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静人生经历以及带给我们大学生的启示——by葛慧敏
刘连仁的故事的启发
刘连仁的故事的启发
刘连仁,原名刘元喜,生于1913年,山东省高密县柏城镇刘家疃村人。
他因家境贫寒,19岁那年离家到大连谋求生活。
后来,他被日本雇主欺骗,贩卖到日本青森县的一个煤矿当苦力,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非人奴隶生活。
在日本煤矿期间,刘连仁饱受折磨,历经磨难,但始终坚定信念,设法逃脱。
1950年,他成功回到祖国,成为中日建交后回国的第一人。
刘连仁的故事感人至深,对我们有很多启示。
首先,刘连仁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的重要性。
在面对极度恶劣的生活环境和非人的待遇时,他从未放弃过回家的信念。
这种坚定的信念使他不断寻求逃脱的机会,最终成功回到祖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学习刘连仁的毅力,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关键。
其次,刘连仁的故事教会我们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
在日本煤矿期间,他不仅自己努力寻求逃脱,还帮助其他中国矿工共同脱离苦海。
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与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最后,刘连仁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在他漫长的奴隶生涯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和家人。
正是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使他不断努力,最终成功回国。
家国情怀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之一。
我们要时刻铭记家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刘连仁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我们要学习他的坚定信
念、团结互助和家国情怀,将这些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019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智慧阅读第三辑 执著的价值
2019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智慧阅读第三辑执著的价值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打工仔,在他23岁的时候,就走进了中国地名研究领域的最权威机构——中国地名研究所,成为中国地名研究方面的卓有成就的专家,他就是曾经当过泥瓦工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刘仁军。
他没有学历,没有学位,没有职称,更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关系,他凭借的完全是自己的实力。
他不仅能连续不断地背出全世界9000多个地名,而且对各地的长住人口、交通状态、名胜古迹和土特产品都了如指掌。
他是目前地名记忆数量方面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刘仁军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从他不太长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靠的是执著。
他对地理学习和研究的执著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上小学四年级时,他便对地理课本着了迷。
上别的课,他也偷偷地看地理书。
后来刘仁军不上学了,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摆弄地图。
父母认为他这样做是“游手好闲”,便让他去学瓦工。
他学瓦工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看他的地理书。
有时还跑到镇上买世界政区和中国政区的挂图,然后把它们按国界和省界剪开打乱,做辨认国名省名的游戏,加深记忆,而且乐此不疲。
不仅如此,每个星期,他都要骑40多公里的车,到南京市区的新华书店去抄资料,通常一抄就是一整天。
因此他被街坊邻居认为是“不务正业”,把他当成“疯子”,甚至还拿他当做“不学好”的典型教育子女。
由于刘仁军总是沉浸徜徉在他的地理王国里,工友们也都认为他脑筋有问题,经常说三道四。
对这些闲话,刘仁军从来不去理会,仍然执著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生活。
工夫不负有心人。
1998年,刘仁军从《扬子晚报》上看到一那么消息。
有个人在3小时50分的时间里背出4810个地名,便得到了上海吉尼斯总部的认证,获得了1998年度吉尼斯中外地名记忆方面的世界之最。
当时他已经能背出5000多个地名了,他决心打破吉尼斯纪录,获取新的“世界之最”。
为了不被干扰,他在南京郊区租了一间屋子,基本上足不出户,认真准备。
爱心奉献对大学生的意义
爱心奉献对大学生的意义据澎湃新闻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学生获得8000元奖学金后,又从父母处获得2000元支持,全部捐给了曾经支教过的蒲城县某学校,资助该校10名贫困小学生。
日前,记者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了解到,该学生系电磁场与无线电技术专业学生刘惠民,平时在校品学兼优、热心公益。
这次捐款虽然不多,但令人感动。
正如有人在学校官微介绍此事文章下的留言——“小兄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名字——惠民”。
刘惠民选择奉献的行动看上去并非惊天动地之举,捐款也的确称不上“巨额”,但这样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却彰显出无限的深意,可谓大学校园里一堂非常暖心的德育课。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奖学金属于学校、组织或国家对大学生学业或品德等的奖励,获奖者有完全的自主支配权。
而现实中,不少获奖者往往是将之用来请客吃饭或为自己买生活用品。
相比之下,愿意用奖学金做更有意义的事,如来捐助贫困地区学生,显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奖学金之“奖”的意义,满足了获奖者个人自我实现的深层心理需要,对贫困地区孩子来说也可谓最期待、最开心、最有爱的礼物。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当下大学生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非常态,往往局限于支教送教等社会实践项目。
而捐奖学金助学,很大程度上可谓开辟了两者新的沟通渠道,使青年与少年之间产生深深的联结,实现了一种双赢。
对于大学生来说,关注小学生成长,用一己之力成就他人,很有不忘初心的意思,是为学弟学妹们做榜样,也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小学生而言,他们固然需要资金帮助,但更需要他人的关心与关注,尤其是需要借助榜样的力量成长,通过向优秀的大哥哥大姐姐看齐,从小埋下砥砺奋进、热心奉献的种子。
由此可见,大学生捐助小学生,不在金额多寡,而是青年对少年的关爱以及少年未来对青年、社会的反哺。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奉献的过程中逐渐得到的。
一个人的幸福感往往取决于其被他人需要的程度。
特教概论刘春玲读后感
特教概论刘春玲读后感最近,我看了《特殊教育概论》这本书。
其中使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当今社会,特殊教育事业已成为世界性发展事业”。
由此可见,特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本书通过讲述了一个个特殊教育人的感人事迹,让我看到了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作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虽然他没有任何身份,但我相信在他身后站着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还有那曾经被自诩为“天朝大国”的清王朝所带来的落后的封建思想,以及被欺压的弱小民族的悲愤,还有着一群伟大人物所缔造的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殊教育事业,甚至被他们称之为“用残疾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事业”。
特殊教育事业是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各种实验,到推广普及,都离不开无数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与奉献。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最多的是生命的奇迹,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生命质量是非常高的,而且是充满光彩的。
我仿佛听到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却可以拥有健康的灵魂;不能拥有美丽的容颜,却可以拥有灿烂的笑容;不能拥有平坦的道路,却可以拥有正确的方向。
”那么,在特殊教育工作者身上表现得就是拥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而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学生更应该好好珍惜每一天,把握住每一天,不荒废每一天。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
特殊教育是指对有身心缺陷和障碍的儿童、少年进行特殊培养。
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体育课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殊教育工作者付出了比普通老师更多的汗水和劳动。
他们像特殊孩子的父母,做特殊孩子心灵上的知己,时刻陪伴在特殊孩子的身边,陪他们打球,陪他们散步,跟他们一起嬉戏。
他们像特殊孩子的朋友,给特殊孩子讲有趣的故事,逗他们开心,教他们知识,鼓励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
他们像特殊孩子的老师,给特殊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引导他们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从这本书里,我也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要有坚定的立场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工作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PPT课件1
1、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作用、为什么)P81
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 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对个人)
②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提升能力,提高道德境界。(对个人)
③服务社会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促进 社会和谐。(对社会)
(3)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做好准备。
我的收获
1、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为什么)P81 2、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怎么做)P83-P84
推荐观看
《暖暖的中国:火神山十天建成的真相 》 感受中国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服务社会、奉献 社会中收获快乐与成长,积极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 青少年。
你参加过哪些服务社会的活 动?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
这些平凡的服人、平务凡的事社哪些会让你感能动? 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②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提升能力,提高道德境界。(对个人)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志愿者:自愿进行社会公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 在那儿我不仅学会采摘、包装,更重要的是我克服了一向腼腆、不善交流的性格,学会了吆喝、推销产品,而且越来越自然,有时还会向过往的顾客介绍长沟的风土人情。 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1、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为什么)P81 当我成为一名 时,我会. 打扫社区卫生,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打扫社区卫生,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动?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
致志愿者:
•你不分男女老幼, •你来自四面八方, •你心中揣着“奉献”, •你头上顶着“无赏”。 •英雄的志愿者——真棒!
历史名片:刘仁静
历史名片:刘仁静1921年,19岁的刘仁静和张国焘一起被选为北京代表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是13名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
1922年,刘仁静又和陈独秀一起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他在会上聆听了列宁的报告,并代表中共发言。
1926年,陈独秀派他去苏联学习。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大革命失败。
托洛茨基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指责斯大林,引发了联共(布)党内的一场激烈争论。
中国留学生中不少人倾向托洛茨基的观点,刘仁静经过仔细比较和分析后,也赞同托洛茨基,从此成了托的信徒。
刘仁静于1929年春在列宁学院结业绕道欧洲回国时,出于对托的狂热崇拜,背着党去土耳其拜见了已被斯大林驱逐出国的托洛茨基。
回国以后,他自以为得了托洛茨基的“真传”,就与国内的一些托派分子联系,着手组织反对派,与党直接对抗。
结果被视为分裂党的罪魁祸首而将其除名。
抗日战争期间,刘仁静有心参加抗日事业,但内心仍坚持托派思想,不愿找共产党认错,就作出了去国民党机构工作的选择。
1949年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刘在上海,他经过将近一年的反复思想斗争,几经犹豫,最后决定赴京向党认错。
1950年8月,刘仁静到北京找了中央组织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中组部要他写出书面材料。
但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早在1937年斯大林已对托派定性为:“一伙无原则的和无思想的暗害者、破坏者、侦探间谍、杀人凶手和匪帮,是受外国侦探机关雇佣而活动的工人阶级死敌的匪帮”,并以共产国际的名义要各国党都按此定性对待本国的托派,中国共产党就一直以此为标准,把中国托派分子视作“完全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人民的卑污工具”。
所以刘到北京后,想找一些熟人联系都碰了壁。
董必武明说不见;李立三辞以不在家;吴玉章稀里糊涂接见了他,谈话不久,秘书就进来提醒吴,说此人不可接触;写信给廖承志,廖不答复。
刘当然不敢去打扰毛主席和周总理,最后刘少奇出面和他谈了一次话,态度、口气之严峻,也是他没有料到的。
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
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文/吴学超追求进步刘仁静,又名刘亦宇。
曾用名刘敬仁、刘竟仁、刘一宇、子云、澄宇、刘镜园、养初等。
1902年3月4日出生于湖北应城城关新集街(现书院街)。
父亲刘世芳,是清朝末年的穷秀才,在家乡办私塾,以教书为生。
母亲吴氏是温顺的家庭妇女。
刘仁静3岁就发蒙识字,后来入刘世芳私塾读《四书》、《五经》。
1911年进县高等小学堂读书,1914年高小毕业后,到武昌博文书院高等科,接受中学教育。
后因负担不起昂贵的学费而转学武昌私立中华大学附中。
在华大附中,刘仁静开始接触社会、接触各种思潮,读到了一些著名的刊物。
1917年10月8日,刘仁静参加了恽代英创办的互助社。
在恽代英的帮助下,刘仁静还学习了一些自强自励及待人接物的具体经验。
良师益友的帮助,使刘仁静进步很快。
他刻苦学习,努力上进,以有志用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年少气盛,常坚持己见,不能从全局着眼的毛病也较突出。
对于他性格中的主观偏执自以为是,恽代英一再指出“气不重,未能极意委曲以事天下,多正色斥呵他人之时,非与人为善之道。
”“多争气,虽失不全在养初,然事不贵争,争气恐为将来之累,谏人未能委婉。
”刘仁静后来的发展证明恽代英确实看得深刻、准确,可惜刘仁静没有能接受好友的教诲和引导。
少年刘仁静1918年7月1日,刘仁静满载互助社同仁的深情厚谊,肩负“将来为本校理科方面尽力”的重任,离开武昌到北京。
1918年夏,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预科。
他充分利用这个新天地里的各种条件,用功读书,课堂上攻读理科,课外阅读文艺小说,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并担任班级评议会的评议员。
1919年5月4日,年仅17岁的刘仁静参加了北大学生的天安门集会,后转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和几个同学奋勇爬窗进入曹宅,为大家开门,达到了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为民泄恨的目的。
此后,北京各校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发布保护卖国贼、镇压爱国学生的两道命令,组织学生上街演讲,刘仁静和同学们上街演说,当众昂然入狱。
与所有-PPT课件
把一份爱心和祝愿投了进去。看到这些,怎能不使我们感到欣 慰?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 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 才能是学生真正的爱。在他们看来,老师的笑容就是对他们的 理解、信任和宽容!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美丽的微笑留给 可爱的学生们!
发布者:王爱玖
郝雅婷,一个不爱说话胆小却学习努力的女孩,她是我们班的 学习委员,但一直因为不够坚强、爱哭,在班内只能起到表率作用, 管理能力却有待提高。二年级的一次演讲比赛她代表我们班参加, 那几天我眼见了孩子的付出和努力,最后却因为过于紧张没有取得 理想的成绩,孩子哭了,我好心疼可是我知道现在不是我该安慰她 的时候。于是我硬起心肠板着脸告诉她,哪里摔倒就要在哪里爬起 来,哭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不是老师想看见的。此后的多次班 会中我刻意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而影响升学考 试的实例。孩子很聪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我很少看见她的
——与所有爱好学习的朋友共勉 学习是成功者的乐趣与事业,成功者的标志就是热 爱学习。同时,学习又使人更加聪明与成功。条条大 路通罗马。进步是暂时的成功,退步不是永远的失败。 生命的旅程没有捷径,真实的成功与真实的失败一样, 都是生命的果实。真正的失败是害怕竞争,逃避学习, 放弃发展,成为人生的逃兵。人生之路只有一条:独 立进取,永不投机。人生成功的标志只有一个:发展 自我,探索生命。
发布者: 李丽
亲爱的小学数学55班的老师们: 我们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已学习三个月,截至 目前为止,有部分老师仍未行动以来,希望未完成作 业的老师抓紧时间完成。未按要求完成的老师,看到 简报后重新提交作业。我们的作业提交截止日期是11 月30日。谢谢大家!
研修随想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 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 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 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 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 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刘仁静 包惠僧 李汉俊 李达
中共一大代表中的陈公博、周佛海等五个落伍者的结局2010年03月12日19:21:3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一生。
像毛泽东、董必武,后来成为中共领袖、历史巨人;何叔衡血洒疆场,壮烈牺牲;邓恩铭、陈潭秋惨遭杀害,英勇就义;王尽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有的人因与陈独秀、张国焘矛盾较深,加之个性独特而宣布退党。
如李汉俊、李达。
但他们脱党而不放弃信仰。
李汉俊虽不在党组织中活动,却利用自己的“合法”职位,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最后以“共党首要分子”之罪名被桂系军阀杀害。
李达自省脱党是一生“最大的错误”,在1949年12月由毛泽东作为历史见证人、刘少奇作介绍人又重新入党。
然而,也有几个如同鲁迅先生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
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包惠僧、刘仁静便是如此。
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弃信仰,叛变投敌;包惠僧、刘仁静历经曲折,迷途知返。
这里,笔者对他们落伍后的言行作一勾勒,以飨读者。
二号巨奸陈公博托派分子刘仁静中共一大闭幕后,刘仁静回到北京。
他与邓中夏一道筹备创办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先驱》。
这份杂志在国内小有影响,深受广大青年朋友的喜爱。
后来,该刊迁往上海,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
192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他随陈独秀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因陈独秀不能用外语演说,刘仁静承担了大会发言任务。
会上,托洛茨基单独接见了他。
这使他受宠若惊,也为他日后对托氏理论产生信仰埋下了伏笔。
1926年,刘仁静受党中央派遣,再度赴莫斯科,进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学习。
学习期间,苏共爆发了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尖锐斗争。
斗争的结果,托洛茨基被开除党籍,并被驱逐出境。
得知这一消息后,刘仁静十分震惊,且与托氏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1929年4月学习期满后,他没有直接回国,在没有向党中央以任何形式请示的情况下,擅自去土耳其拜访流亡的托洛茨基。
【心得体会】听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的外甥女讲故事——党校学习有感
听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的外甥女讲故事——党校学习有感刘仁静19岁出席中共一大,参加建党,是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所有代表中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
1986年,刘仁静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
1987年8月5日,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夺去了刘仁静的生命。
1987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消息:“国务院参事刘亦宇(原名刘仁静)同志8月5日不幸逝世,终年85岁。
刘亦宇曾是中共一大代表。
向刘亦宇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人民出版社和国务院参事室为刘仁静举行了追悼会,虽然没有悼词,但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刘仁静年轻的时候,有“北大三杰”“小列宁”之称,因此他被广泛关注。
我所访谈的对象陈造容老师,是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的外甥女。
我是以刘老湖北老乡的身份去见陈造容的,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给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上水彩画课。
她的教学极其认真,上课之中会手把手地教学员画画,与学员互动非常充分。
学员哪里画得不对,她会先问学员怎么想的,然后再做讲解,并亲自动手帮学员改画。
她的讲课语言幽默,教室里时不时地传出笑声。
终于等到她下课了,我才快步走进她的办公室。
当得知我的来意后,她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给我讲了许多她外公刘老的故事,虽然后来刘老脱党了,但是他自己还是坚持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80年代后,刘老多次来过上海,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高度评价。
整个访谈,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四个方面: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关于中共一大红船会议有不少争议,除了开会的时间有争议之外,关于开会的人数也是争议的焦点。
见陈造容的时候,我就党史中的这个细节,与她进行了讨论。
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何叔衡没有参加红船会议,张国焘说的(《我的回忆》,明报月刊出版社,1971年版,第一册,第138页);二说毛主席没有参加红船会议,董必武的女儿董良翚回忆说:董必武文革期间在家里说的(《听父亲董必武谈党的一大》,《百年潮》,2012年,第5期);三说李汉俊没有参加红船会议,陈潭秋、刘仁静说的(《一大回忆录》,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第10页,第50页)。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采 访 刘 伟
从刘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劳动能创造人生价 值外,还包括?
对社会的奉献
3、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你在帮助别人后心情如何吗? ♥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2、我们应该怎么做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 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是否 应该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呢?
请大家右手握拳高举宣誓:
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 难,我都不会轻言放弃;因为我深知: 无论你自己觉得有多么不幸,永远有 人比你更不幸;无论你有多么了不起, 永远有人比你更强!别对自己说不可 能,我会全力以赴,用我的实际行动 回报父母,回报社会,让我们的人生 价值之光放出耀眼光芒!
● 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 会幸福吗? ♥ ● 一个没有亲情、友情、爱心的人 会幸福吗? ♥ ● 一个被公司开除,被国家驱逐的人,会幸福嘛? ♥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 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 途径。做到4“爱”。
根本途径
刘伟在《活着已值得 庆祝》里,讲述了事 故发生时周围人给他 的关爱,是邻居大叔 的不顾危险及时地将 他从高压线旁抱下, 是陌生的医生路人将 他送到医院,是患同 样疾病的病友们给他 的支持鼓励和榜样, 是父母妹妹的巨大的 爱,以及同学朋友的 援手 。
客观条件
我眼中的一大代表
我眼中的一大代表——刘仁静“共产党对我仁至义尽,不管我犯了多大错误,还是没有抛弃我,给了我生活上的出路。
”这句话是刘仁静的一句自述。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刘仁静曾是党的“一大”代表,在“一大”的13位代表中,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个,当时年仅19岁。
这位来自湖北应城的热血男儿,怀着满腔的激情和美好向往,投身滚滚的革命洪流。
然而,在这滚滚的洪流中,他人生的航船一度偏离了航向。
在他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上,充满风风雨雨、艰辛和曲折。
刘仁静的一生才可谓是风雨人生,1902年3月4日,刘仁静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城关,在父母的期盼下,刘仁静努力学习洋文知识,以求能出国深造。
这也为他在共产主义事业做贡献提供了文化基础。
后来,刘仁静考入了武昌博文书院,但因为家庭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又转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就读三年级。
在此求学过程中,刘仁静认识了许多思想先进分子,也阅读了一些进步的刊物,很快便成了《新青年》刊物最忠实的读者。
刘仁静有很大的学习,求知欲望,但因家庭条件太过艰苦,北大的教授胡适、李大钊都曾给他写过拖欠学费的保单。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就保存着李大钊亲笔写的一张字条:“刘仁静同学学费先由我垫。
李大钊”。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两年预科毕业后,刘仁静又转入和李大钊接近的哲学系学习,但没有多久刘仁静又转入英语系学习。
可以说,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日子,是刘仁静人生道路上最辉煌的一刻。
就在刘仁静进入北大的第二年,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刘仁静满怀热血的参加了这次运动。
1919年5月4日,数千名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
北京大学组织了讲演团,刘仁静与同学们一道,每天上街向群众宣传,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斗争。
1920年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和邓中夏创办并主编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同年9月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继又出席了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刘仁义启蒙母校,引领我走过美的历程
刘仁义启蒙母校,引领我走过美的历程启蒙母校,引领我走过美的历程文 | 刘仁义刘川学校,是我的启蒙母校,也是我人生起步的地方。
1969—1976年,我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开始走出家乡,走上新的求学和事业发展之路。
如果说,我这一生还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正是因为在刘川学校,我遇到了最好的启蒙老师,接受了最好的启蒙教育。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的老师引领我们一起走过的这一段美的历程,仍历历在目,它为我打下了人生的底色。
刘川学校鸟瞰图我的老师我上学时的老师,爱生、敬业、奉献,他们是深受学生和当地百姓敬重和爱戴的文化人。
是他们,带领我打开文化之门,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是他们,陪伴我走过人生最美的季节,并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他们一直是我心中,最甜的记忆,最美的化身,最爱的使者。
包俊贤老师,高小文化程度,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民办教师,是刘川学校的创校先驱。
他的语文素养很高,“三笔字”、绘画、表达等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
他尊崇孔子的教育思想,注重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庄重而不失温和,威严而不失亲切。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语文教学中,能亲自给学生作范文,启发引导学生如何从身边的自然人文环境出发,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他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求严格,对自己上学的几个子女也不例外。
要求其子女在学校时与其他学生一样,称呼他包老师,不能搞特殊。
刘玉忠老师,高小文化程度,民办教师,是一位有教育情怀、育人担当的好老师。
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特别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敢于惩戒。
他教学声音洪亮,纪律严明。
他喜爱书法,当年刘川村很多人家的厅房里都挂着他写的中堂。
第二排从右到左:第5:王志荣,第6:包其芬,第7:李遇文,第8:包俊贤,第9:刘玉忠刘满福老师,初中文化程度,民办教师,对我的教育影响很大。
记得上小学时,仲夏的一天,我和同学在河里玩耍,上课迟到了。
走进教室后,刘老师把我拉到他的身旁,左手抓住我的右手,右手把食指中指合在一起,一边抽打着我的小胳膊,一边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妈妈顶着酷暑烈日爬山涉水上地干活,是多么的不容易,你还不好好上学,上课迟到,这么做多么地对不起大人!”等等。
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家荐读」
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家荐读」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家荐读」《一个人的课堂》对留白、长镜头等电影艺术手法的运用,让影片具有独特的美感。
导演对空镜头的运用通常能够很好地实现留白这种艺术手法。
空镜头常常能够给人们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让观众在画面中融入自己的故事。
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般,“空”恰恰却是一种饱满的表达。
下面是的关于一个人的课堂范文,欢送阅读!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以江西赣州地区宁都四中曾庆平老师为主人公原型,着力刻画宋文化的敬业精神以及与留守儿童唐明明之间的师生之情。
有人曾经说过:“生命就是他的追寻过程和创造过程,生命的意义并不在那个最终的结局上面而在生命的过程中,当生命把它所追寻所创造的全部内容都展现出来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实现了。
”宋文化老师一直执着于讲台,哪怕只有一个学生都坚守在教学岗位上。
当他把知识传递给明明,看着明明走进更好的学校时,他的生命价值便得以表达了。
农村代课老师或许是落寞的,可是为了让住在大山里的孩子有书读,一切就变得有价值了。
《一个人的课堂》题材充满着温情,虽然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他们本身的命运是有一些悲凉的,但是他们之间的故事却处处感动着我们。
影片淡化了宋文化以及明明的悲苦,而多了一份温暖。
整部影片的镜头是充满诗意的,正如俄罗斯电影人德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所认为的,“诗”是一种对世界的了解,一种表达现实的特殊方式,反映在电影中便是“一种生命的准确观察”。
诗意是电影出彩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质朴的农村在镜头下是唯美、清新的,画面时时展现着诗歌一样的美感。
无论是中国的诗歌还是国画都在追寻意境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中国美学委婉的表达。
在《一个人的课堂》里导演力求实现自己唯美的审美风格。
上天在某些方面一定是公平的。
越是经济贫困的山村,或许它的风光却是出人意料得美。
电影中并没有炫酷的特效镜头,但每一场画面都是精雕细琢,简洁而洗练的。
镜头下的山村风光也是没得如出水芙蓉,天然雕琢。
一个自然美丽的山村,雨中显得特别空灵,故事就是在这里缓缓展开的。
刘仁静的风雨人生路
刘仁静的风雨人生路王腊成【期刊名称】《文史精华》【年(卷),期】2000(000)009【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刘仁静曾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
“一大”13位代表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是年只有19岁。
这位来自湖北省应城的热血男儿,怀着满腔的激情,投身滚滚的革命洪流。
然而,在这滚滚的洪流中,他人生的航船一时间却偏离了航向。
在他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上,充满风风雨雨、曲折和艰辛。
参加“互助社”结识恽代英刘仁静1902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城关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
小时候,在应城小学读书,1914年春考入武昌博文书院,两年后升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就读。
武昌中华大学在当时是比较开放的学校,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之外,允许学生有自由研究的空间和接触社会的机会。
因此,刘仁静利用自由时间,阅读了一些当时比较进步的刊物,如《新青年》、《甲寅》、《学生杂志》、(科学》等。
刘仁静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新思想的影响。
1927年11月,挥代英和几个中华大学部的学生组织成立了“互助社”。
“互助社”不是政治组织,也不是学术团体,这是一个专门团结与培养善男善女的社会团体。
其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
”参加这个组织的大都是中学部的学生,刘仁静参加了这个组织,并和浑代英一起组织活动。
浑代英比刘仁静大6岁,在各方面都给刘仁静以帮助。
...【总页数】4页(P)【作者】王腊成【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231【相关文献】1.刘仁静与史静仪的情感纠葛 [J], 苗体君;窦春芳;2.论李汉俊、刘仁静建党观念的分歧 [J], 马晴;臧子明;宋业臻3.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 [J], 窦春芳4.风雨人生路——读赖大超著《一个红小鬼的风雨人生》 [J], 吕坪;曾建昭;5.刘仁静的风雨人生路 [J], 王腊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仁静人生经历以及带给我们大学生的启示
——by葛慧敏
一、人生经历
A、家庭背景与所受教育
1902年3月4日,刘仁静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城关。
他的祖上是开杂货店的。
他的父亲刘世芳考中秀才后,在家里开办私塾谋生。
他的母亲是个文盲,一个温顺的家庭主妇。
因为刘仁静在家里是长子,父亲就把自己没有完成的科举志愿寄托给了儿子。
科举考试废除后,父亲再三考虑,决定让刘仁静学好洋文,以求能出国深造。
1914年春,刘仁静考入武昌博文书院,这是英国教会办的一所远近闻名的语言学校,在校学生只会死读书。
因为家庭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两年后他转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就读三年级。
武昌中华大学在当时是比较开放的学校,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之外,允许学生有自由研究的空间和接触社会的机会。
该校涌现了一批后来十分有名的政治家,如恽代英、林育南。
刘仁静利用自由时间,阅读了一些当时比较进步的刊物,很快便成了《新青年》刊物最忠实的读者。
1918年7月,刘仁静中学毕业,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他先在北大理科读了两年预科,其间家庭无力支付高额的学费。
为了能继续学业,北大的教授胡适、李大钊都给他写过拖欠学费的保单。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就保存着李大钊亲笔写的一张字条:“刘仁静同学学费先由我垫。
李大钊”。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两年预科毕业后,刘仁静又转入和李大钊接近的哲学系学习,但没有多久刘仁静又转入英语系学习。
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日子,是刘仁静人生道路上最辉煌的一刻。
B、年少热血—五四时期的刘仁静
就在刘仁静进入北大的第二年,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
北大的一次学生集会中,学生领袖罗家伦正在发表后来被称作“五四宣言”的演讲,刘仁静悄悄地挤进会场,怀里揣着一柄尖刀,他打算用这一柄尖刀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唤醒这个危亡民族的生机。
当刘仁静拔出尖刀,向自己腹中刺去时,被身边的同学发现,刀被夺下。
1919年5月4日,数千名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
北京大学组织了讲演团,刘仁静与同学们一道,每天上街向群众宣传,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斗争。
据朱代杰回’忆说:“刘仁静是个雄辩家,他谈锋甚健、洞察事理,每有争论必滔滔不绝,从不服输。
”在这场运动中,当学生游行的队伍来到赵家胡同时,曹汝霖家大门紧锁,愤怒的学生打碎曹家的玻璃,瘦小的刘仁静骑在匡互生的肩膀上,钻进曹宅。
门打开后,学生冲了进去,接下来就是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
当军警过来捕人时,因为刘仁静个子矮小,根本不像大学生,竟然没有人抓他。
在6月3日的街头演讲时,刘仁静被警方逮捕,判刑一个月。
17岁的刘仁静面对铁窗生活,毫不畏惧,李大钊夸他“小小年纪肯奋斗!”刑满释放后,刘仁静回校继续读书。
C、受熏陶,走上马克思之路
在北大读书期间,刘仁静经常在图书馆学习,还结识了当时在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
在此期间刘仁静阅读了一些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
因为刘仁静是学英语专业的,李大钊就让他研读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他年纪小,记忆力强,人又特别聪明,很快就熟读了许多马克思的著作,而且
与人谈话时,开口闭口都是马克思如何如何说,当时的北大人给他一个诨号“小马克思”。
由于受马克思主义和“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刘仁静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刘仁静的入党经历
1920年春,刘仁静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同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经罗章龙的介绍,刘仁静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一开始有10名成员,后来黄凌霜等无政府主义者退了出去,只剩下李大钊、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4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刘仁静荣幸地被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为“一大”代表,和张国焘一起出席了党的“一大”会议。
推举刘仁静为“一大”代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据茅盾先生回忆,当时张国焘、邓中夏、刘仁静在党内被誉为“北大三杰”。
刘仁静的同学陆立之在评价刘仁静时说:“刘仁静个性执拗,他对信服的理论知识或文化艺术,始终不渝;秉性耿直,从来不耍手腕,因此也惹来不少是非。
”
就这样,当时仅有19岁的刘仁静成为了“一大”中最年轻的代表。
E、人生之歧路
1926年九月,在婚姻方面受挫后,刘仁静被派往苏联进行学习,而就在这段期间内,刘仁静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的大革命失败。
托洛茨基在中国革命问题上认为:是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导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并极力指责斯大林,为此在联共(布)党内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
中国留学生中不少人倾向托洛茨基的观点,刘仁静经过仔细比较和分析后,也赞同托洛茨基,他还研读并收集了托的不少论著,从此成了托的信徒。
1929年8月16日,刘仁静回到上海,党中央立即派恽代英找刘仁静谈话,刘仁静不但不接受党中央的意见,还公然以反对派立场批评党内的官僚化,还鼓吹托洛茨基的理论。
大约在1931年,中国的几个托派组织终于统一了,但是刘仁静总以见过托洛茨基自居,自称是“托洛茨基代表”、“正统托派”、“托洛茨基的钦差大臣”,引起托派组织成员对他的反感。
不久,刘仁静在托派组织中相当孤立,后来被赶出了托派组织。
他又想和陈独秀合作,遭到陈的拒绝。
这样,刘仁静竟成了托派中一个游离于各派组织以外的孤家寡人。
1948年,受时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之邀请,来到国民党政治研究室当了研究员及国民党国防部镇江教导所工作。
此时的刘仁静已完全投靠国民党,走向人民的反面,开始写反共文章。
F、认识错误,悔悟重来。
1949年后,刘仁静由上海来到北京,他向中共中央组织部写了一份悔过材料,刘少奇同志在百忙中亲自找刘仁静,对他进行了认真耐心地教育。
后来,刘仁静被安排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讲师,教政治经济学课程,同时兼任苏联专家的翻译。
为了工作的方便,他改名为“刘亦宇”。
1950年,刘仁静还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土改工作结束后,为更好地发挥他的一技之长,他又被调到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翻译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署名“刘若水”。
G、命途多舛,再次入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刘仁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被红卫兵抓捕关进秦城监狱,从1966年一直关押到1978年。
后来,毛主席知道了这件事,毛主席说:“有些老托派,像刘仁静,不要关了吧。
”很快,刘仁静就从秦城监狱被放了出来,为了刘仁
静的人身安全,避免再次被红卫兵揪斗,有关部门不敢把刘仁静送回家去,只得把刘仁静单独安排在另外一所监狱内,他独住一间房子。
后来,组织上又把刘仁静调到少年管教所内看管果树。
H、一生终结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了1986年,刘仁静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
可好景不长,1987年8月5日清晨5时许,刘仁静起床后,按惯例到自己住宅对面的北京师范大学广场参加晨练,在穿越马路时,被一辆疾驰的22路公交车撞倒,刘仁静的颅骨碎裂,当场死亡。
一位邻居见状,还是把他送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262医院,进行一番抢救后,刘仁静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二、对于大学生的启示
1、好读书,读好书。
在北大学习期间,刘仁静利用良好的图书馆资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而在这些书
籍中,包含了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多读书
使人增广眼界,扩充听闻;而读好书使人多思多想,不断向内探索且向外追求,提
升个人的境界与水平。
我们当代大学生身处信息发达电子传媒兴盛的大数据时代,
每天被动地接受大量的没什么营养与内涵的信息,更加需要把自己沉淀下来,多多
阅读书籍,探寻前人的精华,并自省,自思,从中受益。
2、要有个人独立的,有思考的并且经前人指点后正确的看法。
在托论盛行的时候,刘仁静经过个人的一番思索,选择了崇尚托论,从此走上了错
误的方向。
也许他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但是由于当时的他还过于年轻,对很多
问题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作为判断是非的基础,因而对待问题不具有足够成熟而深
入的判断,加之没有前人的指点,因而走错了路。
我们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
现象,一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见解;当遇
到一些自己难以认识的问题时,要寻求明智的前辈们予以指导,把握好人生前进的
方向。
3、要有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
中晚年的刘仁静在发现自己所错之事后能够及时纠正,这是我们大学生值得学习的
地方。
4、要怀有一颗热血的、为祖国用力跳动的心脏
青年时期的刘仁静曾经想用个人牺牲换取国民意识,是多么的伟大的行动。
虽然行
为过激,但其精神仍旧值得我们学习。
今日,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我
们青年人正是这一阶段的中坚力量,拥有一颗热血的心,才可能会有所成就,才有
可能为祖国腾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