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消费理论
第六讲消费者选择与基数效用论
第六讲:消费者选择与基数效用论一、引言消费者选择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个体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做出理性的消费决策。
其中,基数效用论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假设和分析框架。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基于每种商品的数量,并且消费者在理性选择时会考虑到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
二、消费者选择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效用和边际效用。
效用是衡量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或享受程度的度量。
边际效用则是指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总效用。
在消费者选择理论中,个体的决策是基于效用的最大化来进行的。
2.1 假设在消费者选择理论中,有几个基本假设:1.理性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他们会通过权衡成本和效用来做出最优选择。
2.有限资源假设:消费者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因此必须在不同商品之间做出选择。
3.稀缺性假设: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即消费者随着持有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对该商品的边际满意度会递减。
4.独立性假设: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选择是独立的,即消费者在选择商品A时不受其他商品的影响。
2.2 效用函数效用函数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个体对不同商品数量的偏好程度。
一般来说,效用函数的形式可以是线性的、凸的或呈S形的。
在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函数通常被假设为线性的形式。
这意味着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效用的增加量是恒定的。
例如,假设某个人的效用函数为U(x) = a + bx,其中x表示某种商品的数量,a和b是常数。
那么,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就是常数b。
2.3 理性选择根据基数效用论的假设和效用函数,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是基于效用的最大化原则进行的。
具体来说,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比较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并在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选择总效用最大的商品。
例如,在基数效用论的框架下,假设消费者面临两种商品:商品A和商品B。
消费者通过比较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确定边际效用相等时的消费组合。
经济学消费理论
经济学消费理论教案主题:经济学消费理论引言:经济学消费理论是研究人们在面对有限资源时如何做出消费决策的学科。
在当今社会,消费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消费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的个人消费行为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消费的定义及意义(300字左右)消费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消费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对国民经济有直接的表现和影响,消费的增长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
二、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500字左右)1.个人收入水平:个人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们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够购买和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种类和数量。
2.消费者偏好与需求:每个人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都不同。
消费者的个人偏好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和购买决策。
3.价格和成本:价格和成本是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消费者会考虑到其价格和成本以及其他替代品的价格和成本。
4.生命周期阶段:消费行为还受到个人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
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带来不同的消费行为,比如年轻人更倾向于购买时尚和娱乐产品,而中年人则更注重家庭和子女教育支出。
5.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消费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三、消费理论的主要模型(700字左右)1.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消费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边际效用的最大化。
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会根据每个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来判断是否购买。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是对经济学消费理论的深入研究。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收入变化会引起消费行为的变化,即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价格变化会引起消费者替代行为,即价格上升会使人们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对替代品的需求。
四种消费理论
四种消费理论四种消费理论的对比总结消费理论主要有四种: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期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一.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由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该理论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居民现期的、绝对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具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C=a+bY,其中a>0,0<b<1,C、Y分别是当期消费和收入,b 为边际消费倾向。
但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Y的增加而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C/Y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有递减趋势。
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
在指出凯恩斯的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里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里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三.生命期的消费理论该理论由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居民消费主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可以表示为:C=aWR+bYL ,WR为财产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C为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四.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该理论由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消费理论的发展课件
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理论在企业营销中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和需 求来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 提高销售业绩。
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 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者满 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 份额和竞争优势。
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
消费理论在社会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政府可以通过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 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
02
提高消费者意识
03
处理消费者投诉
政府通过宣传和教育来提高消费 者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维 护自己的权益。
政府设立消费者投诉渠道,及时 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维护市场秩 序。
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的影响
价格策略
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调整价 格来吸引消费者。
01
产品差异化
企业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来 区分自己与竞争对手,吸引消费者。
展趋势和商机。
消费者行为分析
02 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包括消费者
偏好、购买力、购买意愿等。
市场细分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对市场的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制
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市场消费结构分析
消费层次分析
分析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群体,如高端消费者、中 端消费者和低端消费者。
消费品类分析
分析不同品类的消费需求和市场份额,以便了解市场 的竞争格局。
该模型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文 化、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因素,内部因素则包括消费者的知识、经验、技 能、态度、信仰、价值观等个人特征。
消费者行为特点
消费者理论课件
消费者理论课件汇报人:2023-12-11•消费者理论概述•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心理理论目录•消费者决策理论•消费者价值理论•消费者理论的实践应用01消费者理论概述消费者理论是指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评价商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决策过程、行为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消费者行为的本质和规律,为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消费者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包括购买决策过程、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模式等方面。
消费者理论的概念与定义消费者理论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消费者理论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销售效果和客户满意度。
消费者理论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预测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消费者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市场营销学研究,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方面。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行为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消费者理论研究开始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和科学化。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理论研究开始更多地借助这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同时也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和个性化需求的研究。
消费者理论的发展历程02消费者行为理论•定义:序数效用论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评价不是基于商品或服务的具体数量或数值,而是基于对商品或服务的偏好顺序。
•特点: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偏好顺序是有差异的,这种偏好顺序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同时,序数效用论认为,不同消费者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偏好顺序可能不同。
•应用:序数效用论在市场调研、产品定价、广告策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市场调研中,企业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偏好顺序,来决定产品的改进方向和营销策略。
第六讲 消费函数理论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 1.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①人们的收入可以分为短期的暂时收入和长期的 持久收入,只有持久收入才影响人们的消费, 持久收入,只有持久收入才影响人们的消费, 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只要有了稳定的、长期性的收入, ②只要有了稳定的、长期性的收入,人们的当期 消费就可以超过当期收入 2.消费函数公式 消费函数公式 C=a·YP a消费倾向, YP为持久收入 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 四、霍塔克和泰勒的消费品存入假定 詹姆士 摩根的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 1.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做出消费决策后,通过某种努力增加收入, ①做出消费决策后,通过某种努力增加收入,即 消费决策影响收入, 消费决策影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 消费决策可以影响当期收入,如加班、 ②消费决策可以影响当期收入,如加班、兼职和 举债等 消费决策也可以影响未来收入,如更换职业、 ③消费决策也可以影响未来收入,如更换职业、 进修和送子女上大学等 2.消费函数公式 消费函数公式 C=f(YP,YC) 为确定收入, YP为确定收入,YC为消费决策产生的收入 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 六、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略)
第六讲 消费函数理论
消费函数理论不仅考察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 消费函数理论不仅考察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 并通过构建函数关系对消费进行测度。 并通过构建函数关系对消费进行测度。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1.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①实际消费支出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稳定函数关 并随消费者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系,并随消费者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随着收入增长, ②随着收入增长,消费增长的比例小于收入增长 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MPC= ∆C/ ∆Y APC=C/Y
②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当前收入的影响,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当前收入的影响, 而且还受本人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而且还受本人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特别是 受过去“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受过去“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即使 收入下降也不降低消费水平, 掣轮作用” 收入下降也不降低消费水平,即“掣轮作用” 2.消费函数公式 消费函数公式 ①示范效应 C=f(Y, AY /Y ) AY为其他人的平均收入 为其他人的平均收入 ②掣轮效应 C=f(Y,Cmax) Cmax为过去高峰时期的消费
消费者理论知识
消费者理论知识消费者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的是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的行为和动机。
消费者理论基于以下几个核心假设:效用最大化、理性行为、购买力受限、可替代商品和需求弹性。
首先,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
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是基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和利益。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会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品牌、特性等因素,以及个体的偏好和需求。
其次,消费者理论假设消费者是理性行为的。
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会对所有可行的选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比较,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选项。
消费者会考虑消费的效用、成本、风险等因素,以及预期的未来利益。
第三,购买力受限是消费者理论的重要假设。
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有限的,他们必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购买决策。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会根据自己的收入、预算、价格等因素来选择商品。
不同消费者的购买力差异会影响他们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决策。
第四,可替代商品是消费者理论的假设之一。
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会面临多个可替代的商品选择。
他们会比较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质量、特性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和预算的商品。
可替代性使得市场竞争激烈,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最后,需求弹性是消费者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需求弹性是指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价格弹性的大小。
当价格弹性较高时,消费者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需求波动也较大;而当价格弹性较低时,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需求波动较小。
需求弹性可以帮助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预测和分析市场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政策措施。
综上所述,消费者理论是一套关于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和动机的理论框架。
它基于效用最大化、理性行为、购买力受限、可替代商品和需求弹性等核心假设,并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消费者理论对于分析市场行为、预测需求变化、制定营销策略和政策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重点经济学消费理论
学习重点经济学消费理论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了个体和家庭在面对有限资源时如何进行消费决策。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了解其主要概念和应用。
1. 效用理论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基于效用理论,效用是表示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理论认为,个体会在有限的预算下追求最大化的效用。
2.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每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效用。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当个体消费一件商品或服务时,其边际效用会递减。
这意味着个体越是拥有某种商品或服务,其对该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就会越低。
3.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是指个体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评价和选择。
消费者偏好受到个体的需求、口味和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学家通常使用偏好曲线或者偏好映射来可视化个体的偏好。
4. 限制性收入个体所拥有的收入是有限的,在消费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限制性收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个体需要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消费决策。
经济学家通过收入消费曲线来描述个体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模式。
5. 理性人假设消费理论中通常假设个体是理性的,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做出最佳的消费决策。
这一假设为经济学家研究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框架。
6. 消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消费替代效应指的是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个体倾向于购买替代品。
收入效应指的是当个体的收入发生变化时,对不同商品的需求也会有所调整。
7. 消费与生产消费与生产相互关联。
个体的消费需求驱动着生产,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成本则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和供应量。
消费理论在经济学中与生产理论密切相关。
8. 应用与影响消费理论对经济学和市场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消费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决策、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的运行。
总结:消费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个体和家庭在面对有限资源时如何进行消费决策。
效用理论、边际效用、消费者偏好、限制性收入、理性人假设以及消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等概念都是消费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六讲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分析
通过新颖、独特的设计元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升产品的 吸引力和竞争力。
考虑消费者反馈
在产品设计和改进过程中,积极收集和分析消费者反馈,以不断优 化产品。
价格策略与营销渠道选择
价格策略
根据产品的定位、成本、竞争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价格策 略,以吸引消费者并实现盈利。
营销渠道
选择适合产品的销售渠道,如线上、线下、代理等,确保产品能 够高效地触达目标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分析
2023-11-07
目录
• 消费者行为决策概述 • 消费者信息收集过程 •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 消费者跨文化决策过程差异 • 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的市场应用 • 研究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的现实意义
01
消费者行为决策概述
消费者行为决策的定义
消费者行为决策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处置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做出的选择 和决定。
02
消费者信息收集过程
信息来源
内部信息源
包括消费者的个人经验、知识等。
外部信息源
包括社交媒体、广告、口碑等。
信息收集的效率和效果
消费者通常会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信息收集方 式,以尽可能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消费者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信息来 源的可靠性、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等。
消费者行为研究还有助于政府和企业了解社会文 化、价值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制定更加符合市
场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消费者行为研究还有助于企业识别潜在的市场 机会和消费者需求,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拓展 市场份额。
增强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 和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件第六讲--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4、侵犯他人人身权的民事责任 43: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 损失 修43: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
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一)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二)侮辱、诽谤消费者,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的; (三)违法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 (四)违法收集、使用、公开、出租、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的; (五)歧视消费者,对不同区域的消费者设定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或者 差别待遇的; (六)造成消费者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物品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的; (七)其他给消费者造成精神方面损害的。消法来自六讲 法律责任一、民事责任
1、经营者违反《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民事 责任 40: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 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主要以 修理、重做、更换和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 (1)商品存在缺陷的; (2)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 的;
【增加一条】 经营者生产或者销售明知是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品的,且 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诈消费者的,视为欺诈行为: (一)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商品的; (二)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的; (三)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 (四)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不以 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五)商品应当检验、检疫或者强制性认证而未检验、检疫、认证的; (六)伪造、变造商品检验、检疫或者认证结果的; (七)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1、王某在家电商场买了一部手机,该手机是概念机(全 球限量发行),保修期一年,王某使用一个月后手机开始 出现故障,屏幕白屏无显示,打电话经常中途关机,经过 两次修理后仍不时出现上述问题。此时,市场上已经没有 这种型号的手机。此事应如何解决
第六讲 消费者学习与态度
2019/2/17
问题:外商兼并我国品牌的目的不外是利用 我们现有的产品,现成的销售渠道,占领 国内的市场,有没有消费心理的因素呢? 请你用学习理论分析这种现象。
砺才弘商 格物致用
一、什么是消费者学习
2019/2/17
人类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仅能够保存过去的经验,而且 能够运用这种经验改变、调整、加强自己的行为。 通过学习,消费者积累了经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心理 学上把这种因经验而导致的行为统称为学习。
砺才弘商 格物致用
二、学习理论类型
2019/2/17
学习理论
行为学派
认知学派
经典性条件 反射理论
工具性条件 反射理论
砺才弘商 格物致用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019/2/17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 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 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 性条件反射的人。
砺才弘商 格物致用
2019/2/17
巴甫洛夫曾用各种信 号(如灯光、铃声等) 作为条件刺激,并变 换条件刺激与非条件 刺激之间的关系,以 探求条件反射是如何 建立的。
砺才弘商 格物致用
经典性条件反射
2019/2/17
1、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 内容: 揭示了刺激与反 应之间的关系,并借 助于刺激与反应之间 已有的关系,经由练 习而建立另一种刺激 与同样反应之间的关 系,从而科学地说明 了学习的生理基础是 条件反射,是大脑分 析活动的结果。
砺才弘商 格物致用
2019/2/17
砺才弘商 格物致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2019/2/17
斯金纳的实验工具被称作 斯金纳箱。白鼠被引进迷 箱,自由活动,当它踏上 杠杆时,有食物丸放出, 于是吃食物。它一旦再掀 压杠杆,第二粒食物丸又 滚进食物盘。反复几次, 这种条件反射很快形成。 白鼠在箱内,持续按压杠 杆,取得食物,直到吃饱。
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
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消费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探讨了个人和家庭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做出消费选择的决策。
消费理论涉及到需求和价格的关系,以及消费者的偏好和效用观念。
本文将从需求曲线、效用理论和边际效用递减等角度探讨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
需求曲线是消费理论的基础之一。
需求曲线表明了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购买某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呈现向下倾斜的趋势,也就是说,购买数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
这是因为当商品价格升高时,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反之亦然。
需求曲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收入水平、替代品的可用性以及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等。
效用理论是消费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购买和消费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在做出消费选择时,会根据个人的偏好来追求最大化的效用。
消费者倾向于购买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更高效用的商品或服务。
效用理论还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简言之,当消费者购买同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时,对这种商品的额外满足感逐渐降低。
边际效用递减是消费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额外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得到的额外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意味着,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减少。
例如,当你饥饿时,第一块披萨会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但当你吃到第三块披萨时,每一块披萨的额外满足感就会减少。
这个概念对于消费者的选择和消费决策非常重要,因为消费者倾向于在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停止购买。
此外,消费理论还涉及到弹性概念。
需求的弹性表示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时,称为弹性需求;而当需求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时,称为非弹性需求。
弹性概念对于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和预测市场变化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消费理论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需求曲线、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和弹性概念等来解释消费者在有限资源下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行为理论ppt课件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MU1/p1=MU2/p2 =4
TU=8+7+6+5+4+16+14+12+10+8=90单位,总效用 达到最大。
结论:
就会增加1商品的购买, 减少2商品
的购买,直到
为止。
反之,
, 会增加2商品的购买,减少1
商品的购买,直到
为止。
当且仅当,
总效用最大。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若牛肉的市场价格为4美元,该消费者消费5 单位的牛肉时,实际支付20美元,而他愿意支付的总价 格是8+7+6+5+4=30,所以该消费者的剩余是10元( 在心理上是有了10元的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 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与实际支付 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他反映了消费者所得的实惠。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课件)
曲线A点与原点的连接的线 段的斜率
9
观察,得出规律
c
15000 13000
11000
9000
C=c(Y)
G F E D C B A
B点为收支平衡点,消费 等于收入,APC=1 在B点左侧,消费支出高 于收入,APC>1
在B点右侧,消费支出 低于收入,APC<1
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宏观经济学假 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
• 凯恩斯认为,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
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 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凯恩斯消费函数。
• 用公式表示:c=c(y)。
5
4、刻画消费函数的变量:消费倾向
• (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的储蓄也必须有的消费
• 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y为引致性消费,指的是收入
引致的消费
• 函数的经济含义: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
之和
11
5、线性消费函数
C
A α
45°
0
1)线性消费曲线上每一
c=α +βy
D
点的斜率β(MPC)都
是一样的,并且0<β<1
B
2)自主性消费显示为消
费曲线在纵轴(消费轴)
上的截距α
18
作业:
• 预习《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章节,并将这几种消费理论进行比 较。
19
平均消费 倾向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8
对应的消费曲线
C 15000 13000 11000 9000
0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市场及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市场及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本讲教学内容】第四章购买行为分析第壹节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市场营销的意义、作用和营销的对象。
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对象就是消费者。
因此对消费者市场的研究和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目的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个人和家庭,它是商品和服务的最终归宿。
因此所有企业均必须着重考虑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本次课程主要讲授和学习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各种外于因素。
课堂思考想壹想,当我们自己使消费者时,我们于购买过程中会有哪些我们自身以外的因素影响我们的消费?我们于做出购买决策时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壹、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壹)含义消费者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也成为最终产品市场。
(二)消费者市场的特点人们的消费活动是由消费需要引起和决定的。
人们的消费需要仍是有壹定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体现于消费需要的基本特征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消费需要具有发展性2、消费需求具有多元性3、消费需要具有伸缩性4、消费需求具有可变性和可诱导性5、消费需要具有周期性【教学说明】于讲授的过程中,要重点讲授各特征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
(三)消费者需要的具体内容1、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要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也是消费需要的基本内容。
2、对商品审美的需要3、对商品时代性的要求4、对商品社会象征性的要求5、要求受到良好服务的需要【教学说明】1、通过列举大量的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小案例来组织教学。
如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消费需要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呈现出多元性、分散性、审美性等等特征的。
2、由消费者需求特征的不同,我们可进壹步分析针对于不同消费者需求特征的市场,企业的营销策略也是多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也应该结合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壹)“七O”分析法市场营销学家通常从以下7个方面入手来分析消费者市场:1、市场由谁构成?(Who)购买者(Occupants)2、消费者购买什么?(What)购买对象(Objects)3、消费者为何购买?(Why)购买目的(Objectives)4、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参和人(Who)购买组织(Organizations)5、消费者怎样购买?(How)购买方式(Operations)6、消费者何时购买?(When)购买时间(Occasions)7、消费者和地购买?(Where)购买地点(Outlets)(二)刺激反映模式如下图所示:【教学说明】消费水平的变化来进行讲解,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六讲消费理论
第六讲消费理论主要内容:一、消费概念及相关理论二、经典消费模型三、中外消费实践主要参考文献1.《当代西方经济学十大理论热点》,徐光远等,中国经济出版社2.《当代西方经济学新进展》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经济学前沿问题》[德国]齐默尔曼等,中国发展出版社4.《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英国]布赖恩•斯诺登,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5.《凯恩斯﹝通论﹞新释》,[美国]海曼•明斯基,清华大学出版社6.《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7.《宏观经济学(中国版)》,李晓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消费概念及相关理论1.消费的统计定义“经济的最终消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支出角度看,它可以定义为常住住户、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和一般政府单位在个人及公共消费品和消费服务上所有支出的价值;或者从实际最终消费看,它可定义为常住住户获得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加上一般政府提供给社会或社会中某些部分的公共服务的价值。
”——联合国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内和国外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国家统计局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以及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支出2.家庭消费与总消费家庭消费行为是总消费行为的基础。
一国家庭的高消费倾向可能也是一国消费率高的基础。
总消费并不简单地等于消费个体的加总。
原因:一是家庭间的边际消费倾向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加总时要考虑平均边际消费倾向。
二是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有年轻的家庭,有老年家庭,一方面是储蓄的累积,一方面是储蓄的取用,于是,总储蓄就有相当部分被抵消。
在计算总消费和总储蓄时,就必须考虑到人口的年龄分布。
第六讲效用和消费者均衡
四、消费者决策
• 举例说明:有一辆轿车要卖出,采取拍卖的方式, 现在又A、B、C、D四个买主,他们都想买车,但 是他们每人愿意支付的价格有限,且不同,如表 所示。
买者 A B C D
最高支付价格(万元) 100 80 70 60
四、消费者决策
• 2、消费者剩余与需求曲线 • 从以上例子可知,相应的买者需求量如表所示
• 或:效用(Utility)是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过程中 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 萨缪尔森提出:幸福= ——— 欲望 使幸福增加的有效 方法是: (1)欲望不变 而提高效用; (2)清心寡欲
“心比天高”
2、效用的衡量指标 效用的特点如下: (1) 主观性是一种心理感觉,完全取决消费者
本人的感觉。
但边际效用在逐渐减少。
• 请把表中空格补充完整,然后回答问题
四、消费者决策
当你看见超市成千上万百种商品时,你想购买什 么,购买多少,就必须考虑各种商品的价格,并 在你财力既定时购买最适合你需要和满意的一种 商品。
四、消费者决策
• (一)消费者剩余原则 • 1、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 •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为某种物品或劳务支付的 最高价格。 •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对某种商品支付的价 格与他实际所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 注:消费者剩余时一种心里感觉,实际收入 没有增加。
任务二 边际分析法
• 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 总效用 • 总效用简称TU(Total Utility)是指单个消费者通过消
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 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商品
或劳务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消费理论主要内容:一、消费概念及相关理论二、经典消费模型三、中外消费实践主要参考文献1.《当代西方经济学十大理论热点》,徐光远等,中国经济出版社2.《当代西方经济学新进展》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经济学前沿问题》[德国]齐默尔曼等,中国发展出版社4.《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英国]布赖恩•斯诺登,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5.《凯恩斯﹝通论﹞新释》,[美国]海曼•明斯基,清华大学出版社6.《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7.《宏观经济学(中国版)》,李晓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消费概念及相关理论1.消费的统计定义“经济的最终消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支出角度看,它可以定义为常住住户、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和一般政府单位在个人及公共消费品和消费服务上所有支出的价值;或者从实际最终消费看,它可定义为常住住户获得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加上一般政府提供给社会或社会中某些部分的公共服务的价值。
”——联合国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内和国外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国家统计局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居民消费: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以及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支出2.家庭消费与总消费家庭消费行为是总消费行为的基础。
一国家庭的高消费倾向可能也是一国消费率高的基础。
总消费并不简单地等于消费个体的加总。
原因:一是家庭间的边际消费倾向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加总时要考虑平均边际消费倾向。
二是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有年轻的家庭,有老年家庭,一方面是储蓄的累积,一方面是储蓄的取用,于是,总储蓄就有相当部分被抵消。
在计算总消费和总储蓄时,就必须考虑到人口的年龄分布。
三是总消费中包括政府消费,其行为与家庭消费行为完全不同,现在用于分析消费行为的理论,大部分不能套用在政府消费行为上3.消费与储蓄比例的决定研究消费是与储蓄分不开的。
收入中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就被称为储蓄,这是广义的储蓄,不仅包括存入银行的储蓄。
储蓄与消费对经济发展都有影响。
储蓄高意味着可以多投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扩大未来的生产能力;投资需求大,近期则可以扩张内需。
消费高意味着消费需求大,其对国民经济的近期影响大,可以扩大国内需求,刺激并带动生产,但从长期来看,因没有形成新的资本生产能力,对长远的经济供给能力提高没有直接影响。
近期消费对消费者自身并没有形成生产能力,但为厂商提供了市场,使厂商可以盈利并形成积累,这也有助于增强未来的生产能力总之,该投资时没投资,消费了;该消费时没消费,使企业库存积压,近期消费过于疲软会使当年的销售不畅,使企业面临无利或亏损的局面。
投资有利于中长期供给能力的提高,近期也能拉动需求,但过大也会有损人们的生活,进而挫伤人们的积极性。
既然消费与投资对国民经济短期与中长期产销关系都有影响,就肯定需要找到一个比较合理或者最优的比例关系,消费与储蓄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称为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消费与积累的比例不是靠市场力量来形成的,而是由计划决定的,因此,我们常用的是“确定”而不是“形成”一词。
传统体制下的消费水平是由政府计划决定的,消费比例是由积累比例确定的,积累是由当时决策者的经济战略和计划决定的。
消费是次要的,生产总是高于消费。
1958年大干快上,积累率由上年的25%一下提高到了33%,1978年又要大上,积累率高达36%。
由于经济过热,紧跟着又进行调整,积累率又降到20%多一点。
这说明,名义上是有计划的,实际上是带有极强的个人意志和主观愿望的。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消费与储蓄比例是如何形成的?对于这个问题已有不少研究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两个重要成果:一个是198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1956年提出平衡增长理论,认为经济要想实现平衡增长,需要产出、资本和劳动都以相同的速度增长。
这是一种自然的机制,不论最初的资本——劳动比率如何,市场运行中总有一种使资本与劳动平衡的机制,即当劳动增长快于资本时,会有一种使资本加快的力量发生作用;反之,当劳动增长慢于资本增长时,又会有一种使劳动增长加快的力量发生作用。
这种使劳动与资本平衡的力量,就间接地解决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要求。
另一个重要的成果是爱德蒙•斯旺利用索洛平衡增长理论,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提出了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如果要实现每个工人消费最大化目标下的均衡,或者,资本的边际效益必须等于劳动的边际收益率。
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益率高,资本的边际效益率相对较小,那么就应该少积累、多消费;反之,若资本的边际效益率高,则应该多积累、少消费。
这样一条定律使得我们在分析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有了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内在规律解释。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二、经典消费模型凯恩斯消费理论在西方消费理论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该理论中,消费被认为是当期收入的函数。
但在20世纪50年代,由莫迪利安尼和布拉姆伯格(Modigliani and Brumberg,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与弗里德曼(Fredman ,1957)的永久收入假说,不仅打破了凯恩斯理论的统治地位,也对以IS—LM模型为基本分析框架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发起了挑战。
随后,新凯恩斯主义进一步注意到了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t=a+bYt式中,Ct 和Yt 分别为第t期的消费和可支配收入;a和b为两个常数,a>0,表示自发性消费,即与收入没有关系的消费,0<b<1,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认为,总消费主要取决于总所得,总消费随着总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是总消费函数关系,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函数。
收入增减,消费也随之增减,但每一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用于储蓄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凯恩斯关于根据可支配收入决定消费的观点有着重要意义。
它表明,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引起消费的因素越来越多的时候,坚持这一点,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否则。
我们就会在对消费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
在我国经济转轨中,对绝大部分低收入阶层而言,收入决定消费非常明显,值得关注。
2.持久收入假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消费函数理论》(1957年)从长期结构和短期波动两方面动摇了凯恩斯斯的理论基础。
由于在“消费的分析和在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弗里德曼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Ct=kYpCt为第t 期的消费;Yp 为持久收入所谓持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就是消费者总收入中较稳定的、具有持续性的那部分收入。
按照弗里德曼的解释,持久收入是平均收入。
K为一个常数,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该式表明,在边际消费倾向已定的情况下,当期消费取决于行为人的持久收入。
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关系是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的基础,因为持久收入是消费者预期一生中获得的收入的平均值,具有稳定性,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的稳定关系不受任何绝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因此,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而是取决于持久收入。
这一点,对澄清人们的消费取决于现期收入的观点,是很有帮助的。
弗里德曼从持久收入、持久消费、暂时收入、暂时消费的角度重新解释了收入消费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关系。
相比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此假说明显具有了微观基础(即更接近现实),同时,其k值的来源也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检验性。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在一定程度可以解释我国存在的消费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家庭的消费行为普遍反映出对长期收入的考虑。
当然,现实中的消费行为是相当复杂的、多样化的,有些消费行为是持久收入消费论不能解释的。
比如,暴富的一些人常常是今朝有洒今朝醉,有钱就花,不思日后。
这显然不是持久收入理论所能解释的。
这需要分析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分析非正常心态但相当普遍的消费行为3.生命周期假说弗里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1918-2003),意大利籍美国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重要著作:《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总量含义和检验》(1963年)莫迪利安尼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一假说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C=a•WR+c•YL式中,C为消费支出;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0<a<1,为财产收入的消费倾向;0<c<1,为劳动收入的消费倾向。
该消费函数说明,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即总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
莫迪利安尼认为,理性的消费者根据一生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为了在一生中有比较稳定的生活水平,并使一生的总效用达到最大,人们会把他们当前和未来预期所能得到的全部收入和财产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一生和各个时期。
在每个人生命的不同时期,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有不同的关系:在工作时期,收入大于消费;在之后,收入小于消费。
在图中,横轴代表时间,人一生的生活时期为NL,工作期为WL,退休期为(NL-WL);纵轴代表收入,YL为劳动收入,C为消费,WRmax为一生储蓄的最大值。
在不考虑财产因素的情况下,人们一生的劳动收入为(YL×WL)。
为了使一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每年的消费量相等(假设为C)是较佳选择。
在工作期,收入大于消费,有正储蓄,如图中阴影S部分所示。
储蓄是一个增加的过程;在退休期,用以前的储蓄进行消费支出,储蓄是一个减少的过程,也可视为负储蓄过程,如图中阴影- S部分所示。
从图中可见,在WL时刻,储蓄达到最大值WRmax。
上图反映出人们会在超过工作时间的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结论:(1)个人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以消费者全程行为理论为基础,强调人们不能根据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支出,而是要根据一生所能得到的收入与财产来决定各个时期的消费支出。
(2)个人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储蓄行为密切相关。
人的一生中,早年和晚年,挣得少花得多,甚至只花不挣;青壮年时期,则挣得多,花得相对少。
因此,青壮年期要储蓄,早、晚期则需要动用储蓄。
(3)个人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收入预期相关,一个具体时期的消费取决于对一生收入的预期,而不取决于当前时期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