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264162c0722192e4536f67a.png)
改革开放之前:经济落后 经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 ①GDP增长速度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缩小了 ②城乡居民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向小康迈进 例子:“四大件”的变化 目标: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在
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 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与改革的深 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启动 户籍制度改革对加快城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中 国城镇化水平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1980—1989年,城镇化水平从19.4%上升到26.2%, 提高6.8个百分点。1990—1999年,城镇化水平从 26.4%上升到30.9%,提高4.5个百分点。 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会推进到55%左 右。相应地,到2020年将有约2.2亿—2.3亿人口要 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 的人口转移过程。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5万亿元以上 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 力争比2000年翻两 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 国国内生产 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 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 7.18%的增长速度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 济平均增长速度, 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中 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排 名 前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1 999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为第7 位,2000 年前移至第6位;200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 济的份额为3.4% ,2001年提高到3.7%。
专家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 数量将达到4.02亿,固定电话用户可能突破 3.6亿。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c3e7a1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b.png)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改革开放前后对比董志豪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
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大包干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2、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小岗村探索农村致富新路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包产到户实现了小岗村的温饱,但一直没有解决小岗村的致富问题。
近年来,小岗村开始进行以承包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集中经营,探索致富之路。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小岗村摆脱了自改革开放后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3、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多期望的村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
如今的小岗,葡萄园、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2e63b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7.png)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社会面貌。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制度落后,国际地位较为封闭。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
一、物质生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物资匮乏、供不应求是常态。
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困难。
人们的基本生活用品十分匮乏,衣服、鞋子等日用品需要排队购买,并且数量有限制。
住房问题也很突出,在城市里居住条件十分拥挤狭小。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推进,经济逐渐繁荣起来,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地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并且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服装、家居用品等,住房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城市化进程加速,房屋建设不断推进。
二、教育改革开放前,中国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学校和大学,为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并且,在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医疗卫生改革开放前,中国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
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备落后,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医疗领域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先进的医院和诊所,医疗设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医护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并且,在医疗领域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文化娱乐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娱乐活动十分有限。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缺乏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文化娱乐活动逐渐丰富起来。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电影、音乐、戏剧等文艺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重要变化。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重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2523bc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3.png)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
哪些重要变化。
以下是普遍意义上改革开放前后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一些变化:
1.衣着方面:改革开放前,由于物质匮乏和供应不足,衣着
选择相对较少,人们的穿着往往以朴素为主。
然而,改革
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口的增加,人们的衣着选择
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
2.饮食方面:改革开放前,由于生产和供应的限制,食物种
类相对有限,人们的饮食习惯普遍比较简单。
但随着改革
开放,食品供应增加,人们的饮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3.住房方面:改革开放前,由于资源有限,住房条件普遍比
较简陋。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住房条件
得到改善,建筑和住房的质量和规模得以提升。
4.交通出行方面:改革开放前,交通工具相对有限,人们出
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自行车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
发展,人们拥有更多的交通选择,如私家车、公共交通等,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生活用品方面:改革开放前,由于供应问题,人们的生活
用品选择有限。
改革开放后,大量进口和国内生产的产品
丰富了市场,人们的生活用品得到了更多的选择和改善。
每个家庭的情况和经历都是独特的。
然而,总的来说,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
活水平。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5bd67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7.png)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变化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生活和社会情况1.经济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经济总量较小的国家。
农村地区占据了绝大部分人口,而城市则相对较少。
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城市的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较为有限,产业结构单一,人民生活水平也较为落后。
2.教育和医疗改革开放前,教育和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非常有限,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3.生活条件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条件相对比较简陋。
城市的居民多数居住在老旧的公房或者是集体宿舍,居住条件较为拥挤。
农村地区的房屋多数为土坯房或者简陋的小木屋,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二、改革开放后的人民生活和社会情况1.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农民逐渐从农业转向非农业行业,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城市则立足于加强现代产业的发展,工业和制造业水平显著提高。
2.教育和医疗改革开放后,中国以教育和医疗事业为基础的社会事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教育资源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医疗服务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农村地区的医院建设和医疗技术得到了提升,人民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
3.居住条件改善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城市的居民开始普遍享受到了商品住房的分配,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农村地区也进行了农村土地改革,农民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人民生活和社会发生的其他变化1.消费水平提升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得到了增强。
人们开始享受到更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购买力大幅增加,消费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
2.社会文化变迁改革开放后,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外文化和思想,开放的政策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e10e2f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7.png)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下:
经济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国有企业垄断市场,经济增长缓慢,人均收入水平低。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推行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迅速增长,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社会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封闭,人们思想受限,生活水平低,教育匮乏。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逐渐开放,人们思想解放,生活水平和医疗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
文化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面临挑战,在意识形态上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面临多元化趋势,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政治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治体制高度集中,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向改革开放道路转向,政治改革从一党专政向多党制和民主制度转化。
外交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以自我封闭为主,经济贸易只集中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
的经济贸易和交流取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意义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bacf6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d.png)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意义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GDP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 生活方式变化: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3. 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互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应急避险等方面,社会风气逐渐改善。
5. 政策启示: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启示我们,国家政策制定要注意文化问题,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兼顾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这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国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4f55a1e4431b90d6c85c7fa.png)
前30年(1949-1978)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前30年在重大挫折中取得了重大成绩,全盘否定前30年的历史是极端错误的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要充分肯定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
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是在经济衰败、人民困苦、百废待兴,并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搞建设,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其困难可想而知,建设探索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亦在情理之中。
然而,毛泽东等开国元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将一个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肯定前30年的探索和成绩、正视前30年的错误,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
二、后30年改革开放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亦引人注目,回避这30年存在的问题,同样是错误的。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PPT课件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f4ba0dad02de80d5d8401e.png)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也公布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 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按 照名义汇率法计算的2003年中国GDP总 值为14098亿美元,人均GDP1087美元, 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而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2003年中国GDP 总值为63538亿美元,人均GDP4900美 元。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统计,中国的人均GDP也远远不止 1000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 济平均增长速度, 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中 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排 名 前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1 999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为第7 位,2000 年前移至第6位;200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 济的份额为3.4% ,2001年提高到3.7%。
2020年10月2日
1
经 济 巨 变
改革开放之前:经济落后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GDP增长速度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缩小了 ②城乡居民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向小康迈进
例子:“四大件”的变化 目标: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在
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 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
2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5万亿元以上 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 力争比2000年翻两 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 国国内生产 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 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 7.18%的增长速度 。
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会推进到55%左 右。相应地,到2020年将有约2.2亿—2.3亿人口要 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807d1e54afe04a1b071de51.png)
在“
住”方面
“安居”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70年 代,人民住的是茅草房,富裕的人家才 能住的是瓦房。 城里居民等国家建房,靠单位分房, “筒子楼”是当时的主流,家家人共用 一间厨房,每天都是锅盆瓦罐汇成的交 响曲。
“住”
在“
行”方面
以前出行主要还是靠步行,如果要坐车 的话就得走上很远到大马路上才有的坐, 而且车次也少,等上几个小时是常见的 是,所以出行很不方便。 现在,人民的出行可以选择各种的出行 方式,公交车,出租车,火车,飞机, 等等。大大的方便了出行。
在“
衣”方面
在改革开放前,正如“老大穿新的,老二穿旧 的,老三穿补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 补又三年”人们很少添置新衣服,且当时的衣 服花色款式少,中山装,江青裙是当时的潮流。 现在人们不再为穿衣服而发愁了,反倒是在为 穿什么样的衣服而发愁,穿衣服不再只是为了 保暖,更是讲究个性是时尚。
在“
食”方面
在改革开放前,“以阶级斗争 为纲”生产力水平低,农业产 量低,经济收入低,粮食短缺, 只能依靠各种票据购买东西, 即使是有钱没有票同样是不能 购买。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入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 过去洁具的生活早已一去不复 返。吃,不再只是为了填饱肚 子,也是为了品味和享受人生。
改革前后30年对比
![改革前后30年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3d38c027cd184254b3535d4.png)
年经济发展
•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 以忽略不计。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 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 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 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 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 的3倍。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 业化。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 多。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 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 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这一切几乎 是从零开始的。
改革开放30年 回顾与展望
•
• • •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 思主义。” 关于改革开放,十七大报告中有两句话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 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这两句话不仅旗帜鲜明地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坚定性, 而且也明确了下一步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由此可见,今后,中央对改 革开放只会加强、只会扩大、只会深化,不可能倒退,不可能停滞。所以, 党的十七大报告实际上也是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阐明的一个全面的、发 展的、深刻的改革论和开放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 得巨大成功
• 1978年,我国GDP为3645.2亿元,财政总收入 为 112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 • 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102398 亿元; 2006年,我国GDP又突破20万亿元,为 211923亿元,折2.7万亿美元。 • 2002年,我国GDP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9%、日本 的37.0%、德国的71.8%,2006年上升到相当于美 国的20.0%、日本的60.6%、德国的91.3% 。
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10a6c4f011ca300a6c3905a.png)
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的巨变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子里,房间陈旧、家具简单,设施很差。
改革开放后,大部分人都住上了楼房,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变。
行:改革开放以前,大部分人出行靠自行车,或步行,出趟远门要费好长时间,长途汽车票和火车票也很难买,交通很不方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有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8c12f3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4.png)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1949年中国成立,经济被国家集中掌握,实行
计划经济和封闭政策,国家控制企业、商品和价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后: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新时代,推行市场经济
和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国家经济逐渐放开,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商品价格逐步由市场决定。
与此同时,外资进入、技术转移和人员流动也加快了国际交流,为中国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
模式和路径。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启了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分化仍然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同时,自由市场的经济动力和竞争机制的影响下,一些企业和人们对社会责任的忽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下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总之,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思路、
不同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经济体系,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e5f7f40e518964bcf847ccf.png)
改·发展
们增 解 值 济 主 制 革 们 改 生强 放 规 , 义 度 中 既 革 活综 和 律 使 条 , 坚 在 开 水合 发 的 经 件 又 持 深 放 平国 展 要 济 下 创 社 刻 的 。力 社 求 活 发 造 会 而 ,会,力展性主广年 提生不遵市地义泛来 高产断循场社基的, 人力地价经会本变我 ,
30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在我们生活 各方面都可以体现 出来, 所以改革开 花是 我们 历史上很大一个转 折点,我认为我们应该 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积极努力的学习,报效国家, 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住
变覆 了 活 人 多 放 改 小 楼 在 房 的 从 化地 翻 发 民 年 三 革 区 住 的 到 矮 昔 。的 天 生 生 , 十 开 , 宅 高 现 平 日
交通
改革开放前,通往各地的交通工具还不太普及,交通不 方便,阻碍了各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各地的交通发展 明显的得到了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发展迅速,方便 了人们的出行和各地区的交流与发展。
图 说 改 革 开 放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服装趋于多样化
改革开放前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低,物资缺乏,农村人民的温饱都 是个很大的问题,人们经常饿肚子,而且食物基本上单一,听老人 们说,当时的情况属于有钱买不到东西;然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 的努力,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人民的生活 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542d7e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2.png)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与改革的深 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启动 户籍制度改革对加快城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中 国城镇化水平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1980—1989年,城镇化水平从19.4%上升到26.2%, 提高6.8个百分点。1990—1999年,城镇化水平从 26.4%上升到30.9%,提高4.5个百分点。
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 力争比2000年翻两 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 国国内生产 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 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 7.18%的增长速度 。
的生活方式 ③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们认识世界、
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时尚中国
1、思想观念的变化: 2、穿着的变化: 3、居住条件的转变: 4、流行语的变化: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今年年底有望达到1.2亿。 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数字显示,今年,中国互联
网用户数量可能增长28%,达到1.2亿。去年,中国 的网络用户数量增长了16%,达到9400万。
预计,到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会推进到55%左右。 相应地,到 年将有约2.2亿—2.3亿人口要从农村 转移到城镇,这将是人类 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转移
社 会 生 活 的 转 变
进入因特网时代
1、发展:1995年因特网业务全面开展后,发展迅速 2、影响:
①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因特网 ②因特网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崭新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2%,比1978年提高18.
新的固定 用户数量较去年12月增长了3.2%,
移动 用户则有5百万的增长。 ①GDP增长速度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缩小了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2dd9e86fb90d6c85ed3ac622.png)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今的世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着经济。
而我们国家一跃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的逐渐富强已经被世界人民所看见,当然有着如此的成就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已有68个年头。
我们经历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在徘徊中前进的2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4年”。
可以说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
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议,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一个新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PPT课件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5c790259eef8c75fbfb35b.png)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今年年底有望达到1.2亿。 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数字显示,今年,中国互联 网用户数量可能增长28%,达到1.2亿。去年,中国 的网络用户数量增长了16%,达到9400万。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PC市场,去年的个人电脑销 量大约为1600万台,200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13%。
如果按照用户数来衡量,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 电信市场。截至到今年一月,中国有3.16亿固定电 话用户以及3.4亿的移动用户。 新的固定电话用户数量较去年12月增长了3.2%, 移动电话用户则有5百万的增长。
社 会 生 活 的 转 变
进入因特网时代
1995年因特网业务全面开展后,发展迅速 1、发展: 2、影响: ①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因特网 ②因特网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崭新 的生活方式 ③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人们认识世界、 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时尚中国
1、思想观念的变化: 2、穿着的变化: 3、居住条件的转变: 4、流行语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与改革的深 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启动 户籍制度改革对加快城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中 国城镇化水平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1980—1989年,城镇化水平从19.4%上升到26.2%, 提高6.8个百分点。1990—1999年,城镇化水平从 26.4%上升到30.9%,提高4.5个百分点。 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会推进到55%左 右。相应地,到2020年将有约2.2亿—2.3亿人口要 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也公布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 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按 照名义汇率法计算的2003年中国GDP总 值为14098亿美元,人均GDP1087美元, 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而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2003年中国GDP 总值为63538亿美元,人均GDP4900美 元。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统计,中国的人均GDP也远远不止 1000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浅谈关于改革开放前后身边的变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
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我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一些资料,在总体上归纳了十个方面: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
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
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这一点从身边家乡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
我主要从身边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对比一下改革前后。
在“衣”方面:在改革开放前,正如“老大穿新的,老二穿旧的,老三穿补的”所说。
满大街望过去,人们的穿着几乎是统一的颜色:蓝、绿、灰,款式和面料也非常单调,基本上都是卡其布、土布做的中山装和说不上样式的衣服。
如今,添置新衣成为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
人们穿衣不再局限于单一呆板的颜
色、面料和款式,穿衣打扮讲究个性和多变,追求时尚潮流。
很多人崇尚品牌,国际一流名牌、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宠爱。
在街上行走,就宛如在欣赏一出时装秀。
在“食”方面:30年前的农村,“以阶级斗争为纲”,耕作手段落后,农业产量较低,经济收入差,粮食短缺,食品供应紧张,很多东西都按人头凭票定量、限制供应。
家家户户攒着粮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鸡蛋副食品票,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平时舍不得用,要到过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改善一下伙食。
各家的日子都过得很节俭,副食品商店里很少有卖鸡鸭鱼肉的,大家收入都很低买不起,即使有经济稍宽裕的,票也早用完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食品严重匮乏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
各种票证作为历史的记忆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粮店、副食商场已被大型超市、市场取代。
无论什么季节,各种肉类、水产、禽蛋、蔬菜、水果都敞开供应,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讲究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营养均衡。
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如今,“吃”已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人们追求品味、享受人生的方式。
在“住”方面:“安居”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
70年代的农村,人们住的是茅草房,家庭经济较好的人家能住上土坯房;70年代的城市,城镇居民等国家建房、靠单位分房,筒子楼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几家人合用一个厨房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房子没有独立的卫生间,要跑到很远才有公用厕所。
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7平方米,到1998年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了18.7平方米,2006年底达到27平方米。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让中国人的住房条件实现了数次飞跃,从居者“忧”其屋发展成为今天的居者“优”其屋。
现在,大多数人住上了上百平方米的宽敞楼房,一部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而先富裕起来的家庭则拥有了数百万、上千万的别墅,居住方式也从原来的“住公房交租金”变成了如今有着明晰房屋产权的私人财产。
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行”方面:“行”,一是代步的车,二是指脚下的路。
以前,出行主要靠步行,到远地方需要坐公交车的话,一般要走很长的时间到大马路上才有站点,公交车次也很少,等几十分钟才有一辆车那是家常便饭,下了车也要走很长时间,极不方便。
车成了人们眼中的相当昂贵的奢侈品。
如今,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多种选择,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小汽车开进了寻常百姓家,很多家庭都不止拥有一辆汽车,全国的私家车“保有量”逐年上升。
人们外出可以选择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各种先进的方式,步行距离、候车时间和换乘次数逐步减少,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如今,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更是交通工具的一大进步。
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显而易见的体验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和活力。
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们百姓衣食住行水平不断提高的三十年。
对此,在接下去的发展中,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解放思想,继续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在2020年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