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诗;(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3)了解作者李白及诗歌创作的背景;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与手法;2. 诗人的情感变化;3. 诗歌的背景与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把握;2. 作者情感的剖析;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诗歌原文;3. 相关资料卡片;4. 课堂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白及《拟行路难》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手法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行路难”、“江湖”、“明月”等;(2)解读诗歌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等;(3)剖析作者情感,理解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矛盾。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及文化价值。
6. 课后作业(1)背诵《拟行路难》;(2)写一篇关于《拟行路难》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描写“行路难”的诗歌,如《登高》、《行路难·其四》等,进行比较阅读;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深入剖析《拟行路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行路难”。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诗歌内容,完成填空题:(1)《拟行路难》的作者是____;(2)诗歌主题是____;(3)诗歌中的意象有____、____、____等。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拟行路难》的诗意和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解读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运用文本分析和解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李白生平简介;《拟行路难》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2 诗文朗读与解读:全文朗读;逐句解读,分析意象和表达手法;探讨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3 文本拓展:李白的其它诗作介绍;《拟行路难》的历代评论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人李白;提问学生对困难和挑战的看法,引发对《拟行路难》的思考。
3.2 朗读与解读:学生分组朗读;教师逐句解读,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表达手法;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对诗句的解读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关注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文学素养。
4.2 学生解读与分析:评价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关注对意象和表达手法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3 学生小组讨论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享,提高交流和讨论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材料:《拟行路难》全文;李白生平简介;《拟行路难》的历代评论和解读。
5.2 多媒体资源: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网络资源,如李白诗作的介绍和解读。
5.3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多媒体播放设备;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李白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
拟行路难教案6篇
拟行路难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learning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拟行路难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工具,教师通过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拟行路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拟行路难》。
(2)理解《拟行路难》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拟行路难》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拟行路难》。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鲍照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拟行路难》的诗意和主题。
2. 《拟行路难》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拟行路难》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 诗歌中深层次的含义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拟行路难》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鲍照的生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拟行路难》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拟行路难》,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拟行路难》的主题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拟行路难》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拟行路难》。
(2)写一篇关于《拟行路难》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鲍照的其他作品,如《芜城赋》、《玉台新咏》等,探讨其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拟行路难》在古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七、课堂互动1. 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提问并解答关于《拟行路难》的问题。
2. 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拟行路难》。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拟行路难》。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背景知识。
2. 诗歌主题的解读和情感把握。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2. 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拟行路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境、意象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拟行路难》。
8. 板书设计:《拟行路难》李白--关注现实批判精神9. 课后反思:10.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发言积极性。
(2)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1. 学生对《拟行路难》的字词释义、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拟行路难》教案(精选3篇)
《拟行路难》教案(精选3篇)《拟行路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能力目标: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2、提出课题,坦陈本诗难学,但必须知难而上。
本诗是一首成人诗,同学们可能难以感受。
3、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一、读懂大意要求:明确体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1、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文是第四首。
2、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3、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二、知人论诗1、联想比较,就全诗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2、示范诵读,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①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本籍山东东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说山西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
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拟行路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拟行路难》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认识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拟行路难》的文意,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教学难点: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拟行路难》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拟行路难》,理解文意,体会作品情感。
3. 讲解:分析《拟行路难》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表达技巧,解读作品中的哲理。
4. 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拟行路难》的文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拟行路难》,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3. 选择一首古文诗歌,进行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
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拟行路难》的文意、技巧和主题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权威的信息来源。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文。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的分析。
3.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情感和哲理的深入剖析。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歌技巧。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
4. 运用启发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1.2 提问:同学们对“行路难”有什么理解和感悟?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2 布置思考题: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
3.2 各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4.1 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翻译。
4.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进行剖析。
5. 课堂练习5.1 让学生运用所学,自行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5.2 分享练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6. 总结拓展6.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拟行路难”的理解和感悟。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第一章节: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拟行路难》的背景,掌握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作者情感。
2. 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拟行路难》是东晋时期文学家谢灵运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写了他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
2.2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解读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节:教学过程与方法1. 课堂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拟行路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
2. 诗句解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解读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2.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小组讨论3.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4.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4.2 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章节: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1.1 教师针对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1.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小组讨论2.1 教师评价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汇报质量。
2.2 学生互评,互相借鉴学习。
3. 课后作业3.1 教师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诗句意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节:教学拓展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1.1 教师向学生推荐与《拟行路难》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1.2 学生自主阅读推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文学活动2.1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能力。
2.2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这是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公开课第1篇一、作者介绍看下列词条:李白的偶像、七言诗始祖、南北朝文学巨匠(鲍照)1、李白的偶像历来的评论家大多认为李白的诗歌受鲍照影响很深。
如朱熹说:“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
”展示:李白的《行路难》和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两首诗在内容与用意上,颇为神似。
李白在学习鲍诗的过程中,或仿其句,或袭其意,颇得其味,他的许多诗句,都是从鲍照诗里化出来的。
故沈德潜云:“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后太白往往效之。
”2、七言诗始祖鲍照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七言诗的诗人,是他最早将隔句押韵的方式引入七言诗创作。
3、南北朝文学巨匠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二、同为写愁,分析二者的不同: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鲍照:“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李白:有积极用世的强烈愿望,唱出了充满自信与豪情的最强音。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然相信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唐代开明的思想和繁盛让人充满希望)鲍照: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命运的不公,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应当说,此时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成最大密度,似乎达到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程度。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的诗篇;(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3)能够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理解;(2)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3)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读;(2)诗中深层次情感和哲理的把握;(3)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进入诗文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韵律和意象;(2)对比分析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展学生视野。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文《拟行路难》;2. 写一篇关于《拟行路难》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诗文的熟练程度;2. 学生对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能力;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白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心境。
2. 互动提问: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共3篇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共3篇《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1《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一、教材分析《拟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全篇采用“比兴”手法,通过描绘山川河流、天上云霞、人物情感等,来展现出作者思乡之情、壮志凌云的激情和拼搏奋斗的决心,是唐诗中的一件精品佳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之李白及其诗歌创作风貌。
2.通过分析《拟行路难》的篇章结构,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
3.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4.读懂《拟行路难》这篇唐诗,领略其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 欣赏李白所作《将进酒》全篇,并对李白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第二步: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三步: 讲述《拟行路难》的创作环境和意义,以及其中的比兴手法。
第四步: 分析《拟行路难》的篇章结构,为孩子们组织阅读提供指引。
第五步: 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别负责该诗某一篇章部分的分析,让学生在与同伴间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进一步深化对诗歌艺术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以互动体验为主要特点的情境化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英语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领悟它传达的思想情感。
六、家庭作业1.阅读李白代表性的一首诗歌,对其进行分析。
2.在《拟行路难》的比兴手法中,挑选其中两三个进行分析,说明它们的意思。
3.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撰写一篇文章。
4.背诵《拟行路难》的某一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拟行路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感受到古诗词美的艺术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体验中,拓展自身各个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理解和运用比兴手法来研究诗歌,为学生今后的文化学习和应用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次拟行路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在教师帮助下,更加深入认识古代文学,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到古诗词艺术魅力的独特之处。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一、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沙发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明白沙发文学与古典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能够看到文学创作的时代变迁以及其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2.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所学知识的融合、课文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我感受中全面领会诗词文学的魅力,并且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沙发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及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2. 掌握《拟行路难》的语言特色和韵律之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找到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联系并为文学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三、教学内容:1. 沙发文学的诞生。
2. 《拟行路难》的语言特色。
3. 《拟行路难》的文学意义。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讲和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经典诗词鉴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典文学之美。
3. 学生朗诵与韵律感悟。
五、教学过程:1. 欣赏沙发文学代表作,介绍沙发文学的发展。
2. 谈论《拟行路难》的语言特点,分析其表现手法,学生在其中逐渐领会韵律之美。
3. 通过学生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探讨《拟行路难》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学意义。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评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定期组织学生举行文学诵读活动,检验其对诗词文学的领悟和表达。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拟行路难》进行诗词鉴赏,并在未来的学习中给予反馈。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较好地处理好古典文学与沙发文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明白两种文学形式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与领悟,而不是简单的知道,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应该在多媒体鉴赏和学生朗诵中得到充份锤炼和发展。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鲍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复杂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
3、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复杂的情感。
掌握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困境中不甘屈服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之路常常充满了艰难险阻,当我们面对困境时,会有怎样的感慨和思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看看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怎样的心声。
(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鲍照(约 415 年 470 年),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一生坎坷,但才华横溢。
鲍照的诗风俊逸豪放,对后世诗人产生了较大影响。
2、创作背景鲍照生活的时代,门阀制度森严,出身贫寒的他在仕途上备受压抑。
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困境中抒发内心愤懑和不平的作品。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四)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诗歌开头“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以水的流向不同比喻人生的贵贱穷达各有不同,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诗人真的认为人生由命吗?组织学生讨论:诗人表面上说人生有命,但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自嘲,内心并不认同命运的安排。
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诗人为何要借酒消愁?让学生分析:诗人心中愁苦无法排解,只能通过饮酒来暂时宽慰自己,但愁绪依然无法消除。
4、诗中“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虽然内心痛苦,但由于社会现实的压抑,不敢直言,表现出一种隐忍和无奈。
(五)艺术手法1、比兴手法如开头以“泻水置平地”起兴,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2、用典“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诗;(2)了解作者李白及诗歌创作的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矛盾;(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3. 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3. 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解释、修辞手法等;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3. 欣赏法:朗读、默写、演唱等形式,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李白及《拟行路难》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意思,体会诗歌情感;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做好课堂笔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修辞手法和主题的理解程度;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诗歌背诵和课后作业;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诗歌的字词、修辞手法和主题;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八、拓展活动: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李白和古典诗歌的知识。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诗;(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作者鲍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抗争精神;(2)认识到了解历史背景对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理解;(2)诗中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把握;(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深入分析;(3)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2. 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3. 比较教学法:适当引入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鲍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拟行路难》;3. 了解作者鲍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推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拟行路难》,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了解作者鲍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能够深入解读诗文,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拟行路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诗词、品味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理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语言特色。
2. 诗词的意境描绘。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典故的解读。
2. 诗词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拟行路难》,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语言特色、意境描绘,解读诗词中的典故。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词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启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批改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其对诗词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资源1. 诗词原文:提供《拟行路难》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参考译文:提供《拟行路难》的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3.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李白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自主阅读《拟行路难》。
2. 第2周:讲解诗词的语言特色、意境描绘,解读诗词中的典故。
3. 第3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词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4. 第4周:总结拓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启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 第5周:布置课后作业,收齐批改。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每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效果。
鲍照《拟行路难》教案
鲍照《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拟行路难》是唐代诗人鲍照的代表作之一,全诗自述了鲍照往京从化州中途发生的困境和不得不改变行程的经历,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教学中,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鲍照的《拟行路难》;2.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3.掌握诗歌表现手法如“以情传意”,“意境”的构建;4.了解唐代文化背景。
2.能力目标1.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拟行路难》,理解其意义;2.通过欣赏诗歌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对比不同诗歌作品的表现手法、格律等方面,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1.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2.感受唐代文化的魅力;3.表达个人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境构建;2.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2.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鲍照的诗歌;2.如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1.听课活动:结合学生平时学习的知识,找到诗歌中的难点,进行精讲。
2.课堂讨论:让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鲍照的诗歌意义和文化内涵。
3.多媒体展示: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唐代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化。
2.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仪。
2.课堂小组讨论。
3.教师讲授。
五、课程设计和进度安排1.课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唐代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朗读诗歌(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鲍照的《拟行路难》。
第三步:诗歌解读(30分钟)教师结合PPT,讲解诗歌的意境构建和表现手法。
第四步:课堂讨论(10分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究诗歌意义。
第五步:学生演读(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演读,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与《拟行路难》相关的任务,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进度安排本次教学为一节课的设计,总共70分钟。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文;(2)了解作者鲍照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道路的艰辛探索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拟行路难》全文;(2)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鲍照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2)作者情感的把握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2. 运用对比分析、实例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 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生动形象地阐述诗文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鲍照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拟行路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实践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拟行路难》,进行文学创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拟行路难》;2.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列举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3. 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人生道路探索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拟行路难》的背诵和默写情况,评估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拟行路难——悲歌一曲诉愁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及默写诗歌。
(2)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通过与李白《行路难》比较阅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4)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带着兴趣走入诗歌课堂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了一首诗送给好友李白,开头四句是这样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在赞美李白才思敏捷、卓尔不群时,他提到了一个人:鲍参军,即鲍照。
李白的才情固然跟他的天赋、游历密不可分,但也离不开前辈诗人的滋养。
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鲍照正是李白的“巨人的肩膀”,他对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影响非常之大。
李白对鲍照也推崇备至,他认为和鲍照相交是“结交凤与麟”。
在他的眼中,鲍照就是马中赤兔,人中翘楚,诗人中的诗人,千载罕见!鲍照者,何许人也!竟然能同时得到唐朝两位大诗人的青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组诗《拟行路难》第四首。
(板书)拟,是模仿的意思,《行路难》是古乐府题材,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学习《行路难》写的乐府诗。
二、预习扫描
(1)生平: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
鲍照家世贫贱,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命为国侍郎。
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
王刘浚的侍郎。
孝武帝大明五年(461
(2
(3)创作背景:鲍照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制度盛行的时期。
“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坐视时光流逝。
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侍郎、参军等一类小官,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
鲍照的遭遇就是如此。
尽管他的诗文在南朝时已和谢灵运一样,成为很有影响的三体之一,尤其是他的乐府诗“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但是这样的一位重要诗人居然史书无传,仅在《宋书》及《南史》的《临川王义庆传》中附带提到寥寥几句。
由此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境况之一斑!难怪钟嵘为之叹息:“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一)诵读,秀出你的声音
(二)默写,秀出你的速记能力(默写本)
(三)再读,秀出你的理解(请逐行把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诗的内容)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四)思考——秀出你的感悟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愁。
行叹坐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吞声咽愁
2、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比兴。
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不同方向,人的遭遇是被门第的贵贱决定的。
有才能的庶族只能处于低位,处处受人压抑。
3、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就是指门第决定人生。
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际。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4、试分析第七八句的感情。
明确:慷慨激昂却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精神上的矛盾痛苦,忍辱负重。
5、小结:不平之鸣,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四、牛刀小试——悲愤各有因
1、比较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和鲍照的《拟行路难》,完成下列表格。
济沧海”,而鲍照却“吞声踯躅不敢言”,请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原因。
明确:
(1)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不同。
李白生活在盛唐,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士族门阀政治受到抑制,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
全社会形成的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李白的诗歌中也总会出现愁绪,但是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
所以,李白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了盛唐气象(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感情丰沛、形象鲜明、思想深沉含蓄,直接继承了传统,并具有浓厚的色彩,对
的、、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虽才华横溢,又献诗言志,却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最后死于战乱。
(2)诗人为人性格的不同。
李白处世自信,性格豪迈,充满激情,虽仕途终无果,但仍乐观面世;鲍照则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对门阀社会的不满、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
五、全课小结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六、作业布置
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示例: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