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雾凇》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雾凇》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雾凇》教学设计(精选13篇)《雾凇》教学设计篇1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2、出示课件,教师深情导入3、板书课题:雾凇。
指导写4、联系图片,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可以动笔圈出生字词标号)2、课文主要写了雾凇的什么?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象,形成,赞叹)4、相机出示相关段落:(1)景象部分: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指导读准堤字,读通句子(指导停顿),换词理解闻名全国(2)形成部分*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凝,后鼻音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松花江畔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条件了吗?*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读,正音当;出示停顿,指导读好长句遇冷凝结:*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指名读,生字的音都读准了,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在松花江畔的人们进入梦乡,他们周围在雾气笼罩下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谁来接着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3)赞叹部分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件件洁白的艺术品,快去看看吧,谁愿意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过度: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能令人们发出这样的赞叹?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雾幕零堤俗摄淹模凝氏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范写,生描红四、小结这么壮观的雾凇奇观,究竟是怎样一点点形成的呢?中外游客又对他发出怎样的赞叹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松花江。
《雾凇》教学教案一等奖2篇
4、《雾凇》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又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能理解并说出雾凇的形成过程。
3、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
一、激情导入,回顾设疑“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__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
的确,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理解了生字新词,还初步领略了雾凇这一最为独特的景观,今天,我们将随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细细品味,感受雾凇那独特的韵致。
还记得上节课提的那个问题吗?二、自读自悟,与文本对话1、出示问题:雾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大家一边读,可以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还可以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2、小组交流,生生对话。
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多方对话同学们,交流好了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聊聊吧!雾凇“奇”在哪儿?(一)雾凇“奇”在形成。
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导。
那我们现在就先谈谈它的形成过程吗?你觉得它的形成过程奇在哪儿呢?1、同学们,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1)奇在它的形成条件。
必须满足严寒季节,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
指名说。
注意过于饱和。
对照吉林雾凇奇观的形成来说说看吗?能理解过于饱和吗?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弥漫笼罩淹没)指导朗读。
(2)同学们,雾凇的形成过程还奇特在哪儿?注意到这个字——“涌”,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呢?指导朗读,读好“涌”。
2、谁来读?让我们一起再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还奇在哪儿?出示句子:师:此时“渐渐地,……镀上了白银。
最初……”雾凇形成的过程中,引读。
(一生读)生: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雾凇》优秀教案(通用6篇)
《雾凇》优秀教案(通用6篇)《雾凇》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雾凇》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雾凇》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的形成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过程与方法1、复习旧课,揭题导入,观看录像,自读课文。
2、借助课件,感受景美,了解成因,体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题导入1、复习《九九歌》(1)、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2)、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
(3)、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在这季节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揭示课题。
(1)、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我们这里万物萧条,树木凋零。
可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吉林松花江边却有着奇异的景观。
那就是----雾凇。
(2)、板书课题,齐读。
雾凇很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奇妙的雾凇世界.(3)、播放视频,观赏雾凇。
(4)、看到眼前的雾凇你想说些什么?是呀!同学们都特别的喜爱雾凇。
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这美丽的雾凇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二、精读课文感受景美1、学习第一段(1)、吉林雾凇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
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齐读这句话,理解“奇观”后,出示雾凇美景图,欣赏奇观。
(2)、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体现出了这个奇观?学生回答后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名读。
(3)、想想看,从这句话中我们能读懂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板书晶莹洁白银光闪烁)(4)、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像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
《雾凇》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雾凇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形成原因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2)运用多媒体展示雾凇的美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雾凇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和特点;(2)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雾凇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原理;(2)如何运用文字生动描绘雾凇美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雾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相关的科普读物,以便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雾凇的基本概念;(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色,为描绘雾凇美景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色。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基本概念;(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探究雾凇形成过程(1)小组合作,讨论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特点;(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描绘(1)展示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雾凇美景;(2)学生运用文字描绘雾凇美景,教师指导并评价。
5. 课后拓展(1)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深入了解雾凇;(2)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雾凇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3. 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雾凇二课时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雾凇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了解雾凇的形成和特点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 学生能够描述雾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学生能够分析雾凇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 什么是雾凇?- 雾凇的形成原理;- 雾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雾凇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3. 教学步骤:a)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张雾凇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雾凇的兴趣。
b)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雾凇的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雾凇吗?”“你们见过雾凇吗?”“你们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吗?”c) 探究:与学生一起学习雾凇的形成原理,解释为冬季中的湿气结冰在物体表面形成薄薄的冰层。
d) 学习:向学生介绍雾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例如:透明晶莹的冰层包裹在树枝和建筑物上,形成美丽的冰雕景象。
e) 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雾凇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例如:雾凇能够美化城市景观,但也可能给交通和设施带来一些问题。
f) 总结:概括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影响,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g) 拓展: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更多关于雾凇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去亲自观察和体验雾凇。
h)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雾凇的文章,包括它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实地观察雾凇景观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体验雾凇景观;- 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描述观察到的雾凇景观;- 学生能够拍摄雾凇景观照片,并记录观察心得。
2. 教学内容:- 实地观察雾凇景观;- 描述观察到的雾凇景观;- 拍摄雾凇景观照片;- 记录观察心得。
3. 教学步骤:a)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b) 引入:与学生分享一些雾凇景观的照片,并引发学生对实地观察雾凇的兴趣。
c)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前往雾凇景观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观察,例如公园或河边。
d) 描述和记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观察到的雾凇景观,同时鼓励学生拍摄照片并记录观察心得。
精选《雾凇》优秀教案四篇
精选《雾凇》优秀教案四篇《雾凇》优秀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公开课教案一、揭示课题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的投影片。
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受。
提出自身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三、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2、交流。
3、自学课文。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解释词语。
(3)指导读长句。
四、再读质疑五、指导写字1、自身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4、誊写生字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和雾凇的奇异景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投影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集中注意激发情感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练习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奇观)齐说: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雾凇》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
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利用资源,探究文本]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呢?想一睹为快吗?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
5、交流、指导朗读: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
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说话: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你看到了什么?(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
《雾凇》教学教案一等奖3篇
1、《雾凇》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板书:奇观)2.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3.欣赏了这么美的雾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呢?4.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进一步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读课文第二段,读完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2.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3.作者通过多次观察,才发现雾凇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正因为经过大自然长时间的孕育、积累,才形成了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
《雾凇》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学会观察和描述雾凇景观。
(3)掌握描绘雾凇的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雾凇的分布区域和出现条件。
(2)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雾凇的美丽景色。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观察和描述雾凇景观的方法。
(3)描绘雾凇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1)雾凇形成原因的阐述。
(2)描绘雾凇的绘画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雾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雾凇的知识。
(2)准备好绘画材料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雾凇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对雾凇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学基本内容:(1)讲解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雾凇景观。
(3)讲解描绘雾凇的绘画技巧。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雾凇的分布区域和出现条件。
(2)学生动手绘画,表现雾凇的美丽景色。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1)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作品,总结课堂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雾凇的资料,了解雾凇的文化内涵。
2. 学生绘制一幅雾凇景观画,展示个人绘画水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雾凇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描述雾凇景观的能力以及绘画技巧的应用。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雾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三、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板书:雾凇。
(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目标导航自学自强一、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正面学习,自主思考。
一读: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读顺全文,长句间注意停顿。
3、小组长带领着组员朗读词语,小组内检测词语。
二测:检测词语:夜幕降临摄氏度十里长堤淹没模糊凝结大地冰封凝结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检测句子: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2、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三思考:什么是雾凇?二、反面质疑交流辩论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板书1、抽生汇报什么是雾凇?屏显雾凇图(师口述)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
多美的雾凇啊!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3、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学会描述雾凇的美丽景色和特点;(3)了解雾凇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探讨雾凇的形成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雾凇的美丽景色和特点。
难点:雾凇对环境的影响,如何保护和欣赏雾凇。
三、教学准备:1. 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雾凇的图片和视频,以便进行观察和讨论。
2. 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以便进行阅读和引用。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雾凇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探究雾凇的形成原因:(1)引导学生观察雾凇的图片,分析雾凇的形成过程;(2)讲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如雾气、温度等。
3. 欣赏雾凇的美丽景色:(1)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雾凇的美丽;(2)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雾凇的特点和美丽景色。
4. 探讨雾凇对环境的影响:(1)引导学生思考雾凇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文、生态等;(2)讲解雾凇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5. 保护和欣赏雾凇:(1)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保护意义,如保护水源、维护生态平衡等;(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雾凇,如观察、摄影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了雾凇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欣赏了雾凇的美丽景色,探讨了雾凇对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保护和欣赏雾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也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雾凇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雾凇的美丽和脆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雾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雾凇美景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来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描绘雾凇美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来描绘雾凇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雾凇》2.生字词卡片3.课件或黑板4.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雾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雾凇》中的主人公。
”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雾凇的定义和特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雾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原因。
三、课堂讲解1.老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老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跟读生字词,确保正确发音。
四、课堂讨论1.老师提问:“课文中的雾凇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3.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雾凇的美。
五、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合作描绘雾凇的美。
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点评各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用语言描述雾凇的美,写在作业本上。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雾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用语言描绘雾凇的美。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文《雾凇》在寒冷的冬夜,雾凇悄悄地来到了小城。
它把一切都装点得如诗如画。
雾凇的美,美在它那如梦如幻的景象。
雾凇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全文
2、检查生字(出示)
按要求自学
大地冰封 凝结淹没 蒸腾
琼枝玉树 降临 长堤 饱和
松花江畔 模糊缭绕镀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3、检查读书情况
指导读好长句子:
A雾凇,俗称树挂,……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柳枝镀上了白银。
引导说画面,说感受。
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赞叹的语气
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可用书上语句,也可加入自己的想像同时注意与“游客”交流。
作
业
设
计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造句
3、小练笔:
进入冬季,气温较低,多数日子的早晨都有霜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写片断。如果正值下雪,也可观察雪花飘落,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洁白外衣的景象,写出主要特征,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写片断。
一、复习导入
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来临了,我们一起去欣赏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吉林的
引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段
1、读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从哪儿可以看出?
2、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可谓壮观。难怪吉林雾凇的名气很大,是闻名全国的。
3、指导背诵
自由读,交流
指名回答
练读 指名读
练习背诵
指名背
三、精读第二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教学内容:22、雾凇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
(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江畔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雾凇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夜幕降临零下淹没模糊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雾凇》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雾凇》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雾凇》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体会雾凇的美。
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具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刚才和同学们的聊天中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旅游,也游览过很多地方。
今天老师就做一个导游,带领大家到吉林松花江畔去领略一下我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雾凇(生齐读课题)2、老师这里收藏了几幅吉林雾凇的图片,我们大家先来欣赏一下。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你看到的雾凇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看到的雾凇。
(映示:3幅雾凇图片)生回答自己看到的雾凇形象。
3、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生齐读句子,板书:奇观)评议要重读奇观,再齐读句子。
4、为什么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雾凇吧。
二、精读、感悟第一、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并画出描写雾凇美的词语。
2、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上来把你找出的描写雾凇美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一生上黑板写词语)其他同学把自己找出来的词语抄写在练习本上。
写好了吗,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3、读词语(指名读,齐读)4、联系课文说词语例:银光闪烁:这雾凇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晶莹透明多美呀!(指名说词语)5、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
(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
《雾凇》教案(17篇)
《雾凇》教案(17篇)《雾凇》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奇怪好看,激活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吉林雾凇的奇怪好看,激活同学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日,我们一起连续学习雾凇。
师板书,并强调“凇”的写法。
(我们要留意,凇是两点水旁,不要写错了。
)2、利用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雾凇怎么样?(一个字)(美)3、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课题。
(师评价:读得真美)4、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更美的图片,想看吗?5、幻灯展示图片,同学观赏。
6、师:“这么美的雾凇让同学们赞扬不已,你们有肯定有很多词语要送给雾凇,谁来?”(生回答,师适时表扬,你说得真美,你的词汇真多。
)二、新授第一自然段1、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
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找出你感觉到特殊美的词语,画下来。
仔细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品尝一番。
(我们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2、指名生说。
同学互评(你们觉得他把这个词语读得怎么样?应当怎么读?)再指名生读。
(这些同学读得真美呀,老师发觉大家都很想读了,好一起读)生齐读,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词,听好了。
(缀满)你们听出什么来了。
(听出了雾凇的多。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你们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真棒!3、能把这些好看的词语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老师信任你们肯定能把雾凇的美读出来。
生齐读第一小节。
(你们真会读书,让老师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一幅幅好看的雾凇图。
)4、会读书就要会思索,就请你们再读读这一段,看看除了雾凇的美,还能读出什么来?生再次读文5、指名生回答:三九寒冷,大地冰封。
写出了雾凇消失的时间。
这就是著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写出了雾凇的名气之大。
6、这么美的雾凇奇观就在我国的吉林,它著名全国甚至是举世著名,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个好看的奇观而感到骄傲。
《雾凇》教学设计(15篇)
《雾凇》教学设计(15篇)《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感悟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感悟吉林雾凇的奇妙。
2、选用词语,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教学时间:3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重点1、2,指导说话第三课时背诵、交流写话、作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课前交流:听了刚才的音乐,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冷、美)吉林那儿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冷不冷?(冷)怕不怕?想不想去?为什么想去?一、导入新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齐读——(生)齐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相机板书:美形成二、学生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课文什么地方写出了雾凇的美?读完了,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三、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相机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你从这句的哪几个词中读出了它的美?洁白晶莹是一种怎样的美?闪烁是什么意思?有些像天空中眨眼的星星,又有些像我们一些调皮的小家伙歪着脑袋在瞧着大人时的眼神儿。
在阳光的照耀下,雾凇显得越发纯净,银光闪闪,显得格外的——灵动,充满了——生机。
缀满你觉得可以换成什么词?(堆满、挂满……)为什么这里用缀满没有用堆满和挂满呢?这几个词都有什么(圈满)都写出了什么?(同样都是写多,但堆太重,挂,虽然雾凇又叫树挂,但又并不是完全垂挂下来的,而缀字则把吉林雾凇在枝头美丽轻巧形象地刻画出来了,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现在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我好像看到了 -------------的雾凇了!你来读读。
《雾凇》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雾凇》教学设计13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板书:奇观)2.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3.欣赏了这么美的雾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呢?4.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进一步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读课文第二段,读完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2.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3.作者通过多次观察,才发现雾凇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正因为经过大自然长时间的孕育、积累,才形成了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凇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雾凇形成之美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山水、神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雾凇)板书:雾凇。
(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雾”和“淞”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
隆冬时节,当北国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目标导航自学自强
一、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正面学习,自主思考。
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顺全文,长句间注意停顿。
3、小组长带领着组员朗读词语,小组检测词语。
二测:
检测词语:夜幕降临摄氏度十里长堤淹没模糊凝结
冰封凝结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
检测句子: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
”
2、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三思考:什么是雾凇?
二、反面质疑交流辩论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板书
1、抽生汇报什么是雾凇?
屏显雾凇图(师口述)看,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
又象梨花缀满了枝头,把神州装点得分外壮丽。
多美的雾凇啊!
2、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3、这些描写雾凇的词语都很美,要是把他们放在句子中读就更美了。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选择一个自然段写上串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
(映示:1,3自然段)读好了吗,我们来比一下看谁读得最美。
抽生评价,超越。
过渡:孩子们的撰写的串词非常优美,孩子们的朗读和点评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
多美美丽的奇观啊,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合学共商互助双赢
1、小组合作朗读,勾画出雾凇形成的过程的语句。
2、小组讨论,找到句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并说一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抽生汇报回答。
老师相机板书:
温差---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4、师总结: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1、清早,(),()。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便会()地赞叹:这真是“()呀!
2、(),()。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的霜花()了枝头,在()下,(),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课文,象《泉城》、《九寨沟》等,下面还有一位诗人挥动他的毫笔写下了雪淞美景。
出示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总结:同学们,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难怪1990年前国家主席爷爷到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感慨万千,于是题词赞扬,(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琼花,树挂,名不虚传。
”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雾凇这样的自然奇观更是不少,老师希望大家回去向家人介绍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同时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雾凇》教学设计
(2013-11-12 20:56:57)
分类:个人资料
学
科
语文授课班级四年一班设计人老师
课
题
雾凇设计时间2013年11月12日
学习目标知识
与技
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容。
2、理解课文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冶。
过程
与方
法
情境导入—初读课文—研读形成—拓展提高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体会雾凇的奇特之美。
以“读导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创新课堂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品词析句--拓展资源--读思结合预习容1、读文识字2、搜集整理“雾凇”资料
重难点、理解课文容,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是吗?还有什么?
(冰灯雪雕冰雕的雪城堡)这些,也是我们北方孩子的一大自豪呢!
研究性作业作业超市(自由选择,认真完成。
)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为“雾凇”创作一句宣传语。
3、试着给课文中的插图配一段解说词。
4、完成一份以“雾凇”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
设计
审《雾凇》一文是本学期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雾凇的特点、形成原因和过程以及人
们观赏雾凇的感受。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课文的
第二自然段,即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