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全册)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全册)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全册)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授课人:授课时间:一、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复习内容】:七上一单元三、目标要求:(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两个文化遗存;(2)识记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主要农作物;(3)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四、复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特征;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五、复习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的特征;六、考点分析:七、自主识记检查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_____人类,北京人距今约______万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______最多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和______的国家;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

他们已普遍使用______石器,来种植农作物。

3、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_和______,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______一战中大败东方的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族。

4、后人尊称黄帝为“______”,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______,他的属下______发明了文字,______编出了乐谱。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______”。

5、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传说,______生活俭朴,克己爱民,______宽厚待人,以身作则,______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

6、约______年,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______社会结束,______社会开始。

八、知识梳理九、课内训练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A、200万年B、170万年C、80万年D、70万年2、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埃及3、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遗址。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中考历史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3. 世界史: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印度、古代中国、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世界战争与和平、冷战、现代科技革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科技成就等。

2.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历史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

4. 练习法:布置历史习题,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解历史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第二课时:进行历史习题训练,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历史习题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三、考点突破:
四、中考突破(详细习题见本课课件)
五、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
(3)从罗斯福与邓小平的决策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解析:(3)此问是综合性问题,学生分析前的材料和问题,从中总结答案。因为当时美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新政属于创新。由此得出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通过这次改革的成功,可得出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学家黄安年
(1)罗斯福采取的什么对策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该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为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什么总方针?
(8)苏俄新经济政策
[
(9)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0)美国罗斯福新政
(1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12)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理清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的因果关系(见课件)
从哪些方面学习掌握“改革”?
背景、目的、时间、重要历史人物、内容、结果、性质、影响、作用、意义
3、对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进行分类、比较、总结(详细见课件)
六、课后作业:综合训练卷四23题、卷五22题、卷六22题
七、教学反思:
.

指 导 教 学 书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
星期( )
累记课时:
)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自学,小组互帮,交流讨论,讲解释疑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教案七篇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教案七篇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教案怎么写?“历史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特定分支,其结论往往与同时代的文本相比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教案篇1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贡献。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匈奴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一、匈奴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2023历史中考复习教案七篇

2023历史中考复习教案七篇

2023历史中考复习教案七篇2023历史中考复习教案【篇1】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再现、自学概括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备初步的认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二)导入新课:课件在以《大汉天子》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为背景音乐中开始。

师:为什么我们的华夏族会改称“汉族”?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我们的语言被称作“汉语”?中国文字又被称为“汉字”。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实际上这一切都跟汉朝有密切关系,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威望高。

正因为汉朝的强大,不仅影响到世界,而且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因此,很多同中国有关的称呼被冠以“汉”字而固定下来。

)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汉朝的强盛情况。

(三)讲授新课: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展示史料:材料一:“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材料二:“《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最新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历史不断地在重演,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历史经验,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历史是一条沉重的负担,过去的阴影会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现在和未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篇1一、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初三6、7班级历史成绩总体下滑,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

现归纳如下:失分原因: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23、24、25、28和36题。

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

如第24题,此题首先要读懂古文,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造成答题困难,从而失分。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如36题,这道题目失分率相当高。

主要是对材料了理解不准确。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对一些地理概念比较陌生。

如第28题失分较多,如在材料中,提到古巴和海地,这是美洲的,好多学生不知道5、材料题失分较多。

原因是综合性比较强,训练也较少,学生没有注重方法,随意性比较大。

二、今后的对策:1、强化训练。

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

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激发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牵引着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七篇中考历史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2、广西起义3、文学社共进会4、君主专制制度三、合作探究(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历史知识,巩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帮助学生回顾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准备应对考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复习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点。

2. 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师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 提醒学生注重复习历史要点,做好总结和梳理。

二、复习讲解(30分钟)
1. 根据教材内容,重点复习古代史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纲要。

2. 通过讲解、图表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三、练习辅导(15分钟)
1. 分发历史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

2. 讲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

四、总结(5分钟)
1. 讲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鼓励学生认真复习历史知识,做好备考准备。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历史学习资料的阅读和整理,以及历史练习题目的解答。

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和巩固,帮助学生做好备考工作。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历史这个词,说白了就是“经历过的事情”。

故事的意义:“故事”是过去,“事”是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精选篇1)[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

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五、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人教版部编山西省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山西省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知道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司马迁和《史记》、造纸术的发明及其传播。

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分析历史原因、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教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微信式历史人物说导入,并按照快乐“家”族我代言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四组:“政治家族”、“经济家族”、“思想家族”、“外交家族”的模式,开展必答和抢答游戏,以新颖的题型为材料,让学生在竞争与愉快中合作学习,总结知识要点,并得到习题的训练,每个环节教师做好总结,提升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让学生概括出创新的重要性,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领域的创新分不开的。

当下中国也正是在创新之下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我们仍有不足之处,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

同样,国家的统一在这一时期也成为一种趋势,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汉武帝大一统,丝绸之路的开通教学难点:秦汉时期政治智慧的深远影响【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三一轮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知识点的处理上采取自主学习、练习巩固、讲解提升来进行。

又考虑到复习课避免纯粹是知识点的记忆,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创设历史情境,注重角色体验,开展竞赛答题,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微信历史人物说始皇说:我修;孟姜说:我哭;陈胜说:有种;项羽说:我举;刘邦说:我斩;秦亡了……,文景说:我治;武帝说:我鼎盛;光武说:我中兴;献帝说:我说了不算。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的教案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的教案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的教案
1.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历史知识的发展过程;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事件;
3.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时间线和发展脉络;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讲授:
1.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衰变迁;
3.讨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统一中国的影响;
4.解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
5.分析隋唐五代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

三、互动讨论:
1.启发学生讨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2.组织学生小组展示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四、课堂练习:
1.布置历史知识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共同解决历史难题。

五、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和要点;
2.强调历史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复习课程,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时期和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夯实了历史知识的基础。

未来老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主题:初中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初中历史必修一/二/三》
时间:3周
教学目标:
1. 熟悉历史知识,掌握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2. 提高历史分析能力,辨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 训练学生解答历史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周:古代史复习
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2. 秦汉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
3.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周:近代史复习
1. 鸦片战争和农民战争
2.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五卅运动
第三周:现代史复习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通过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相关事件;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特定历史事件,分享结论;
3.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练习题:布置历史题目,训练学生解题技巧。

评估方式:
1. 期中测试:测试学生对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

教学调整:
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分析和解题能力。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时期。

2.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3.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难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古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代史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古代史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时期。

2.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3.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难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古代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2. 夏商西周的更迭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4.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5. 汉朝的兴衰6.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7. 隋唐五代十国的繁荣与分裂8. 宋朝的兴衰9.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10. 明朝的兴衰11. 清朝的兴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难点: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史实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古代史。

2. 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对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2.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5.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动荡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8.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1. 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难点: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史实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近现代史。

2. 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初中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明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明朝的建立、清朝的建立、明朝的灭亡、清朝的衰落等。

(2)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3)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判断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清时期的历史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明清时期的典型历史事件。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与前朝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明朝的建立与灭亡(1)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背景、明朝的建立过程、明朝的建立意义。

(2)明朝的灭亡: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灭亡的过程、明朝灭亡的影响。

2. 清朝的建立与衰落(1)清朝的建立:清朝的建立背景、清朝的建立过程、清朝的建立意义。

(2)清朝的衰落:清朝衰落的原因、清朝衰落的过程、清朝衰落的影响。

3.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1)政治: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治变革、政治特点。

(2)经济:明清时期的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经济特点。

(3)文化: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文化特点、文化影响。

(4)科技: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科技特点、科技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明清时期的历史学习。

2. 教学内容讲解:(1)明朝的建立与灭亡:讲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建立过程、建立意义,以及明朝的灭亡原因、灭亡过程、灭亡影响。

(2)清朝的建立与衰落:讲解清朝的建立背景、建立过程、建立意义,以及清朝的衰落原因、衰落过程、衰落影响。

(3)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讲解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治变革、政治特点;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经济特点;文化成就、文化特点、文化影响;科技成就、科技特点、科技影响。

【2020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七级历史制度创新专题复习教学流程新人教版

【2020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七级历史制度创新专题复习教学流程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七级历史制度创新专题复习教学
流程新人教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流程内容与目的教学方法时间分配(分)
问题设置展示禅让制、世袭制、
分封制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复习:禅让制的
表现,实现质的特点,分封制的主
要内容。

3
生1 师2´
预习新知导学稿“自主预习”①学生自学完成;②小组内部相互
对答案;
7
生5´师2
讲解知识点1 禅让制。

①知道禅让制发生于尧舜禹时期②
知道禅让制是讲率领的位子传于贤
德之人。

4;
生3´师1´,
讲授知识点2 世袭制。

①启继承王位是世袭制的开端。


从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5
生3 师2´
讲授知识点3 分封制。

①知道分封制的分封内容和诸侯的
义务。

②教师出示史料,总结分封
制的利弊。

4
生2 师2
合作探究启继承王位以为什么标
志着禅让制的结束?
①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②每个小
组派代表讲授观点;老师进行总

5
生4 师1
合作探究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了什
么作用?
对西周:开疆拓土,巩固统治。

对东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4
生3师1
课后练习完成导学稿的课后习题学生自主完成,当堂校对答案
8
生用6´,师2
´
合计
生27´,师13
´。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讲话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speeche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模板5篇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经典)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3篇

(经典)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3篇

(经典)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3篇(经典)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历史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1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学生情况分析初三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世界历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八个单元,共二十五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 导 教 学 书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
专题复习:累记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2、通过认识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理解历史上的“改革”是对原有的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进行的调整与变革。
三、考点突破:
四、中考突破(详细习题见本课课件)
五、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
(3)从罗斯福与邓小平的决策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解析:(3)此问是综合性问题,学生分析前的材料和问题,从中总结答案。因为当时美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新政属于创新。由此得出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通过这次改革的成功,可得出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8)苏俄新经济政策
[
(9)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0)美国罗斯福新政
(1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12)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理清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的因果关系(见课件)
从哪些方面学习掌握“改革”?
背景、目的、时间、重要历史人物、内容、结果、性质、影响、作用、意义
3、对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进行分类、比较、总结(详细见课件)
}
按照时间、性质、结果分类
4、中考突破(详细习题见本课课件)
历史上的中外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兴利除弊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强国之路。
(2)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必将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3)改革必然涉及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会阻力重重,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六、课后作业:综合训练卷四23题、卷五22题、卷六22题
七、教学反思:
.

指 导 教 学 书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
星期( )
累记课时:
)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自学,小组互帮,交流讨论,讲解释疑
教 学 过 程
/
一、解读课程标准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
二、理清知识结构(见课件)
2、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学家黄安年
(1)罗斯福采取的什么对策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该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为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什么总方针?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哪些方面学习掌握“改革”?
教学难点:改革的影响、意义或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自学,小组互帮,交流讨论,讲解释疑
教 学 过 程
1、梳理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改革开放
(4)日本大化改新
(5)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6)俄国1861年改革
(7)日本明治维新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自我疗伤;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君主立宪等改良措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温药慢治;1911年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企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猛药重治;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资产阶激进派宣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思想,是开颅洗脑。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4)改革同时也是“双刃剑”,改革总会有风险,改革不当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危机,如前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改革等便是如此。
(5)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是否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改革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等诸多因素。
|
五、中考演练
1.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它们分别指什么事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