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动物宝宝和妈妈(课堂PPT)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哺乳类》说课课件(含反思)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哺乳类》说课课件(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5cf68411a37f111f0855b9e.png)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哺乳类》。下面我将从教材、 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 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 情景, 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 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 (1) 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 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 现对事物的了解。 (3) 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学生在低年段的学习中(一下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认识了常见的动 物并观察其特征,形成了有关动物的初步概念,以往的学习重点关注个体的 外部形态特征,而本课关注的是动物类别,引导学生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 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识别该类动物。本课聚焦哺乳动物,小学生对哺乳动 物接触不多,前概念存在一定错误,即会将"陆地上生活"作为判断是否是哺 乳动物的依据,对哺乳动物的脂肪、运动方式这些特点有一些片面认识,对 它们的功能了解的少,也没有意识到环境对它们的影响。这一课的学习沿用 了上一课《鱼类》、《鸟类》的学习思路, 为学生在高年段研究微生物、动 物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打下基础。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反思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09387c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2.png)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托班教案、幼儿评语、小学随笔、小学作文、课堂实记、计划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children's comments, primary school essay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s, classroom notes, plan summaries,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反思《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1、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反思学习目标: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小蝌蚪找妈妈》课堂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小蝌蚪找妈妈》课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49965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6.png)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会认“塘”、“脑”、“袋”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田字格、生字卡片和有关青蛙的知识2.小蝌蚪、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书写9个生字。
2.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引入1.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大大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
”谁呀?(课件出示小蝌蚪的画面)2.揭示课题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出示板书课题)3.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带着任务听读课文: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想:青蛙的妈妈是谁?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什么变化?)三、自学课文小朋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 那就赶快打开书读读吧。
要求: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用借助拼音,问一问等方法,与生字交上朋友,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汇报自学成果生字检查看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非常高兴,看,它们都想与你们交朋友呢。
(课件展示生字)①请小朋友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自己读一读)②开火车读,指名读。
2.再读课文看,可爱的生字宝宝又跑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指名读课文。
你想读哪段?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读了这篇课文,小朋友,现在你们认识小蝌蚪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了吗,它们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找一找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2.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问:你觉得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从它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小蝌蚪很“快活”呢?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b207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a.png)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增进对动物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4.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或图片。
2. 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名字。
3. 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
难点: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或图片。
2. 准备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名字。
3. 准备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张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猜测这是哪种动物的宝宝和妈妈。
2. 展示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 让幼儿观察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如体型、颜色、纹路等,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
4. 讲解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生活习性,如食物来源、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宝宝和妈妈,并说明原因。
6. 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7. 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宝宝和妈妈,并画出来。
六、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景扮演:让幼儿扮演动物宝宝和妈妈,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4.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和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宝宝和妈妈,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展示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让幼儿自由发表观点,猜测它们的名字。
2. 逐个介绍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幼儿认真倾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宝宝和妈妈,并说明原因。
4. 让幼儿扮演动物宝宝和妈妈,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它们的生活。
大班科学《动物如何生宝宝》课件教案
![大班科学《动物如何生宝宝》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d215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e.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知道动物宝宝与妈妈的相似之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生殖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生殖特点。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动物生殖方式的图片、视频、动物玩偶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对动物的基本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基本概念:介绍动物的生殖方式,如:有袋鼠、鸟、鱼等。
3. 观察与讨论:展示动物生殖方式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动物宝宝与妈妈的相似之处。
4.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该动物的生殖特点,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5. 总结与扩展:引导幼儿总结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鼓励他们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生殖方式的认识。
2. 评价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反馈。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园共育:发放调查表,让家长协助幼儿了解家中宠物或周围动物的生殖方式,并记录下来。
2. 科学实验:带领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如鸡胚发育等。
3. 艺术创作:让幼儿以家庭为单位,创作关于动物生殖方式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针对不同动物的生殖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园,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
2. 开展动物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殖过程。
0-3岁亲子课程ppt课件
![0-3岁亲子课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a525501a37f111f0855bb7.png)
Page 32
认知游戏
分糖
主要目标:学习抓握物品,能把颜色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活动材料:红色、黄色的糖果若干颗,红色、黄色的筐子每人两个。 指导要点:家长拿着一筐红黄色的糖果说道:“宝宝,看!这里有这
教 学方 法:学习人称代词“你、我、他(她)”,以亲子互动游戏、感统训 练、体育活动等训练宝宝的触觉、身体平衡及协调能力。
Page 30
精细动作训练
剥纸衣 主要目标:①会打开折叠的东西。②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及小肌肉活动
的灵巧性。
活动材料: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包纸珠子若干,或小玩具。
指导要点:①出示玩具,“小朋友看一看,好看的玩具都在纸做的衣 服里面,想不想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呀?快剥开它的纸衣,看一看吧!” ②家长耐心观察、等待宝宝自己一个一个地剥纸衣,以不撕开为好。 ③当看到是什么玩具后,家长要表现惊奇,并说“原来是红色的珠子 呀(或某某玩具)!”发展宝宝认知、语言能力。
Page 29
年龄:1.5—2岁
身 心特 点:宝宝已经走得很稳,会跑,会单腿站立,会搭积木、玩套桶,会 自然数口头数数,喜欢说话,喜欢被称赞。善于用表情表达感情,是观察和 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教 育目 的:培养宝宝做事情的专注力、秩序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宝宝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对宝宝身体的大肌肉动作、手的精细动作、认 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进行锻炼。培养宝宝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掌握婴幼儿敏感期的出现及结合其吸收性心智的潜能,在最佳时间给予幼儿 和家长最佳指导 。并在家里进行“延伸”活动。
2024版《妈妈和蛋宝宝》PPT课件中班科学[1]
![2024版《妈妈和蛋宝宝》PPT课件中班科学[1]](https://img.taocdn.com/s3/m/9b19a1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8.png)
《妈妈和蛋宝宝》PPT课件中班科学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动物繁殖方式概述•鸟类孵化过程探究•昆虫变态发育过程展示•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过程讲解•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目标课程背景及意义了解生命起源和繁衍过程通过《妈妈和蛋宝宝》这一主题,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繁衍过程,激发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促进亲子关系通过亲子共读、互动游戏等形式,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动物繁殖方式和蛋的结构特点;掌握观察和描述事物的基本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培养幼儿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教具准备各种动物的蛋、放大镜、手电筒、实验记录表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相关视频、音频等。
为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需要提前熟悉和掌握相关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方法,并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和运用其他适合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02动物繁殖方式概述动物繁殖方式分类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的动物,如鸟类、爬行动物等。
胎生动物通过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来繁殖后代的动物,如哺乳动物。
卵生动物特点产卵数量较多,以应对外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
卵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损伤。
•孵化过程中,胚胎依靠卵黄提供营养。
繁殖过程雌性动物产卵,将受精卵排出体外。
受精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孵化,胚胎逐渐发育成幼体。
幼体破壳而出,开始独立生活。
01020304胎生动物特点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母体子宫提供的营养和氧气进行生长。
繁殖周期相对较长,但后代成活率较高。
母体对后代的照顾和保护更为全面。
繁殖过程雌性动物受孕后,胚胎在子宫内着床并开始发育。
大班数学动物妈妈和宝宝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动物妈妈和宝宝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e818e1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e.png)
大班数学动物妈妈和宝宝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动物妈妈和宝宝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妈妈和宝宝的生活方式及习性。
2.能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准备◎《小动物的妈妈》挂图(见教具盒)。
◎《动物宝宝》游戏卡(见教具盒)◎《找妈妈》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活动与指导☆谈话1.出示《小动物的妈妈》挂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看一看,图上都有谁呀?2.操作《动物宝宝》游戏卡,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猫找不到妈妈了,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还有一些着急的小动物。
让我们帮助他们找到他们的母亲。
☆辨认1.儿童观察和区分童年和成年的区别。
教师:小猫和猫妈妈长得一样吗?"屈,老师.教,案,网"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袋鼠和袋鼠妈妈长得一样吗?小鸡和鸡妈妈长得一样吗?鸡妈妈的头上有什么?2.引导幼儿观察并区分青蛙和蝌蚪的区别。
教师: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吗?它的宝宝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把它找出来吧。
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宝宝和妈妈。
教师:你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它们和妈妈长得一样吗?☆操作请幼儿帮助《找妈妈》操作单中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活动建议这个活动是基于孩子对动物的认知体验。
通过识别一些小动物和它们的母亲,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感受小动物和母亲之间的感情。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收集图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
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动物成年与幼年的不同,如个头大小、尾巴长短、皮毛颜色等,并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
在进行青蛙与蝌蚪时可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
活动后,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饲养让小动物,让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动的操作环节,也可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0cd14c8bd63186bdebbc56.png)
动物的方式与蚕不同,它们不产卵,而是直接生产幼体,比如猫、狗、猪等。
(二)探索:调查还有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后代的。
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调查一下周边的动物,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是靠卵繁殖后代的?能不能给它们分类。
1.昆虫。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两对翅和三对足。
绝大多数昆虫是卵生,蚕属于昆虫,还有蜻蜓、蝴蝶、蚂蚁、蜜蜂、飞蛾、瓢虫、蝗虫、螳螂等。
2.鸟类。
鸟类体表有羽毛,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
前肢成翼,有的退化,多营飞翔生活。
我们常见的鸟类都是卵生,比如麻雀、孔雀、鹦鹉、燕子、老鹰、鸽子、乌鸦、海鸥等。
3.鱼类。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大多数鱼类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产卵繁殖。
比如金鱼、鲤鱼、草鱼、鲫鱼、泥鳅等。
除了上述这些动物,还有一些动物类别也是卵生,比如蜘蛛、蜈蚣等节肢类动物,虾、蟹等甲壳类动物,乌龟、蜥蜴、鳄鱼等爬行类动物,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动物,蚯蚓、蚂蟥等环节动物,蜗牛、章鱼、田螺、扇贝等软体动物。
可以说,卵生是动物繁殖方式中种类最多的。
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
一般的鸟类、爬行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比如鸡,鸭、鱼、青蛙、鸟龟、蝴蝶等都是卵生动物。
卵生动物产下卵(蛋)后,经过孵化,变成动物,其营养来自卵本身。
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及哺乳类中的单孔目大多为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胚胎在发育时通过胎盘和脐带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完成后由产道直接产出。
小鸡的孵化通过分类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昆虫类、鸟类、鱼类等动物一般为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动物怎样生宝宝》教案(精选
![《动物怎样生宝宝》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995034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8.png)
《动物怎样生宝宝》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动物怎样生宝宝》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生命的奥秘》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展开,包括哺乳动物的胎生和卵生动物的卵生,以及一些特殊繁殖方式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动物繁殖的方式,理解胎生和卵生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繁殖过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认识到生命繁殖的奇妙,培养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不同的繁殖方式,特别是胎生和卵生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比较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差异及适应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资料、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习单、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企鹅孵化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是如何生宝宝的。
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有哪些生宝宝的方式吗?2. 新知探究讲解:通过PPT和模型展示胎生和卵生的概念。
例题讲解:以猫和鸡为例,讲解胎生和卵生的具体过程。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其他动物的繁殖方式,并汇报成果。
3. 深化理解观看特殊繁殖方式视频(如蝴蝶的变态发育)。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殊繁殖方式的适应意义。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动物繁殖的几种方式。
强调胎生与卵生的区别和联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动物怎样生宝宝》内容:1. 繁殖方式:胎生、卵生2. 胎生:哺乳动物,如猫、狗3. 卵生:鸟类、昆虫等,如鸡、蝴蝶4. 特殊繁殖方式:变态发育、分裂生殖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胎生和卵生的优缺点,选择一种动物,说明它的繁殖方式。
答案示例:鲨鱼采用卵生方式,优点是产卵量大,缺点是成活率相对较低。
2. 作业题目:思考如果动物不能繁殖,会发生什么?答案提示: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生态平衡受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学生对胎生和卵生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特殊繁殖方式的兴趣。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通用)ppt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教案(通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c23f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0.png)
观察动物所处的环境,如森林、草原 、海洋等,帮助幼儿了解动物与环境 的关系。
观察动物行为
观察动物的行为,如觅食、捕食、逃 避等,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和生存方式。
讨论法
讨论动物的特征
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动物特征的看法,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讨论动物的行为
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动物行为的看法,了解幼儿对动物行为的理解程 度。
幼儿科学《动物》大班 教案(通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安排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设计 •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总结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和分类。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和栖息环境。
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THANKS
重点内容
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 性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 动物的情感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难点内容及解决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 容,以满足他们的认知和发展需求。
对于中班幼儿,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些较为复杂的动物种 类和特征,并引导他们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讨论动物的生存方式
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动物生存方式的看法,了解幼儿对动物生存方式 的理解程度。
实验法
实验观察
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更加深入 地了解动物的特征和行为。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更加深入 地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环境。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总结,让幼儿更加深入 地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元第6课《生物的变异》课件(31张PPT)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元第6课《生物的变异》课件(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b65fd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6.png)
阅读
(1)圆形方框内的三叶草与其他三叶草有什么不同之处? 圆形方框内的三叶草是四片叶子,而其他的 三叶草是三片叶子,这种现象就属于变异。
(2)变异的三叶草有什么作用?
因为三叶草变异很少,大概几万株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 发生变异,因为稀缺难求,人们便照这种4片叶子的样子 做成礼品,表达一种幸运的祝愿。
交流
三、同一类植物的不同
观察各种各样的米的图片,说说这些米有什么不同,请试 着给他们分一分类。
颜色不同:有黑色、白色、棕色等多种颜色 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椭圆形,有的是接近于圆形 透明度不同:有的不透明,有的半透明 口感不同:有的煮饭比较硬,有的煮饭比较软弱 黏性不同:有的米煮出来的饭比较黏,有的煮出来
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3)怎样区分这两种生物的变异?
关键看遗传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 发生了改变,不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可遗传的变异? 哪些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呢?
高茎豌豆变成了矮茎豌豆,这是可遗传的变异。 用眼不当造成了近视,这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交流
二、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不同之处 不仅在人类的孩子与爸爸妈妈之间存在不同之处, 在动物界一些动物与妈妈之间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想一想这些小动物与妈妈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交流
温馨提示
◆斑马子代与亲代的不同可从额头毛色、脸部斑纹的粗 细等方面描述; ◆狗子代与亲代的不同可从毛色、脸部毛色形成的斑纹 等方面描述; ◆猪子代与亲代的不同可从整体毛色、尾巴毛色、四肢 颜色等方面描述; ◆鸡宝宝与鸡妈妈的不同可从毛色、眼睛周围颜色、有 无鸡冠等方面描述。
阅读
可遗传变异
无籽西瓜这是由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如 果取无籽西瓜的枝条进行无性繁殖,所得 到的还是无籽西瓜,这是可遗传变异。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动物宝宝找妈妈》](https://img.taocdn.com/s3/m/9c2e33b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7.png)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宝宝,了解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亲情。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宝宝,如小猫、小狗、小鸟等。
2. 学习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如小猫、小狗、小鸟等。
2. 准备一些关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视频或故事。
3. 准备一些玩具动物,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宝宝,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
2. 讲解:讲解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方法,如观察外貌、听声音等。
3. 实践: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尝试用学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妈妈”。
4.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总结找到妈妈的方法,并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尝试用学到的方法找到他们的“妈妈”。
2. 请家长协助,让幼儿拍摄一段关于找到“妈妈”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3. 让幼儿画一幅关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画,并在班级进行展示。
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的角色扮演中,是否能运用所学方法找到“妈妈”。
2. 关注幼儿在回家后的作业中,是否能主动观察并用所学方法找到家人或朋友的“妈妈”。
3. 评价幼儿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去动物园或宠物店,观察不同动物及其宝宝,加深对动物的认识。
2. 邀请动物专家来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亲情关系。
3. 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全册课件)-学前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第18课《拉粑粑》第五单元教案
![(全册课件)-学前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第18课《拉粑粑》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fd05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d.png)
《拉粑粑》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学习单词,,能大胆地运用I的句型来表达。
2、愿意与同伴共同游戏并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活动重点】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动作。
活动过程一、引题教师和幼儿带上小兔的头饰,教师手拿萝卜扮演兔妈妈,请幼儿做兔宝宝和妈妈一起送萝卜到兔奶奶,兔爷爷和兔妹妹家。
二、给兔奶奶送萝卜1、教师带幼儿跳到奶奶家,(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伸手做前门的动作,边敲边说,笃笃笃,兔奶奶在家吗?2、教师扮演兔奶奶的角色,模仿开门说:小兔子们,你们有事吗?3、师引导:兔奶奶,我们给您送大萝卜。
边说边递。
三、游戏:送萝卜幼儿反复几次送到兔爷爷和妹妹家。
活动反思这次心理健康活动《不怕看医生》,是想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幼儿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们又非常怕打针,只要家长说带他们去医院看病他们就很反抗,因而这次活动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活动中幼儿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就医的安全事项,从图片和动画故事中幼儿体会到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说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看医生。
在整个活动中,2022年pos机排行榜 modernpos3.25 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
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
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
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
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
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但活动中不足的是没有准备看病的用具,若能给幼儿看一些医用材料,如,棉签,纱布,口罩,听诊器等,幼儿会更感兴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提供一些实物给幼儿,让幼儿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触到,幼儿掌握起来也会更快更好。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1eb0e9dd88d0d232d46a76.png)
新知讲解 观察记录:(1)蚕蛹的外形。
2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2)蚕蛹的运动。 蚕蛹一般情况下不动,但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如用手轻轻地触摸它,用手电筒照或 发出声音时,蚕蛹的体节会轻微弯曲。 (3)蚕茧的内部。 在剪开的蚕茧里发现了一层蜕下来的皮,它是蚕吐完丝化成蚕蛹之前蜕下的第5次皮。 蚕一生共蜕皮6次,第6次是在化蛾之前。
其他发现。
推测:蚕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 样呢?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5次蜕的皮。
蚕蛹的颜色是黄褐色的,蚕蛹有触角原始 体和气门。
蚕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
蚕蛹的简图
新知讲解
2 观察蚕茧和蛹。
新知讲解
2 观察蚕茧和蛹。
新知讲解
2
蚕茧、蚕蛹
蚕茧的特征: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 蚕蛹的特征: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 锤形等不同形状。蚕茧通常为白色或黄色, 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 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蚕茧 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 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迎着光 部长有9个体节。 观察或轻轻摇动蚕茧,可以发现蚕茧里面 有东西。
新知讲解
1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观察记录: 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吐丝前的蚕
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变得透明 。
吐丝后的蚕
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画一个蚕茧
蚕怎样吐丝
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其他发现
花费长时间寻找适合结茧的地方。
观察结果:熟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
新知讲解
我觉得蚕蛹会变 化,因为有个成 语叫做破茧成蝶, 所以我推测蚕蛹 会长出翅膀……
动物是怎样出生的科学优质教案中班
![动物是怎样出生的科学优质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0e7d8f1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2.png)
动物是怎样出生的科学优质教案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动物世界》的第六章第一节,主题为“动物是怎样出生的”。
详细内容包括介绍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讲解各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的出生过程;并通过实际观察和互动,让学生了解动物宝宝和母体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理解卵生和胎生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提高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卵生与胎生的区别。
难点:理解各类动物具体的出生过程,以及动物宝宝与母体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如鸟蛋、鱼卵、哺乳动物胚胎)、动物出生过程的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纸、彩笔、动物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动物宝宝和母体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动物是怎样出生的?”2. 新课导入:使用PPT讲解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介绍卵生和胎生的概念,展示各类动物的出生过程。
3.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观察实物模型,让学生亲手触摸,增强直观感受。
然后让每组学生选取一种动物,合作绘制该动物的出生过程。
4. 例题讲解:以鸟类为例,讲解鸟蛋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鸟宝宝在蛋里的成长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六、板书设计1. 动物是怎样出生的?2. 内容:繁殖方式:卵生、胎生动物分类: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出生过程:以鸟类为例,展示鸟蛋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的出生过程,并说明它是卵生还是胎生。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熊猫。
熊猫是胎生动物,它的出生过程是:母熊猫怀孕大约5个月后,生下一个小熊猫宝宝,宝宝刚出生时身上没有毛,眼睛看不见,需要依靠母熊猫的照顾。
1多姿多彩的动物---无脊椎动物(PPT课件(初中科学)46张)
![1多姿多彩的动物---无脊椎动物(PPT课件(初中科学)46张)](https://img.taocdn.com/s3/m/5e49b87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9.png)
讨论交流
想一想: 1)为什么要让蜗牛先在灯光下爬行三分钟才能进行遮光实验?
为了让其适应有光的环境,减少本来环境刺激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为什么要轻轻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 可以检验蜗牛身体各处的敏锐程度,同时也避
免了对蜗牛造成的伤害。 3)探究完成后,应该如何处理蜗牛?
将蜗牛放回它本来生活的地方。
探究活动
`
1.刺胞动物
1.有刺细胞
形态结构特征
捕食
刺细胞是刺胞动物主要的捕食 工具,通过释放毒液来麻痹或
杀死猎物。
防备
刺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释放 毒液来防备捕食者或竞争对手。
运动
刺细胞在刺胞动物的运动中起 着重要作用,通过收缩和舒张
来推动身体前进。
2.辐射对称外形
刺胞动物的身体结构呈辐射对称,即身体各部分沿一个中心点对称 散布。
生长发育影响
蛔虫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免疫系统影响
蛔虫可能会引发免疫系统反应, 导致过敏、皮疹等症状。
蛔虫病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01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提高身体抵抗力。
03
避免生食
避免生食蔬菜、水果和肉类,减少感
7.棘皮动物
形态结构特征:体表长满棘
代表动物
成体的体形多种多样,有星形、球形、圆柱形或树状分枝
。 形等,运动能力不强,一般生活在海洋底层
海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有五条腕足, 生活在海底,捕食贝类。
海胆
海胆是球形棘皮动物,有硬壳 和长刺,生活在浅海,以海藻 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