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谦逊守静、无为而治等原则。

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进行自我修养。

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老子的道家思想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引导他们注重内心修养,从而更好地面对外部压力和困难。

在校大学生应当学习老子的处世哲学,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当今在校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在校大学生、自然无为观念、谦逊守静、无为而治、自我修养、社会挑战、内心修养、处世哲学、自我提升、成长。

1. 引言1.1 介绍老子及其道家思想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品《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道”这种无形无象的本原所造成,道是无法言喻的,但可以感知和领会。

老子提倡的“道”是一个包容万物、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追随自然、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界的法则而不强求,即所谓的“自然无为”。

老子的道家思想注重谦逊守静,主张能够安静地谦卑自持,不张扬自我,不争不辩,保持内心平和与清静。

老子认为,只有守静养气,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

他强调在世事纷扰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谦逊守静、无为而治,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应当注重内心修养,追随道家思想的教义,以求得自我提升和成长。

1.2 分析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现状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智慧闻名于世。

在阅读《老子》之后,我深受启发,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老子》中的智慧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忙碌碌,追求名利和功利,不断奔波于事务之中,而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而《老子》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地存在和运行的,无需刻意追求,顺其自然即可。

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我明白了放下执着,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功利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够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另外,《老子》中的“道法自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而法则是宇宙间的规律和秩序。

道法自然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行的,我们应该顺应这种规律,而不是去违背它。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此外,《老子》中的“无为而无不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告诉我们,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老子》中的这些智慧,让我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阅读《老子》,我深受启发,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明白了放下执着,顺应自然的重要性;领悟到了“道法自然”的深刻含义,学会了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感悟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哲理,明白了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老子》,我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益,对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好地领悟《老子》中的智慧,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加明智和睿智的人。

老子的人生哲学对今人的启示

老子的人生哲学对今人的启示

从小到大,在我的的印象中,老子是一尊神,是主宰我们凡间的,和我们生活在两重天。

和我们的距离,确切的说是天壤之别。

那么,老子和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昨天,山西文瀛书院的院长卫方正先生座客万象书城,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揭秘。

一、老子似乎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老子是唯一被道教化,被神化的人物。

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教会,是道教。

这个宗教组织的创始人,就是老子。

传说天地是他所生,他诞生于天地之前。

他生活在三十三重天,坐在兜率宫中,为玉帝和王母冶炼仙丹。

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两部神话小说中,老子是个被神化被妖化了的形象。

在民间的各个行业中,老子被封为祖师爷,来庇护子孙后代的生活一帆风顺,生意兴隆。

所以,老子好像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

二、老子应该属于我们的世界我们先说个题外话,我们尊称的圣人孔子,属于我们这个世界,而老子和孔子见过面。

《淮南子》和《吕氏春秋》曾经有过记录,既然老子属于我们这个世界,那么老子又是哪里人?是怎样一个人呢?老子是楚人,司马迁在《史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曾经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而且,在《老子》一书中,多出实用楚地方言,跟同样产生于楚地的《楚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性语言;老子在《老子》一书中所说的自然界的状况,都是楚地的特点。

比如他总是在说水,但是他说江、说海,说谷,就是不说河,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河”就是黄河。

老子作为南方人,尽管很可能见过黄河,但是他总习惯了拿自己最熟悉的南方河——“江、海、谷”来作比喻。

而他多次用到的那个“谷”字,就是南方最“河”的称呼。

当然还有其他证据,比如,他总是喜欢用“兮”字,这是典型的南方系统语言。

老子出身贵族,老子曾经做过图书管的馆长,这个职位是世袭的,在老子生活的时代,穷苦人家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读书。

只有达官贵族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儿她这个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是从父辈那里继承的,可见老子祖上是贵族,而他也绝对不是贫家子弟。

老子祖上姓李,有两种来源:1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1. 引言1.1 老子的道家思想简介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文化名人,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老子著有《道德经》,对于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贪婪不足,不要强求功名利禄,要自觉克制个人欲望,保持心灵的平静与空灵。

老子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人应当顺势而为,顺着自然法则生活,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超然。

老子的思想强调了“至柔克刚”、“以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注重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心灵的空灵。

在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挑战困境时,老子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理解和运用老子的道家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心态,应对人生的挑战,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1.2 老子的为人处世哲学老子的为人处世哲学强调了谦逊、宽容和无为的原则。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尊重自然,在生活中顺应自然的规律。

老子主张人们应该放下自我,不与他人争斗,不自我矜夸,保持谦逊和淡泊的态度。

他认为,柔弱的力量可以克服坚强的力量,而内心的平静与心灵的空灵才是真正的富足和满足。

在老子看来,为人处世就是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以柔克刚,保持谦逊。

这种态度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老子的哲学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心灵的空灵,这种心境可以让人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外部的压力和诱惑所迷惑。

老子的为人处世哲学提倡一种谦逊宽容的生活态度,强调顺应自然、以柔克刚、不争不矜夸。

这些原则对当今在校大学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心灵的空灵。

在求学生涯中,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道家思想,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保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

2. 正文2.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老子在道家思想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浅谈《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它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风格,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智慧。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因此理解《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对于他们寻找方向、树立信念意义重大。

首先,《老子》提醒当代大学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压力和竞争。

《老子》中提倡“守静”,强调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和,学会宽容与包容。

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矛盾与冲突的因素,人们常常因为争斗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需要。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就是如何在繁忙的学业和生活中找到内在的平静和满足的关键。

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更好地应对压力,正视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其次,《老子》告诫当代大学生要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保持坦然的心态。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老子》中有一句名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这句话意味着圣人也许没有任何期望,也许会失望,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人心的关怀。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同时以柔和之道,以更好的态度去应对困境,走出困境。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和对待方式。

只有正视困难,积极面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眼前的困境,向更好的未来迈进。

再次,《老子》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提醒当代大学生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物质享受,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老子》在书中反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环境和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老子》强调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

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人们容易忽视与他人的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观和处世智慧的思考,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顺应自然、谦逊自律,与其说是不作为,不如说是在做中无为。

他提倡顺势而为,认为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反对攀比竞争,主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真正的自我修养。

对待权力和名利,他提倡淡泊,认为贪婪和功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

大学生应该学习老子的谦逊、自律和无为而治的智慧,以平和的心态应对挑战,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内心修养。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人生观、大学生、无为而治、顺势而为、自然、自我修养、攀比竞争、权力、名利、淡泊、借鉴意义、谦逊、自律、智慧。

1. 引言1.1 老子对人生观的思考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对人生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老子认为人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他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操之过刚的方式来处理事务,避免强行干预,以此来实现事物的自然运转和最大效果。

老子认为,人生何其短暂,世事难料,因此应该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要贪图名利和权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他主张顺势而为,随遇而安,不必逆流而动,不必强求成功和得失,只需顺势而行,顺其自然,秉持一颗淡泊的心态。

老子的人生观对当今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升学、就业等问题也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老子的思想提醒他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过分攀比和竞争,要顺势而为,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坚韧。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面对挑战,也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1.2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的启示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古代,其对当今大学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如应付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追求名利的欲望等。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精选文档】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精选文档】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

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

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

”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

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

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

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

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

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启示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启示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启示引言《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老子的代表作。

尽管《道德经》写作于约公元前250年左右,但它的思想仍然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分析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启示。

传达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了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他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相反的力量来实现的。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冲突的世界中,而通过保持平衡和和谐,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运用相对论的思维方式老子的思想中强调了相对论的观念。

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错。

这种相对论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面对的问题和冲突常常是复杂而多元的,而通过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崇自然的智慧《道德经》中反复强调了自然的智慧。

老子认为,自然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自然的智慧来引导我们的生活。

现代社会压力巨大,人们常常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而通过回归自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并追求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强调无为而治的智慧老子的哲学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智慧。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松身心,不要过分干涉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其自然。

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也有启示意义。

当我们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有时候放下执念,顺势而为,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达谦逊与无私的品质《道德经》中体现了谦逊与无私的品质。

老子认为,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并将自己置于他人之前。

这种品质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重要。

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但通过谦逊和无私,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强调内省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注重内省和自我修养。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反省,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达到心灵的宁静。

读书报告大学生老子

读书报告大学生老子

读书报告大学生老子导言《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文化典籍。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道德经》深刻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追求真理、修养心性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道德经》对于现代大学生的启示和意义。

一、了解自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刻,需要面对课业压力、择业困难、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往往陷入烦恼和迷茫之中。

而《道德经》告诉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自己。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沉下心来思考,从内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平和宽容《道德经》中提到了“柔弱胜刚强”,认为柔弱而不抵抗的力量才是真正强大的力量。

现代大学生常常面临与他人的竞争和矛盾,而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保持平和宽容的态度。

只有通过理解和包容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道德经》还强调了积极向善的品质,提倡心地纯良,以仁爱和慈善之心待人。

这种心态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其更加具备社会责任感。

三、追求内心的平静《道德经》中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压力和困扰,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面对这些问题,《道德经》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通过修炼心性,建立稳定的心态。

只有驾驭好自己的内心,才能应对外界的各种变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放下功利心《道德经》反复强调了我们不应追求名利、物质和权力的观念。

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

很多大学生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过分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道德经》告诫我们要放下功利心,从内心深处追求终极的精神追求。

只有领悟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平衡,才能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保持对社会的奉献和承担。

结语《道德经》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里面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和真知灼见。

《老子》的人生智慧(共5则)

《老子》的人生智慧(共5则)

《老子》的人生智慧(共5则)第一篇:《老子》的人生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读《老子》的启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成书于西周末年的社会动荡时期。

世易时移,书中的某些论述虽然已不太适应当今的时代现实,但老子深邃的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永远闪耀着哲学的光芒和人生智慧的丰富内涵,对我们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认识论、军事思想、政治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主要观点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能够说出的道,就不是道。

从哲学的意义讲,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

任何话,都只能是因时因地,适合某些情况,把它放大,就会出现谬误。

道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老子强调“无为”。

“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遵从事物的规律办事,不施加外力。

做到“无为”,才能“无不为”。

“见素抱朴”,保持事物虚静、纯朴、天真的状态,要“ 致虚极守静笃。

”要“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对于充满着选择、诱惑、竞争、痛苦的当今社会来说,老子的思想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一副清肠、清心的良药。

孔子对老子给予极高评价。

孔子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最近又重读《老子》,感悟到老子的以下人生智慧。

一、获得的智慧《老子》: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释义:万物开始兴起而不施加外力,万物生长成熟而不据为己有,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不自恃有恩,做成事而不居功自傲。

正由于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劳永不磨灭。

启示:对任何事不要总想去占有。

拼命想占有,反而会失去。

不要想着哪些事是我做的,有恩不思图报,有功劳而不去夸耀,这样反而能长久。

二、说话的智慧《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义:话说得越多,越加速失败,不如保持虚静。

启示:话不在多,而在精。

别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别人不懂,滔滔不绝,这样给别人夸夸其谈的印象。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内容摘要】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玄妙高深,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价值,但它更有价值地方,是在其人生哲学当中给予我们许多的实际教训和人生追求。

老子的“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

老子“无为”的思想智慧指导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即使是到今天我们现代的大学生活,老子“无为”的思想智慧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子; 无为; 大学生; 生活方式; 影响.《老子》一书意深思远,其上下两篇虽只有五千言字,却包涵着极其深奥的哲学思想。

其深奥的哲学智慧,总给人以无比深刻的教训和思考,发人深省。

但是,任何的哲学主张一般都是出发于普通人的普遍常识,与人民及人民生活休戚相关。

老子其学说源于人民,且用于人民,与其说《老子》是老子的著作,还不如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老子思想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流露。

首先,老子其人也是人民当中的一员;其次,《老子》也在不断地完善,也就可以说《老子》一书是于众人之手[②];最后,老子的思想在人民生活当中无一找不到符合这些道理的人与事。

在老子哲学体系里的天道、世道、治道、君道无不源于人道,人道即人生哲学,也就是说人民的道。

人生哲学是老之哲学思想的基本,即使是儒家思想当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③]”亦是先起于人的自身,其家、国、天下更是离不开人。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在漫长的历史的长河里,两次对人的发现,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跨越,正是发现了人的劳动价值的极其重要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也正是因为人类要求个性解放与自由。

所谓发展,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就是保障那些作为群体基础的个体的不断地增长需求的实现;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则是不断地发现、肯定个体的需求并为之实现而不断探求和努力。

满足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并实现人的个性解放、自由追求,社会就必然会发展。

老子智慧与当代大学生心理调适

老子智慧与当代大学生心理调适

老子智慧与当代大学生心理调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家庭结构的迅速改变,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日益弱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并由此心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从一定程度上讲,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并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必将经历的成长烦恼阶段。

如何调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老子思想介入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问题研究,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适策略。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但主要表现在名利纷争、追赶时尚与网络沉迷、爱情与情感困惑,抗挫折逆境能力差、诚信缺失与理想危机等方面。

面对上述各种心理问题,老子为我们提供了下列智慧。

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与“有无相生”的智慧对大学生“理想真空、精神贫血和价值悬浮”问题的矫正。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在他们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上,故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问题,我们必须从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做起。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流行着一个频率极高的词语,那就是“郁闷”。

产生“郁闷”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学习成绩不理想、失恋、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入党、当学生干部、各种“考级”、师生同学关系不好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郁闷”情绪的根源。

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郁闷”,究其根本,却反映了今日中国大学的精神品位,也反映了今日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空虚与贫血。

大学生本应该是富有理想,充满朝气并有着极强探求知识欲望的一个群体,“五四”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富有理想与朝气,每当国家或民族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时代的前头,并担当起应有的职责。

可今日的学子,他们的理想基本都是个人的小事,在大事大非面前,与大多普通民众一样,要么狭隘,要么冷漠,社会上一切不健康和消极的东西,在大学校园和大学生身上都有反映,有的甚至比社会上的同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人生理想完全架空。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实现自我提升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老子》中的人生智慧。

一、顺应自然1.1 顺势而为《老子》中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像水一样顺势而为,不要逆流而上。

惟独顺应自然的规律,才干事半功倍。

1.2 顺势而为的意义顺应自然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阻力,还能够使事情顺利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也能够让人心境平和,不被外界干扰。

1.3 如何顺应自然要顺应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和感知自然界的规律,然后才干根据这些规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二、无为而治2.1 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们应该以无为的态度应对事物,不要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2.2 无为而治的意义无为而治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让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达到最好的结果。

2.3 如何实践无为而治要实践无为而治,首先要学会放下执念和欲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后才干以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事物。

三、淡泊名利3.1 名利的虚幻性《老子》认为名利是虚幻的,追求名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3.2 淡泊名利的重要性淡泊名利可以让人远离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提升,不被外界物质诱惑所摆布。

3.3 如何淡泊名利要淡泊名利,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不被外界的名利所摆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四、虚心谦和4.1 虚心的态度《老子》强调了虚心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谦逊和谦和的心态,不要自负和傲慢。

4.2 虚心的意义虚心可以让人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成就。

4.3 如何保持虚心要保持虚心,首先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以为是,然后才干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提升自我。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即李耳,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与时俱进”、“知足常乐”,这些思想对我们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处世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给当今在校大学生提供很大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在忙碌地追求成功,渴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激烈的就业竞争时,我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此时,可以借鉴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学会放下对外界的过分执着和追求,摒弃功利心态,不刻意追求成功,而是顺其自然,随缘而行。

这样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使心境更加平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老子的“与时俱进”思想也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老子主张“随时而变,相机而行”,这意味着学会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变通和适应。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大学生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也要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老子的“知足常乐”思想也对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和人生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老子认为,“知足常乐”是做人的根本,既要知道止足,也要懂得知足。

大学生身处于求学阶段,应该明白“知足”是一种追求,懂得知足是一种智慧。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贪图虚荣,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不要因为别人的成功而自卑,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如意而怨天尤人。

只有心怀感恩,知足常乐,才能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宽广,更加淡定从容,更加享受生活的乐趣。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无为而治”、“与时俱进”、“知足常乐”等思想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人生智慧引言概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

它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谦逊守道、返璞归真,详细阐述《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顺应自然:1.1 人生如水,顺势而下。

《老子》中提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启示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争强好胜。

就像水流一样,顺势而下,能够顺利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1.2 保持内心平静,追求内在的宁静。

《老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下功利心,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惟独在内心的宁静中,我们才干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夸姣。

1.3 与自然和谐共生,获得真正的自由。

《老子》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真正的自由。

惟独与自然相处融洽,我们才干获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实现真正的自由。

二、无为而治:2.1 不要过度干预,顺其自然。

《老子》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告诉我们在管理事物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应顺其自然。

惟独顺应事物的本然规律,才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尊重他人的自由,不加限制。

《老子》强调“无事强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不加限制。

惟独赋予他人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才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3 以柔克刚,保持和平。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这告诉我们在处理冲突时,应以柔克刚,保持和平。

通过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避免冲突的升级,实现和谐共处。

三、谦逊守道:3.1 谦虚使人进步。

《老子》中提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惟独谦虚,才干不断学习、进步,达到更高的境界。

3.2 守道而行,追求真实自我。

《老子》认为守道是人生的关键。

我们应该追求真正的自我,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3.3 尊重他人,不自我膨胀。

《老子》中强调“为无为”,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自我膨胀。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人情、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老子的道家思想出发,探讨这些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他认为“无为”并非真正的无为,而是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地做事。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要急功近利。

在学习方面,不要只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自然的过程,顺其自然地领悟和掌握知识。

在生活方面,不要刻意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应该顺应自然的节奏,享受生活的美好。

老子提倡“无欲”和“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欲望和功利的追求会让人迷失自我,导致心灵上的空虚和焦虑。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社会竞争压力大,各种欲望和功利的诱惑也是难以避免的。

学生要学会放下欲望,不要为了虚荣和利益而迷失方向,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应自然地看待一切。

老子提出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观点,他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张口说话,而口若悬河的人往往是无知的。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要谦逊,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味地自以为是,张扬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方面,要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生活方面,要懂得谦逊和包容,不要自大和狂妄地对待他人。

老子提出了“知止”和“守静”的观点,他认为人应该懂得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要守住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对于当今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要懂得适度,不要为了功利而失去初心,要守住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学习方面,不要陷入竞争的泥淖和虚荣的追求,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踏实地向前迈进。

在生活方面,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迷失自我,要守住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过好每一天。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古代中国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关于人类处世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与“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本。

而德则是在人类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情操的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勉强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要顺其自然。

在当今社会,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一思想也给了在校大学生很好的启示:要学会放下所谓的成功与失败,不要刻意追求表面的成绩,而是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

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柔弱而不是刚强。

水为柔弱之物而能克刚强之物,所以“善战者不以刚强”。

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学会柔中带刚,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去抗拒,而是要像水一样柔韧地面对,从容以对,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老子还强调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看到无为中的无为,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心,超脱名利,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做到超然物外,淡泊名利。

老子还强调“知止不殆”。

他认为,人应该有所节制,不要过度追求,要知道适可而止。

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来说,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要懂得节制自己,有所取舍,有所坚持。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的思想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顺应自然,柔中带刚,超脱名利,知止不殆,这些都是对大学生们人格修养和人生态度的重要引导。

老子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老子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老子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

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道”又叫“无”。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这里的“无为”,乃是听其自然的意思。

《老子》的《道经》与《德经》相加有八十一篇之多,精华文章实在太多,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却是下面这一篇《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但是能够认识自我的才是高明;善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但是能够战胜自己的才是强者;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但能够坚持实践的人才是有志气;能够不丧失自己的根基就能长久,但只有那些身死而道行却不为人们所遗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何为知人?又如何知人?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很多人谈到他人的时候好像都有太多的话要说,无论优点抑或缺点。

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别人吗?如果真的了解,为什么有所谓的误会,为什么有夫妻吵架,父子失和?如果连最亲最近的人都无法了解,又怎么说去了解别人?人们总是很适合做口舌文章。

因为,实在太难说自己了解一个人了。

所以,这个世界中能够称得上是智者的人才会很少。

因此,从今以后,对于任何人,我要努力看到别人的优点缺点,尽可能去学习,才能进一步向智慧的道路迈进。

那就更不用说自知了。

不是说人们总是将自己的优点摆在眼前,缺点放在背后吗?所以这个世界中才有那么多的妄自菲薄、夜郎自大,幸而,很多人已经开始逐渐醒悟过来,开始慢慢看到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并互补所长、扬长避短。

能够自知,并不仅仅意味着对自己的真实能力有着恰当的评估,更意味着深知自己的不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完善自己。

对我而言,一定要注意别人对自已的想法,因为有的时候恰恰会当局者迷,这样或许会有助于对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以后对症下药,决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老子》读后感

大学生《老子》读后感

大学生《老子》读后感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我读完《老子》后的最大感受。

辩证的“祸福相依”同样出于此部经典伟著《道德经》,另有许多的哲理成语,诸如“和光同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皆由此道中来。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

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

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

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

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

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

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致虚守静----平淡处世《道德经》十六章有言:“致虚极,守静笃。

”这句话强调了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

我理解,所谓“致虚极”,就是“致极虚”;“守静笃”,就是“笃守静”。

我想,这是修道的基本方法。

“致虚极”是说,自己如果想修道的话,要努力使自己达到极端空虚的境界。

极虚指心灵一尘不染,近于真空,就是要去除世俗的妄念杂欲。

“笃”是敦厚,笃守就是坚守。

“守静笃”就是坚守静寂一个事物的发展至极点,必然会向其反面发展变化。

所以要能维持它的发展而不至于变为它的反面,就必然要先了解它的反面,在发展过程中不让其到达极点。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自居于弱势、静态而保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确实是看得很深。

老子提出了一个不分善恶美丑的观点,让我们不用好和坏,美和丑去评价别人,他认为美是因为丑的存在才有了美,善是因为恶的存在才有了善。

所以美只是一面,还有丑的一面,善也只是一面,还有恶的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

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

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

”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

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

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

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

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

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

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真”的理想追求,试图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设置一种人格追求。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倒退,但从文化意义上看,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自我与人性被压抑的现状,而用一种“反常”的方式来张扬自我与灵性。

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

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摈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强调人类应该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而不要过分地追求名利。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万物各有其性、物各有宜,强调顺就物性、因才而用、率性而行,反对任意作为,这自有其合理的因素,顺应自然、率性而行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主体价值活动的多元化倾向,有助于充分满足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创造精神。

它启发大学生努力追求科学真理,大胆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而且,“返朴归真”的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具有启迪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厌倦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看不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或心浮气躁等倾向,这样难免因基本功不扎实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当然“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思想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应该加以防止的。

崇俭节欲,谦下不骄对大学生品质的塑造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是治国修身的根本法则。

“治人事天,莫若啬”⑿,“啬”就是“俭”。

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质朴的境界。

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用于修身,则可以健康长寿。

为了达到崇俭的目的,老子主张“节欲”,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⒀。

所谓节欲,并非要禁绝人的生理欲望,而是要求没有个人的贪欲。

老子将贪欲视为最大的罪孽和祸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⒁他认为贪得无厌者的好景不会太长:“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⒂“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⒃而且进一步指出,人们为了养生而纵欲,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因为纵欲势必戕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强调崇俭抑奢的重要性,老子使用了极端的话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纵欲贪多的人必将成为众怒之敌。

他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⒅如果统治者为了追求丰厚的奉养而贪得无厌,那么人民就要冒死同他作对了。

因此,老子认为崇俭节欲是洽国、养生的最好办法。

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⒆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⒇老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有启发意义。

现在,在校园里,在学习上争先的人愈来愈少,而在生活气派上进行攀比的人却愈来愈多。

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已经程度不一地受奢侈消费畸形消费等病态消费的伤害,他们脱离经济能力盲目效阔,在价值观念上发生错位,以豪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

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否则,大学生美好的青春则有可能在享乐的浊流中被糟踏。

当然,老子“崇俭节欲”的思想并非是要我们抑制消费,他反对的是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

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浪费;主张钱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是因为,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

老子在提倡“崇俭节欲”、“返朴归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反对自满,反对逞强。

老子赞扬道的谦德说:“功成不名有……力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1)他要求人们效法道的谦德,做到“不自伐、不自矜”。

认为“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2)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谦下的美德,强调善于用人的统治者应该是谦下不争的,“善用人者,为之下。

”(23)只有对下级人员态度谦下,才能激发人心而使之尽力尽职,任何高傲凌厉的态度,只能招来下级的阳奉阴违。

老子把谦下作为他的三大法宝之一,响亮地喊出:“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24)认为只有具备谦下的美德,事事不争在别人的前头,其结果就可被人奉为首领,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

老子还进—步说:“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25)就是说,不要像美玉那样孤高自赏,潜身藏形,令人难见;也不要如坚石那样拒人琢磨。

这是从相反的方面说明要谦下,不要自视清高,要能容事容物。

老子告诫人们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26)看事情不专靠自己的眼睛,这样才能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明辨是非。

因为个人的智慧、知识和才能是有限的,谦下虚心能够集思广益;用众人之智,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快地进步。

我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学生应该从老子谦下不骄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要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个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尊重老师,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目空一切。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

(三)柔弱不争,虚怀若谷对大学生处世艺术的启示“柔弱不争”是无为的具体表现。

老子所说的“柔弱不争”,在许多场合下,不是故意宣扬失败主义,不要胜利,而是以不争为取胜的最好方法。

柔弱不争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多方面的品德。

第一,以柔克刚。

老子将柔弱看成是攻强克坚的法宝。

在对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强刚硬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毁坏。

故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他以水为喻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8)在许多场合,老子所谓的柔弱不争就是指不争强好胜,善于利用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以柔克刚,取得成功。

“以柔克刚”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和生存之道,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自我逞强的人总是多遇失败;而敢于表现柔弱的,反而保全了生命。

故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

”(29)强暴之人,总是不得好死的。

老子“以柔克刚”的这一思想启发我们大学生应要平和待人,不要盛气凌人,锋芒毕露,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应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做文明大学生。

第二,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老子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处世的“三宝”之一,后世人多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民族惰性的根源。

乍一看来,它的确是消极的东西,甚至可以被庸人懦夫作为甘居落后、不思进取的借口,但朝积极的方面理解,就会发现它富含哲理性。

“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自甘落后的爬行主义哲学,诚如“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一样,“不为先”是为了能驾驭天下的事物——“能成器长。

”(30)我们都明白欲速则不达,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

可见,“不敢为天下先”实在是深含哲理,具有合理因素。

它启发我们要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后发制胜。

作为学生,我们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因图谋眼前的利益,热衷于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而荒废了学业。

大学四年,正是打基础,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退守苦学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这有利的条件,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日后的长进作好准备。

第三,不争私利。

“不争之德”是老子大力倡导的一种美好的德行。

不争是老子针对当时争名夺利之风盛行而提出的,他不是消极地抵制社会的风潮,而是企图以不争私利的行为,达到令人争之不过的胜利后果。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2)老子认为,天之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33)人们一切都应该效法道,道生长万物,作育万物,但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已有,作育万物却不夸耀其能,长养万物而不主宰他们。

统治者如果能效法它,则可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4)老子不争私利的思想会使人联想到与世无争、不求上进等消极因素。

诚然,某些丧失进取之心者的确可以从老子的“知足不争”的思想中找到某种有限的安慰。

但老子倡导的“无私”思想,是指符合于道的德行,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表现。

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