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利下焦湿热重在健脾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利下焦湿热重在健脾胃

摘要:临床中在治疗肾虚兼有湿热下注症,首先要清利下焦湿热,方可补肾。但在清利湿热的过程中,下焦的湿热极易出现反复,而且脾胃易受到损伤,使清利湿热更加困难。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在治疗湿热下注症的过程中,重点建运脾胃,是脾胃的健运功能恢复,这样水湿津液在正常的运化过程中,就难以再次形成湿热,这样清利湿热的治疗目的就会达到,临床就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湿热肾虚健脾胃

肾虚兼有湿热下注之症,为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补肾是最终的治疗目的,显得尤为重要。但临症往往虚不受补,令临床治疗时感困惑,通过临床研究,我提出治疗该类病症分三个阶段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三阶段是:一、清利湿热,二、攻补兼施,三、以补为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清利湿热时补脾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详细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对水液代谢重要地位。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化水液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包括“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及水液在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转输、布散、排泄等升降出入过程。脾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

的枢纽。水液在体内由肺而下降于肾,或由肾蒸腾气化而上升于肺,均需靠脾的转输作用,方能维持正常。脾气充足,运化水液功能健旺,人体水液代谢才能协调平衡。

二、下焦湿热的产生的机理

首先湿热的产生,无非外感和内生而来,但临床上内生湿热是较为常见的,膏梁厚味,嗜酒无度,饮食不节都易生湿热,而脾主运化,水湿在正常的运化过程中消除,然而脾虚不运,则水湿内停,如再感外邪,则为湿热症,多数肾虚湿热症的患者,多是先有脾虚不运的基础,肾为水脏,最易受湿邪所困,久则生热,生为湿热之症。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温气,分别方可成为湿热,如薛生的所言“太阳内伤,肺为水之上源,外邪客肺,易致气机失常,即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进而使湿邪内生,久而化热即为湿热。

思伤脾,过度思虑、焦虑,情志不畅,即为影响肝脾的正常协作关系,使脾的健运功能受到伤害,使水湿运化失常,聚而为湿,久则化热,又可产生湿热。

若脾虚失运,则水液难于转输排泄,导致水湿内停,产生多种病症。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是强调了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临床上我们常见的肾虚症,常挟为湿热下注之症,为什么湿热易于下注而难以清利呢?首先是脾肾相互的关系,无任何种原因导致的肾虚或脾虚,都会造成后天的精血减少而难以补充肾中之精,或者先精损之精难以濡养脾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肾虚脾亦虚,脾愈虚

则肾愈虚,肾虚则水湿更亦内停,加之脾运化水湿之权,则易引起湿热下注。肾为先天之本,濡养全身各脏,是全身经脉汇聚之处,湿热之邪最易流注与此,但此症须在肾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所以湿热下注非一蹴而就。病程相对是较长的,因为此湿热已涉及到先天之本,病以达至里,故而难以清利。

三、清利下焦湿热重在健脾胃

清利湿热的过程中易伤及正气,利湿易伤阴,清热则易伤阳,滋阴则易助温,温阳则热易生,所以说临床要仔细把握这对矛盾的相互性,合理地分析湿热和正虚的关系,制订下科学的治疗法则,才能聚集较好的疗效。

脾胃的正常功能的发挥,不仅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天之精,而且重要的运化水湿,疏通经脉,脾健则湿无所生,湿无生则热无以合,故湿热难成,故在清利湿热,尤其是在清利下焦湿热之症时,健脾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提及一点,脾易受肝之所制,故少佐调肝之药,效更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