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英语解读

合集下载

小学英语《新课标》理解

小学英语《新课标》理解

小学英语《新课标》理解1. 简介《新课标》是指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它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明确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方向和保障。

2. 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出,小学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基本英语素养和初步的英语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内容《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分为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包括听、说、读、写、语法和语音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以话题为载体,涉及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动物、植物、季节、家庭、人物、食物、颜色、方向等丰富多样的主题。

4. 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任务型、交际型、合作型等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英语。

- 交际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 任务型教学法:以完成实际任务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学评价《新课标》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主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学生表现等;终结性评价主要在学期末或学年进行,包括笔试、口试等。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

6. 结语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初步英语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学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新课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为我国英语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确立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课程性质,强调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任务,从学习策略训练、文化意识培养以及教学设计和评价等角度进行了详细阐释,对小学英语教师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英语阅读时帮助小学生达到《新课标》总要求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毕业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新课标》指出,基础阶段英语学习主要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新课标》还强调,鉴于语言学习需要大量输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渠道的多样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注意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注重学习策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渗透跨文化意识。

同时,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形式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评价过程中应依托平时教学内容,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而不宜采用百分制。

小学英译新课标解读

小学英译新课标解读

小学英译新课标解读小学英语新课标解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011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英语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

一、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

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情感态度强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英语;文化意识则要求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

二、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划,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

在语言知识方面,新课标强调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积累一定量的词汇,了解基本的语法结构,掌握基本的交际功能和话题。

在语言技能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够阅读简单的英语材料,能够写简单的英语句子。

三、新课标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要创设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倡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新课标的评价方式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1版英语新课标解读

2011版英语新课标解读

2011版英语新课标解读(一)2011年12月, 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修订后的各学科课标跟十年前的实验稿(2001)相比,总体特点概括为四点:一凸显德育修养、二强调能力本位、三体现内容创新、四落实调控减负。

具体到英语学科,义教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原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变化不大。

较明显的变化有四点:一是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六至九级),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

二是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

三是增加了小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明确范围,使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详细具体,针对性更强,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四是对课程试验中意见比较集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做了重点调整,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更强。

一、“前言”部分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

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一段内容。

二、“课程性质”部分删去实验稿课标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一段有关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内容;保留了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发展基本交际技能和跨文化意识、促进思维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等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解读.ppt.ppt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解读.ppt.ppt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25
分级标准
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改为“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是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进一步细化。
分级目标框架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


文化意识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26
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 有什么区别?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9
修订原则
原有总体结构框架和基本要求不变 以全国英语教育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 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 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提供小学段和初中段英
语教学的具体指导以及教学和评价案例。 在《标准》的措词方面要更加严谨。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10
2011版新课标主要内容与修订
工具与人文融合的教学案例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14
对国家发展的价值(2011版)
➢ 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 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
力奠定基础。
➢ ……
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011版)
➢ 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 ➢ 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 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 人文素养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倡导积极学习,采用活动途径 强调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情感态度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英 语
兴意精意视
学习策略 趣 志 神 识 野 文化意识

认调交资
文 文 跨意
程 目 标
知控际源 策策策策
综合语言
略 略 略 略 运用能力
化 化 文识 知 理 化和 识 解 交能
际力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听说读写
语词语功话 音汇法能题
1. 英语课程总目标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 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 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 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 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 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 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 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五级) ➢ 文化意识(二级、五级)
分级标准
语言技能一级标准
听做 说唱
玩演
读写 视听
一级技能标准
听做
1. 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 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 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
画图、做动作等;(删除了做手工)
4. 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
玩演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
单的交际;
2. 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删除了表演歌曲、童话剧 )
读写
1. 能看图识词;
2. 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 定的感知能力。

小学英语版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版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英语2011版课程标准解读点击数:126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英语课程的意义英语课程的对国家的积极意义(ppt)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任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英语课程的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的意义(ppt)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学习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学习英语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更好的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五大新突破十年前,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制定的课标实验稿就非常强调素质教育。

也就是说,外语教育绝不只是一个学习外语的工具,而是要通过外语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这次的《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在大原则上没有根本的改变,只是按照目前中央、教育部的相关精神做了进一步强化。

在原有基础上,《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有以下提高与突破。

突破一:强调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这一点上,我们提出了在语言课程教育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工具性就是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人文性就是通过本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标解读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标解读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标解读小学英语课程从2001年全面开设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

在这十年中,英语教师们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英语教学领域努力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勤于反思,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十年磨砺,英语课程标准也与时俱进,进行了重新的修订,相对于2001年的课程标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凸显了七个主要特点。

一、在注重英语课程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人文性2001年之前的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001年的课标(旧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11年的新课标(新课标)在旧课标的基础上强调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在注重英语学习过程的同时,强调了学习效果旧课标基本理念之一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

背景分析:小学英语重新开设伊始,在英语教师们头脑中还没有多少理论和经验的前提下,十分需要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在新事物发展过程中即便有很多方法和理念,但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不会太偏离教学目标。

而新课标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

背景分析:新课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英语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英语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趋理性,课标只要给出统一的目标即可,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年级英语上册课程标准讲解

四年级英语上册课程标准讲解

四年级英语上册课程标准讲解1. 前言1.1 课程标准简介四年级英语上册课程标准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为四年级英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四年级英语上册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一些基本的单词和句型;- 学生能在日常交流中运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的沟通;- 学生能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内容2.1 话题内容四年级英语上册课程标准涵盖了以下话题:- 自我介绍与家庭成员介绍- 动物和植物- 颜色和形状- 食物和饮料- 天气和季节- 日常活动- 身体部位和健康- 学习用品和学校生活- 节日和文化2.2 语法内容四年级英语上册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语法知识:-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名词所有格- 代词的运用-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2.3 功能项目四年级英语上册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功能项目:- 问候与介绍- 询问与回答个人信息- 描述物品和人物- 表达喜好和意愿- 询问和回答时间- 表达天气和季节- 描述日常活动和计划- 表达身体不适和需求- 询问和回答学习相关问题- 表达感谢和道歉3. 教学建议3.1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视野。

3.3 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修订后的《标准( 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课程理念,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 201 1年版)》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 。

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地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原稿修订稿人才素质的需要、信息时代的需要、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学生智力品格的需要。

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首次提出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标准( 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原稿修订稿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性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与。

从2011版课程标准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从2011版课程标准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从2011版课程标准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摘要:从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以语言发展和二语学习的一般规律为依据,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结合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索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词汇教学;课程标准;语言规律;有效性在中学任教时,我曾目睹很多初一学生面对中小学英语词汇跨度时的无奈,他们只会机械地背词汇,他们对语法概念耳熟能详,却连词性都分不清,运用时经常错误百出。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确保中小学英语顺利衔接呢?一、音形义用,相辅相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词汇二级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能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

“音形义用”是一个单词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能相辅相成地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音”是一个单词的语音形式。

关于小学阶段能不能系统学习音标,一直存在着争议。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连母语都没学好就学音标会和拼音发生混淆,所以在教词汇时一直采用“示范—模仿”的方法。

直到初中,学生才系统地学习通过音标掌握词汇的“音”。

这种方法效率低,遗忘率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影响后续学习。

中国学生对母语的系统学习是从拼音开始的,拼音的作用众所周知,那为什么我们在学习二语词汇时不能先从音标入手呢?“义”由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构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重点关注“形”和词汇意义,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背。

但语法意义模糊不清使很多学生只会默记词汇,但不会运用,严重影响口语交际和书面考核,这是困扰所有学生的难题。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句子中,词汇才真正具有意义。

学生学习词汇时不仅要掌握词汇的意思、搭配和基本用法,还要学会用词汇造句,用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运用中真正掌握词汇的“义”。

二、借鉴汉语的学习方法和进度,正确处理高年级词汇和语法教学的关系虽然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语法可以缩短学习过程,但是绝不能违背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 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 2

二级语言技能目标(听)
1、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二级语言技能目标(说)
1、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课程实施的修订
充分反映各地在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参与调研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读性,提高《标准》对英语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
修订后的《标准》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得病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人物性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级语言技能目标(玩演视听)
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
3、能学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30首左右(含一级要求);
4、能看懂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和英语教学节目,课堂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 删除了词汇表中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二、分级标准的特点解读
● “能”字为先:力求体现“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英语教学基本理念;
● 知识与技能并重,有机结合;
● 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并重;
● 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并重。
(一) 语言技能目标解读
各级别的分级标准中语言技能目标虽按照听、说、读、写等分项进行具体描述,但它们相互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二级目标中围绕“故事”设置的目标在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等部分都有涉及,且相互照应。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语言技能二、语言知识三、情感态度四、学习策略五、文化意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4.整体评价
• 6)修订稿在文字表述上更加简洁流畅、通俗易懂,措词方面 更加严谨。 修订稿对各部分均作了仔细的文字修改。例如,基本理念部 分对小标题及内容的修改,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课程 目标的设计在文字和图表上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英 语课程的区分与衔接,更加准确地体现了各级别间的差异和进 阶关系;在内容标准中将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能表 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改为“能表演 简单的英语短剧”等等,这些都更好地体现了表述的准确性。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标封皮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标目录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标目录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标目录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第一部分 前 言
在中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地区,相当多的外语(特别是英 语)学习者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使用外语(包括不能使用、 《标准》对英语课程的性质的重新界定有利于我们回答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不需要使用等情况)。
修课程)、“高考要求”(选择性必修)、“提高要求”(选修)
一、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历程
课改成就
2001-2011年间的新课改成就
1.新课程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语言技能、综合素养
2.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语境、运用、自主
3.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学生中心、注重互动 4.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材的变革:真实生活实际、单元话题设置 5.课程标准带来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变化:评价内容、机制、方法等 6.课程改革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与反思、校本教研
一、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历程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小学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小学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小学部分)作者:张扬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3年第04期一、《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变化1.理念方面⑴确定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

⑵从外语学习规律的角度,强调了英语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2.目标与标准方面⑴课程总目标的陈述更加详细、更加全面。

⑵更加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和级别标准。

3.实施方面⑴强调并明确了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都应以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为前提。

⑵增加了大量来自一线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提升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

二、《标准(2011年版)》主要变化的解读1.为什么要将英语课程性质定位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⑴符合语言教学的基本特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主要属性。

工具性体现了语言作为交际媒介的作用。

它的作用包括认知,即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交流,即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思维,即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即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英语教学中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

因此,英语课程必然具有人文性。

人文性就是通过本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英语课程中的统一是对语言类课程本质的体现。

两者有机结合把英语学科从教学层面上升到教育层面(2012,黄元振兰春寿)。

⑵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的培养应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即外语教育绝不只是一个学习外语的工具,而是要通过外语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就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研究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基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 培养学生的研究策略和自主研究能力,提高研究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材料,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敏感度。

2. 口语表达:通过日常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性和交际能力。

3. 阅读理解:通过适应性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理解的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的运用能力。

5. 文化研究: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研究英语。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和伙伴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多媒体教学: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5. 情感教育:通过鼓励、赞扬和关心,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增强学生的研究动力。

四、课程评价1. 综合评价:通过考试、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

2. 研究反馈:通过定期的研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供针对性的研究指导。

3. 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课程评价,提高他们对自己研究情况的认识。

以上为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基本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自主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部分)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部分)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部分)解读2001年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经过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在指导英语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课程标准”的有些内容有待调整和完善。

2001年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和评价的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案例等。

2011年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以上问题做了部分调整,虽然变动不多,却都是实践之后的调整提升,更加贴合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状况,为教师的教学指引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变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次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新“课标”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在课标P2页“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由此可见,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的塑造和道德情操的修养。

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板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板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规范教学的重要文件,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一、课程目标和要求1.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交流中准确、流利地运用英语。

1.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范、礼仪习惯等,并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2.1 语言知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语言知识的核心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

教师要围绕这些核心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有所突破。

2.2 语言能力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词汇量、语法运用、听力能力、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能够有所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3 跨学科能力英语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能力,能够在其他学科中运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师要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学生在其他学科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创设真实情境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运用。

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引导学生进行真实交流。

3.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二、教 学理 念解读
所 谓 理念 指 的是 “认 定 和 追求 的某 种 目标 、原 则 、方法 等 ”,是 一 种 思想 观念 ,往 往具 有 个 性 、行 业性 和学 科 性 (李 行 健 ,2004:804)。小学 英语 教学 理念 指 的是 小学英 语教 育教 学 的思想 观念 。《小 学
说的技能方面要求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能运用一些常用的日常用语如问候告别致谢道歉等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2013年 2月 第 13卷第 1期
湖南笏一许籍 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其次 ,《小 学英 语课 程 标 准》提 出 ,“由于学 生 在 性 格 、认 知方 式 、生 活环 境 等 方 面存 在 差 异 ,他 们 具 有不 同 的学 习需 求 和学 习特 点 ”。因此 ,在 小 学 英语 教 学 中应 该针 对不 同地 区 、不 同特点 的学 生 采取 不 同的 教学 策略 ,提 出不 同 的教学 方 式 ,真 正做 到“因材施教 ”,尽量满 足 学生 的个体 需求 。
的教 学理 念 ;对 小学英语 课程 教 学提 出了语 言知识 、语 言技 能 、文化 意识 以及其 他 如情 感 态度与 学 习策略
等 方 面的具体要 求;确 立 了小学英语 教 学评价 的激励 性 、科 学性 和服 务性 三 大原则 。
关键 词 :《小学英语 课程 标 准》(2011年版 );教 学理 念 ;教 学要 求 ;教 学评 价 ;解读
而 掌握英 语语言 知识 、发展英 语语 言技能 。
请求 、邀 请 、致 谢 、道 歉 、情 感 、喜 好 、建议 、祝 福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课程理念,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

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地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标准(2011年版)》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这一课程理念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更具有人文性;同时更符合语言学习的特征和规律。

它不仅体现在按学生发展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的描述中,也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容量的调整中。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渐进深入过程。

在学习方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强调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语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创造条件;此外,进一步完善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容量,体现语言学习规律。

《标准(2011年版)》充分考虑到小学英语师资现状,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