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苏教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9章第2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 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9章第2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1 苏教版

章9节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消化道的组成、阑尾炎和消化酶的作用。

2.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3.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被消化道吸收的内容。

4.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重点:胃、肠的结构特点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的概念。

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具准备:消化系统、牙齿结构图、胃及胃壁结构图以及相关的多媒体素材。

实验材料用具:猪(或羊、鸡)的新鲜小肠(已洗净)一段,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清水,大、小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碘液,干淀粉,三脚架。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讲述法、谈话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下面,我们一块来学习有关食物的消化的内容。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消化。

提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想一想你所知道的消化都有哪些方式?回答:牙齿将食物嚼碎,胃液和肠液消化食物。

讲述:刚才同学所说的,实际上就是食物的两种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是指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伴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在消化过程中,这两种消化方式是密切配合,同时进行的。

下面,我们按照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进行消化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这时候食物中的淀粉就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

下面请大家做一个实验(实验七),来观察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体积极,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按照指导进行观察和记录,表现出较好的动手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组员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中能够围绕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展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讨论成果展示中,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9.2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课程内容包括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以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具体涉及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其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性。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方面,学生可能会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以及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有所疑惑。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食物消化与吸收的基本过程,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以及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并能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
3.思考与分析: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分析和探讨消化与吸收的机制,提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的吗?”、“营养物质又是如何被吸收的呢?”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案设计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了解酶的含义、作用及作用条件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重点】1.了解酶的含义、作用及作用条件2.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导语,导入课堂,同学们每人事先准备一块馒头;教师准备酶的教学准备(手链、剪刀),准备学生探究实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实验用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现在我们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人体消化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胃腺、肠腺)。

师:那食物进入消化道之后又是如何被我们人体消化的呢?下面就老师给大家讲解今天的新课——食物的消化。

二、授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人吃的各种食物,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但是这些营养物质都是大分子的物质,人体无法直接吸收它们以维持我们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了。

那我们人体到底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使它们变成小分子使我们人体吸收呢?这就涉及到消化的概念。

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看看什么叫消化?生:食物中糖、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师:人体消化食物的方式一般有几种?分别是什么?生:2种,分别是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物理消化。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化学消化。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化学消化对我们人体的食物消化更为重要,我们今天就主要来学习化学消化。

化学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密切的关系。

请问:什么叫酶?生:酶是由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师: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答得非常正确。

酶是这样一类活细胞产生并且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它的催化性能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也就是说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脂肪只能催化脂肪分解,并且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速率通常要比普通的化学催化剂高。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消化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消化系统的结构名称2、通过消化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阐述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3、通过吸收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阐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技能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体小肠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二、教学重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三、教学难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时间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7 mi n 导入一篇日记: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 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 他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 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 经过一个小的通道,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 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 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 幸亏及时改变方向; 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 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指哪里呢?这节课学习之后我们将认识。

那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这篇日记中一次提到的结构是: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牙齿所在的口腔);小的通道(咽);万丈深渊(食道);遇到酸雨(胃);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小肠);又钻进死胡同(大肠);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肛门);一篇种子在消化道的日记,结合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同时,初步了解消化道中的结构。

15 mi n 一、消化道与消化腺我们通过上个学期已经对消化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试着分析一下这篇日记中的各个位置。

通过反馈得到正确的消化道的结构。

小组活动一:识别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

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图像、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难点:消化吸收过程中的生理机制、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实验、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消化吸收过程,降低学习难度。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消化吸收话题的关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导入:以消化系统模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讲解:详细讲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突出消化酶的作用。
-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吸收机制。
2.新课导入:利用消化系统模型和图像,引导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讲解:详细讲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消化酶的作用。
4.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点。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析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苏教初中生物七下《9第2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word教案 (1)

苏教初中生物七下《9第2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word教案 (1)
口腔 食道
肝 胃 肠 肛门
食物的消化
• 1、消化的概念: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 蛋白质、淀粉、脂肪等不能直接被消化 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消化,转变成小 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这一过 程叫消化。
• 2、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 概念: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 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 作用: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 物质。
消化酶作用示意图
探究实验: 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实验目的:说明口腔内发生的化学性消化。 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碘液、馒头、唾液、清水
实验提示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 水漱口?
是淀粉。将口腔内的杂物去除干净,保证唾液的纯净。 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3、为什么要滴碘液? 验证是否含有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
葡萄糖 甘油 + 脂肪酸
谢 谢!
2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淀粉没被转化
3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
不变色 变蓝 部分变蓝
部分淀粉没被转化
请你推测一下,会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消化过程
三大供能物质的消化
• ①淀粉的消化:
• 淀粉 酶
麦芽糖 酶
• ②蛋白质的消化:
• 蛋白质 酶
氨基酸
• ③脂肪的消化:
•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酶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碎屑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 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馒头碎屑与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 2毫升唾液 不搅拌混合。

七年级生物下册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新版)苏教版
简短介绍消化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消化与吸收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消化与吸收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消化与吸收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消化与吸收案例分析(20分钟)
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了解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和小腺体(胃腺、肠腺)。其次,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机械消化是通过物理性分解食物,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化学消化是通过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然后,我们学习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最后,我们了解了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适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洗净蔬菜水果、煮熟食物、注意食品安全;预防疾病,定期体检、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源,直观地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果。
(2)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消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进行在线问答、讨论、测试等环节,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5)参加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健康宣传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九章-第2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九章-第2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物下册-第九章-第2节-⼈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节⼈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标】
1.通过阅读⽂本、观看课件、观察图⽚,能描述⼈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

2.通过阅读课本,参与探究实验活动,能够概述⾷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通过参与实验观察活动,能够说出⼩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胃、肠的结构特点和⾷物的消化,吸收的概念。

【教学难点】
⼩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探究实验活动的材料,制作搜集PPT课件、视频、图⽚·
2.学⽣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节⼈体的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的组成:
⽛釉质
1.⽛⽛本质
⽛髓
⽛⾻质
消化道:⼝腔、咽、⾷道、胃、⼩肠、⼤肠、肛门2.消化系统⼤消化腺:肝脏、胰腺、唾液
消化腺⼩消化腺:胃腺、肠
⼆、⾷物的消化:
1.⾷物在⼝腔内的化学消化
2.⾷物在消化道⾥被分解成⼩分⼦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三、⼩分⼦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上⽪细胞进⼊⾎液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有⼤量的环形皱襞和⼩肠绒⽑
2.⼩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肠绒⽑的壁由⼀层上⽪细胞构成绒⽑中有丰富的⽑细⾎管。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课程教学设计
记忆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
明确胆计是唯一不含消化面的消化液。
勾画出吸收的概念。
看图回答问题:胃、小肠、大肠具有吸收功能;小肠是吸收的最主要器官。迎来
分组动手实验:
(1)将小肠洗净并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
(2)区分小肠的内外表面。
(3)将小肠纵向剖开放人培养ml中的清水中,展开。
(4)观察小肠内表面结构的特点。
归纳实验结论,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小结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掉的呢?
播放FLASH: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思考题:
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
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化液?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讲述: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将通过消化道壁进人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个过程就叫吸收。
出示消化道各器官及吸收的主要物质图示。
提问:从图示中你能总结出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具有吸收功能吗?它们分别吸收什么物质?吸收的最主要器官是什么?
提出问题: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小肠的结构是否有关?
4.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哪里?
阅读教材第31-33页的相关内容及图9-14,复述三大类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小结: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葡萄糖
脂肪→脂肪酸、甘油
补充讲解:在所有的消化液中,只有胆汁是不具有消化作用的,因为不含消化酶,其作用是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实验:观察小肠内部结构提供实验材料。
提出实验要求,并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苏教版生物七下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课程教学设计(1课时)

苏教版生物七下9.2《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课程教学设计(1课时)
二、新课:.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观察图9-11龋齿形成的过程,提问:
1.龋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如何预防龋齿?
阅读课本P31消化系统的组成内容,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尝试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的位置。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在活动中感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关注饮食健康,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胃、肠的结构特点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的概念。
教学难点
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教具使用多媒体教法源自择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思考
1、导入: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那么,人的一生当中只喝水,不吃食物行不行?——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消化系统。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牙釉质
1.牙牙本质
牙髓
牙骨质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人患龋齿剧烈疼痛,这是由于损伤至(牙髓)。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系统外消化腺:肝脏、胰腺、唾液
消化腺内消化腺:胃腺、肠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学、观察、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时,注意联系生活达到学以致用,体现知识的实用价值。
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
3、课堂小结
消化系统的组成
四、课堂作业
回顾食物的营养物质内容。
阅读P29-P30内容,依据图9-9牙齿结构模式图来认识牙齿的结构。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化学性消化和物理性消化的知识应用。

能力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口腔内的消化过程,培养相应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在探究实验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生物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2)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试管,烧杯,温度计,量筒,等量馒头碎屑2份馒头块1份,清水,开水,碘液等。

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书。

3.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4.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淀粉的消化。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珊珊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丢丢咽下去了。

丢丢在珊珊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

它先遇到了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同伴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又差点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它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珊珊上厕所时离开了珊珊。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大家先来阅读这个有趣的故事,边阅读边回答文中加粗的是丢丢在消化道经过的哪些部位。

生:依次答牙齿,食道,胃,小肠,盲肠,大肠。

师:嗯,看来大家上节课掌握得不错!那这些同伴物质为什么会消失呢?这就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请大家先来齐读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那餐桌上的美味我们是狼吞虎咽好还是细嚼慢咽好?这些美味怎样才能被我们利用呢?我们平常吃的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在这个过程中,馒头发生了怎样的消化过程?带着这几个问题,让我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以馒头为材料探究下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doc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doc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2、相关的实验准备;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教学时数:2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份?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人体内有没有这些成分?生:有!师: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哪里来的?生:食物。

师:食物中的这六种营养成分与人体内的这些成分一样吗?是不是我们吃了猪肉,人体就长了猪肉。

生:(哄堂大笑)不是。

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生:消化吸收。

揭示课题:消化与吸收小品表演:师:早听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有胃病,今天我们请他给大家谈一下感受怎么样?生:气氛活跃,兴趣大增。

瘦生表演: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

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

生:哄堂大笑胖生表演: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的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师:(鼓掌欢送)两位同学表演得非常精彩,很有表演才能。

前面那位为什么那么瘦?后面这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较胖?同学们帮他找找原因。

生:讨论、回答:第一位同学有胃病消化不好,第二位同学吸收太多。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看来这些都与人体的消化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一、讲授新课1.消化系统的组成:师:演示,制作的P32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的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说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说课稿

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
消化腺
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
胰腺:能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
胃腺:能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能促进
蛋白质的消化。
肠腺:能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
四、拓展引发学生思考:2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什么 样的启示呢?(学生自由发言)
课余思考:吃饭为什么要细嚼慢咽?肝病 病人为什么不能吃太油腻的食物?为什么不要 把饭和汤混在一起吃?不要边吃饭边喝饮料酒 水? ……(在问题中结束新课)
自定探究方案——分组设计计划——全班 汇报交流——教师评价建议
4、进行实验:学生根据修改后的探究方案进 行探究。教师巡回观察、指导、答疑。 (安全使 用酒精灯及各种玻璃器具,记录好各种数据。)
5、分析结果,交流得出结论。
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目的:说明口腔内发生的化学性消化
淀粉糊
37°C
试管
加入 物质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力目标
三、说教法
情景创设法
实验法
互动探究法
小组竞赛法
多媒体辅助法
四、说学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的基本 形式,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指导,采用“分析 图片及课本上的材料——深入讨论——小组 合作探究”的模式,融合 自主分析法、讨论 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 等多种方法,实现 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胃液 胃蛋白 氨基酸 小肠 酶
多种消 多种消 甘油、 小肠 化液 化酶 脂肪酸
(2)食物消化需要哪些条件?
(3)举例说出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化学性 消化。
三、概念图总结。 3分钟
统系化消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3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3 (新版)苏教版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理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交流、观察、能力。

(2)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促进生命健康。

二、教学重点、难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设计程序:【情境导入】人吃食物时会分泌唾液。

唾液是人体的一种消化液,它是由什么分泌的?对于消化食物有什么作用呢?人体还有哪些消化液?胃的癌变,外科医生可以施行胃全切除手术,再用小肠造一个小胃。

新造的胃比较小,病人要少吃多餐。

“人造胃”有什么作用?小肠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下,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新课讲授】学习探究任务一:学习探究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自主独立完成以下相关内容,有不明确的或需要助手时可以询问同组帮忙。

1、向你的小组成员说一说你知道的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作用。

2、观察教材图及教师出示的挂图,说一说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指出在身体的大致位置。

(同组对子成员相互做一做,并高效完成课堂展示环节。

)3、试着概括填写出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并展示给同组成员或全体同学。

学习探究任务二:学习探究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

设计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

由小组合作完成,充分发挥成员的作用。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材料用具;4、方法步骤:5、现象及结论:6、讨论分析:(1)为什么要设计3组实验?(2)将3支试管在37度温水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3)如果实验成功,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学习探究任务三:请同学们参照实验一和教材内容,自主设计证明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的实验。

然后与组内成员讨论完成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重点)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难点)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重点)技能目标: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龋齿发生率的调查,认识龋齿发生的原因,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6—8人一组,课前调查学生中龋齿发生的情况。

2、教师准备:实验“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

3、牙齿的模型。

4、FLASH:(1)龋齿的形成;(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出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同学们描述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

[讲述]:刚才同学们按照食物的经过路线描述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我们把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

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要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消化腺。

[提问]:你知道消化道周围有哪些消化腺吗?它们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部位吗?[小结]: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肝脏——分泌胆汁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器官。

牙齿,食道—胃,消化液,小肠,盲肠—大肠,肛门。

由于上学期在人体的结构层次学习中,曾经以消化系统为例,因此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并不陌生。

如果印象不深,在做这个阅读时,可以参看图9-8“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

全班同学在一位同学上的带领下认识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并认同这是消化道部分。

根据书上的图示说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试着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各消化腺的部位。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述]: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

口腔中有哪些器官呢?它们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出示]:牙齿的模型。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牙齿。

[自学]:书9-7图,了解牙回答:牙齿、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舌的搅拌和牙齿的咀嚼,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调查:龋齿的发生率齿的基本结构。

[讲述]:构成牙齿的基本物质是牙本质,牙冠的牙本质外有牙釉质,白色,是最坚硬的部分,因此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

牙齿的中央有牙髓腔,内充满着牙髓,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我们常感到牙疼等是触及了牙神经。

[讲述]:如果我们不注意口腔卫生,就可能患龋齿。

[调查]:请同学们汇报在课前调查的同组同学中患龋齿的人数,我们一起来计算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

患龋齿的人数调查人数龋齿发生率[讨论]: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

[提问]:你能说说龋齿形成的过程吗?[播放FLASH]:龋齿的形成。

[小结]:口腔内的细菌能够将糖类变成酸液,酸液会慢慢腐蚀牙齿表层的牙釉质。

牙釉质受到腐蚀会逐渐变软、变色,当腐蚀到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时,会逐渐认识到从外形上看,牙齿分为牙冠、牙颈、牙根。

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调查人数和患龋齿的人数,数据累加后,计算出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

热烈讨论,积极交流,认为有些人喜欢吃甜食,吃零食,易患龋齿;还有的同学不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睡前不刷牙等等。

各级回答,同学间互相补充。

观看后能复述龋齿的成因。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二课时)食物的消化形成龋洞,最后龋洞深入到牙髓腔,引起牙痛。

[讨论]: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介绍]:胃的相关知识。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可以暂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胃壁有四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浆膜(结缔组织膜)、肌肉层、粘膜和粘膜下层。

[提问]: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讲述]:这些营养物质中,有些分子小,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如水、无机盐、维生素,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质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提问]: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必需要什么物质参与?[讲述]:更确切的说,食物的消化与消化液中的酶有重要关系。

[出示]:消化酶的作用示图。

[讲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它必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适宜的酸碱度、温度)工作。

思考认为:要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餐后、睡前应注意清洁牙齿。

如果出现了龋洞,应及时去医院补牙,以防止龋洞的继续扩大。

对胃的结构有大概了解。

回忆旧知识并回答。

回忆上节课内容,说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能帮助消化食物。

观看图片,说出消化酶的作用就像剪刀,把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物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消化的形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提问]:什么叫消化?[讲述]:消化包括两种形式,刚才我们提到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参与的消化过程,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化学性消化。

另一种则是物理性消根据前面讲解的内容概括出: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营养成分的过程叫消化。

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化,如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等。

[提问]:你能说出化学性消化与物理性消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小结]:消化的概念及形式。

[品尝]:请一位同学品尝馒头,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想一想]: 1. 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味觉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吗?2. 是什么原因使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糖?A. 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B. 唾液的作用。

[提出问题]: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吗?[作出假设]: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性消化,产生了新物质(有甜味的糖)。

[设计实验]:器材略。

[实验提示]:淀粉遇碘会变蓝,口腔中的唾液会将淀粉变成麦芽糖,葡萄糖等物质的混合物。

化学性消化,营养物质被分解,已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而物理性消化只是食物的形状、大小等发生了变化,实质并没有改变。

所以本质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一位同学配合老师,咀嚼馒头,体验咀嚼过程中味觉的变化。

所有同学都有共同的经验,如吃大米饭时,开始不甜,但咀嚼一段时间后,有了甜味。

认同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化学性消化,而且是在唾液的作用下。

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根据实验提示设计实验。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方案]:试管加入物质 水浴加热碘液实验结果 1 唾液 37滴加 变蓝 2 水 不变蓝3唾无认真观看实验现象,并针对现象进行讨论。

营养成分的吸收观察:小肠的结构[讲述]: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个过程就叫吸收。

[出示]:消化道各器官及吸收的主要物质图示。

[提问]:从图示中你能总结出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具有吸收功能吗?它们分别吸收什么物质?吸收的最主要器官是什么?[提出问题]: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小肠的结构是否有关?[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将剪开的鸡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出示]:小肠结构示意图。

[自学]:书P31第一段,观察图9-11,说出小肠的结构。

[出示]:小肠皱壁、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细胞示微绒毛的图片,请学生填图。

勾划出吸收的概念。

看图回答问题:胃、小肠、大肠具有吸收功能;小肠是吸收的最主要器官。

观察到:由于水的浮力作用,鸡的小肠内表面绒毛彼此松散,伸展开来。

观察图片,认识小肠的结构。

通过填图,进一步理解小肠的结构。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讨论]:小肠的皱襞、绒毛等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关系。

[小结]:小肠全长5-7米,小肠的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细胞游离面上的1000-3000根微绒毛,使小肠的总吸收面积可达200m2。

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

[小制作]:采用简易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肠的结构模型,充分说明小肠的结构特点是和功能相统一的。

建议:制作模型时,采用纸、泡沫塑料、布等常见材料。

通过讨论,认为小肠的结构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