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 最新
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实施策略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深度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将深度阅读、文学鉴赏、写作表达等作为重点培养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和方法。
1.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富有内涵、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总结等方式,深度理解文章内容、挖掘作者的意图、思考文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文学鉴赏文学是语文教育的精髓,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3.写作表达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积累、表达等过程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是语文教学的特色之一,也是实施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积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师生互动的有效工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思维联想、知识拓展等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
小学语文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探索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一次以“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课堂讨论的认识,明确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课堂讨论的理论基础首先,教研组长介绍了课堂讨论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开展课堂讨论提供了理论支持。
2. 课堂讨论的实践案例接着,教研组内的几位教师分享了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的实践案例。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语文教学内容,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案例一:一年级《小兔子乖乖》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二:三年级《荷叶母亲》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荷叶母亲的形象,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案例三:五年级《最后一课》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理解课文主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 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针对以上案例,教研组内的教师们共同探讨了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时,要明确讨论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讨论。
(3)关注个体,尊重差异。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引导评价,激发动力。
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堂讨论的引导能力。
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已经渐渐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怎样实施深度学习技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的意义“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语文教学同样如此。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注重对语言的形式、句式和语法的规范性教育,而深度学习可以提供更具实用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具体来说,深度学习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的意义在以下方面:1. 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取决于学习效率,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来减少学习复杂程度,以及通过智能化的学习算法来实现个性化辅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难以长时间维持,深度学习技术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丰富、更互动和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育是由两个参与者——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和个性化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跟踪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深度学习技术的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策略,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策略:1. 整合在线教育资源。
借助互联网、在线课堂和智能化的教育软件等资源,整合优质语文教育资源,以更优质的资源供给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会议可以使用更为强大的分析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而为学生个性化定制课程。
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交互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强化教育算法。
智能化的学习算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学习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篇1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的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这段时间里,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对曾经的教学观点和方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
现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识字量做了以下规定: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
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新课标还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可见,新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从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中我也深深感到识字写字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课文和课外阅读的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二、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最新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
以下是本站我为大家带来的谈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谈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1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
那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让同学不再只是学问的传承者和消费者,而要成为学问的创新者和贡献者;深度学习应当是能让同学学会独立思索,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学习,它是有效学习的必定要求。
而这样的学习在我们的学校语文课堂学习中是难能珍贵的,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学工孜孜以求的。
有人说,要求学校生进行深度学习有些太苛刻了,他们的力量究竟还很欠缺,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思索和练习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深度学习'。
其实不然,正由于学校生(特殊是中、高班级同学)还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力量进展的关键期,所以更应当注意思维力量的培育,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同学进行深度学习,让同学学会独立思索,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仆人,而不是老师手中的牵线木偶。
基于这样的思索,笔者对学校语文课堂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一、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分析(一)表演代替体验,课堂成了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课改,当前的学校语文教学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封闭、呆板,它已经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布满活力。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象正愈演愈烈,有一些老师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片面追求让同学欢乐学习,把课堂变成了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不再是师生学习沟通的平台。
课堂无限开放,语文教学中消失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
例如,有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嬉戏、表演;有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试验、操作;有的老师热衷于让同学叠纸、绘画、唱歌等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在当今教育领域,深度学习的理念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基于深度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一、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度学习并非简单的知识记忆和机械练习,而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它关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和创新;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则使学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容易分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引导他们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观潮》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2、问题引领,促进思考问题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也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提问:“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卖火柴?她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现实?如果你遇到了小女孩,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3篇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3篇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一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态之所以受到老师的欢送和应用,受到学生的喜欢和承受,首先是因为它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责任性;其次,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不但大大缩短了老师的教学时间,而且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互动时间、接触时间;再次,彻底让老师从主宰课堂的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最后,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可以永远存档,方便了学生随时学习,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教学形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开展。
一、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翻转课堂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是大胆的尝试,再加上这种形式在我国应用比拟晚,所以,很多老师领会不到这种教学方式的更多优点,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虽然大多数老师知道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线学习,不再盲目听课,但是学习任务的多少,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坏,老师还是不能做到准确的预测和设计,这就让回到课堂上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该与老师交流、讨论、请教,以及如何在线向老师请教等。
二、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信息技术欠缺,老师知识程度有待进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一部分老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欠缺,再加上他们的专业知识程度不够丰富和扎实,导致他们在应用翻转课堂时,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课堂教学的核心。
所以,他们在录制教学内容的时候,一是不知道该录什么,二是掌握不了重点,对视频后期的剪辑都不到位,没有重点,不突出难点,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习效率,教学质量。
(二)老师的教学观念还被传统教学形式影响着虽然信息化翻转课堂被引进了小学语文课堂,也被老师承受和应用,但是传统教学形式根深蒂固,有些老师仍然认为,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可见可摸的教学形式比拟踏实,也比拟容易掌控。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 最新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最新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分析(一)表演代替体验,课堂成了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课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像昔日那样封闭、呆板,它已经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象正愈演愈烈,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片面追求让学生快乐学习,把课堂变成了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不再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课堂无限开放,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
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
这些活动虽然使语文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之外,加上有十分耗时,实际上成了一种浅层学习、低效学习,甚至是无效学习。
(二)课堂走向“两极”,学生成了傀儡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的师生关系并非如此和谐,尤其是在有些课堂上出现了“两极”现象。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俨然成为了“这场演出”的“总指挥”,而学生好像只是老师手中的牵线木偶。
一“极”是课堂上问题设计极多极碎,限制了学生思维。
由于课堂中老师设计的问题太过细化,学生表面上好像围绕着教师的问题在不停地思考,但事实上这必然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学生一直在遵循教师的思维,丧失了对文本富有个性的解读,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呆板。
二“极”是教学过程极其开放,学生无所适从。
有些语文课堂上流行这样的语言:“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部分文字!”,“和你的周边同学交流交流!”……由于指令过分开放,加之教师引导功力不够,课堂上乱象丛生:不少学生只读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胡乱交流……当然也可能很多学生确实是奉命而为,但因为自身能力所限,他们的选择没有深度,游离于文本重点之外,于是,教师开始进行干预,课堂在表面“自主”之后又重新归于“专制”。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摘要: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层次之上,引导学生批判学习新思想与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原有知识结构,把已学知识经验迁移到全新的情境中,进而有效做出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引言深度学习是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学习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深度学习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当前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相吻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学习是一种在原有理解基础上进行深化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将原来被动学习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从四方面检验学生的能力,第一,是否能够完全理解所学内容,第二,学生是否有能够构建所学知识体系的能力,第三,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第四,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将这四个方面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深度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还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实施到今,一直强调学生要将重点放在“读写背记”上,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不容忽视。
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串联,以此提高自身学习和拓展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深度学习,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一)巧妙借助问题方式,刺激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分析(一)表演代替体验,课堂成了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课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像昔日那样封闭、呆板,它已经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象正愈演愈烈,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片面追求让学生快乐学习,把课堂变成了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不再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课堂无限开放,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
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
这些活动虽然使语文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之外,加上有十分耗时,实际上成了一种浅层学习、低效学习,甚至是无效学习。
(二)课堂走向“两极”,学生成了傀儡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的师生关系并非如此和谐,尤其是在有些课堂上出现了“两极”现象。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俨然成为了“这场演出”的“总指挥”,而学生好像只是老师手中的牵线木偶。
一“极”是课堂上问题设计极多极碎,限制了学生思维。
由于课堂中老师设计的问题太过细化,学生表面上好像围绕着教师的问题在不停地思考,但事实上这必然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学生一直在遵循教师的思维,丧失了对文本富有个性的解读,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呆板。
二“极”是教学过程极其开放,学生无所适从。
有些语文课堂上流行这样的语言:“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部分文字!”,“和你的周边同学交流交流!”……由于指令过分开放,加之教师引导功力不够,课堂上乱象丛生:不少学生只读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胡乱交流……当然也可能很多学生确实是奉命而为,但因为自身能力所限,他们的选择没有深度,游离于文本重点之外,于是,教师开始进行干预,课堂在表面“自主”之后又重新归于“专制”。
有效提问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有效提问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篇一有效提问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一、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深度学习与有效提问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效提问的作用有效提问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提问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提问要有针对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问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等。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问要有层次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通过层次性的提问,教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在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等层出不穷。
然而,从整体上来讲,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以语文知识与技能为主,强调知识的被动记忆或机械性、重复性训练等一些浅层学习方式的运用,同时学生普遍伴有被动学习思维,不懂得主动开展思考、探索与学习,这直接影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顺利培养。
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基于深度学习观念开展课堂教学,那么更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深度学习实际上是相较于浅层学习的一种学习理念,即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与指导下,学生主动围绕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主题,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与感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
就深度学习而言,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一是学生主动建构课程知识的过程。
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深度学习支持下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包括自主挖掘与主动建构课程知识体系,以及促使学生主动体验和感受学科知识的“学”与“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长;二是教师辅助学生“学”的过程。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力,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被动知识传授的地位,保证始终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要懂得在辅助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地联系学生在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有计划地辅助与引导他们可以更好地成长与进步,尤其是体现在尊重全体学生个体差异性特征,使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
三是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渗透的过程。
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而言,其本身同深度学习理念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性,在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契合性。
这就使得深度学习理念更容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顺利养成。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价值相较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更加侧重围绕学生来构建促进他们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显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助力学生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顺利养成[2]。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传统的语文
教学往往侧重于文字和语言的认知和输入,而缺少对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而深度学习注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让机器具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文文本,培养他们的理
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深度学习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深度学习通过模拟
人脑的学习方式,让机器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路径和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理
解语文文本,自主地解决问题。
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开
放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以上几点,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
深度学习可
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个性化地进行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整体推进,而深度学习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
方案。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汇总 最新
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1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
那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者和消费者,而要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和贡献者;深度学习应该是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学习,它是有效学习的必然要求。
而这样的学习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有人说,要求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些太苛刻了,他们的能力毕竟还很欠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思考和练习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深度学习”。
其实不然,正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还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更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手中的牵线木偶。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分析(一)表演代替体验,课堂成了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课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像昔日那样封闭、呆板,它已经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象正愈演愈烈,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片面追求让学生快乐学习,把课堂变成了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不再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课堂无限开放,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
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
这些活动虽然使语文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之外,加上有十分耗时,实际上成了一种浅层学习、低效学习,甚至是无效学习。
最新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让一堂语文课变得精彩,让课堂充满“磁力”的保证。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达方式,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解积累语言而精心设计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
它承担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和熏陶情感等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策略之一。
一、准确把握练的时机1、练前复习巧导入。
一般来讲,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称之为背景知识)通过从背景知识中提取相应部分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使新旧知识和心智活动建立起有机联系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每节新课之前,需要有一个复习、再现已知的过程,可以采用默写词语、背诵课文精彩片段和相关优秀诗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或者其他可以动笔思考的作业等,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接,以便学生很快激活旧知、学习新知。
2、读中讲练相穿插二语文课上,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朗读获得体验和感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可通过穿插读段落前的自我思考练习,或穿插师生交流阅读所得再练习。
如学习《刷子李》一课中体会作者侧面描写的教学设计(一)默读圈划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
?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品悟,已经感悟到刷子李是个奇人,可是这个故事“妙”在何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曹小三的有关句子。
想一想,曹小三内心对师傅的看法有什么变化?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或词语,在句子边上写一写你的感触。
?(二)师生交流,批注概括。
?1、师谁找到第一处写曹小三心情的句子了?(出示有关句子。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师哪个词直接反应了曹小三对师傅的看法?(板书半信半疑)教师在课件上示范用红笔圈出把个词语。
这就是一种概括与批注的方法。
如果能直接用句子中的词,就可以圈出来,如果没有,就可以把自己体会到的词写在边上。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5篇)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深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5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深度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心得体会篇1我们小学教师工作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是维系着总个民族兴衰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鲜活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那么作为教师,要想生产出的“产品”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想我们的产品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很强的应变能力。
回看这些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走过来的,有苦也有乐。
我付出了青春,收获了一片蓝天,感受甚多,特此做个小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说明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一个人能积极地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情感态度,这是能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的老师。
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情绪稳定性较差,持续关注力不稳定,注意力相当容易分散。
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有了渴求的欲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去。
这样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很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师道尊严是传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真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时里,与孩子谈学习,谈生活,谈为人,谈处事,谈天文,说地理,谈理想,谈现实……无所不谈,无所不及。
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达到了快乐同享,忧愁共担,心心相惜,心相通,情相同。
深度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深度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张艳(盐城市神州路小学,江苏盐城)深度学习具有主动性、引领性、发展性、挑战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主题,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策略,既能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心理相符,又能充分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实现学生心智的开启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深度学习概述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活动,深度学习区别于传统的浅层学习,以理解性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新的知识或思想进行批判学习,将其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融合,在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已学知识经验,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合理的判断。
通常深度学习具有体验与活动、明确的任务和目的、问题解决、构建与联想、迁移运用等特征,注重高阶思维的渗透,如创造与迁移、批判性思维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的逻辑思维非常实用,教师需要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做到知识精细化,即采用学生更易接受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批判、理解中学习。
如此一来,学生能快速吸收和消化知识内容,借助深度学习思维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素质。
二、深度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一)实践意义深度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促进学生发展深度学习是围绕新的学习观和知识观来探索、诠释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策略,能教给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迁移运用语文知识,学会与本文知识进行心理沟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同时深度学习策略的实践能改变以往语文教学浅层性、表面性的局限,加深对学科本质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2.提高教学品质为了让语文课堂更有质量和内涵,教师应该致力于教学品质的提升,注重学生学习观与知识观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最新
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
那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者和消费者,而要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和贡献者;深度学习应该是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学习,它是有效学习的必然要求。
而这样的学习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有人说,要求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些太苛刻了,他们的能力毕竟还很欠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思考和练习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深度学习”。
其实不然,正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还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更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手中的牵线木偶。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分析
(一)表演代替体验,课堂成了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课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像昔日那样封闭、呆板,它已经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象正愈演愈烈,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片面追求让学生快乐学习,把课堂变成了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不再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课堂无限开放,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
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
这些活动虽然使语文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之外,加上有十分耗时,实际上成了一种浅层学习、低效学习,甚至是无效学习。
(二)课堂走向“两极”,学生成了傀儡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的师生关系并非如此和谐,尤其是在有些课堂上出现了“两极”现象。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俨然成为了“这场演出”的“总指挥”,而学生好像
只是老师手中的牵线木偶。
一“极”是课堂上问题设计极多极碎,限制了学生思维。
由于课堂中老师设计的问题太过细化,学生表面上好像围绕着教师的问题在不停地思考,但事实上这必然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学生一直在遵循教师的思维,丧失了对文本富有个性的解读,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呆板。
二“极”是教学过程极其开放,学生无所适从。
有些语文课堂上流行这样的语言:“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部分文字!”,“和你的周边同学交流交流!”……由于指令过分开放,加之教师引导功力不够,课堂上乱象丛生:不少学生只读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胡乱交流……当然也可能很多学生确实是奉命而为,但因为自身能力所限,他们的选择没有深度,游离于文本重点之外,于是,教师开始进行干预,课堂在表面“自主”之后又重新归于“专制”。
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低效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力的成长也无疑是低效的。
(三)形式重于实效,课件成了主角
课件可以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扩充教学容量,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主角。
然而,近年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某些老师却过分依赖多媒体的使用,仿佛使用课件成了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先进的标志,尤其是每当开设公开课或示范课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必然会使用课件。
然而不当地、过度地使用课件也是后患无穷的。
这种不当和过度主要表现为:有些课件信息超量,学生被“丰富多彩”的内容包围,迷失了学习的重点;有些课件设计太“周到”,学生只能接受已有的问题和“标准答案”,思想被僵化;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让学生眼花缭乱,失去了关注的焦点……我们的课堂永远应该以文本和学生为主角,是否使用课件应该根据文本及课程特点的需要,而不是让它变成形式主义。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正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这些乱象,呼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高效,呼唤我们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深度学习。
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促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深度学习做了一些思考。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起的作用难以估量。
几年来,就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对话”策略,我做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从听者到说者,调整深度学习角色意识
1.学会倾听
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在学生说话的时候,教师要耐心、细心、专心地听,千万不能够急躁,不能够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管学生的发言是否正确,都要认认真真地听完。
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更不能够分散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才能够加以适当的评价与点拨。
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倾听习惯。
对学生的倾听外现行为上要加以指导,让学生明白,听话时眼睛要专注地看着对方,尽可能不要做其他的事情,更不能够插嘴,随意打断对方讲话。
还应该注重对倾听的内涵加以培养,也就是说,要训练学生怎么听。
首先,要学会边听边归纳。
其次,要学会察言观色,要透过说话者的声调、语气、表情等等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背后所包含着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言外之音。
总之,要训练学生在倾听的时候做到耳到、心到,慢慢养成倾听的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