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极性判断方法
例析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分子极性巧判断有关“分子的极性”的判断,大多数同学们感觉到内容较为抽象,比较难理解,在判断时也常常出现错误。
对于共价型分子如何判断分子的极性,作者提出一些方法,供参考。
1、单原子分子:单原子分子一般指由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构成的分子,都为非极性分子,如He、Ne、Ar等。
2、双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可以从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方面去考虑。
(1)单质:由于形成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故形成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2)化合物:对于化合物的极性,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分析。
①从分子中的化学键的种类去判断如果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部为非极性键,则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若分子是以以极性键结合而形成的分子,那么既可能是极性分子,又可能是非极性分子,这时就必须看分子空间构型。
分子的空间构型均匀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如AB2型的直线形分子CO2,AB3型的平面正三角锥形分子BF3,AB4型的正四面体结构分子CH4等;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对称的多原子分子为极性分子,如V型的H2O,三角锥型的NH3,不规则四面体分子CH3Cl等。
②从分子中中心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去判断凡是多原子的共价分子中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且连接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在中学阶段该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否则为非极性分子。
③从分子中中心元素的化合价去判断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
如BF3、CO2等为非极性分子,NH3、H2O、SO2等为极性分子。
④从分子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去判断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中(如HCl易溶于水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如碘易溶于苯中,白磷易溶于CS2中)。
【典例】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一组是()A、CH4和Br2B、NH3和H2OC、H2S和CCl4D、CO2和HCl【解析】Br—Br为非极性键;CH4、CCl4、CO2虽然由极性键形成,但它们为对称结构,C的化合价的数值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为非极性分子;NH3、H2O由极性键形成,H2O 空间构型为“V”型,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结构不对称,N、O的化合价的数值与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故为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选B。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1. 引言1.1 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是由两个原子间共享电子形成的。
在共价键中,原子之间会通过共享电子使得每个原子在形成分子时都能够达到最稳定的电子结构。
共价键的形成通常涉及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互相共享,这样的共价键也被称为键。
在共价键形成的过程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各自电子壳层的填充,从而降低能量,形成稳定的分子。
共价键的强度通常很大,能够使得原子在形成分子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中。
共价键的形成有助于维持原子之间的稳定结合,同时也会影响分子的排列和性质。
共价键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共价键的定义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特点是稳定性高、强度大,能够保持原子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和结构。
1.2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别极性共价键是指由不同原子间电负性不同而形成的共价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密度不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导致极性共价键中的电子被吸引到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周围。
这使得极性共价键产生了部分正负电荷分离的现象,使得其中的原子带有一定的电荷。
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别在于电子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和电荷分离现象。
极性共价键在分子中会导致分子整体带有偶极矩,而非极性共价键则不会。
这两种类型的共价键在分子的性质和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在分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加以区分和分析。
2. 正文2.1 极性分子的定义极性分子是指在分子内部由于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导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的分子。
在极性分子中,由于原子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或离子键,分子整体上具有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这种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极性分子具有一定的电偶极矩,即分子内部存在一个由正负电荷分布所形成的电偶极矩向量。
原子内部的电负性差异是导致分子极性的主要因素。
当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电负性时,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会导致电子云在空间中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分子整体上呈现出电荷分布不均匀的性质。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测量方法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测量方法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化学键中电子的分布是否均匀。
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会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的极性直接影响到分子的性质与反应行为。
本文将介绍化学键的极性以及测量分子极性的方法。
一、化学键的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和共价键中电子云的重叠程度。
电负性是原子争夺共享电子对的能力,在元素周期表上电负性逐渐增加。
当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存在差异时,会形成偏极性共价键。
在这种共价键中,电子云会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偏移。
电负性差异越大,化学键的极性越强。
当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等时,会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在这种共价键中,电子云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
二、分子极性的测量方法1. 电负性差异法通过比较化合物中各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可以得出分子的极性。
一般情况下,当化合物中存在带正电荷(电子亲和性较低)的原子和带负电荷(电子亲和性较高)的原子时,化合物就是极性的。
2. 矢量法根据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几何结构,可以使用矢量法来描述分子的极性。
矢量法将化学键的极性视为一个矢量箭头,箭头的方向指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
将分子中所有化学键的矢量箭头相加,如果结果不为零,则分子是极性的。
3. 偏振光法利用偏振光法可以测量分子的极性。
极性分子可以旋转偏振光的方向,而非极性分子不会对偏振光产生影响。
通过测量分子样品对偏振光的影响,可以间接测量分子的极性。
4. 溶解度法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溶解度的变化,来判断分子的极性性质。
5. 表面张力法极性分子在表面张力中的贡献较大,可以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来间接测量分子极性。
总结: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电负性差异法、矢量法、偏振光法、溶解度法以及表面张力法等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分子的极性。
这些测量方法为我们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也为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子极性判断
分子概述如果分子的构型不对称,则分子为极性分子。
如:氨气分子,HCl分子等。
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方法:非极性分子的判据: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2、受力分析法: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3、非极性分子: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不是非极性分子的就是极性分子了!高中阶段知道以下的就够了:极性分子:HX,CO,NO,H2O,H2S,NO2,SO2,SCl2,NH3,H2O2,CH3Cl,CH2Cl2,CHCl3,CH3CH2OH 非极性分子:Cl2,H2,O2,N2,CO2,CS2,BF3,P4,C2H2,SO3,CH4,CCl4,SiF4,C2H4,C6H6,PCl5,汽油简单判断方法对于AnBm型 n=1 m>1 若A化合价等于主族数则为非极性有机极性判断弱极矩μ有机化合作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苯、酒精等有机溶剂。
原因何在?中学课本、大学课本均对此进行了解释。
尽管措词不同,但中心内容不外乎是:有机化合物一般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它们难溶于极性较强的水,易溶于非极性的汽油或弱极性的酒精等有机溶剂。
汽油的极性在课本中均未做详细说明,故而在教学中常常做如下解释:所有的烷烃,由于其中的O键的极性极小,以及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其分子的偶极矩为零,它是一非极性分子。
烷烃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碳氢化合物、四氯化碳等。
以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汽油也就不具有极性了。
确切而言,上述说法是不够严格的。
我们知道,分子的极性(永久烷极)是由其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所引起的。
根据其分子在空间是否绝对对称来判定极性,化学键极性的向量和——弱极矩μ则是其极性大小的客观标度.分析1常见烷烃中,CH4、C2H6分子无极性,C3H8是折线型分子,键的极性不能相互完全抵消,其μ≠为0.084D。
化学分子的极性
化学分子的极性化学分子的极性是指分子内部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导致分子具有电性。
在化学中,分子的极性对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分子极性的定义、原因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分子极性的定义分子极性指的是化学分子中正电荷和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分子极性可以通过分子中的原子以及键合方式来判断。
例如,存在电负性差异较大的原子,如氮(N)、氧(O)、氟(F)等,结合方式为极性键的分子往往是极性分子,而结合方式为非极性键的分子则是非极性分子。
二、分子极性的形成原因分子极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和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决定了相对偏正电荷和偏负电荷的分布。
电负性大的原子更倾向于吸引周围电子,形成偏负电荷,而电负性较小的原子形成偏正电荷。
其次,分子的空间构型对分子极性有重要影响。
当分子的中心原子周围分布着偏正电荷和偏负电荷时,如果分子的空间构型对称,分子整体呈现非极性;若空间构型不对称,使得分子整体上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布不对称,则分子呈现极性。
三、分子极性的影响1. 溶解性和溶解过程极性分子在水等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而非极性分子则容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这是由于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可以与极性溶剂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增加溶解度。
相反,非极性分子则无法形成氢键,因此溶解度较低。
2. 分子间相互作用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如氢键和静电吸引力。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分子之间的吸附、聚集和化学反应。
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通常只有范德华力的作用。
3.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极性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这是因为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需要克服,才能使分子脱离液态或固态形成气态。
此外,极性分子在光学、医药和涂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药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涉及极性分子的极性相互作用。
4. 化学反应速率极性分子通过极性键的形成和断裂参与化学反应。
分子极性大小比较方法?
分子极性大小比较方法?如何来衡量分子是否有极性?偶极矩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彼此相距为d的两个电荷(+q和-q)组成的体系称为偶极子,其电量与距离之积,就是偶极矩(μ)。
μ=q·d。
极性分子就是偶极子。
因为,对分子中的正负电荷来说,可以设想它们分别集中于一点,叫做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或者叫分子的极(正极或负极)。
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等于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乘以正电中心(或负电中心)上的电量。
偶极矩是一个矢量,既有数量,又有方向,其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因为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
已知偶极矩的数值,可以求出偶极长度,即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d,两个中心间的距离和分子的直径有相同的数量级,即10-10m。
所以,偶极矩的大小数量级为10-30C·m。
如H2、CH4、CCl4,等分子的偶极矩为0,即它们都是非极性分子;NH3的偶极矩为4.9×10-30C·m不等于零,是极性分子,且偶极矩越大,分子极性越大。
键的极性与电负性的关系在共价化合物中,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就必然或多或少地偏向于对它吸引力较大的那个原子,所以形成的键就具有不同程度的极性。
两种元素的电负性相差越大,它们之间键的极性就越强,其中,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为负极,电负性较小的原子为正极。
例如,卤素中氟的电负性为4.0,氯为3.0,溴为2.8,碘为2.5,而氢的电负性为2.1。
显然,卤化氢分子中键的极性强弱的顺序为HF﹥HCl﹥HBr﹥HI,其中前两种为强极性键,H—I为弱极性键,而H—Br则介于两者之间。
卤素原子是负极,氢原子是正极。
那么电负性差值达到什么程度,极性键就转变为离子键呢?实际上,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没有一条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
一般地,当两个原子电负性差值约为1.7时,单键的离子性和共价性各约为50%,所以当两个原子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可认为它们形成的是离子键,该物质是离子型化合物;而当两个原子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则形成的是共价键,该物质是共价化合物。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1. 引言1.1 介绍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是指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中的电子云重叠在一起,共同占据一个轨道。
共价键的形成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因为金属元素倾向于失去电子而形成离子键。
共价键的形成依赖于原子的化学性质,包括原子的电负性和空间构型。
电负性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越大,共价键就越有可能是极性的。
原子之间的空间构型也会影响共价键的性质,例如双键和三键会使共价键更加稳定。
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中的电子云不均匀地分布在一起,导致一个原子部分带有正电荷,另一个带有负电荷。
非极性共价键则是指电子云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没有明显的电荷差异。
极性共价键通常发生在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而非极性共价键则发生在电负性相近的原子之间。
通过了解共价键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极性和化学性质。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介绍如何判断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以及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1.2 介绍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是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形成化学键。
根据电负性差异的大小,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指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较大,导致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形成一种极性化合物。
极性共价键具有以下特点:电子密度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极性共价键中原子有部分带电荷;极性共价键中原子呈部分正负极性。
判断极性共价键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查看元素的电负性差异,电负性差异大于0.5的共价键可以被认为是极性共价键。
2. 正文2.1 极性共价键的特点和判断方法极性共价键是在共价键形成时,由于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导致电子密度分布不均匀的化学键。
极性共价键的特点主要包括:1. 电负性差异:极性共价键形成的两个原子之间存在电负性的差异,通常是由于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导致的。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是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键。
共价键可能具有极性,也可能没有极性。
极性共价键是指共价键中的电子对倾向于偏向一个原子,导致该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另一个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
而分子的极性则是由分子整体中所有化学键的极性叠加而成的。
要判断分子的极性,首先需要了解共价键的极性特征。
共价键的极性由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决定。
电负性是指原子吸引共享电子对的能力,通常由Pauling电负性来衡量。
一般来说,电负性差异大于0.5的两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会呈现极性。
电负性差异越大,极性越明显。
氧原子的电负性为3.44,氢原子的电负性为2.20,它们形成的氢氧键就是极性共价键。
而两种电负性相似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氢原子形成的氢氢键,就是非极性共价键。
对于分子的极性判断,需要考虑整体分子的几何形状和所有共价键的极性叠加效果。
分子的几何形状可以通过VSEPR理论来预测,VSEPR理论指出,分子的几何形状取决于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和原子的数量。
具体来说,分子的形状和分子的极性息息相关,因为形状决定了各个共价键的方向和极性叠加效果。
在判断分子极性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对称性。
对称性是指分子特定的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性质。
具有对称结构的分子通常不具有极性,因为两端的偏移会相互抵消,使整个分子呈现出无极性的特点。
而对于非对称结构的分子,极性相互叠加会导致分子整体上呈现出极性。
以水分子为例,水分子呈现出非对称结构,氧原子与氢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导致分子带有极性。
分子的极性还与分子内部的共价键的极性叠加效果有关。
如果分子中所有的共价键都是非极性的,那么整个分子就是非极性的。
如果分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那么需要考虑各个极性共价键的方向和大小,来综合判断分子的极性。
在某些情况下,多个共价键的极性叠加会使得整个分子呈现出部分极性,这种情况被称为偶极子。
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关系到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化学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比较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比较
(1)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3)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An型分子(以非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单质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O3例外),AB型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对于ABn型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通常有以下判断方法。
根据分子的立体构型判断
判断ABn型分子是否有极性,关键是看分子的立体构型.如果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形、三角双锥形、正八面体形等空间对称的结构,致使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
若为V形、三角锥形、四面体形(非正四面体形)等非对称结构,则为极性分子。
比如H2O分子中虽然2个H原子轴对称,但整
个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不对称的:,负电中心在a点,正电中心在b 点,二者不重合,因此是极性分子。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将液体放入适宜的滴定管中,打开活塞让其缓慢流下,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液流,流动方向变化(发生偏移)的是极性分子.流动方向不变的是非极性分子。
举例说明:。
分子极性判断
分子极性判断
在分子极性分析中,极性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不同分子之间电荷分布的
方向及斥力或吸引性程度。
因此,关于极性的研究对科学和技术研究之间具有重要意义。
某分子的极性可以通过它的电荷分布和分子的几何形状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电荷分布是极性分析的基础,因为电荷分布不同,踩力和吸引的强度也就不同。
比如,氯分子的中心电荷多,所以被孤立的氯原子本身也会产生极性。
其次,涉及到极性的还有分子几何形状,由于空间结构不同,负载分布也会有差异,也就会影响到分子之间的极性方向。
比如,苯环分子四周负载分布不均匀,会产生空间极性,法布里-埃索尔系数便是描述分子的极性的一个指标。
了解分子的极性,对于药物设计,有机合成,材料化学,有机及分子光物理,
以及生物物理学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进行极性分析,已成为当下高校化学类研究生要关注的课题之一。
高等教育院校在极性研究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比如说,在当今,威尔士大学等机构开展了系列学术研究,积极探索各种新方法来研究分子极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药物的投放,进而达到针对不同疾病的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总之,分子极性分析是高等教育院校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今天,许多院
校都有专业的科研项目,专注于开发更有效的极性分析方法,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极性预测。
而这些到在实际应用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键类型、分子构型、分子极性判断方法
谓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的σ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各自占据的
位置倾向于彼此分离得尽可能地远些,这样电子对彼此之间的排斥力最 小,整个分子最为稳定。这样也就决定了分子的空间结构。也正因此, 我们才可以用价层电子对很方便地判断分子的空间结构。例如:甲烷分 子(CH4),中心原子为碳原子,碳有4个价电子,4个氢原子各有一个 电子,这样在中心原子周围有8个电子,4个电子对,所以这4个电子对 互相排斥,为了使排斥力最小,分子最稳定,它们只能按正四面体的方 式排布。这样就决定了CH4的正四面体结构。
用,它们趋向于尽可能的相互远离。于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与价层
电子对数目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这样已知价层电子对的数目,就可及确定它们的空间构型。 ③分子空间构型的确定。价层电子对有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分。
中心原子周围配位原子(或原子团)数,就是健对数,价层电子对的总 数减去键对数,得孤对数。根据键对数和孤对敌,可以确定相应的较稳 定的分子几何构型,如下表所示:
而 SO32-离子却是呈三角锥体,硫是锥顶,三个氧原子是三个锥角,象 一架撑开的照相用的三角架。又例如SO2的三个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而CO2却是直线分子等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用以预测简单分子或离 子的立体结构,我们不难学会用这种理论来预测和理解分子或离子的立
体结构,并用来进一步确定分子或离子的结构。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在一个共价分子中,中心原子周围电子
成
电
孤
电子 键
子
电
对的 电
对
子
空间 子
数
对
构型 对
目
数
数
电子对的 排列方式
分子的 空间构 实 例
高一化学教案: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
高一化学教案: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化学教案: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一化学教案: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分子的极性及其判断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难点,对于这一难点的理解,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分类按照分子的极性,可把分子分为两类:1. 非极性分子:电荷在分子中的分布对称。
如等。
2. 极性分子:电荷在分子中的分布不对称。
如等。
二. 掌握常见分子的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常见分子的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如下表所示:类型实例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X2H2、O2、N2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直线形XYHCl、NO极性键极性分子直线形XY2(X2Y)CO2、CS2极性键非极性分子直线形H2O极性键极性分子V形XY3BF3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平面三角形NH3极性键极性分子三角锥形XY4CH4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正四面体形三. 分子极性的判断规律1. 双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等。
2. 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如等。
3.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要看其空间构型是否对称,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如等是极性分子; 等是非极性分子。
4. 判断型分子的极性还有一个巧妙的方法:价态电子法。
首先确定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和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然后根据两者是否相等进行判断。
如果A的化合价等于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如果A的化合价不等于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该分子为极性分子。
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分子的极性或非极性与键的极性或非极性没有必然联系。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同学们在进行有关分子极性的判断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结】2019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查字典化学网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化学教案: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更多频道:高中频道高中英语学习。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直线型分子 CO2
O
C
O
180 º
直线型分子 CS2
180º
BF3:
平面正三角形
正四面体型 CCL4
正四面体型 CH4
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空 间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有: 三角锥形、折线型。如NH3为 三角锥形,H2O、H2S等为折线 型。
H H
O
O-H键是极性键,共用电 子对偏O原子,由于分子 是折线型,两个O-H键的 极性不能抵消,整个分 子电荷分布不均匀,是 极性分子
折线型 H2O
104º30'
折线型分子 SO2
NH3:
三角锥 形
H
H
N
H
三角锥型, 不对称,键的极 性不能抵消,是极性分子
107º18'
小结:
键的极性
分子的空间 结构
决定 分子的极 性
判断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依据:
双原子分 子
极性键→
极性分子
HCl,CO,
NO
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H2,O2,N2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思考:
1、根据电荷分布是否均
匀,共价键有极性、非极性 之分,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 是否也有极性、非极性之分
呢?
2、分子中的共价键无极性,其 分子是否无极性?
分子中的共价键有极性,其分 子是否一定有极性?
3 分子的极性又是根据什么来
4 判定呢?
Cl
Cl
共用电子对
2个Cl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 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整个分子的 电荷分布均匀,∴为非极性分子
四原 NH3 有
子分 子 BF3
有
键角 分子构型 分子类型
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解析:
因为是双原子分子,两原子间的化学键有极性,此分子就一定有极性了。
如果是三原子以上的多原子分子,那就不一定了。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一定为极性分子,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视结构情况而定,如CH4就不是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1、化合价法
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
如:CH4、CCl4、SO3、PCl5等。
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
如:CO2、C2H4、BF3等。
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不是非极性分子的就是极性分子。
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分子的极性的判断方法是:①单质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②双原子分子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一致③多原子分子如ABn型,若中心原子A中没有孤对电子,为非极性分子,中心原子A中有孤对电子,则为极性分子。
这是因为孤对电子对邻近的电子对的斥力较大,就会把成键电子对斥向一方,从而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显示出极性来。
NH中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只有说明:孤对电子即未参与成键的最外层电子对。
如
3
NH分子中的N原子有孤对3个电子分别与H原子成键,剩下的2个电子叫做孤对电子。
3
NH是极性分子。
电子,所以
3。
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判断方法
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判断方法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张玉2011年7月22日19:48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判断方法一、共价键的极性(1)根据元素电负性大小判断:一般,电负性相同的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 电负性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χ)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大)。
(2)根据元素种类判断: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
说明:由于元素电负性大小一般不知道,并且由于课本上所给数据不够精确,有些不同的元素的电负性大小相同,故用第二种方法既方便又准确。
二、分子的极性(一)双原子分子: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 、、Cl2等;不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HCl 、HBr等。
(二)多原子分子:(1)分子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法判断分子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的前提就是首先要知道分子的结构,只有知道分子结构,才可判断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
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该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如CH4,CO2等;否则就是极性分子,如:NH3,H2O等。
(2)受力分析法键的极性是一种“矢量”,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用箭头表示成键原子间电子对的偏移情况,箭头指向电负性大的一方,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零者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CO2等;合力不为零者为极性分子如NH3,H2O,CH3Cl等。
(3)中心原子化合价法:组成为ABn型化合物,一般而言,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否则为极性分子,如SO2,NH3。
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
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张素琳一、分类:按照分子的极性,可把分子分为两类。
1.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分子对外不显示电负性的分子。
例如:等。
2.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分子对外显示电负性的分子。
例如HCl、H2O2等。
二、掌握常见分子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常见分子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可用下表表示。
三、了解常见分子空间构型及其键角:中学常见分子空间构型及其键角列举如下:(1)等双原子单质分子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2)为平面形,夹角为104.5°。
(3)为三角锥形,夹角为107°18”。
(4)S为平面形,夹角为92°。
(5)为正四面体形,夹角为109°28”。
(6)为四面体形,夹角不确定。
(7)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8)为平面形,夹角为120°。
(9)为平面形,夹角为60°。
(10)为正四面体形,夹角为109°28”。
(11)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12)为平面形,夹角为120°。
②③④⑤⑥注意:中学常见的四面体物质有①CH4⑦⑧⑨等。
其中是正四面体的有①、⑤、⑥、⑦、⑧、⑨共6种。
四、分子极性判断规律。
①双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等。
②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如HCl、HBr、HI等。
③多原子分子极性要看空间构型是否对称,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O、等是极性分子;子。
如H2等是非极性分子。
④形分子极性判断: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这种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
如等。
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没有全部参与成键,这种分子一般为极性分子。
如等。
分子极性规律的应用分子的极性与物质的物理性质尤其是物质的溶解性密切相关,其规律是: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物质难溶于非极性溶剂,非极性物质难溶于极性溶剂。
即遵循“相似相溶”原理。
其原因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作用力大,非极性分子之间作用力比较大,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作用力比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极性判断方法
一、共价键的极性判断
化学键有无极性,是相对于共价键而言的。
从本质上讲,共价键有无极性取决于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有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无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
从形式上讲,一般来说,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由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
在学习共价键的极性判断时,一定要走出这样一种误区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
定为非极性键”。
对于化合物来说,象H3C-CH中的C-C”键、CH2=CH中的C=C键、Na20冲的O-0”键等具有
结构对称的分子中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的确是非极性键。
但象CH3CH2OHCH3C00H 等结构不对称的分子中的C-C”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
对于单质来说,象在H2、02、N2、P4、C60、金刚石、石墨等共价单质中的共价键的确是非极性键。
但在03分子中的0-0”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
这是因为03分子结构呈V' 型(或角型),键长为127.8pm (该键长正好位于氧原子单键键长148 pm与双键键长112 pm
之间),与S02吉构相似,可模仿S0把03称作二氧化氧”,所以03分子中的0-0”键是极性键,其分子是极性分子。
二、分子的极性判断
分子是否存在极性,不能简单的只看分子中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而要看整个分子中的电荷
分布是否均匀、对称。
根据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多少,可将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
子,各类分子极性判断依据是:
1、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无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 Ne等稀有气体分子。
2、双原子分子:对于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的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是一致的。
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F HI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I2、02、N2等。
3、多原子分子:
⑴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P4等。
⑵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化合物分子,其分子的极性判断比较复杂,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
能是非极性分子,这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来决定。
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
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02 BF3 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排列
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H20 NH3 PCI3等。
三、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空间不对称
极性键极性分子
空间不对称
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
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类型实例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
X2 12、02 N2 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直线型
XY HF、HI 极性键极性分子直线型
XY2 C02 CS2极性键非极性分子直线型
S02 极性键极性分子角型
H20、H2S极性键极性分子角型
XY3 BF3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平面正三角型
NH3、PCI3 极性键极性分子三角锥型
XY4 CH4 CCI4 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正四面体型
XYZ3 CH3CI、CH2CI2 极性键极性分子非正四面体型
四、由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判断技巧
1位置对称法
分子有无极性主要看分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是否对称,而电荷分布情况又跟分子的形状有
密切的关系,因此可根据分子的形状先分析分子的对称性。
若分子高度对称,则为非极性分
子,反之为极性分子。
具体的做法可将分子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看成集中于一点,有几种元素
就可以找几个点,然后再比较这几个点是否重合,若能重合,就说明该分子是高度对称的,这样的分子没有极性,是非极性分子,反之为极性分子。
因此只要清楚分子的形状(常见分
子的形状见上表),就能判断分子是否有极性。
2、价、位关系法
所谓价、位关系”是指元素的化合价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族序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ABn型的分子来说,若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和A在周期表中的主族序数相等,则该分子是非极性分子,若不相等,则是极性分子。
例如,NH3分子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一3价,绝
对值为3,它在第v A族,价与位不等(3苑),故NH3为极性分子。
而CH4 S03 PCI5等分子中的中心元素 C S、P都符合价、位相等关系,都是非极性分子。
3、孤对电子数法
对于ABn型的分子来说,若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有孤对电子,分子有极性, 如,NH盼子中N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NH3分子是极性分子,而上无孤对电子,所以,CO2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之,无极性。
CO分子中C原子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