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模版 20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e65eb0172ded630b1cb678.png)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油藏地质特征分析 ..................................................................... (2)1.1构造特征 ..................................................................... (2)1.2地层分布 ..................................................................... (2)1.3 储层特征 ..................................................................... (5)1.4 油藏特征 ..................................................................... ................................................ 8 二、地质储量的计算与评价 ..................................................................... (11)2.1油藏含油面积 ..................................................................... .. (11)2.2油藏地质储量 ..................................................................... .. (11)2.3天然气储量计算 ..................................................................... (12)2.4油藏地质储量评价 ..................................................................... ................................ 12 三、采收率评价 ..................................................................... ................................................. 13 四、油藏产能评价及合理产量论证 ..................................................................... .. (15)4.1 油藏产能评价 ..................................................................... (15)4.2 合理的产能设计与论证 ..................................................................... ....................... 17 五、发方式及开发层系论证 ..................................................................... .. (18)5.1开发方式的确定 ..................................................................... (18)5.2人工补充能量 ..................................................................... . (18)5.3开发层系的划分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https://img.taocdn.com/s3/m/c18f5d3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d.png)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的学习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和预测方法,从而为油气勘探、开采和储存提供基础和支持。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形态、分布规律和油气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油藏的勘探和开采技术,提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同时具备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践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综合素质。
通过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强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2)拓宽知识面。
油藏工程涉及到许多学科,包括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油藏物理学、油藏化学、石油工程和环境保护等,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提高实践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更是对实践能力的锻炼,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逐步成长。
二、设计思路和方法课程设计的设计思路主要围绕着从勘探到开发的全过程进行展开。
从勘探方面来说,要结合学生所学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知识,了解油气在地下的运移方式和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从开发方面来说,要明确采油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掌握不同采油方法的优缺点。
针对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应采用以下方法:(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不仅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结合实际生产和工程项目进行巩固。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进而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设计先导论文的撰写根据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安排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先导论文的撰写。
先行写作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前预判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问题出现时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解决。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a871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2.png)
油藏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工业的生产过程中,油藏工程是最基础的环节,掌握好油藏工程的基础知识是影响整个油田生产效益的核心因素。
因此,为了培养具有油藏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本课程设计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1. 理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理论知识: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技能:1.针对不同种类的油藏,进行储量估算和投资评估。
2.解决不同油藏储层中油气流动的基本问题。
3.收集、处理和分析油藏数据的基本能力。
4.把握油藏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掌握油藏工程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形式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藏地质和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
2.油藏储量数量估算方法。
3.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模型。
4.油藏压力动态及其规律。
5.油藏采收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6.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2. 教学形式: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授课。
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
2.综合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室内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油藏工程常用工具和技术。
4.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油藏工程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英文授课:本课程将全英文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国际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良好的互动环境:在英文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将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在课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发起交流,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8a83e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4.png)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石油地质、石油开发、油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该课程,我们进行了课程设计,旨在掌握油藏工程理论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课程设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背景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的基础必修课程,其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石油工程的核心在于油藏工程,因此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本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油藏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课程设计目标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油藏工程理论知识水平,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油藏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2、掌握油藏评价、油藏描述、储层特征描述等相关知识;3、熟悉石油地质学、勘探技术和油藏开发等方面的知识;4、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储量评估。
四、课程设计方案1、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野外实践和数据处理分析。
野外实践包括地质调查、储层描述、井筒测量和生产测试等实际操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具体流程。
数据处理分析包括采集的各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其中包括储量估算、储层建模、分析地质特征等内容。
2、教学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教师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会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并熟悉各种软件,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让学生对油藏工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3、课程评估本次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最终提交一份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野外实践报告,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储层描述报告、井筒测量报告和生产测试报告。
2)数据处理分析报告,包括储量估算报告、储层建模报告和地质特征分析报告。
3)所学知识及实践技能总结,包括从课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感悟,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对该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设计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e9fe2cccbff121dd368352.png)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姓名:李健星班级: 1班学号: 91546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O一二年四月目录1、设计基础数据: (1)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2)(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2)(2)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4)(3)井筒温度场的计算 (7)(4)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8)(5)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7)(6)抽油机校核 (21)(7) 泵效计算 (22)(8) 举升效率计算 (25)3、设计计算总结果 (26)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油管、抽油杆、泵、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力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设计基础数据:井深:2000+学号末两位63×10m=2630m套管内径:0.124m油层静压:给定地层压力系数为 1.2MPa/100m,即油层静压为井深2630m/100m×1.2MPa=31.56MPa油层温度:90℃恒温层温度:16℃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油相对密度:0.84气相对密度:0.76水相对密度:1.0油饱和压力:10MPa含水率:0.4套压:0.5MPa油压:1 MPa生产气油比:50m3/m3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根据测试液面计算得到)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配产量:50t/d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泵径可改为56mm,70mm)冲程:3m冲次:6rpm沉没压力:3MPa电机额定功率:37kw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c25a4b0b1c59eef9c7b41d.png)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班级:61042姓名:宋博学号:6104231指导老师:李治平、刘鹏程、鞠斌山、康志宏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日期:2008年3月2日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班级:61042姓名:崔晓寰学号:6104218指导老师:李治平、刘鹏程、鞠斌山、康志宏油藏工程课程设计CUGB油藏开发设计书目录第一章……………………………………………………………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第二章…………………………………………………………储量计算及产能评价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及井网井距论证第五章…………………………………………………………开发指标计算第六章…………………………………………………………经济评价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第一章油藏地质特征分析一构造特征1 构造形态1.1 由图CUGB油藏砂岩顶面构造图分析得知:此构造模型为南西至东北向平缓,南东至北西方向较陡的背斜构造,在南东北西方向分别被两条大的断裂所断开,断层对圈闭的影响也很重要,由此,该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2 构造的参数长轴长度:L长=26*0.6km/3.5=4.45km短轴长度:L宽=11.2*0.6km/3.5=1.9kmL长:L宽=4.45:1.9=2.3:1因此,该背斜为短轴背斜;1.3 构造走向背斜为南西至北东方向断层为从南西至北东方向,位于背斜北西翼的断层在延伸方向上有所偏转1.4 构造顶面缓坡平缓度:L长'=13.2*0.6/3.5=2.26km;sinA=0.13/2.26=0.056A=2.86deg 约为3度陡坡平缓度L长’’=5*0.6/3.5=0.86kmsinB=0.13/0.86=0.15B=8.6degree2 圈闭研究(如图)圈闭面积=3.975平方公里圈闭闭合高度=150m划分圈闭油水界面:根据知指导书资料2,C3井在4900.0—4930.0段R=3.7,在4930.0—4940.0段R=0.6,底层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高阻油层和低阻水层在4930.0处划分。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ba607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1.png)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油气藏开发过程,理解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3. 引导学生掌握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值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分析油气藏开发数据,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油藏开发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油藏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油气藏开发奥秘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油气藏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油藏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油气藏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阐述油藏工程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油藏工程概述- 内容:油气藏概念、分类、特点;油藏工程任务、方法。
2.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影响:分析油气藏开发过程,探讨油藏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油气藏开发过程及参数- 内容:开发过程、开发策略;油藏参数、影响分析。
3.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讲解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 内容:数值模拟原理、方法;应用实例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f2f4374fa98271fe900ef923.png)
P=Pi 气顶气 mN.Boi 油+溶解 气 压 降 后
P=P B
气顶气 膨胀量 油和溶 解气膨 胀量
P
A
N.Boi
C
Swi膨胀量 + PV减少引起的HCPV减少量 NBoi+mNBoi= 气顶气地下体积(G.Bgi) m 原油地下体积(N.Boi)
HCPV:含油 气孔隙体积
4、油藏物质平衡通式
Eo
要计算N,首先收集、整理如下资料:
t ……. Np ……. Wi Wp ……. P=Pi-P Bo ……. F ……. Eo …….
…….
…….
作F,Eo 曲线:
F
N是否准确, 取决于数据的 数量和质量以 及工程师的水 平。
tg N
Eo
另外:因y=N ,也可以作y-t 曲线:
y
Y=N
n 1 相关系数R为: xi x yi y n i 1 R 2 1 n 1 n xi x yi y n i 1 n i 1
2
0 R 1
i. 若R=0,则x与y不相关 ,x与y不存在线性关系; ii. 若 R =1,则表示x与y 存线性关系;
水量为Wp,则: 含油区中水体积增量: D=(We+Wi-Wp)Bw
(2)在压力下降至P时,上述物质平衡方程 等式左端:
累积采出油体积:E=NpBo
累积采出气体积:F=Np Bg(Rp-Rs)
一般性物质平衡方程
N p Bo R p R s B g
累计产量
Bg N Bo Boi Rsi Rs B g mN Boi 1 B gi C w S wi C p 1 m N Boi P (W e W i W p) Bw 1 S wi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图表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4ef01764b84ae45c3b358cf6.png)
表2-1 胜利油田××区块开发动用储量计算结果表区块层组储量级别含油面积km2有效厚度m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地面原油密度g/cm3体积系数原始油气比m3/t单储系数×104t/(km2.m)石油地质储量×104t溶解气地质储量×108m3储量丰度×104t/km2可采储量×104t胜利油田××区块1 探明82.61 0.24150.68 0.83 1.12 11012.169875 254.10699 3.367683 31.76337375 179.369642 探明 2.85 0.24864 12.52968 285.676704 3.7860768 35.709588 201.6541443 探明 3.31 0.23646 11.915895 315.5328996 4.18176132 39.44161245 222.72910564 探明 3.27 0.23464 11.82418 309.3205488 4.09942896 38.6650686 218.34391685 探明 4.05 0.23562 11.873565 384.703506 5.0984802 48.08793825 271.5554166 探明 3.15 0.23296 11.73952 295.835904 3.9207168 36.979488 208.8253447 探明 3.42 0.23506 11.845345 324.0886392 4.29515064 40.5110799 228.76845128 探明 4.28 0.23569 11.8770925 406.6716472 5.38962424 50.8339559 287.06233929 探明 4.38 0.23989 12.0887425 423.5895372 5.61383724 52.94869215 299.004379210 探明 4.23 0.24066 12.127545 410.3961228 5.43898476 51.29951535 289.6913808注:以1号层组为例计算石油地质储量N=100Ahφ∮(1-Swi)Po/Boi=100×8×2.61×0.2415×(1-0.32)×0.83/1.12=254.10699×104 t溶解气地质储量Gs=10-4N×Rsi=10-4×254.10699×(110/0.83)=3.367683×108m3储量丰度Ω0=N/A=254.10699/8=31.76337375×104 t/km2单储系数 SNF=N/(Ah)=254.10699/(8×2.61)=12.169875×104 t/(km2.m)可采储量N可采=N×(1-Swi-Sor)/(1-Swi)=254.10699×(1-0.32-0.2)/(1-0.32)=179.36964×104 t表1-2储层按孔隙度分级表1-3 储集层按渗透率分级 等级 渗透率 10-3um 2评价 I 级 > 1000 渗透性极好 II 级 1000 - 100 渗透性好 III 级 100 - 10 渗透性中等 IV 级 10 - 1 渗透性微弱 V 级< 1非渗透性的表1-1 油藏几何参数及各小层物性参数表序号 油层顶深(m )油层厚度(m )含油面积(km 2)孔隙度 渗透率(10-3 um 2)1 2195 2.61 80.2415 85.05 2 2199 2.85 0.24864 153.006 3 2204 3.31 0.23646 189.588 4 2209 3.27 0.23464 244.482 5 2214 4.05 0.23562 254.268 6 2233 3.15 0.23296 280.896 7 2238 3.42 0.23506 217.098 8 2244 4.28 0.23569 169.092 9 2251 4.380.23989 146.244 10 22574.230.24066119.658 孔隙度,% 25-20 20-15 15-10 10-5 5-0 评价极好好 中等 差无价值表4-1 相对渗透率数据表sw kro Krw kro/krw fw 0.32 0.676 0 ------- -------- 0.352 0.609544 0.00187 325.95935829 0.052102110547 0.384 0.545376 0.00649 84.033281972 0.175******** 0.4160.4837040.013236.6442424240.328379181450.448 0.424528 0.02178 19.49164371 0.4789488348 0.48 0.367952 0.03212 11.455541719 0.60998704734 0.512 0.314184 0.04422 7.1050203528 0.71604551095 0.544 0.263328 0.05797 4.5424874935 0.79774449825 0.576 0.215488 0.07326 2.9414141414 0.85897963631 0.608 0.170976 0.08998 1.9001555901 0.90411401154 0.64 0.130104 0.10824 1.2019955654 0.93712972431 0.672 0.09308 0.12782 0.72821154749 0.96094307836 0.704 0.060424 0.14883 0.40599341531 0.97784200474 0.736 0.032864 0.17127 0.19188415951 0.98940367115 0.768 0.011648 0.19503 0.0597******** 0.99667763426 0.8 0 0.2354 0 1。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db48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0.png)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油藏工程成为了当今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它涉及到油气开发所需的技术、管理和经济问题,以及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
油藏工程作为石油工业的核心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地质、化学、力学等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的数学和计算机技术。
在学生进行油藏工程的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合理安排时间,使课程设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应用性强、能力综合性强的目的。
要想设计一门优质的油藏工程课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教学目标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清楚地表达出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经验、兴趣和职业规划等因素。
二、教学内容油藏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贴合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包括石油勘探、地质学、钻井工程、油藏开发与评价、生产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
需要保证课程设计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应对石油勘探开发相关工作时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工程思维。
三、教学方法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掌握相关技能。
详细的实验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互动教学等,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科学,能够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学习情况。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承载了石油行业的任务,必须关注实用性与创新性,具有有实际意义和创造性。
制定实用、具体、可操作的设计计划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训结合,通过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发展,使学生具备更为广泛的石油工业应用背景下的技术和专业能力。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最终版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07ad4c336c1eb91a375d87.png)
西安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制作者郑英博王超刘海高瑞班级石工 1102目录第一部分油田概况 (3)1.1油田地理位置 (3)1.2技术条件 (3)第二部分:油藏地质描述 (4)2.1油藏地质层序 (4)2.1.1地质层序总述 (4)2.1.2地层层序划分表 (4)2.2构造 (7)2.3储层特性 (7)2.3.1沉积特征 (7)2.3.2储层岩性物性 (7)2.3.3储层岩石敏感性 (8)2.3.4储层渗透性 (8)2.4油藏性质 (8)2.4.1流体性质 (8)2.4.2压力温度系统 (9)2.4.3油藏类型 (9)2.5储量计算 (10)2.5.1储层油层概述 (10)2.5.2含油面积确定 (10)2.5.3有效厚度的确定 (10)2.5.4计算储量 (14)2.5.5计算地质储量丰度 (14)第三部分油藏工程设计 (15)3.1开发原则 (15)3.1.1由储层物性分析 (15)3.1.2中孔、特低渗型储层的开发原则为: (15)3.1.3分析: (15)3.2开发层系划分 (15)3.3开发方式 (15)3.4开发井网 (16)3.5开发动态指标预测 (18)3.5.1单井产能评价 (18)3.5.2预计建设规模 (19)3.5.3开发动态指标 (19)第四部分油藏动态监测 (20)4.1生产动态 (20)4.1.1动态监测的原则: (20)4.1.2动态监测井数的确定和安排 (20)4.1.3动态监测方案实施要求 (20)4.1.4M1井和M2井的生产动态 (20)4.1.5油压,套压变化 (22)4.2试井 (23)4.2.1试井总述 (23)4.2.2试井成果表 (23)4.2.3绘制试井曲线 (24)4.3示踪剂井间动态分析 (26)第五部分结束语 (27)参考文献 (27)第一部分油田概况1.1油田地理位置交错,村庄遍布,交通便利。
年平均气温14℃,四季分明。
该块为新增储量区,没有形成开发井网,周围无井站和集输管网及配套设施,M2向北2.2公里(穿过两条100米宽河道,水深3-5米)可进入最近的配套集输设施覆盖区HE(由此可接入到较大的集输场站,同时可交接油,也有足够的污水来源),M1向东沿河堤土路4.6公里上公路。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eff73267ec102de2bd89be.png)
面积注水—几种基本的 注采井网 及 性质
• 正对式排状注采井网
(直线排状注采井网) • 井网要求 • 交错排状注采井网 • 注采井数比( = ni/np) • 四点井网 • 水动力场图
• 五点井网
• 七点井网
• 九点井网
面积注水—几种基本的注采井网及性质 A. 正对式排状注采井网
4. 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构造形态、油水边界、 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 5. 应考虑当前的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及适应性, 在分层开采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应避 免划分过细的开发层系。 6. 同一油田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应避免将下列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内
• 岩性和特性差异很大
• 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 油层的压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不同
第二章 油田开发方式确定
一、开发方式选择
开发方式选择与 油藏类型 有关,
但应当考虑到油田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
经济发展现状。 十类油藏或十类开发模式
详见P110-111(仔细阅读)
(1)中、高渗透多层砂岩油藏 (2)低渗透砂岩油藏 (3)气顶油藏 (4)底水油藏 (5)裂缝性层状砂岩油藏 (6)砾岩油藏 (7)高凝油、高含蜡及析蜡温度高的油藏 (8)凝析气藏、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及带凝析 气顶的油藏 (9)碳酸盐岩及变质岩、岩浆岩油藏 (10)重油油藏
纵切割:沿构造长轴方向切割 环状切割:如中心切割
链状切割:?
其他切割:中心腰部边缘切割
切割单元 含3或5排生产井 链状切割
切割注水 切割注水的实施步骤
• 排液:在注水井排,清除注水井井底周围
油层的污染物,在井底周围附近造
成低压带。
• 拉水线:在注水井排上,一口井排液,一
口井注 水,使注水井排上首先形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计算实例)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计算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7215f6a12f60ddccda38a0c2.png)
钻井成本:1000元/米; 注水单价:6元/米3;
输油单价:60元/吨; 生产维护费:150元/吨; 作业费用:20000元/(井﹒年);
地面工程建设费= 0.5 ×钻井费用;
原油的商品率:95﹪; 原油价格:1200元/吨; 贷款利率:5.48﹪; 存款利率:1.98﹪;
二.设计内容
tb
0.12997
f
w
(
Swf
)
7.68941
t
根据
t b的
定义 tb
0 q1 (t )dt
AL e ,将
水时间.设见水时刻为第二年的第X天,则
t b 有因次化得见
30.0246 300 44.1016x 0.12997, 解得x 217.6 929.154 153.8951
故见水时间t=300+218=518,即在第518天见水.
孔隙度 渗透率mD
1
2.61 0.345 202.5
2
3
4
5
6
7
8
9
10
2.85 3.31 3.27 4.05 3.15 3.42 4.28 4.38 4.23
0.3552 0.3378 0.3352 0.3366 0.3328 0.3358 0.3367 0.3427 0.3438
364.3 451.4 582.1 605.4 668.8 516.9 402.6 348.2 284.9
根据油藏特点论证划分开发层系的可行性划分开发层系是将特征相近的油层合在一起用一套生产井网单独开采根据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油层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发过程中的层间矛盾单层突进
油层物理课程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
![油层物理课程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90bc1d964bcf84b9d57be7.png)
一、润湿性测量最新理论、技术、应用发展概况1、何为润湿性?润湿现象是自然界中的一类自发现象。
当不相混的两相流体(如油、水)于岩石固相接触时,其中的一相流体沿着岩石表面铺开,其结果使体系的表面自由能降低,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润湿现象。
能沿岩石表面铺开的那一相称为润湿相。
岩石的润湿性是岩石矿物与油藏流体互相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特性。
岩石润湿性是控制流体在孔隙中的位置、微观分布及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油藏工程的一个重要参数。
同时润湿性也对岩石的电性参数、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它也是岩心分析中重要的测量参数。
2、油层润湿性研究的现状。
由于油层润湿现象的复杂性,以及其重要性,润湿性一直是油田注水开发中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油层润湿性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时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在油层润湿性研究的初期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油层岩石是亲油的,因为原油中含有极性成分,这些极性成分很容易吸附于岩石表面而使岩石亲油;另一种观点认为,油层岩石是亲水的,因为组成岩石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多数是极性物质,水也是极性物质,而且先于原油与岩石接触,所以大部分岩石是亲水的。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亲水的观点被普遍接受,并运用在油层研究当中。
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既有亲水的,也有亲油的。
就目前看来,这种认识更符合实际。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Brown和Fatt等人在1956年提出了分润湿性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从岩石润湿性因吸附原油组分而改变的实验结果出发的。
A.R.Salathiel(1972)还提出了混合润湿的观点,认为岩石表面多数亲水,但也存在一些连续的亲油通道。
迄今为止,混合润湿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支持。
之后,G.F.McCaffery(1972)、L.Cuiec(1979)、王传禹(1980)等通过研究不同流体组分在不同矿物表面接触角的变化,将油层润湿性的研究推向定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2年 11 月
目 录
第一章 油田概况 ------------------------------------------------ 3
1.1油藏地质描述(概要)-------------------------------------------------------------------------- 3
1.2油藏(纵向)非均质性评价-------------------------------------------------------------------- 3
1.3油藏流体分布及其物性描述-------------------------------------------------------------------- 3
1.4油藏天然驱动能量评价-------------------------------------------------------------------------- 3第二章 油藏的地质储量 ------------------------------------------ 4
2.1地质储量计算-------------------------------------------------------------------------------------- 4
2.2可采储量计算-------------------------------------------------------------------------------------- 4
2.3最终采收率评价----------------------------------------------------------------------------------- 4第三章 层系划分与组合论证 --------------------------------------- 5
3.1原则-------------------------------------------------------------------------------------------------- 5
3.2划分的层系----------------------------------------------------------------------------------------- 5
3.3可行性论证----------------------------------------------------------------------------------------- 5第四章 注采方式选择 -------------------------------------------- 6
4.1注水方式选择-------------------------------------------------------------------------------------- 6
4.2注采井数确定-------------------------------------------------------------------------------------- 6第五章 注采速度确定 -------------------------------------------- 7
5.1注水方式选择油井产能分析-------------------------------------------------------------------- 7
5.2油藏压力保持水平-------------------------------------------------------------------------------- 7
5.3合理注采比----------------------------------------------------------------------------------------- 7第六章 油藏开发指标预测 ----------------------------------------- 8
6.1注水方式选择无水采油期开发指标预测----------------------------------------------------- 8
6.2含水采油期开发指标预测----------------------------------------------------------------------- 8
6.3指标预测结果-------------------------------------------------------------------------------------- 8第七章 方案的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 9
7.1评价指标说明-------------------------------------------------------------------------------------- 9
7.2指标评价结果-------------------------------------------------------------------------------------- 9
7.3方案优选的结果----------------------------------------------------------------------------------- 9第八章 方案实施要求 ------------------------------------------- 10附录 ---------------------------------------------------------- 11
第一章油田概况1.1油藏地质描述(概要)
1.2油藏(纵向)非均质性评价
1.3油藏流体分布及其物性描述
1.4油藏天然驱动能量评价
第二章油藏的地质储量2.1地质储量计算
2.2可采储量计算
表x ××油田开发动用储量计算结果表
2.3最终采收率评价
第三章 层系划分与组合论证
根据油藏特点和层系划分原则论证划分开发层系的可行性。
主要包括:3.1原则
3.2划分的层系
3.3可行性论证
第四章 注采方式选择
4.1注水方式选择
例如选择哪一种面积注水方式的原因、特点等4.2注采井数确定
第五章 注采速度确定 5.1注水方式选择油井产能分析
5.2油藏压力保持水平
5.3合理注采比
第六章 油藏开发指标预测
6.1注水方式选择无水采油期开发指标预测
计算过程、参数和推导过程
6.2含水采油期开发指标预测
计算过程、参数和推导过程
6.3指标预测结果
预测的与时间有关指标以表格的形式表示。
油藏开发指标预测到含水率至98%。
产油量、累计产油量、产水量、采出程度、累计产水量。
(要求计算公式的来源、适用范围、符号的意义、符号的单位等都要注明。
)
表x xx开发指标预测表
时间(年)产油量产水量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水量含水率采出程度
第七章 方案的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7.1评价指标说明
7.2指标评价结果
例如现金流量、净现值、收入、利润、成本等,以表格的形式表示,评价至含水率达到98%。
)
表x xxxxx
时间(年)成本收入利润现金流量净现值
1
7.3方案优选的结果
第八章 方案实施要求
附录
其它说明以及必要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