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合集下载

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作者:————————————————————————————————日期:2浅谈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摘要】: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至今仍被深深推崇。

庄子的思想以他的人生观为核心而展开,继而阐述了他对自然、生活、学习、善恶和死生的见解。

在庄子的人生观中,既有着消极的态度,也有积极的理想。

他不仅推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更提出了人如何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法,以及怎样安身立命、快乐生活的方式。

而我们,可以从庄子积极的人生观中汲取精华,努力树立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要以史为鉴,在成长中避免一些错误人生观的形成。

【关键词】:庄子、人生观、无为、自然、生死、善恶、【正文】:于丹老师说:“儒家是我们的土地,让我们融入社会;道家是我们的天空,让我们心灵自由。

”提到圣人,无疑大家都会想到孔子,那么,至人,南华真人呢?又有几人说的出来。

这就是庄子,一个乐安天命,淡泊自然的思想家。

他以自然的方式生活着,用寓言记录人生,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庄子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纷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战国时代,烽火连天,人民困苦不堪,这种“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并没有阻止庄子快乐的活着。

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至,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死,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

这就是庄子,这就是庄子眼中的自己!在我国先秦哲学思想中,尤其推崇孔孟。

然而,道家却给了我们更多的心灵感悟。

在历史文化中,孔子代表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庄子代表中国道家思想的源头。

古人常用“入则孔孟,出则老庄”来界定人生在世的处世与自处。

不错的,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的心灵家园。

①总的来说,儒家关注的是社会与人,道家所关心的是自然与人;儒家所关注的是群体,道家所关心的是个体。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153-2019年第10期(总第158期)摘 要:庄子思想的核心是逍遥,很多学生考上大学之后也希望过逍遥的生活。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庄子的逍遥,文章首先解析了庄子真逍遥的内涵;其次,简析了“无为而为逍遥之境”的途径与方法;最后,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气,解析逍遥之路的过程中融入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关键词:庄子“真逍遥”内涵;大学生;人生启示中图分类号:B223.5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153-02一、庄子“真逍遥”的内涵“逍遥”一词从词性来讲是叠韵联绵词。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逍遥”,“逍 ,从辵肖声”;“遥,从辵䍃声;“逍遥”二字连用,意为翱翔,“遥”有“远”之意[1]。

新华字典解释逍遥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据我的教学经历,部分学生到了大二、大三就开始散漫无羁,还调侃为是庄子的“逍遥自在”。

笔者实在不忍心庄子高超的“真逍遥”之境与此小儿科的自命逍遥混为一谈,因此,不揣固陋解析庄子的真逍遥,那么,庄子的真逍遥是何意呢?二、《庄子》本身悟逍遥对庄子“逍遥”的注解有适性逍遥、逍遥至足、顺化逍遥、极变逍遥、无己逍遥、无功逍遥、无名逍遥等。

而笔者认为庄子的真逍遥实乃“无为逍遥”。

可以说,庄子深得老子《道德经》无为之旨,而这种“无为逍遥”绝非一般人理解的碌碌无为,而是明道者的一种最高的人生修为阶段,犹如巴金所说创作文章“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这个无技巧是熟练各种技巧后运用自如、信手拈来、浑然忘却技巧却恰合种种技巧之高妙,自然而然,仿佛无技巧的最高技巧之境。

庄子曾云:“言有宗,事有君。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是庄子立言的宗本,表现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

按庄子的本意,我认为庄子的真逍遥可以理解为广大自在,用道家学派的专业术语来说,即“无为而为”之境。

《庄子·大宗师》云:“逍遥乎无为之业。

” 《庄子·天运》云:“古之至人……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1. 引言1.1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庄子的真逍遥思想源自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文化思想中,强调追求内心的平和、自由和真实。

他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种逍遥的境界,只要顺应自然、放下功利心态,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庄子主张人应当超越世俗的束缚,摆脱物质欲望的困扰,追求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宁静。

他认为世俗的名利利益是虚幻的,真正的快乐只能从内心深处发掘。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喜悦。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庄子的真逍遥思想能够启示他们放下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与自由,摆脱社会压力与竞争的困扰,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1.2 当代大学生生活状态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大学生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他们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和困扰,如追求高分、找工作、经济压力等等。

与此当代大学生也在不断地追求着更多的自由和幸福感,他们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方向,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世界观、人生观的重塑和调整。

他们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面对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庄子的“真逍遥”思想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与自由,超脱功利心态,拥抱自由人生,拥抱变化,活出真实的自己,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庄子的思想将指引当代大学生走向更充实、更自由的人生。

2. 正文2.1 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庄子的真逍遥思想强调了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与自由,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竞争压力等种种困扰,容易迷失在功利心态中,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与追求。

《庄子》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启示

《庄子》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启示
所谓“外化”,是指在与外界相处时要通达,要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相顺应。当代青年大学生想要有所作为,除了“内不化”之外,还要学会“外化”,学会适应社会。要适应社会,就要丰富自己的头脑,学会为人处世,追赶时代潮流,善于调整目标,把握人生机会,保持积极心态,适应社会竞争。
三、从容看待生与死,尊重生命的价值
河伯在未见到北海若之前,欣然自喜,以为天下第一,见到北海若之后,则望洋兴叹。我们也常犯河伯这样的毛病,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自以为了不得。当我们走出去,看到别人的成就,突然自叹弗如,自惭形秽。
《庄子·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人的生活空间都很有限,知识的积累也很有限,因此,观察问题往往受到很大的局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要走出去,向高人学习,多读书,多接受新生事物,否则很容易变成井底之蛙。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庄子·大宗师》)
古时候的真人,不知道贪生,不知道怕死。出生了,不欣喜;入土了,不拒绝。无拘无束地去世,无拘无束地来世。很洒脱地看待人生,完全融合在自然之中。庄子借助真人,表达了对于死亡的一种态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绝不找死”。把生与死看作自然规律,等闲视之,活着才会轻松,才会更加尊重生命。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大彻大悟。
《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奇特的想象,拓展了我们思维的空间,鲲鹏展翅九万里,这是蜩和鸠这些小虫小鸟无法理解的。《逍遥游》告诉我们:世界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思想。

庄子非常重视人生的真谛和逍遥生活的境界,他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有着深远的意义。

庄子提倡真正的逍遥生活,他认为逍遥生活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他主张超然的态度,与世无争,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在。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种种挑战,而庄子的逍遥生活理念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庄子提倡的逍遥生活告诉当代大学生应该珍惜内心的平和和自在。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们常常面临着各种竞争和压力,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逍遥生活的思想告诉大学生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远离浮躁和功利,才能真正地拥有幸福和快乐。

庄子的逍遥生活对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在于提倡充满激情的人生态度。

庄子主张人生应该充满激情和活力,追求内心的真正渴望。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珍惜青春,追求梦想,不负韶华。

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庄子的逍遥生活对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在于提倡平和的处世态度。

庄子主张与世无争,追求无为而治,平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该学会平和处世,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功利所困,追求内心的真正平静和安宁。

庄子的逍遥生活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而庄子的逍遥生活理念告诉他们应该珍惜内心的平和和自在,保持充满激情的人生态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学会平和处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真正地活出逍遥生活的境界。

希望当代大学生们能够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过上真正快乐幸福的生活。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其中包括“真逍遥”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真逍遥”强调人的内心自由和平静。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很容易感到焦虑和压抑。

庄子的“真逍遥”告诉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寻求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的评价和期望束缚,去追求真正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生活方式。

“真逍遥”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由。

庄子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往往忙于追求物质和功利,忽略了与大自然的联系。

庄子的“真逍遥”启示我们要多花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学会保护环境,从而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和平静。

“真逍遥”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在于培养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寻。

在忙碌的学业和社交生活中,大部分大学生往往缺乏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庄子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境界,而不是追逐物质和功利。

他提倡人们通过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从而达到“真逍遥”的境地。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利用大学时光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真逍遥”倡导“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要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我们要学会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和对外界环境的执着,具有宽容、豁达的心态。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

只有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真逍遥”的快乐和幸福。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是多方面的。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自由和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思考人生的意义,并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在面对现实挑战和困扰时,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庄子的“真逍遥”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

庄子的“真逍遥”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有一篇名为《逍遥游》的文章,其中阐述了他对真正的自由和幸福的理解。

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在心灵上达到了极致的自由,没有任何束缚和顾忌。

他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启示,对于如何活出真正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庄子告诉我们,真正的逍遥不是追求外在的名利和功名。

在当今社会,许多大学生追求的目标是高薪和社会地位,他们为了这些目标不惜努力奋斗,甚至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

庄子认为,这种追求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困境,因为外在的物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相反,真正的逍遥应该是内心的自由和平静,是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舒适。

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白,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而不是追逐外在的物质和名利。

庄子强调了心灵的平和和无拘无束。

在《逍遥游》中,庄子用“蟋蟀”和“蝴蝶”来比喻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他认为,蟋蟀在井底困守,但内心却可以逍遥自在;蝴蝶在空旷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却可能因追求外在的美丽而陷入囹圄,失去真正的逍遥。

这告诉我们,真正的逍遥是从内心开始的,只有拥有平和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才能真正享受自由和快乐。

当代大学生常常面临着种种考试竞争和人际关系的挑战,很容易陷入焦虑和烦恼之中。

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面对这些挑战,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无拘无束,不让外界的压力和困难影响到自己的心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逍遥之路。

庄子的思想提醒当代大学生,要懂得放下功利和自我,追求内心的真谛。

在《逍遥游》中,庄子以“饮酒乐乐,不为五斗米折腰”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无欲。

他认为,过于功利和自我的追求只会让人丧失真正的自由和快乐,而真正的逍遥应该是舍弃功利和自我,追求内心的清净和平和。

在当代社会,许多大学生为了追求名利和社会地位,不断压抑自己的内心需求,甚至违背自己的本心。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哲学思想以"自由自在"为核心,强调个体的自我解放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尽管庄子的思想已有千年之久,但在当代社会中,庄子的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追求内心的自由庄子的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自由自在",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并超脱于社会和物质的束缚。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外界的压力和各种责任所困扰,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从内心去追求真正的自由,不要被物质所迷惑。

二、顺应自然的变化庄子的哲学中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强求逆来顺受。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不愿接受变化,总是试图掌控一切。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适应变化,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平衡与自由。

三、超越对立与相对庄子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立与相对,他认为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只有相对的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陷入黑白对立的思维中,容易形成对立的敌对态度。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超越对立与相对,以宽容与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人和事物,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

四、追求真实的自我庄子的哲学中强调追求真实的自我,他认为人应该发现和坚持自己真正的本性,而不是追求外在的虚荣与名利。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物质和社会地位所迷惑,失去自我。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不忘初心,从内心去寻找真实的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五、推崇宽容和平和的处世态度庄子的思想中主张宽容和平和的处世态度,他认为人应该学会宽容他人,以和平的心态处世。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争吵不断,充满了争斗和矛盾。

庄子的思想提醒着人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以平和的态度去处理人际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共赢。

总结起来,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追求内心的自由、顺应自然的变化、超越对立与相对、追求真实的自我以及推崇宽容和平和的处世态度,这些思想对当代人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摘要】: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至今仍被深深推崇。

庄子的思想以他的人生观为核心而展开,继而阐述了他对自然、生活、学习、善恶和死生的见解。

在庄子的人生观中,既有着消极的态度,也有积极的理想。

他不仅推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更提出了人如何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法,以及怎样安身立命、快乐生活的方式。

而我们,可以从庄子积极的人生观中汲取精华,努力树立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要以史为鉴,在成长中避免一些错误人生观的形成。

【关键词】:庄子、人生观、无为、自然、生死、善恶、【正文】:于丹老师说:“儒家是我们的土地,让我们融入社会;道家是我们的天空,让我们心灵自由。

”提到圣人,无疑大家都会想到孔子,那么,至人,南华真人呢?又有几人说的出来。

这就是庄子,一个乐安天命,淡泊自然的思想家。

他以自然的方式生活着,用寓言记录人生,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庄子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纷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战国时代,烽火连天,人民困苦不堪,这种“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并没有阻止庄子快乐的活着。

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至,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死,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

这就是庄子,这就是庄子眼中的自己!在我国先秦哲学思想中,尤其推崇孔孟。

然而,道家却给了我们更多的心灵感悟。

在历史文化中,孔子代表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庄子代表中国道家思想的源头。

古人常用“入则孔孟,出则老庄”来界定人生在世的处世与自处。

不错的,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的心灵家园。

①总的来说,儒家关注的是社会与人,道家所关心的是自然与人;儒家所关注的是群体,道家所关心的是个体。

“我想这两点代表了不同的位置,儒家给我们的是社会的一片土地,而道家给我们的是每一个体心灵遨游的天空,在天地中站立的是我们——人”②儒家教我们承担重任,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庄子的思想,更多的教会了我们如何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我们脚踏实地,打造一方属于自己的蓝天。

庄子不是徒有虚名的,他用笔下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秋水》中,他的“逍遥观、齐物论”超越了传统的世俗;在《庄子·达生》中,他认为生死的出现是必然的“命”,“死生,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既消除了当时的人们对于死的恐惧,也为现代人的旷达情怀做了倡导;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只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表现出他追求绝对的自由,不为名利所缚。

除此之外,庄子强调万物平等,提倡个性解放,区分善恶,持有博大宽容的精神和自由开放的心灵,反对文明异化,主张回归自然。

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重大意义。

读懂《庄子》,读懂庄子的人生观,将会使整个人心灵布满阳光。

立于天地,乐在逍遥庄子主张凡事尽力而为,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为别人的看法而轻易动摇。

在《庄子·逍遥游》中,鹏展翅九万里徙于南冥,蝉与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

鹏与蝉、鸠相比,两者的天赋条件有天壤之别,但两者都以自己尽力为满足。

先天的条件无所谓公不公平,乐天知命,顺应自然,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修炼达到圆满。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想。

庄子还主张身处乱世也要获得内心的平静,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中“其名为撄宁。

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

”撄宁,意思就是接受外物却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从而保持心境的宁静清明。

在《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中“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是庄子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化为庄子,谁又能分得清楚?纵然现在活在梦中,但人生几何不过如白驹过隙,又能比梦长多久。

这种梦境所代表的,就是物我同化。

庄子想象丰富,不拘世俗,成就了随意、自由的品性。

对外,能够经得住诱惑,对内能够放飞心灵。

正如禅宗所讲的参禅的三重境界一样: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③人生的经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不断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必须放弃的是什么。

在庄子的逍遥世界里,提倡在情深到极致之后的“忘情”。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如是说。

与其“患难见真情”还不如本就无情。

当然这是一种远离尘世的思想,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消极影响。

与深情款款的“相濡以沫”相比,“相忘于江湖”的选择过于绝情。

但有的时候忘情并非无情,而是情到深处的一种超脱。

对于我们来说,人生过于执着的爱或恨的不断纠缠,不如放手,忘记对方,给彼此自由的世界。

乐安天命,无为保身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德经里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是对无为、无名的提倡。

"无为"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发挥自己的自然本性,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顺应自然通过"无知"到"知"再到"不知"的过程达到,从而人们可以在不脱离世俗生活中超越世俗生活,追求精神的自由,获得人生的快乐。

“生亦何欢,死亦何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他强调淡漠无为、无我无用的“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应自然”,以天合天,“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之无我无迹。

④《庄子·天地篇》中,尧到华这个地方巡视,华地负责守疆的人为他祝福。

祝他长寿、富贵、多子,都被尧推辞了。

后来华人说尧只是君子,又给他讲了圣人。

而当尧“请问?”封人曰:“退已!”文中,尧指出,长寿、富贵、多子这些都得到了,却也会有很多烦恼。

只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好了。

而华封人的守退,是道家的思想。

老子常说“知荣守辱”、“知白守黑”,就是要懂得退让。

这里庄子也是这个意思。

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我们可能要求自己获得那么多,有些时候也要守退,懂得知足常乐。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所羁”即是庄子超越功名利禄的无为生涯。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中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里庄子说道理无用。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无用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没有那些世俗功利的用途。

而从更高的境界来说,这些不具备用处的东西往往具备其他东西没有的用处。

在我看来,正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有天赋的人有着过人的才华只是没到用处而已,更何况还有大智若愚呢。

虚怀若谷,如空谷幽兰庄子为人如一枝空谷幽兰,以清澈的眼光看世界,对人对事平和而优美。

他强调不以貌取人,要有宽容心,要自己努力,要尊重与自尊……这样的道貌岸然,具有高尚的节操。

辛弃疾说“味甘易坏,岁晚还知,终君子之交淡如水”是这样的吗?《庄子·外篇·山木二十》“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亦是如此回答。

真正的朋友相交往,并非是贪图名利,而是恭敬、是真诚、是淡淡的友谊。

我们处世为人,要勤学善思。

《庄子·外篇·天道十三》中“世之所贵道者,书也。

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德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知之哉……”庄子阐述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他认为书籍只能表现事物的表面,别人的总结再充分,也要依靠自己的实践,从工作中获得与时俱进的方式方法,即哲学中的“直接经验”。

只有把书上的知识与自身实践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学习。

笑看死生,即便随风魂散如果说史铁生的地坛是生命的坚强,那么庄子则是坦然的。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

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

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孔子当时就说自己错了,自己是一个据于内心的人,怎么去帮助他们做事呢?他们这些人已经突破了死生的界限了,让灵魂与身体归一。

乐生恶死是人的本能,可死真的如此可怕吗?庄子认为,生与死都只是一种形态,所以,生不必喜,死亦不必悲。

庄子的妻子死后,他抱着妻子的尸体站起来,用一口薄棺敛了,停放在院子里。

然后拿着一个瓦盆,在灵柩旁边边敲边唱歌。

庄子认为这是个物化的世界,死生轮回乃常态。

死亡一个节日,是祝福,是送行。

因此,“亡妻,让我为你唱首歌,记得一路走好”。

生老病死实为常态,即便不幸。

我们应该笑看死生,珍惜生命,好好活着。

尽自己的力量获得最美,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释放出应有的光彩。

这就是庄子,然而他的哲学思想并非我能道尽,而为能参透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走近庄子,他的思想对当代的我们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①③鸣皋《庄子》品读,朝华出版社2010年3月;②孔建《左手孔子,右手庄子》,中国工人出版社;④张丽珠《中国哲学三十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媛《庄子,有种活法叫逍遥》,中国发展出版社;春秋李耳战国庄周著,《老子·庄子》袁敏注译,吉林出版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