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阅读附答案.doc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检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基础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诗人总是成为感知时代的先锋,诗歌总是成为时代的号角和第一声春雷。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在新时代,一直充当着时代先行者、价值引领者的诗人何为?诗歌何为?伟大的诗歌产生于伟大的社会实践,古今中外皆然。
盛唐诗歌最具代表性,其中又以唐代边塞诗最为典型。
《全唐诗》近五万首,边塞诗只有两千余首,却被认为是唐诗中最具思想性、想象力与艺术性的诗篇。
所谓诗歌的“盛唐气象”,主要是由边塞诗表现出来的。
盛唐的美学形象也主要是由边塞诗建构起来的。
边塞诗充分展现了一种自由的、积极的、开放的精神,以及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
到西域去,到边疆去,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是当时读书人和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也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
边塞诗因为反映普遍社会情绪和理想生活样貌,所以脍炙人口,让人震撼。
当代社会正在进行伟大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这里说的雄心既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思想准备。
在新时代,诗歌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时代诗歌,要解决好个人性与人民性的问题,传承、开放与创新的问题,还有如何书写时代与现实的问题。
新时代诗歌应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新时期文学就是从确立主体意识开始的,但那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曾对人性的解放、人道的弘扬起过积极作用,但过于强调自我,导致后来解构主义思潮泛滥,否定传统、贬低英雄、反对崇高,直至解构一切宏大叙事,最终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本身就包含了个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建立在个体和民族基础之上又超越具体的个人和民族的。
我们要走向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的建构主义,不断走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诗歌不只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穷的” 。
诗歌不会直接干涉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耳濡目染地影响社会。
特别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密切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流传、接受门路更加多元。
诗歌文体特征决定了它能够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深重的主题,传达正能量,涉及社会热门问题,凝集、感人、激发民心,甚至能够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看法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
第一,诗人应当秉承社会责任感。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前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
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限制于哪一个详细的方面。
诗歌能够责备弊端、关注民生,能够培育公众的审美品位,还能够起到沟通、传承或持续文化的功能。
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觉、描绘社会的痛苦、关心全部能够关心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能够从时代和文化的视线出发,也能够持个人的身份去固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用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经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建,赐予我们的感染力、创建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没法供给的,它直指人的心灵。
诗歌隐蔽于每个人的心里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盗取灵魂奥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体现,是灵魂坦诚的辨白。
历代好诗都拥有安慰、纯化、提高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将来必定缺乏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当有终极的关心,灵魂有所归属。
从艺术根源来看,诗歌第一是个人化的精神感觉,它不受时空的隔断,浓缩了“我”与“你” 、“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将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
2020-2021学年利津县陈庄镇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利津县陈庄镇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应能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
然而,现阶段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
除了能够看到一些诗歌技术上的明显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却给人萎缩和晦暗之感。
口语诗歌和很多网络诗歌竟然以规避崇高和抵制优美为傲,更使诗歌蒙上浓重阴影。
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崇高就是雄伟、庄严、壮丽、高远、道劲。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
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如艾青深沉浑厚的诗歌;也有愤激、劝勉和自省的政治抒情型崇高;还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等。
那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
并不是所有强烈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
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
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也不领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而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
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
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前者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
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
心灵是可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到达崇高。
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与之对话、对抗,进而超越,形成自已的独特诗艺。
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激励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鼓舞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2020年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诗论范畴的“诗心”,从传统文化看,可以概括为一种融会了中国儒、道、禅的“道德心”、“智慧心”的,以审美情感为特质,以自然无为、超脱自由为特征的审美胸怀。
“诗心”在诗歌创作乃至一切艺术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优秀诗歌创作的心理条件,是创构艺术意境所必备的心灵境界。
可以说,没有“诗心”就没有艺术意境。
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艺术境界主于美”,没有美就没有艺术意境,而“诗心”是发现和产生美感的心灵境界,因为美的发现和容纳必须凭借于艺术家禀赋的“审美胸怀”,所以有“诗心”才能创构艺术意境。
当艺术家带着某种欲望及功利态度去看世界时,他们就既看不到美、不能判断美,也不能产生美感,如桑塔耶纳所说:“一旦失掉审美的真诚而代之以势利的野心,坏趣味也就出现了。
”而当艺术家“用志不纷,乃凝于神”,以一种无私的、不旁及实用功利和欲望的心态,如同“童心”般的“诗心”去看待世界时,他就不仅能看到美,而且能把握住美、容纳美,进而才能创造出超越平庸的艺术境界。
第二,艺术意境须凭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创构出一个虚实相生的想象世界。
而“诗心”,能下究万物之情状,上推天人之理,达到情与景、物与理、实与虚的统一,从而完成艺术意境的生成。
诗不囿于“写实”,要超越现实,表达理想追求,就是既要合乎自然的“写境”,又要有超越现实的“造境”,有实有虚,虚实统一。
就是说,艺术对于自然的描写,只有通过“诗心”的映射才能构成一个“渊然而深的灵境”即艺术意境来。
如陶潜《饮酒诗》第五首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巳忘言”,那菊花、山气、飞鸟,都成了诗人淡泊人生、远离俗尘的心灵映射的对象,此中真意,不复在客观的自然景象本身,而是在凭胸臆创构的虛境中。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解析版)(时间:100分钟满分:94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道义在肩,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
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
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
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
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材料二: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
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
2020年河北易县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河北易县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当下中国诗坛,不少作品过于炫耀“技巧”,喜欢设置“阅读陷阱”,没有韵律,没有结构,没有意境,没有内容,没有美。
一些作者写诗,一天写一首,甚至好几首,不断成批量、重复地生产文化“快餐”。
诗歌丧失了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丧失了应有的典雅、庄重和高贵,失去了风度。
那么,诗歌的风度是什么?诗歌的风度是人们精神的筋脉,是渺远的苦难意识的复活,是生命的旗帜和光明的导向。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重振诗歌的风度呢?第一,要重振诗歌的思想深度,将诗歌推向历史的纵深。
诗歌应当具有“高格”境界,诗歌是人的灵魂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灵魂就会有什么样的诗歌和诗人品格。
诗人的心是赤诚的,他试图以不同的表现方式温暖人类受伤的心灵,使诗歌的魅力与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合二为一,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只有活着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只有思考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重量。
因此,时间的观念在优秀诗人的文本中不仅表现出对家园深切的春恋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它更象征着一段记忆,一种情愫,有着铭文般的质感,让人看着炊烟从贫瘠的大地上升起,想起古老的歌谣消失在时间尽头的河流里。
这样的生命体验,既是诗人个人的,更是人民大众的。
第二,要重振诗歌的精神广度,诗人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人有两种本能:即生存本能和艺术本能。
生存本能是物质上的,浅层次的,吃饱了喝足了,即可满足;艺术本能是精神上的、深层次的,因为精神的空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艺术创作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艺术本能不仅可以见证生命的意义,而且可以使人得到精神的抚慰和振奋,失去这个本能,人就沦为行尸走肉。
因此,作为以艺术本能存在的诗歌不仅要有思想的深度,更要有精神的广度。
第三,要重振诗歌的艺术密度,彰显人民视角的叙事张力。
诗歌不是空洞的喊叫而是充满矛盾与对质、紧张与平衡,充满丰沛的意蕴,其诗意的密度主要通过人民视角叙事的张力来彰显。
高三2020年3月份语文综合考试试题3带答案解析
第三次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道义在肩,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
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
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
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
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材料二: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
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
江苏省苏州市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材料二:
标准,既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局中人的游戏规则,人工智能无论将如何改变世界,改变不了的是标准的不可替代性。如果缺失标准,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将变得混乱;如果标准不统一,市场将被分裂。我国虽然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标准化基础,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还待落实。
(摘编自X艳《标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化竞争》,新华网2018年2月12日)
材料三:
这段时间,一款AI换脸软件持续刷屏。该软件通过获取人脸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将影视剧、综艺节目片段中明星的脸换成用户的脸。可在满足用户短暂娱乐心理后,这款软件中所设置的灰色条款引发用户对自身肖像权和信息安全的担忧。同时,软件换脸行为是否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仍有待商榷。这场讨论,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反思。可以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智慧大爆发”带来的工具伦理性问题一直未被解决,进而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和法律伦理困境。如何确保安全、合理使用人工智能,亟待向整个社会求解。
(摘编自《疫情十万火急,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发力?》,“新浪科技”2020年2月12日)
(摘编自付千也《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安全基因》,《人民日报》2019年9月16日)
材料四:
疫情来袭,社会各界纷纷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疫情治理及物资管理能力,提高疫情诊断及防控水平。AI赋能,使得疫情管控能力不断提升,但目前依然存在着技术自身短板及能力建设滞后等关键问题,制约了AI技术在疫情防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杜甫在体察外物中发现的“别趣”大多是他在某某和夔州时期对日常生活中多种诗趣的敏锐体悟。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中的生机和处处可见的趣味。如《绝句四首》(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不但写出了诗人与朱阮二人的特殊交情,更藉梅、松与竹、椒合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天地,突出了草堂与世隔绝的清幽之趣。其二是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的雅兴和逸趣。如《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既夸赞韦明府县斋绵竹的茂盛,又预想将来自己舍前苍翠竹影在江中倒映的美景。将希望赠竹说成幸“分”苍翠之色,已十分新颖,“拂”字更写出竹影在波涛中摇漾的动态,这就使讨要竹子一事显得优雅别致。其三是七绝本身文字组合的趣味。有的诗取材本身不一定有趣,但诗人会在诗材的相互联系或文字表达、典故使用中发现趣味性的关系,营造出别样的效果。如《解闷》(其六):“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赞扬孟浩然诗风清新,而今人不知创新,只会模仿。巧妙地将孟浩然句“鱼藏缩项鳊”及“果得槎头鳊”嵌入,加上用“漫钓”比喻“耆旧”漫不知向孟浩然学什么的茫然,寓讽刺于打趣,颇有漫画效果。
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语文部编版(2024)9年级上册第3单元单元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1.下列对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C.颔联借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颈联用“沉舟”和“病树”自比,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2.范仲淹《岳阳楼记》默写:(1)《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2)《岳阳楼记》中写岳阳楼重修后发生的变化的句子是“,”。
(3)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
(4)《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5)《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对待“得”“失”态度的句子是“,”。
(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第二部分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现代文I篇:韩愈“以文为诗”主题阅读与答案(2022河北名校联盟一模)
现代文I篇:韩愈“以文为诗”主题阅读与答案(2022河北名校联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以文为诗,就是把古文的章法和句法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散文的容量和气势。
阎琦先生在《韩诗论稿》中说道:“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指诗多赋体(叙事体)、好直说、以古文章法句法为诗,诗兼有散文体裁。
”阎先生指出用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作诗,会使诗歌中包含散文体裁,也就是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具有“散文化”倾向。
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盛唐,无论是题材、形式都已经非常完善。
在诗歌创作方面,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
韩愈等晚辈诗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传统诗歌的同时,他们尝试摆脱盛唐诗歌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改变盛唐诗歌整齐、工整的形式,并加入跳跃和闪烁的元素,使诗歌的语言改变整齐划一的局面,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改变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句可长可短,形成错落之美。
后人在提到韩愈诗歌特点的时候多提到其诗歌的奇崛和怪异,而简短而又近古的诗歌多被忽视,因为在唐代,大多数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用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和传统诗歌创作不符,有悖于主流诗风。
在韩愈诗歌创作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类诗歌难免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否认,认为不是诗歌而近于文,而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
正是早期的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为其诗风的形成和后期的大力发展莫定了基础。
如果说用长短句是尝试着用写文的办法来写诗,那么用散文的谋篇布局来写诗便是对诗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把散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气势运用得淋满尽致,把散文描述事物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功能以及栩栩如生的状物的笔法也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
罗联添也说:“韩愈所以多作古诗,少作近体,是因近体篇幅短小,又有格式限制,不易发挥其才力,也较难于表现雄伟奇崛的气势风格。
诗歌的三个维度
诗歌的三个维度作者:孙晓娅《光明日报》(2015年11月23日13版)生活是艺术的基础如艾青所言,“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
生活是艺术的基础,作为人类最久远的语言艺术形式,诗歌早就从人类先民的生活中开始。
《淮南子》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从中国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诗歌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和人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表现生活的内容,交流生活的情感,表达生活的愿望。
步入现代社会,这一传统得到了新的发扬。
语言的革新促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浓郁的现代气质。
诗歌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生活日益审美化、哲理化、寓言化、陌生和亲切化,并在现实中扮演愈来愈多的角色。
上个世纪初,田汉曾对西方的“Poetry”进行过语源学分析,得出“诗”即“创造”,诗人即“创造者”。
这是现代人对于诗歌艺术特质的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意味着人们不仅“在平淡的日常生活里发现了诗”(朱自清),还应该发现高于生活的诗意,进而审视、省思生活的内涵。
在当代,关注和介入生活的角度与方式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也是诗人主体性、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
当代汉语诗歌,不乏优秀的诗作,它们在反映和干预生活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节化、个人化、介入性、多样性,比如:《停电》(西川)、《尚义街六号》(于坚)、《动物园》(萧开愚)、《搬家》(孙文波)、《歇晌》(蓝蓝)、《田园诗》(王家新)等。
当代优秀的汉语诗歌在深掘、感悟、启迪生活的同时,亦可揭示、责难、反抗、鞭挞、背弃生活;在激励人们的生活意志的同时,可以将人们引向另一种生活的界面;在沉淀经验、唤醒个体记忆、延伸瞬间情绪的同时,亦可传递集体的无意识与文人的“怀抱”(闻一多《歌与诗》),直至穿透现实、事物和历史的表象,展开生活的可能,最终让生活得以重生。
社会责任与担当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说起来诗也是不平等的,说诗不平等不是指诗有优劣之分,而是说同样好的诗或同样坏的诗却有绝对不同的价值。
也就是说诗除了内在的本值以外还有外在的附加值,这附加值往往还成了诗的主要价值。
附加的价值自然来自附加的意义,而附加的意义则来自两件事物:一是时间,一是阅读。
时间和阅读常常是比原作者更重要的创作者。
我们读《诗经》就深切地感到了这一点。
今天放在我们面前的《诗经》已同当年孔子面前的《诗经》不是一回事了。
文字还是那些文字,但两千年的存放已大大改变了这些文字的品质。
时间首先就唤起了你的尊敬,远古的诗比当代的诗更能吸引你凝神关注,这就像是人们重视异乡情调而轻视本地风光,甚至与“远来和尚会念经”这些粗鄙的谚语也有几分理通之处,源于一种很难解释但又毋庸置疑的心理规律。
比如说同样是说大话,身边侃爷的豪言壮语,你常常也不过就是那么一听,但《卫风·河广》中说道:“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这大话你听着就有几分惊心动魄了。
长长的时间隧道放大了古人的声音,远古的神秘与隔膜甚至使当时人们的街谈巷语对今人来说都带上点神祇的味道。
人们对古代人的感觉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带着子孙对宗祖的敬畏,带着生不满百年的过客在无法克服的时间面前必有的自谦,另一方面也带着几分现代人的优越感。
敬畏和自谦使人们觉得古人深不可测,连举手投足都大有深意;而那种不能自禁的优越感则又使人们对古人的短处心怀宽容,对古人的一颦一笑都感到惊喜。
当然,时间为古诗增添魅力还由于古今语言的奇妙差异。
语言在时间的流逝中自然演变,古今的语言同中有异,这相似的影影绰绰是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
《诗经》的语言乍一看来实在是不解其详,但仔细推究又能够恍然大悟,这种掘土见泉、登山望景一样的过程使你有一种创造的喜悦,使你对自己终于获得的理解与欣赏备加珍惜,你无意之中变成了作者的同谋,你会从哪怕是平白无奇的句子中体味出无限深长的意味。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错的画“×”(1)《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2)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3)《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答案】(1)×, (2)×, (3)√【解析】(1)“《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说法有误《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2)“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说法有误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3)说法正确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各项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3)借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A. ①惟手熟尔②尔安敢轻吾射B. ①汝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C. ①以我酌油知之②公亦以此自矜D. ①睨之久而不去②康肃笑而遣之【答案】C【解析】(1)A项助词同“耳” 相当于“罢了”/代词“你”B项动词射箭/名词射箭的本领C项都是介词凭、靠D项代词指代康肃公陈尧咨/代词指代卖油翁故选C【答案】(2)(他)曾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解析】(2)圃园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答案】(3)熟能生巧人外有人【解析】(3)从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以及他熟练的倒油技术可以得出文章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通过陈尧咨的自满和卖油翁的高超技艺可以得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3.(2)下列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B. 茶作为文化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C. 现代社会茶的文化作用已经不是很明显了D. 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答案】C【解析】(1)C项表述有误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2)D项说法有误原文为“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答案】D【解析】(3)A项“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表述过于绝对B项画线句不仅说明了我国喝茶的历史悠久还说明了茶树的历史C项“源于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表述有误原文只是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故选D4.(1)把下面的诗句填入第⑧段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4.(2)赏析下面句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一听到萤火虫我一下子开心起来完全忘了刚才的一场狼狈4.(3)“闲敲棋子落灯花”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4)本文的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足见作者的文化底蕴深厚可现在有的人往往会熟练地敲击键盘却不会书写漂亮的汉字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却不会吟诵唐诗宋词……针对这种现状请谈谈你的看法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答案】A【解析】(1)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诗句的意思然后通读原文可将题干所给诗句代入语段中分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中心内容是否相符根据“傍晚时分山里的景色更美了”“幽幽树林山鸟时鸣深涧清泉石上流” 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林中幽美的景色 A项描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林中的景色符合语境 B项描写的是山中小路的“幽” 不符合语境 C项描写的是寺院的幽静不符合语境 D项只描写了鸟和云不符合语境故选A 【答案】(2)写出了“我”由失望到惊喜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了本文“化劣势为优势活出生趣”的主旨【解析】(2)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语句的大意然后读懂上下文的情节思考重点词语的含义“一听到”“一下子”表现了“我”心情的突然变化由因大雨而无法继续野餐的失望转变成可以观赏萤火虫的惊喜恶劣的天气带来的不仅仅是负面消息还带来了无限的惊喜突出了本文“化劣势为优势活出生趣”的主旨【答案】(3)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解析】(3)从文章开头可以看出作者喜爱这句诗是因为这种“闲”字当头的处世态度在文中指的就是“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答案】(4)示例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现今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汉语热”的狂潮甚至《中国诗词大会》都有不少外国人参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中国古典文学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解析】(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谈谈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根据题干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陈述理由举例阐述表述清楚即可如可从学好中国古典文学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作答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5.还有一个多月就毕业了同学三年情谊深厚在即将离别之际请你为下面任意一位同学写毕业赠言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 60字以内A同学有点懒惰 B同学意志坚强 C同学班上的“丑小鸭”D同学性格活泼 E同学缺乏自信 F同学人缘极佳【答案】示例 D同学好你是一只青春的风铃系在我的心上每当我在窗前伫立只要有风送来花的清香风铃就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响【解析】选择其中一位同学要有称呼要就人物的特点运用一种修辞 60字以内注意语言通顺6.(1)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6.(2)某校以“探寻徽州民居”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活动小组搜集到一副刻在徽州民居上的楹联请你为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上联襟怀旷达云中鹤下联 _______________【答案】(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解析】(1)结合名著阅读积累可知《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本指红军战士帽子上的五角星这里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答案】B【解析】(2)解答此题需结合对联的基本特征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③词性相对位置相同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上联为名词(二字)+形容词+名词(三字)的形式分析四个选项 B项最合适作下联故选B7.(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晕()圈倔强()参天sǒng()立7.(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7.(3)文中“旁逸斜出”中“逸”的意思是“不折不挠”中“挠”的意思是7.(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yùn, jiàng, 耸【解析】(1)“晕圈”的“晕”读作“yùn”“倔强”的“强”读作“jiàng”“参天sǒng立”写作“参天耸立”【答案】(2)靠笼, 靠拢【解析】(2)“靠笼”应写作“靠拢”【答案】(3)超出, 弯曲【解析】(3)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原意是逃跑这里引申为超出不折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挠” 弯曲【答案】(4)这难道不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吗?【解析】(4)感叹句改为反问句可以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然后在否定词前加上“难道”最后在句末加上“吗” 本句可改为这难道不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吗?8.爷爷写文章需要查阅往期的《山西日报》向小刚求助小刚在手机应用商店上查阅了相关信息并做了如下截图发给爷爷请仔细读图替小刚写一段话告诉爷爷怎么查阅他需要的往期《山西日报》写作提示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说明②80字左右【答案】示例爷爷请打开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搜索“山西日报”官方App(或“软件”)下载并安装到手机上点击“立即开启”后在首页下方点击“读报” 再点开上方的“往期”栏目就可以查阅您需要的往期《山西日报》了【解析】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图片内容从小刚的角度写一段话目的是教会爷爷查阅他需要的往期《山西日报》注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说明语言有条理表达要明白80字左右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选段一都是谁在向尼摩船长提出问题的?这体现提问者什么性格特点?9.(2)选段二中船长说“我应该有这次机会报答您” “报答”的缘由是什么?9.(3)在1884年教皇接见凡尔纳时曾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结合选段之外的情节内容概括“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在尼摩船长身上的表现【答案】(1)阿龙纳斯体现了阿龙纳斯博学而又乐于研究对科学充满好奇心的性格特点【解析】(1)根据原著内容可知选段一是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探讨“鹦鹉螺号”的情节提出一系列问题的是阿龙纳斯阿龙纳斯是著名的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博古通今和尼摩船长搭乘“鹦鹉螺号”潜艇在水下航行通过文中这一连串的提问可知阿龙纳斯非常博学对研究充满热情对科学具有强烈好奇心【答案】(2)因为加拿大人尼德·兰前文中在印度洋的珠场手刃了一条巨大的鲨鱼救下了被鲨鱼压在身下的船长尼摩【解析】(2)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小说的前文情节在印度洋采珠场他们遇到了鲨鱼的袭击尼摩船长为了救印度采珠人而与鲨鱼搏斗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救了尼摩船长所以这是尼摩船长“报答”的缘由【答案】(3)示例①船长从沉船中打捞巨额财宝送给那些贫穷和被压迫的人们体现了船长反抗压迫、蔑视强权、支持正义、同情弱者等精神②“鹦鹉螺号”在驶离南极时被冰川围困船长从容指挥潜艇最终冲出冰墙冲破冰原成功脱险显示了船长镇定自若、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解析】(3)解答时注意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进行概括船长从沉船中打捞出财宝却送给了那些贫穷和被压迫的人们从中体现了船长反抗压迫、蔑视强权、支持正义、同情弱者的精神“鹦鹉螺号”在驶离南极时被冰川围困船长从容指挥最终成功脱险从中体现了船长镇定自若、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船长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自己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从中体现了他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勇气这些都是“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在尼摩船长身上的表现10.(1)【甲】段文字描述的是祥子在杨宅干包月第一天的情形请结合选段说说祥子后来去了哪里干包月?原因是什么?10.(2)从【甲】【乙】两个选段看祥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10.(3)祥子对生活充满希望干包月拼命攒钱后来哪些事情导致他自暴自弃、彻底堕落?请结合全书具体谈谈【答案】(1)后来祥子去了曹宅拉包月原因①祥子在杨宅觉得自己“猫狗不如” 没有被当成人看待②在曹宅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像个人了【解析】(1)阅读《骆驼祥子》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祥子原先在杨宅干包月后来去了曹宅拉包月原因是祥子在杨宅时杨太太没有把祥子当人看祥子在杨宅觉得自己“猫狗不如” 而曹先生认为祥子是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所以待他很好祥子在曹宅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像个人了【答案】(2)①祥子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从他在杨宅的处境和行为可知②祥子是一个自尊好强、勇于负责任的人从他摔伤曹先生后主动辞职和承担责任可知【解析】(2)根据【甲】选段中“这个工作在条件之外祥子为对付事情没敢争论一声没响地挑满了缸”“于是又没说什么而自己掏腰包买了几个烧饼”等内容可以看出祥子的任劳任怨根据【乙】选段中“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可是担责任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自尊好强、勇于负责任的人【答案】(3)①虎妞假装怀孕威胁祥子与她结婚祥子拼命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敲诈走了只得听从虎妞摆弄结婚后虎妞低价购买了二强子的车给祥子拉车②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掉车为虎妞料理后事这次打击祥子的心灵再次受到严重摧残他开始抱怨生活觉得他的生活愿望总“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③后来他心爱的小福子也因生活所迫上吊自杀了这最后的打击使祥子万念俱灰从此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任何希望和信心彻底变得厚颜无耻、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最后完全蜕变成了一具麻木不仁、没有了魂灵的行尸走肉【解析】(3)结合原著内容可知经过与虎妞结婚、虎妞难产去世、卖车葬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事件祥子的人格、尊严、对生活的期望一点点地被黑暗的社会现实磨净最终自甘堕落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永寿县2024年九年级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思想是心灵的土壤,孕育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文学是世界语言,其中蕴含着社会与人生的基本原理,有助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们消除隔阂,实现相互理解,达到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开展“思想的光芒•文学的力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文学中的思想内涵】第一组搜集了有关文学中的思想内涵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1~9题。
(共24分)(一)文学的力量文学的力量不同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主要诉诸人的灵魂,影响人的精神。
文学对人的精神和人的心灵发言。
文学要勇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勇于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文学以形象表达世界,分享人们对生活、对世界、对自然的看法。
文学揭示种种秘密,积累和凝聚智慧,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实,灵魂得到浇guàn,积攒起对抗外部世界的信心,克服孤独恐惧,度过漫漫长夜。
文学在进化中还获得了一种超脱物质利益和现实功利纠缠的能力,我们不指望文学解决具体的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希望文学提供思想和精神上的愉悦,如果没有作家笔墨的装扮,世界会显得无比枯燥与平凡。
文学使人们产生一种脱俗的冲动,心灵得到启迪、净化,精神得到指引,文学让我们去追求非现实的理想,幻想现实之外的境界,达到对世界和自然的透彻领悟,增强内在修养,丰富精神修养。
(二)经典文学中的思想内涵①纵观世界文学传世之作,都通过合理的结构、艺术的形式、精致的语言、形象的思维,对人类共通的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映,是人们认识自己、观察社会、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
【精准解析】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精准解析】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青岛市2020年高三自主检测语文试题2020.06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
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
《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
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材料二: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
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
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
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2019-2020学年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
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
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
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
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
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材料二: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
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
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高二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高二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审悲快感,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说明。
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审悲快感是作为艺术活动而存在的。
艺术活动中对苦难的描写与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不能等同。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失去亲朋,或陷入困境,而你又是一个正常的人的话,那么,是不会有丝毫愉悦的。
因为当人遭遇不幸时,全部注意力都被苦难本身所吸引,反反复复地考虑得失,忧心重重地瞻望未来,在艺术活动中,对苦难的描写与欣赏,也就是把苦难通过艺术这支弓箭,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哀伤痛苦的呻吟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意象,使人在瞬间离开现实的重压而升腾于幻境。
这样,我们的回味给它添上一种甜美。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强调艺术家对感情要“再度体验"。
一个男孩子在遇到狼的那一刻,他只能处在惊恐之中,这个男孩回忆他遇到狼时的情景,将遇狼的经过绘声绘色地叙述出来,就是审美观照,就是艺术。
在审悲体验中,形式化则是造成“距离化”并促成痛感转化为快感的又一原因。
苦难是悲哀的,但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艺术形式用愉悦之情与之对抗,在审悲观照中痛感就转化为快感。
一出悲剧,譬如《红楼梦》,无懈可击的结构等一切表现形式的魅力,把这悲剧化为单纯的事实,那么《红楼梦》悲剧的全部的美也就失去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人类的愚蠢行为而已,但要我们去欣赏它却是万万做不到了。
乔治桑塔纳说:“在艺术中,题材的真实使我们悲哀,一喜一悲的混合,构成哀情之别有风味。
"同时,艺术创作与欣赏又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审悲艺术活动而存在的。
人生苦难的描写所引起的感情反应是独特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审悲活动,人生苦难的描写往往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而是混合感情。
在描写柔弱的对象遇到不幸时,首先,这样处于优越地位的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惋惜感。
2020届济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济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娱乐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词之为体的双重价值“诗言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一个传统的观念。
就《诗经》而言,它在古代诸侯外交中是被用来“言志”的,这就赋予了《诗经》以神圣的光环。
“言志”的功能与古代诗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共同铸就了诗歌的严肃面目。
综观历代诗歌,伟大的诗人无不以胸襟和抱负而彪炳千秋,如屈原用诗歌歌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贞,杜甫用诗歌抒发兼济天下的博爱精神,李白用诗歌表达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
与诗相比,词就轻松得多。
它是用来助兴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轻松、愉快、悦人的。
再加上歌妓的女性身份,更使词有一种软媚的情态。
如身为一朝重臣的欧阳修,在作诗与作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不单单是其人格分裂使然,也是诗与词两诗体的不同体性造成的。
词的这种娱乐性的天职,使得欧阳修等词人在作词时可以抛却思想内容方面的顾忌,而专注于艺术技巧的锤炼。
从史的角度来看,词的思想性的发展是比不上其艺术性的发展之快、之深、之精的。
宋代的词选大多数反映了这种倾向,这是由其娱乐价值所决定的。
然而,任何文学样式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词亦然。
南宋时期,民族矛盾渐趋激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词来抒写这种民族激情,爱国词人大量涌现。
爱国词篇放射出耀眼光芒,使得选词者不得不睁眼面对现实,于是《花庵词选》以比较新的面目在词坛上出现了。
在《花庵词选》中,辛弃疾一人就入选四十三首。
他那些被张炎等认为“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的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纷纷入选。
这表明了爱国词的地位得到了词坛的承认,一部分词论家已经开始重视词的思想性了。
黄昇介绍张元幹时,特别指出:“绍兴戊午之和,胡澹庵上书乞斩时相,坐谪新州。
仲宗以词送行,后并得罪。
”并全录了他送胡铨、寄李纲的两首《贺新郎》。
黄昇评论吴激在金国所作的两首感怀故国的词《春从天上来》《青衫湿》时说:“右二曲皆精妙凄惋,惜无人拈出,今录入选,必有能知其味者。
2021年青岛超银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青岛超银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真善美的追求历来是一切文艺创作的起点,是最终的归宿和目的。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管采取的是哪种形式,书写的是什么内容,发表于哪个时代,其内在都是对真善美的具体呈现与深刻探寻。
可以说,真善美是文艺价值的度量衡。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表现美、守护美是文艺作品的使命。
与商业文明重思辨、重理性相比,以华夏民族为代表的农耕文明重感性、重直觉。
芳菲悱恻,多愁善感,华夏民族对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心灵之美拥有异乎寻常的敏感和信仰,自古就有山水比德的人文传统,这一传统将美与善牢牢地结合在一起。
山川风物,与人的生命息息相通;花草树木,总是寄托着人的美德与情操、愿望与期盼:梅花坚韧、翠竹有节、兰花脱俗、菊花清高、牡丹雍容富贵、石榴多子多福……善美并重,是华夏民族悠久的礼乐文化的突出特征,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因其达到了尽善尽美之境界。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时空变迁,诗曾一直肩负着陶冶、净化和升华世人灵魂的使命,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诗人在作品中尽情描绘和表现自然美、人情美、心灵美。
还是童稚之时,我们便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里想见山水之奇,在“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里感受真挚友情,在“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里景仰君子风骨……爱与善,总是这样伴随着美的感染、情的熏陶,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随着生命的成长而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当然,文艺作品并非只是表现美、歌颂美,对恶的事物的批判、对丑的事物的鞭挞,同样也是在守护美、弘扬美,是在“曲线救美”。
各种文艺形式诗、书、画、乐,乃至小说、散文等,在终极意义上,都是以美为旨归的。
尽管它们在表现手法上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便是都注重意境的营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
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
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
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
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
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
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
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
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
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
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
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不是好的诗作。
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
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
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
C.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D.诗歌对社会的担当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以及用来交流、传承或者延续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孔子有关《诗》的论述和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的观点,可以看出诗歌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B.诗歌对社会的担当不是谁强加给它的,完全是源于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责任,因此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C.诗人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社会责任,回归社会,用诗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
D.诗歌从艺术本源来看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时空概念,却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直指人的心灵,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考诗歌照亮。
B.诗人既要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
如果不用心灵去创作,谁也写不出好的诗歌作品。
C.优秀的诗歌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
经验或历史记忆。
D.豪斯曼《诗的名称与实质》演讲词告诉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关键要看这首诗歌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
1.A(前后两者之间强加因果关系,另外”不会改变人的命运”表述有误,原文说”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
2.D(“不需要时空概念”错误,原文说”不受时空的阻隔”)
3.A(“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的应该是”好诗”,”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靠诗歌照亮”夸大其词)
返回查字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