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尔斯泰:
简述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托尔斯泰的创作有鲜明的特征:第一,主题思想严肃深沉。多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第二,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更高的水平上更充分地挖掘了文学的真实性。他从一开始就把真实奉为自己的创作原则。他在创作中摒弃一切偶然的和幻想的因素,一切都是严格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不加粉饰地、如实地反映出来。第三,对现实主义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他大大地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他始终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性格思想的变化。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这就是心灵的辩证法。第四,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他注意写具有多方面性格的人物,而不写单一化性格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即使是他最喜爱的主人公,他也不美化他们,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写出他们身上的某种缺点,从不把人物性格绝对化。第五,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注意细节描写与人物肖像的刻画;重视语言的鲜明、准确,尤其是朴素;他笔下的自然风景真实、准确、富有生命力,是影响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战争与和平》围绕战争问题,以四个贵族家族——罗斯托夫,包尔康斯基,库拉金以及别竺豪夫——的生活命运贯穿全书,展现了一幅19世纪初期俄罗斯社会的广阔画面.安德列是一个探索生活目的的贵族青年的典型,他忠于祖国,同情人民,恪守贵族的义务和传统,体现了托尔斯泰自己的贵族理想.彼埃尔也是一个思想探索者的典型.最后在农民普拉东卡拉达耶夫的顺从天命,"为上帝而活着","爱一切人"中找到了生活的理想.娜塔莎也体现了托尔斯泰关于女性的理想:做贤妻良母,在家庭中恪守妇女的天职.
19世纪70年代是俄国社会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托尔斯泰直面俄国社会现实,创作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由两条平行的情节线索构成.一条是以安娜,渥伦斯基为主构成的与彼得堡上流社会相联系的线索,一条是以列文,吉提为主构成的与宗法制农村紧密联系的线索.两条线索由以奥布朗斯基,达丽亚为主的中间线索贯穿起来,形成一种圆拱形结构.
小说的主人公安娜是个年轻美貌的贵族妇女,已经与卡列宁结婚8年.卡列宁是个十足的官僚,他们的婚姻生活毫无爱情可言.但安娜并没有丧失对爱情与幸福的渴望.渥伦斯基的出现,点燃了安娜的希望之火.她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独立的生活和属于自己的爱情.但卡列宁的冷酷无情,上流社会的排挤,特别是渥伦斯基的激情过后的冷淡,这一切又把安娜推上了绝路,最后只好卧轨自杀.导致了安娜的悲剧.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也是矛盾的,他既控诉了上流社会的不义,对安娜的不幸命运寄予了同情,又从宗法制立场出发,让安娜的追求蒙上一层罪人的色彩.
19世纪80——90年代,托尔斯泰撰写了一系列社会论文:《什么是我的信仰》,《教条神学批判》,《什么是艺术》,《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办》,《论生命》,《天国在你们心中》等.
19世纪90年代,托尔斯泰完成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
2、《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托尔斯泰在世界观发生剧变化以后,从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出发完成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复活》描写了"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和妓女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的过程.
《复活》是托尔斯泰所有作品中最富有批判性的一部小说.它把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沙皇专制的国家制度,而且还辛辣地嘲笑了反动的教会制度.
托尔斯泰在对沙皇专制制度下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制度进行猛烈批判的同时,指给人的又是一条"毋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之路.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的历程,便体现了托尔斯泰的社会与人性理想.在托尔斯泰看来,人身上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动物的人",又有"精神的人".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发展历程就是两者此消彼长的过程.起初,他是个"正直,不自私的青年".在彼处堡和军旅生活中,他却染上了"自私自利的疯病","在他身上,动物的人就占了上风."当10年后他在法庭上作为陪审员与卡秋莎玛丝洛娃重逢时,他深感自己便是造成玛丝洛娃的"犯罪"的根源,终于良心觉醒,向玛丝洛娃忏悔,并为她多方奔走.他放弃一切,跟随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也在《福音书》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作品中"忏悔的贵族"系列人物中的最后一个.他的忏悔,既是一种人性的忏悔,也是一种阶级的忏悔,他所找到的宗教"真理",乃是一种基督教人道主义.基督教表现了一种神圣的,永恒的真理,向人们指出了一条从自我走向上帝,接近天国的完美的途径.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正体现了这一生命历程.
《复活》在艺术上也体现了托尔斯泰创作的个性与特点.作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小说成为托尔斯基现实主义艺术的最后总结.
首先,体现为深刻的心理刻画.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托尔斯泰的创作首先揭示"心理过程及其形态和规律",亦即"心灵的辩证法".而在其后的一系列作品中,这种心理刻画越发细致深入.《复活》同样体现了"心灵的辩证法",在聂赫留朵夫"复活"的心路历程中,深刻地刻画了他的灵魂的"猛烈,复杂,痛苦"的斗争过程.当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时,他的心灵受了震撼.
其次,《复活》通过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批判色彩.在《复活》中,贵族和贫民,贪官污吏和无辜囚犯,两个世界时时处在对立状态.
再次,《复活》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作家的思想自传色彩.
复活:指的是主人公精神的复活。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反应了托氏的宗教思想即“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概括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玛斯洛瓦的精神复活,一是受到聂赫留朵夫的感化,二是受流放中所接触到的革命者的感染,在流放中宽恕了聂,在爱的教育中找到了归宿,精神的复活。
7、安娜形象的典型所在
安娜是世界第一流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女主人公。这是个年轻美丽、精力充沛,勇敢追求资产阶级女性解放的俄国贵族上层进步妇女的典型,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感情丰富真挚、复杂的悲剧形象。
安娜形象:对于安娜这样一个19世纪贵妇来说,爱情是她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唯一道路,否则她只能是卡列宁的附属品,安于做一个没有爱情的贤妻良母。同渥伦斯基的爱情是她张扬生命的唯一途径,她的一切人生价值都寄托在此。赋予她新生的是爱情,置她于死地的也是爱情。她的死有社会原因,但重要的是自身原因:爱情至上主义,但又带着浓厚的旧有传统烙印,来自上流社会的、家庭的、渥伦斯基的压力都承受住了,但她无法战胜自己,当渥伦斯基对她冷淡时,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强烈的悔罪意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最后一语。神权、夫权、爱情的幻灭共同置安娜于死地。
悲剧原因:
1、社会原因
(1)个性解放的社会风气带来女主人公追求爱情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