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法
中药敷药法操作方法
中药敷药法操作方法
中药敷药法指的是使用中药煎剂或药粉进行外敷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中药: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药材,可以是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
将中药药材研磨成粉末或煎煮成药液。
2. 清洁受伤部位:用温水和无菌棉球或纱布轻轻清洗受伤部位,确保表面干净。
3. 敷药:根据需要,将中药药粉直接撒在受伤部位上,或者用中药药液浸湿纱布或无菌棉球,然后敷在伤口上。
4. 固定药物: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或绷带,将药物固定在伤口上,确保药物不易脱落。
5.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清洁伤口,以免干扰药物的作用。
根据医生建议,定时更换中药敷料并重新准备药物。
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的清洁和干燥。
请注意:中药敷药法仅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疾病,具体方法和药物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操作。
中药贴敷的操作方法
中药贴敷的操作方法
中药贴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方法,用于治疗一些表浅的皮肤疾病和症状,如疼痛、肌肉疼痛、关节炎等。
下面是中药贴敷的基本操作方法:
1. 准备中药:选择适合的中药材,通常是草药或中药制剂。
常用的中药材有川芎、白芷、红花、薄荷等。
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材。
2. 备齐贴材: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然后用纱布包裹,制成贴材。
也可以直接购买市售的中药贴材。
3. 清洁受敷部位:用温水和清洁剂清洁受敷的皮肤,确保皮肤清洁干净。
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4. 敷贴中药:将贴材贴在受敷部位上,注意避开伤口和破损皮肤。
可以使用透明胶布或绷带固定贴材,确保贴材贴合紧密。
5. 时间和频率: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贴敷时间和频率。
一般来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每天可重复贴敷2-3次。
6. 注意事项:贴敷时应选择安静的环境,保持放松的姿势,不宜过度活动。
避免遇水、受潮。
贴敷结束后,用温水清洗受敷部位,保持干净。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贴敷适用于一些轻微的、无明显炎症的皮肤问题,如肌肉疼痛、扭伤、筋骨疼痛等。
对于病情严重的皮肤疾病或急性创伤,需要咨询医生或中医师进行正规治疗。
中药外敷技术
中药外敷技术中药外敷技术是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或对体表部位及穴位的刺激以达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内、外、妇、儿、骨科、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3.敷药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
2.中药外敷时间一般为6~8小时,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
3.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应及时告知护士。
4.局部贴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生理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并核对。
3.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情况,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4.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5.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6.取下原敷料,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7.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8.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9.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疡范围1~2cm,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10.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1.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2.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六、注意事项1.在敷药过程中,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
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
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1.天麻或天麻片穴位:神阙穴(肚脐)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2.胃气不足。
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
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4.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
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
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中药外敷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
在中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中药外敷配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健康保养。
本文将介绍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供读者参考。
配方一:麻黄杏仁越婢停汤【用药】麻黄15克,杏仁15克,越婢停15克,生姜6片,红枣5枚。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两次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外治。
配方二:白藓皮浸腐皮散【用药】白藓皮30克,浸腐皮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清水搅拌成糊状,涂抹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皮肤疥癣等病症的外治。
配方三:连翘败酱散【用药】连翘30克,败酱草3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痈肿疮疡等病症外治。
配方四:苦参汤【用药】苦参30克。
【制作方法】将苦参煎煮,去渣取汁,用于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湿疹、疥癣等病症外治。
...配方七十五:桃仁花椒橘皮洗头水【用药】桃仁10克,花椒10克,橘皮1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于洗头。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油性头皮、头屑过多等问题。
配方七十六:防风乌头外搽【用药】防风15克,乌头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植物油搅拌均匀,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创伤等病症外治。
以上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是中医民间秘方的一部分,适用于不同的疾病症状和健康问题的外治。
中药外敷的疗效已经被广泛证实,但仍需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如果您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1】一、概述: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
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页。
中药外敷方法
中药外敷方法中药外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药物直接敷于皮肤表面,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外敷方法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治疗皮肤疾病、疼痛、炎症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外敷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中药外敷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煎剂外敷、敷贴外敷和洗浴外敷。
煎剂外敷是将中药煎剂敷于患处,通常用于治疗疼痛、炎症等症状。
敷贴外敷是将中药糊剂敷于患处并用纱布包扎固定,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疮疖等。
洗浴外敷是将中药煎剂加入温水中,让患者浸泡或擦洗患处,常用于治疗湿疹、痒痒病等。
其次,中药外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皮肤疾病方面,中药外敷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疮疖、痤疮、痱子等疾病。
在疼痛方面,中药外敷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疼痛、扭伤等症状。
在炎症方面,中药外敷可以用于治疗烫伤、烧伤、痈肿等情况。
总的来说,中药外敷在治疗皮肤疾病、疼痛、炎症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另外,中药外敷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中药药性的渗透和作用,达到调理气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目的。
中药外敷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疼痛,缩短疾病恢复时间。
同时,中药外敷还可以减少内服药物对肝肾的负担,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最后,中药外敷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敷方法。
其次,外敷前需要清洁患处,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再次,外敷后要及时更换中药,避免长时间外敷导致皮肤受损。
最后,外敷后要避免用力搔抓,以免影响药效。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使用中药外敷时,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和外敷方法,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了解中药外敷的方法和应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中药外敷方法
中药外敷方法中药外敷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直接敷在患处,利用药物的渗透作用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
中药外敷方法在中医药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外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外敷的方法。
1. 选药,中药外敷的药物选择非常重要,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材。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柏、板蓝根、苦参、地榆、大黄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的药材。
2. 制剂,将选好的中药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温水或药用酒,搅拌均匀成糊状,即可外敷。
3. 外敷部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敷部位,一般来说,局部红肿、疼痛的部位是外敷的首选部位。
4. 外敷时间,外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日2-3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调整外敷时间和频次。
5. 外敷注意事项,外敷药物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过敏或药物中毒;外敷后应保持局部温暖,避免受凉;外敷后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二、中药外敷的适应症。
1. 外伤,中药外敷在各类外伤中有着显著的效果,如跌打损伤、扭伤、挫伤等,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消肿止血。
2. 皮肤病,中药外敷对于一些皮肤病如湿疹、疱疹、痤疮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瘙痒、减轻炎症。
3. 风湿病,对于一些风湿病如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中药外敷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4. 烫伤烧伤,在一些轻度烫伤烧伤的情况下,中药外敷可以有效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三、中药外敷的禁忌症。
1. 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2. 患有皮肤破损、溃疡的部位禁用。
3. 孕妇禁用。
4.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四、中药外敷的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中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材。
2. 外敷前后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3. 外敷后应保持局部温暖,避免受凉。
4.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外敷治疗,不要随意更换药材和剂量。
中药外敷法操作流程
中药外敷法操作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中药外敷法的操作流程,可有意思啦!
咱先得准备好要用的东西呀,就好比做饭得先把食材准备齐全嘛!找一个干净的小碟子,把要敷的中药粉末或者药膏放进去。
比如说,要是你要用一些消肿止痛的中药,那就把它仔细地倒在碟子上。
然后呢,用小勺或者手指头,把中药调匀喽,这就跟和面似的,得让它均匀起来呀!你想想,如果不调匀,那敷起来效果能好吗?肯定不行呀!
接下来,就该“上手”啦!把调好的中药轻轻地敷在需要的地方。
哎呀,可别胡乱一抹就完事儿了,得温柔点儿、仔细点儿。
就像你给宝贝擦香香一样,小心翼翼的。
比如说你胳膊疼,那就把药敷在疼的地方呀,难不成还能敷到腿上去哟!
敷好了可别就不管啦!得找个纱布或者布条什么的,把药给固定住。
这就好比给宝贝穿上衣服,得保护好它呀。
不然一动不就掉了嘛!
在这整个过程中,你得时刻留意自己的感觉呀。
要是觉得不舒服了,或
者有啥异样,那可得赶紧看看是咋回事。
就好像你走路的时候突然觉得鞋子不对劲,是不是得停下来检查检查呀?
中药外敷法真的挺神奇的,它能帮我们缓解很多不适呢!虽然看着简单,但是每一步都很重要哦!只要按照我说的一步一步来,肯定能让它发挥大作用!别不信呀,试试就知道啦!咱可别小看了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办法哟!。
中医养生知识:如何进行中草药外敷疗法
中医养生知识:如何进行中草药外敷疗法中医外敷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道理去调整人体的阳气和阴气,以调理机体的各种疾病。
与其他治疗方式不同,如针灸、按摩等,中草药外敷疗法有非常广泛的适应症。
它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皮肤疾病,如湿疹、皮炎、痤疮、烫伤、疮疖、瘰疬和烂喉等。
本文将就中药外敷疗法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常用中草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草药外敷疗法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气血津液”与外部的“气温湿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系统。
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非常重要,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当人体内部的“气血津液”失调,或者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风、寒、湿、热、毒、火等病邪,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中草药外敷疗法通过浸泡、烫熬等方式将草药制成草药汤,再通过渗透、吸收等作用,使其渗透到皮肤下,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草药外敷疗法的方法中草药外敷疗法的具体操作不难,但需要注意细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达到疗效最佳。
下面简要介绍中草药外敷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1.选择合适的中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不同的中草药进行外敷治疗。
一般来说,散寒、祛湿、消炎等功效的中药适用于多数外伤、皮炎、湿疹宜选用红花、羌活、苦荞茶、紫草、黄连、黄柏等草药;对于受寒、气滞、血瘀、淤血等疾病,宜选用川芎、姜黄、玄胡正在原等草药。
需要注意,不同中草药的浸泡时间、用量和温度等要求不同,应结合具体情况作出取舍。
2.准备中药敷料将草药加入热水中,边煮边搅拌,煮至汤水表层浮着豆渣,并保持水温在65℃以下时即可,进行自浸法,选取要敷的部位,用柔软,吸水性好的布笼扣压,待草药汤渗透后,以保鲜膜或纱布垫好,开水泡5-10分钟,才可敷在患处,一般每次敷药不超过20-30分钟。
3.注意事项中药外敷疗法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需要注意操作规程以避免导致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皮肤应洁净干燥,不要有异物或水液等影响敷贴。
中药外敷方法
中药外敷方法中药外敷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草药煎汤或药物磨粉后敷于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外敷方法在中医传统中被广泛运用,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外敷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可以使用中药煎汤外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皮肤病、疮疡等疾病。
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如黄柏、地榆、板蓝根等,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材;然后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段时间;待煎汤冷却后,用纱布或棉布蘸取中药煎汤,敷于患处。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皮肤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其次,还可以采用中药磨粉外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外伤、瘀伤等疾病。
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如当归、川芎、三七等,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材;然后将中药材磨成粉末状;将中药粉末撒在纱布或棉布上,然后敷于患处。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促进伤口愈合,消肿止痛,对于一些外伤有着良好的疗效。
另外,还可以尝试中药外敷贴膏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关节炎等疾病。
具体操作步骤是,选择适合的中药贴膏,如逍遥散贴膏、活血止痛贴膏等;将中药贴膏敷于患处,贴膏的时间根据疾病的不同而定。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活血化瘀、止痛舒筋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总之,中药外敷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对于一些皮肤病、外伤、慢性疾病等有着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中药外敷方法时,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中药材,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疗效的达到。
同时,也需要注意个人的体质和过敏情况,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外敷方法时,能够得到理想的疗效,早日康复。
中医各种外用敷法
中医各种外用敷法中医各种外用敷法⒈概述外用敷法是中医药学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草药贴敷皮肤表面,以达到调理经络、疏风除湿、活血消肿等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常用的各种外用敷法技术。
⒉熨法熨法是将药物煮熟后,用纱布或毛巾包裹,敷在患处,用热湿敷布或电热仪等热源加热,使药性透过皮肤渗透入体内,起到温通经络、化淤散结的作用。
常见的熨法有膏熨、贴熨、热敷等。
⒊泡洗法泡洗法是将药物煎煮或浸泡后,用药液洗患部或者将患部浸泡在药液中,使药物成分渗入皮肤,起到温通经络、活血消肿的作用。
常见的泡洗法有脚浴、泡足法、熏洗等。
⒋醋贴法醋贴法是将药物煎煮后,加入适量的醋进行浸泡,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与醋相结合,然后将浸泡后的药物敷贴于患处,达到活血消肿、祛风湿等作用。
常见的醋贴法有背贴、耳贴、宫贴等。
⒌损伤敷料法损伤敷料法是用特定的药物或有活性成分的材料敷贴于损伤部位,如伤口、烧伤等,达到止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常见的损伤敷料法有纱布贴、草药敷料贴等。
⒍包扎法包扎法是将草药或药物粉末包裹在纱布或绷带内,然后将其缠绕于患处,通过刺激皮肤和经络达到温通经络、消肿止痛等作用。
常见的包扎法有熏香包扎、药粉包扎等。
⒎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是利用贴敷于特定穴位的药物或药物糊剂,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调理气血、改善身体状况的效果。
常见的穴位贴敷法有姜糊敷、葱贴敷等。
此篇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熨法示意图附件2:泡洗法操作指导附件3:醋贴法常用药物清单附件4:损伤敷料法应急包清单附件5:包扎法绷带选择指南附件6:穴位贴敷法穴位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医疗法:指规范和管理医疗行为和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
⒉药事法:指对药品使用、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⒊伤害赔偿法:指用于修复伤害或给予受害人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
中药外用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中药外用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中药外用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等优点。
正确使用中药外用剂对于发挥其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外用剂使用方法。
一、敷贴法敷贴法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散剂等,直接敷贴于患处或特定穴位上。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例如,对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肿痛,可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红花、乳香、没药等研成细末,用黄酒或蜂蜜调和成糊状,敷贴在肿痛处。
一般每天更换一次,直至症状缓解。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可选用具有温阳散寒、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等,制成敷贴剂,在夏季三伏天敷贴于肺俞、定喘等穴位上,以预防冬季发病。
在使用敷贴法时,要注意清洁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以增强药物的吸收。
同时,要观察皮肤的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水疱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熏洗法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或用温热的药液浸泡、洗涤局部或全身。
对于皮肤病,如湿疹、瘙痒症等,可选用苦参、黄柏、蛇床子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中药煎汤熏洗。
先将药液煮沸,利用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用毛巾蘸取药液擦洗或浸泡患处。
对于关节疼痛、风湿痹痛等病症,可用独活、威灵仙、伸筋草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煎汤熏洗患处或全身。
熏洗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
熏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缓解症状。
但对于皮肤破损、感染严重的部位应慎用。
三、涂抹法涂抹法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油剂等,直接涂抹于患处。
比如,对于烧烫伤,可使用京万红软膏、紫草油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制剂,均匀涂抹在创面。
对于皮肤干裂、冻疮等,可选用凡士林、蛇油膏等滋润皮肤的制剂,涂抹在患处。
在涂抹药物时,要注意涂抹均匀,厚度适中,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
四、吹敷法吹敷法是将中药粉末吹撒或敷布于患处。
治疗鼻炎中药外敷法
治疗鼻炎中药外敷法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鼻黏膜炎症引起的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症状。
传统中医学中,有一种治疗鼻炎的方法叫做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以其安全、有效的特点,备受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中药外敷法治疗鼻炎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
中药外敷法的原理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鼻粘膜,改善鼻腔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鼻炎的效果。
相比于药物口服或鼻腔喷雾等治疗方式,中药外敷法更加直接有效,能够针对性地对鼻粘膜进行治疗。
下面是中药外敷法的操作步骤:步骤一:选取适合的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外敷。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白芷、薄荷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鼻黏膜的炎症状况。
步骤二:研磨中药成粉将选取的中药研磨成细粉,以便更好地吸附于鼻粘膜表面。
可以使用研钵和研杵进行研磨,也可以使用研磨机械进行操作。
研磨时应注意保持中药粉末的纯净和细腻。
步骤三:准备湿敷物在中药粉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成糊状。
可以使用纱布或者棉布来制作湿敷物,将中药糊敷在布上。
湿敷物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鼻部面积确定,以保证中药的充分覆盖。
步骤四:外敷中药将湿敷物贴附在鼻子的两侧,确保中药糊直接接触到鼻腔表面。
可以使用胶布或者绷带将湿敷物固定在鼻部,以免滑落。
步骤五:保持敷贴外敷中药后,患者应保持安静,并注意不要碰触到湿敷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
通常建议每次外敷30分钟至1小时,每天2到3次。
外敷后可以感到鼻部有温热感,这是正常的药物反应。
通过以上步骤,患者可以进行中药外敷治疗鼻炎。
中药外敷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小的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鼻炎患者。
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中药:不同类型的鼻炎适合使用的中药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2. 研磨细腻:中药粉末应研磨得足够细腻,以充分发挥药效。
3. 湿敷物选择:可以使用纱布或者棉布等材质制作湿敷物,保证中药的充分吸附。
中药外敷治疗
仙人掌
定义
中药外敷法是将新鲜的仙人掌 与跌打粉搅拌成糊状,敷贴予患处 的一种治疗方法。
功效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通经活 络。
适应症
• 1.跌打损伤引起局部红肿热痛; • 2.各种疮疡引起局部红肿热痛; • 3湿热外邪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 • 4.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红肿热痛。
• 记录: • 及时记录敷药后的客观情况、敷药时间,
并签名。
操作流程
• 实施: • 1. 护士在患处垫一次性治疗巾,轻涂少许
蜂蜜; • 2.药物由护士将搅拌的药糊均匀贴敷于患处; • 3.药物周围用棉花围绕;
操作流程
• 实施: • 4.加一次保鲜袋,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
适宜、美观、牢固; • 5.撤一次性治疗巾,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
卧位,整理床单。
操作流程
2c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操作流程
• 核对: • 1.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 2.医嘱、诊断、敷药部位、药物。
操作流程
• 评估: • 1.患者当前主要症状及药物的过敏史; • 2.敷药部位皮肤情况(禁忌:皮肤破损或严
重水肿的部位,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操作流程
• 告知: • 1.操作目的及过程; • 2.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1.敷药过程
禁忌症
• 1.皮肤破损,皮肤过敏,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 2.孕妇或妇女月经期。
注意事项
• 1.一般敷药时间4—6小时; • 2.观察皮肤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等过敏
现象,应停止治疗,清洁皮肤,报告医生; • 3.调药时应掌握好药物干湿度,既不至于流
淌,也不能因过干脱落为适宜; • 4.敷药的面积大于治疗部位及厚度约1—
中药外敷方
外敷:治疗风湿疼痛方剂,姜黄10g、伸筋草10g、透骨草10g、川芎10g、秦艽15g、桂枝15g、细辛5g、防风15g、羌活15g、独活15g、川乌30g、草乌30g、樟脑10g、小苏打50g、冰片5g把上药研细末,装瓶,用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适量药末50-200g,醋调,敷于患处,布包,同时热敷30-60分钟,每天1一2次,6-15天不愈,放弃此方,此药有毒,禁止内服,同时放于高处,避免儿童玩耍。
1)颈康热敷方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乳香,没药,木香各15克,桑枝30克。
用法:炒热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
功效:疏风通络,活血化瘀。
适用于颈椎病经络痹阻型。
2)透骨托敷剂药物组成:透骨草12克,五加皮15克,五味子15克,山楂15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炮附子6克,花椒30克。
用法:将上述各药装入布袋内,扎紧,放在盆中,加水煎煮15分钟,稍晾凉,托敷于颈背部,每次30分钟,每日托敷2次,每剂药连用4次,一般10日左右即可有明显好转。
功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舒筋展筋,缓解肌肉痉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该方能一定程度地改善骨质增生所致的肌肉韧带牵张,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刺激、压迫等病理变化,因此,该药止痛效果明显,关节运动功能也能恢复。
3)增生热敷粉药物组成:红花,桃仁,松香各6克,当归,生南星,生半夏各12克,生川乌,羌活,独活各9克,白芥子,冰片各3克,细辛,牙皂各45克,樟脑15克。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散寒止痛。
适用于颈椎骨质增生。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炒,热熨患处,凉后继续加热,每次7~8小时,每天1次。
4)伸筋透骨粉药物组成: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附子,海桐皮,千年健,威灵仙,桂枝,羌活,路路通,独活,麻黄,红花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装入布袋内,每袋150克。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中药贴敷疗法是一种将中药煎煮后浸泡在纱布或贴布上,直接贴在患处进行治疗的方法。
中药贴敷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对于一些皮肤病、创伤、风湿病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1.白芷贴敷:取白芷10克,生姜适量,煎煮10分钟,将煎液倒入洗净的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白芷贴敷具有温经活血、疏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扭伤等疾病。
2.红花贴敷:取红花10克,生姜适量,煎煮10分钟,将煎液倒入洗净的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红花贴敷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适用于瘀血性疼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3.当归贴敷:取当归10克,生姜适量,煎煮10分钟,将煎液倒入洗净的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当归贴敷具有活血养血、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等疾病。
4.乳香贴敷:取乳香10克,没药适量,煎煮10分钟,将煎液倒入洗净的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乳香贴敷具有祛风、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折等疾病。
5.石膏贴敷:取石膏粉30克,水适量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
石膏贴敷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湿疹、烧伤等疾病。
注意事项:-煎煮中药时,应使用炖盅或瓷锅,不宜使用铁锅,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煎煮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以充分释放药材的有效成分。
-使用纱布或贴布时,应先将其用开水烫洗干净,以防污染。
-敷贴时应注意不要过热或过凉,避免烫伤或感冒。
-中药贴敷一般每次敷贴30-60分钟,每天1-2次,连续使用3-7天为一个疗程。
总之,中药贴敷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对于不同疾病、不同个体,所选用的中药和使用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同时,中药治疗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维护身体的整体健康。
中药外敷方法
中药外敷方法中药外敷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利用中药药材的渗透、吸收和药效作用,通过外敷的方式来治疗疾病。
中药外敷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皮肤病、创伤、疼痛等,其疗效显著,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外敷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中药煎剂外敷的方法。
中药煎剂外敷是将中药材煎煮后,用纱布或棉布包裹,敷于患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病、烫伤、烫伤等疾病的治疗。
例如,对于湿疹、痱子等皮肤病,可以选择黄柏、地榆等中药材煎剂外敷,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痊愈。
对于烫伤、烫伤等外伤,可以选择绿豆、苦参等中药材煎剂外敷,有助于止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下中药膏药外敷的方法。
中药膏药外敷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药膏混合后,敷于患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风湿病、关节炎、疼痛等疾病的治疗。
例如,对于风湿病、关节炎等疼痛疾病,可以选择桂枝、川芎等中药材膏药外敷,能够有效温通经络,舒筋活络,缓解疼痛。
对于外伤、跌打损伤等疼痛,可以选择当归、红花等中药材膏药外敷,有助于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中药贴敷的方法。
中药贴敷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药粉或粘合剂后,敷于患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疮疖、皮肤病、瘀伤等疾病的治疗。
例如,对于疮疖、皮肤病等疾病,可以选择黄连、板蓝根等中药材贴敷,能够有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痊愈。
对于瘀伤、跌打损伤等外伤,可以选择藁本、蒲公英等中药材贴敷,有助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使用中药外敷方法时,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和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介绍的中药外敷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
中药外敷法在术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法在术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外敷法在术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中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腹部手术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1例。
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大承气汤组方外敷神阙穴的治疗方案。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大承气汤组方外敷神阙穴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为术后患者提供了一种综合而有效的康复手段。
关键词:中药外敷法;术后恢复;护理;大承气汤;神阙穴术后的恢复护理一直是临床医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而中药外敷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近年来在术后恢复护理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手术后患者往往伴随着疼痛、肿胀、瘀血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延缓康复进程[1]。
中药外敷法作为中医传统治疗的一部分,通过在患处直接应用中草药制剂,发挥药物的局部疗效,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进伤口愈合,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治疗手段。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中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腹部手术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1例。
观察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0岁至50岁,平均年龄(42.33±2.58)岁。
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0岁至50岁,平均年龄(43.28±3.04)岁。
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如性别、年龄、病情等均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治疗,包括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肠内营养支持、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及给予增强胃动力药物等。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大承气汤组方外敷神阙穴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
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
(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