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检验医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课程设置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课程地位和作用
专业能力
生化技术的应用及全 过程检验质量控制能 力、 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法 进行分析的能力、 常用仪器使用和简单 故障排除的能力、 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 分析能力。
方法能力
对比分析的能力 融汇贯通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力
社会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总学时:112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
1+1+1 1+1+1
“三个1” 人才培养模 式
第一学年以学校为主
基本素质和职业基础学习
人
才
第二学年以医院职业岗位为主 人
培 养
边学习理论,边实践的职业技术学习
才 培
模
养
式
第三学年在实际工作岗位
模
“岗位”实习和职业拓展
式
“三个1” 人才培养模 式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 为同学们今后实习以及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这种文化的融入,对培养大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 职业道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内容
选取原则
内容选取 原则
内容的选取 原则
内容的选取 原则
注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
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
的递进性,素质培养的职业性
及检验方法的原理、特点和评价,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选择原 则。 ➢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为患者,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
实践课地点------天津市人民医院检验学部 校外实训基地
课程组成员:朱广博主任、宋志荣主任、张东玲主任、孙静主任、杨庆红老师等; 张月香主任、常艳敏主任。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常用技术探析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常用技术探析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基于生物化学原理,对人体生理产物和提取物进行定性定量的生物化学分析,下面是为大家的一篇探究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的,欢送阅读查看。
1.1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在生命体发生的化学反响和生命体化学组成的学科,是生物与化学的穿插专业,属于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组成生物体的一些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糖和无机物,从离子反响到酶促反映,从物质代谢到遗传变异,都属于生物化学的研究范畴。
生物化学能够对生命体的化学本质进行阐述,因此对疾病的检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能够对生命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响进行较为明确的研究,因此迅速被应用到医疗行业,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就是利用生物化学的知识构建起的对有关生理和疾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
通常,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采集人体的体液,对体液中的特定物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判断人体生理状况和疾病状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大多数疾病的诊断和观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从传统的化学实验室方法,到现在的生化自动化体外检测,再到未来的生物芯片技术,开展历程是从定性到定量,从人工到自动,从缓慢到高通量,从人工数据分析到计算机信号分析,其在临床中与影像学检验扮演了医学诊断最核心的两个手段[1].目前为止,生物化学检验的领域大多在疾病的检测和相关生理数据的监控上,在蛋白质等大分子和无机离子层面得到广泛应用。
2.1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技术是现代物理中有效测定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在物理学,考古学等领域都有极大的运用,而将其利用到临床,也能开展出一套完善的物质检测技术。
光谱分析技术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最常用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物质对特定的光谱具有吸收或者发射或者散射的能力,来通过检测光谱对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
按照物质发射光谱的能力进行临床检验的方法有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分别检验特定物质发射的光谱来确定该物质的种类和量,其中火焰分析法,利用物质被电弧或者火花的作用,产生高温气态时变成等离子体,检测其激发的光谱,来确定物质组分和含量。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生化重点
生物化学检验常见考点总结一、临床化学基本概念临床化学是化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性质和作用,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并以化学和医学为主要基础的边缘性应用学科,也是检验医学中一个独立的主干学科。
二、临床化学检验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技术方面:达到了微量、自动化、高精密度。
2.内容方面:能检测人体血液、尿液及体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糖、蛋白质、脂肪、酶、电解质、微量元素、内分泌激素等,也包含肝、肾、心、胰等器官功能的检查内容。
为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也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第一章糖代谢检查一、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概念: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1、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2、三步不可逆反应:①葡萄糖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由己糖激酶催化。
为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消耗1分子ATP。
②果糖-6-磷酸磷酸化,转变为1,6-果糖二磷酸,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
是第二个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
③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催化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丙酮酸和ATP,为不可逆反应。
3、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①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4、1分子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生成2个分子ATP,糖原可净生成3分子ATP,这一过程全部在胞浆中完成。
5、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无氧状态获得能量的有效措施。
(2)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重要途径。
(3)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是脂类、氨基酸等的合成前体,并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联系。
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的组织细胞有:红细胞、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睾丸等。
二、糖的有氧氧化★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1、四个阶段:①葡萄糖或糖原经糖酵解途径转变为丙酮酸;②丙酮酸从胞浆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③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共进行四次脱氢氧化产生2分子CO2,脱下的4对氢;④经氧化脱下的氢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H2O和ATP。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检验复习指导: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一、光谱检验技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都具有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以此来确定物质性质、结构或含量。
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光谱分析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技术,应用极为广泛。
它既可以研究物质的结构分析,也可以对特定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根据物质对光谱响应特征的不同,可把光谱检验技术分为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和散射光谱分析技术三大类。
可见-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利用朗伯-比尔定律作为化学反应定量的基础,应重点掌握该定律的应用、使用条件和各个变量间的关系,从而根据已有的结果计算需要的变量。
吸光系数是表示物质特性的常数,是物质鉴定的基础,根据物质的吸光系数可以进行定量测定,但应注意其使用的条件。
在化学反应中尽量选择吸光系数大的物质,可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在分光光度法的建立中,应掌握波长的选择、双波长测定的原理和抗干扰的原理。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选择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显色剂,同时需要应用适当的校准方式和计算方程式。
在定量分析中,大量使用分光光度计。
该类仪器属于比较精密的分析计器,使用要求比较严格。
其中单色光的纯度和波长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光源的检查和波长的校正。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光源辐射出具有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原子化器,被其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根据吸收而导致辐射特征谱线光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待测元素的含量。
与其它分析方法比较,它具有灵敏、准确、分析速度快、干扰少、无需化学反应和测量元素含量范围较广等优点。
由于其检测灵敏度较高,操作环节比较多,而且每种元素需要一种的光源灯,因此在临床实验室一般较少应用于常规分析。
荧光分析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吸收了一定波长的光能后,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类电子经与同类分子或它种分子相互碰撞,消耗相当,而下降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阶。
最低能阶下降到基态,同时发射出比原来所吸收的频率较低,波长较长的光能,称为荧光。
10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验
静脉血浆(含水93%)糖值>静脉全血(含水73%) 糖值 15%
全血标本室温放置1小时,血糖值下降
3-6%
全血标本室温放置4小时,血糖值下降
10-30%
全血标本0-4℃放置6小时,血糖值下降
0.3-3%
立即离心后血浆标本室温放置6小时,血糖值下降
0%
一、空腹葡萄糖检测
临床意义: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 断病情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
8
µmol/kg/min
pmol/l
fmol/l
0 –6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Plasma glucagon
45
3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Minutes after glucose ingestion
mmol/l
4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诊断学与疾病学
白细胞升高
特异性改变 非特异性改变
诊断学与疾病学 概率
麦氏点压痛, 部分患者压痛点变异
可发热,也可不发热
腹痛,初期表现为 脐周痛或剑突下痛, 以后转移至右下腹
参考范围与决定水平
正常?不正常? ------ “正常值” 统计学确定的参考范围 医学实践确定的决定水平
性贫血等 ③甲亢或营养不良。
一、脂质检测—甘油三酯测定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由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正 常人空腹时TG仅占总脂的1/4,主要存在于前β-脂蛋白和乳 糜颗粒中,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为细胞提供 能量和贮存能量。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值】 荧光法或酶法为0.56~1.7mmol/L; 1.70mmol/L为适合水平,>1.70mmol/L为升高。
第三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1.吸光度与透光度 当光线通过均匀、透明的溶液时可出现三种情况:一部分光 被散射,一部份光被吸收,另有一部分光透过溶液。设入射光 强度为I0,透射光强度为I,I和I0之比称为透光度,即:
T = I/I0
T×100为T%称为百分透光度。透光度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 即:
14
15
(四)火焰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火焰光度法是利用火焰中激发态原子回降 至基态时发射的光谱强度进行含量分析的方 法。样品中待测元素激发态原子的发射光强 度与该元素浓度呈正比关系。
16
(五)透射和散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主要测定光线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 吸收或光散射程度。临床上多用于对抗原或 抗体的定量分析。
42
43
3.酶电极
酶电极是另一种敏化电极,其原理是将含 酶的凝胶涂布于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上, 组成酶电极,当酶电极浸入溶液中,溶液中 的待测物与酶接触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 经凝胶层扩散至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上, 从而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电极电位的变化 与溶液中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
44
45
三、离子选择电极的分析方法
三、光谱分析技术的影响因素
1.光学因素 Lambert-Beer定律要求入射光 是单色光入射光的谱带越宽,其误差越大。
2.化学因素 浓度、pH、溶剂和温度等因素可 影响化学平衡
29
第二节 电化学分析技术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极分析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离子选择电极的分析方法 样品测定方式
30
A = -lgT = -lgI/I0 = lgI0/I
5
6
7
8
9
mbert-Beer定律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际K值测定实际K值:理论K值受样品和试剂的加量准确度、比色杯光径准确度,尤其是ε的影响。
ε在波长和温度等不同时有所不同,故有必要获得用户所用分析仪的实际ε,再计算K值,此为~。
一、340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通过有NAD+(NADP+)参与的反应途径,用NADH或NADPH标准液来校正仪器。
用己糖激酶(HK)方法测定葡萄糖时,葡萄糖的消耗与NADH的生成呈等摩尔关系。
葡萄糖有标准纯品,当反应达到终点时,NADH的摩尔数等于标准的葡萄糖摩尔数。
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摩尔吸光系数,计算出实际K值。
【注意事项】1.减少偶然误差重复测定10次,当CV>5%时,则重新测定10次。
2.减少系统误差使用实际K值计算酶活性。
3.如果实际ε值与理论ε值偏差过大,需对仪器检修和校正。
二、405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许多酶活性测定时,以人工“色素原”为底物,经酶作用后可释放出在405nm 波长具有吸收峰有色的反应产物,如对硝基苯酚(4-NP)、对硝基苯胺(4-NA)、对硝基-5-氨基苯甲酸(ANBA)。
他们在405nm波长时的理论ε分别为18 700、9 870、9 490。
可使用其相应的纯标准品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ε,计算出实际K值。
以ALP实验(产物为4-NP) 为例测定实际K值。
【注意事项】1.4-NP标准品纯度要求较高,必要时需纯化。
2.其他注意事项参见340nm K值校正。
三、如何校正K值在理论K值或实际K值得情况下,测定某标准品的含量,若测得的结果偏低,则需要把测得的结果调整至原标准品的含量,此时调整的数值称为校正因子,则校正K值=理论(实际)K值×校正因子=理论(实际)K值×校准值÷实测值NADH正负向反应测定酶活性一、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LD催化反应式为:L-乳酸+ NAD+(LD)→丙酮酸+ NADH + H+在反应过程中,乳酸被氧化生成丙酮酸,同时NAD+还原为NADH。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pdf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涉及到应用生物化学原理和技术来分析人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以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评估健康状况等。
这门课程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结构性质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包括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球蛋白等的检测。
2.酶学检测: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酶学检测可以用来诊断特定的疾病,如肝功能、心肌损伤等。
3.代谢物检测:分析血液或尿液中的代谢物,如葡萄糖、血脂、电解质等,以评估代谢异常。
4.酸碱平衡检测:通过测定血液pH来评估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这对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5.激素检测:检测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对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6.血栓与止血检测:包括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功能等的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7.免疫学检测:利用免疫学技术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抗原、细胞因子等,以诊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8.遗传性疾病检测:通过分析DNA或RNA来诊断遗传性疾病,这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重要。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完成临床生
化检验项目的工作能力,包括理解检验的原理、操作技术、结果解释等。
此外,该课程还会涉及到实验室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评价等方面,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包括在医院、诊所、科研机构或体外诊断公司等领域的工作。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既是一门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检验机体健康和疾病的医学应用学科。
量值溯源:用参考测量程序或参考物质建立或验证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实验室日常工作、科室管理、学科建设和实验发展等方面所产生及所需求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收集、处理、存储、输送和应用的系统。
临床诊断试验:是指临床上用于确定或排除疾病的方法或项目。
临床生物化学诊断试验:是指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中用于疾病诊断、筛查和监测的方法或项目。
参考值区间:指所有参考值剔除离群值并补充数据后在95%的分布范围。
金标准:指当前为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可通过活检、尸检、外科手术、随访等所作出的决定性诊断,又称确诊试验。
临界值:指划分诊断试验结果正常与异常的界值,又称阈值、分界值等。
医学决定水平:临床上按照不同病情给予不同处理的指标阈值。
ROC曲线:以真阳性率为纵坐标,假阴性率为横坐标,将相对应的各临界值连接起来的折线图。
国际单位(IU):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将1min 内能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定为一个国际单位。
定时法:是将酶与底物在特定条件下孵育一定时间后,用终止夜终止反应,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出底物或产物的总变化量,除以时间后,计算出底物消耗速度或产物生成速度。
连续监测法:是将酶与底物在特定条件下孵育,每隔一定时间连续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底物或产物的特征信号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每分钟的信号变化速率。
最适条件:是指能满足酶发挥最大催化效率所需的条件。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是指用酶法分析的方法来测定人体内的代谢物或代谢产物的技术。
酶法分析:是以酶为试剂测定酶促反应的底物、辅酶、辅基、激活剂或抑制剂,以及利用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的一类方法。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和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对人体体液、组织和细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生物化学检验中,有许多常用的技术,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一、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广泛应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糖类、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含量。
另外,原子吸收光谱法也是光谱分析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主要用于测定金属元素的含量,在生物化学检验中常用于检测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基于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其中,电位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
电位分析法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例如,在pH 测定中,使用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电池,根据测量的电位值计算溶液的 pH 值。
此外,电导分析法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水质分析和电解质浓度的测定。
三、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有效方法。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析挥发性和热稳定性较好的化合物。
在生物化学检验中,可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脂肪酸组成等。
液相色谱法则适用于分析热不稳定、不易挥发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药物分析、激素测定等领域。
四、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进行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分析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医学检验技术专业48学时)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前言实验教学作为基础医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研室根据中医本科专业的特点,并依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大纲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组织编写了《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
本实验指导内容共12项实验。
每项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材料、方法、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等项目,同时后附思考题,以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理解。
实验学时:48学时实验一基本操作(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移液管、微量加样器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721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简单维护3.熟悉试验结束后试管、移液管的清洗方式【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1.实验仪器和器材:721分光光度计、玻璃试管、微量加样器、移液管、试管架、洗耳球、记号笔等。
2.实验试剂:蒸馏水、生理盐水等。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1、微量移液器使用(1)根据取用溶液体积选用适当量程的微量移液器a)P20 2 ~ 20b)P200 21 ~ 200c)P1000 201 ~ 1,000(2)容量设定从大值调整到小值时,刚好即可。
从小值调整到大值时,需要调超过三分之一圈后再返回,这是因为计数器里面有一定的空隙,需要弥补。
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这将导致移液器损坏。
(3)吸液头安装正确的安装方法是:把白套筒顶端插入吸液头,在轻轻用力下压的同时,把移液器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切记用力不能过猛,更不能采取剁吸液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那样做会对移液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4)预洗吸液头安装了新的吸液头或增大了容量值以后,应把需要转移的液体吸取、排放两到三次。
这样做是为了让吸液头内壁形成一道同质液膜,确保移液工作的精度和准度,使移液过程具有重现性。
(5)吸液先将移液器排放按钮按至第一停点,再将吸液头垂直浸入液面。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与管理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与管理1、名词解释终点分析法正确答案:终点分析法是基于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及其对吸收强度的大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方法。
2、单选进行回收试验的样品浓(江南博哥)度最好用()A.病理标本的最高浓度值B.病理标本的最低浓度值C.参考范围内的浓度值D.医学决定水平的浓度值E.参考范围的上限浓度值正确答案:D3、问答题简述应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因大多使用固定的比色皿,结果重现性相对较好,但由于样品与试剂用量少,应注意加样的准确性;如反复出现的非线性大于10%,应考虑试剂是否变质,所编程序反应参数是否合适以及操作方式是否合理;在做酶动力学方法测定时,应注意起始吸光度,如特别低,表示由于样品中酶活力转变在延迟时间内底物已被消耗完,应将样品稀释后重新测定。
同时应进行试剂空白测定,反应速度下降型的试剂空白吸光度值不应太低,一般不能低于0.9,而反应速度上升型的试剂空白吸光度应越低越好,否则说明试剂已失效,应重新配制试剂;在进行终点法测定时,应注意反应是否完全,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酶动力学测定和两点测定时,应注意样品与试剂混合时间的长短,过短不能达到充分混匀,过长易使酶学测定改变零级反应方式,进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不同人员,应各自进行自己的校正因数,以避免同项目不同人员间的误差;每次测定后和更换项目测定前,均应用蒸馏水进行充分冲洗管道和比色池;在应用可设计吸样体积的仪器时,应设置比较合理的进样量,这样每次测定可以利用液体充分冲洗管道和比色池,以避免测定样品间的干扰。
4、单选进行离心时,离心机转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r/min,相对离心为40000g,可称之()A.低速离心B.平衡离心C.高速离心D.超速离心E.等密度离心正确答案:C5、单选全自动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共同之处为()A.取样B.吸取样本C.保温反应D.比色及结果显示E.加试剂混合正确答案:D6、单选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又可分为()A.流动注入系统和间歇系统B.空气分段系统和非分段系统C.空气分段系统和流动注入系统D.分段系统和间歇系统E.非分段系统和间歇系统正确答案:B7、多选特异度高的诊断试验常用于()A.拟诊患有某病的概率较大时,以便确诊B.拟诊疾病严重但疗效好的疾病,防漏诊C.拟诊疾病严重但疗效与预后均不好的疾病,以防误诊D.拟诊疾病严重且根治方法具较大损害时,急需确诊E.存在多种可能疾病的诊断,可排除某一诊断正确答案:A, C, D8、单选用于纯化酶和受体蛋白的最好方法是()A.盐析法B.亲和层析C.凝胶层析D.离子交换层析E.有机溶剂沉淀法正确答案:B9、单选测定光线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定量方法是() A.荧光定量分析法B.散射光谱分析法C.发射光谱分析法D.吸收光谱分析法E.原子吸收光度法正确答案:B10、名词解释比浊分析法正确答案:通过检测物质对光的散射或透射强度来测定物质的方法称比浊法。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摩尔吸光系数ε:当溶液层厚度单位为cm,浓度单位为
mol/L时,K即成为摩尔吸精光品医系学ppt数
21
(二)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 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 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 围在320~2500 nm。
(2)定量分析
精品医学ppt
17
(一)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定律:
单色光通过吸光溶液后,吸光度与溶液的浓 度和厚度之间呈正比关系。
精品医学ppt
18
(1)Lambert定律: 说明吸收与溶液液层厚度间的关系
入射光
透过光
入射光
透过光
I0
L1
I1
I0
L2
I2
L2 > L1 ,I1 > I2
精品医学ppt
精品医学ppt
4
一、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都具有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 以此来确定物质性质、结构或含量。
1、 光谱分析技术分类:
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 法和荧光光谱法
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
散射光谱分析技术:比浊法
属光谱分析法。
精品医学ppt
14
可见光:
400~700nm, 有色物质溶液
紫外光:
200~400nm, 无色物质
精品医学ppt
15
2、特点:
仪器设备和操作简单 费用少,分析速度快 灵敏度高(10-4~10-7g/mL) 选择性好 精确度和准确度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3.将装有溶液的比色皿放置比色架中。 4.旋动波长手轮,把测试所需的波长调节 至刻度线处。
33
5.盖上样品室盖,将参比溶液比色皿置 于光路,调节透过率“100%T”旋钮,使数 字显示为“100.0T” (如果显示不到100%T,则可适当增加灵 敏度的档数,同时应重复“2”,调整仪器 的“00.0”)。
7
选择吸收 ----组成物质的分子仅吸收与其内能变化(基
态与激发态能量差)相对应的波长或频率的 光,所得到的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8
能量释放 ----处于较高能态的分子(激发态分子)不稳定,
当其返回基态时,以热或发射光谱的形式将能 量释放出来。所发射出的相应光谱,称分子发 射光谱。
9
激发态 发 射 光 谱
49
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电池电动势:将电位差计接在电池的两个电极之间而直
接测得的电势值习惯上称之为电池的电动势
电极电势:当采用相对电势法时,系用一定的参比电极
与研究电极组成电池, 这一电池的电动势称为相对于给定参比 电极而确定的研究电极电势。(金属和溶液相接触的内电位差即 为金属电极和溶液间的电极电势)
散射光谱分析技术:比浊法
5
2、光的基本性质---高速传播的电磁波
微粒性(E=hv)
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c/v)
E=hv =hc/
----光的能量与光的波长成反比,与
光的频率成正比
6
3、物质对光吸收的基本原理:
能量转移
---- 当光 辐射通 过某种 物质时,组成该物质 的分子(原子)与光 子发生“碰撞”,光 子的能量因此转移至 分子(原子)上,使 它们由基态(低能态)跃 迁到激发态(高能态), 这种跃迁称为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用技术
1
本章内容概要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 第二节 电化学分析 第三节 干化学分析技术 第四节 电泳技术 第五节 层析技术 第六节 离心技术 第七节 自动生化分析技术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定性和定量方法。 掌握电化学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2、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光源检查 和波长校正、原子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和影响荧光分析 的因素。熟悉离子选择电极分类,离子选择电极的分 析方法 3、了解其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生化检验中 的应用。
A=- lgT=KLC
I/Io为透光率(Transmittance, T) A为吸光度(Absorbance) K为吸光系数(absorptivity) L为液层厚度 C为溶液浓度(concentration)
摩尔吸光系数ε:当溶液层厚度单位为cm,浓度单位为
mol/L时,K即成为摩尔吸光系数
21
7
选择吸收 ----组成物质的分子仅吸收与其内能变化(基
态与激发态能量差)相对应的波长或频率的 光,所得到的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8
能,以热或发射光谱的形式将能 量释放出来。所发射出的相应光谱,称分子发 射光谱。
9
激发态 发 射 光 谱
散射光谱分析技术:比浊法
5
2、光的基本性质---高速传播的电磁波
微粒性(E=hv)
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c/v)
E=hv =hc/
----光的能量与光的波长成反比,与
光的频率成正比
6
3、物质对光吸收的基本原理:
能量转移
---- 当光 辐射通 过某种 物质时,组成该物质 的分子(原子)与光 子发生“碰撞”,光 子的能量因此转移至 分子(原子)上,使 它们由基态(低能态)跃 迁到激发态(高能态), 这种跃迁称为激发。
3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
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分光光度技术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4
一、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都具有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 以此来确定物质性质、结构或含量。
1、 光谱分析技术分类:
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 法和荧光光谱法 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
E1 吸 收 光 谱
基态 E1 >E0
E0
10
4. 分类
(1)根据产生光谱的物质结构 原子光谱 (atomic spectrum) 分子光谱 (molecular spectrum)
11
(2)根据光谱获得的方式不同 ①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分析法:
根据溶液能吸收由光源发出的某些波长的光后 所形成的特征光谱来鉴定该物质的性质和含量的 方法。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 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 凹面反射镜,将分光 后所得单色光聚焦至 出射狭缝; ⑤出射狭缝。
23
3. 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 (比色皿)和相应的池架附件。吸 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 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 般用玻璃池。
4.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 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 有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5.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 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
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λ 1、λ 2) 快束交替通过同 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产生交流信号。无需参比池。
△=1~2nm。两波长同时扫描即可获得导数光谱。
26
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27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 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 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 围在320~2500 nm。
紫外区:氢、氘灯。 发射185~400 nm的连 续光谱。
22
2.单色器
14
可见光: 400~700nm, 有色物质溶液
紫外光: 200~400nm, 无色物质
15
2、特点:
仪器设备和操作简单 费用少,分析速度快 灵敏度高(10-4~10-7g/mL) 选择性好 精确度和准确度高
16
3、应用:
(1)定性分析 定性鉴定 纯度鉴定 结构分析
(2)定量分析
17
(一)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定律:
单色光通过吸光溶液后,吸光度与溶液的浓 度和厚度之间呈正比关系。
18
(1)Lambert定律: 说明吸收与溶液液层厚度间的关系
入射光
透过光
入射光
透过光
I0
L1
I1
I0
L2
I2
L2 > L1 ,I1 > I2
19
(2)Beer定律: 说明吸收与溶液浓度间的关系
20
2、表达式: -lgI/Io=-lgT=KLC
根据物质受到热能或电能等的激发后所发射 出的特征光谱来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一种方 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atomic emission photometry)
分子发光分析法
13
二 分光光度法 1、定义:
根据被测物质对各种不同波长光的吸收 能力,绘制吸收曲线,并根据曲线的特性 鉴定物质的方法。
属光谱分析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红外光谱法 (infrared spectrometry)
12
② 发射光谱(emission spectrum)分析法:
24
(三)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 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 的稳定性。
2.双光束
自动记录,快速全波 段扫描。可消除光源不稳 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 因素的影响,特别适合于 结构分析。仪器复杂,价 格较高。
25
3.双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