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城市测试题(内涵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第1单元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推测安徽省2005年和2010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外出旅游B. 劳务迁出C. 外出求学D. 出生率骤减【答案】B【解析】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2.(1)依图可推断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2.(3)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世界人口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A. 热带地区B. 北温带地区C. 南温带地区D. 北寒带地区【答案】B【解析】(1)读图可推断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 集中在北温带地区故选B【答案】A【解析】(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温带地区人口集中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利于生产和生活 A对温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象灾害较多 B错地形复杂有多种地形分布不能说极为平坦 C错随着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D错故选A【答案】C【解析】(3)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世界人口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陆地面积小该地区大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非常狭小所以人口相对较少故选C3.(1)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3.(2)成都市()A. ECQ不变B. ECC降低C. EBC降低D. EBC增加【答案】C【解析】(1)通过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环境承载力-实际环境承载量若短期成都人口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会有一批人才落户成都则成都实际环境承载量增加即ECQ变大 A错误而环境承载力不变即ECC不变 B错误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降低 EBC 降低 C正确 D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2)根据表可知 109万人是成都市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成都实际的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差值不是成都市的环境人口容量故A不符合题意依此类推 826万人是经济总量的环境承载力与实际环境承载量的差值故B不符合题意一般而言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资源的短板即森林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因森林资源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提升科技水平提升资源利用率可以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4.(1)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政策②光照③水源④地形4.(2)2013年人口生育政策放开后我国人口重心移动的方向最可能是()4.(3)下列国家中人口分布也可能存在类似我国“胡焕庸线”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地形“胡焕庸线”东部地形较平坦水源充足“胡焕庸线”西部地势较高降水少政策和光照对我国人口分布影响较小故选C【答案】D【解析】(2)2013年人口生育政策放开后东部和南部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更快数量更多我国人口重心移动的方向最可能是东南方向故选D【答案】B【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亚洲部分少最有可能存在类似我国“胡焕庸线”的人口分界线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荷兰国土狭小国土地形平坦人口稠密印度恒河流域和沿海人口多中部人口少故选B下列选项中位于吸收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经济板块的省份是()5.(2)2005年-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 晋B. 赣C. 豫D. 粤【答案】D【解析】由表1中信息可知“吸收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经济板块”是南部沿海地区答案中的四个省份只有广东符合所以D正确【答案】C【解析】2005年\sim 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是由于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就业机会多造成的而非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以C正确6.(1)长安、厚街、虎门、塘厦镇街对外联系强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①务工人员与家人联系密切②当地手机拥有量较大③当地与外省经济交流频繁④当地生活水平较高6.(2)影响全国各省份与东莞市各镇街联系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1)长安、虎门、塘厦、厚街均是东莞市工业重地和商贸中心经济贸易较发达一方面吸引大量外省人口来此就业另一方面东莞与外省的经济交流频繁与当地手机拥有量大和生活水平关系不大故选C【答案】D【解析】(2)联系强度较大的省份都是人口流出的省份这些省份多为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差异是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湖南、广西联系强度居前两名主要是靠近广东地理位置临近联系强度与国家政策、人口素质、区域差异等因素关系不大故选项D正确故选D7.(1)下列城市中人口变化率最高的为()7.(2)表中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A. 齐齐哈尔B. 大连C. 沈阳D. 哈尔滨【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春运不属于人口迁移B. 疫情期间我国各省市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属于政治因素人口迁移C.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D.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答案】B【解析】春运大多为人口短期流动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A不符合题意疫情期间我国各省市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只是人口短期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B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大人口流动限制放宽因此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 C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多生活条件较好吸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人口迁入因此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D不符合题意故选B9.(1)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9.(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 对外开放程度B. 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 蕴藏的资源数量D. 科技发展水平【答案】D【解析】材料从时间发展角度说明环境能容纳人口在增加人类发展是生产力发展过程在资源总数变化不大甚至人均资源减少情况下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增加主要是科技发展间接增加了人类能够利用资源的数量【答案】B【解析】对人口合理容量进行估计是因为人口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人口合理容量要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10.(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10.(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 10°~20°SB. 20°~30°NC. 30°~40°ND. 40°~50°N【答案】B【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在20°~30°N之间人口比例最大故选B【答案】C【解析】(2)读图可知图中在南纬40°~50°之间的人口比例最小主要是因为该区域陆地面积较小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简述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环境承载力大的原因11.(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移民热度较大的国家请说明原因【答案】(1)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资源、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答案】(2)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和教育条件好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大量海外人口迁入【解析】(2)由所学知识可知吸引移民主要从环境、就业、国家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来分析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和教育条件好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大量海外人口迁入12.(1)美国人口的东西分布大致以哪条经线为界?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因素的角度分析该线以西大部分地区人口一直比较稀少的原因12.(2)对比1790年 2010年美国东部人口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12.(3)2010年的图中 118°W至120°W 38°N以北的美国领土比38°N以南的多人口却比38°N以南少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东西大致以100°W为界原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条件 100°W以西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降水少环境较为干燥缺乏水资源人口稀少【解析】(1)由图可知美国人口的东西分布大致以100°W为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条件 100°W以西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降水少环境较为干燥缺乏水资源因此人口稀少【答案】(2)变化 1790年到2010年北部人口比重减小南部人口比重上升原因东北部地区传统产业过度集中导致地价较高环境污染较重同时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冷湿西部和南部较为温暖、阳光充足、环境较为清洁此外西部、南部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国外的移民【解析】(2)对比1790年 2010年美国东部人口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发生的变化 1790年到2010年北部人口比重减小南部人口比重上升从地价、位置、气候、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东北部地区传统产业过度集中导致地价较高环境污染较重同时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冷湿西部和南部较为温暖、阳光充足、环境较为清洁此外西部、南部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国外的移民【答案】(3)该经度范围内北方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较干燥地形为内陆高原和山地南方为地中海气候较为湿润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有洛杉矶等大城市经济更发达【解析】(3)从气候、地形、交通、经济等方面分析 118°W至120°W 38°N以北的美国领土比38°N以南的多人口却比38°N以南少的原因是该经度范围内北方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较干燥地形为内陆高原和山地南方为地中海气候较为湿润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有洛杉矶等大城市经济更发达13.(1)说明1860年以后黑龙江省吸引山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13.(2)描述第五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迁移特点13.(3)分析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的原因【答案】(1)政策支持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口稀少或地广人稀【解析】(1)据材料信息 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表明当时的人口迁移有政策支持根据所学可知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长期禁止开垦当地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对山东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答案】(2)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规模大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解析】(2)“2000年山东省的迁移人口总量达891.18万人其中省内的县、市区内的迁移人口有869.33万人” 体现了山东省人口迁移规模大且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据表可知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较大其次是高中、中专学历表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据表可知山东省内、外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均比全国同类占比低高中、中专及大专以上占比比全国同类高表明山东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答案】(3)山东省沿海或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迁移距离短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大【解析】(3)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省内就业机会多“大多从落后地区迁向发达地区” 表明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人口迁移数量大省内迁移迁移距离短交通等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表明山东的人口迁移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人们不愿意离开家乡太远14.(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4.(2)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这种想法合理吗?试说明理由【答案】(1)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物产丰富【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南疆人口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原因在于南疆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河流沿岸和绿洲地区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好物产丰富【答案】(2)不合理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如果大量迁入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土地荒漠化【解析】(2)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不适合大量迁入人口假如大量迁入人口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退化诱发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城市、城市化”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城市、城市化”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适用教材版本: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年至1950年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受人口惯性增长势头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我国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人左右,到2033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5亿人;我国将于本世纪上半叶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
据此回答2-3题。
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高峰”原因主要是()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大量迁入3.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主要原因是()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读右图所示的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4—5题:4.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6.在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坐标图中,“*”处所表示的0-14岁的人口比重大约是()A.30% B.60%C.70% D.90%7.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人口、城市)

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人口、城市)一、单项选择(40×2,共8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1-3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口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2.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3.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A.(1)B.(2)C.(4)D.(5)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C.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D.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评估,只能定性说明5.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6.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条件适宜B.政治中心的改变C.经济发展较慢D.矿产资源的开发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8.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9.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10.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B.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C.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D.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11.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12.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6%。
2024-2025年地理必修第二册读图专项练(二)人口统计图判读(带答案)

读图专项练(二) 人口统计图判读[2023·河北省石家庄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
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下图示意三大城市群常住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统计情况,(注: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非户籍人口就是户口不在目前所在地的人口)。
据此完成3~4题。
3.由材料可知,目前下列城市中人口迁移拉力最强的一组是( )A.广州与合肥 B.深圳与上海C.天津与广州 D.北京与合肥4.流动人口向三大城市群集聚的主要原因是三大城市群具有( )A.良好的投资与创新环境B.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C.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D.较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安徽省是我国13个主粮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些年因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而加速发展,正处在“乡—城”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农业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明显。
下图示意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据此完成5~7题。
5.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老龄化程度大幅提升B.青壮年人口流动性提升C.青少年人口占比快速上升D.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6.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39~49岁人口占比变化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 A.外出务工人员回流B.受家庭因素影响人口外流增多C.1967~1977年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D.长三角其他省(市)人口迁入7.针对农村人口现状,安徽省今后应该( )A.控制人口外流 B.压缩耕地面积C.扩大城市规模 D.加快土地流转[202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一下学期期末]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跨省流入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为广东省。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普查可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建国以来我国已开展七次人口普查。
根据≥65岁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划分出不同的老龄化发展阶段。
下图是第七次人口普查反应的我国老龄化状况,下表为上海近几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
(2)据表,指出上海老龄化程度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
(3)针对上海人口老龄化产生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全国整体发展规划及各地具体情况,我国国土空间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是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密度还不高、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加大开发力度。
下图为宁夏略图,下表为宁夏2020年人口分布格局表。
年人口预测值和人口容量,宁夏可规划为重点开发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等。
(2)分析银川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
(3)2020年宁夏人口压力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试为该地区提出合理的缓解措施。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以来的叙利亚内战引发了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
2016年2月共有67 797人在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申请避难,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159.9%。
2016年1~2月德国接收的难民人数已超过10万人。
下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叙利亚难民经爱琴海进入欧洲可能遇到的危险。
4、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变化图(含预测),人口抚养比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
材料二春运大数据统计显示,四川、重庆、江西、广西、湖南、河南、安徽、贵州、陕西、山东等省区是外出打工人群的主要来源地。
春节期间,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往往处于“空城”状态,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有超过一半的人返乡过节。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状况是()1.(2)引起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A. 趋于均衡B. 极度集中C. 不均衡趋势加强D. 60%土地集中80%人口【答案】C【解析】(1)此题关键是对面积—人口洛伦茨曲线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
结合图例的年份,1953年以来,面积—人口洛伦茨曲线绝对均衡线越来越远,说明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A 错误,C正确;60%土地集中40%人口,D错误;也不是极度集中,B错误。
故选C。
【答案】D【解析】(2)根据分析,山东省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主要是由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化,D正确;气候和资源随着年份变化小,BC错误;环境目前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弱,还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A错误。
故选D。
2.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工业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 生态环境优美B. 土地资源开发C. 经济文化发达D. 开发矿产资源【答案】D【解析】3.(1)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3.(2)下列因素中,体现人口迁移推力因素的最可能是()A. 从湖南流往广东B. 从河北流往山东C. 从广东流往北京D. 从上海流往四川【答案】A【解析】(1)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内地到沿海,农村到城市,选项中湖南省位于内陆地区,广东位于沿海地区,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C【解析】(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经济因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因素,如遭遇洪水,干旱,瘟疫等天灾人祸;政治和文化因素,各国的战争和民族宗教政策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右图为某国近200年来四个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排序符合该国人口增长阶段特征规律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2.下列描述符合该国人口特征的是( )A. ②阶段总人口最多B.③阶段人口增长缓慢C.①②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D. ③④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2015年1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及计划生育》修正案,全面二孩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因为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调整人口政策的必要性。
据此,回答3~4题3.下列不属于中国人口问题的是()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素质低D.人口老龄化4.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③全面减轻国家负担④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⑤促进人口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右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C.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D.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6.国家开放二胎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人口老龄化速度B.劳动力的规模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D.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由于东欧国家劳工移民的迁入,德国人口2011年出现9年来首次上升。
目前德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2.7%。
读右图,回答7~8题。
7.德国的人口增长现状符合图中的( )A.甲B.乙C.丙 D.丁8.导致东欧国家大量移民德国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婚姻 B.政治C.难民 D.经济读右图,完成9~10题9.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A.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B.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C.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D.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1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未来二十年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未来我国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严重C.今后我国人口工作应取消计划生育政策D.引导人口合理迁移成为今后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下表,回答11~12题。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必修2第五篇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 “1500万”的数值是()A. 人口合理容量B. 最适宜人口数量C. 环境人口容量D. 固定不变的【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1500万是人口控制目标为该地区最大的人口容量也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C正确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比环境人口容量小 A、B错随着科技发展环境人口容量是可以改变的 D错2.(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2)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A. 人口数量增加B. 科学技术进步C. 消费水平提高D. 土地资源减少【答案】C【解析】(1)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承载力无关 A错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 B错读图可知 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 C对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 D错故选C【答案】A【解析】(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提高人口承载力的措施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入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 A对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 B错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C错限制消费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D错故选A3.(1)1950—1965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2)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看 2005—2020年我国()3.(3)为应对2020年以后人口抚养比变化产生的影响我国可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 人口出生率高图例C. 社会保障制度好D. 经济发展水平高【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4.(1)2000年以来坦桑尼亚的人口增长趋势带来的影响是()4.(2)坦桑尼亚人口集中分布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B. 自然资源开发不足C.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D. 基础设施压力增大【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5.(1)据图推断在下列年份用哪一年新生儿数量最多()5.(2)2009-2013年我国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会导致()5.(3)2018年起高考人数再次开始增加的原因是()①全面二孩政策导致出生率提升②国家中等教育不断发展在校人数不断提升③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已全面普及④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提升A. 1984年B. 1990年C. 1993年D. 1997年【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6.(2019年·全国Ⅰ卷)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与欧盟籍相比 2015年非欧盟籍()A.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 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 A错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 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C正确 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 D错误故选C7.(1)甲地位于乙地的()7.(2)两图的比例尺()A. 西北方B. 西南方C. 东北方D. 东南方【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8.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 鼓励生育B. 提前退休C. 提倡早婚D. 鼓励外迁【答案】A【解析】9.(1)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9.(2)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分布很不平衡B. 集中分布在西南部C. 沿海多、内陆少D. 地势低平地区人口多【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10.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 中国B. 日本C. 印度D. 泰国【答案】B【解析】从图中看该国在1980年时人口金字塔就为成年型到2000年时人口金字塔为老年型可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为发达国家日本 B正确中国在1980年人口增长较快为年轻型 A错印度和泰国为发展中国家 C、D错11.(1)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11.(2)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A. 科威特B. 阿联酋C. 卡塔尔D. 沙特阿拉伯【答案】A【解析】【答案】D【解析】12.(1)曲线显示70岁以上老人随年龄增长性别比差异愈来愈大最能解释的理由是()12.(2)据图推断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男性人口()A. 70年前的战争B. 人均寿命的性别差异C. 男女社会分工D. 婴儿出生时性别差异【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说明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___13.(2)影响人口迁入上海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________(减缓/加剧)人口流动增长速度13.(3)上海的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此现象对上海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 对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是________13.(4)上海市提高外来人口准入门槛可以缓解的城市问题有________【答案】主要来自临近省份主要来自中东部(东部)省份主要来自人口大省【解析】【答案】社会经济(经济), 减缓【解析】【答案】缓解老龄化问题增加青壮年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改变人口年龄结构【解析】【答案】环境质量下降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紧张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地价上涨等【解析】14.(1)试说明长城大致所起到的地理分界意义14.(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推测秦朝时期中国的人口特征14.(3)说明当地以图示形式开挖水渠发展农业的意义14.(4)该地区早期修建的灌渠现大多已老化失修出现严重的阻塞与渗漏现象请说明灌渠老化失修所带来的危害【答案】(1)大致为400mm降水量线所经地区为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了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致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了农牧交错地带为种植业和游牧业的分界线进而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分界线【解析】(1)长城的地理分界意义主要从气候、植被、农业等方面考虑长城大致为400mm降水量线所经地区为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了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致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了农牧交错地带为种植业和游牧业的分界线进而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分界线【答案】(2)人口基数小人口总数受战争和灾荒影响波动剧烈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人口增长缓慢平均年龄较低【解析】(2)秦朝时期中国的人口特征主要从人口基数、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年龄等方面分析人口基数小人口总数受战争和灾荒影响波动剧烈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人口增长缓慢平均年龄较低【答案】(3)因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率大开挖灌渠引水、排水可防治旱涝发展农田灌溉保障农业稳产增加作物产量因渠水来自于泾河含沙量大沙水灌溉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可有效减弱土地盐碱化现象治理盐碱地灌渠改善了土壤墒情可有效减弱越冬作物夜间遭受低温冻害的威胁【解析】(3)当地以图示形式开挖水渠发展农业的意义主要从气候、旱涝灾害、作物产量、土壤、河流、土地盐碱化的治理、冻害等方面分析因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率大开挖灌渠引水、排水可防治旱涝发展农田灌溉保障农业稳产增加作物产量因渠水来自于泾河含沙量大沙水灌溉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可有效减弱土地盐碱化现象治理盐碱地灌渠改善了土壤墒情可有效减弱越冬作物夜间遭受低温冻害的威胁【答案】(4)灌渠阻塞水流速度缓慢导致下渗较多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渠渗漏导致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减弱雨季泛滥、漫灌旱季无水可灌加剧了农田盐碱化现象和受灾的可能因水资源浪费导致的灌溉水源不足最终导致大量耕地撂荒【解析】(4)灌渠老化失修所带来的危害主要从灌渠阻塞、渗漏角度及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方面分析灌渠阻塞水流速度缓慢导致下渗较多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渠渗漏导致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减弱雨季泛滥、漫灌旱季无水可灌加剧了农田盐碱化现象和受灾的可能因水资源浪费导致的灌溉水源不足最终导致大量耕地撂荒15.(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流向15.(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5.(3)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15.(4)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答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素质仍然较低解决措施: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提倡优生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解析】【答案】对于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但会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于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解析】16.发展经济、提高消费水平可以促进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答案】B【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节约消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表中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1.(2)目前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1.(3)下列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A. 地形地势B. 生物资源C. 社会经济D. 生产技术【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1)图示现象可能出现的地区是()2.(2)下列影响图示现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 德干高原B. 亚马孙平原C. 长江流域D. 非洲东部【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3.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 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 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B.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C. 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D. 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因此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答案】B【解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4.(1)我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特点是4.(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原因及其效应说法错误的是A. 从西南、西北地区流向东部沿海B. 从农业大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C. 从特大城市流向大城市和中小城市D. 长三角地区没有人口流出【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5.(1)省际间红包流出量最大的省及其最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5.(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 京一首都信息通达度高B. 粤一外来务工人口多C. 川—外出务工人收入高D. 桂一旅游人口流量大【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6.(1)造成图示四省市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占比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6.(2)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则()A. 经济发达程度B. 自然地理环境C. 区域产业政策D. 空间移动距离【答案】A【解析】(1)人口总是向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迁移图示四省市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的比重大造成占比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程度 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区域产业政策、空间移动距离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B、C、D错误故选A【答案】B【解析】(2)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迁入地劳动力增加增加了迁入地就业压力 A错误能够加速迁入地城市建设 B正确环境压力增大可能加重迁入地环境污染 C错误迁入地就业机会多不会导致人才外流 D错误故选B7.(1)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普查对象的是()7.(2)人口普查增加“查房”项目的主要目的是()7.(3)人口普查的积极意义是()①指导人口生育政策改善人口性别比②摸排人力资源为国家制定可行的人口及发展政策③精准施策迅速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④为布局医疗、健身、教育设施提供理论支撑A. 获得在中国长期居住绿卡的篮球人马布里B. 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张某某C. 美国访华外交团成员D.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某某【答案】C【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由上述所知获得在中国长期居住“绿卡”的篮球人马布里、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张某某、中国驻美国大使崔某某都是我国人口普查对象 A、B、D正确美国访华外交团成员不是我国人口普查对象 C错误依题意故选C【答案】A【解析】(2)由材料信息“本次人口普查以入户调查统计为主并结合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等方式辅助“查人” 同时还进行“查房” 结合大数据分析精准查找在中国长期居住及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可知“查房”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人口普查的精准化 A正确调研房地产开发、改善人居环境、为房产税征收作铺垫并不是“查房”的主要目的 B、C、D错误故选A【答案】D【解析】(3)由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普查可以指导人口生育政策改善人口性别比①正确摸排人力资源为国家制定可行的人口及发展政策②正确精准施策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③错误 A、B、C错误人口普查可以为布局医疗、健身、教育设施提供理论支撑④正确①②④正确即D 正确故选D8.地区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是()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答案】D【解析】A、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因此人口合理容量大故不符合题意B、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工农业发达因此人口合理容量大故不符合题意C、黄土高原气候较为适宜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较大故不符合题意D、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人口合理容量小故正确9.(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中“甲”城市最可能是()9.(2)东莞在TOP10中特别耀眼因为它超过了其省会城市广州东莞超过广州的最主要原因是()A. 上海B. 重庆C. 武汉D. 合肥【答案】A【解析】【答案】D【解析】10.如图为上海外来人口来源地人口比例变化图关于上海外来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 河南人口增加量最大B. 江西人口减少最明显C. 江苏人口变幅较大D. 湖南人口增加量最小【答案】C【解析】从图中分析外来人口源地及外来人口变化河南人口比例增加量最大不是人口增加量大江西人口在增加比例减小江苏人口变幅较大湖南人口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11.(1)我国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更多的人口说明南方地区()11.(2)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是()A. 生活消费水平更高B. 矿产资源更丰富C. 水热资源更优越D. 草场资源更丰富【答案】C【解析】(1)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根据“木桶效应”原理人口容量取决于最少的资源与西北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的水热资源更优越故选C【答案】B【解析】(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藏地区人口容量与耕地、科技呈正相关青藏地区高寒热量低多冻土开垦困难需要技术投入提高生产力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2.(1)结合材料一概述农民工定居意愿的主要特点12.(2)结合材料二简述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规模偏好与省内偏好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12.(3)评价农民工跨省流动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愿意定居的农民工比例最高不愿意定居的农民工比例最低愿意在省会定居的比例最高愿意在省内定居的比例高于在省外定居的比例【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表述即可【答案】(2)大城市和省会的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水平更高发展前景更好大城市和省会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农民工对省内城市归属感更强、认同度更高便于跟家人联系【解析】(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交通和通信、婚烟和家庭、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答案】(3)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作用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解析】(3)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13.(1)图和表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3.(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13.(3)解释图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13.(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包括________、南亚、________西部和北美东部13.(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________(多选)【答案】(1)水源, 地形, 气候【解析】(1)图甲反映河流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①为水源图乙反应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②为地形表格资料反映气温对人口分布的影响③为气候【答案】(2)温带或亚热带【解析】(2)由表格资料可知舒适温带为21℃+3℃为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故④为温带或亚热带【答案】(3)平原地形开阔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解析】(3)海拔在0-200M之间为平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且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等故③平原地形开阔平坦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①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答案】(4)东亚, 欧洲【解析】(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包括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故③为东亚③为欧洲【答案】A, B, C, D【解析】(5)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历史文化、人口政策等故⑩ABCD.14.(1)清末时期引起人口大规模由山东迁往东北地区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14.(2)据数据推断 2012~2019年间辽宁省的人口迁移变化特点是________ 简析该人口迁移变化特点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14.(3)与8月相比 2月渤海表层盐度总体较________(填高或低)简析其原因14.(4)借助________(地理信息技术)技术可快速获取海冰面积的信息简述渤海海冰对沿岸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答案】(1)自然灾害战争【解析】(1)读材料二“清末时期我国山东等地遭受旱、涝等灾害再加上连年战乱越来越多的灾民外出逃荒、避难至辽宁省等东北地区” 所以引起人口大规模由山东迁往东北地区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和战争【答案】(2)由净迁入变成净迁出迁出以青壮年为主大量青壮人口外迁加剧老龄化【解析】(2)读图2可知辽宁省2012-2014年人口总量在增加 2015年后人口总量减少自然增长率在0上下浮动所以引起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迁移所以人口迁移的特点是由净迁入变成净迁出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所以会加剧老龄化【答案】(3)高冬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河流淡水注入量少海水结冰盐分被析离出来海水盐度升高【解析】(3)读图1和材料三可知与8月相比 2月渤海表层盐度总体较高影响盐度的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淡水注入寒暖流海域封闭状况结冰融冰此处海域冬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河流淡水注入量少海水结冰盐分被析离出来海水盐度升高【答案】(4)遥感(RS)封冻港口和航路破坏船只、海上油气开采和海岸设施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解析】(4)遥感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监测可快速获取海冰面积的信息海冰对沿岸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从交通矿产开采水产养殖等方面回答15.(1)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15.(2)结合我国囯情说明移民法将潜在移民分类的原因 ________15.(3)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试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如图所示信息进行阐述 ________【答案】人口的生活, 文化消费水平【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答案】有利于我国合理引进人才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解析】中国公民移民到国外及其他地区共分为七种①亲属移民②专业技术移民③投资移民④劳务移民⑤国籍归属移民⑥政治性移民移民法的制度说明我国目前严重的环境、人口问题应从环境承载力方面减轻环境压力等分析【答案】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数量正相关而与消费水平负相关美国人口基数较大这种人口基数大的特点若再与人口快速增长相结合必然会出现庞大的人口增长总量若再与高消费结合会给美国和全球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解析】美国消费水平高人口的快速增长会进一步加大对世界能源、粮食、工业产品的消耗从而向全球转嫁其人口压力16.(1)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描述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三个年龄段(0~14岁、15-49岁、50岁以上)城乡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16.(2)推测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上述三个年龄段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16.(3)"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分界线请在答题卡的中国地图上绘出"胡焕庸线" 并写出该线起止省份名称【答案】(1)六普0~14岁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15~49岁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乡村 50岁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并接近乡村【解析】(1)读图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城市0~14、15~49、50以上人口比重较第五次都有增加但是15~49岁人口比重在城市年龄结构中比重更大农村0~14、15~49、50以上人口比重较第五次都减少但15~49岁人口比重在农村年龄结构中比重减小50岁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并接近乡村【答案】(2)0~14岁城市人口比重接近或超过乡村 15~49岁城市与乡村人口比重差异进一步扩大 50岁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可能超过乡村【解析】(2)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市劳动力比重增加所以0~14岁城市人口比重接近或超过乡村农村15~49岁人口比重在农村年龄结构中比重会继续小城市15~49岁人口比重在城市年龄结构中比重继续加大城市50以上人口比重也会继续加大【答案】(3)绘图要求东不超出北京西不超出国界黑龙江省、云南省【解析】(3)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作图如下。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专项训练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专项训练题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图1为安徽省区域图,长江和淮河将安徽省分为三个区域,淮河以北为皖北,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为皖中,长江以南为皖南。
图2为安徽省内人口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为第七次全国(不含港澳台)人口普查安徽省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数(人)、城镇化率(%)及面积(平方千米)。
(2)分析安徽省内人口大量流入合肥市的原因,并阐述人口流动对合肥市的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人口迁移表现出明昰的方向偏妤性。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河南为例,目前人口净迁移对其农业增长仍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已趋于微弱。
下图示意2000—2017年我国中部地区6省人口净迁入(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情况)的人口规模变化。
(1)概括我国中部地区6省跨省人口迁移的特征。
(2)说明安徽人口跨省流动偏好流向长三角地区的原因。
(3)分析河南人口净迁移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阅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固原三县沟壑纵横、干旱缺水、灾害频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贫困人口集中,是少数民族回族聚居地。
1990年10月“西海固”1000多户百姓,搬迁到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玉泉营,在茫茫戈壁中的黄河灌区建村,之后20年间陆续接纳来自“西海固”移民4万多人。
在解决温饱问题基础上,经过福建省对口支援,这里陆续发展了特色菌草产业、光伏产业、劳务产业、旅游产业,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概述西海固地区人口迁出后对当地地理环境的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变为全国前8的城市。
(2)简析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5、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人口与城市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人口与城市专项练习题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指出:以东北目前的生育水平和人口流出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正面临危机。
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21%,不足全国同期水平的一半,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
3. 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首要方向是A. 北京B.上海C. 内蒙古D. 海南4. 目前,导致东北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的直接原因是1A. 自然资源日益匮乏B. 人口净流出多C. 人口老龄化严重D. 经济发展缓慢5. 为解决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A. 提高城市化水平B. 改善居住环境C. 优化产业结构D. 全面鼓励生育每年春运期间返乡人流大增,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的人大幅增加,春节去往大城市团圆成新风尚。
“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
一些交通部门也对反向票价给出较大折扣。
下图为一线城市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数量对比。
6. 据图中数据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一线城市是()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深圳7. “反向过年”兴起主要原因是()①避开春运高峰,错峰出行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③文化观念的变化④返乡交通成本较高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8. “反向过年”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B. 缓解城市春节用工荒C. 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D. 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异2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导致该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1.(2)人口迁移可能对该村产生的影响是()A. 自然灾害B. 经济发展C. 政府政策D. 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1)读表可知该村迁出最多的是15~59岁的青壮年人口而这部分人口主要迁入珠三角、重庆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所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B项正确自然灾害、政府政策、宗教信仰对该村人口迁移影响很小故A、C、D项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2)该村人口迁移会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使城市化速度减缓公共设施负担减轻故A、B、C项错误该村迁出的大多为15~59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少年人口比相对提高即留守儿童增多故D项正确故选D2.1982年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政治因素B. 社会文化因素C. 经济因素D. 生态环境因素【答案】C【解析】3.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A. 人口密度大B. 经济规模小C. 土地生产力低D. 生产技术水平低【答案】C【解析】4.(1)与英国相比上世纪60年代法国经济增速较快的关联要素是()B.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高C. 人口基数较大D. 人口就业结构转变较快【答案】【解析】【答案】【解析】5.(1)我国迁入韩国人口在2000年以后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5.(2)大量人口迁入韩国可()A. 两国距离近便于迁移B. 韩国经济发展快C. 两国文化接近易交流D. 我国人口压力增大【答案】B【解析】(1)2000年以后韩国经济增长快对我国劳动力吸引力增强我国人口压力大是促进人口向韩国迁移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选B【答案】D【解析】(2)人口迁入对韩国人口生育率提升和韩国人均收入的提升没有直接影响韩国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已经不能大幅度提升大量人口迁入有利于韩国增加与国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故选D6.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答案】D【解析】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位于东南沿海平原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适宜加上西方殖民地首先到达这里开发时间早经济较发达故选D7.(1)美国人口分布特点是()7.(2)关于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东部向西部人口密度逐渐减小B. 由北部向南部人口密度逐渐加大C. U字型线以内区域人口相对稀疏D. 由沿海向内陆人口密度逐渐加大【答案】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分布大致是西部高原区人口稀疏西部沿海、中部平原和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密集 C正确 ABD错误【解析】(2)①地位于美国东北地区开发历史较早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因此人口密度大 A正确②地位于西部沿海地区开发历史较晚 B错误③地位于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 C错误④地位于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人口密度大 D错误故选A8.(1)甲、乙、丙分别为()8.(2)近年来上述省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回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省区()A. 北京、上海、广州B. 广州、上海、北京C. 上海、广州、北京D. 北京、广州、上海【答案】B【解析】(1)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因此推断甲是广州乙是上海丙是北京故选B【答案】A【解析】(2)外出人口主要是为了就业而外出出现回流可能是当地有了就业机会近年来上述省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回流现象其原因最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故选A9.(1)图中S城市最可能是()9.(2)春节空城指数越高的城市()A. 江苏南京B. 云南昆明C. 辽宁沈阳D. 甘肃兰州【答案】A【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空城指数”多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凭借丰富的就业机会、优渥的薪资、便利的公共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在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迁移返乡从而出现空城图中S城市空城指数高应为经济发达的城市江苏南京在四城市中的经济最发达故选A【答案】C【解析】(2)春节空城指数越高的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人口外流风险较小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迁移返乡交通拥堵减弱环境压力较小故选C10.(1)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图中属于国际迁移的是()10.(2)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A. 甲、乙B. 乙、丙【答案】A【解析】(1)由所学知识知人口迁移按迁移的范围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由图文信息可得图中甲陆路线亚洲人口迁往美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乙路线美国人口迁往亚洲属于国际人口迁移丙路线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丁路线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综上分析 A正确 BCD 错误故选A【答案】B【解析】(2)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而大量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导致美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故B正确其他选项无法比较 ACD错误故选B11.(1)2004年以来该地区()11.(2)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 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B. 人口老龄化进程变慢C. 出现大量失业人口D. 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答案】B【解析】(1)2004年以来该地区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到2007年后开始负增长人口净迁移率较大一直都是迁入为主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劳动力短缺 AC错误因为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B正确在2015年至2016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提升 D错误故选B【答案】B【解析】(2)该地区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但仍然以人口迁入为主大量技术人才外流和本地人口大量外迁属于人口大量外迁 A、C错误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 D错误产业升级与转移会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或升级劳动力需求减少但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仍然需要大量劳动力迁入 B正确故选B12.(1)从甲到乙时段环境供给量曲线变化的出现最可能是因为()12.(2)下列属于丙时段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生活质量提高B. 政策改变C. 科技进步D. 人口数量减少【答案】C【解析】(1)据图可知从甲到乙环境供给量快速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类获取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加故选C【答案】D【解析】(2)图中丙时段示意人口消费量超过了环境供给量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所以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13.(1)省际间红包流出量最大的省及其最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13.(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 京一首都信息通达度高B. 粤一外来务工人口多C. 川—外出务工人收入高D. 桂一旅游人口流量大【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4.(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14.(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14.(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答案】(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解析】(1)结合材料一金字塔图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结合材料二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我国人口流动特点是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城市结合材料三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 21.3%为非农业户口 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特点是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答案】(2)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 较低【解析】(2)根据材料四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这些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月平均收入较低【答案】(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问题【解析】(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有利影响是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流入区经济发展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大量人口涌入的不利影响是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流动人口管理困难带来社会治安管理问题15.(1)据材料一归纳1990-2012年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特征并分析户籍人口变化特征形成的原因15.(2)据材料二说明上海外来人口来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6.(2)指出影响黑龙江省人口流出的主要因素16.(3)简述人口流出对黑龙江省的不利影响【答案】(1)以省内流动为主跨省人口流动以周边省区为主以流出为主原因以务工经商为主【解析】(1)读图可知黑龙江省人口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距离因素和区域发展差异对跨省人口流动影响较大跨省人口流动以周边省区为主以流出为主流动原因以务工经商为主【答案】(2)经济发展因素家庭因素气候环境因素【解析】(2)黑龙江省人口流出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家庭、气候【答案】(3)加剧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流失【解析】(3)黑龙江省人口流动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人口流出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活力下降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流失17.(1)简述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环境承载力大的原因17.(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移民热度较大的国家请说明原因【答案】(1)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资源、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答案】(2)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和教育条件好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大量海外人口迁入【解析】(2)由所学知识可知吸引移民主要从环境、就业、国家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来分析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和教育条件好优惠的移民政策吸引大量海外人口迁入。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1章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2012年以后广东三四线城市户籍人口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当地()A. 2015年广州和深圳净迁移户籍人口主要来自省内B. 2014 年佛山、惠州、东莞户籍人口基本不变C. 2013年广东三四线城市有部分户籍人口迁往省外D. 2012年以后广州和深圳累积净迁移户籍人口有升有降【答案】C【解析】(1)2015年广州和深圳迁入人口多广州的三四线城市迁出人口少说明2015年广州和深圳净迁移户籍人口主要来自省外 A错误根据所给信息无法推断佛山、惠州、东莞户籍人口变化情况 B错误2013年广东三四线城市迁出人口比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迁入人口多可知有部分户籍人口迁往省外 C正确2012年以后广州和深圳累积净迁移户籍人口一直上升 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三四线城市以人口迁出为主迁出的主要是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可能会导致当地部分优秀人才流失 B正确故选B2.(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2.(2)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 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B.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C. 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1)图示反映的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3.(2)“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较显著的时段是()3.(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A. 性别比失衡B. 人口老龄化【答案】B【解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得 2011-2050年(含预测)我国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幅度较大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其他选项无法得知故选B【答案】A【解析】(2)根据图2可知 2016—2020年人口出生率发生短时间上升在释放了累积的生育势能之后出生率开始急速下滑 2021年出生率达到了一个较低值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较显著的时段是2016—2020年故选A【答案】C【解析】(3)结合材料数据可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呈波动趋势 A 错误人口素质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关系不大 B错误根据图2可知“全面二孩”带来的影响比较短期对改变人口结构影响不大 C正确“全面二孩”不能阻挡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还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出生人口增加了被抚养人口的数量增加劳动人口抚养负担 D 错误故选C4.(1)该地区()4.(2)针对该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当地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A. 女性平均年龄较小B. 就业机会较多C.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低D. 人口结构合理【答案】C【解析】(1)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较高女性平均年龄较大青壮年在人口中的比例较小外出务工人口较多说明该地经济较落后就业机会较少社会福利保障程度低人口结构不合理故选C【答案】C【解析】(2)该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济落后很难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不符合国家政策也不利于当地经济正常发展老年人口比重较大需增加医疗投入该地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不适合延迟退休故选C5.(1)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5.(2)农民工形成的人口移动()A. 农村人口数量减少B.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C. 城市就业机会减少D. 农业生产比重提升【答案】B【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农民工虽然总量增速总体下降但总数仍然不断增加不能反映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A选项错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总体下降 B选项正确读图可知我国农民工虽然总量增速总体下降但总数仍然不断增加说明城市就业机会没有减少 C选项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农民工形成的人口移动一般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是自发性质的人口移动农民工一般技能有限且大部分没有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故呈现定居少短期流动多的特点农民工总体收入相对较低环境因素对农民工移动的影响不大 C符合题意故选C6.(1)图中下列地区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6.(2)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6.(3)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城区呈长条状制约其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 祁连山地B. 石羊河沿岸地区C. 腾格里沙漠D. 弱水沿岸地区【答案】B【解析】(1)石羊河沿岸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绿洲广布因此其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弱水沿岸绿洲少水资源有限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不及石羊河沿岸地区故选B【答案】C【解析】(2)河西走廊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多祁连山冰雪融水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自然条件相对较优因此成为甘肃省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地区故选C【答案】B【解析】(3)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受河谷地形限制城区呈长条状地形成为制约其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故选B7.(1)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①社会文化因素②经济因素③交通运输④国家政策7.(2)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A【解析】(1)春运期间人口流动主要是为了家庭团聚回家探亲属于社会文化因素①正确因地区间经济差异人口一般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春运期间又从工作的发达地区向家乡欠发达地区流动②正确因此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①②故选A【答案】C【解析】(2)据材料可知“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是人口的迁入区以往春节期间迁入的打工人口大量返乡导致东部地区城市空城现象“反向春运”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城市空城化故选C表中四城市()A. 上海人口总量减少最多B. 北京人口总量减少最少C. 广州人口总量增加最快D. 深圳人口总量增加最快【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可以计算出人口增加数量深圳约61万、广州约45万、人口减少数量上海约1.45万、北京约2.17万所以深圳人口增加数量最多深圳增加速度最快北京人口减少数量最多减少速度最快9.(1)分析材料可知()9.(2)当前我国政府全面放开二胎对未来非农就业的影响是()9.(3)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非农劳动力供给出现下降我国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提高退休年龄②吸纳国际移民③增加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④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⑤鼓励青少年就业A. 非农就业人数比重与城市化呈正比例B. 我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短期内将枯竭C. 城市迁往乡村是未来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D. 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化率的比值下降【答案】D【解析】(1)读图非农就业人数比重与城市化呈正相关 A错我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短期内将继续上升 B错乡村迁往城市仍是未来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C错城市化率会逐渐升高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化率的比值下降 D对故选D【答案】D【解析】(2)当前我国政府全面放开二胎人口出生率增长对未来非农就业的影响是长期有利于非农就业人口的供给 D对新生儿童短期内不能转化成劳动力非农就业总人数短期内不会迅速增加 A错占就业人数比重短期内不会明显变化 B错不会改变非农就业的结构 C错故选D【答案】B【解析】(3)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非农劳动力供给出现下降我国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退休年龄①对我国人口众多不适宜吸纳国际移民②错增加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③对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缓解劳动力不足④对不会鼓励青少年就业⑤错 B对 A、C、D错故选B1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2)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 该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B. 该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C. 该指标是一个难以精确的虚数D. 该指标取决于木桶效应的长板【答案】C【解析】(1)从材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来看该指标应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虚数难以做到精确的计算 C正确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最大限度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反映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指标 A、B错误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木桶效应的短板 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过度索取资源将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减小①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尽可能使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合理、健康的高水平生活质量②正确只有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③正确人口增长过快必定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人口容量会减小④错误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说明1860年以后黑龙江省吸引山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11.(2)描述第五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迁移特点11.(3)分析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的原因【答案】(1)政策支持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口稀少或地广人稀【解析】(1)据材料信息 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表明当时的人口迁移有政策支持根据所学可知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长期禁止开垦当地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对山东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答案】(2)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规模大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解析】(2)“2000年山东省的迁移人口总量达891.18万人其中省内的县、市区内的迁移人口有869.33万人” 体现了山东省人口迁移规模大且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据表可知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较大其次是高中、中专学历表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据表可知山东省内、外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均比全国同类占比低高中、中专及大专以上占比比全国同类高表明山东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答案】(3)山东省沿海或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迁移距离短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大【解析】(3)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省内就业机会多“大多从落后移距离短交通等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表明山东的人口迁移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人们不愿意离开家乡太远12.(1)图中A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12.(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下列四国中与A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多选)A.印度B.埃塞俄比亚C.法国D.俄罗斯【答案】(1)人口老龄化【解析】(1)根据A的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答案】(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解析】(2)根据B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数量比重高故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答案】(3)CD【解析】(3)A国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问题严重应该属于发达国家印度和埃塞俄比亚属于发展中国家法国和俄罗斯属于发达国家13.(1)阐述2000~2010年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13.(2)从大气角度说明南通市老龄人口较多的原因13.(3)从苏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角度分析江苏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形成原因13.(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 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苏北地区G型和A₁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₂型、A₃型、S型增加增幅最大的为A₂型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或苏北地区G型、A₁型向A₂型、A₃型、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可知 2000~2001年苏北地区G型和A₁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₂、A₃、S型增加增幅最大的为A₂型说明老龄化加剧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答案】(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及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小有益于老年人健康长寿【解析】(2)本题主要分析南通市优越的大气环境对老年人口的有利影响从气候、空气质量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3)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南经济发展较快从图中得知苏南人口呈现年轻化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吸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口降低了苏南老龄化水平【答案】(4)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等【解析】(4)本题可以迁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来解答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体系弘扬敬老文化等方面分析14.(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14.(2)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14.(3)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解析】(1)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冬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养老其他地理原因可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角度说明【答案】(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2)注意从“积极”方面回答可考虑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消费、促进文化交流等【答案】(3)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解析】(3)读图可知德国老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第1单元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据表可知()1.(2)影响2010-2020年东部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东北地区人口大量迁入B. 中部地区人口总量最少C. 西部地区人口增长最多D. 东部地区人口分布最多【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2.(1)下列观念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量⑤注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2)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⑥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 ①②⑤⑥【答案】A【解析】(1)可用排除法我国传统文化下注重自我发展和重视子女质量的说法错误我国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孩偏好” 并形成传统故选A【答案】A【解析】(2)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故符合题意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故不符合题意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故不符合题意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3.(1)我国东部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东部地区比西北地区()3.(2)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 土地面积广阔B. 矿产资源丰富C. 人均消费水平更高D.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1)我国东部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东部地区比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D正确故选D【答案】B【解析】(2)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与数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数量与领域是会增加的环境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是会增大的故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发展科技来实现故选B4.(1)下列关于各潜力区的说法正确的是()4.(2)造成北温带和热带地区可承载人口数量较少的共同原因是()A. 中温带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年生物量大B. 北亚热带经济最发达可承载人口数量最多C. 青藏区面积小、热量不足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小D. 干旱、半干旱区热量充足经济发达可承载人口数量多【答案】A【解析】【答案】A【解析】5.(1)江苏省面积并不大但却成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其主要的原因不是()5.(2)影响西藏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 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B. 工业、商业贸易繁荣C. 地处经济发达地区D.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6.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A. 开放程度低B. 水资源匮乏C. 人均消费水平低D. 科技水平低【答案】B【解析】由题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是因为西部地区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水资源匮乏故选B7.人口容量的特点是()①不确定性②确定性③相对确定性④相对不确定性.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人口容量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8.(1)与河南相比目前广东省成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的主要原因是()8.(2)乙地区水资源严重影响其人口分布该省区人口主要分布在()A. 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B. 地处经济发达地区C. 地处沿海面积更大D.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9.(1)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的特点有()9.(2)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9.(3)导致图中特区流动人口比例下降而特区外如东莞、佛山流动人口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A. 分布比较均匀B. 西部多于东部C. 北部多于南部D. 集中在核心区【答案】D【解析】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的特点有集中在核心区【答案】B【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主要是该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来此工作【答案】A【解析】特区经济发达东莞、佛山经济落后由于特区的产业升级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出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因此流动人口比例下降东莞和佛山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入需要大量劳动力流动人口比例上升10.(1)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考虑①②③④城市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是( )10.(2)②城市可能位于我国的()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据图说出1949-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11.(2)根据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学历“通货膨胀”现象的原因11.(3)说出学历“通货膨胀”现象带来的影响【答案】(1)特点毛入学率整体上持续提升 1990年以前提升较慢 1990年以后提升较快原因新中国建立国家稳定安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增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鼓励力度加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多 90年以前工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 90年以后经济逐步转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计划生育的实施18-22岁人口数量增长放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较快【解析】(1)变化特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整体上持续提升 1990年以前提升速度较慢1990年以后不断加速原因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国家稳定安全经济不断持续发展对人才需求加大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促进高校入学人数的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家庭和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和能力增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鼓励力度加大不断扶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入学率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多1990年以前工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1990年以后经济逐步转型、升级为技术、资金密集型需要技术工人和科技人才计划生育的实施 18-22岁人口数量增长放缓高校扩招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较快【答案】(2)经济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如高校扩招)拥有高等教育学历水平的人口数量大增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造成就业人口和岗位的冲突部分高校教育质量较差学历证书含金量低不能满足岗位需求【解析】(2)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建设和完善高校设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拥有高等教育学历水平的人口数量大增人口众多就业人口和岗位的冲突各行业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造成高学历配置低岗位现象部分高校扩招步伐太快入学门槛降低教育质量较差学历证书含金量低有学历没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答案】(3)利社会服务专业化更强、质量更高利于产业创新和升级不利教育资源浪费家庭教育投资压力大大学生就业困难影响社会安定等【解析】(3)有利各个岗位提高学历要求社会服务专业化更强、专业质量更高提高学历要求配置较高学历人才队伍有利于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不利客观上高学历配置低岗位现象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育年限增加教育时长拉长家庭教育投资压力大大学生就业困难出现工资不如农民工现象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等12.(1)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12.(2)结合我国囯情说明移民法将潜在移民分类的原因 ________12.(3)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试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如图所示信息进行阐述 ________【答案】人口的生活, 文化消费水平【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答案】有利于我国合理引进人才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解析】中国公民移民到国外及其他地区共分为七种①亲属移民②专业技术移民③投资移民④劳务移民⑤国籍归属移民⑥政治性移民移民法的制度说明我国目前严重的环境、人口问题应从环境承载力方面减轻环境压力等分析【答案】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数量正相关而与消费水平负相关美国人口基数较大这种人口基数大的特点若再与人口快速增长相结合必然会出现庞大的人口增长总量若再与高消费结合会给美国和全球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解析】美国消费水平高人口的快速增长会进一步加大对世界能源、粮食、工业产品的消耗从而向全球转嫁其人口压力13.(1)图甲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 该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 13.(2)根据图乙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此种人口迁移带来的有利影响13.(3)根据图丙简述我国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地区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1)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影响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致使社会人口性别构成失衡不利于社会稳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解析】(1)图甲反映出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男性比例不断升高会造成部分男性结婚困难致使社会人口性别构成失街不利于社会稳定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答案】(2)主要方向从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有利影响满足了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人均收入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解析】(2)据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下降东部地区比重上升所以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人口迁移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迁入区和迁出区两个方面分析【答案】(3)地区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早中、四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晚原因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解析】(3)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较早中、西部地区较晚原囚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方面分析14.(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14.(2)指出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可能给广东带来的影响14.(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问题【答案】(1)我国人口墓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我国人口墓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答案】(2)原因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重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问题【解析】(2)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2000年第三位变为2010年第一位这是由于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大量人口迁入广东给广东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影响主要是为广东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是由于人口增多加重了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带来社会治安问题【答案】(3)方向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问题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环境、资源问题)加重、就业困难(失业率高)、社会治安差等问题【解析】(3)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大量人口流动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加重、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问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人口潜力指数是某地区相对合理人口密度与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之比人口潜力指数大于1 说明该地区可以容纳更多人口人口潜力指数小于1 说明该地区的现有人口数已经超过其相对合理人口容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较高的原因是()A. 开发历史悠久B. 环境优美适宜居住C. 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D. 消费水平低【答案】C【解析】美国东北部自然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因此环境承载力大人口潜力指数较高故选C2.(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环境承载力④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2.(2)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①④【答案】D【解析】P和P′都是代表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的合理容量应越大据图可知P′>P 所以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答案】B【解析】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规模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没有正或负相关关系故①②错人口合理容量会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表中反映了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活质量有个最佳值当人口规模超过时将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3.(1)该城市人口迁移()3.(2)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环境恶劣②环境污染严重③基础设施相对落后④经济欠发达A. 省外人口净迁出数量波动上升B. 人口净迁入数量省内大于省外C. 人口迁入以省内人口迁移为主D. 人口净迁出数量逐渐增加【答案】A【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省外人口净迁出数量波动上升 A正确2010年~2013年省外人口迁出数量为负值说明为人口迁入省内人口迁出为正值故人口净迁入数量省内小于省外 B错误人口迁出以省内人口迁移为主 C错误省内人口净迁出数量2013年最大并不是逐渐增加 D错误故选A【答案】C【解析】(2)该城市人口迁移以省内迁出为主说明该城市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活质量较差③④正确自然环境不一定恶劣经济较落后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较轻故选C4.(1)该市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4.(2)该市大量外迁的人口主体为()A. 山脊纵横交错对外交通闭塞B. 煤炭趋于枯竭资源型产业衰弱C. 环境污染严重危及居民健康D.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答案】D【解析】(1)该市单一和低端化的产业结构会阻碍经济发展就业岗位有限收入不高迫使大量人口外迁谋生故选D【答案】B【解析】(2)由于就业岗位等限制外出的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故选B5.(1)目前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5.(2)阿联酋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5.(3)大量人口迁入对美国的影响是()A. 经济B. 文化C. 资源D. 气候【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移民目的国美国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故目前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故选A【答案】B【解析】(2)阿联酋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就业机会多导致阿联酋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大故选B【答案】C【解析】(3)大量人口迁入会缓解美国人口老龄化现象 A错人口迁入并不会降低发展速度 B错人口迁入待就业人口增多就业压力增大 C对人口迁入会对环境产生压力 D错故选C6.决定全球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人口的迁移B.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 人口的出生率D. 人口的死亡率【答案】B【解析】7.(1)百度迁徙地图()7.(2)有关图示时段的人口流动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数据收集应用了RS和GPS技术B. 具有直观、数据更新快的特点C. 利用虚拟技术可预测人口流动方向D. 可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答案】B【解析】(1)百度迁徙地图数据是主要是GPS和GIS 不是RS 图示数据可更直观、更新快的特点该技术可监测人口流动方向但不能预测人口流动方向是利用手机定位数据不能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故选B【答案】C【解析】(2)图示时段人口流动现象的监测不是人口迁移 A错图示是人口流动回家过年是文化因素不是经济因素 B错中西部短途旅客增多是当地经济水平提升就近务工距离近 C对人口从东部地区流出是返乡回家与逆城市化无关 D错故选C8.(1)据表可知()8.(2)影响2010-2020年东部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东北地区人口大量迁入B. 中部地区人口总量最少C. 西部地区人口增长最多D. 东部地区人口分布最多【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9.(1)造成我国农业劳动力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9.(2)伴随着劳动力重心移动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A.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B. 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C.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D. 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地区差异【答案】B【解析】(1)北方机械化发展水平高于南方 A错误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较早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导致第一产业人口比重下降、二三产业人口比重上升 B正确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与农业劳动力重心移动关联不大 C错误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地区差异与农业劳动力重心移动关联不大 D错误故选B【答案】A【解析】(2)伴随着劳动力重心向西北移动说明东部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减少致使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 A正确另外伴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耕地面积减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小土地撂荒现象减缓但是土地利用结构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人均耕地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农业产出必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单产 BCD错误故选A10.(1)由图可知江苏省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为()10.(2)影响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大B. 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C. 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D. 四周人口密度大于中部【答案】A【解析】(1)据图可知江苏省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为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较大 A正确故选A【答案】D【解析】(2)江苏省为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且南部经济水平高于北部导致人口密度南部高于北部 D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在此期间该城市()11.(2)迁到该地的部分外来人口属于链式迁移(即同家族、同村落的陆续迁入)影响该类迁移的主要因素是()11.(3)推测该城市近十年外来暂住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原因()A. 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B. 常住人口数量先增后减C. 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沿海D.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答案】D【解析】该城市在此期间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应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工业化快于城市化A错图示外来人口数量先增后减不能表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 B错我国沿海经济发达是人口迁入地区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内陆地区 C错大量劳动力涌入说明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 D对【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链式迁移即同家族、同村落的陆续迁入这些迁入人口集聚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和风俗习惯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A对经济因素不会导致链式迁移 B错我国目前人口迁移是自发性的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不是人口链式迁移的主要原因CD错【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曲线该城市近十年外来暂住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呈减少趋势 A、C错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数量要求减少 B对与政府控制城市规模关系不大 D错1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答案】【解析】13.(1)广州提出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左右这1500万人口是指________13.(2)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角度分析广州市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因13.(3)说明广州市提升环境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广州市预计到2021年末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左右这是让广州人生活得舒服的指标生活得舒服就要做到资源合理配置人地矛盾较小因此1500万是人口合理容量的指标【答案】(2)人口较多生产生活对各类资源的消费量大随着人口增长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会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下降【解析】(2)本题要求从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人口过多的话生活生产对各类资源的消费量较大过多的人口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就医困难、读书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下降因此广州市控制人口增长【答案】(3)开发新能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等【解析】(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其他资源、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为了提高广州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其措施主要是从资源、经济、科技等方面进行分析开发新能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等14.(1)概括海南省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4.(2)分析大量外来人口对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人口分布不均沿海人口密度大海口市人口密度最大中部(山区)人口密度小原因沿海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易于开发沿海和省会(海口)开发较早海、陆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中部为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开发较晚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解析】(1)读图可知人口分布不均沿海人口密度大海口市人口密度最大中部(山区)人口密度小主要原因可以结合地形、气候、河流、土壤、交通、海洋资源等方面展开分析沿海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易于开发沿海和省会(海口)开发较早海、陆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中部为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开发较晚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答案】(2)促进餐饮、住宿、房地产、商贸、高新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2)大量外来人口对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大量外来人口可以促进餐饮、住宿、房地产、商贸、高新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我国流动人口增长率最大的时期是()1.(2)影响我国近三年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20世纪80年代B. 20世纪90年代C. 21世纪00年代D. 21世纪10年代【答案】B【解析】(1)结合“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图”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的流动人口增长了20万左右,流动人口增长率约为30%;20世纪90年代增长了大约75万,流动人口增长率约为75%;21世纪00年代增长了大约110万,流动人口增长率约为51%;21世纪10年代增长了大约30万,流动人口增长率约为12%。
故选B。
【答案】A【解析】(2)由于我国内地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使得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
影响我国近三年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故选A。
2.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500万以内。
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B. 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C. 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D. 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答案】B【解析】“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故选B。
3.(1)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春运出发地的十大城市除北京外,其余都分布在南方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3.(2)北京成为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十大出发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其原因与南方地区不同的是()3.(3)《2017年春运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出我国的()A. 乡村生态良好,吸引城市居民B. 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C. 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D. 气候温暖,来此越冬人数增加【答案】B【解析】(1)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春运出发地大城市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地区,这些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B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1.(2)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分布很不平衡B. 集中分布在西南部C. 沿海多、内陆少D. 地势低平地区人口多【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2.(1)致使左图反映的武汉市人口流动的原因,不可能是()2.(2)2017年春运结束前,武汉出现流入人口小高峰,最可能是()2.(3)2020年腊月二十九凌晨之前,武汉出现了流出人口高峰,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2.(4)武汉市流出人口的去向,最集中的地区可能是()A. 位置适中,交通便利B.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C. 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大量游客D. 高校众多,吸引全国各地学生求学【答案】C【解析】(1)读左图分析,武汉市人口流动表现为春节假期期间人口以流出为主,春节假期之后人口以流入为主,流动人口的总量大。
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武汉位置适中,交通便利,A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发达,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外来务工人口多,B正确,不符合题意;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武汉会导致春节假期期间流入人口数量多于流出人口数量,与图中信息不符,C错误,符合题意;高校众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生求学,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B【解析】(2)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经商人员一般春节假期结束以后就开始返回武汉,A 错误;读左图分析,春运结束前的流入人口小高峰出现在元宵节之后,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高校学生开学返校,B正确;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经商人员一般春节假期结束以后就开始返回武汉,C错误;外来旅行游客的高峰集中在春节假期,D错误。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九)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九)综合题1、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盆地四周的冲积扇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1)推测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
(2)说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1)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或山麓冲积扇)。
原因: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较充分;光照资源丰富;主要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
(2)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及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分是决定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水源比较充足,而且从图中的公路和铁路分布状况可观察处,塔里木盆地交通线呈环状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处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是城镇布局最好场所。
(2)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
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而且地域辽阔,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沙漠广布,地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从而使得该地人口容量小。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材料二: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材料三: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二十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000万的人口高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面积而减少8000km2,新造林面积10000km2。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必修2第五篇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导致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因素有()①教育程度②自然环境③思想观念④经济水平⑤医疗水平1.(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最小的是()A. ①②⑤B. ③④⑤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D【解析】(1)教育程度、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生育观念因此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和教育程度、思想观念、经济水平有关故选D【答案】D【解析】(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男性比重大国防兵源充足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国防兵源 D对影响人口再生产造成劳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男女比例失衡影响社会治安对社会稳定影响较大 ABC错故选D2.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闽宁镇就是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而得名的如今是永宁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闽宁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曾经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 4.4万多祖祖辈辈生活在宁南“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通过移民搬迁来到这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比起西海固地区闽宁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条件不包括()A.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B. 交通便捷运输方便C. 劳动力廉价D. 距离首府城市近受辐射带动作用强【答案】C【解析】3.“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A. 饮用水质量好B. 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C. 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D. 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答案】C【解析】“长寿村”人口寿命较长或百岁老人较多主要是由于当地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水质较好等因素而形成的与山区是否闭塞关系不是很大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只能说明当地经济落后生活水平较低不利于长寿故选C4.(1)2010﹣2015年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4.(2)据图中预测中部地区平均寿命延长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A. 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更好B. 东部地区老龄人口基数小C. 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D. 中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高【答案】A【解析】东部地区经济较中部发达社会保障程度较中部好利于老年人寿命延长高龄人数较多高龄化率东部较中部高 A正确东部地区人口总数大高龄人口多故B错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地区地势较平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较中部优越故C错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均收入较中部高故D错【答案】D【解析】据图知 2015年之后为高龄化率预测值 2040﹣2050年斜率最高应是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5.(1)我国高端人才空间分布的特征是()5.(2)我国高端人才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形势是()5.(3)造成陕西高端人才占有率变化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主要集中于京、沪、粤且三地相互间差距不大B. 西部地区是高端人才薄弱区没有人才中心C. 呈“中心—边缘”模式中心省市的人才聚集力明显高于周边地区D. 呈现“梯度”分布特征东北三省处于一个梯度【答案】C【解析】(1)据表中信息可知我国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分布于京、苏、沪且三地相互间差距很大北京遥遥领先 A错误西部地区是高端人才薄弱区但陕西是区域人才中心 B错误高端人才表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模式全国高端人才重心在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每个区域内形成各自中心西部地区以陕西为中心中部地区以湖北为中心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向外扩散中心省市的人才聚集力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C正确辽宁比重比黑龙江、吉林大的多不在一个梯度 D错误故选C【答案】C【解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长率为正的省市有15个其中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为4个、5个和6个呈现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态势故选C【答案】A【解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西重点高校较多很多毕业生都会将所读学校所在地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就业的理想地区6.下图是我国近年来人口普查的部分统计数据自201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4亿据此判断下列法说错误的是()A.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成效明显B. 受教育程度上升文化素质提高C. 我国目前未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D. 应控制人口增长微调人口政策【答案】C【解析】如图是我国近年来人口普查的部分统计数据自201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4亿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C符合题意故选C7.(1)与2000年相比 2015年该省劳动力()7.(2)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A. 15-19岁比例增加B. 平均年龄增大C. 25-29岁数量减少D. 男女比例失衡【答案】B【解析】(1)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 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 A错误平均年龄增大 B正确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因此25-29岁数量增加 C错误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D错误故选B【答案】A【解析】(2)结合材料分析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劳动力老龄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可能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故选A8.(1)有关该地区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8.(2)④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①时人口总量最大B. ③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C. ④时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D. ⑤时老年人口比例很小【答案】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①时期之后人口仍在继续增长故A错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 说明人口增长缓慢故B正确④时期人口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大于0 说明该地人口数量为增加状态故C错⑤时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7 说明人口出生率低说明该地区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故D 错【答案】A【解析】A、读图分析可知④时期以后人口出生率为负值进而说明该地经济发达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机会减少故正确B、迁入量减小与生态环境关联不大C、经济发达故不符合题意D、就业机会少使农民工返乡务工9.(1)与芬兰人口分布具有相似性的国家是()9.(2)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 美国B. 刚果(金)C. 加拿大D. 沙特阿拉伯【答案】C【解析】(1)芬兰地广人稀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人口南多北少加拿大受气候等因素影响人口也南多北少美国人口分布在东西部沿海地带和密西西比河下游及五大湖区刚果和沙特气候干旱少雨与芬兰地理环境差异大其人口分布相似性较低故C正确 ABD 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2)芬兰纬度高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该国南部以平原为主适合耕种北部以丘陵为主因此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同时地形影响交通线的分布也影响了人口分布植被覆盖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 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10.(2)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 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即d【答案】D【解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45万是环境承载力Z 合理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最适宜的人口数25万为人口合理容量Y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35万为该岛国的人口总量X 则三者的关系是Z>X >Y11.(1)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为()11.(2)目前该城市的人口为55.84万人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适宜的是()A. 73.37万人B. 77.66万人C. 109.8万人D. 211.39万人【答案】A【解析】(1)根据木桶效应人口合理容量取决于最大的制约因素根据材料该地最大的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因此人口合理容量应为73.37万人故选A【答案】C【解析】(2)目前该城市人口为55.84万尚未达到人口合理容量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措施促进人口合理迁入随意拓展和开发河谷用地和矿产资源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区水资源相对充足没有必要修建跨区域调水工程故选C12.(1)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原因是()12.(2)图中①~④地区成为人口密集区的共同原因是()A. 陆地面积大B. 寒带面积小C. 昼长时间长D. 洋流影响大【答案】A【解析】(1)世界居民生活在陆地上大多数居民依靠陆地上的资源生存因此陆地面积越大适宜生活和居住的地区就越多分布的人口也就越多全球陆地的67%集中在北半球这是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最重要的原因选项A符合题意忽略海陆分布的情况下南、北半球寒带面积是相等的昼长时间南、北半球相似南、北半球洋流分布基本对称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C【解析】(1)图中①表示东亚地区、②表示南亚地区、③为欧洲、④表示北美东北部前两者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开发历史悠久后两者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四个地区共同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其中气候温暖湿润是最重要的自然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人口密集区大多以平原为主东亚和南亚经济欠发达许多离海较远的内陆地区人口也较密集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13.(1)据图推测巴西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13.(2)说明澳大利亚面积是阿根廷的3倍而生物承载力却与阿根廷相差不大的原因13.(3)对比分析提出提高我国生物承载力的有效措施【答案】(1)国土面积大地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物再生能力强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解析】(1)巴西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巴西的国土面积、植被、生物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2)澳大利亚沙漠面积远大于阿根廷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弱两国适宜植物生存的面积相差不大【解析】(2)澳大利亚面积是阿根廷的3倍而生物承载力却与阿根廷相差不大的原因主要从两个国家植被覆盖率及植物生存的面积进行比较【答案】(3)合理保护和有效扩建生态用地保育与发展自然生产力合理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种植效率【解析】(3)由材料可知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因此我国要提高生物承载力应合理保护和有效扩建生态用地保育与发展自然生产力合理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种植效率14.(1)据材料一归纳1990-2012年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特征并分析户籍人口变化特征形成的原因14.(2)据材料二说明上海外来人口来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周测(2019-3-14)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3题)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2013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
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据此回答下列1-3题。
1.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老龄化严重B. 劳动力严重不足C. 育龄妇女人数少D. 生育观念的改变2. 制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B.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C. 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D. 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3.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十年内,我国()A. 总抚养比不断增长B. 劳动人口比重在上升C. 劳动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D. 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下降下图是丹麦人口近200年来的变化状况图。
完成下面4-6题。
4. 丹麦人口再生产从甲到乙再到丙阶段历史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频发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经济发展水平D. 国家的政策变迁5. 丙阶段后期丹麦人口死率比出生率高的原因是()A. 自然灾害多B. 人口老龄化C. 总人口降低D. 瘟疫蔓延快6. 近年来,丹麦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直接的人口问题是()A. 劳动力不足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素质低D. 死亡率增高读我国M省与全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完成7-9题。
)A. 1995年B. 2000年C. 2010年D. 2014年8. 目前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为()A. 低—低—低B. 高—高—低C. 高—低—高D. 高—高—高9. 由表可知该省()A. 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快B.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C. 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D.人口出现负增长下图为1985—2010年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10-11题。
10. 图中,我国( )A. 1985年之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B. 1987年之后,人口总量持续下降C. 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D. 2006年之后,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11. 目前,我国人口( )A.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B.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C.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D.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齡结构比较图,完成下面12-14题。
12. 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是()A. 出生率上升B. 自然增长率上升C. 人口总数下降D. 死亡率上升13.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A. 迁移人口的多少B. 男女人口的比重C. 生产力发展水平D. 消耗资源的速度14. 今后,该省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②养老负担重 ③适龄儿童入学困难 ④人力资源数量短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是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人数的比值,下表为2016年我国部分省市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
完成下面15-16题。
A. 广东年龄结构最老B. 北京年龄结构比浙江老C. 四川年龄结构最年轻D. 黑龙江年龄结构最老 16. 影响表中各省市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环境 B. 就业机会 C. 医疗水平 D. 地理位置“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移民。
在明末清初,四川遭受了一场大浩劫,《四川通志》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xian ,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之后,口稀若晨星。
”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9万余人,清朝初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入川,其中以湖广行省(今约湖南湖北)人口最多,移民迁徙到了重庆后又再往四川继续迁徙(如图)。
完成下面17-19题。
17. “湖广填四川”移民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 A. 战乱 B. 政策 C. 资源 D. 灾害18. “湖广填四川”对四川盆地区域开发的影响主要是( )A. 提供了开发的技术B. 提供了开发的人口C. 开发了当地的矿产D. 开发了当地的工业 19. “湖广填四川”移民主要从水路而不是陆路进入四川盆地,其原因是( )A. 入川陆路地形崎岖B. 水路运输异常平稳C. 距离近,成本低廉D. 距离远,水运安全 下图是澳门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城区(A 、B 、C)人口数量规划图。
据此,完成下面20-21题。
20. 规划围海造陆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 A. 水资源 B. 交通便捷度 C. 新区面积 D. 科技水平21. 为提高各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A. 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B. 增加居住建筑密度,提高人口容量C. 增加居住建筑高度,提高人口容量D. 建立便捷交通系统,促进内外交流城市化率反映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1992—2010年北京市城市化率及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面22-23题。
22. 1992—2010年,北京( )A. 城市化率不断下降B. 城市化速度持续加快C. 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D. 城市化水平较高 23. 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城市化水平具有关联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跨流域调水引起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B. 城市绿地面积扩大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C. 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使得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D.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雄安新区建设是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促进我国华北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直接影响到未来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读图完成下面24-25题。
24. 选择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职能的疏解地,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有()①地价便宜②科技发达③离京津地区近④环境承载力较强⑤水运交通便利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⑤D. ③④⑤25. 下列关于雄安新区规划的说法合理的是()A.北城居住工作区发展重化工业等非首都职能产业B.中宛全部发展花卉、乳牛等城郊农业以供应首都C.南淀以公园、滨水湿地为主以保护北洋淀水环境D.雄安新区最终要与北京一片,形成无差别首都区下图是我国西南某省会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26-28题。
26. 该城市中分布有大量公司总部和高档商场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7. 该市主要干道走向是()A. 南-北B. 西北-东南C. 东-西D. 东北一西南28. 据图,可以推知该市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属于()A. 同心圆结构B. 扇形结构C. 多核心结构D. 集中式结构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
读图,完成29-31题。
29. 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总体趋势是()A. 先增后减B. 先减后增C. 呈减少趋势D. 呈增加趋势30. 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 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31. 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A. 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 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C. 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D. 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简图。
读图完成下面32-33题。
32. 造成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经济因素B. 社会因素C. 行政因素D. 历史因素33.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到b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二、综合题34、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图中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分)(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判断①②③④⑤五处哪一处为高级住宅区,并说明理由。
(4分)(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
(3分)35.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11分)(1) 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模式,该地比较凸出的人口问题是,主要应对措施是(5分)(2) 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1分)A.自然环境 B. 经济因素 C. 家庭婚姻 D. 求学(3) 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______地。
(1分)(4) 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
(3分)高一地理周测(2019-3-14)参考答案:1.D 此题注意审题,问题是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不是实施单独二孩或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是我国单独二孩或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原因,A错误;目前我国劳动力还没有出现严重不足,B错误;我国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人数也庞大,C错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不到三年,就调整全面二孩政策,就是因为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夫妇很多不愿意生二孩,即生育观的改变,从而导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提前,D正确。
故选D。
2.B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缓解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原因,B正确;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同样是实行计划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生育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会改变,A错误;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与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无关,C错误;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能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但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
故选B。
3. D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十年内,每年新出生的小孩人数会明显增加,在十年内,新出生的小孩还不会成为劳动力,我国新增人口抚养比增大,老龄人口抚养比下降,总抚养比不一定增长,A错。
劳动人口比重在下降,B错。
劳动人口的抚养压力不一定会减轻,C错。
老龄人口占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下降,D对。
故选D。
4.C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
5.B 丹麦为北欧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丙阶段后期老龄化现象严重,故死亡率比出生率要高,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