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万以内数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2.能够灵活运用千以内数、万以内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万以内数的认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1.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运用。

2.加减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2.教学课件3.班级学生名单4.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练习册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通过举例介绍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书写规则,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活动1.学生自主练习千以内数的运算,巩固基础知识。

2.学生针对万以内数进行加减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第三步: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规则,并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四步:巩固练习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相互交流答案,并讨论解题方法。

第五步:拓展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万以内数进行求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撰写本节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扩展阅读1.《人教版数学二下》教材中相关章节。

2.《数学园地》杂志中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等方面的文章。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准确地进行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混合运算中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计算题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法则,如加减乘除的结合。

2. 混合运算的方法•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往右顺序计算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通过简单的算术题例子引出混合运算的方法。

3.讲解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继续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重点讲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2.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3.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计算。

第三课时1.给学生更多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3.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混合运算。

2.数学游戏法: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来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解析讲授法:通过解题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六、教学评价1.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给学生出小测验,检测他们对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3.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文档《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平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学生:好!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

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走进生活——认识角1.认识角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

(电脑出示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这些角,都有一些尖尖的点。

教师:你是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孩子,这些角除了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以外,还有什么?学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混合运算第3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混合运算第3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混合运
算(3)》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混合运算的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老师出示一道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
通过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方法,包括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3. 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手写计算,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练习
布置一些拓展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能力。

五、教学反馈
每道练习题都进行集体批改,让学生发表解题思路,并指导学生在哪些地方还需要注意或改进。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七、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八、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解的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思考如
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混合运算(3)》的教案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尊敬的评委老师,所有的听课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的张伟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例1《同级混合运算》一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及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制定依据本节课《同级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新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进行计算。

本节课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在解决问题时,唤起了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

通过学生所列的综合算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引入本节课的新知。

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并与大家进行分享,让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自己能够发现两种书写格式的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发现等号位置不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混合运算(3)》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耐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解决复杂混合运算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展示。

2.学生用具:纸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讲述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阶段:讲解与练习1.讲解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律,如先乘除后加减。

2.展示示例题目,让学生跟随计算。

3.继续练习更多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巩固理解。

第三阶段:拓展和应用1.提出有挑战性的混合运算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

2.学生相互讨论解题方法,分享答案并进行讨论。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技能,强调提高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反思学习中的困难和进步。

五、课堂作业1.布置混合运算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混合运算题目,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反馈1.定期检查作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升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动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希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勤加练习,不断进步!。

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香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香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香蕉、水果刀、计时器。

学具:每人一份香蕉、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香蕉,提问学生:“如果把这些香蕉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份?”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分才能让每个小朋友分到一样多的香蕉?”2. 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水果刀将香蕉平均分成几份。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并点评。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并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3. 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把20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份?答案:每个人可以分到5份。

2. 作业题目:把15个香蕉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份?答案:每个人可以分到3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避免学生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道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件出示)16+9+8=32-10-6=25+20-10=48-8+1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按照什么顺序计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同学们做什么呢?(阅览室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他的这句话是鼓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就是用()减去(),然后再加上()。

(学生口答)3.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反馈交流解法。

1.交流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综合算式:53-24+38=67(人)(2)汇报交流: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解释概念。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和读写万以内的数字。

2.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千百十个位数的规则。

2.进行多步骤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教学用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口头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

2. 新知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字的读写规则,特别是千百十个位数的规律,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

4. 练习与训练(2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包括读写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5.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习题。

2.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朐可帮助到您。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6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使用数词读写万以内的
数字。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难点:正确使用数词读写万以内的数字。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含相关数词图示以及练习题。

2.笔、纸、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3.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带有万以内数字的图片或物品,引发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步:讲解
1.介绍万以内数的基本概念,例如千、百、十、个等位数的概念。

2.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数词读写万以内的数字,包括读数和写数。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数数练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配合练习题,让学生口头或书面练习读写万以内数。

第四步:巩固
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巩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分组让学生互相出题,练习读写万以内数,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思维活跃程度等。

2.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15页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15页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教案课题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

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问:99加1是多少?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情景导入,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大家齐数,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4)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三、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2.能够正确应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学工具: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具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场景,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新知讲解
1.介绍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意义。

2.通过例题讲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3. 案例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混合运算的案例。

2.随堂辅导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延伸
1.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

2.开展一些实际应用的混合运算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
•思考本节课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
•步骤和技巧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
(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在混合运算中正确应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向学生出示几道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题目的。

2. 讲解
1.简要介绍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及意义。

2.详细讲解混合运算题目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逐步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4. 拓展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

5.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布置适量的混合运算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反思和改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混合运算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混合运算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混合运算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混合运算的概念,能说出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2.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3.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2.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

难点: 1. 合理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PPT4.计算器(备用)5.练习题纸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

2. 讲解1.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意义。

2.分别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3. 练习教师出示几道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并进行答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混合运算问题,并指导他们尝试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自主寻找生活中的混合运算例子并简单记录。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整理关键词汇和核心公式: - 混合运算的概念 -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实际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部分学生在应用乘除法时出现了困难,需要更多实际练习以加强理解。

下节课将更多结合生活中的场景来进行混合运算练习,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内容概要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位、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和理解万以内的数,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教学课件•学生课堂练习册•数学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1.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及课件展示,了解万以内数的表示方法。

2.学生通过示例熟练掌握数位的数值表示。

3.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大小比较的技巧。

3. 练习应用1.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熟练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延伸教师根据学生反应情况,适时展开拓展延伸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强调重点,确保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七、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概要,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实际操作。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优秀教案第1课时混合运算(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

本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只有加减或乘除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还不是非常清楚,很容易出现先后顺序错误的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3.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难点: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巩固应用―→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下面这两道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4+23=100-25-10=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并说说是怎样做的(主要说出运算顺序,师生共同订正)。

师小结,并引出问题:连加、连减的题目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回答: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计算。

【探究新知】1.教学例1:只有加减的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掌握算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算式:53-24+38。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像这样只有加减法的算式是同一级的综合算式,计算时可以按照连加、连减算式的顺序来计算。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写出计算步骤,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可能有的学生在书写格式上仍然采用竖式的形式,也有的同学通过自学运用了脱式的书写形式,请两名不同书写格式的同学到黑板板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两种方式都正确,并告诉学生像这种把每一步计算结果都直接写出来的计算格式叫做脱式计算。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熟练运用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先后顺序,并能运用交换律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拆分数字、借位等方式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先后顺序,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能够独立解决混合运算问题,尤其是在出现多个运算符时的处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大量混合运算例题的幻灯片。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小白板及白板笔。

•课堂练习题:设计好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导入1.以熟悉的简单加减法为例,复习学生对加减法的基本认知。

2.提出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节:混合运算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强调加减法的先后顺序和交换律。

2.演示如何通过拆分数字或借位等方法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给出一些简单例题进行讲解和操练。

第三节: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1.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混合运算题目,供学生课堂上进行练习。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四节:课堂练习及小结1.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课上的学习成果。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混合运算过程中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

五、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课后积极思考,探索更多的混合运算案例,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和实例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掌握解题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题目;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

•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题目。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混合运算的实例和练习题目。

2.复印好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利用实例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混合运算解决。

第二节:讲解与练习
1.通过课件展示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三节:拓展应用
1.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混合运算解决。

2.学生自主探究,列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讨论。

第四节:总结与作业
1.总结混合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并思考如何应用混合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困难,需要重点加强训练。

应多开展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在课后感到一些遗憾,但实际上课堂上的缺陷和漏洞总是与备课不充分、不细致,教案的书写不全面有关。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教学过程:一、体会感受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

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2《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

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

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

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同级运算》教学设计授课时间: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第一课时:同级运算教学内容:教材47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25+20-10= 48-8+17=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 53-24+38=6729+38=67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53-24+38=29+38=67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 15÷3×5=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第47页做一做的题四、课堂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授课时间: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 4×3+7 7+4×312+7=19 =12+7 =7+12=19 =19追问:这是谁列的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4×3)=7+12=19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4×3+7 7+(4×3)=12+7 =7+12=19 =19追问: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7+4=11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20-8÷2 7×5-3 4+4×6 81÷9+2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练习十一第3题)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2. 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3.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授课时间: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一6-11题教学目标: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10-(5+3)= 7+7-6=问题: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计算做一做吗(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问题: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一)计算34-(28-13) 6×(7+2)(88-56)÷876-(12+25)(12-5)×3 48÷(8-2)问题: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4+5×7 (72-18)÷9 24÷4+2(4+5)×7 72-18÷9 24÷(4+2)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授课时间: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53页例4、54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二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