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沟通交流。

在初二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声音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向周围媒质传播机械波,从而产生声音。

常见的声源有乐器、人的声带、汽车引擎等。

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在媒质中以波的形式传递,并经历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 频率: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度,可以通过声级来衡量。

声级的单位是分贝(dB)。

响度与声音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声音就越响。

3.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

三、媒体对声音的影响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不同媒质对声音的传播会有不同的影响。

1. 固体:在固体中传播,声速比在空气中更快。

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间距离小,分子振动传递速度快。

2. 液体:在液体中传播,声速比在空气中更快。

但液体分子间距离相较固体较大,所以声速会比固体中稍慢。

3. 空气:在空气中传播,声速相对较慢。

空气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振动传递速度相对较慢。

四、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当声音波到达障碍物时,部分能量会被障碍物吸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和回声进行定位和判断。

比如在山谷中发出声音,可以通过回声来判断山谷的深度和位置。

五、声音的干涉和共振当两个或更多声音波同时传播到同一地点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是增强或减弱声音的效果。

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声音的频率接近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能够传播到人的耳朵并引起听觉感知。

在初二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声音和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在其振动过程中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区域,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在空气中传播时,声波沿着介质的传播方向传递,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口感,不同乐器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它们有不同的频率和振幅组合。

三、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反射1.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以直线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被物体阻挡或反射。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四、回声和共鸣1. 回声:当声音抵达障碍物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射并返回发声源,人的耳朵能够听到这种反射声,形成回声。

2. 共鸣:当一个物体受到频率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声波的作用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共鸣音量较大且声音更加清晰。

五、声音与物体的振动1. 声音的源头:声音的产生通常与物体的振动有关,例如乐器的弦线震动、人的声带振动等。

2. 声音的质量:不同物体在振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质量,人的声带和空气的共振作用使得人类能够发出语言。

六、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放大:通过扩音器、扬声器等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进一步放大声音的响度。

2. 声纹识别:利用声音的特点进行身份识别,声音传输的便捷性使得声纹识别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身份验证方式。

以上是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

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3、声音的传播条件及速度(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4、人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

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Chapter 1: Sound PhenomenonI。

Sound n and n1.1 Sound n1.The Principle of Sound n: Sound is produced by the n of an object。

Examples include the human voice vibrating the vocal cords。

ns。

wind。

the popping of a balloon caused by air n。

string instruments producing sound through string n。

drums producing sound through drumhead n。

mosquitoes producing sound through wing n。

and so on.2.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n/n:1) Sound n requires n。

When the n s。

sound n s。

However。

the sound does not immediately disappear because the usly produced sound continues to propagate through the medium until it dissipates。

Therefore。

"when the n s。

sound n also s" means that when the vibrating object s vibrating。

the sound n s。

but the usly produced sound continues to propagate through the medium until it dissipates.2) All sound-producing objects vibrate。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细致)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细致)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是发声停止,不是声音停止——两者有区别)。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2. 声音的传播a.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空气)、固体、液体(比较不同状态下介质传声的速度、优劣)b. 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3. 人耳听声的原理:(1)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 声源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等。

C.听觉器官完好。

人耳的结构: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振动)、听神经(传导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等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人耳感知声音的两个途径:A:空气传导: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B:骨传导: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3)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转化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的应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所用到的方法叫转换法或者叫转换放大法。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空气中约340m/s),在液体中较快(水中约1500m/s),在固体中最快(钢铁中约5200m/s)。

3、声音(声波)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二、乐音的特征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音色来描述它的特征。

人们常将响度、音调、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一)响度1、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响度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二)音调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用符号Hz表示。

3、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弦类乐器,弦越紧、越短、越细,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三)音色1、不同的声源,由于他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因此发出的音色不同。

2、人们常说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音色来分辨的。

根据音色,人们能够分辨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

三、噪声及其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的波形是无规则的。

2、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3、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从环保角度来说属于噪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上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常见发声体发声原因:固体发声:(1)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 (2)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 (3)鸟是靠鸣膜振动发声的 (4)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而发声 (5)弦乐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6)蜜蜂、蚊子、苍蝇飞行时靠翅膀振动发声气体发声:(7)管乐是靠管内气柱振动发声的 液体发声:(8)海浪,海啸是液体发声的声音的传播(1)介质: 传播声音的物质(2)声音要通过介质才能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在常温下(15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注意:上面的规律要强调“一般”两个字,因为有的固体传声速度比气体还要慢,如软木声音的特性和利用音调与振幅和响度的关系音调和响度在严格的物理用语里,我们一般用高和低来修饰音调(和频率),用大和小来修饰响度(和振幅).但在生活之中,却没有这样严格的区分,所以在做具体题目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它们的异同.“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高、低”指的是响度大小,“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是指音调高低.音调与响度的区分(1)物理意义不同:音调指声音高低的程度,响度则是指声音大小的程度.(2)被决定的物理量不同: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响度由发声体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3)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不同:音调的高低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无关,不管在哪里,听到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音调总是相同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这是由于声音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离声源越远,声音就越分散,所以听到的声音就越小.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就被反射回来,蝙蝠可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科学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2)声呐声呐又叫水声测位器,是利用发声设备向被测物体发射出声波(频率为20~20000Hz)或超声波(频率达20000Hz以上)的脉冲,然后再接收反射回来的脉冲信号,在显示器上比较两信号的时间间隔,以探测水下物体(鱼类、沉船、海底等)的测试仪器.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海底地形图.渔民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超声波击碎身体结石(2)超声波清洗手表(3)超声波洗牙噪声1.噪声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环境学中,噪声是指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听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2.噪声的等级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音.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3.减弱噪声的途径⑴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强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音器等.⑵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源与外界隔离起来,例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⑶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或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或者用双手捂住耳朵.回声(1)回声的产生: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2)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3。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的本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需要注意的是,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2. 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这些振动频率一般都在20-20000次/秒之间,即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3. 振动与发声的关系:振动是发声的充分必要条件。

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2. 传播方式: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形式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在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或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三、回声1. 回声的形成: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2.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秒以上,且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米 (声速按340m/s 计算)。

3. 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具体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四、声音的特性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2. 响度:声音的强弱 (或大小)叫响度。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 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

- 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子,音色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B超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媒介传播。

- 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振动使空气颤动,产生声波。

- 传输声音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不同。

2. 声音的特性
- 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Hz)。

-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

- 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程。

3. 声音的反射、传播和吸收
-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传播过去,一部分被吸收。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约1500米/秒。

-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固体中的声音传播能力最好。

4. 声音的利用
- 声音的传播特性可以基于此来进行声学设计,比如音响系统、房间声学设计等。

-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可以用于改善音质,比如吸声板、隔音设
备等。

5. 声音的危害
- 声音能够对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声
音下可导致听力受损。

- 需要注意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暴露。

以上是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大致汇总,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性、反射传播吸收、利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介绍。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初二物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总结
(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传播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用耳朵听、骨传导声速:在日常气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声速340m/s回声: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升和原声相差0.1秒以上。

(3)乐音与噪声乐音:有些声音听起来优美动人,这些音乐称为乐音。

噪声:有些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这些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由无规则的震动产生。

乐音的三要素: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表示声音高低,由发声物体震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与振幅有关,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音色:有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初三。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4)噪声的危害防治途径。

从声源处减弱
从传播途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5)超声波的用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听不到。

渔船与潜艇等使用的声纳所发出的声势超声波
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查人体内患病的部位和范围
工业上使用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查出金属零件内部的裂纹等隐患
用超声波的高频率,可以清洗浸在溶剂中的精密机械或工具。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
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数学作为⾃⼰的⼯作语⾔,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门⾃然科学学科。

下⾯是⼩编整理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家! 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 现象知识归纳 1.声⾳的发⽣:由物体的振动⽽产⽣。

振动停⽌,发声也停⽌。

2.声⾳的传播:声⾳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是靠空⽓传来的。

3.声速:在空⽓中传播速度是:340⽶/秒。

声⾳在固体传播⽐液体快,⽽在液体传播⼜⽐空⽓体快。

4.利⽤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的三个特征:⾳调、响度、⾳⾊。

(1)⾳调:是指声⾳的⾼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的⼤⼩,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向性好、穿透能⼒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孔不⼊。

⼀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体会造成危害,甚⾄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于⾃然界中的⽕⼭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类制造的⽕箭发射、飞机飞⾏、⽕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次声波。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是靠介质传播的,⽓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

⼈听到声⾳的条件:声源——→介质——→⽿朵 3、⼀般情况下⽓体中的声速⼩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回声到达⼈⽿与原声到达⼈⽿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起使原声加强。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归纳(带目录)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归纳(带目录)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目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

从清晨鸟儿的啼鸣,到教室里老师的讲课声,再到夜晚电视里传出的音乐声,声音无处不在。

在初二物理的学习中,声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章节,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其中的知识点吧。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带动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等)一起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例如,击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弹琴时,琴弦振动发出乐音;说话时,声带振动形成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能还会继续传播。

这就好比敲钟时,当我们停止敲击,钟还会余音缭绕,那是因为之前产生的声音还在空气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比如,在铁轨一端敲击,在另一端能更早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声音在铁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在真空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

想象一下宇宙中的太空环境,那是真空的,所以宇航员之间交流需要依靠无线电设备。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比如,我们能听到回声,就是声音反射的结果。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例如,女生的声音通常比男生的音调高,因为女生声带振动的频率较高。

2、响度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

它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声音更响,就是因为用力击鼓时鼓面振动的幅度大。

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够通过声音辨别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靠的就是音色的差异。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神经衰弱等问题。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02 声现象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02 声现象

02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探究声音的产生(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

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探究声音的传播(1)固体能够传声: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
(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 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1.2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
4、声速<光速
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3、乐音和乐器
(1)打击乐器(鼓、锣):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
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三、声音的利用
1、回声
(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去,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更响亮。

因此,在一般条件下,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17m才能听到回声。

(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3)应用:回声测距,如测海底的深度等等,在利用回声现象求人距离声源的距离时,如果用s表示距离,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声速,则s=vt/2
2、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声源,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

(2)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了解)(3)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4)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不可能听见声音);(5)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
立体声: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至少要将两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3、其他利用
(1)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回声定位,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探测鱼群,利用回声测距离,雷声预示着雨的到来等等)
(2)传递能量(清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超声波除结石,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题:1、大雪后,感觉四周寂静,雪多孔,以及会堂,影剧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原因都是: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对原声的干扰。

2、敲击腹部来判断是否有积水称为叩诊,利用的是声音的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见课本25页。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防止噪声产生: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