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煤矿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煤矿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一、煤层简述: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

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5275<8正断层,产状07—F3点处揭示F15米的断层。

在5~3为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

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

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3/h15m 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

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min。

m m/min,正常涌水量0.35最大涌水量0.~1.5五、煤层顶底板岩性: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

综掘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综掘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综掘工作面供电设计一、综掘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305掘进工作面位于北三采区4#煤层。

轨道巷长度936.8米,设计宽度4.2米,采用一台EPJ-120型掘进机掘进;胶带巷长度971米,设计宽度5.2米,采用一台EPJ-120型掘进机掘进;尾巷长度990.2米,设计宽度4.2米,采用一台EPJ-120型掘进机掘进。

横贯采用炮掘。

305掘进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由北三采区变9504#高压开关供电,轨道巷掘进工作面的所有机电设备由一台KBSGZY-630KVA型移变供电,胶带巷、尾巷所有机电设备由一台KBSGZY-1000KVA型移变供电。

轨道巷、胶带巷及尾巷设备型号及供电情况详见《305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图》和《305掘进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二、掘进工作面设备选型根据我矿现场实际及使用经验设备选型如下:1、掘进机EBJ-120TP掘进机主要技术参数:机长:8.6米机宽:2.1米可掘巷道断面:9-18m2最大可掘高度:3.75m 最大可掘宽度:5m供电电压:660V 总功率:190KW2、可伸缩皮带机SSJ-800/2X55皮带运输机主要技术参数:运输能力:400T/H 电机功率:2*55KW带速:2m/S 带宽:800mm3、刮板运输机主要技术参数:输送能力:150T/H 电机功率:40KW三、掘进工作面供电设备选型1、变压器容量选择305轨道巷设备:EBJ-120TP 掘进机功率190KW ,SSJ-800/2X55皮带运输机功率110KW:S=∑P n *¢cos kr ∑P n =P 掘进机+P 运输机=190+110=300KW需用系数: Kr=0.5(掘进)平均功率因素:cos ¢=0.7(掘进)S=∑PN*¢ cos kr =300*7.05.0=214KVA 根据实际条件轨道巷选用一台KBSGZY-630/10/0.69KV 移动变电站供电。

305胶带巷、尾巷设备:EBJ-120TP 掘进机功率190KW 胶带巷、尾巷各一台,SSJ-800/2X55皮带运输机功率110KW 胶带巷、尾巷各一部:S=∑PN*¢cos kr∑P n =P 掘进机+P 运输机+P 刮板+P 650皮带=190*2+110*2+40*2+7.5*3=702.5KW需用系数:Kr=0.5(掘进)平均功率因素:cos ¢=0.7(掘进)S=∑PN*¢ cos kr =702.5*7.05.0=502KVA根据实际条件胶带巷选用一台KBSGZY-1000/10/0.69KV 移动变电站供电。

28410工作面掘进设计说明书

28410工作面掘进设计说明书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官地矿中四采区28410工作面设计说明书官地矿2008年1月5日目录第一章28410工作面概况 (1)第二章地质概况 (1)第三章工作面设计 (6)一、工作面设计参数 (6)二、巷道布置层位 (6)三、巷道断面设计 (6)四、巷道支护 (7)五、采煤方法 (13)六、劳动组织表: (16)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7)第四章机电系统设计 (17)一、设备选型: (17)二、设备安装顺序: (18)三、供电系统设计: (18)四、供排水系统 (29)第五章通风系统设计 (31)一、概况 (31)二、风量计算 (31)三、风量验算 (32)四、系统通风阻力验算 (32)五、28410工作面综合防尘系统设计 (33)七、监测监控系统 (39)八、通风、瓦斯管理 (40)九、避灾路线 (40)28410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一章28410工作面概况28410工作面地面位于南华沟右侧山梁上,植被发育,灌木丛生,官12、官37号钻孔位于工作面内。

工作面井下跨越中四、南四采区,工作面两侧均为未采区,上部为16401、16403、26408工作面采空区。

6#与8#煤层间距为22.22米。

工作面由正巷、副巷、及切眼组成。

该工作面走向1563-1345m,倾斜长230m,煤(矿)层厚度5.81m,可采储量1734812t。

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三章工作面设计一、工作面设计参数28410工作面巷道由正巷、副巷、切眼组成。

二、巷道布置层位本工作面巷道布置在8#煤层内,8#煤层高度5.81m,设计巷高3.0m,故巷道掘送:1、夹石厚度大于600㎜时采用托夹石留底掘送。

2、夹石厚度小于600㎜时采用跟顶留底掘送。

三、巷道断面设计1、巷道断面形式及几何尺寸:2、满足设备安装的最小几何尺寸工作面设备中支架长、宽、高尺寸最大,故副巷、切眼按支架外形尺寸计算。

ZY-5600/20/42D型外形尺寸:长×宽×高= 6500×1430×2000,平板车高度0.3m,故最低高度2.30 m工作面正巷自移机尾外形尺寸宽、高最大,故正巷按自移机尾外形尺寸计算,宽×高=2.42×1.85m故满足设备安装的最小几何尺寸:正巷:净高1.9m,净宽2.5m;副巷:净高2.3m,净宽1.6m,切眼:净高2.0m,净宽6.5m 该工作面正/副巷:净高3.0m,净宽4.2/3.8m,切眼:净高3.0m,净宽6.5m,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11511地质说明书

11511地质说明书
+993
地表地
貌概况
本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北部,地貌单元属黄土丘陵地区,黄土覆盖全区,11509运输、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最高处位于杨家圪塔西南部,标高1286.5m,11509运输、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最低处位于鱼河卯沟水坝南部500米位置,标高1136.5m,相对最大高差150m。
井下位置
及四邻采
掘情况
一、影响工作面的水文地质因素主要有:
1、1、大气降水形成的洪水;
2、2、V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含水层段富水性弱,渗透性差。
3、主要防治水措施:
4、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查明的水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排除水害隐患后,再安排掘进工作,防止突水造成灾害,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调度室及相关科室;
5、根据巷道掘进情况,该地区可能局部存在煤层裂隙渗水或巷道顶板淋、滴水,掘进时注意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水泵排水,防止积水对生产造成影响。
二、掘进期间涌水量预计: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条件稳定,区域受褶皱影响。出现淋水,水源为V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渗透性差。水量预计3——5m³/h,对回采影响不大。
11509掘进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位于西回风大巷南部,工作面西部目前无工作面形成,南部为井田边界线,东部为11507回风顺槽(施工过程中),北部为西运输大巷与西回风大巷。
对地
面设施的
影响
从井上下对照图上看出,工作面地表无住户,位于11509工作面上方,有部分乡村道路。掘进过程中不会对地表造成影响。
工作面几 何尺寸
厚度(m)
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
老 顶
中细粒砂岩
6.3
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含植物茎杆化石。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8# 巷道名称地面标高(m)1260-1290 井下标高(m)1057地面位置地面相对应位置为为丘陵地带,岩石裸露,有零星植被,没有居民居住。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东邻边界保护煤柱,西邻8#运输、轨道、回风下山,北与8112运输顺槽相邻,两巷从开口至8114回风顺槽停掘位置距离逐渐远离,距离在21~88m。

南为实体煤田。

掘进对地面设施影响基本无影响。

巷道设计长度(m)1214巷道设计高度(m) 2.65 设计方位角(m2)89°36′巷道设计宽度(m) 3.8煤层情况煤(矿)层总厚(m)1.9-2.2煤层结构煤层倾角5°左右夹矸1-2层,厚度约为0.4m左右水文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说明本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形成集中补给,集中排泄,8#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致密含水性较弱,在有裂隙的地段偶尔会有滴水现象,最大为淋漓状。

隔水层为细砂岩及砂泥岩,层厚稳定,隔水性能较好。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对掘进影响不大。

预计最大涌水量3.5m³/h预计正常涌水量1.5m³/h煤层区段地质特征119号钻孔最接近巷道开口位置,根据该钻孔柱状图显示,开口将揭露砂泥岩、细砂岩、泥岩、8-1煤、粘土岩。

砂泥岩:灰色,含大量云母,厚1.22m。

细砂岩:灰色,具不明显条带状水平层理,厚0.38m泥岩:碎块状,含粘土质,厚0.12m。

8-1煤:黑色。

粘土岩:灰色具滑腻,节理发育充填大量黄铁矿薄片。

地质构造情况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影响程度DF13 85°355°60°-80°正断层0-18m 大DF41 80°350°60°-80°正断层0-15m 大根据8112运输顺槽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分析,按照巷道原设计方位86°30′掘进将受到DF-13号断层影响,为避开该断层,巷道方位按89°36′56″掘进,仍无法避免受该断层影响,掘进至1030m时,将受到DF-41号断层影响,顶、帮将出现破碎现象。

煤矿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煤矿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41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地质说明书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4101工作面回风顺槽在4#煤运输大巷测F4-6点前124m处开窝,方位为345°,工程量1200m。

开采上限标高为+988m,下限标高为+926m,地层倾角(走向)3-6°;(倾向8-12°),工作面顺槽沿地层自然走向布置、切眼沿地层自然倾向布置。

与4101工作面相应地面均为荒山地,无主要公路、铁路、桥梁、重点建筑、重点设施对开采无影响。

地面标高+1100m~+1210m、相对高差110m。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四系冲积层厚0~60m,平均约40m。

4101回风顺槽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见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表1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该工作面开采煤层为太原组4#煤层,煤层厚度2.0—3.2 m,平均2.6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倾角8-12°,煤的密度1.35m³/t,硬度2-3,煤种块状焦煤,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

下距13#煤层约87.0 m。

13#煤层厚度13.0m(根据关家崖煤矿揭露的13#煤层赋存特征)。

详见表2:煤层特征情况表;表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煤层特征情况表表2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3第三节地质构造一、地质构造通过相邻矿井(关家崖煤矿、刘家梁煤矿)巷道实际揭露情况,4101工作面东部有两条大的断层,可能延伸到东坡井矿区以内,影响东坡井的采区、工作面的总体布置,无大的断裂构造,但不排除小断层出现,也可能会出现陷落柱。

二、总体分析:东坡井井田地质较为简单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含水层主要为太原组K2灰岩,灰岩及泥岩中所夹的砂岩透镜体,因井田内部及邻近井田均未发现施工有水文孔,该矿原有一眼奥灰水水井(K5)井深度280. 21m含水层顶板埋深229.96m由于开采时间太长和其它不明原因,该井已经不出水。

东坡井又重新打了一眼饮用水水源井,井深度748.6m(在主斜井东南方向140m处)。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掘进⼯作⾯设计说明书xxxxx掘进设计说明书编号:号编制单位:xxxxxxx编制⽇期:2017年10⽉设计会审记录⽬录1. 概况........................................................... - 1 -1.1概述- 1 -1.2编写依据- 1 -2. 地⾯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 2 -2.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 2 -2.2 煤(岩)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 3 -2.3 地质构造.................................................... - 5 -2.4 ⽔⽂地质.................................................... - 5 -2.5 煤层⾃燃及煤尘爆炸性........................................ - 5 -2.6 煤质指标.................................................... - 5 -3.巷道布置及⽀护设计.............................................. - 6 -3.1 巷道布置.................................................... - 6 -3.2⽀护设计- 8 -3.3⽀护⼯艺设计- 13 -3.4⼯程质量验收标准- 14 -3.5 矿压观测设计............................................... - 14 -4. 施⼯⽅法及⼯艺设计.............................................. - 16 -4.1 施⼯⽅法................................................... - 16 -4.2 设备配备及技术特征......................................... - 17 -5. ⽣产系统设计.................................................... - 20 -5.1 通风系统................................................... - 20 -5.2综合防尘- 27 -5.3防灭⽕- 28 -5.4安全监控- 30 -5.5供电设计- 32 -5.6供、排⽔及压风系统- 61 -5.7运输- 65 -5.8安全避险六⼤系统- 72 -6. 循环⽅式、劳动组织及⼯作⾯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74 -6.1 正规循环作业⽅式........................................... - 74 -6.2 劳动组织................................................... - 74 -6.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75 -7. 安全技术措施.................................................... - 77 -7.1 ⼀般规定................................................... - 77 -7.2 “⼀通三防”管理........................................... - 77 -7.3 顶板管理................................................... - 81 -7.4 ⽀护管理................................................... - 83 -7.5 联络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 85 -7.6 ⾼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86 -7.7 防治⽔管理................................................. - 86 -7.8 机电管理................................................... - 86 -7.9 设备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 91 -7.10主运输管理- 101 -7.11煤电钻施⼯安全技术措施- 102 -7.12辅助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03 -7.13地坪施⼯安全技术措施- 103 -7.14风机挪移安全技术措施- 107 -7.15倒移配电点安全技术措施- 108 -8.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113 -8.1 ⽔灾防治.................................................. - 113 -8.2 ⽕灾防治.................................................. - 114 -8.3 ⽡斯、煤尘防治............................................ - 115 -8.4 顶板灾害防治.............................................. - 115 -8.5 避灾路线.................................................. - 116 -备注:本设计未尽事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各⼯种操作规程》、《地质说明书》、《设备安装车辆运输管理规定》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规定执⾏。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50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贯屯煤矿二O一七年三月七日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4)第二章回采工艺选择 (8)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9)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 (10)第五章“一通三防”系统工程设计 (12)第一节通风系统设计 (12)第二节瓦斯防治工程设计 (14)第三节瓦斯监控系统设计 (14)第四节防尘供水系统设计 (15)第六章防治水工程设计 (16)第一节水源分析与治理方案 (16)第二节防治水巷道工程设计 (18)第三节排水系统设计 (19)第七章巷道施工组织设计 (19)第八章主要设备选型与配置 (20)第九章供电设计 (20)第十章工作面生产系统与避灾路线 (21)第一节生产系统说明 (21)第二节生产系统分析 (22)第三节避灾路线说明 (23)第十一章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24)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501盘区,北至子油52(5)、二进沟水库保安煤柱,南至东翼辅助运输大巷,东以50104辅助运输巷煤柱为界(未准备),西至50103综采工作面辅运巷煤柱。

运输顺槽长度2592m,回风顺槽走向长度2363mm。

工作面开采段走向长2285m,倾向宽度260m,开采面积594100m2。

井下标高为102L6〜1024.而。

—二、地面相对位置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沟谷呈树枝状分布,形成黄土梁、峁、沟相间地形。

部分为农用耕田,地面无民用建筑物、公路、水体、开采对地面设施无影响,地面标高1223〜1376m ,煤层底板标高1025m〜1028m,煤层埋深在200m〜348m。

三、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5号层煤,通过已掘巷道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辅运大巷开口处为推断无煤区,预计掘进260m左右揭露5#煤层,其余部分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厚度1.9〜2.1m,平均2.0m, 5#煤层一般含1〜3层夹肝,单层夹肝厚度一般厚0.10〜0.30m, 夹肝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倾角1〜3°,综上所述:5#煤层在本工作面内层位稳定、大部可采、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煤层单一、属稳定型煤层。

11706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11706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1、工作面掘进时,要严格执行作业规程,确保安全施工。
2、工作面过SF42逆断层,提前编制专门过断层技术措施,加强顶板支护管理。
3、认真贯彻落实“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风针,加强掘进期间“一通三防”及矿压观测工作,预防各种有害气体积聚。
4、掘进前应对2#落水洞发育层位进行探测,采取必要的探放水措施。
掘进对地面设
施的影响
掘进期间对地面无影响,但掘进至2#落水洞附近时,应提前制定处理2#落水洞的相关措施。
走向长
(m)
268
倾斜长
(m)
120
面积
(m2)
32399
煤层情况
煤层厚度(m)
1.2~1.7
1.4
煤层结构(M)
煤层倾角
(。)
2~1变异系数(%)10.1
稳定程度
较稳定
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7煤,厚度1.2~1.7m,平均厚1.4m,煤层较稳定,结构简单,以暗煤为主,夹亮煤条带,多条带状结构。粉粒状~块状构造,煤质相对较硬。随巷道前掘煤层将逐渐变薄;煤层总体由东北向西南有逐渐变薄的趋势,工作面运顺切眼处于煤层变薄区域。
深灰-黑色,发育波状层理,夹泥质条带;f=5~7.
老顶
直接底
泥岩
0~0.7
0.4
灰黑色,含大量植物要化石,遇水软化、底鼓;f=4。
老底
砂质泥岩
9.3~14.9
11.4
深灰色,深灰色,夹细砂岩条带,发育波状及水平层理,充填少量方解石;f=6~7。






工作面煤岩层总体趋势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为一单斜构造,受断层影响,煤层起伏较大,发育有宽缓的背、向斜构造。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一、引言工作面掘进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于工作面的进展和生产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说明书旨在对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说明,以便矿务人员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地质特征和隐患,做好掘进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地质条件概述1.矿层情况工作面所在矿层为X煤井的**层,地质年代为**。

X煤井属于自然形成的**煤层,发育程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稳定性。

煤层倾角约**,层间角度平均为**,层间无明显断裂和滑移。

2.煤层岩性描述煤层主要岩性组成为煤、泥岩和砂岩。

煤的岩性特征为块状,质软,燃烧性能良好。

泥岩层岩性为黏土质,黏性较大;砂岩层岩性为细粒砂质,具有一定的硬度。

3.地质结构工作面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为斜坡和褶皱构造。

局部地区存在少量断层,断层面倾向为**,倾角为**,存在一定的断层活动性。

三、地质隐患分析1.顶板隐患顶板岩层较为稳定,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松散岩体和节理带。

在掘进过程中,顶板可能存在局部坍塌和冒顶的风险。

因此,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需要加强顶板支护和巷道支护以确保安全生产。

2.底板隐患底板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整体相对坚硬。

然而,由于地质活动和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应力释放,底板可能存在局部断裂和滑动的隐患。

因此,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需要加强底板支护,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3.煤层隐患煤层倾角和层间角度适中,但在掘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煤与顶板、底板之间的错动和滑移。

煤层的块状特性也可能导致掘进过程中的坍塌和落石风险。

因此,需要对煤层进行定时检测,采取及时的支护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四、应对措施1.顶板支护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顶板支护措施是防止顶板坍塌和冒顶的关键。

可以采用锚杆、喷浆、支撑架等支护技术,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

2.底板支护对于底板的支护,可以选用钢架、木材支撑或者矸石填充等措施,提高底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底板断裂和滑动。

2160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供电设计

2160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供电设计

永川区协合煤业有限公司21604运输巷掘进施工供电设计说明书GD2018-72160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供电设计与整定说明书一、工作面概述2160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半煤巷掘进,掘进施工长度为700m;掘进方式采用YT28型凿岩机打眼放炮。

掘进工作面电气配备局部通风机、耙砂机、锚喷机、电瓶机车等电气设备。

二、供电方案供电系统“三专两闭锁”及“三大保护”的设置:对局部通风机的供电采用专用线路、专用开关、专用变压器,并且实行双电源供电。

主、备扇由同一台QBZ-80SF型开关控制,通过内部联线实现主、备局扇的自动切换,以主局扇正常运行。

局部通风机供电线路中的过流保护由KBSG-100/6/0.69专用变压器供电的低压分控KBZ-200型馈电开关控制;漏电保护由低压分控KBZ-200型馈开关选漏装置对网路绝缘监控,当对地绝缘电阻下降到规定数值或一旦发生漏电该分控开关迅速切断电源来实现选择性漏电保护。

掘进动力供电线路中的过流保护由KBSG-400/6/0.69变压器供电的低压分控馈电开关控制;漏电保护由低压分控KBZ-400型馈电开关选漏装置对网路绝缘监控,当对地绝缘电阻下降到规定数值或一旦发生漏电该分控开关迅速切断电源来实现选择性漏电保护。

接地保护敷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点极及接地芯线来实现。

KBZ-400智能28-306KBZ-400智能28-308KBZ-400智能28-307KBSG-100/6/0.69KBSG-400/6/0.6930-930-7KBZ-200智能28-303KBZ-200智能28-302KBZ-200智能28-267Iz=80A Id=2IzIz=80AId=2IzIz=50A Id=3Iz M Y 3×50+1×16190mIz=100A Id=2IzIz=100A Id=2IzIz=80A Id=2Iz M Y 3×50+1×16190mKBZ9Ⅱ-40028-155KBZ9-40028-102QBZ-8028-23526AM Y 3×50+1×16170mIz=60A Id=2Iz21504车场配电点QBZ-8028-31232AKBZ1-20028-154QBZ-8028-5726A M Y 3×25+1×10170mQBZ-8028-3226A Iz=40A Id=2Iz21504车场配电点21601车场配电点QBZ-80SF28-17A MY3×25+1×1650m MY3×25+1×1650m备用风机2×7.5KW 工作风机2×7.5KW 2160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2160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图Id2=86026A20AId1=39821604耙砂机18.5KWIz=60A Id=120AMY3×25+1×16700mQBZ-8028-26A 03#KJ90-F16(B)8M8K QBZ-8028-QBZ-8028-QBZ-8028-21604运输巷断电范围2160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甲烷断电控制说明一、甲烷传感器位置:1、T1-2160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非风筒侧距碛头≤5m2、T2-21604运输巷工作面回风距回风口10-15m 二、断电范围:21604运输巷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三、被控开关名称:21604运输巷闭锁开关 编号:28-四、被控开关断电接点:常开闭锁;接点编号:2、地五、报警浓度:T 1≥1.0%;T 2≥1.0%六、断电浓度:T 1≥1.5%;T 2≥1.0%七、复电浓度:T 1<1.0%;T 2<1.0%八、馈电传感器及分站位置:21504车场配电点KDG3KS CH 4S CH 4T 2T 121504车场配电点S pKG9701AQBZ-8028-QBZ-80SF 28-备用风机2×7.5KW工作风机2×7.5KW 20A 26AM Y 3×25+1×10700m26A耙砂机18.5KWId1=398QBZ-80KBZ9-40028-102QBZ-8028-236Iz=40AId=200A 03#KJ90-F16(B)8M8K 26A26AKBZ9-40028-155Iz=40A Id=200A三、负荷统计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额定功率 (KW ) 数量 (台) 电压等级 (V ) 总负荷(KW )局部通风机 FBDY №5.0/2×7.515 2 660 30 耙砂机P30B18.5 1 660 18.5 总计四、变压器的选择:根据列出的2160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用电负荷统计表,计算出变压器二次侧总额定功率e P ∑和总视在功率S ,来选择变压器。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1151采面巷道布置设计说明书工作面地质情况该巷道位于安底背斜南段西南翼,为一单斜构造,位于+1060水平首采区顶部,沿5#煤层等高线顺层施工。

经调查,上部曾经有大量小煤窑开采,西部为1121回风顺槽、1265运输石门联络巷和采区行人上山、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东南为已施工的1240进风石门和1273回风石门。

在向南延伸时需要注意防止个别老窑深入,其余无其他采掘活动。

该面工作面走向长659m,倾斜长200m,面积m2,工业储量吨,设计可采储量吨。

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位于猫猫冲至岩脚西一带,地形为缓斜坡局部呈凹字形地形,西南方向为长兴灰岩形成的陡坎,北高南低。

位于煤系中,地面多被农作物、灌木覆盖。

无大的水体,零星居民建筑物分布。

煤层赋存情况5#煤层走向为193°,倾向为287°,倾角为30°,该巷道沿5#煤层顶部掘进,在1265运输石门F0305~K0+116m处开场分岔,走向为193°。

根据地质报告预测巷道东南方向煤层逐渐变薄,局部有起伏,巷道沿煤层倾角起伏变化。

5#煤层为黑色,以半亮型煤、亮煤为主,其次为半暗煤,条痕色为黑色,玻璃光泽,块状构造,层状构造。

参差状断口,硬度低,性脆,个别点相变为炭质泥岩,偶含少量黄铁矿晶粒,构造简单,个别点含一层粉砂岩夹矸。

顶板多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组成,个别工程点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粒砂岩,个别点为砂质泥岩、泥岩。

该煤层属于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可采率85.71%。

硬度系数f=0.5~2,上距3#下煤层5.75~14.02m,平均8.59m。

煤厚~3.70m,平均1.76m。

2#煤层灰分10.05%~26.17%,平均18.77%;硫分0.46%~1.63%,平均0.95%,属低中灰分低硫煤。

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偶含黄铁矿晶粒,间夹粉砂岩条带,厚度为5.6m。

9101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9101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标高(m)
826~839
地面位置
该工作面地面位于上西亚村南侧山梁下,沟由东向西横穿工作面。
盖山厚度:240~580m,平均厚度425m。经调查,地面无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井下位置
及四邻
采掘情况
该掘进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中部,工作面上部为采空区。下到F6断层煤柱,东到井田边界,西到采区胶带下山煤库。
正常涌水量
(m3/h)
瓦 斯
原始瓦斯含量:3/t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6m3/t
煤(矿)尘
煤尘爆炸指数:
煤的自燃
(矿层裂隙)
5#Ⅱ级、自然
地 温
3°/100m
地 压
4







走 向 长
(m)
(游标值)
倾 斜 长
(m)
(常数)
斜 面 积
(m2)



(m)


(t/m3)
基础储量
1






1、褶曲:该掘进工作面总体为一单斜构造,煤岩倾角18~16°
2、断层:地质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该工作面断层相对发育由于距F6断层附近预计掘进中可能会有小型断层伴生。
3、陷落柱 :根据地质报告和以上在该区域开采煤炭时未发现有陷落柱,预计掘进中不会出现陷落柱。
4、节理:根据以往该地开采,本掘进工作面顶板节理发育。
短轴
(m)
面积(m2)

褶曲
褶曲名称
轴部位置
枢纽倾伏向
两翼倾角
向斜
背斜
8
3

12403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12403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观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观文煤矿12403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地质说明书一、工程概况12403工作面为观文煤矿C24煤层第三块工作面,位于一采区C24煤层第二区段,工作面运输顺槽开口坐标:X=3081246.1131、Y=35589061.2096、Z=+1013.2769m,设计长度约706m,设计方位a=299°2’11"和a=266°33’59",工作面具体布置详见12403工作面运输顺槽布置图。

12403工作面地标对应位置位于路坎上~湾园子~梁子上一带,主要为第四系风化堆积物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二段的泥灰岩、灰岩、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形成的中高山坡地及陡崖、沟壑,地表最高标高1350m,最低标高1175m(西边界露头带)。

12403工作面对应地表有少量民房,多为陡崖及山坡地,地表有植被及农田地覆盖,工作面西北区域为煤层露头线,并存在废弃老窑(居民自采,资料不明),其他无大型水体及大型建筑设施。

二、地质情况主要资料来源于观文勘查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12403工作面机、风巷及开切眼工程主要在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C24煤层中施工。

岩层以缓倾斜为主,为一单斜构造,地质构造较复杂。

岩层产状160~180°∠24~30°,一般170°∠28°,倾角从上到下、从东向西有变缓的趋势。

在一采区+1150m轨道石门掘进过程中揭露了断层F正:230~240°∠65~70°,H=1.5m以及数条落差大于0.5m的小断层;在+1079运输石门揭露断层F正:170~190°∠70~85°,H≥2m;在+1013进、回风联巷揭露断层F正:125°∠70~85°,H≥10m及F正:300°∠65~75°,H≥10m。

根据+1013轨道石门揭煤情况分析,推测在12403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煤层将主要受到断层F正:125°∠70~85°,H≥10m影响,导致揭露煤层预计位置发生变化,煤层紊乱或断失,甚至揭露多层煤线等情况发生。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概况1、工作面基本情况该面位于Ⅱ1采区下部,二水平东大巷北侧,东为Ⅱ3110设计工作面,南至二水平东大巷保护煤柱,西为Ⅱ316工作面采空区,北至FH6断层防水煤柱,与岱河矿相邻。

该面的标高范围为:-244.835~--302.723m,高差-57.888m;工作面走向长400~430m,倾斜长125m,面积51875m2。

2、井上下对照关系该面上方为时庄旧址,紧贴小李庄、何庄旧址,跃进沟近南北向从工作面西部通过,张石铁路自工作面上方西侧100m左右通过,其余为农田。

3、煤层赋存情况根据Ⅱ318上分层机、风、切和工作面回采期间揭露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该面3煤层走向近EW,倾向N,倾角3~12°,平均9°左右,3煤层结构复杂,下部普遍发育一层夹矸,厚0.~1.0m,平均0.65m左右,夹矸厚度变化较大,夹矸下煤厚0.5~1.1m,平均0.8m,夹矸上平均剩余煤厚0.8m,该分层煤赋存较稳定。

4、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Ⅱ318-1层老塘。

直接顶:Ⅱ318-1再生顶板直接底:灰色、块状、泥岩,局部夹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含植物根化石,2.7~10.0m。

老底:细砂岩,厚度3.5m,灰色细粒块状砂岩,斜层理发育。

5、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⑴地质构造情况该面位于FH6断层上盘,切眼距FH6断层55m左右,预计FH6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0°,H:0~36m。

根据Ⅱ318-1工作面机、风、切揭露的地质资料及Ⅱ315、Ⅱ316、Ⅱ317工作面回采情况综合分析,Ⅱ318-2工作面里段靠近FH6断层处,预计小断层发育,从Ⅱ318-1机、风、切揭露的断层资料分析,预计对掘进施工影响不大。

具体产状见下表:⑵、水文地质情况:根据Ⅱ315、Ⅱ316、Ⅱ317工作面回采情况以及Ⅱ318-1工作面机、风、切和回采期间揭露的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该面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充水水源有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Ⅱ318一分层老塘水。

13131掘进地质说明书

13131掘进地质说明书
7、掘进时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则,做好对13121工作面采空区和纸厂煤矿接替井和石淙一矿采空区的探放水工作。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另行发送。
8、掘进时施工队要加强水情观测,发现有出水征兆时,要及时向生产技术部汇报,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恢复原13131老上付巷及其上车场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2、顶板水:根据西安煤科分院在13采区北部进行的电法物探资料和13151、13121工作面采掘情况分析,该区域顶板砂岩含水层含水较为丰富,但经过13151、1312工作面和I、II号顶板疏水巷疏放后,该工作面顶板砂岩含水层含水性大大降低,虽然掘进时局部地段会出现顶板淋水、涌水现象,但涌水量不会太大,不会对掘进产生较大影响。预计正常顶板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
5、地测人员要及时下井观测收集地质、水情资料,及时预测前方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施工队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地质及水情的观测,若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与生产技术部联系。
6、恢复原13131老上付巷及其上车场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1、13131工作面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1000
4、在13131皮带巷、轨道巷掘进时要跟头铺设400mm×400mm铁皮水槽,水槽要用铁丝绑扎并与其上下车场水沟搭接良好,坡度保持一致,保证水流畅通。并设专人做好水沟(槽)的维护及清淤工作,保证无跑、漏水现象,做好排水工作。
5、掘进时要做好导水工作,及时对顶板涌水段搭设截水棚,保证涌水归槽。
6、掘进时要加强对纸厂煤矿接替井和石淙一矿进行调查,并辅助物探手段查清其采掘情况和采空区内积水情况,为13131工作面掘进提供科学依据。
2、由于二1煤层底板起伏变化大,在掘进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巷道坡度,尽量沿底掘进。

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04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 14-1104工作面设计方案根据公司采掘衔接计划安排,14-1102工作面掘进工程完工后,掘进衔接顺序为14-1104、14-1106工作面。

14-1107胶带顺槽在掘进时按方位角1790施工,如14-1106工作面上顺槽按方位角1800设计施工,则14-1107和14-1106工作面回采后,两工作面之间将有一部分储量损失,为了杜绝资源浪费,合理布置14-1104、14-1105、14-1106工作面,现有四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如下:一、各方案工作面布置情况概述方案一:1、14-1104工作面:14-1104上、下顺槽与14-1103上顺槽平行布置。

104上顺槽与105下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30m(中至中),104下顺槽与103上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20m(中至中)。

上顺槽设计长度为2341m,下顺槽设计长度为2254m,上顺槽为胶带顺槽(回风巷),下顺槽为轨道顺槽(进风巷)。

切眼设计长度为180m(中至中)。

2、14-1105工作面:14-1105上顺槽与14-1107下顺槽平行布置,下顺槽与14-1103上顺槽平行布置。

105上顺槽与106下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30m(中至中),105下顺槽与104上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30m(中至中)。

上顺槽设计长度为2490m,下顺槽设计长度为2366m,上顺槽为胶带顺槽(回风巷),下顺槽为轨道顺槽(进风巷)。

切眼设计长度为162m(中至中)。

3、14-1106工作面:14-1106上、下顺槽与14-1107下顺槽平行布置。

106上顺槽与107下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20m(中至中),106下顺槽与105上顺槽留设巷道保护煤柱30m(中至中)。

上顺槽设计长度为2626m,下顺槽设计长度为2623m,上顺槽为胶带顺槽(回风巷),下顺槽为轨道顺槽(进风巷)。

切眼设计长度为180m(中至中)。

见附图1:《4-1煤层104、105、106工作面平面布置图(方案一)》方案二:1、14-1104工作面:14-1104上、下顺槽与14-1107下顺槽平行布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掘进设计说明书编号:号编制单位:xxxxxxx编制日期:2017年10月设计会审记录目录1. 概况........................................................... - 1 -1.1概述- 1 -1.2编写依据- 1 -2.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 2 -2.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 2 -2.2 煤(岩)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 3 -2.3 地质构造.................................................... - 5 -2.4 水文地质.................................................... - 5 -2.5 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性........................................ - 5 -2.6 煤质指标.................................................... - 5 -3.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 - 6 -3.1 巷道布置.................................................... - 6 -3.2支护设计- 8 -3.3支护工艺设计- 13 -3.4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4 -3.5 矿压观测设计............................................... - 14 -4. 施工方法及工艺设计.............................................. - 16 -4.1 施工方法................................................... - 16 -4.2 设备配备及技术特征......................................... - 17 -5. 生产系统设计.................................................... - 20 -5.1 通风系统................................................... - 20 -5.2综合防尘- 27 -5.3防灭火- 28 -5.4安全监控- 30 -5.5供电设计- 32 -5.6供、排水及压风系统- 61 -5.7运输- 65 -5.8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72 -6. 循环方式、劳动组织及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74 -6.1 正规循环作业方式........................................... - 74 -6.2 劳动组织................................................... - 74 -6.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75 -7. 安全技术措施.................................................... - 77 -7.1 一般规定................................................... - 77 -7.2 “一通三防”管理........................................... - 77 -7.3 顶板管理................................................... - 81 -7.4 支护管理................................................... - 83 -7.5 联络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 85 -7.6 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86 -7.7 防治水管理................................................. - 86 -7.8 机电管理................................................... - 86 -7.9 设备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 91 -7.10主运输管理- 101 -7.11煤电钻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02 -7.12辅助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03 -7.13地坪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03 -7.14风机挪移安全技术措施- 107 -7.15倒移配电点安全技术措施- 108 -8.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 113 -8.1 水灾防治.................................................. - 113 -8.2 火灾防治.................................................. - 114 -8.3 瓦斯、煤尘防治............................................ - 115 -8.4 顶板灾害防治.............................................. - 115 -8.5 避灾路线.................................................. - 116 -备注:本设计未尽事项,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各工种操作规程》、《地质说明书》、《设备安装车辆运输管理规定》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 - 116 -1. 概况1.1概述1.1.1 设计巷道名称xxxx胶运顺槽、xxxx辅运顺槽、xxxx综采工作面切眼及联络巷和调车硐室。

1.1.2设计用途xxxx胶运顺槽的主要作用是满足xxxx工作面回采时的运煤、通风、管线敷设的需求;xxxx辅运顺槽的主要作用是满足xxxx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行人、物料运输、管线敷设的需求,同时作为1313综采工作面回采时的回风巷,满足工作面回风需求;xxxx综采工作面切眼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通风、行人及采煤设备的安装。

1.1.3 设计巷道工程量设计巷道总工程量:12148mxxxx胶运顺槽:5215mxxxx辅运顺槽:5175mxxxx综采工作面切眼:300mxxxx工作面联络巷及调车硐室:1458m1.2编写依据(一)《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二)《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3—2010);(三)《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2017版)(四)《xxxx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2015版)(五)《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T 50593-2010 )(六)《连采设备主要技术特征参考手册》;(七)《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版);(八)《连采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九)《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3—2010)(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十一)《xxxx工作面巷道掘进地质说明书》(十二)xxxx煤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采掘工程管理办法》2.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2.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附:图2 xxxx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2.2 煤(岩)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2.2.1围岩特征及地质构造掘进范围内煤层稳定,结构简单倾角小于1°,为近水平煤层。

平均厚度约3.14m,埋藏深度为246~403m 。

伪顶:0.0~0.4m厚的粉砂质泥岩、泥岩,极不稳定,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至软岩;掘进时容易随煤层一起脱层垮落,遇水易软化,是影响煤质的重要因素,属不稳定岩层(Ⅴ)。

直接顶:0.0~1.5m的灰色、暗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斜层理发育,部分区段呈块状层理,含植物叶片化石,与下层接触明显。

饱水抗压强度为 1.30~19.50MPa,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至较软岩,属弱稳定岩层(Ⅳ)。

基本顶:浅灰色厚层状粉砂岩、细粒长石砂岩,厚3.6~19.23m,平均11.42m;斜层理发育,与下层明显接触;分选性中等,磨圆度差,孔隙式泥质胶结;饱水抗压强度10.5~97.9MPa,平均为47.5MPa,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至坚硬岩,为稳定岩层(Ⅱ)。

直接底: 直接底为1.03~8.35m厚的浅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水平-波状层理发育,与下层接触明显;饱水抗压强度为36.3~45.2MPa,岩石坚硬程度为较坚硬岩;属中等稳定岩层(Ⅲ)。

xxxx掘进工作面顶底板稳定性总体评价:以难冒落顶板为主,中等冒落顶板次之,底板稳定性较好。

巷道围岩特征详见表2。

表2 巷道围岩特征表2.2.2 瓦斯:井田内各煤层瓦斯含量低,涌出量小。

3号煤层变化在0.02~1.29ml/g.daf之间,自然成分主要为N2,占总量的74.57~95.81%;次为CO2,占总量的0.33~13.21%,CH4占总量的0.00~15.21%;煤层瓦斯处于氮气—沼气带。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95m³/min,相对涌出量为0.25m³/t,鉴定本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附:图2 xxxx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2.3 地质构造该面构造上为一向北西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小于1°,近似水平构造,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底板较平缓,局部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波幅较小;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等不良地质构造。

2.4 水文地质xxxx胶、辅运顺槽及切眼掘进过程中,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含水层为基岩孔隙水,其富水性弱,导水性差,水力联系不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