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检定证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样本数字压力计
检定证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证书编号174702400溯源单位省院仪器名称数字压力计出厂编号/测量范围(-0.1~6)MPa 检定结论0.05级合格溯源使用的标准器带平衡式液柱活塞式压力真空计/活塞式压力计测量范围(-0.1~0.5)MPa/(0.1~6)MPa测量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差0.005级一、评定依据:1.JJF 1059.1《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2.JJG875-2019《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二、环境条件:20.3℃,41.5%;三、数学模型:s-P P =∆∆——压力示值误差P ——数字压力计的上行程和下行程的示值平均值;s P ——检定数字压力计的标准器的示值;四、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来自数字压力计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1u :因测量数据列不可得,根据检定证书的测量结果,在上行程和下行程取该点的测量误差最大值做为区间半宽,计算其示值误差,按照B 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取均匀分布,包含因子3=k 进行计算:i axi P u ⨯∆=3m 1。
2.来自环境影响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2u :由证书可知其检定环境符合规程要求,该项不计。
02=u 。
3.来自标准器引入的不确定度3u :由证书可知其检定所用计量标准器为0.005级,(-0.1~0.5)MPa 的带平衡液柱活塞式压力真空计,量程为0.6MPa 和(0.1~6)MPa 的活塞式压力真空计,其量程为5.9MPa。
按B 类不确定度评定,取均匀分布,包含因子3=k 进行计算:量程⨯=3%005.03u 。
cu 1u 3u 五、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根据不确定度的传播率,数字压力计示值误差的相对不确定度公式计算如下:2322222212c 31u c u c u c u ++=各分量不相关,相关系数为1,计算结果见表1:表1测量不确定度计算结果标准器示值/MPa 正行程平均值/MPa 反行程平均值/MPa /MPa /MPa MPa U (k =2)/MPa U r (k =2)/%FS -0.08-0.0802-0.08020.000120.000020.000120.00030.004-0.04-0.0401-0.04010.000060.000020.000060.00020.002-0.02-0.0201-0.02010.000060.000020.000060.00020.00200.00000.0000/0.000170.000170.00040.00610.99990.99990.000060.000170.000180.00040.0062 2.0000 2.00000.000000.000170.000170.00040.0063 3.0001 3.00020.000120.000170.000210.00050.0074 4.0003 4.00040.000230.000170.000290.00060.0095 5.0004 5.00060.000350.000170.000390.00080.01366.00056.00050.000290.000170.000340.00070.011六、扩展不确定度数字压力计的扩展不确定度U=ku c (k =2)计算结果见表1;用满量程的百分数表示见表1。
不确定度报告
不确定度报告在科学实验和测量中,不确定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代表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是对测量结果的范围和精确度的一种描述。
在进行任何科学实验或测量时,我们都需要对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和报告,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报告将介绍不确定度的概念、评估方法和报告要求,以及在实际测量中如何应对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范围。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仪器精度、环境条件、人为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出真实值。
因此,我们需要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和报告,以提供一个客观的范围,来描述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评估不确定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标准偏差法、最大偏差法、合成不确定度法等。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以确保对不确定度的评估是准确和可靠的。
在评估不确定度时,需要考虑到所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包括仪器精度、环境条件、人为误差等,以确保对不确定度的评估是全面和准确的。
在报告不确定度时,我们需要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评估方法、评估结果、不确定度范围等。
报告应该清晰明了,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明测量结果的单位和精确度,以便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测量结果的含义和可靠程度。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如何应对不确定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实验或测量时,我们需要尽量减小不确定度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测量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不确定度是科学实验和测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进行任何科学实验或测量时,我们都需要对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和报告,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评估不确定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报告不确定度时需要提供详细的信息,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如何应对不确定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1.识别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在医学实验室中构成测量不确定度的4个主要分量主要包括“检验过程不精密度”、“校准品赋值的不确定度”、“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
我们参考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和CNAS-TRL-001:2012《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达》的要求,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评估了本科室申报的定量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
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我们只评估了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度。
2.目标不确定度2.1 确定的检验程序在正式启用前,实验室应为每个测量程序确定目标不确定度,即规定每个测量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性能要求。
2.2 检验科每个测量程序的目标不确定度由各实验室确定。
2.3 各实验室在确定目标不确定度时可以基于生物变异、国内外专家组的建议、管理准则或当地医学界的判断。
根据应用要求,对不同水平的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不确定度。
2.4目标不确定度如下:2.4.1临床化学项目将TEa(国家标准(GB/T20470-2006)、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2.4.2血液学项目,将TEa(行业标准WS/T406-2012)指标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3.确立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若输出量为Y(被测量值),输入量X的估计值为xi,则被测量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1,x2,x3,x4…);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只对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进行评估。
4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4.1 A类评估:检验过程不精密度评估样本使用高低2个水平的室内质控品作为实验用样本。
计算本室2水平质控品的日间精密度。
计算批间变异系数CV。
=批间u 批间CV4.2 B 类评估:校准品赋值的不确定度评估信息来源于厂商提供的校准品溯源性文件。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一、概述1.1 测试标准:GB/T1.2 测试环境:温度21℃, 相对湿度65%二、建立数字模型x = xi式中: x ---调湿后织物的断裂强力,Nxi----几个试样的平均断裂强力,N三、不确定度的来源3.1不确定度来源图示如下:强力仪数字修约拉断强力(N)纱线均匀度试样宽度偏差样品间差异试样夹持状态经密度纬密度测试的重复性3.2不确定度在测试过程中主要来源:3.2.1 测试的重复性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a. 样品间差异:织物的经密度、纬密度及纱线自身均匀度的差异构成了样品间的差异。
b. 试样宽度偏差:标准规定试样宽度为50mm,如最后一根纱线超过半根则留之,未超过半根则不留,这就导致试样宽度不一致,影响试样的断裂强力。
c. 夹持状态不理想:按要求夹口线应与拉伸线垂直,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织物懂得经纬向分布不平直均匀,难以控制到理想状态,不同人员对同样品作测试的结果也会有差异。
3.2.2 数字修约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3.2.3 强力仪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由于仪器跟踪应力的灵敏度导致自动显示终端的最大示值误差。
四、不确定度的评定4.1 测试的重复性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设计方案如下:取同批样本的六个样品,各裁取经向、纬向各3块,长300mm,宽约60mm,再修正到50mm,如最后一根纱线超过半根则留之。
两个不同方向断裂强力的测试结果见表1。
注:u (x ) 表示试验重复性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其计算方法为:u (x ) =nx u )(=3.68 N ,其中:s(x i ) = 2)x - (x i 1-n 1∑=15.61N 4.2 结果数字修约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因结果报告应为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此值大于10N 且小于1000N 。
那么最大可能值的半宽区间a=1N/2=0.5N ,取矩形分布,按JJF1059-1999中5.6评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u (修约)=35.0=0.29N4.3 匀速拉伸试验仪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拉伸强力仪经校准后,给出强力机最大示值误差的相对不确定度:u rel (示值)=0.3%,k =2当断裂强力为780N 时,u (示值)= 0.3%/2×780 = 1.17 N五、合成不确定度关于断裂强力不确定度的合成不确定度为:u c (y )=()222((仪器)修约)u u x u ++ = 3.87 N六、扩展不确定度取k =2 ,U = k × u c (y )= 2×3.87N=7.7N七、结果报告按GB/T 3923.1-2013和ASTM D5035-2011对织物进行拉伸强力试验: 经向断裂强力为780N ,U =7.7N ,k =2 同理,纬向断裂强力551N ,U =7.6N ,k =2八、编制审核人信息 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工业铂电阻温度计—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工业铂电阻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一、测量过程简述:1、测量依据:根据国家JJG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
2、测量环境条件:温度19.8℃,湿度32.0%RH 。
3、测量标准: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4、被测对象:工业铂热电阻。
5、评定方法:用二等铂电阻温度计队工业用的铂电阻进行检定,以水的沸点100℃为例利用比较法对该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二、评定的数学模型:()()()**∆•+=t t x t dt dR R dt dR R R /// 式中: Rt —t 温度时被测热电阻的实际电阻值;Rx —t 温度附近x ℃时被测热电阻测得的电阻值;()t dt dR /—t 温度时被测热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t dt dR /—t 温度时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 ()****-=∆∆x t R R R R —; R t *—t 温度时标准温度计的电阻值;R x *—x ℃时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电阻值;三、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标准不确定度u (R x )记作u (x )由5个不确定度分量构成1、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x u 的评定在0℃时,根据检定规程规定,Rtp 的检定周期不稳定性为1.9mk ,属正态分布,k =2,则:mk mk x u 95.029.1)(1==同理,100℃时,根据检定规程规定,Rtp 的检定周期不稳定性为1.9mk ,属正态分布,k =2,则:mk mk x u 95.029.1)(1== 2、恒温槽带来的不确定度()2x u0℃制冷恒温槽制冷恒温槽的扩展不确定度()06.02=x u ℃,k =2不确定度区间的半宽:30mk 0.03℃℃/206.0===a认为均匀分布,则3=k ()mk mk k a x u 32.173302===估计()()1.022=∆x u x u ,则自由度()502=x v 。
单相标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电子式单相标准电能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一、概述1、测量依据: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
2、环境条件:温度(20±1)℃,相对湿度(60±15)%RH。
3、测量标准:本次使用的测量标准为0.05级三相电能表检定标准,型号为S—6502;检定装置为0.1级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型号为ST—9001D1B。
4、被测对象:单相标准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为0.1级,型号为BDJ—1A。
5、测量项目及过程:被检表连接在检定装置上,由输入电压和电流经过有源补偿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送入电流一频率变换器转换成信号,由计算机精确地计数和运算,并根据累计电能和预置的参数,计算相对误差。
6、评定结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条件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二、数学模型γH=γW0式中:γH—被检标准表的相对误差;γW0—检定装置测得的相对误差。
三、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1、输入量γW0的标准不确定度u c的来源主要有几方面:u1—该不确定度分量主要由被检标准表的重复测量引入的,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u2—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项,采用B 类评定方法;2、标准不确定度u1的评定该不确定度分量主要由被检标准表的重复测量引入的,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
本次测量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相同人员,使用相同仪器,对被检单相标准电能表,220V 5A cosφ=1.0时,重复接线,重复测量10次,得到1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合并样本标准差:S= ∑=--10102)()1(1iixxnn=0.00072%3、标准不确定度u2的评定该不确定度分量是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误差引起的,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装置准确度等级为0.1级,估计为巨形分布,取a=0.1;包含因子取k=3:u2=a/3=0.1/ 3=0.0577%四、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的估算标准不确定度u c的计算u c=[ u12+ u22]1/2=[( 0.00072%)2+(0.0577)2]1/2=0.0577%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五、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置信概率p=95%,取k=2,得到:扩展不确定度U95为U95=ku c=2×0.0577%=0.1154%六、不确定度报告0.1级BDJ—1A单相标准电能表在220V 5A cosφ=1.0时相对误差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95=0.1154% (k=2)2009年6月23日。
钢直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1 概述 1.1 测量方法: 依据 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85%RH 。 1.3 测量标准:三等金属线纹尺 1.4 测量对象:1000mm 钢直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20mm。 1.5 测量过程 钢直尺测量时,将放置在检定台上的钢直尺和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调至平行,并使 两尺的首端(零位)对准,然后在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上直接读出被测尺的示值误差。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参照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2 数学模型 △L=△е 式中:△L—钢直尺的示值误差; △е—钢直尺在三等金属线纹尺上对应的偏差读数值。 3 输入量△е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u (e3 )
L a 3
0.006mm
第 1 页 共 3 页
单位 mm
测量点
200 0.001
400 0.002
600 0.003
800 0.005
1000 0.006
u (e3 )
3.4 三等金属线纹尺和钢直尺线膨胀系数存在不确定度, 当温度偏离标准温度 20℃引起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 u (e4 ) 的评定(采用 B 类方法进行评定) 由于三 等金属线纹尺和钢直尺的线膨胀系数,钢直尺的线膨胀系数分别在 αs= (16.5±1)×10-6/℃和α=(11.5±1)×10-6/℃范围内分布,两者线膨胀系数中心值差为△α 应在(5±2)×10-6/℃范围内服从三角分布,该三角分布半宽 α为 2×10-6/℃,包含因子 κ 取 6 ,L 以 1000mm 代入,△t 以 2℃代入,得
不确定度来源 校准钢直尺时人眼分辨率 标准金属线纹尺示值误差 温度偏离标准温度 被校准钢直尺和标准金属线纹尺线 膨胀系数的不确定度 被校准钢直尺和标准金属线纹尺两 者温度差
不确定度报告
不确定度的评定一、概述:1、测量依据评定方法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测量依据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的规定2、测量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40-75)%RH3、测量标准使用GST3003直流标准信号源,量程(0-100)mv,△d=±(0.01%读数+0.003%量程),标准水银温度计(0-50)℃。
4、被测对象本次评定对象是分辨力0.1℃,准确度等级0.5级的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规格为K分度,测量范围(0-999.9)℃。
5、检定方法按照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中“输入基准法”规定,检定点按200℃、400℃、600℃、800℃顺序检定,每个检定点两个循环测量中取误差最大值作为该仪表在该测量点的基本误差。
二、数学模型△t=td-ts-te△t:仪表示值误差℃td:仪表的显示温度值℃ts:标准器毫伏值对应的温度值℃te:冷端温度补偿对应的环境温度值℃三、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1、输入量td的标准不确定度U(td)的评定输入量U(td)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由两部分:测量重复性U(td1)和仪表的分辨力U(td2) 1.1、测量重复性的标准不确定度U(td1)的评定采用输入基准法测量,并用A类评定法确定不确定度,在200℃、400℃、600℃、800℃各测量点上分别连续10次测量,得到各测量列及标准偏差如下表:采用B类评定法评定不确定度,由仪表分辨力b导致的示值误差区间半宽为a=b/2, 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3 ,因此U(td2)=0.05/K=0.05/ 3 =0.029℃输入量的不确定度U(td)=u2(td1)+u2(td2)200℃:U(td)=(0.045)2+(0.029)2=0.054℃400℃:U(td)=(0.040)2+(0.029)2 =0.049℃600℃:U(td)=(0.033)2+(0.029)2=0.044℃800℃:U(td)=(0.047)2+(0.029)2=0.055℃2、输入量ts的标准不确定度U(ts)的评定输入量ts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直流标准信号源的误差,采用B类方法评定,其误差分布按均匀分布考虑K= 3 ,△d=±(0.01%读数+0.003%量程):200℃:△d=±(0.01%×8.138+0.003%×100)/0.040=0.095℃, U(ts)=0.095/ 3 =±0.055℃400℃:△d=±(0.01%×16.397+0.003%×100)/0.0425=0.109℃,U(ts)=0.109/ 3 =±0.063℃600℃:△d=±(0.01%×24.905+0.003%×100)/0.0425=0.129℃,U(ts)=0.129/ 3 =±0.075℃800℃:△d=±(0.01%×33.275+0.003%×100)/0.041=0.154℃,U(ts)=0.154/ 3 =±0.089℃3、输入量te的标准不确定度U(te)的评定输入量te的标准不确定度来自标准水银温度计的修正值.,采用B类方法评定,其误差分布按正态分布考虑K=2.58由所用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证书查得(20.2℃)修正值△t=-0.03℃,则U(te) =-0.03℃/2.58=0.012℃四、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的评定由于td和ts、te彼此相对独立,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计算:Uc=u2(td)+u2(ts)+ u2(te)200℃:Uc=(0.054)2+(0.055)2+(0.012)2 =0.078℃400℃:Uc=(0.049)2+(0.063)2+(0.012)2=0.081℃600℃:Uc=(0.044)2+(0.075)2+(0.012)2=0.088℃800℃:Uc=(0.055)2+(0.089)2+(0.012)2=0.105℃五、扩展不确定度U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U=k×Uc200℃:U=2×0.078=0.156℃400℃:U=2×0.081=0.162℃600℃:U=2×0.088=0.176℃800℃:U=2×0.105=0.210℃六、结论根据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的规定,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的技术条件下,用GST3003直流标准信号源作为标准器,按输入基准法对配K型热电偶、测量范围(0-999.9)℃、分辨力0.1℃、准确度等级0.5级的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00℃:U≈0.16℃400℃:U≈0.16℃600℃:U≈0.18℃800℃:U≈0.21℃置信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1/5。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序号 来源 读数重复性 刻度误差
1m m u 2(l ) u (ls ) 0.577m m 3
u1(l ) mm
分布类型 正态 矩形
符号
1 2
u1 s1
u2
0.088 0.577
3/16/2015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于两不确定度分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故
uc(l ) u12 u 2 2 0.0882 0.5772 mm 0.584mm
l x ls
式中,的数学期望为零,即 E (ls ) 0,但需考虑其不确 定度,即 u(ls ) 0
3/16/2015
3、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本测量共有两个不确定度分量,由读数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 度 u ( x) 和带尺刻度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 u(ls) (1)读数x 的不确定度, u1(l ) u( x) 若6次测量结果分别为 10.0006m 10.0004m 10.0008m 10.0002m 10.0005m 10.0003m 则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 x 1 n xi 10.00047
3/16/2015
3/16/2015
带尺刻度误差xl?l3302015式中的数学期望为零即定度即u?但需考虑其不确0slxl????sle?0?sl3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本测量共有两个不确定度分量由读数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和带尺刻度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1读数的不确定度若6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00006m100004m100008m100002m100005m100003m则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x?xxuslu?x1xulu????i??nix0004700047101013302015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为故ixn1mmxsxulummnnxxxsnii088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 副本
x
n
Si =
i 1Leabharlann ji xj
2
n 1
Sp =
1 m
s
j 1
m
2 j
x
n
Si =
i 1
ji
xj
2
n 1
合并样本标准偏差计算公式:
Sp =
1 m
s
j 1
m
2 j
式中:j—组数,j=4 ; i—测量次数,1,2,„,5 其自由度为:v = m(n-1)
表一
试验重复性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M
标准差为:
1 n
M
i 1
i
n
i
SR
(M
i 1
n
M) 2
n 1
则所求复现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为:u(X2)R = SR 原始记录和计算结果可采用表3进行。本评定对同一个材料,由同一人在2011年6月期间共监测了5次,检测试样为制定 塑料试样块。则根据上述公式求得硬度计复现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s)
而在试样表面多次测量硬度值,将硬度5次平均值作为材料的平均值而报告出结果,其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u (X 1 ) R
SP K
2.0623 5
0.9223(HRR)
自由度 VSP = m(n-1) = 16 2、硬度计复现性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X2)R 在洛氏硬度计工作期间的各个时期对同一标准块或试样都测定一组数据并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根据这些平均值 求出其标准偏差来计算复现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如果各时期各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为M1,M2,„Mn,则总平均值:
0.714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评定目的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4.1建立数学模型4.1.1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1,X2,…,X N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Y=f(X1,X2,…,X N)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
必须注意,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
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偏导数Y/x i=c i称为灵敏系数。
有时灵敏系数c i可由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 i,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4.3.1A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a对输入量X I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x1,x2,…x n。
液相测量富马酸的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缩苹果清汁样品中 富马酸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一.实验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缩果汁中富马酸的含量 二.测定方法: 1.主要仪器和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富马酸标准储备液:1000mg/L ,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2.1方法依据:SN/T2007-2007进出口果汁中乳酸、柠檬酸、富马酸含量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2.2试样溶液制备:称取浓缩果汁试样约5g(精确到0.0001g)于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用带有0.45μm 水系滤膜的针头式过滤器滤入样品瓶,富马酸的含量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进样量20μl ,外标法定量。
2.3色谱条件:流动相0.1mol/l 磷酸二氢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2.4,过0.45μm 滤膜;流速0.6ml/分钟;柱温40℃,进样量20μl ;色谱柱ODS 柱,5μm,检测波长210nm 三.数学模型:X=1B m f B V c ⨯⨯⨯⨯式中:X ——试样中被测物的含量,单位mg/kg ; C 1——标准工作液中被测物的浓度,单位mg/L ; V ——样液最终定容体积,单位ml ; m ——最终样液所代表的试样量,单位为g ;B ——规定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单位为Brix ; B O ——试样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单位为Brix ;f ——随机影响的重复性系数。
四.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缩苹果清汁中富马酸含量的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 a.富马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引入的不确定度µrel (C);b.富马标准溶液的浓度与信号之间以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工作曲线求得富马酸含量时产生的不确定度µrel (f);c.试样质量的相对不确定度µrel (m);d.试样最终定容体积的相对不确定度µrel (V);e.试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对不确定度µrel (B);f.液相色谱仪器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µrel (仪器)。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
CNAS—CL07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Evaluating and Reporting Measurement Uncertainty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报告通用要求1.前言1.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充分考虑目前国际上与合格评定相关的各方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关注,以及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试验结果的可信性、可比性和可接受性的影响,特别是这种影响和关注可能会造成消费者、工业界、政府和市场对合格评定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CNAS在认可体系的运行中给予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以足够的重视,以满足客户、消费者和其他各有关方的期望和需求。
1.2CNAS在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和应用要求方面将始终遵循国际规范的相关要求,与国际相关组织的要求保持一致,并在国际规范和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导则框架内制订具体的测量不确定度要求。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CNAS对校准和检测实验室的认可活动。
同时也适用于其它涉及校准和检测活动的申请人和获准认可机构。
3.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3.1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GUM).BIPM,IEC, IFCC,ISO,IUPAC,IUPAP,OIML,lst edition,1995.《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3.2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Basic and General Terms in Metrology(VIM). 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2nd edition,1993.《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3.3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和定义》3.4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3.5ISO/IEC17011:2004《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3.6CNAS—RL01《实验室认可规则》3.7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4.术语和定义本文件引用ISO/IEC指南2、ISO/IEC17000和ISO/IEC17011中的有关术语并采用下列定义:4.1[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测量过程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外径千分尺测量阀杆Ø35外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概述1.1测量依据:按图PFF78-35-02阀杆尺寸进行测量。
1.2环境条件:常温,相对湿度<35%RH 。
1.3测量设备:(25-50)mm 外径千分尺,在其测量范围内最大示值误差为±0.004mm 。
1.4被测对象:外径为025.0087.035--mm 的阀杆。
材料为12Cr13,α1=10.3×10-6/℃。
1.5测量方法:用外径千分尺直接测量。
2. 测量模型:由于对象内径值可以直接在内径千分尺上直接测量 故:L=L S -L S (δα·Δt +αs ·δt)L---被测内孔的测定内径;L S ---内径千分尺对内孔内径的测量值。
δα—被测内孔线膨胀系数与内径千分尺线膨胀系数之差。
Δt — 被测内孔温度对参考温度20℃的偏差,取±10℃。
αs — 内径千分尺线膨胀系数,取11.5×10-6/℃。
δt — 被测内孔温度与内径千分尺温度之差,取±1℃。
3.灵敏系数该数学模型是透明箱模型,必须逐一计算灵敏系数:1 ≈ ∂ ∂)Δ1(=t s t αD S δαδLs f C --= ;t S s αδD s αf C -== ∂ ∂=-35×1㎜℃=-3.5×104µm ℃;δαD f C S t t -=Δ=Δ ∂ ∂=-35×1×10-6㎜/℃=-0.035µm/℃δαf C δα ∂ ∂/==-Ds Δt=-35×10㎜℃=-3.5×105µm ℃ t δf C t δ ∂ ∂/==-Ds αs=-35×11.5×10-6㎜/℃=-0.402µm /℃4.计算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4.1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引入的分量u(L S )根据外径千分尺检定规程,在其测量范围内最大示值误差e=±0.004mm在半宽度为区间内,以均匀分布,则u(L S)= 4/1.732 =2.4μm;4.2被测主轴线膨胀系数不准确引入的分量u(αS)由于被测主轴线膨胀系数α1= 10.4×10-6/℃是给定的,是一个常数,故 u(αS)= 0 ,4.3测量环境偏离标准温度20℃引入的分量u(Δt)测量环境偏离标准温度20℃的偏差为±10℃,在半宽为10℃范围内,以等概率分布(均匀分布)。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b为工作曲线的斜率
c为样品中元素的浓度
由最小二乘法回归线性函数,得:
C式:Ii=0.2915+4.3606Ci,r=0.717157;
Mn式:Ii=0.2304+2.8389Ci,r=0.735686.
被测量C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式中:
n=2×3=6, =0.0051
= =0.4605%,
电火花直读光谱仪测定低合金钢中碳和锰测量结果不确定评定报告
一、目的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使得被测量的真值难以确定,只能得到一个被测量的近似量和一个用于表示近似度的误差范围,即测量不确定度。通过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以让客户了解测量结果是否符合特定需求,确定测量数据之可信及真实程度。
二、范围
适用于万基钢管(秦皇岛)有限公司金属材料实验室中电火花直读光谱仪测量C和Mn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0.0022
2.5×10-9,2.89×10-8,
4.84×10-8
Mn
1.84
5.4519,5.4586,
5.4514
-0.00207,0.00463,
-0.00257
4.3×10-6,2.15×10-5,
6.59×10-6
YSBS 20140a-5
C
0.908
4.2557,4.2544,
4.2426
0.2532
0.2535
0.2531
0.2528
0.2527
0.2529
0.000519
0.000212
= 0.00155
= 0.00084
2、控样修正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同样控样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包括其化学值不确定度(B类),修正时,重复激发引入的不确定(A类)。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_2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测量方法由标准晶振输出频标信号,输入到通用计数器中,在通用计数器上显示读数。
2.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A=A S +δ式中: A —频率计上显示的频率值 A S —参考频率标准值;δ—被测与参考频标频率的误差。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3.1 标准晶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标准晶振的频率准确度为±2×10-10, 即当被测频率为10MHz 时, 区间半宽为a =10×106×2×10-9=2×10-2Hz, 在区间内认为是均匀分布,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s A u =a/k =1.2×10-2Hz()=rel s A u 1.2×10-2/107=1.2×10-93.2被测通用计数器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δ2)u(δ2)来源于被测通用计数器的测量重复性, 可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 采用A 类方式进行评定。
对一台通用计数器10MHz 连续测量10次, 得到测量列9999999.6433.9999999.6446.9999999.6448、9999999.6437、9999999.6435.9999999.6428、9999999.6446.9999999.6437、9999999.6457、9999999.6451Hz 。
由测量列计算得算术平均值 ∑==ni i f n f 11=9999999.6442Hz,标准偏差 ()Hz n ffs ni i00091.0121=--=∑=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δ3)=0.00091/=0.00029Hzu(δ3)rel =2.9×10-11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不确定度来源(i x )i a i k ()i u x标准晶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rel s A u 2×10-3Hz 31.2×10-10 通用计数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δu2.5×10-2Hz31.5×10-9被测石英晶体振荡器测量重复性()rel u 2δ0.00091Hz 12.9×10-11输入量AS 、δ1.δ2相互独立, 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 c (A)= 922212105.1)()()(-⨯=++δδu u A u S5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取k=2, 则 扩展不确定度为U rel =k ×u c =2×1.5×10-9=3×10-9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f =f0(1±3×10-9)Hz, k=2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测量方法由标准晶振输出频标信号,输入到通用计数器中,在通用计数器上显示读数。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一、引言二、测量方法和装置本次测量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测量法,采用直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直线测量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人为误差测量1:30.2cm测量2:30.1cm测量3:30.3cm根据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得到被测量值为30.2cm。
通过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可评估人为误差的大小。
2.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而引起的。
在使用直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需要考虑到仪器的刻度精度和读数精度。
本次测量中,直尺和游标卡尺的刻度间距分别为0.1cm和0.01cm。
根据仪器的刻度间距,可以评估测量结果在刻度内的不确定度。
例如,如果测量结果位于两个刻度之间,不确定度可以评估为刻度间距的一半。
3.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的变化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本次测量中,环境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湿度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忽略环境影响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四、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五、灵敏度分析和建议灵敏度分析用于评估测量结果对误差的敏感程度,从而提供改进测量方法和装置的建议。
1.人为误差的影响2.仪器误差的影响根据前述的仪器误差评估,本次测量结果对仪器误差的敏感程度较高。
为了减小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考虑使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如数字卡尺等,降低仪器误差。
六、结论本次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0.1cm。
测量结果对人为误差的敏感程度较低,对仪器误差的敏感程度较高。
改进测量方法和装置可降低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不确定度评定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对KJMZ-2011-0272报告各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估1.煤中分析水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用空气干燥法对煤的水分进行测量。
1.1检测环境条件室内温度(20±5)℃,相对湿度≤45%,无影响检测工作的振动冲击、气流冲击,无强电磁干扰。
水分测定数据如下:皿重:(g)16.2340,15.3826试样重:(g) 1.0000, 1.0000干燥后重:(g)17.2287,16.3371水分重:(g)0.0053,0.0055水分含量:M ad% 0.53, 0.55平均值:M ad% 0.541.2被测量说明1.2.1测量程序称量瓶质量----称取1g左右煤样,称准至0.0002g--105℃-110℃干燥箱干燥至恒重—称量---计算1.2.2计算公式Mad=m1/m×100%中式:m1--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m—试样质量gM ad—空气干燥基水分%1.3不确定度源分析水分测定值不确定度主要来自a)A类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b)试样称量c)干燥后的质量称量d)质量恒定1.4不确定度组分评定1.4.1A类不确定u=S(X)=)1-()-(1=21 n n XXni=0.011.4.2B类不确定a)试样质量m试样称量误差0.0002g按均匀发布转化为标准不确定度:U(m)=0.0002/√3=0.0001154gb) 干燥后失去的质量m1干燥后称量误差0.0002g按均匀发布转化为标准不确定度:U(m1)=0.0002/3=0.0001154gc)质量恒定此煤样水分测定值0.54%,不需进行检查性干燥,可不考虑质量恒定的不确定度。
1.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22Aad u Aad u B A =0.029绝对不确定度:u (c )=0.54ⅹ0.029=0.016 1.扩展不确定度 扩展因子K=1.96水分测量值Mad 的扩展不确定度: U (Mad )=0.016ⅹ1.96=0.03 结果表述:此煤样水分测定结果为:(0.54±0.03)%2.煤中空干基灰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用缓慢法对煤的灰分进行测量。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实验室计量器具不确定度的评定摘要不确定度论的基础思想是否定真值。
否定真值就是否定客观,这就否定了认识(测得值)的客观标准。
于是就否定了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差别(误差),也就否定了准确度(误差范围)。
测量学就是研究如何得到真值的学问,否定真值的可认识性,也就否定了测量学自身。
计量学的物质基础是体现单位制的基准和代表基准工作的各等级标准。
各种标准的量值,就是各种层次的相对真值;否定真值,也就否定了计量。
关键词:不确定度误差砝码评定引言在测量过程中,各项误差合成后得到的总极限误差称为测量的不确定度,他是表示由于测量过程中各项误差影响而使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误差范围。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测量值>真值,为正差;测量值<真值,为负差。
由于我们习惯了测量误差这个概念,现在提出测量不确定度,确实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测量不确定度目前在各种资料上给出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本质都是相同的。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测量误差为一个确定值(尽管被测量真值是一个未知量),而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所处一个范围的评定或由于测量误差致使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
(这是我个人理解所得,上课的时候也是这样教学生的)由ISO、IEC、BIPM、IFCC、IUPAC、IUPAP、OIML七个国际组织共同组成国际测量不确定度工作组,在1NC-1(1980)建议书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
1993年,GUM以7个国际组织的名义正式由ISO颁布实施,并在1995年作了修订。
为了贯彻GUM在我国的实施,由全国法制计量委员会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起草制定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
该规范原则上等同GUM的基本内容,作为我国统一准则对测量结果及其质量进行评定、表示和比较。
第一章测量不确定度的原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对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万能试验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按照国标
万能试验机示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 仪器2 试验方法 ⑴涉及标准JJG139-2014《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 / 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3 测定数据4 测量说明测量试样外径,计算截面积 S 。
将试样固定在高低温拉脱试验机上,然后按照 GB / 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拉伸试验,以受控速度施加拉力,将试样拉伸至断裂,读取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力 F 。
4.2数学模型SF R m式:m R ﹣抗拉强度 F ﹣最大拉力 S ﹣原始横截面积5 不确定度源分析5.1试验测量的重复误差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5.2试验机测力系统示值误差带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3标准测力仪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4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带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5.5原始横截面积S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项6 不确定度组分的评定6.1 A 类不确定度评定以满量程20%测量点为例得单次实验标准偏差及标准不确定度为:平均值a 85.2601MP nmm ni i==∑=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 ()()a 32.011MP n m mm s ni i=--=∑=相对标准偏差 ()%122.0m==m s s 实际测量中,在重复条件下连续测量3次, 以该 3 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得到标准不确定度故标准不确定度 %07.03%122.0===n s u a6.2 B 类不确定度评定6.2.1 试验机测力系统示值误差带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b1u1.0级的拉力试验机示值误差为土1.0%,按均匀分布考虑 k =。
3,则%577.03%3.0ku b1===α6.2.2 标准测力仪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b2u使用0.3级的标准测力仪对试验机进行检定。
重复性 R =0.3%。
可以看成重复性极限,则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106.022%3.0u b2==标准不确定度:6.2.3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带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b3u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所引入的 B 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
响量(输入量)X
1,X
2
,…,X
N
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
Y=f(X
1,X
2
,…,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
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
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
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实验测定,即通
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
局限性;
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对输入量X I 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
, (x)
n。
算术平均值x为
1 n
x n= ∑x i
n i=1
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1 n
S(x i )= ∑ ( x i — x )2
n-1 i=1
式中x i 为当次测量的实验结果
观测列的实验标准差的平均值s (x )按下式计算:
s (x )=s(x i ) / n
标准不确定度u (x )即为: u (x )= s (x )
观测次数n 充分多,才能使A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可靠,一般认为n 应大于5。
4.3.2 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当输入量的估计量X i 不是由重复观测得到时,其标准偏差可用对X i 的有关信息或资料来评估。
B 类评估的信息来源可来自:校准证书、检定证书、生产厂的说明书、检测依据的标准、引用手册的参考数据、以前测量的数据、相关材料特性的知识等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先确定输入量X的不确定度区间[-a,a],或误差的范围,其中a为区间的半宽。
然后根据该输入量X在不确定度区间[-a,a]内的概率分布情况确定包含因子k P ,则B类标准不确定度u (x )为: u (x )=a/k p 4.4合成不确定度U c (y)的计算
a 、全部输入量是彼此独立或不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下式得出:
n
u c 2(y )= Σ u i 2(y )
i=1
在检验工作中只要无明显证据证明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有相关性外,均可以做不
相关处理。
此即计算合成不确定度一般采用的方和根法,即将各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平方后求其和再开根。
)()()()(32
2
212x u x u x u x u c ++=
4.5扩展不确定度U 的计算
扩展不确定度U按下式计算:
(x)
U=k.u
c
式中k为一个包含因子,k值一般取2。
4.6 测量不确定报告
4.6.1本实验室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在检测报告中提供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
a) 当客户的合同中有要求时;
b) 当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
c) 当不确定度对满足某规范极限有影响时。
4.6.2本实验室重点评审检验程序的不确定度。
① 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得到的总不精密度,以此为测量不确定度。
② 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仪器校准和分析系统配套校准品的不确定度。
③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若A和B类不确定度的分量是相互独立不相关时,应是分量之方和根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若分量之间的完全正相关,此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等于两不确定度分量之和。
B类不确定度不适用时,直接以A类不确定度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④扩展不确定度: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确定后,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在大多数情况下取k=2。
u=2uc(95%的置信水平,k=2)大约是置信概率近似为95%的区间的半宽。
4.6.3各专业技术负责人根据检验方法评审或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得到的总不精密度,适用时,从厂家得到分析系统配套校准品的不确定度,完成测量不确定的评定,并填写检测项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6.4若需要在报告结果值中使用不确定度时,可以初步报告如下:
测定值±扩展不确定度(测量单位)
经采用当月室内质控不精密度评定A类不确定度,依据校准证书、试剂说明书或以前测量系统验证材料评定B类不确定度。
申报定量项目测量不确定度如下表:
19 甘油三
酯0.75
mmol/L
0.044
mmol/L
38
泌乳素
6.25
ng/ml
0.58
ng/ml
20
丙氨酸
氨基转
移酶28
U/L
2.97
U/L
39
促黄体生成
素
2.82
IU/L
0.31
IU/L
21
天门冬
氨酸氨
基转移
酶36
U/L
3.24
U/L
40
铅
203
ug/L
37.76
ug/L
22 碱性磷
酸酶29
U/L
2.49
U/L
41 白细胞 4.26
10^9/L
0.32
10^9/L
23
淀粉酶69
U/L
6.21
U/L
43
红细胞
4.46
10^12/L
0.16
10^12/L
24
肌酸激
酶46
U/L
4.32
U/L
44
血红蛋白
116
g/L
3.9
g/L
25 乳酸脱
氢酶55
U/L
4.73
U/L
46
血小板
125.5
10^9/L
13.36
10^9/L
备注:
(1)项目序号同附表2,包含因子K取2.
(2)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符合性,因为评价使用的是质控品,而真正临床检测的是患者标本,二者有差别;另外评定只是在某一特定浓度质控品的测量不确定度,而不能代表整个检测范围的测量不确定度。
编制人:
批准人:
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
2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