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机床发展史

中国机床发展史

中国机床发展史
中国机床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

那时,西方国家的工业机床在中国开始得到引入和应用。

然而,由于战乱、民族分裂和政治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机床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到了20世纪中叶,中国政府开始推动工业化进程,机床行业
也得到了重视。

在195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和东欧等社
会主义国家的机床技术,并建立了一定的制造能力。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机床行业遭受了严重破坏
和停滞。

然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机床行业在
1980年代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自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中国机床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国内企业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床技术和设备,并积极进行吸收和创新。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机床行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市场和生产国。

中国机床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中国机床行业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

目前,中国机床行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智能制造、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中国机床行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床
产品。

同时,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机床企业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自身全球竞争力。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1.第一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52年(电子管时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一套试验性数字控制系统,并把它装在一台立式铣床上,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

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是这台机床毕竟是一台试验性的机床。

到了1954年11月,在帕尔森斯专利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

2.第二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59年(晶体管时代)电子行业研制出晶体管元器件,因而数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制电路板,使数控机床跨入了第二代。

同年3月,由美国克耐·杜列克公司(Keaney &Trecker Corp)发明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现在加工中心已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约占数控机床总量的l/4左右。

生产出来。

3. 第三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60年(集成电路时代)研制出了小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它的体积小,功耗低,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

以上三代,都是采用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

4.第四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70年前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型计算机的价格急剧下降、小型计算机开始取代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数控的许多功能由软件程序实现。

由计算机作控制单元的数控系统(CNC),称为第四代。

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系统。

5.第五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74年美、日等国首先研制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

30多年来,微处理机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第五代数控(MNC)。

后来,人们将MNC也统称为CNC。

柔性制造系统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联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最初的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统。

之后,美、欧、日等国也相继进行了开发和应用。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用来加工金属、木材、塑料等材料的机床,它是机械加工行业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车床的发展简史以及主要的发展类型。

一、车床的发展简史1. 古代车床最早的车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时期,当时人们使用手工操作的木制车床进行加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等文明也开始使用车床进行加工。

2. 工业革命时期的车床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车床的发展。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车床可以由蒸汽驱动,提高了加工效率。

同时,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制造车床,提高了车床的精度和稳定性。

3. 电力时代的车床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车床可以由电动驱动,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此时,车床的结构和功能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出现了更多的类型和变种。

4. 数控车床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控技术的诞生。

数控车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车床的工作方式,实现了自动化、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加工。

二、车床的发展类型1. 手动车床手动车床是最早的车床类型,操作者通过手动旋转工件和刀具来进行加工。

手动车床适用于简单的加工任务,操作简单但效率较低。

2. 卧式车床卧式车床是一种常见的车床类型,工件水平放置在主轴上进行加工。

卧式车床适用于大型和重型工件的加工,具有较高的加工能力和稳定性。

3. 立式车床立式车床是工件垂直放置在主轴上进行加工的车床类型。

立式车床适用于轻型和中型工件的加工,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和较高的操作便利性。

4.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在传统车床的基础上加入数控系统的一种车床类型。

数控车床可以通过预先编程的方式实现自动化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等优点。

5. 多轴车床多轴车床是一种具有多个工作轴的车床类型,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轴向的加工。

多轴车床适用于复杂的工件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6. 特种车床特种车床是根据特定加工需求设计和制造的车床类型,例如车床切削深孔、车床切削斜面等。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第一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52年(电子管时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一套试验性数字控制系统,并把它装在一台立式铣床上,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

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是这台机床毕竟是一台试验性的机床。

到了1954年11月,在帕尔森斯专利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2.第二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59年(晶体管时代)电子行业研制出晶体管元器件,因而数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制电路板,使数控机床跨入了第二代。

同年3月,由美国克耐·杜列克公司(Keaney &Trecker Corp)发明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现在加工中心已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约占数控机床总量的l/4左右。

生产出来。

3. 第三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60年(集成电路时代)研制出了小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它的体积小,功耗低,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

以上三代,都是采用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

4.第四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70年前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型计算机的价格急剧下降、小型计算机开始取代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数控的许多功能由软件程序实现。

由计算机作控制单元的数控系统(CNC),称为第四代。

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系统。

5.第五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74年美、日等国首先研制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

30多年来,微处理机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第五代数控(MNC)。

后来,人们将MNC也统称为CNC。

柔性制造系统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联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最初的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统。

之后,美、欧、日等国也相继进行了开发和应用。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未来的数控机床
智能化、 3.智能化、网络化: 智能化 网络化:
追求加工效率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 追求加工效率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提高驱动性 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 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 算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的智能化, 算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 动编程、智能诊断等。 动编程、智能诊断等。 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实现了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 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实现了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 虚拟企业等。 虚拟企业等。
数控机床的发展先后 经历了电子管( 经历了电子管(1952 )、晶体管 晶体管( 年)、晶体管(1959 )、小规摸集成电 年)、小规摸集成电 路(1965年)、大规 年)、大规 模集成电路及小型计 算机( 算机(1970年)和微 年 处理机或微型机算机 (1974年)等五代数 年 控系统。 控系统。
高精度、高可靠性 高精度、高可靠性: 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 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 5μm; 到±5μm; 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 5μm, 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3~5μm, 提高到± 1.5μm。 提高到±1~1.5μm。 数控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已达6000小时 数控装置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已达6000小时 平均无故障时间值已达6000 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 30000小时以上 以上,驱动装置达30000小时以上。
2.复合化、多轴化: 2.复合化、多轴化: 复合化 一次装夹,整体加工。 一次装夹,整体加工。 在加工自由曲面时, 在加工自由曲面时,5轴联动控制对球头 铣刀的数控编程比较简单, 铣刀的数控编程比较简单,并且能使球头铣 刀在铣削3 刀在铣削3维曲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的切 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速,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简述我国及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简述我国及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一、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视不断加大,数控机床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973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标志着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发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随后,我国陆续研制出了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数铣床等一系列数控机床产品,为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在世界范围内,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也是令人瞩目的。

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德国、日本等国家开始了数控机床的研发工作。

随后,美国也加入了数控机床的研发和生产行列。

现在,德国的DMG、日本的三菱、美国的哈斯等知名企业在全球数控机床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的数控机床在高速、高精、高刚需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我国数控机床在节能环保、柔性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在全球范围内,数控机床行业也是持续向前发展的。

全球范围内,新兴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对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为数控机床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世界范围内的数控机床企业也在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技术,致力于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前景展望未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随着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数控机床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国数控机床的产品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多样化和柔性化水平也将会不断提高。

六、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前景全球范围内,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数控机床行业将会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阶段,机械工业起步较晚,数控技术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提高机床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着手推动数控机床的发展。

1956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北京、上海和哈尔滨建设三个机床制造厂,其中北京机床厂被指定为国内数控机床研制的重点厂家。

之后,中国在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试制数控机床。

1960年代,中国自主研发出了第一台五轴数控加工中心机床。

在197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完整数控机床产业体系。

1973年,中国首次引进了美国CNC技术,并开始批量生产数控机床。

1978年,国家机械工业部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数控机床研究所,进行数控机床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198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推进数控机床的研发和生产。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伺服伺智能式数控系统机床。

1987年,中国成功开发出了第一台高速镗刨插铣复合加工中心。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数控机床产业迅速发展。

200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生产国。

2013年,中国数控机床年产量达到了30万台,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中国数控机床已经发展到了高速、高精度、多功能的水
平。

国内一些龙头企业如大立科技、华中数控等在数控机床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而中国政府也一直积极支持和推动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大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提供政策支持,力争将中国建设成为全球数控机床制造业强国。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设立了第一个机床制造厂,开始生产基本的金属切削机床。

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机床工业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中国机床工业经历了高速发展
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机床技术和设备,并建立了一批大型机床制造企业。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促使机床工业进一步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机床工业开始迈向现代化。

国内机床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开始逐步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机床制造体系。

21世纪以来,中国机床工业持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中国成
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和消费国,机床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中国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

目前,中国机床工业正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等发展方向。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机床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机床工业的合作与竞争。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国际机床发展史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前,天轴集中传动机床。

特征:以蒸汽机或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组集中提供动力,天轴传动,塔轮变速,单机不能独立工作。

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00年前,霍洛伊德造的第一台机床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后,多电机(交流电机)驱动,齿轮变速机床。

机、电、气、液技术结合,出现了以加工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使大批大量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顶峰.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数字控制与信息化机床。

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与机械加工过程的联系,机械传动凸轮控制-—伺服驱动数字控制,加工中心-—工艺集成.1952年,美国帕森斯公司与麻雀理工学院伺服机构实验室合作,研制成功一台控制三坐标立铣床的数控系统,其插补装置采用脉冲乘法器,整个控制装置由真空管组成,这就是第一代数控系统.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1~4台加工中心或车削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验装置的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

这种单元投资少,见效快,既可单独长时间少人看管运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级的集成制造系统中使用。

目前,FMS也从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装配等领域扩展,从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发展。

所以机床数控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

车削中心三轴联动加工中心柔性加工单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机床发展史——国内机床发展史17世纪中叶(明代):畜力、人力机床——机床雏形.1688年的畜力铣磨机1688年的脚踏刃磨机1949年,少量机械厂或机械修配厂,制造简单的皮带车床、牛头刨床、钻床等,年产量不到1000台。

建国初期上海生产的皮带车床和工具磨床(中国第一台近代机床设备)“一五"(53~57年),组建北京机床研究所,实现年产机床2.8万台,计200多品种。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用于加工金属、木材等材料的机床,它通过旋转工件并用切削工具对其进行加工。

车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车床的形式和功能也不断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车床的发展简史以及主要的发展类型。

一、车床的发展简史1. 古代车床古代车床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3世纪的古埃及,当时使用手工操作的木制车床进行加工。

随后,古希腊和古罗马也开始使用车床进行金属加工。

这些古代车床主要使用人力或动物力量进行驱动,加工精度较低。

2. 工业革命前的车床到了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车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最早的机械车床出现在英国,由水力或蒸汽驱动。

这些车床使用了滑动床和滑动支架的设计,使得工件的加工更加精确和稳定。

3. 工业革命后的车床随着电力的普及和机械技术的进步,车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动车床的出现使得车床的操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车床开始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 现代车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车床(CNC车床)成为车床技术的新里程碑。

数控车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的特点。

同时,随着材料科学和加工工艺的进步,现代车床的结构和材料也得到了改进,使得车床的性能更加优越。

二、车床的发展类型1. 手动车床手动车床是最早出现的车床类型,操作人员通过手动转动工件和切削工具进行加工。

手动车床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简单的加工任务。

2. 半自动车床半自动车床在手动车床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自动化功能,如自动进给和自动换刀。

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一些手动操作,但自动化功能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3. 自动车床自动车床是在半自动车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它具有更多的自动化功能,如自动进给、自动换刀和自动测量。

操作人员只需进行少量的监控和调整,大部分工作由机床自动完成。

4.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目前最先进的车床类型。

它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灵活性的特点。

机床发展简史

机床发展简史

机床发展简史1.1 古代树木机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现的树木车床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由绳索带动旋转,手拿贝壳或石片等作为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

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仍是这一原理。

1.2 十五世纪的机床雏形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

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项尖和轴承等新机构。

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载有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1.3 工业革命导致了各种机床的产生和改进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全名约翰·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

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

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

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

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他的全名叫伊莱·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十九世纪最优秀的机械技师应数惠特沃斯(全名约瑟夫·惠特沃斯),他于1834年制成了测长机,该测长机可以测量出长度误差万分之一英寸左右。

这种测长机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过转动分度板可以进出的螺纹夹持住工件,使用滑尺读出分度板上的分度。

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岁时发明滚齿机。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机床是在公元二千多年时的树木车床。

在工作时用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通过绳索带动工件旋转,用石片或其他东西作为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

这便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到了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加工螺纹的齿轮的机床。

还有用于加工炮筒的镗床,十七世纪,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大炮制造业迅速发展,镗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有人设计出了利用脚踏板通过曲轴带动飞轮旋转,再由飞轮带动主轴旋转的“脚踏车床”,到十六世纪中叶,法国一个叫贝松的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种用使用螺丝杠使刀具移动来车螺纹的车床,不过这种车床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机床技术的发展。

1775年,威尔金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进行精密加工的镗床。

这种镗床用的是空心圆筒形镗杆,两端都安装在轴承上[1]。

镗床为蒸汽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此,机床逐渐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而在机床上,人们已经开始设计出床头箱、卡盘,从原来的旋转工件发展到旋转床头箱[2]。

1797年,英国的莫利兹设计出了一种用丝杠传动刀架的车床,这种车床能够实现自动进给和加工螺纹,被视为划时代的机床结构。

莫利兹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十九世纪,由于纺织业,交通运输机械和武器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床开始广泛出现。

1800年,莫利兹改进了原来的刀架车床,采用更换齿轮的方法使得进给速度的加工螺纹的螺距可以改变。

1817年,一位英国人罗伯茨设计出了可以通过四级带轮的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的车床。

此后,更大型的车床出现了。

同时,工业的发展对于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需求下,美国的菲奇在1845年设计出了转塔车床,三年后,美国又出现了回轮车床[5]。

到了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相继研制出了单轴自动车床和三轴自动车床。

到了二十世纪初出现了有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十九世纪人们对于镗床的改进也在不断进行。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

车床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类型车床是一种用于加工工件的机床,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它通过旋转工件并使用切削工具来实现加工操作。

车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多个时期的演变和改进,逐渐形成了现代车床的各种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床的发展简史以及主要的发展类型。

一、车床的发展简史1. 古代车床古代车床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希腊。

当时的车床主要由手工操作,通过手动旋转工件进行加工。

这些车床通常由木材制成,使用简单的切削工具进行加工。

2.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车床得到了重大的改进和发展。

18世纪末,英国工程师亨利·穆迪设计了第一台金属车床,实现了工件的自动进给和自动退刀。

这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为后来的车床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电力时代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动车床开始出现。

电动车床通过电动机驱动工件的旋转,使加工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电动车床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车床的发展。

4. 数控车床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数控车床的出现。

数控车床通过计算机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精确度更高的加工。

数控车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车床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高速车床随着制造业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高速车床逐渐兴起。

高速车床通过提高工件的旋转速度和切削速度,实现更快的加工速度和更高的精度。

高速车床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二、车床的发展类型1. 手动车床手动车床是最早出现的车床类型,通过手工操作实现工件的加工。

手动车床结构简单,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加工。

2. 机械车床机械车床是传统的车床类型,通过机械传动实现工件的加工。

机械车床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3. 电动车床电动车床通过电动机驱动工件的旋转,实现加工操作。

电动车床具有加工效率高、精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4. 数控车床数控车床是现代车床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计算机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

机床的发展历史

机床的发展历史

机床的发展历史机床是一种用于加工金属和其他材料的机械设备,它能够以高精度和高效率完成各种工艺加工。

机床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机床也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大变革。

古代机床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手工操作的工具上。

最早的机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当时的机床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农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明了更多的机械工具,如旋床、铣床和钻床等。

这些机床虽然还主要依靠人力操作,但却为后来机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为机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机床的动力来源从人力转向了蒸汽动力,这使得机床的加工能力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工业革命也催生了工厂制造模式的兴起,机床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20世纪初,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的出现为机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电动机取代了蒸汽机成为机床的主要动力源,使得机床的精度和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此外,电气控制系统的引入也使得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实现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逐渐应用于机床中。

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机床的运动和操作,实现了工件的高精度加工。

数控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机床的工作方式,使得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制造理念逐渐兴起。

智能机床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了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高效率和灵活生产。

智能机床的出现标志着机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机床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蒸汽动力、电力动力再到数控和智能化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的变革都为机床的加工能力和效率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机床将继续朝着高精度、高效率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但真正的机床工业起步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中国机床工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机
床工业刚刚起步,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和辅助装配方式。

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机床的品种和性能都较为有限。

2. 发展阶段(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70年代中期至80年
代初期,中国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并开始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机床的自主化程度。

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改造创新,中国逐渐实现了机床的自主设计和制造。

同时,机床的品种和规格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增长阶段(90年代-2000年代):这一阶段是中国机床工业
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并积极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经验。

同时,中国机床企业也加大了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机床市场也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不断增加。

4. 创新阶段(2000年代至今):中国机床工业进入了自主创
新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并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机床工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总的来说,中国机床工业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增长到创新的
不同阶段,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目前中国机床工业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机床制造和出口国之一。

献礼新中国70周年,中国机床发展简史

献礼新中国70周年,中国机床发展简史

2019年 第11期冷加工
机床工业作为“母机”行业,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机床工具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克服重重困难,总体水平快速提升,目前正向着机床工具工业强国的目标迈进。

波澜壮阔七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

此番本杂志社特别整理出中国机床发展简史,用金属加工人的方式,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机床工业,只有上海等地少数工厂可制造简易皮带机床。

■■《金属加工》 索菲娅 吴晓兰
1949年
1951年
1949年,沈阳第一机器厂出产中国第一台车床——六尺皮带车床。

1951年,北京机器厂(北一机床的前身)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台18t 重的人字齿轮铡齿机。

(这台机床于1952年参加了印度孟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被誉为新中国创造的奇迹。

)。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发展史一、引言数控机床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机床的自动化加工操作的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机床。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机床的加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二、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数控机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数控技术。

194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维茨尔(W.H.Witzel)提出了数控机床的概念,并设计出第一台数控铣床。

此后,数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技术突破。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尤金·W·伯里(Eugene W.Berry)教授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车床。

此后,数控机床开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机床。

19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控机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出现,使得数控机床的编程更加灵活方便,加工精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后,数控机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高速切削技术、高精度测量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控机床在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到了21世纪,数控机床的发展进入了智能化阶段。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控机床具备了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现如今,数控机床已经成为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三、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数控机床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

首先是数控系统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数控系统需要具备高性能的计算机、精密的运动控制装置和灵敏的传感器等。

软件方面,数控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编程和控制功能,能够实现复杂的加工操作。

其次是伺服控制技术,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实现高精度加工的关键。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

1900年
发明重型磨床,从此零件加工的越来越精密
04
PART TWO
数控机床的诞生
04
数控机床的诞生
1948年 帕森斯提出插补概念
美国的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 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在麻省理工 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
性能
主轴动力: 进给方式:丝杆与光杆 进给动力:手 控制方式:手 刀具:金属 发明原理:
04
数控机床的诞生
1951年 第一台数控机床
1951年,MIT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 样机,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零件加 工的自动化问题。由于大量采用电子管元件,控 制装置比机床本体还要大。
性能
主轴动力: 进给方式:丝杆与光杆 进给动力:手 控制方式:手 刀具:金属 发明原理:
04
而日本、美国与德国在三个技术WorkPiece、 NumericalControlDevices、RealTime申请的数 量比较平均,皆为三国专利申请的重点,如果新 进厂商现在想要切入此三个技术重点的市场,竞 争性相对较高,将面临相似产品品牌、价格与专 利技术的挑战。
05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高速高精度
05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专利情况
图为G05B19/00之技术重点对各国专利申请数量 的分析,由图10所示,中国在各个技术重点都有 申请专利,可见中国在G05B19/00的技术重点技 术申请较为全面,且各专利申请人把中国当作世 界工厂以及看好其市场前景,大量申请各式各样 的相关专利,如故障诊断(FaultDiagnosis)与 机床数值控制状态等。
性能
主轴动力:将动力提前存储在树枝上,利用树枝 弹性提供动力 进给方式:手 进给动力:手 控制方式:手 精度:不提了 刀具:石头,贝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床发展史摘要:本文将介绍从古至今机床的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机床的种类和特点以及未来机床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还介绍了我国自建国以来机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机床是金属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机械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公元二千年前就出现了人类最早的机床,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机床也从当初的简易落后逐渐发展成为了高效先进的设备。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机床上的应用,机床的效率和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使得机床的发展由机械控制步入了数字控制阶段。

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机床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工业实力。

关键词:机床发展机械控制数控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chine Tools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machine tools in all ages and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chine tools at different times and the main trends of machine tools in the future.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 tools in our country since our country was founded. Machine to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in mental processing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survive. The earliest machine tool appeared in A.D. two thousand years ago ,has experienced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machine tools from the original simple behi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efficient and advance equipment.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machine tools, the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are improved greatly. It makes the machine tools controlled by a mechanical went into digital control stage. Advance machine tools with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reflects a country’s level of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ial strength to a certain extent.Key words: Machine tool Development Mechanical control Numerical control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机床是在公元二千多年时的树木车床。

在工作时用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通过绳索带动工件旋转,用石片或其他东西作为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

这便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到了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加工螺纹的齿轮的机床。

还有用于加工炮筒的镗床,十七世纪,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大炮制造业迅速发展,镗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有人设计出了利用脚踏板通过曲轴带动飞轮旋转,再由飞轮带动主轴旋转的“脚踏车床”,到十六世纪中叶,法国一个叫贝松的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种用使用螺丝杠使刀具移动来车螺纹的车床,不过这种车床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

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机床技术的发展。

1775年,威尔金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进行精密加工的镗床。

这种镗床用的是空心圆筒形镗杆,两端都安装在轴承上[1]。

镗床为蒸汽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此,机床逐渐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而在机床上,人们已经开始设计出床头箱、卡盘,从原来的旋转工件发展到旋转床头箱[2]。

1797年,英国的莫利兹设计出了一种用丝杠传动刀架的车床,这种车床能够实现自动进给和加工螺纹,被视为划时代的机床结构。

莫利兹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十九世纪,由于纺织业,交通运输机械和武器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床开始广泛出现。

1800年,莫利兹改进了原来的刀架车床,采用更换齿轮的方法使得进给速度的加工螺纹的螺距可以改变。

1817年,一位英国人罗伯茨设计出了可以通过四级带轮的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的车床。

此后,更大型的车床出现了。

同时,工业的发展对于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需求下,美国的菲奇在1845年设计出了转塔车床,三年后,美国又出现了回轮车床[5]。

到了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相继研制出了单轴自动车床和三轴自动车床。

到了二十世纪初出现了有单独电机驱动的带有齿轮变速箱的车床。

十九世纪人们对于镗床的改进也在不断进行。

1885年,在对威尔金森的镗床做了许多改进之后,英国的赫顿发明了工作台升降式镗床,并成为了现代镗床的雏形。

由于发展蒸汽机的需求,很多技术人员也开始着手刨床的研究。

从1814年到1839年前,人们先后设计制造出多种龙门刨床,但是这些刨床都没有送刀装置[6],直到1839年,英国一个叫做博德默的设计师终于设计出了带有送刀装置的龙门刨床。

而从1831年起以后的40年间,用于加工小平面的牛头刨床也开始被制造出来。

就在英国为了应对工业革命的需求设计制造刨床、镗床的时候,美国为了生产武器装备,则将精力放在了铣床的研制上。

1818年,惠特尼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普通铣床,但是由于当时的铣床造价过高,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发展,虽然当时关注铣床的人不多,但是惠特尼的铣床为以后铣床的发明应用奠定了基础。

1862年,美国工程师约瑟夫·布朗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万能铣床,这种铣床配备了万有分度盘和综合铣刀[7],成为了一次划时代的设计。

万能铣床的工作台可以在水平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并有立铣头等附件。

布朗设计的铣床在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他又设计出了经过研磨也不会发生变形的成型铣刀和用于磨铣刀的研磨机,布朗的设计使铣床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钻床和磨床也相继出现。

1850年前后,德国的马蒂格诺最先制成了用于在金属上钻孔的麻花钻,1862年,英国的惠特沃斯在伦敦的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了由动力驱动的钻床,这也是近代钻床的雏形。

以后,各种各样的钻穿开始出现,后来电动机的发明和在钻床上的使用,使大型高性能的钻床也最终被研制出来。

1864年,美国制造出来世界上第一台磨床,当时的磨床是在车床的溜板刀架上装上砂轮,并使它能够自动传送的装置[3]。

12年后,美国的布朗研制出了与近代磨床比较接近的万能磨床。

后来,由于轴承、导轨的不断改进,磨床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并且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到了20世纪,电子技术开始得到快速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机床上的应用,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

于是人们开始研究用数字信号代替机械结构对机床的运动和加工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新一代的机床。

1952年,美国帕森斯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升降铣床[4],四年后,德国、日本、苏联也分别研制出本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紧接着我国又于1958年制造出了我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

1959年,美国可耐·杜列克公司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台加工中心,加工中心配备有刀库、用于换刀的装置和回转工作台以满足在一次装夹中进行不同类型的加工[8],如车削、铣削和钻孔等,这是数控机床的新一代类型。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还处于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初期,设备的体积较大,价格昂贵且工作可靠性差,因此数控机床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钻床,数控机床技术并没有得到推广,发展也比较缓慢。

60年代,比较简单、经济的点位控制数控钻床和直线控制数控铣床得到了较快发展,数控机床开始在机械制造业各部门逐步推广。

60年代末,又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控制系统(DNC)和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CNC)。

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开始出现,数控的体积、运算速度、价格、可靠性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974年,人们成功研制出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储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MNC),这种数控系统的功能比三代数控系统的大了一倍,体积减少到了二十分之一,价格也降低了四分之三,可靠性也有很大的提高[9]。

同时,数控机床的基础理论也在逐步积累,关键技术得到了新的突破,从而使数控机床的发展开始得到重视,世界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产业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80年代,数控系统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又有了较大的提高,监控、检测、换刀、外围设备开始应用,数控机床的功能不断完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得到了全面发展,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产业进入了发展应用阶段。

90年代,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数控机床技术不断发展,柔性单元、柔性系统、自动化工厂开始应用,数控机床产业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民用工业和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数控机床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控制技术、高速高精控制技术、多通道开放式体系结构、多轴控制技术、CAD/CAM与CNC的集成,让数控机床的技术达到了智能化、网络化、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的更高阶段。

而未来数控机床的类型将更加多样化,自动程度也更加高,并将会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复合化、多轴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机床的发展从1949年建国时期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把机床工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实现了机床的从无到有,初步建成了机床行业的构架。

1953到1957年“一五”期间我国机床工业开始发展建设。

建立了车床、铣床、镗床、钻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仪表机床、重型机床等专业机床研究所,这对我国机床技术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一五”期间,我国机床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图纸或仿制品,累计向全国提供了十万多台机床,主要用于国家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建设。

1958到1962年“二五”期间我国机床工业进入到提高完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