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人教版
高二历史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课件 人教版
①自由主义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848年欧洲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 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②社会主义潮流: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六月起 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
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先 进阶级的领导等。 相同点:都是亚洲革命风暴中的重大事件;都沉重打击了
联系1851—1864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比较 它们的异同?
英国殖民者的统治;都显示了人民抗争的英勇精神。 不同点:
印度民族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领 导 参 加 者 对 象
封建王公
小结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加强 了对亚洲的侵略,而亚洲的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与 侵略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由此导致了反殖反封的亚 洲革命风暴的掀起。重大事件有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 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英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 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其中后三次起义把亚 洲革命风暴推向了顶点。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印度人民对 英国100年来殖民统治的大反抗。亚洲革命风暴沉重打击 了西方殖民统治和本国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摆脱殖 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要求 。
③民族主义潮流:民族解放运动
亚洲革命风暴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中期 ) 一、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 成因? 工业革命 列强殖民侵略的加剧 危害
思考:工业革命前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方式和结果 有什么不同? 2、阶级矛盾的激化: 怎么理解? 3、一些有骨气的上层人士……
二、性质: 双重性质
第三章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夯实基础一、原因:1、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破坏了亚洲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根本原因)根据教材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分析英国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的后果。
资本主义列强在亚洲国家采取的倾销工业品、强迫农民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等殖民政策,摧毁了亚洲国家原有的经济结构,造成大量手工业者失业和农民破产,使这些国家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
2、亚洲各国的封建统治者与殖民势力相勾结,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二、性质反侵略与反封建三、五次大规模起义·爪哇人民反对荷兰的起义·阿富汗反对英国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起义后三次把亚洲风暴推向顶点四、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的高压统治政策激化了英国殖民者与印度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终于导致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爆发。
2、概况(1)主力:土兵(2)领导:封建王公(3)导火线:密拉特事件密拉特起义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开始。
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了民族大起义,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仅仅是因为英国殖民者在军队中的宗教歧视。
(4)中心:占西(5)起义的失败:英国殖民当局为平息起义采取的镇压与分化并用的两手策略(客观原因)封建地主阶级取得起义的领导权和他们的叛变(主要原因)3、意义性质:是有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土兵为主力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特点)意义:·起义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预示着印度人民将通过不懈的斗争,最终争得民族独立的胜利;·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加强在殖民地的统治力量:印度有英国政府直接管理,不再侵犯封建王公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说明这次起义的直接意义超出了本国的范围五、特点:(1)具有双重性质。
高二历史教案-36亚洲革命风暴[原创]-人教版 最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课题] 3.6 亚洲革命风暴[课型] 新授[第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或掌握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的范围、主要方式和危害;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和五次重大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重点] (1)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目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是重点。
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迅速展开,资本主义列强出于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求,加强了对亚洲的侵略活动,亚洲众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在这种情况下,亚洲人民开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
(2)印度人民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是重点。
印度人民起义是亚洲革命风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
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方式和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印度社会各阶层最终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印度人民起义突出体现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难点]印度人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是难点。
英国殖民当局采取的军事镇压和分化瓦解的反革命策略,使印度民族大起义遭到失败。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板书)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一、亚洲革命风暴1.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2.列强侵略的目的和危害3.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表现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2.起义的爆发和发展3.起义的失败4.起义的意义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西欧和北美主要国家也迅速追赶英国。
到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进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我们回忆一下,工业革命给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又给亚非拉落后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什么影响?生:(回忆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回答)师: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为了满足各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进行了更加疯狂的侵略和扩张。
亚洲革命风暴教案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亚洲革命风暴的基本概念、历史意义和影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亚洲革命风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亚洲革命风暴教案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教案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亚洲革命风暴”的教学设计。该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了19世纪上半期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民族大义、章西女王领导下的印度民族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日本明治维新等。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这些亚洲革命风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意义。
2.针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亚洲革命风暴之间的异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亚洲革命风暴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点。邀请历史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亚洲革命风暴的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
3.结合重点和难点,设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亚洲革命风暴的影响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c.探讨亚洲革命风暴对全球历史进程的贡献,如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等。
d.深入了解亚洲革命风暴中的重要人物,如章西女王、洪秀全等,研究他们的领导风格和影响。
e.探索亚洲革命风暴与民族解放运动、民族主义的关系,分析其对民族认同和民族发展的作用。
f.从亚洲革命风暴中选取一个案例,深入研究其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亚洲革命风暴 PPT课件 课件2 人教版
•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理解马克思的话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强织机,毁掉了它 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 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 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 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实都是祝愿。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亚洲革命风暴
• 1、起因 • 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地区的侵略 • (1)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 (2)西方列强亚洲国家侵略方式 • (3)西方列强侵略扩张造成严重后果
理解马克思的话
英 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 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 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 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 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亚洲革命风暴PPT课件2 人教版
1、起因 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地区的侵略 (1)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2)西方列强亚洲国家侵略方式 (3)西方列强侵略扩张造成严重后果
理解马克思的话
英 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 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 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 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 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印度民族大起义表
起因 过程大事 领导 主力 失败原因 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表
起因 过程大事 领导 主力 失败原因 意义英高压、民族压来自、宗教岐视印度民族大起义表
起因 过程大事
领导 主力 失败原因 意义
英高压、民族压迫、宗教岐视
密拉特事件、德里起义、占西 中心
印度民族大起义表
起因 过程大事
领导 主力 失败原因 意义
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
分满,话留三分软。不清楚我的路子,就别打听我的底线。二、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回复他所有的动态,而是研究下面的可疑评论。三、车子有油、手机有电、卡里有钱!这就是安全感!指望别人都是扯淡!再牛的副驾驶,都不如自己紧握方向盘。四、 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讨厌我,我也未必喜欢你,何必咄咄逼人费了口舌也讨人嫌,你闲得慌但是我没空陪你。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理解马克思的话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强织机,毁掉了它 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 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 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 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人教版 亚洲革命风暴优秀课件1
本章的核心内容: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的三股进步潮流 1、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潮流 2、社会主义运动潮流 3、民族解放运动潮流
主流
印 度 民 族 大 起 义
攻占 德
里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人教版 亚洲革命风暴优秀课件
亚洲革命风暴的特点:
1 具有双重革命任务 2 波及亚洲众多地方 3 缺乏先进阶级领导 4 大多数都带有宗教色彩
奉天承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国以及欧洲、亚洲、非洲、 美洲、澳洲的殖民地及附属国女王、拥教者维多利亚: 鉴于种种重大理由,根据和依照在国会集会期间的灵俗两界贵 族和众议院的建议和同意,朕兹决定接收以前委托东印度公司代 为治理的印度地域的政府。 朕对印度发生的祸害和苦难深为哀婉,这些祸害和苦难是由一 些心怀叵测者的行动引起的,他们用虚伪的传闻欺骗他们自己本 国人,因而导致公开的叛变。朕的武力在镇压这次叛变的战场上 已经显示出来。 ——选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文告》 回答:
不同:1 原因不同:印度是由于英国殖民统治;中国太 平天国起义虽然与外来侵略有关,但主要矛盾是人民反 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2 领导和主力力量:印度领导是封建王公,主力是土兵, 中国是农民
3 斗争对象:印度是英国殖民者,中国主要是清政府, 也包括外国侵略者 4 失败原因:缺乏先进阶级领导,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 压
1 发生了变化。由英王代替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英国改变 该文告针对什么事件而发布的?它对这一事件的真相作了哪些 了殖民统治的策略。 歪曲?
2 1857 该文告发布后英国和印度的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 —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把一度人民的争议反抗 实质是什么? 行为说成是“心怀叵测”、“虚伪”、“欺骗”、“叛变”
3 政治形势的变化,英国殖民者分化起义营垒,拉拢 王公贵族,革命阵营 内部发生背叛,封建势力倒戈相 向 4 起义军各自为战,被敌人各个击破 5 英军装备精良,而起义军武器落后
比较印度民族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区别
相同:都是亚洲革命风暴中的重大事件;都沉重打击了 英国殖民者的殖民统治;都显示了人民抗争的英勇精神
高二历史第三章,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人教版
高二历史第三章,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二. 重点、难点重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难点: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失败原因三. 课堂教学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1. 列强扩经的背景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列强进行全球性扩张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为目的的。
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便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来补充自身发展的需要。
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只有原料和销售市场才是它的限制”,因此,最大限度地占有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便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全球性扩张的原动力。
第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列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为它们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三,资本主义各国在扩张程度和方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各自竭尽全力去进行侵略扩张。
2. 主要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概况英国的侵略扩张表现最为突出。
为了不断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
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全占有了印度,并占领了新加坡等地,还不断对缅甸、阿富汗和伊朗等国进行侵略,扩大殖民势力范围,同时,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非洲,英国势力侵入埃及;在拉丁美洲,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也加紧对新兴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其他资本主义列强也不甘心落后。
法国在侵占了阿尔及利亚以后,开始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还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着手向印度支那进行侵略。
美国也参加了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侵略活动。
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亚洲革命风暴(备课资料)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考查目的:1.联系工业革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有关史实,理解掌握19世纪中期亚洲人民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斗争的概况,说明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特点和作用;2.通过印度、中国人民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斗争的比较,说明旧式人民起义的局限性。
课内提优题(夯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题119世纪上半期,亚洲国家中,沦为欧洲殖民地的国家有①菲律宾②印度③印度尼西亚④新加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题2下列哪些亚洲国家沦为欧洲列强的半殖民地?①中国②日本③奥斯曼帝国④伊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题3亚洲革命风暴掀起的根本原因是A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加紧扩张,使亚洲国家民族灾难加剧,民族反抗意识增强 B亚洲国家手工业破产,手工业者大量失业 C广大下层人民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D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影响题4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起义中,将革命风暴推向顶点的是①爪哇人民起义②伊朗巴布教徒起义③中国太平天国运动④印度民族起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题5据史料记载,1848年印度总督戴贺胥制订了“转属法”,规定没有直系子嗣的王公死后,其领地丧失,转属东印度公司。
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A莫卧尔帝国与英国矛盾激化 B印度各阶层人民强烈不满 C农民、手工业破产 D许多封建王公倒向起义者一边题6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①在民族矛盾激化,印度各阶层反英斗争高涨和情况下爆发②起义由封建王公领导、土兵为主力③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④迫使英国当局放弃对印度的控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题7印度民族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①革命运动的领导者为农民阶级②革命以反对内外反动势力为对象③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革命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题8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A反帝反封建 B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 C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解放运动 D旧式人民起义题9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B未能形成进步的斗争纲领 C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D斗争较为分散题10材料一……从遥远的古代直到十九世纪最初十年,无论印度的政治变化多么大,可是它的社会状况都始终没有改变。
高中历史人教版:3.6 亚洲革命风暴(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走近印度“土兵”高中历史教材在亚洲革命风暴一节中,重点讲述了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
但是,对于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主力军——“土兵”,教材及教参都没有作详细明确的表述。
什么是“土兵”?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力军等相关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疑点。
所谓“土兵”,即指印度籍士兵,它是相对于英国籍士兵而言的。
印度土兵的出现完全是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所带来的一个结果。
早在1600年,英国就在印度设立东印度公司,开始了对印度的侵略。
后经过与法国的七年战争,打败了法国,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许多殖民地(除了本地治理)。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则完全吞并了印度,把印度变成殖民地。
在吞并印度的过程中,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了“利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策略,从印度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中征集组成了一支大约20万人的“特种兵”——土兵,由4万英国警官控制、监视,把它变成了统治印度的工具。
印度变成英国殖民地后,英国殖民者改变了对土兵的控制,他们利用政策,任意干涉土兵的宗教信仰自由,触犯其种族、种姓的尊严,任意克扣其薪饷,还驱使土兵到其他亚洲国家,如阿富汗、伊朗、缅甸、中国去卖命等,因此,引起了土兵对殖民统治的强烈不满,反英情绪日益高涨,他们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进行反英活动,逐渐走上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道路。
导致土兵“揭竿而起”的直接原因则是英国殖民统治者对其进行宗教信仰的侮辱。
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把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发给土兵使用,当时密拉特城的85名土兵公开拒绝使用这种子弹,遭到逮捕,激起了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土兵们的极大愤慨。
这就是“密拉特事件”,它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
1857年5月10日,密拉特的土兵和人民毅然发动了起义,揭开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序幕。
土兵之所以能够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力军,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是印度民众当中惟一有组织、有训练、有武装的力量,在抗英斗争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人教版高二历史亚洲革命风暴教案
亚洲革命风暴
1.原因
(1)民族矛盾尖锐:19世纪上半期,亚洲大部分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阶级矛盾尖锐: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外国侵略者相互勾结,并甘愿为它们所用。
2.特点
(1)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涉及范围广。
(2)都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而失败。
3.典型事件
(1)爪哇人民反荷兰殖民地的起义。
(2)阿富汗人民反英侵略军的起义。
(3)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48—1852年)。
(4)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5)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
4.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伊朗受到俄、英国的蚕食或侵略。
(2)特点: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
5.
(2005年江苏高考题)明治维新中政府对私人近代企业的政策是
A.限制发展 B.取消限制 C.鼓励扶植 D.给予特权
[剖析]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清楚明治政府为发展日本社会经济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其次明确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选C。
高二历史上:3.6《亚洲革命风暴》学案(旧人教版).doc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学案【知识点拨】结构:注意:1.各知识要点及其联系2.重点掌握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尤其是对它们的特点及其理解。
【方法导引】1.以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去理解“革命风暴”与“印度民族大起义”。
2.比较学习:A.横向比较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与1851—1864年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不同——背景、斗争的主体对象、领导阶级等方面。
B.纵向比较1905—1908年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有什么新特点?【疑难解析】1.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分析应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去分析,而且内因是主要的。
从当时的内因来看,主要是缺乏先进阶级领导。
由印度部分封建王公领导的这次起义,不可能与农民阶级、手工业者广大群众结成巩固的同盟,因此起义缺乏正确纲领和力量。
从外因来看,当时英国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综合国力强,而且在印度采取了军事和政治上的两手策略。
这样,在力量对比中,起义失败固然难免。
2.如何从世界发展角度去理解亚洲革命风暴的发生与结局。
分析整个近代是以资本主义发展来领导世界发展潮流的。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完成或取得重大进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不断扩大,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开拓广阔市场。
而亚洲地区人口众多,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这样强大的列强就将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亚洲,以武力为后盾,以商品输出为手段,开始对亚洲弱国的大规模扩张。
从而给当地带来了殖民灾难,更激化了该区的民族矛盾。
这样,一场反侵略的民族起义就必然爆发。
同样,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加上亚洲革命风暴中缺乏先进阶级领导,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他们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这就决定了革命的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典例精评】1.亚洲革命风暴遭到失败主要是因为:A.王公贵族掌握领导权B.力量对比过于悬殊C.未形成进步的斗争纲领D.斗争较为分散分析解题关键在于把握亚洲革命风暴的失败原因中相同之点。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亚洲革命风暴》导学案设计
特点:具有反殖反封的双重性质;大多采取暴力斗争;大多属于旧式农民战争;大多具有宗教色彩。
结局:由于缺乏先进阶级和纲领,这些斗争归于失败。
失败原因:(1)政治:西方较早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亚洲国家正处于封建制度的没落时期;(2)经济: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亚洲国家是落后的自然经济,且遭到西方的经济侵略,生产方式落后;(根本原因)(3)地理:由于地理地域的限制(如沙漠、高山、大海的阻隔),亚洲国家的革命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未能联合成强大力量,易被列强各个击破。
二、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原因外因:民族危机严重①的不断侵略和蚕食;②加强扩张势力,进行经济侵略。
内因: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激起人民不满2、概况时间:年至年措施:发动起义,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
结果:年被镇压。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⑴英国的①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②引起印度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⑵士兵反英情绪高涨原因:受到,待遇恶劣;概况: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进行反英行动。
⑶导火索:。
2、经过⑴起止时间:~年;⑵中心:;⑶领导者:;⑷主力:。
3、意义⑴性质特点:是一次由领导的、以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
⑵意义:①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②沉重打击了,迫使英当局不得不改变;③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思考感悟2.亚洲革命风暴的共性?各国、各地区的反抗任务是什么?为什么不同?(1)都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2)任务:1)在殖民地(如印度、印尼的爪哇)①主要的社会矛盾:被压迫民族与外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②主要的斗争矛头:外国侵略者;③主要任务: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2)在半殖民地(如中国、伊朗)①一方面受到外国侵略,别一方面又由本国封建统治者维持着旧制度;②主要的斗争矛头:本国封建统治者(3)各国、各地区的国情,社会性质不尽相同;核心问题突破亚洲革命风暴的时代特征(1)革命目标更明确,斗争锋芒直指殖民者,要求推翻殖民统治,恢复民族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范围、目的、方式和危害;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及五次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二、要求学生认识1.资本主义列强把亚洲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
要引导学生认清殖民主义的掠夺本质。
2.通过对亚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不屈斗争及互相支持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情感。
3.通过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特别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宗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逐步形成尊重他人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要求学生培养的能力1.引导学生对比工业革命前后,欧洲列强对亚洲侵略扩张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原因及起义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历史发展进程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目的、方式及危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作用。
二、本课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设备幻灯片、小旗(两种颜色)教学要点(板书)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一、亚洲革命风暴1.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2.列强侵略的目的和危害3.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表现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2.起义的爆发和发展3.起义的失败4.起义的意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本章的第一节,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工业革命的历史。
18世纪60年代由英国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很快波及西欧、北美的主要国家,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
工业革命的进行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下面我请同学们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思考两个问题:工业革命给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又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进行了更加疯狂的侵略和掠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亚洲各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谱写了一曲曲争取民族解放的不朽战歌。
讲授新课一、亚洲革命风暴1.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出示亚洲政治地图)亚洲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到了19世纪上半期,却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请大家参照教材,我们来共同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旗子标示出来。
(学生活动)大家做得非常好,我希望大家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地图来记忆。
请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地区会在此时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学生思考回答)这些地区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固然与本身落后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欧洲列强殖民侵略的恶果。
那么,欧洲主要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的呢?(引导学生回忆新航路的开辟内容和影响)(学生回答后指出)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前,西方殖民者便踏上了亚洲,开始了在亚洲殖民活动,19世纪上半期更为疯狂。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工业革命前后,殖民者对亚洲侵略的目的和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是什么?2.列强侵略的目的和危害(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肯定指出)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列强采取的掠夺方式主要是直接抢劫,征收贡赋和垄断贸易以获取高额商业利润。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进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资本的发展需要,列强把对外侵略的目标转向了以获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其掠夺方式也就变为以扩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材料为主。
(结合教材上的小字内容,以印度为例,也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现代史上鸦片战争前后的内容进行分析。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请大家看教材上的照片和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材料。
这种新的侵略方式,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呢?(学生回答后指出)政治上,殖民者的残酷压迫和奴役使亚洲人民失去民族独立、自由和尊严。
这样深受本国统治阶级剥削之苦的亚洲人民,又背负了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民族压迫。
经济上,亚洲国家原有的经济结构被摧毁,国家经济日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农民失业、破产,生活极端困苦。
亚洲人民不堪忍受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本国统治者的剥削,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斗争,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3.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和表现亚洲人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反抗斗争,请大家参照教材,有哪些国家举行了斗争?哪三次起义把这次亚洲革命风暴推向了顶点?(学生回答,出示亚洲地图,指出相应的位置。
)请大家结合教材的小字,了解爪哇人民在蒂博尼哥罗的领导下反对荷兰殖民者的斗争和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情况。
重点介绍伊朗巴布教徒起义,指出起义的原因有:俄国、英国的侵略掠夺;本国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1848年巴布教徒发动起义,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1852年被镇压。
(通过小字了解巴布教的有关情况。
)通过教材,我们可以看到,此次亚洲革命风暴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既反对殖民侵略,也反对本国统治者的封建压迫,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民族压迫,加深了他们同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激起了这些地区人民的激烈反抗,因此亚洲革命风暴具有反对殖民主义的性质。
这点非常容易理解。
那么,它为什么又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呢?(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资本主义列强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绝不是要把本国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这些地区来。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往往竭力保护当地落后的封建关系,并与当地的封建势力相结合,而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也甘愿同殖民者相结合。
因此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国家出现的斗争同时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亚洲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虽然都先后失败了,但这些斗争都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本国封建势力。
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的三次起义中影响较大的一次——印度民族大起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首先请大家来分析下面的几段材料:(打出投影片)材料一 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中,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
……往日工业发达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如达卡遭到了毁灭性破产,人口从1827年的15万人锐减到3万人。
……印度总督本丁克承认:“悲惨的情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材料二 1848年戴贺胥任印度总督后,炮制了“丧失权利论”。
根据这个理论,王公死后如无直系后嗣,他们的领地和年金均收归东印度公司。
萨塔拉、那格蒲尔、占西等10多个土邦因此被公司兼并。
1856年戴贺胥又以治理不善为名,吞并了奥德王公的领土。
另外,还剥夺了马拉特王公那那·萨希布领取年金的继承权,剥夺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寺院的大量土地。
材料三大起义前,英印军队共24万人,印籍雇佣兵就占20多万人。
……过去,英国殖民者曾用高薪、低税等手段来掩饰英印军队中存在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占领印度后,原有的优待被取消了,触犯种姓、强迫改宗基督教等事件屡有发生。
破坏雇佣合同,强迫印籍士兵渡海作战,也激起了反感。
——以上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四“众所周知:这些日子以来,所有英国人怀有罪恶图谋:首先破坏整个印度斯坦军队的宗教,然后强迫人民成为基督教徒。
因此,我们仅仅因为宗教的义务,同人民结合在一起,消灭一切异教徒,并在上述条件下重建德里王朝。
……”——摘自1857年《德里起义宣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征服了整个印度后,为了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采取高压手段进行残酷统治和大肆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的急剧恶化,广大人民生活在死亡线上,原有的宗教信仰遭到亵渎,封建王公势力难以保存,印度士兵待遇恶劣。
社会各个阶层与英国殖民者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导致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爆发。
2.起义的爆发和发展起义的导火线是1857年的密拉特事件。
1857年初,英国殖民当局发了一种用涂有牛脂和猪油的纸包装的新子弹,使用时必须用牙咬开。
信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士兵认为这是对他们宗教信仰的侮辱(印度教视母牛和白牛为神圣,伊斯兰教禁忌猪肉),极为愤慨。
印度教士兵手捧恒河水,伊斯兰教士兵面对《古兰经》,发誓要消灭英国殖民者。
四月底五月初,密拉特的58名士兵拒绝使用新子弹,殖民者将他们处以七年徒刑,5月9日,英国召集全体官兵集会,当众剥去58名士兵的军装,戴上手铐脚镣押往监牢。
士兵们忍无可忍,决定立即发动起义。
5月10日(星期日),当英军在教堂里祈祷时,士兵们起义了。
他们打开了牢房,释放了被捕者,封锁了交通要道,“杀死英国人”的呼声响彻密拉特的上空。
起义军民烧毁了英国殖民者的住宅、教堂、兵营和衙署,严惩了英国殖民军政官员,并在当夜向德里挺进。
5月11日,占领德里。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起义的爆发仅仅是因为英国殖民者在军队中宗教歧视吗?(学生回答,重点注意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不同。
)德里的占领是起义者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它极大地打击了殖民者的统治,鼓舞了人们的斗争信心。
那些对英国殖民统治心怀不满的王公和僧侣也纷纷参加到起义队伍中,并成为起义的领导者。
他们推举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起义的烈火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燃遍了整个印度,特别是北印度和中印度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占西等起义中心。
3.起义的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引起了英国殖民当局的极大恐慌,他们要尽快把起义镇压下法。
前面我们提到英国在印度驻有24万殖民军队,其中的20万士兵已经成为起义的军事骨干力量,分散在印度各地的4万英军无法扑灭起义的烈火,因此,英国殖民当局被迫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调集大量的军队前来镇压。
大家想一想:英国殖民当局会从哪些地区调集军队?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英国殖民当局为了镇压起义,立即下令调回侵略伊朗的军队,又截留准备派往中国的军队,并招募锡克人、廓尔克人入伍,集中兵力于起义的中心地区。
英军这一部署,最终改变了军事形势。
起义军民浴血奋战,出现了德里保卫战(参照照片)和占西女王(1857年3月末,英军进攻占西,美丽英勇的女王拉克什米·巴依领导军民同英军激战8天,4月3日女王突围,6月18日起义军在瓜廖尔附近与英军会战,女王身先士卒,英勇搏斗,壮烈牺牲。
)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