的三种运动形式:滑动、滚动、静止。

展示一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运动形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呢?3.实验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一: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木块、球形塑料球、圆柱形铅笔等。

将这些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描述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

实验二:改变斜面坡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准备一个可调节坡度的斜面。

将同一物体放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斜面坡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讨论影响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形式的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形式的因素。

学生可能会提到物体的形状、斜面的坡度、物体的重量等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影响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形式的主要因素。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本节课使用的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斜面运动的图片、斜面运动的动画演示、斜面运动的实际应用案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斜面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解答:
(1) 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斜面的倾角和下滑距离。
(2) 物体的下滑距离可以通过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公式计算得出。
(3)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公式为:动能 = (重力势能) * (1 - e^(-at/m)),其中a为加速度,t为时间,m为质量。
(4) 将给定的数据代入公式,得到:动能 = (9.8m/s^2 * 10kg * sin(30°)) * (1 - e^(-at/m))。
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斜面运动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斜面运动的定义,阐述斜面运动的特点,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2. 斜面运动的规律:讲解斜面运动的规律,包括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等。
3. 斜面运动的实际应用:介绍斜面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斜面滑翔、斜面运输等,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斜面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斜面运动的能量转化是我们了解斜面运动能量转换过程的重要部分。斜面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通过学习能量转化,我们能够理解斜面运动的能量转换过程。
斜面运动的摩擦力是我们理解斜面运动稳定性问题的关键。摩擦力是指物体与斜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通过学习摩擦力,我们能够了解斜面运动的稳定性。
2. 物理观念:通过学习斜面运动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2024秋)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秋)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2.斜面角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速度越快;
3.斜面角度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距离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斜面角度适中时,物体运动距离最远。
题型三: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能量转换
题目:说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答案: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能量转换主要包括:
1.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同时速度增加,动能增加;
(1)学生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明显,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程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科学课程兴趣一般,学习依赖性强,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2)知识方面: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基础薄弱,对于斜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理解不深。此外,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可能影响到对斜面角度的理解。
2.辅助材料:
a.准备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相关的图片、图表,如不同角度斜面的示意图、物体在不同斜面角度下的运动轨迹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斜面运动的特点;
b.搜集并整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视频资源,如不同角度斜面实验操作视频、物体运动动画演示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c.搜集有关斜面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滑雪、滑梯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将斜面板调整到不同的倾斜角度;
3.让小车从斜面板的顶端自由下滑,使用计时器记录小车滑到底部的时间;
4.重复步骤3,每次改变斜面板的倾斜角度;
5.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小车速度与斜面倾斜角度的关系。
题型五:生活中的斜面应用实例
(3)能力方面: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分析、推理、解释和评价等方面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五篇】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五篇】

关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教学内容:观看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同学通过实际的观看、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发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并学会依据发现的外形正确地推断观看者的位置。

2、使同学在观看物体的过程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习数学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洁物体从不同角度观看到的外形,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物体所发现的外形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请认真观看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小结:由于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物体。

(板书:观看物体)二、嬉戏活动,加深体验。

1、嬉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周,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发现的画下来。

同学自己活动,沟通所画图形,并换位观看、体验。

小结:由于观看位置的不同,发现的外形可能不一样。

2、嬉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伴侣,每人依据自己发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查找,过程同上。

3、嬉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挨次,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伴侣发一张,同学依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力量。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同学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伴侣发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沟通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科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探究非常感兴趣。通过导入环节的实际生活例子,他们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和摩擦力的作用。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实验操作。我发现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控制变量,准确收集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选自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探究物体在影响,了解不同材质的斜面摩擦力大小;
3.学习使用斜面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知识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题目,如滑雪场斜坡的设计、货物在斜面上的运输等,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斜面运动原理进行问题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或滚动的情况?”比如,玩具车在斜坡上行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斜面倾角不同,物体运动的距离和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斜面倾角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寻找答案。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斜面模型:准备几个不同倾角的斜面,用于实验。

2.物体:选择合适的物体,如小车、球等,用于实验。

3.测量工具:卷尺、计时器等,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4.记录表格:提前准备,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观察到这些图片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如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速度会变快等。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倾角的斜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认为斜面的倾角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测,如斜面倾角越大,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等。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斜面倾角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斜面和物体,测量不同斜面倾角下物体的运动距离和速度。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3)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上午8:00-8:45
答案:斜面实பைடு நூலகம்操作包括斜面的搭建、物体的放置、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小球、斜面和计时器等器材。将小球从斜面的一端释放,记录小球下滑的时间和距离,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如加速度与斜面倾斜角度的关系等。
3.物体的加速度与斜面倾斜角度的关系:请说明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物体的加速度与斜面倾斜角度的关系。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知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学习状态。
5.科学探究:学生将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他们将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6.科学思维: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思考,包括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他们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科学观点,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
7.科学态度:学生将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将能够积极地参与科学学习,对科学问题保持开放和探索的态度。

三下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三下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三下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教案标题: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课 -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原理。

2. 学生将能够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特点,例如斜面角度的影响等。

3. 学生将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以观察和验证斜面角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实验材料: 斜面(可以是一个长木板的一端支撑在书架上)、滚球、尺子、测角器3. 实验记录表格4. 学生实验手册(工作表)教学活动与步骤:导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片段,展示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实例。

2. 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规律以及他们可能有关的因素。

知识阐述: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简要解释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原理,包括重力和斜面的角度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2. 强调斜面角度较小时物体滑动较慢,斜面角度较大时物体滑动较快。

实验一: 斜面角度对物体速度的影响1. 阐述实验目的并介绍实验方法。

2. 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斜面、滚球、尺子和测角器。

3. 指导学生使用尺子和测角器测量斜面的角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学生依次将滚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一方面用计时器计时滚球到达底部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观察和记录滚球滑下斜面的速度。

5. 学生完成实验后,集体讨论并总结每个角度下滚球速度的变化。

实验二: 重力对物体滑动的影响1. 阐述实验目的并介绍实验方法。

2. 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斜面、滚球和尺子。

3. 指导学生保持斜面角度不变,但改变滚球的质量,例如使用不同大小或材质的滚球。

4. 学生依次使用不同质量的滚球滚下斜面,并观察滚球滑下斜面是否受到重力影响的变化。

5. 学生完成实验后,集体讨论并总结不同质量滚球的滑动情况。

实践应用:1. 提出一些应用问题,例如为什么雪橇在山坡上会更快滑行等。

2. 鼓励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原理解答这些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会出现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意识到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节课我们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由于本单元不涉及力对运动的影响,但本课又必须物体运动起来才,能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情况,所以借助斜面来驱动物体运动是最好的选择。

聚您板块,通过观察生活在斜面上的物体运动,引出斜面概念,再引导学生进入“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的思考,知道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探索板块,通过操作、观察“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而且和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学生在探究中也会产生新的探究欲望。

研讨板块,学生实验中看到的“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后,思考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总结发现物体的运动方式与物体形状、摆放方式的关系。

拓展板块,通过将斜面坡度增大,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变化,发现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进面对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运动有了一些的认识,包括什么是运动、怎么观察运动、
运动的方式等。

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为促进学生送一步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日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井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会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

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材料: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ppt]
1.出示图片滑滑梯
提问:同学们玩过滑滞梯吗?你是怎么玩的?
(预设:玩过,从高的地方滑下来)
提问:我们周国有许多斜坡(出示图片),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斜坡是一鲻高,一端低)
2.可出果题
过渡:其实,像滞滑梯,山坡这样的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

当你坐在斜面上你会滑下来,如果在这个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它会怎么运动呢?
《预设:①静止不动②滑下来(清动)③混下《滚动))
小结: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油、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板书课题: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二、探索,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体、小球、立方体、六棱柱)、活动记录表]
1.搭建一个较低的斜面。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搭斜面?如果我用这本书,你能搭一个斜面吗?
今天,我们准备了塑料板和支架,谁愿意来搭搭看?
学生上台演示搭建方法
2.探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
出示材料:立方体,六棱柱和小球
温馨提示:
①将物体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不能推物体。

②实验在同一个斜面上完成,反复实验。

③人人动手,及时记录,轻声交流
3.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提问:你看到物体是怎么运动?
小结: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像六面体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滑动:像小球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滚动。

(板书)
4.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预设10分钟)
出示材料:长方体,十二面体,圆柱体
提问:它们在斜面上是怎么运动的?跟你想的一样吗?
(预设:逐一说银动或滑动)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它既能滑动又能滚动?物体的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可能跟什么有关呢?
(预设;物体形状、放置方式)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预没:同一个物体,滚动比滑动的速度更快》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
球形、立方体、六棱柱、长方体)、活动记录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预设:正方体静止不动,六棱柱滑动,球形滚动,十二面体不动,圆柱形滚动……)
2.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预设:有关系……)
四、拓展:斜面变高(预设12分钟)
提问:如果将斜面的一端变高,这些物体在斜面上又会怎样运动呢?
(预设:变快)
操作: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将斜面高度上调,按刚才的实验操作再去观察一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 原来静止的物体变成滑动,滚动、2. 原来滑动的物体变成滚动。

3.斜面越高、物体运动越快。


总结:物体的运动速度还有很多规律和秘密,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
【板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物体在斜面上
的运动情况
【作业设计】
1.斜面的特点是( )
A.一端高一端低
B.两端一样高
C.一定是木板搭的
2.小球在斜面上容易( )
A. 静止不动
B. 滑动
C. 滚动
3.斜面一端变高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会( )。

A. 加快
B. 减慢
C. 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