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第1单元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合集下载

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天文学 2、数学 ①计算工具: 算筹(春秋战国)
珠算(元朝)
②东汉《九章算术》 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 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 古代数学体系 的形成 ③ 南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领先世界 千年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被 誉 为 『 中 国 近 代 科 学 先 驱 』
1、造纸术: 发明(西汉)
△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贡献?
①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②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第6课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西汉) (唐) 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
868年(唐朝) 印刷的《金刚经》,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 上最早的、有明确纪 年的雕版印刷品。 △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改进(东汉,蔡伦)
一、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西汉) 3、火药:发明(记载于唐)
(唐) 活字印刷术 (北宋, 毕升) 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
火药是人们在 炼制丹药时偶然发 现的,最早记载于 孙思邈的《丹经》 一书中。
古 代 炼 丹 图
第6课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改进(东汉,蔡伦)
一、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西汉) (唐) 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
堆 积 如 山 的 雕 版
雕版印刷术的 发明有何意义?雕 版印刷术又有何缺 陷?这一缺陷后来 是怎样克服的?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改进(东汉,蔡伦)
一、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第6课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回顾: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春秋 末年 孔子学说 奠定基础 孟子、荀子 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 立新儒学
儒学创立
中 国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战国 时期 西汉 时期
成为显学
确立正统 思想地位
宋朝 明朝
程朱理学 阳明心学 经世致用 君主批判
发展到理 学新阶段
明清 之际
注入新 的活力
孔子与老子
中 国 古 代 思 想 与 科 技
①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②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 过 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 程 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意 造纸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 义 的发展; 过 (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金》是现存最早的有时间 程 记载的印刷品②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咸通九年
★ 感悟历史 第 6 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创造子 弹御敌,中国却用他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 海,中国却用他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 拿它当饭吃。”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导致中国落 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 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 的原因是什么?
★ 感悟历史 第 6 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2.领先的原因 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 ②政治: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科技稳定的发展 根据《自然科学大 提供了条件。 事年表》的统计,从公 ③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 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1000 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 ④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 政策支持。 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 ⑤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 50%~70%,公元1000年 定了人才基础。 前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 ⑥外交: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 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 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 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 步发展。 极其重要的贡献。 ⑦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 展的重要因素。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ppt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ppt

1、(2008年四川卷)公元751年,唐朝军队 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 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 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 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C.指南针 B.活字印刷术 D.火药与火器
2、(2006年江苏卷)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 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西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C.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北宋毕昇
元郭守敬
东汉张衡
东汉蔡伦
孙思邈
唐僧一行
明李时珍
贾思勰
祖冲之
徐光启
知识梳理
造纸术:书写材料的演变(秦汉、西汉、东汉)
雕版印刷术(作品)
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发明、改进)
指南针: 测定技术的进步(战国、北宋) 火 药:
15011900年
在世界科技中的 比例
50%
62%
71%
58%
29%
请回答:该表的数据直接说明什么问题?根据该表提供的信息, 分析概括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化的原因
1、1500年以前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此后, 西方迅速超越了中国。 2、古代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外 交开明;后来,中国经济发展缓慢、专制主义加强、 外交上“闭关锁国”、思想封闭僵化,而此时的西 方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思想解放。
我国中医学成就一览表
时间 西汉 东汉 东汉 三国 唐 明代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黄帝内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 经》 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张仲景 《伤寒杂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该书 病论》 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华佗 麻沸散 最早的麻醉药剂 五禽戏 中国现存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孙思邈 《千金方》总结了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剂 被誉为“药王” 李时珍 《本草纲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 目》 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 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分类法。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件 (共29张PPT) (1)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件 (共29张PPT) (1)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造纸术
问题1:纸出现前中国有哪些书写材料?
甲骨
青铜器
缣帛
问题2: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
竹木简
1、造纸术
东汉时期,蔡伦改 造造纸术,制造出 了的纸纸张质地细 腻,人称“蔡侯纸”
四大发明之印刷术
印刷于公元868年 的《金刚经》是迄 今所知世界上最早 的有明确刊印日期 的印刷品。
虎蹲炮,最早的迫 击炮,戚继光军中最 常用的火器。
多级火箭:火龙出水
飞震天雷 ,用于杀伤人马
古式后膛榴弹炮 :佛朗机 三眼铳
指南针发明和使用
司 南(战国)
指南鱼
指南龟
宋·指南针
一 四大发明
名称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发明概况
外传情况
意义
西汉出现, 东汉蔡伦改进
隋唐雕版 北宋毕昇活字
唐出现 五代、宋广 泛应用
1.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 2.《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简仪
郭守敬 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学家
二 天文学(便于安排农时,彰显君主“受命于天”)
时间
战国 东汉
唐朝
科学家
成就
历史地位
《甘石星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浑象仪
张衡 地动仪
世界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它于1907年被英 国人斯坦因从敦煌 所骗购,现为大英 博物馆所藏。
四大发明之火药
火药的起源与 炼丹术有着密切的 关系,是古代炼丹 士在炼丹时无意中 配制出来,至今已 有一千多年历史。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李约瑟 (1900-1995)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自我测评
1.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
①天文学成就:天象观测和《甘石星经》;天体测量和张衡水运浑象仪、 地动仪,以及僧一行的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和郭守敬的简仪《授时历》;
②数学成就:突出体现在数学专著如《九算算术》的写作和圆周率的计算 等方面;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本草纲目》插图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本草纲目》插图
《本草纲目》插图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本草纲目》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 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在生物学、矿物学、冶金 学、地质学、化学、物候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 大贡献。尤为可贵的是,李时珍还创立了当时 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 思想。他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 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 在世界范围具有重大意义。
写有文字的东汉纸
造纸术的发明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蔡伦像
造纸术的发明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汉代造纸流程示意图
造纸术的发明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我国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二:印刷术 • 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世界最早印刷品 •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演进: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 影响: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对人类文
印刷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木刻印书板
印刷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金刚经》
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是世界上最早的雕 版印刷物,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印刷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优秀课件(24张)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优秀课件(24张)

东汉 南北朝
元代
4.农学 (强调应用) 著作 人物 朝代
★ ★ 走进历史 走进历史
内容或特点 地位或影响 生产经验 现存第一部 贾思勰 南北朝 《齐民要术》 完整农书 的总结 《农书》 王祯 元朝 重视生产工 在世界范围内 具的改革 产生深远影响 吸收西方科 技 系统总结 历代生产 技术 近代科学先驱 17世纪工艺 百科全书
第 6 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 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 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 义。” ----屠呦呦
第 6 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主题——以科技论成败
★ 走进历史
辉煌的古代科技成就 古代科技的特点、辉 煌的原因及影响 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 感悟历史
对今天发展科技的启迪
一、四大发明
项目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发明
西汉发明 隋唐雕版 印刷 唐出现 战国发明 司南
改进或应用
东汉蔡伦改进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胶泥 -木-金属 五代、北宋广泛运用 北宋发明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
外传
13世纪传入欧洲 13世纪中期传朝鲜,后传欧 洲 14世纪传入欧洲 13世纪传入欧洲
四大发 明的影 响
探究活动1:中国四大发明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
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 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 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材料: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 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 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 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 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 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岳麓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岳麓版

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楮皮外,还利
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
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
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
()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
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
解析:东汉蔡侯纸的出现使造纸术出现突破性进展,故 A 项 错误;材料反映了该时期纸在社会的推广,且魏晋时期经济作 物种植范围相对较小,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民间和官方推 动了纸的使用和推广,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私营手工业 的发展状况,故 D 项错误。 答案:C
东传朝鲜,后 刷
北宋 北宋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又从西域传入 术
欧洲
成就 时间
过程
外传
唐初 最早记载于唐初孙思邈的《丹经》14 世纪初,
火药
由阿拉伯人
唐末 应用于战争,五代宋朝广泛应用
传入欧洲
指南 针
战国 宋代
发明司南,此后又有 指南车 、 指南鱼 等
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13 世纪传入 欧洲
二、天文学成就 时间 发明者
2.药物学的成就 最高成就是明代 李时珍 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 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生物 学的发展。
1.四大发明在东西方命运不同的原因 (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 大,实行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这些都阻碍了 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作用。 (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商主 义、对外扩张等都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对点训练]
1.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

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共22张PPT)

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共22张PPT)

全面系统总结了历代农 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 技术
四、古代的农书
朝代 作者、书名
主要内容
地位
西汉 《黄帝内经》 编纂于战国,成书 奠定了中医学
于西汉
理论的基础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 论》
系统论述望、闻、 问、切四诊疗法, 成为中医临床医学 的经典
张仲景“医圣”
华佗
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
剂,还发明了五禽戏
8、在人生之中的某天,某个时刻,如果还是会想起,那就只不过是一道模糊的风景,是不能追忆的苦痛。向前看,向后看,在那一望无际的忆海之中,又怎么能够有一个参照物,找到
元代 郭守敬制成简仪
简仪的发明比欧洲早 300多年
三、数学的成就九九乘法口诀
地位
春秋 战国 东汉
南朝 宋齐 之际
筹算计算法
《九章算术》
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 体系的形成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 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
小数点后第七位
1000年之久
元代 珠算法
四、古代的农书
时期 农书 作者
内容或特点
地位
南北 朝
元代
《齐民 要术》
贾思勰
总结了北方生产经验, 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
经营的宝贵思想
《农书》 王祯 重点放在了介绍生 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我国现存 最早的农 书
对提高生 产力起了 推动作用
明代 《农政 徐光 全书》 启
全书充分汲取了西方 徐光启被誉
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
为“中国近 代科学先驱”
明代 《天工 宋应 开物》 星
4.指南针(四大发明中最早) (1)战国时期,人们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识记:1. 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出现的时间、发展及传播过程。

2.以四大发明为例,简述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总结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特点。

(1)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天象记录:①殷商时代关于日食的记录,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②彗星的记录,领先欧洲1000多年。

③对哈雷彗星的记载,领先欧洲670多年。

④对太阳黑子的记录,领先欧洲800多年。

⑤《甘石星经》里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体测量:①东汉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欧洲早1000多年。

②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③元代郭守敬的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

(4)数学:①东汉《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②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的计算比欧洲早1000多年。

(5)医药:《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4.李约瑟难题的概念5.中国近代科技落伍、西方近代科技先进的原因。

二、自学检测: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拘)。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砚星,登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1分)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3分)战国。

(1分)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3分)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到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分)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中起了促进作用。

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PPT课件

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PPT课件
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四大发明 天文学
数学
农学
医学
问题1:纸出现前中国有哪些书写材料?
甲骨
青铜器
缣帛
竹木简
问题2: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
“学富五车”的成语故事是怎么来的?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汉东 方朔想给汉武帝提安邦定国的建 议,因为东方朔有满肚子的话要 说,他的奏章一下子就用了3000 来根竹简。因为他手无缚鸡之力, 无法拿动这么庞大的奏章,最后 只好请了两位大力士抬进宫里去。 汉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那一大堆竹简。
3、作用:①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②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A、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 B、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C、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①战国: “司南” ②北宋: 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 钢针 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③南宋:《事林广记》中,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 指南龟。 ④清代:罗盘
宋元时期(12世纪末13世纪初/海路),传入 2、传播: 阿拉伯和欧洲
12、13世纪时,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
印刷于公元868 年的《金刚经》 是迄今所知世界 上最早的有明确 刊印日期的印刷 品。
它于1907年被 英国人斯坦因从 敦煌所骗购,现 为大英博物馆所 藏。

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教案

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教案

教学内容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教案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标分解1.识记中国古代的农学、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成就。

2.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出现、改进及外传的相关知识。

3.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认识中国古代科技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原因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练习法、谈话法等相结合教学策略手段(教学过程)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一)造纸术★问题探究★成语“学富五车”能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情况?1.纸出现前的书写材料及其缺陷中国古代起初把文字刻、铸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

但是,竹木简太笨重,缣帛太贵,很难推广。

2.纸的发明过程①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合书写。

②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

这种纸原料易得,绳头、乱麻、树皮、桑根、藤、苔、竹子、稻草、麦秆、布片都可以用做造纸的原料,并且纸张质地细腻,集中了缣帛与竹木简的优点,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要点点拨★造纸术是西汉发明的。

蔡伦的重大贡献在于改进了造纸术,使造纸的原料易得,大大降低了造纸成本,为纸的推广与普及创造了条件。

(二)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改进、传播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的作用是节省了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毕昇发明的活字是用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烧制而成的,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到13世纪出现了金属活字。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要点点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造纸术和印刷术,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18-19 第1单元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8-19 第1单元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

(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1)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有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传播: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1)战国时期,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1.天象观测: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体测量(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

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2)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教材整理1四大发明
[深度点拨]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不同的原因。

【提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大,实行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这些都阻碍了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教材整理2天文学成就
1.天象观测
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天体测量
(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

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2)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3)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仪器要早300多年。

教材整理3算经与圆周率
1.先秦: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筹算计算法。

2.东汉:《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魏晋南北朝: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

4.元代: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教材整理4古代农书
[深度点拨]《农政全书》与其他几部农书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农政全书》充分汲取西方的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这与新航路开辟,欧洲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的新现象有密切关系。

教材整理5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1.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
(1)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3.明代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探究点一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发挥其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2.根据史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所起的作用。

【提示】中国四大发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请简要从经济与思想两方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为何在14世纪的中西方产生截然不同的应用效果?
【提示】中国仍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国家,科技发展缺少应用动力;而西方当时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科举制等政策限制了科技的发展;而西方正经历文艺复兴等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

【史论拓展】
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欧洲文化普及和推广。

(2)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传播到欧洲,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

(4)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提示】 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2.概括明清之际中国科技成就的时代特色。

【提示】 运用实证方法;注重亲身观察和详实记录;体现了科学实用的理性精神。

【史论拓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解题模板】
1.史学界一般认为,纸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

下列各项中最有说
服力的是()
A.民间传说
B.某家族的家谱记载
C.官方史书记载
D.汉代遗址和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张残片
【解析】民间传说不能直接作为史料,家谱记载、官方史书记载是第二手史料,只有汉代遗址和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张残片是第一手史料,最有说服力。

【答案】 D
2.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我国最早将火药应用到军事上是()
【导学号:11140035】A.唐末B.宋末C.元末D.明代
【解析】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答案】 A
3.《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造纸术的发明B.指南针的应用
C.印刷术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梦溪笔谈》中的描述“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活字印刷术效率高的特点,这与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关,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中医学是中华文明的奇葩,今天的许多医生仍采用四诊法,这起源于()
【导学号:11140036】A.黄帝B.张仲景
C.华佗D.李时珍
【解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故选B项。

【答案】 B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

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天文历法的“表现”即可。

第(2)问,影响古代天文学的“因素”,注意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去概括和说明。

【答案】(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
讨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