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和翻译

合集下载

孟子见梁惠王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翻译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存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仁而遗其亲者也,未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趣此,不贤者虽有此,尝为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打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欤(jí),庶民子去。

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hé)。

王在灵沼,於(wū)牣(rèn)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快乐之,曰其台曰灵台,曰其沼曰鬼神沼,趣其存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趣,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连累(hé)丧?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可独乐哉?”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斗,恳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力回天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容胜食也;数(cù)罟(gǔ)不进洿(wū)池,鱼鳖不容胜食也;斧斤以时进山林,材木不容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容胜食,材木不容胜用,就是并使民养生丧死功德圆满也。

养生丧死功德圆满,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一棵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善处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下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无愧于戴于道路矣。

梁惠王上第一章原文翻译

梁惠王上第一章原文翻译

梁惠王上第一章原文翻译梁惠王上第一章原文翻译《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是记录孟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下面店铺准备了梁惠王上第一章的翻译,提供给大家参考!孟子拜见梁惠王。

惠王问:“老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将会对我国有什么好处吗?”孟子回答:“大王为何非要谈好处呢?只有仁义不就足够了吗!如果大王开口就是‘对我国有什么好处’,贵族大臣开口就是‘对我家族有什么好处’,平民百姓开口就是‘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这样从上到下纷纷追求私利,那么整个国家便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在一个拥有万乘战车的国度里,犯上作乱杀其君主的肯定是那拥有千乘战车的贵族大臣;在一个拥有千乘战车的国家中,杀君犯上的肯定是那拥有百乘战车的贵族之家。

在万乘战车的国家中就能拥有千乘,在千乘战车的国中就能占有百乘,富贵程度实在是够高了,但是处在先谈私利后讲公义的情势中,不杀君夺权独占整个国家便永远不会满足。

讲‘仁’的人决不会遗忘其父母亲人,有‘义’的人决不会做出不忠于君主的事来。

大王只要以仁义为本,就足以保国安民了,何必开口就是好处呢?”孟子拜见梁惠王之时,正值惠王在宫廷苑囿中。

惠王环视飞禽走兽,洋洋得意地信口问道:“具有高尚品德的先人,也喜欢像我这样的愉快生活吗?”孟子回答:“先有了高尚的品德,才会体会到这种豪华生活的真正乐趣;品德达不到的人,即使有享受这种生活的条件,也不能得到快乐。

《诗经·大雅·灵台》上说:‘开始构筑灵台的时候,细心劳作,百姓们齐心协力,没用几天就完成了。

文王并没有催促,百姓们却踊跃参加。

文王去苑囿游览,看到了群鹿安逸憩息,白鸟翎毛光洁。

文王去水塘,成群的鱼儿欢腾畅游。

’文王役使百姓为他修楼台、挖池塘,百姓们反而欢乐无比备感荣幸,虔诚地尊称楼台为‘灵台’,池塘为‘灵沼’,并且因为其中充满了鸟兽虫鱼而欢欣。

像文王这样的古代贤人,能够与民同乐,所以能体味到拥有楼台池塘等设施的真正乐趣。

《尚书·汤誓》里说:‘夏桀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死去,我宁可与他一起灭亡’。

初中语文《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和译文
孟子见梁惠王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原文: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原文: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译文: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
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

原文: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之第一节》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孟子之第一节》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第一节》原文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第一节》译文
孟子说:“梁惠王真是很不仁爱啊!仁爱的人把所喜爱的推及到所不喜爱的,不仁爱的人把所不喜爱的推及到所喜爱的上面。

”公孙丑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孟子说:“梁惠王为了扩张土地,不惜让自己的百姓上战场流血牺牲,打了败仗,又想要报复继续打仗,担心不能获胜,因此驱使自己所喜爱的子弟去献身,这就称之为把所不喜爱的推及到所喜爱的上面。

”。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篇1:孟子梁惠王章句原文及翻译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

孟子见梁惠王孟子·梁惠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孟子见梁惠王孟子·梁惠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孟子见梁惠王|孟子·梁惠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孟子见梁惠王|孟子·梁惠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③,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孟子见齐宣王。

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梁惠王章句上(一) —《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

梁惠王章句上(一) —《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

梁惠王章句上(一) —《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sǒu):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士庶(shù)人:士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shì):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wàn shèng)、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gǒu):如果。

⑨餍(yàn):满足。

⑩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孟子见梁惠王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见梁惠王答案及原⽂翻译孟⼦见梁惠王答案及原⽂翻译 孟⼦见梁惠王 王孟⼦见梁惠王①。

王⽈:“叟②!不员千⾥⽽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对⽈:“王!何必⽈利亦③有仁义⽽已矣。

王⽈,'何以利吾国'⼤夫⽈,'何以利吾家'⼟庶⼈④⽈,'何以利吾⾝'上下交征⑤利⽽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后其君者也。

王”亦⽈仁义⽽已矣,何必⽈利? 【注释】 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今⼭西夏县北)迁都⼤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叫梁惠王。

②叟:⽼⼈。

③亦:这⾥是”只”的意思。

④⼟庶⼈:⼟和庶⼈。

庶⼈即⽼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辆兵车叫⼀乘,诸侯国的⼤⼩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以及东周,西周。

⾄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的公卿⼤夫,公卿封⾢⼤,有兵车千乘;⼤夫封⾢⼩,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

遗:遗弃,抛弃。

【译⽂】【译⽂】 孟⼦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先⽣,你不远千⾥⽽来,⼀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见吧。

”孟⼦回答说:“⼤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了。

⼤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般⼈⼠和⽼百姓说,'怎样使我⾃⼰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它国君的⼈,⼀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夫;在⼀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它国君的⼈,⼀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夫。

孟子的文言文翻译

孟子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以仁为己任也;义者,以义为己任也。

仁者无敌于天下,义者无惧于天下。

王亦曰:‘何以利吾国?’大夫亦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亦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不危乎?”译文:孟子拜访梁惠王,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国受益?”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还有仁义呢。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受益?’大夫问:‘如何使我家受益?’士人和平民问:‘如何使我自身受益?’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仁者,把仁爱当作自己的责任;义者,把正义当作自己的责任。

仁者对天下无敌,义者对天下无畏。

大王也问:‘如何使我国受益?’大夫也问:‘如何使我家受益?’士人和平民也问:‘如何使我自身受益?’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不会陷入危机吗?”解读:孟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在于追求利益,更在于推行仁义。

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孟子提倡的仁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对个人、家庭、国家乃至天下的责任和担当。

孟子认为,仁者以仁为己任,义者以义为己任,这样才能无敌于天下,无畏于天下。

仁者关心他人的福祉,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义者坚守正义,以正义之心维护社会公平。

只有当国家上下都具备这种品质,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这段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它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国家和天下的利益,以仁义之心行事,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译

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译

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译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译孟子梁惠王主要表述孟子劝解梁惠王做一个仁君的故事。

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孟子梁惠王原文及翻译!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jí),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hé)。

王在灵沼,於(wū)牣(rèn)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hé)丧?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拔树凿井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拔树凿井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拔树凿井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拔树凿井”是一个成语,源自《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形容做事不顾及后果,只求眼前的利益。

下面是这个成语的原文、文言文翻译以及注释:一、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二、翻译:孟子拜见了梁惠王。

梁惠王说:“先生啊,您远道而来,是否有什么办法能给我们国家带来利益呢?”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益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

大王问‘如何能给国家带来利益?’大夫问‘如何能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利益?’士人和平民问‘如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从上到下都在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拥有万乘战车的国家,暗杀国君的往往是千乘战车的家族;拥有千乘战车的国家,暗杀国君的往往是百乘战车的家族。

从万中取千,从千中取百,这已经不少了。

如果先求利益而忽视义理,那就永远不会满足。

从来没有仁爱的人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从来没有义理的人会背叛自己的君主。

大王也只要说仁义就够了,何必一定要说利益呢?”三、注释: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

2.叟:老人的敬称,这里用作对孟子的尊称。

3.万乘之国:指拥有万辆战车的强国。

4.弑其君:指暗杀国君。

5.苟为后义而先利:如果只顾利益而忽视正义。

6.不夺不餍:永远得不到满足。

这段对话中孟子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批评了只追求眼前利益的行为,表明对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更应该重视道德和义理。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原文通释]
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人家不辞辛苦从千里之外来了,大概能让我国获得什么利益吧?”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只要有仁义就够了。

您说‘用什么使我的国家获利’,您的大夫说‘用什么使我家获利’,您的士人和百姓说‘用什么使我们获利’——上下争先恐后谋取各自的利益,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杀死自己君主的人一定是拥有千辆战车的卿大夫,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杀死自己君主的人一定是拥有百辆战车的卿大夫:在一万辆战车中拥有一千辆战车,在一千辆战车中拥有一百辆战车,不能算不多了。

如果把道义放在后面却把利益放在前面,就会不争夺不满足。

没有仁厚而抛弃自已父母的,没有守义而让国君处在后面的。

大王您只谈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

孟子见梁惠王翻译赏析

孟子见梁惠王翻译赏析

导语:孟⼦见梁惠王的故事⼤家都听说过吗?以下是店铺为⼤家分享的孟⼦见梁惠王翻译赏析,欢迎借鉴! 孟⼦见梁惠王。

王⽈:“叟不远千⾥⽽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对⽈:“王何必⽈利?亦有仁义⽽已矣。

王⽈‘何以利吾国’?⼤夫⽈‘何以利吾家’?⼠庶⼈⽈‘何以利吾⾝’?上下交征利⽽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遗其亲者也,未有义⽽后其君者也。

王亦⽈仁义⽽已矣,何必⽈利?” 孟⼦见梁惠王,王⽴于沼上,顾鸿雁麋⿅,⽈:“贤者亦乐此乎?” 孟⼦对⽈:“贤者⽽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成之。

经始勿亟(jí),庶民⼦来。

王在灵囿,?(yōu)⿅攸伏,?⿅濯濯,⽩鸟鹤鹤(hé)。

王在灵沼,於(wū)?(rèn)鱼跃。

’⽂王以民⼒为台为沼,⽽民欢乐之,谓其台⽈灵台,谓其沼⽈灵沼,乐其有麋⿅鱼鳖。

古之⼈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时⽇害(hé)丧?予及⼥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寡⼈之于国也,尽⼼焉⽿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如寡⼈之⽤⼼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对⽈:“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或百步⽽后⽌,或五⼗步⽽后⽌。

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可,直不百步⽿,是亦⾛也。

” ⽈:“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不可胜⾷也;数(cù)罟(gǔ)不⼊?(wū)池,鱼鳖不可胜⾷也;斧⽄以时⼊⼭林,材⽊不可胜⽤也。

⾕与鱼鳖不可胜⾷,材⽊不可胜⽤,是使民养⽣丧死⽆憾也。

养⽣丧死⽆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者可以⾐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失其时,七⼗者可以⾷⾁矣;百亩之⽥,勿夺其时,数⼝之家,可以⽆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见梁惠王》古今对照

《孟子见梁惠王》古今对照

孟子见梁惠王古文: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原文: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原文: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译文: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

原文: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译文: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原文: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熟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熟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译文: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

引避文言文翻译

引避文言文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国之本也;义者,国之器也。

王亦曰:‘何以利吾国?’”翻译:孟子拜访梁惠王,惠王问:“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国家受益?”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仁义不也是非常重要的吗?大王问:‘如何让我国家受益?’大夫们问:‘如何让我家受益?’士人、平民问:‘如何让我个人受益?’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仁爱是国家的根本,正义是国家的工具。

大王若也问:‘如何让我国家受益?’”引避文言文翻译,需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原文。

翻译者应深入理解原文,尊重作者原意,力求还原古人之文。

二、忠实于原文。

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使译文具有文言文的韵味。

三、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翻译时应考虑到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易于理解。

四、兼顾文学性与实用性。

翻译既要保持文言文的文学美感,又要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以本例为例,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保留原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如“叟”、“大夫”、“士庶人”等,使译文具有文言文的特点。

2. 翻译时,注意保持原文的句式结构,如“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中的疑问句和并列句。

3. 适当运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如“老先生”、“大夫们”、“士人、平民”等,使译文易于理解。

4. 强调仁义在国家中的重要性,如“仁者,国之本也;义者,国之器也。

”总之,引避文言文翻译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翻译者需具备深厚的文言文功底、丰富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将古人之文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文,又要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力求让读者在领略古文韵味的同时,也能理解其内涵。

《梁惠王章句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梁惠王章句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梁惠王章句上》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梁惠王章句上先秦-孟子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和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原文: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原文: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译文: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
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

原文: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