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及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830d42b307e87101f696af.png)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沂南 张庄中心小学 丁庆连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工具性: 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人文性: 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二、课程基本理念
•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 的价值。 •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 点和个性差异。 •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 性和持续性。
四、学习策略
•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 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 • 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 略和资源策略等。
•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 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 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 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行动和步骤。 • 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 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行动。 • 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 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 总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 人文素养。
•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 基础。
• 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 使用语言。 • 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 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 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 续发展。
• 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
二、语言知识
• 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 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169f8e1eb91a37f0115c32.png)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确立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课程性质,强调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任务,从学习策略训练、文化意识培养以及教学设计和评价等角度进行了详细阐释,对小学英语教师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英语阅读时帮助小学生达到《新课标》总要求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毕业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新课标》指出,基础阶段英语学习主要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新课标》还强调,鉴于语言学习需要大量输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渠道的多样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注意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注重学习策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渗透跨文化意识。
同时,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形式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评价过程中应依托平时教学内容,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而不宜采用百分制。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重点笔记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dd58b5e8e9951e79b8927cb.png)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重点笔记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以下是本课程一级至九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
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
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
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能书写字母和单词。
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
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
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内容标准语言知识二级目标语音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4、了解单词有重音;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词汇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语法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5、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话题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e0be204693daef5ff73d18.png)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引人类文明成果、借签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职业发展的机会。
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7d2f615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2.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国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小学英语的解读一、学习目标1、灵活掌握英语的基本词汇量和基本句式;2、能通过简单的英语对话或写作,发出和理解简单的英语指令或消息;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4、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出自觉、积极的英语学习兴趣;5、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建立起相应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字母、单词和句子学习英译汉和汉译英,熟练掌握英语字母的拼读规则,学习读、写英语单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拼写能力;学习句子的基本构词法,培养学生正确书面表达的能力。
2、对话、听力和书写学习熟练运用日常用语,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唱歌、讲故事、情景会话等多种形式来练习;练习掌握英语听力和书写技能,学习用英语说话和写作的技巧。
三、学习方法1、以语言环境为基础的自然教学法:语言情景化教学法,准确把握语言实用功能;2、以问题解答为主要学习形式:练习听力、口语、读写能力;3、以情景交际活动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参与积极性;4、以英语网络学习为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英语资源和学习工具;5、以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考核方式1、开放性考试:考查学习者英语字母、单词、词汇运用能力,掌握英语语法结构、搭配句式和会话句子,运用流利句式进行书面表达和口语演练;2、竞赛性考试:考核学生对英语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能力综合运用,强调考查多学科的综合性能力;3、任务型考试: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做出正确的判断,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活动,在使用英语中应用任务型实践——学会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并分析思考问题。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201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2011](https://img.taocdn.com/s3/m/96ebde0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3.png)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2011这份文档是关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介绍,以下是其主要内容:一、课程目标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基础的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研究英语,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语法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
二、研究内容小学英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听力: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听力理解能力,包括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和短文等。
2. 口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学会准确发音、掌握基本日常用语和简单对话。
3. 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阅读简单的英语文章和故事,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4. 写作:培养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包括简单的日记、信件和小作文等。
三、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供了以下评估方式:1. 听力测试:通过听力测试来评估学生对英语听力的理解能力。
2. 口语表达:通过口语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音准确性。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测试来评估学生对英语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
4.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测试来评估学生的英语书写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听说结合、任务型教学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五、教材和资源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推荐使用符合要求的英语教材,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选择教材和资源,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六、总结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内容、科学的评估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英语能力。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这份标准来开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简要介绍。
详细的内容请参阅相关文件。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2065013169a4517723a3ac.png)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2)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一、总目标 (6)二、分级目标 (7)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8)一、语言技能 (9)二、语言知识 (13)三、情感态度 (15)四、学习策略 (16)五、文化意识 (18)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9)一、教学建议 (19)二、评价建议 (23)三、教材编写建议 (26)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7)附录1语音项目表 (30)附录2语法项目表 (31)附录3词汇表(小学) (34)附录4功能意念项目表 (41)附录5话题项目表 (43)附录6课堂教学实例(小学) (46)附录7评价方法与案例(小学) (56)附录8技能教学参考建议 (72)附录9课堂用语 (82)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2011版英语新课标解读
![2011版英语新课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f3ba2613b3567ec102d8aab.png)
2011版英语新课标解读(一)2011年12月, 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修订后的各学科课标跟十年前的实验稿(2001)相比,总体特点概括为四点:一凸显德育修养、二强调能力本位、三体现内容创新、四落实调控减负。
具体到英语学科,义教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原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变化不大。
较明显的变化有四点:一是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六至九级),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
二是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
三是增加了小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明确范围,使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详细具体,针对性更强,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四是对课程试验中意见比较集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做了重点调整,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更强。
一、“前言”部分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
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一段内容。
二、“课程性质”部分删去实验稿课标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一段有关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内容;保留了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发展基本交际技能和跨文化意识、促进思维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等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解读.ppt.ppt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解读.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01b882c8d376eeaeaa31b6.png)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25
分级标准
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改为“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是总目标和分级目标的进一步细化。
分级目标框架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
文化意识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26
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 有什么区别?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9
修订原则
原有总体结构框架和基本要求不变 以全国英语教育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 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 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提供小学段和初中段英
语教学的具体指导以及教学和评价案例。 在《标准》的措词方面要更加严谨。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10
2011版新课标主要内容与修订
工具与人文融合的教学案例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14
对国家发展的价值(2011版)
➢ 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 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
力奠定基础。
➢ ……
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011版)
➢ 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 ➢ 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 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 人文素养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倡导积极学习,采用活动途径 强调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9c8bcfbff00bed5b9f31df1.png)
情感态度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英 语
兴意精意视
学习策略 趣 志 神 识 野 文化意识
课
认调交资
文 文 跨意
程 目 标
知控际源 策策策策
综合语言
略 略 略 略 运用能力
化 化 文识 知 理 化和 识 解 交能
际力
结
构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听说读写
语词语功话 音汇法能题
1. 英语课程总目标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 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 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 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 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 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 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 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五级) ➢ 文化意识(二级、五级)
分级标准
语言技能一级标准
听做 说唱
玩演
读写 视听
一级技能标准
听做
1. 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 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 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
画图、做动作等;(删除了做手工)
4. 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
玩演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
单的交际;
2. 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删除了表演歌曲、童话剧 )
读写
1. 能看图识词;
2. 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 定的感知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3dfe99b551810a6f4248646.png)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修订后的《标准( 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课程理念,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 201 1年版)》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 。
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地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原稿修订稿人才素质的需要、信息时代的需要、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学生智力品格的需要。
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首次提出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标准( 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原稿修订稿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性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与。
2.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2.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d6b260af18583d04964597d.png)
3、对小学阶段课程提出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 与指导
为了更好地体现对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指导,增 强课程可操作性,新课标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对二级标准做了一些 主要修订: 4、增加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实例和评价案例,加 强了对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五、实施建议——加强对小学英语的明确要求和 指导,落实课标理念与目标
这些检测题目都是在5月份进行新课标培训后,为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用英 语做事做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做的更新、尝试和 导向,符合新课程的性质、理念,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
今后,我们只有进一步深刻领新课标的核心价 值,重新定位自己在新课改中的角色,才能使 小学英语教学扎实有效地落实好新课标理念, 才能使每一位小学生在英语课程中享受到英语 学习的快乐!
四、调整了对词汇学习的认识和词汇表
1、专门制订了小学阶段的二级词汇表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个显著变化就是 制订了二级词汇表,即学小六年级毕业时的词标 准。在二级词汇总量要求为600-700个词的基础上, 确定了小学阶段词汇中的423个核心词汇,要求 学生能初步运用着400个左右的词汇表达二级规 定的相应话题。其余200-300词作为扩充或自选词 汇,根据教学进行学习。 2、词汇表的呈现方式调整较大
1、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 础 (1)面向全体学生。 (2)尊重个体差异。 (3)优化课堂教学。 (4)强调打好基础。
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 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教师要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 能力服务。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6f6fb2f3b3567ec112d8a2a.png)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语言技能二、语言知识三、情感态度四、学习策略五、文化意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0cd565d27284b73f3425001.png)
• 6)修订稿在文字表述上更加简洁流畅、通俗易懂,措词方面 更加严谨。 修订稿对各部分均作了仔细的文字修改。例如,基本理念部 分对小标题及内容的修改,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课程 目标的设计在文字和图表上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英 语课程的区分与衔接,更加准确地体现了各级别间的差异和进 阶关系;在内容标准中将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能表 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改为“能表演 简单的英语短剧”等等,这些都更好地体现了表述的准确性。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标封皮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标目录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标目录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标目录
三、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第一部分 前 言
在中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地区,相当多的外语(特别是英 语)学习者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使用外语(包括不能使用、 《标准》对英语课程的性质的重新界定有利于我们回答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不需要使用等情况)。
修课程)、“高考要求”(选择性必修)、“提高要求”(选修)
一、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历程
课改成就
2001-2011年间的新课改成就
1.新课程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语言技能、综合素养
2.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语境、运用、自主
3.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学生中心、注重互动 4.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材的变革:真实生活实际、单元话题设置 5.课程标准带来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变化:评价内容、机制、方法等 6.课程改革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与反思、校本教研
一、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历程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小学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小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0568d14336c1eb91a375d7e.png)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小学部分)作者:张扬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3年第04期一、《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变化1.理念方面⑴确定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
⑵从外语学习规律的角度,强调了英语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2.目标与标准方面⑴课程总目标的陈述更加详细、更加全面。
⑵更加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和级别标准。
3.实施方面⑴强调并明确了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都应以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为前提。
⑵增加了大量来自一线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提升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
二、《标准(2011年版)》主要变化的解读1.为什么要将英语课程性质定位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⑴符合语言教学的基本特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主要属性。
工具性体现了语言作为交际媒介的作用。
它的作用包括认知,即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交流,即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思维,即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即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英语教学中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
因此,英语课程必然具有人文性。
人文性就是通过本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英语课程中的统一是对语言类课程本质的体现。
两者有机结合把英语学科从教学层面上升到教育层面(2012,黄元振兰春寿)。
⑵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人才的培养应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即外语教育绝不只是一个学习外语的工具,而是要通过外语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就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78a0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4.png)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研究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基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 培养学生的研究策略和自主研究能力,提高研究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材料,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敏感度。
2. 口语表达:通过日常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性和交际能力。
3. 阅读理解:通过适应性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理解的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的运用能力。
5. 文化研究: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研究英语。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和伙伴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多媒体教学: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5. 情感教育:通过鼓励、赞扬和关心,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增强学生的研究动力。
四、课程评价1. 综合评价:通过考试、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
2. 研究反馈:通过定期的研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供针对性的研究指导。
3. 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课程评价,提高他们对自己研究情况的认识。
以上为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基本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自主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12cd03fad6195f302ba601.png)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 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一、总目标 (5)二、分级目标 (6)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8)一、语言技能 (8)二、语言知识 (12)三、情感态度 (14)四、学习策略 (16)五、文化意识 (17)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8)一、教学建议 (18)二、评价建议 (22)三、教材编写童议 (24)附录 (26)附录1 语音项目表 (26)附录2语法项目表 (26)附录3 词汇表 (28)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f40cb9b4daa58da1114a68.png)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4)二、课程基本理念 (4)三、课程设计思路 (5)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8)一、总目标 (8)二、分级目标 (9)第三部分分级标准 (10)一、语言技能 (11)二、语言知识 (15)三、情感态度 (17)四、学习策略 (18)五、文化意识 (2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1)一、教学建议 (21)二、评价建议 (26)三、教材编写建议 (29)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0)附录1 语音项目表 (32)附录2 语法项目表 (33)附录3 词汇表(小学) (36)附录4 功能意念项目表 (43)附录5 话题项目表 (45)附录6 课堂教学实例(小学) (49)附录7 评价方法与案例(小学) (59)附录8 技能教学参考建议 (74)附录9 课堂用语 (84)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及解读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知识目标:掌握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技巧等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参与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情感表达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性格。
能力目标: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我觉得解读小学英语新课标是必须放在首位的。
一、了解标准让教学有的放矢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首要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会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世界多元化国际交流增多增强世界意识),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新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材料决策教学环节)倡导体验途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注重过程评价(提倡过程性评价方式)开发课程资源(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网络音像报刊等举课例)4、课程目标结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动机兴趣)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5、目标总体描述: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
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
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
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能书写字母和单词。
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
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
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6、具体内容标准: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一级目标描述:听做 1.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2.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3.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4.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
说唱1.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2.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3.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4.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5.能够根据表演猜测意思、说词语;6.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首;7.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和短句。
玩演1.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2.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3.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
读写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视听 1.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2.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二级目标描述:听1.能在图片、图象、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玩演视听1.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3.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4.能演唱英文歌曲30 ~40首(含一级要求);5.能看懂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语言知识二级目标描述:语音 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4.了解单词有重音;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词汇 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2.了解单词是有字母构成的。
语法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2.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3.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4.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5.了解英语简单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功能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话题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情感态度二级目标描述:1.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学习策略(基本学习策略)二级目标描述: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3.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4.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5.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6.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7.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8.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9.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10.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汗词典。
文化意识二级目标描述: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3.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6.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7.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
二、追求方法让学生学会读写1、读的方法(1)字母(2)单词(3)意群(4)句子2、写的方法(1)描一描(2)抄一抄(3)连一连(4)练一练(5)赛一赛举例略。
三、关注细节提高学生读写能力1、读的细节(1)教师范读(2)欣赏语料(3)情景对白(4)重视文本2、写的细节(1)板书引路(2)写法指导(3)评价激励(4)课外延伸小学生在上英语课时,在最初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学生就为识记英语单词而发愁了。
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词,就感到很头痛,而四年级是学生积累单词量的关键性一年。
如何让学生始终有兴趣去识记单词而不觉得枯燥乏味呢?在课堂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直观教学法孩子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占优势。
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教学时,我通常采用的直观情景有实物、图片、头饰、玩具、简画,如在教学用品 pen、pencil、 book、ruler 等单词时,直观的实物出示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直观的演示与比较,学生才会迅速领会掌握;如教水果类单词 apple、pear、banana、watermelon 等单词时,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如在教衣服类单词 shirt、dress、skirt 、jeans 等时,也可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有关的英文单词也就能很快地识记。
二、词不离句教学法词汇是建房子的砖头,但光有砖头还建不出房子。
李阳认为“学习的对象不应该是孤立的发音、单词、语法,而应该是句子,“因为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在句子中掌握的单词是有生命力的单词。
现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直接法和“全身反应法”都强调“句本位”。
因此,把单词放入句中,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还有利于他们的语感。
如学了动物类单词,我们把单词放入句中:“dog, dog, I can see a dog”“cat, cat, this is a cat.”学习了水果类和颜色类的单词后,把它们放在一个句子中:“Apple, apple. I can see a red apple”,“Red, red, I like red”.这样,学生记忆的单位是句子,有整体感,有助于体会英语的语感。
长期训练不仅让学生快速识记单词,还可以培养学生造句的能力,提高说话的能力。
三、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记单词,他们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但并不是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能够把游戏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的游戏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指向目标,得到反馈,课堂上运用游戏最多的是单词的教学与巩固,可以说单词的教学离不开游戏。
1、猜对于未知事物,人们总是充满好奇,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急于知道答案,此时是进行学的最佳契机,我们要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猜的活动。
如巩固单词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径去猜,如是玩具可以摸摸猜猜,如是水果,饮料可以闻闻猜猜。
学新单词时,可以把要学的单词写在黑板上,看老师的口型猜,看老师的眼神猜,可以把单词一闪而过让学生猜,也可以出示单词图片的一部分让他们猜。
2、写单词的学习离不开拼写,一味口头拼写,效果不佳,而一味抄写往往又显得太枯燥,可以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联系实物来书写。
学习水果类的单词时,让学生带上水果,学 apple 时就在苹果上贴apple 字样,学习教室内的物品时,可在课桌上贴 desk??诸如此类,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还可以在同桌的手心或背上贴字条,让同桌猜猜写的是什么。
总之,学生觉得这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就记住了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