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角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别变换,对观众进行场面调度。
景别的变化,不宜过分剧烈, 利用主观镜头或人物动作,可以剧烈 地转换景别。
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 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 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
关键是景别的选择与确定。
注意:
• 各种景别的划分是相对的,有各自的表 现力,用什么景别要根据内容需要考虑: 第一,要交待环境、气氛规模,多 用全景或远景画面。 第二,要表现人物的动作,同时要 交待一定的环境,背景则应采用中景。 第三,要表现人物的局部动作或突 出主要部分细节时,应该用近景、特写 或大特写。
CCTV《对话》
近景用于细致地描写人物精神和物体的主要特征。
表现人物时,以突出人物面部神情或质感为目的, 着重于细腻地描写人的表情和细微动作,展示人 物的心理活动,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中,容易 产生交流。 近景常用于表现人物容貌、神态、衣着、仪 表,清晰地展示操作过程。
表现物体时,着重其外部的纹理结构——质感;
利用特写, 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强调主体; 能将人物细致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
达给观众,常用来细腻地刻划人物性格,表现其 情绪;
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揭示其含义; 鉴于其空间感不强,运用比较灵活,常用于转 场时的过渡画面。
“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缩 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一个领域, 精神领域,或叫做心灵领域。”
既表现正面部分特征,又表现侧面部分 特征。
用斜侧角度拍摄的画面,有利于表现景 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并可使被摄对象产 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
由于它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所 以被誉为是电视摄影中“最好的角度”
都江堰景区一角
初雪罩峨嵋
• 过肩镜头
(over-the shoulder shooting )
4、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拍,可夸张运动对象的腾 空、跳跃等动作,并产生比实际生活更强烈的 感受;
5、拍摄景物时,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上 充分展开;
6、拍摄人物(尤其是人物近景时),要注意分 寸。在较近的距离上过仰拍摄,易造成透视变 形。(有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的目的,亦有意 利用透视变形造成夸张的效果。)
人物全景
场面全景
全景中的主体,
应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内容中心 结构中心
在全景中,有了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 和结构中心的主体,应成为画面的视觉 中心。
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 制约着正场戏中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 色调、人物方向和位置,使之衔接。
全景又称 定位镜头
使用全景时, 1、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 2、注意表达主体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和主体 形状(使被摄主体外轮廓线条表现完整); 3、注意前景、背景及周围环境与主体的呼应 关系; 4、实拍时,应先拍全景。
7. 常用于“写意”,表现崇高、庄严、伟大的感 觉与气势
仰角度拍摄造型效果
仰俯角度结合拍摄, 1、反应人的视线(位置关系); 2、反映创作者的主观意念 (对比)—— 获得不同的心理感受(褒/贬、强/弱)
例:仰/俯角度拍摄汽车(显示速度感差异)
拍摄距离
—— 拍摄点至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拍摄方向和高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
景别的划分, 就是运用电视的表现手法,根据表现
内容的需要来表现对象的大小、远近。
由远到近的组合形式,和画面越来越高 涨的情节发展相辅相成,适用于表现愈益 高涨的情绪;
由近到远的组合形式,适于表现愈益宁 静、深远或低沉的情绪,并可把观众的视 线由细部引向整体。
方式一 方式二
景别变换的作用: 利用摄影机镜头代替人的眼睛,利用
拍摄距离,会产生不同画面范围的景别。
景别:画面包括的风景人物范围大小的区别 (源于照相) 即:屏幕上包括的视觉范围。
[ 原义 ]:焦距相同、视距不同的镜头 [ 发展 ]:由于变焦镜头的出现,
视距相同、焦距不同的镜头 [ 广义 ]:视野不同的镜头 [ 本质 ]:指拍摄(照片、电影、电视)画面所包括
的风景人物大小的区别。
《鲁豫有约》
特写(close-up)
视距最近的景别 表示物体的局部和细部。
表现: —— 人物的表情、情绪 (表现人的头部、眼睛) —— 物体的关键部分和位置 (起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作用) 特写给人以强烈、集中和突出的印象,能强烈
地刺激人的视觉和心理。
特写是影视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 独特手段,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 的因素之一。
第二节 摄影角度(拍摄角度)
摄影机拍摄时的观察点/视点。 (Point of view,POV)
即:
构图时运用摄影机取景器观察、选择而确定 的画面的拍摄位置。
由: 拍摄距离Fra Baidu bibliotek拍摄方向 拍摄高度
决定
(画面造型三要素)
拍摄角度
拍摄方向:正、背、侧、斜侧 拍摄高度:平、仰、俯 拍摄距离:远、全、中、近、特
• (狭义): 指摄影机从什么方位、角度进行拍摄。 (亦称镜头角度)—— 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 从另一方面说,是摄像机“心存偏见”地观 看,摄像机已不再是描述,而是评论事件。
• 摄像机的观察点与视点常交替使用, 有时是指摄像机的位置,而有时是指镜头 的叙事方式。
拍摄方向
以被摄体为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围绕被 摄体四周选择拍摄点。
间背景和规模,表现广阔、深远的景象。它包括的
景物范围大,着重于整体气势,内容的中心不明显;
创造某种特定的气氛等 气氛方面发挥作用
远景在抒发情感、渲染
❖ 远景的选用制约着镜头的长度,因为必须给观众留 有足够的时间去看清画面的内容。
使用远景时要注意:
1、拍摄时要注意整体结构; 2、注意表现空间深度; 3、由于电视屏幕所限,一般应少用远景。
平角度拍摄
摄像机处于与人眼相等的高度的拍摄方式。 (接近于人眼平视的效果)
画面平稳,不易变形,客观公正,与观众视觉 经验相仿,易于被接受。
画面中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易造成画面分割 的感觉。(如果将地平线放在正中的位置,要采用 适当的前景或其它景物,以冲破横向呆板的线条)。
平角度拍摄 (图示)
俯角度拍摄(俯拍) 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主要用于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
不宜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较呆板。 (缺少透视变化)
侧面
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侧面方向拍摄,主要表 现被摄对象的侧面特征。
用侧面角度拍摄的画面,有助于突出人物的 轮廓线条。
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动作线”, 有效地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线”。
《人狼共舞》
斜侧(正斜侧)
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和侧面之间的 位置拍摄。
1、场景的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上部或上部画外; 2、俯拍低处景物时,近处景物的地面位置在画面
底部,远处景物在上部,分布在地平面的景物清 晰可见,能展现景物明确的空间位置,造成空间 深度感;(顶角度拍摄除外) 3、画面中竖直线条有向下方透视集中的趋势; (运用广角镜头俯拍,有配景缩小之效果) 4、较近距离上用过俯角度拍摄,易产生透视变形。
中景
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以主体富有表现力的 部分为主。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的电视画面, 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1)展示人物动作和情绪(展示人物间感情交流) (2)展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示位置关系)
CCTV《对话》
中景为人眼正常看的情况,在片中常用作叙 事性描写。
景别(shot size) 指取景范围大小的区别。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呈现范围)
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 (1)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 (2)摄像机光学镜头焦距
划分景别的方法: (1)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大小来
划分景别; (2)以画框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多少为标准。
景别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的界限和 绝对统一的标准。
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 (姿态、手势、部分环境)
在一部片里,中景使用较多,往往占较大份 量。所以,对中景处理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 一部片成败的影响因素之一。
对中景的处理要求:
场面调度富于变化; 构图新颖优美。
场面调度—— 人物调度 镜头调度
近景 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出现的画面
(表示成年人胸部以上的电视画面) 又称:胸景、胸镜
拍摄距离的改变, 使景物在画面中的比例也随之改变; 对画面构图有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对
内容的表达。
远景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 由远景所提供的视野宽广,景深悠远, 能包括广大的空间。
❖ 远景在作品中的主要任务是:
介绍典型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 远景是表现广阔 场面的电视画面。常用以展示事件发生的环境、空
巴拉兹《电影美学》
景别,意味着一种叙述方式和画面的结构方式。
景别的选择与创作目的: —— 不同景别在片中的作用不同。
* 景别的选择和变化是电视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作者根据电视片的内容、目的和观众的视觉心
理来确定景别。把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注 意的画面保留在镜头的视野中,排除一切次要的、甚 至是多余的部分,有利于明确地表达主题。 *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造成不 同的节奏。
过肩镜头《鲁豫有约:毛阿敏》
背面角度(反拍) 摄影机处于被摄体侧面和背面之间的
位置拍摄。 以人物姿态语言为主要造型语言。
(注重以人物姿态来表现内心情感)
拍摄高度
将摄影机置于不同高度来拍摄景物。
俯拍
平拍 仰拍
在拍摄距离、拍摄方向不变的条件下,拍摄点 的高度不同,画面中的主体、陪体和环境背景的 关系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可导致画面水平线的变 化、前后景物可见度的变化和透视变化。
全景:
主体全部出现在画面上,并包含一定 的环境。
全景视野较为广阔,但又有一定的范 围,能展示比较完整的场景,可以展示 人物动作、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运用全景来表现事物,往往重的是环 境的渲染和烘托。
利用全景,可以: (1)确定人物、事物的空间关系; (2)利于表现人和事物的动势; (3)作过场镜头,起叙事作用。
俯角度常用于描写环境, 处理群众场面产生壮观宏伟气势; 有时用来造成压抑、低沉的气氛。
俯角度拍摄展示环境与空间深度 CCTV《新中国大阅兵》
仰角度拍摄(仰拍)
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 1、景物的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下部或下部画外; 2、仰拍地上景物时,近处景物高耸于地平线上,
十分醒目、突出,后景物被前景遮挡,得不到 表现,有净化背景作用。在有后景物出现时, 有被压缩在地平线上的感觉;(运用广角镜头 仰拍,造成远近景强烈的透视对比——配景缩 小法) 3、画面中竖向的线条有向上方透视集中的趋势;
—— 正面方向、侧面方向、斜侧方向、 背面方向……
在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 同的拍摄方向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构图变化,产 生不同的画面造型效果。
正面
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方向拍摄,表现被 摄对象的正面特征。
用正面角度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人物完整 的面部特征及神韵。
均衡、稳重、对称性 渲染庄严、隆重的气氛 强化对称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