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经典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经典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根据数的特征判断2、3、5的倍数。

★自然数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两类。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单位间的进率。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单位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分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几何图形的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钟面上指针旋转一大格是30度。

★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

★解决打电话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公式: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是(2n-1)人。

第六单元:统计与图形★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二章 因数与倍数(含解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二章 因数与倍数(含解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二章因数与倍数(含解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已知A=3×7×10,则A一共有()个因数.A.6B.12C.16D.202 . 甲数×6=乙数(甲数、乙数均为非0自然数),乙数是甲数的().A.因数B.倍数C.无法确定3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中,最小的两位数是A.10B.20C.254 . 下列各数中,()不是48的因数.A.14B.16C.485 . 方静是一名小学生,她的爸爸今年32岁,她的年龄是爸爸岁数的因数,方静今年(____)岁。

6 . 在36、23、45、127、4500、7080中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有()个。

A.4B.3C.2D.17 . 一个数是9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的倍数.A.3B.2C.5D.68 . 下面的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A.12B.21C.102D.98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正整数的最大因数减去这个正整数的最小倍数,所得的差一定等于零B.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C.因为2.6¸1.3=2 ,所以2.6能被1.3整除D.16 的因数有2,4,8,1610 . 下列各数中,因数个数最多的是()A.16B.12C.4911 . 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一定是()。

A.质数B.合数C.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2 . 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倍数.()A.3和12B.15和60C.1和5D.42和613 . 18的因数有.其中是它的质因数.将18分解质因数是.二、填空题14 . 在1----10的所有自然数中,所有的质数之和是(______),所有的合数之和是(______),所有的偶数之和是(______),所有的奇数之和是(_____).15 . 从0、1、4、5这四个数中任选三个数组成一个三个数,能组成(_____)个同时是2,3,5倍数的数,其中最小的是(_____).16 . 175与125的和是(______)数;321-178的差是(______)数,(填“奇”或“偶”)17 . 既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7的数中最小的是________。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折线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折线统计图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七章折线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单式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经典例题】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72千米.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解:48×(4+5)÷(19-13),=48×9÷6,=72(千米);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故答案为:72.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2. 复式折线统计图1.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2.折线图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可以用来作股市的跌涨和统计气温.3.作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工作进度和增长.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4.区别: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条线,和第二个单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趋势.【经典例题】例1:哥哥和弟弟周末分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下面的图象表示他们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请根据哥哥、弟弟行程图填空.①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②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30千米,时间为3:40-2:00=10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解:因为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3:40-2:00=100(分钟),30÷100=0.3(千米);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故答案为:正;0.3.点评:此题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成正比例的意义.【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是张璐某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成绩.如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A.①B.②C.③D.④2.如图是小明每天上学走的路程统计图,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千米.A.5B.2.5C.103.甲和乙在一次赛跑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①甲比乙先出发②甲比乙先到终点③甲速是乙速的2倍④甲、乙所行路程一样多A.1B.2C.3D.44.小明和小英一起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小英开始走着,后来也跑了起来,直到校门口赶上了小明.下列4幅图象,()幅描述了小英的行为.A.B.C.D.5.某日,淘气家的室内气温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B.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C.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6.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下面的说法不符合这个图象的是()A.斑马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比例B.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C.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D.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7.如图是吴先生国庆节开车从深圳回老家F市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F市距离深圳640kmB.9:00﹣10:00车速最快C.14:00﹣15:00行驶了60kmD.开车4小时后体息了20分钟8.“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了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A.B.C.二.填空题(共6小题)9.如图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3)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10.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甲、乙两架飞机在一次飞行中时间和高度的记录.(1)乙飞机飞行了s,比甲飞机少飞行了s.(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s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2m,起飞后第s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从起飞后第15s至第20s,甲飞机的飞行状态是,乙飞机的飞行状态是.11.观察如图回答问题:(1)这是一幅统计图.(2)2月份甲站比乙站多供立方米的水.(3)月份两站的供水量是一样的;月份两站供水量相差最多.(4)乙站1~5月份平均每月供水立方米.12.菊花牌感冒冲剂零售价为20元,两次降价后分别为18元和15元.用下面两幅图来表示药价的变动情况.(1)你觉得哪一幅统计图更能突出价格下降的幅度?.A.A B.B(2)如果在两次降价中,感冒冲剂类药品的平均下降幅度为30%,菊花牌感冒冲剂的降幅相对来说是不是很大?.A.是B.不是13.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小明家4个月水费统计图(1)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元.(2)A月的水费比C月少%.(3)如果把平均水费记作0元,那么高出平均水费15元记作元,低于平均水费5元记作元.14.看图并解答问题.如图是小强和小刚两位同学参加800米赛跑的折线统计图.(1)前400米,跑得快一些的是,比赛途中在米处两人并列.(2)跑完800米,先到达终点的是,比另一位同学少用了秒.(3)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5.如图图是小林同学放学骑车回家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林前3分钟与后3分钟骑车的平均速度和所走的距离相同..(判断对错)16.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判断对错)17.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判断对错)18.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判断对错)19.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0.如图是某便利店两种品牌的纯牛奶1﹣6月销售情况统计表.月份123456销量甲202535405055乙151820161210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是便利店经理,下月你准备怎样进货?为什么?五.应用题(共4小题)21.小华骑自行车到6千米远的森林公园去游玩,请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1)小华几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几分.(2)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几分.(3)返回时用了几分.22.下面是莱商场去年上半年服装和鞋帽销售额统计表.(单位:万元)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服装171012141816鞋帽131214111214(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2)比较服装和鞋帽销售情况,用一句话加以总结.23.下面是某市一中和二中篮球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分?(2)哪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24.某商场2018年凉鞋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1)第一季度共销售双.(2)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倍.(3)图中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是什么?(4)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一组数的平均数应该比这组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所以①和④不对.张璐跳绳的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面,所以②的值应该偏低.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④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多,所以不对;①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少,所以也不对;张璐所跳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方,所以②的值偏小一下,②错.所以应该选C.答: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③.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运用平均数的意义做题.2.【分析】观察图可知,小明离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然后在学校里面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离家的距离越来越少,由此求解.【解答】解:观察图可知,小明离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所以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5千米.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图中折线表示的含义,得出结论.3.【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甲乙是同时出发的,所以①错;因为甲到达终点用时t1,乙到达终点用时2t1,(由题意知t1≠0),所以甲比乙先到终点,乙用时是甲的2倍,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所以②、③对;有图示可知,甲乙所行路程一样多,所以④对.由此判断.【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甲乙是同时出发的,所以①错;因为甲到达终点用时t1,乙到达终点用时2t1,(由题意知t1≠0),所以甲比乙先到终点,乙用时是甲的2倍,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所以②、③对;有图示可知,甲乙所行路程一样多,所以④对.答:正确的结论有3个.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对解决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4.【分析】小英先走后跑,也就是速度由慢到快,因此,选项D描述了小英的行为.【解答】解:小英先走后跑,也就是速度由慢到快,选项D描述了小英的行为.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能力.5.【分析】A.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7时到14时室温逐渐升高,14时起室温逐渐降低.B.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相邻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时间是4小时.C.当天室内最低气温是7°C,最高气温是21°C.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7时到14时室温逐渐升高,14时起室温逐渐降低.因此,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说法正确.B.相邻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时间是4小时.因此,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说法错误.C.当天室内最低气温是7°C,最高气温是21°C.因此,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6.【分析】根据图象对各选项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因为12÷10=1.2千米,24÷20=1.2千米,…,即斑马奔跑的路程÷奔跑的时间=斑马速度(一定),所以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正比例;B、由图象可知: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C、由图象可知:斑马比长颈鹿跑的快,所以C选项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说法错误;D、由图象可知: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图象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7.【分析】由图可以看出:F市离深圳是640千米.7:00~8:00行驶了75千米,时速75÷1=75千米/时;8:00~9:00行驶了180﹣75=105千米,时速105÷1=105千米/时;9:00~10:00行驶了300﹣180=120千米,时速为120÷1=120千米/时;10:00~11:00行驶了410﹣300=110千米,时速为110÷1=110千米/时;11:00~12:00路程没有变化,时速为0,即休息了1个小时;12:00~13:00行驶了500﹣410=90千米,时速为90÷1=90千米/时;13:00~14:00行驶了580﹣500=80千米,时速为80÷1=80千米/时;14:00~15:00行驶了640﹣580=60千米,时速为60÷1=60千米/时.再通过比较即可确定哪个时段速度最快;开车4小时后休息的时间.【解答】解:如图各时间段行驶的路程、速度计算如下:7:00~8:00行驶了75千米,时速75÷1=75千米/时;8:00~9:00行驶了180﹣75=105千米,时速105÷1=105千米/时;9:00~10:00行驶了300﹣180=120千米,时速为120÷1=120千米/时;10:00~11:00行驶了410﹣300=110千米,时速为110÷1=110千米/时;11:00~12:00路程没有变化,时速为0,即休息了1个小时;12:00~13:00行驶了500﹣410=90千米,时速为90÷1=90千米/时;13:00~14:00行驶了580﹣500=80千米,时速为80÷1=80千米/时;14:00~15:00行驶了640﹣580=60千米,时速为60÷1=60千米/时.F市距离深圳640km,先项A正确9:00﹣10:00车速最快,选项B正确14:00﹣15:00行驶了60km,选项C正确开车4小时后体息了1小时,选项D不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拆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8.【分析】乌龟是匀速行走的,图象为线段.兔子是:跑﹣停﹣急跑,图象由三条折线组成;最后比乌龟晚到,即到终点花的时间多.【解答】C解:匀速行走的是乌龟,兔子在比赛中间睡觉;后来兔子急追,路程又开始变化,排除A;兔子输了,兔子用的时间应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排除B.故选:C.【点评】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二.填空题(共6小题)9.【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汽车出发时的时间是7:55,行驶到15千米时的时间是8:20,用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解答即可;(2)用火车开出的时刻减去到站的时刻就是火车停站的时间;(3)先求出火车停站后的时速,再减去汽车的时速即可;(4)用火车到站的时刻减去汽车到站的时刻就是汽车比火车早到的时间.【解答】解:(1)8:20﹣7:55=25分钟15÷25=0.6(千米)答: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0.6千米.(2)8时10分﹣8时=10分钟答:火车停站时间是10分钟.(3)8时25分﹣8时10分=15(分钟)(15﹣5)÷15=(千米)﹣0.6=(千米)答: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8时25分﹣8时20分=5分钟答:汽车比火车早到5分钟故答案为:0.6,10,,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10.【分析】(1)首先要明确,虚线表示甲飞机的飞行,实线表示乙飞机的飞行.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甲飞机飞行了40秒,乙飞机飞行了35秒,乙飞机比甲飞机少飞行:40﹣35=5(s).(2)由统计图可知,横轴表示飞行时间,纵轴表示飞行高度.观察可知起飞后第55秒,两折线相差2格,说明此时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2米,起飞后大约30秒两折线离的最远,说明此时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从起飞后第15s至第20s,虚线呈上升趋势,所以甲飞机的飞行状态是上升;实线呈平衡趋势,所以乙飞机的飞行状态是平衡.【解答】解:(1)乙飞机飞行了40秒,比飞机少飞行了5秒.(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5秒两架飞机高度相差2米,起飞后大约30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从起飞后第15s至第20s,甲飞机的飞行状态是上升,乙飞机的飞行状态是平衡.故答案为:(1)40,35;(2)15,30;(3)上升,平衡.【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观察分析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1.【分析】(1)由图可知这是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2)由图知,2月份甲站供水40立方米,乙站供应20立方米,则甲站比乙站多:40﹣20=20(立方米).(3)两条折线在3月份重合,所以,3月份两站的供水量一样多;1月份两条折线距离最远,所以,1月份两站供水量相差最多.(4)求乙站这5个月的平均供水量为:(10+20+50+70+80)÷5=46(立方米).【解答】解:(1)这是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2)40﹣20=20(立方米)答:2月份甲站比乙站多供20立方米的水.(3)3月份两站的供水量是一样的;1月份两站供水量相差最多.(4)(10+20+50+70+80)÷5=230÷5=46(立方米)答:乙站1~5月份平均每月供水46立方米.故答案为:复式折线;20;3;1;4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12.【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图B的折线下降幅度更明显,所以选B.(2)根据平均降价幅度进行计算:20×(1﹣30%)=14(元),15>14,所以降价幅度很大.所以选A.【解答】解:(1)答:我觉得图B统计图更能突出价格下降的幅度.(2)20×(1﹣30%)=14(元)15>14答:菊花牌感冒冲剂的降幅相对来说是很大.故答案为:B;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题.13.【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求法,用4个月的总水费除以4即得四个月的平均水费.(2)把C月的水费看作单位“1”,求A月的水费比C月少百分之几,就是求A月比C月少的占C月的百分之几,列式计算得:(94﹣27)÷94≈71.3%.(3)根据题意,结合正负数的意义,表示水费即可.【解答】解:(1)(27+62+94+85)÷4=268÷4=67(元)答: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67元.(2)(94﹣27)÷94=67÷94≈71.3%答:A月的水费比C月少71.3%.(3)如果把平均水费记作0元,那么高出平均水费15元记作+15元,低于平均水费5元记作﹣5元.故答案为:67;71.3;+15;﹣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14.【分析】(1)由表示小强、小刚跑的路程与时间的拆线可以看出,前400米小刚的比小强跑得快一些;到500米时小强追上了小刚,二人并列.(2)跑完800米,小强先到达终点,用时4.5分钟,小刚后到达终点,用时6分钟.小强比小刚少用6﹣4.5=1.5分钟,再乘进率60化秒.(3)小刚前2分钟跑了400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的米数.【解答】解:(1)答:前400米,跑得快一些的是小刚,比赛途中在500米处两人并列.(2)6﹣4.5=1.5(分)1.5分=90秒答:跑完800米,先到达终点的是小强,比另一位同学少用了90秒.(3)400÷2=200(米)答: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200米.故答案为:小刚,500,小强,90,200.【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5.【分析】由图意可知,小林放学时后3分钟走的路程大于前3分钟走的路程,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小林放学时后3分钟走的路程大于前3分钟走的路程,所以本题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看懂函数图象,根据图意进行分析.16.【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由此依次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任何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都能分成多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但是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一定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明确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所以原题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8.【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所以本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19.【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因此,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够根据它的特点和作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四.操作题(共1小题)20.【分析】首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即可.(1)了解到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乙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少.(2)如果是便利店经理,下月准备多进一些甲品牌的纯牛奶,因为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解答】解:画图如下,(1)了解到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乙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少.(2)如果是便利店经理,下月准备多进一些甲品牌的纯牛奶,因为甲品牌的销售量越来越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图表的填补,以及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熟练掌握.五.应用题(共4小题)21.【分析】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1)小华2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1﹣1=小时=20分;(2)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2﹣2=小时=30分;(2)返回时用了3﹣2=小时=30分,据此解答.【解答】解:(1)1﹣1=(小时)小时=20分答:小华2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20分.(2)2﹣2=(小时)小时=30分答: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30分.(3)3﹣2=(小时)小时=30分答:返回时用了30分.【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进行解答.22.【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即可.(2)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分析服装和鞋帽的销售情况即可.【解答】解:(1)统计图如下:(2)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服装的销售量变化幅度较大;鞋帽的变化较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3.【分析】(1)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第二场比赛中,一中得48份,二中得53分,用二中所得的分数减一中所得的分数.(2)第一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即可看出,第四场表示一中、二中分数的占之间的距离最大,说明此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解答】解:(1)53﹣48=5(分)答: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5分.(2)第四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24.【分析】(1)1、2、3月份各月凉鞋的销售双数已知,三者相加就是第一季度共销售凉鞋的双数.(2)用7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除以5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3)由统计图即可看出,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我国处于北半球北温带,7月份气温最高.(4)8月份开始气温开始下降,凉鞋的销售量也会明显减少,要少于6月份的销售量,9、10月份更低,111月份开始估计停止销售.据此即可完成这幅统计图(答案不唯一).【解答】解:(1)20+30+50=100(双)答:第一季度共销售100双.(2)500÷200=5答: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5倍.(3)图中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7月份气温最高.(4)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故答案为:100,5,7.【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优秀12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优秀12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优秀12篇)总结全课,感悟学习方法:篇一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生生互动)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教科书18-1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我有见解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回顾圆的知识圆:曲线图形圆的组成:圆心、半径、直径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

直径、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的特点: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是否掌握圆的。

特征活动二、回顾圆周长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圆的周长c=πd或c=2πr 回忆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活动三:做自主练习6、8题6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自然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水波传送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水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第8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不同图形面积公式计算。

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公式。

关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四:做自主练习10、11题。

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11题是实际操作并计算的题目。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体会两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

学生口答:要求扩建后圆形花坛的周长与面积,需要先求出扩建后花坛直径。

关注测量的方法正确。

活动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练习(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篇三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0()。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0.4()。

一个西瓜的体积约是5()。

一间教室的体积约是180()。

教学准备:篇四多媒体课件、体积单位模型、彩泥、魔方等。

教学难点:篇五通过探索,自主推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篇六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归纳总结】1. 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6个面.有三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这四个面完全相同.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经典例题】1.长方体中至少有()条棱的长度相等.A.2B.4C.6D.8【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多少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一般情况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据此解答.【解答】解: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答:长方体中至少有4条棱的长度相等.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及应用.2. 正方体的特征①8个顶点.②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③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经典例题】2.在一个正方体中,最多能找到()组互相垂直的线段.A.12B.18C.24【分析】根据互相垂直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据分析解答如下:垂直:AB⊥AD AB⊥BC AB⊥AE AB⊥BF;BC⊥CD BC⊥BF BC⊥CG;CD⊥AD CD⊥DH CD⊥CG;AD⊥DH AD⊥AEBF⊥FG BF⊥FEAE⊥FE AE⊥EH;CG⊥FG CG⊥GH;DH⊥GH DH⊥HE;FG⊥GH GH⊥EHHE⊥EF EF⊥F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线的定义,熟知正方体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六个面积之和.公式:S=2ab+2ah+2bh.(a表示底面的长,b表示底面的宽,h表示高)正方体表面积:六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公式:S=6a2.(a表示棱长)【经典例题】3.如下图,用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100dm2,原来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dm2,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0dm2.【分析】三个正方体一拼成一个长方体减少了4个面,减少的面积就是100dm2,可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即100dm2除以4等于25dm2,再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进行计算,再用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乘以3减去100dm2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解答】解:100÷4=25(dm2)25×6=150(dm2)150×3﹣100=450﹣100=350(dm2)答:原来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dm2,长方体的表面积350dm2.故答案为:150,350.【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立体图形的拼接问题,考查了学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及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4.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应用(1)长方体:底面是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做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相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表面积分别用a、b、h、S表示,那么:S表=2(ab+ah+bh)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再乘以高.如果把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分别用a、b、h、V表示,那么:V=abh(2)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正方体的性质: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做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六个面积之和.如果正方体的棱长、表面积分别用a、S表示,那么:S表=6a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棱长.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体积分别用a、V表示,那么:V=a3【经典例题】4.礼堂里有一根用作支撑的长方体柱子,底面是一个边长为0.4米的正方形,柱子高4.5米.油漆这根柱子,求总共油漆面积的算式是0.4×4.5×4.√.(判断对错)【分析】要油漆这根柱子,两个底面接触地面和楼层,只求出每根柱子的4个侧面即可,侧面的长就是高4.5米,宽是底面的边长0.4米,代入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然后乘4个面,即可得解.【解答】解:0.4×4.5×4=1.8×4=7.2(平方米).答:油漆面积是7.2平方米.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有关长方体计算的实际问题,一定要搞清所求的是什么,再进一步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问题.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a表示底面的长,b表示底面的宽,h表示高)正方体体积公式:V=a3.(a表示棱长)【经典例题】5.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分析】(1)长方体的长、宽、高均已知,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即可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2(ah+bh+ab)”即可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已知,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3”即可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6a2”即可求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解答】解:(1)15×8×7=120×7=840(15×7+8×7+15×8)×2=(105+56+120)×2=281×2=562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840,表面积是562.(2)3×3×3=9×3=2732×6=9×6=54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表面积是54.【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住并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cm,每条棱长()A.1cm B.2cm C.3cm2.如图是用边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下列图形()是这个长方体中的一个面.A.B.C.3.用一根72厘米的铁丝正好可以焊成一个长8厘米、宽()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A.4B.5C.64.正方体有___个面,相对应的两个面______.()A.6个,大小不同,形状一样B.6,大小相同形状一样C.6,大小不同形状不同5.一种长方体盒装牛奶,从包装盒的外面量,长6厘米,宽3厘米,高12厘米.它标注的净含量可能是()毫升.A.200B.220C.2506.一个长方体的集装箱,从里面测量长12m、宽4m、高3m,如果要装一批棱长2m的正方体货箱,最多能装()个.A.12B.18C.367.一团橡皮泥,妙想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正方体.捏成的两个物体体积()A.长方体大B.正方体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8.一张长方形纸板长80厘米,宽10厘米,把它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围成一个高10厘米的长方体纸箱的侧面.如果要为这个长方体纸箱配一个底面,这个底面的面积是()A.200平方厘米B.400平方厘米C.800平方厘米9.有两个表面积都是6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A.90B.100C.110D.12010.把一根长2m的长方体木材平均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100dm2,原来木材体积是()dm3.A.50B.100C.500D.1000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小军在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容器内摆了一些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如图).做这个玻璃容器至少要用玻璃平方分米,它的容积是立方分米.(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1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13.粉笔盒的形状是,红领巾的形状是.14.在如图的长方体中,和a平行的棱有条,和a垂直的棱有条.15.手工课上,小辉把三块小正方体方木粘在一起,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减少16平方厘米,原来1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16.把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长是厘米.17.一个长方体的上面是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前面是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18.有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把高增加3厘米,则体积增加立方厘米,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长方体长和宽可以相等,长、宽、高也可以相等.(判断对错)2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它6个面的面积之和,也就是它所占空间的大小.(判断对错)21.加工一个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体积.(判断对错)22.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判断对错)23.两个长方体体积相等,底面积不一定相等.(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4.一个无盖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4厘米、3厘米和2厘米.图中画出的是纸盒展开图的后面和右面,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另外3个面.这个纸盒的容积是立方厘米.五.应用题(共6小题)25.五(二)班要做一个长1.5米、宽0.6米、高0.8米的长方体书架,现要在书架各边都安上装饰木条,做这个书架要多少米的装饰木条?26.两个棱长和均为18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7.在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的四个角上,分别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后,正好折成一个无盖的铁盒.如果每毫升汽油重0.75克,那么这个铁盒最多能装多少克汽油?28.用铁丝悍接一个正方体框架,一共用了180分米长的铁丝,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分米?29.一个房间长8米,宽6米,高4米.除去门窗22平方米,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30.明明家有一个长方体金鱼缸,长6分米,宽5分米,高4.5分米.他不小心把鱼缸的右侧面的玻璃打碎了,需要重配一块.(1)重新配上的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玻璃配好后,他往鱼缸内倒入54升水,水深多少分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用24除以12即可.【解答】解:24÷12=2(厘米),答:它的每条棱长是2厘米.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正方体以及棱长总和公式.2.【分析】如图是用边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它的长是4cm,宽是3cm,高是2cm;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4cm,宽是3cm,高是2cm;所以只有选项C是这个长方体中的一个面.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体面的认识,确定出长宽高是关键.3.【分析】用一根72厘米长的铁丝正好可以焊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就是72厘米,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用棱长总和除以4减去长和高,即可求出宽.据此解答.【解答】解:72÷4﹣(8+4)=18﹣12=6(厘米)答:宽6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的灵活运用.4.【分析】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据此解答.【解答】解:正方体有6个面,相对应的两个面大小相同形状一样.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正方体特征的掌握.5.【分析】根据同一个容器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首先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个牛奶盒的体积,进而确定它的容积.【解答】解:6×3×12=18×12=216(立方厘米)216立方厘米=216毫升所以它标注的净含量一定小于216毫升.答:它标注的净含量可能是200毫升.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容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6.【分析】用长方体集装箱的每条棱的长除以正方体的棱长,然后用去尾法取整数,再相乘就是最多能装的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2÷2=6,4÷2=2,3÷2≈1,6×2×1=12(个).答:最多能装12个.故选:A.【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让学生走出用长方体的体积除以正方体的体积就是能装个数的误区.7.【分析】根据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由此可知: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捏成正方体.这两次捏成的物体的体积相比较一样大.【解答】解: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捏成正方体.只是形状变了,但体积不变,所以这两次捏成的物体的体积相比较一样大.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体积的意义.8.【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张长80厘米,宽10厘米的纸板对折、再对折.打开后,围成一个高10厘米的长方体纸箱的侧面,也就是这个长方体纸箱的底面边长是2厘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80÷4=20(厘米)20×20=400(平方厘米)答:这个底面的面积是400平方厘米.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以及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9.【分析】两个表面积都是6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比原来两个正方体减少了2个面,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体10个面的面积,所以先求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然后即可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解答】解:60÷6=10(平方厘米)10×10=100(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故选:B.【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理解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会减少2个面,由此即可解决问题.1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根长方体木材平均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的是4个截面的面积,由此可以求出长方体的底面积,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s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2米=20分米,100÷4×20=25×20=500(立方分米),答:原来木材的体积是500立方分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注意长度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这个玻璃容器的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5分米,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2,由于玻璃容器无盖,所以只求它的5个面的总面积,根据长方体体积(容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4×3+4×5×2+3×5×2=12+40+30=82(平方分米)4×3×5=60(立方分米)答:做这个玻璃容器至少要用玻璃82平方分米,它的容积是60立方分米.故答案为:82、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容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2.【分析】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当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其余四个面的面积相等,形状完全相同.【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长方体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故答案为:6,12,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体的特征,要正确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13.【分析】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这四个面完全相同,所以粉笔盒的形状是长方体;三角形的含义:由三条边首尾相连围城的图形,所以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粉笔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故答案为:长方体,三角形.【点评】明确长方体和三角形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且互相平行,据此解答.【解答】解:如图:和a平行的棱有3条,和a垂直的棱有4条.故答案为:3、4.【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及应用.15.【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把三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6平方厘米,表面积减少是小正方体4个面的面积,由此可以求出小正方体一个的面的面积,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16÷4=4(平方厘米)4×6=24(平方厘米)答:原来1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以及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6.【分析】长方体所有的棱长之和就等于铁丝的长,再根据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用棱长和除以4,求出长宽高的和,再减去宽和高,即可求出长方体的长,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48÷4﹣2﹣1=12﹣2﹣1=9(厘米)答:这个框架的长是9厘米.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体棱长和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长方体所有的棱长之和就等于铁丝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一个上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上面面积是25平方厘米,可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用30除以5,可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高,再根据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2(ab+ah+bh)计算即可.【解答】解:因这个长方体的上面是正方形,且面积是25平方厘米,可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30÷5=6(厘米)5×5×2+5×6×4=50+120=170(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70平方厘米.故答案为:170.【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这个长方体底面的边长和它的高.然后再根据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18.【分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表面积公式:S=(ab+ah+bh)×2,高增加3米,体积增加部分是以原来的长、宽为长、宽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即(12×8×3)立方厘米,表面积增加部分是长12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4个侧面的面积,即(12×3×2+8×3×2)平方厘米.【解答】解:12×8×3=288(立方厘米)12×3×2+8×3×2=72+48=120(平方厘米)答:体积增加288立方厘米,表面积增加120平方厘米.故答案为:288、1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长方体有6个面,有三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这四个面完全相同.据此解答.【解答】解:由长方体的特征可知,长方体发的长、宽、高三个量中可以有两个量相等,不能三个量都相等;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进行解答即可.20.【分析】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意义,长方体的6个面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意义及应用.21.【分析】根据油箱的特点,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由此判断.【解答】解:加工一个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表面积,而不是体积;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根据物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可知: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油箱所占空间的大小是指油箱的体积,油箱内能容纳油的体积是指油箱的容积.22.【分析】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解答】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因此正方体可以看作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长方体包括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23.【分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sh,长方体的体积是由底面积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由此可知:虽然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但是这两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不一定相等.据此判断.【解答】解:长方体的体积是由底面积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虽然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但是这两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不一定相等.所以,两个长方体体积相等,底面积不一定相等.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应用.四.操作题(共1小题)24.【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据此画出其他三个面.根据长方体的容积(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作图如下:4×3×2=24(立方厘米)答:这个纸盒的容积是24立方厘米.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容积(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五.应用题(共6小题)25.【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由题意可知,求做这个书架要多少米的装饰木条,也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由此列式解答.【解答】解:(1.5+0.6+0.8)×4=2.9×4=11.6(米)答:做这个书架要11.6米的装饰木条.【点评】此题属于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实际应用,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26.【分析】根据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8厘米,由此可以求出正方体的棱长,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减少了正方体的两个面的面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12=1.5(厘米)1.5×1.5×6×2﹣1.5×1.5×2=2.25×6×2﹣2.25×2=13.5×2﹣4.5=27﹣4.5=22.5(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2.5平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27.【分析】求铁皮盒的容积,需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形铁皮的长与宽各减去2个正方形边长即长方体的长与宽,高是5厘米,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代入公式列式解答求得铁皮盒的容积,再乘0.75就是铁盒最多能装多少克汽油.【解答】解:(40﹣5×2)×(30﹣5×2)×5=30×20×5=3000(立方厘米)=3000(毫升)3000×0.75=2250(克)答:这个铁盒最多能装2250克汽油.【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其计算,关键要理解铁皮盒的长与宽.28.【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由此可知:用焊这个正方体需要铁丝的长度除以12即可求出正方体的棱长,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180÷12=15(分米)答: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5分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棱长总和公式的灵活运用.29.【分析】长方体有6个面,在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贴墙纸的面是上面,前后面和左右面,就是求这5个面的面积和是多少,然后再减去门窗的面积就是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长方体的长、宽、高已知,用长×宽=上面的面积,用长×高×2=前、后面的面积,用宽×高×2=左、右面的面积,然后相加再减去门窗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答】解:8×6+8×4×2+6×4×2﹣22=48+64+48﹣22=138(平方米)答:这个房间至少需要138平方米大面积的墙纸.【点评】解答有关长方体计算的实际问题,一定要搞清所求的是什么,再进一步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问题.30.【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打碎右侧玻璃的长是5分米,宽是4.5分米,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 =长×宽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形体积=长×宽×高,因此可用鱼缸内的水的体积除以分别除以长方体的长、宽即可得到水深.【解答】解:(1)5×4.5=22.5(平方分米)答:重新配上的这块玻璃的面积是22.5平方分米;(2)54升=54立方分米54÷6÷5=1.8(分米)答:水深1.8分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灵活应用,解答时分清右侧面长方形的长、宽,然后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讲义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讲义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知识点总结1. 分数乘整数意义: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分母与整数能约分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2. 分数乘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3.比较积与因数大小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2)、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3)、一个数乘以1,积等于这个数。

4.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 讲练互动 例1 计算。

(1)41×28 65×15×2 (2)53×43 98×87×21 分析:分数乘整数,先将分数的分母与整数进行约分,再计算;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计算更简便。

解:(1)41×28=41×28 =7 65×15×2=65×15×2=25×5×2=25 1 7 2 5 1 11 (2)53×43=4533X X =209 98×87×21=98×87×21=219171X X X X =187 1训练1、计算。

76×28 367×3×6 32×23×43例2 (1)43×(94+54+154) (2)2517×3729+2517×378 (3)100×9998分析: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

解:(1)43×(94+54+154) (2)2517×3729+2517×378 (3)100×9998=43×94+43×54+43×154 =2517×(3729+378) =(99+1)×9998 = 31+53+51 =2517×1 =99×9998+1×9998 = 155+159+153 =2517 =98+9998 =1152训练2. 计算。

1.简易方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 典例讲解 同步测试)

1.简易方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 典例讲解 同步测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1.简易方程【知识点归纳】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答。

【典例讲解】例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44厘米,它的一边长是a厘米,则与该边相邻的边长是()厘米.A.44﹣a B.(44﹣a)÷2C.44÷2﹣a【分析】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周长是44厘米,则相邻的两边之和是44÷2=22cm,它的一边长是a厘米,则与该边相邻的边长是(22﹣a)cm,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4÷2﹣a=(22﹣a)cm答:与该边相邻的边长是(22﹣a)cm.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例2.如果a=3,那么a2+6等于15.【分析】把a=3,代入a2+6即可求出它的值.【解答】解:a=3时,a2+6=3×3+6=15答:如果a=3,那么a2+6等于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求值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例3.因为2+2=2×2,所以x+x=x×x.×(判断对错)【分析】当x=3时,x+x=6,x×x=9,二者不相等,直接判断即可.【解答】解:当x=3时,x+x≠x×x,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例4.解方程.4x+7=23﹣4x2(2x﹣5)=14【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4x,把方程化为8x+7=23,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7,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8求解;(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5,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求解.【解答】解:(1)4x+7=23﹣4x4x+7+4x=23﹣4x+4x8x+7=238x+7﹣7=23﹣78x=168x÷8=16÷8x=2(2)2(2x﹣5)=142(2x﹣5)÷2=14÷22x﹣5=72x﹣5+5=7+52x=122x÷2=12÷2x=6【点评】本题考查解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例5.读唐代古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若唐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a米,诗中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3000a米.(2)如果唐代的千尺约为现在的307米,那么a约代表多少?【分析】(1)若唐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a米,诗中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3000×a=3000a米;(2)唐代的千尺约为现在的307米,则一尺相当于307÷1000=0.307米,即a约代表0.307米.【解答】解:(1)3000×a=3000a(米)答:诗中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3000a米.(2)307÷1000=0.307(米)答:a约代表0.307米.故答案为:3000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数据的关系,再灵活选用乘法或除法解答.【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可以看出在解方程时运用了()A.商不变的规律B.等式的性质C.乘数=积÷另一个乘数2.笑笑打算从273里连续减去13,要计算减去多少次后结果还是13.下列方程错误的是()A.273﹣13x=13B.13x=273﹣13C.13x=273D.13x+13=2733.一位同学在计算a+235时,把235当做23.5,那么()A.和增加10倍B.和减少10倍C.和减少了235﹣23.54.5x﹣3错写成5(x﹣3),结果比原来()A.多12B.少12C.多35.与a2表示的意义一样的是()A.a×a B.a+a C.2a D.a+26.根据方程3 x﹣6=18的解,得到5x﹣6=()A.4B.8C.14D.347.五(1)班有学生48名,男生有(48﹣m)名,这里的m表示()A.男生人数B.女生人数C.全班人数D.男生和女生相差的人数8.当()时,a的倒数大于a.A.a>1B.a=1C.0<a<19.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这个两位数是()A.a+b B.10a+b C.a+10b10.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A.3x﹣2B.0.8x+2>5C.﹣x=二.填空题(共8小题)11.a×5×b用简便方法写成,m×m×1用简便方法写成.12.每千克苹果是m元,妈妈买了8千克,付给售货员30元,应找回元.13.笑笑家一年水电支出a元,平均每月水电支出元.14.粮库有m吨大米,每小时运走n吨,4.5小时后还剩吨.15.丁丁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比丁丁大岁.如果用A表示丁丁的年龄,用表示妈妈的年龄比较合适.16.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一列火车的速度比它的3倍多16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千米;如果x=58,火车的速度是千米/时.17.如果x+4=7,那么3x+12=.18.京张高速铁路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之一,全长174km,其中北京境内长akm,剩余都在河北境内.如果高铁以每小时350km的速度行驶,高铁在河北境内需要开小时.三.判断题(共5小题)19.x=16是方程x×6﹣4=32的解.(判断对错)20.x=6.8是方程x﹣1.2=8的解.(判断对错)21.a2表示两个a相乘,当a=2时,a2=2a.(判断对错)22.a+1和a﹣1可以分别表示和自然数a(a≠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判断对错)23.如果2a=3b(a、b不等于0),那么a<b.(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解方程.2x÷3=96x+18=488﹣4x=4五.应用题(共7小题)25.为了庆祝国庆节,学校手工社团计划做360面小彩旗.(1)如果每天做x面,3天后还剩下多少面小彩旗没有做?(2)当x=85时,用上面的式子求还剩下多少面小彩旗没有做.26.学校买来m个足球,单价是40元/个;又买来n个篮球,单价是25元/个.(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学校买这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2)当m=5,n=3时,学校买这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27.利民蔬菜公司用来a车蔬菜,每车装5吨,供应给菜场45吨.(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剩下的吨数.(2)当a=14时,求剩下多少吨蔬菜.28.小军步行去游乐场,上坡用了6分钟,平均每分钟走a米;下坡用了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b米.当a =40,b=50时,小军一共走了多少米?29.如图,一张长方形纸长16厘米,宽m厘米.用这张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1)用式子表示剩下部分的面积.(2)当m=10时,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0.幸福小学四、五年级同学星期天参加义务劳动,四年级去了a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1.2倍.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四、五年级一共去的人数,再计算,当a=80时,四、五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31.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从甲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开往乙地.大客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2.5小时后,小轿车到达乙地,大客车没有到达.(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时大客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2)当x=80时,大客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求解.【解答】解:4y=20004y÷4=2000÷4y=500解方程时运用了等式的性质;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等式两边同加上、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相等.同时注意“=”上下要对齐..2.【分析】设笑笑要连续减去x次,连续减去x次13是13x,根据从273里减去13x次后结果还是13,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笑笑要连续减去x次,可列方程,273﹣13x=13,13x=273﹣13,13x+13=273所以方程错误的是13x=273;故选:C.【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出方程解答即可.3.【分析】把235当作23.5来加就是少加了235﹣23.5=211.5,就是和减少了211.5,据此选择.【解答】解:一位同学在计算a+235时,把235当做23.5,那么和减少了(235﹣23.5);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把235当作23.5来加就是少加了(235﹣23.5).4.【分析】根据题意知道,用5(x﹣3)减去5x﹣3,得出的数大于0说明结果比原来大,得出的数小于0说明结果比原来小.【解答】解:5(x﹣3)﹣(5x﹣3)=5x﹣15﹣5x+3=﹣12答:把5x﹣3错写成5(x﹣3),结果比原来少12,故选:B.【点评】注意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时,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合要改变.5.【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a2=a×a,而B项a+a=2a,C项2a也等于a+a,D项a+2是字母与数字相加,没有其它的表达形式,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与a2表示的意义一样的是a×a;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答此题应注意乘法的意义的灵活应用.6.【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方程3x﹣6=18的解,然后再代入5x﹣6进行求值.【解答】解:3x﹣6=183x﹣6+6=18+63x=243x÷3=24÷3x=8把x=8代入5x﹣6可得:5×8﹣6=40﹣6=34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方程的解,然后再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解答.7.【分析】因为班级里所有学生人数包括男生和女生,则男生人数=全班人数﹣女生人数=48﹣m,所以m表示女生人数.【解答】解:因为男生人数=全班人数﹣女生人数=48﹣m,所以m表示女生人数.故选:B.【点评】解题关键是明确:男生人数=全班人数﹣女生人数,据此可知字母表示的意义.8.【分析】当一个数大于0且小于1时,它的倒数大于这个数;当一个数大于1时,这个数的倒数一定小于这个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得出:当0<a<1时,a的倒数大于a.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9.【分析】用十位上的数字乘10,加上个位上的数字,即可表示出这个两位数.【解答】解:因为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所以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10a+b.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两位数的表示方法.两位数字的表示方法: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10.【分析】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由此进行选择.【解答】解:A、只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不是等式,不是方程;B、只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不是等式,不是方程;C、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具备了方程的条件,因此是方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方程的辨识:只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点)表示.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5×b用简便方法写成5ab,m×m×1用简便方法写成m2.故答案为:5ab,m2.【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12.【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妈妈买了8千克,苹果的总价是8×m=8m元,付给售货员30元,应找回(30﹣8m)元.【解答】解:30﹣8×m=(30﹣8m)元答:应找回(30﹣8m)元.故答案为:(30﹣8m).【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13.【分析】求平均每个月水电支出多少元,根据:总价÷数量=单价,由此带入解答即可.【解答】解:笑笑家一年水电支出a元,平均每月水电支出(a÷12)元.故答案为:(a÷12).【点评】明确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分析】每小时运走的吨数(n吨)乘运的时间(4.5小时)就是运走的吨数,用总吨数(m吨)减去运走的吨数就剩下的吨数.【解答】解:m﹣n×4.5=m﹣4.5n(吨)答:粮库有m吨大米,每小时运走n吨,4.5小时后还剩m﹣4.5n吨.故答案为:m﹣4.5n.【点评】此题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15.【分析】先用妈妈的年龄减去丁丁的年龄等于妈妈比丁丁大的岁数;然后用丁丁的年龄加上妈妈比丁丁大的岁数即可求出妈妈的年龄.【解答】解:6﹣12=24(岁),妈妈比丁丁大24岁;如果用A表示丁丁的年龄,用(A+24)表示妈妈的年龄比较合适.故答案为:24,(A+24).【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未知的数用字母正确的表示出来,再结合所求的问题,即可得出答案.16.【分析】根据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的3倍多16千米,所以火车每小时行的路程为:3×小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16;再把x=58代入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的3倍多16千米,所以火车每小时行(3x+16)千米;当x=58时3x+16=3×58+16=174+16=190(千米/时)答:这列火车每小时行(3x+16)千米;如果x=58,火车的速度是190千米/时.故答案为:(3x+16),190.【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含字母式子的求值,做这类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时,解题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未知的数用字母正确的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17.【分析】首先把3x+12化成3(x+4),然后把x+4=7代入3(x+4),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因为x+4=7,所以3x+12=3(x+4)=3×7=21故答案为: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所求的算式灵活变形.18.【分析】由题意可知,京张高速铁路全长174km,其中北京境内长akm,剩余都在河北境内.河北境内的高铁长度(174﹣a)千米,然后再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74﹣a)÷350(小时)答:高铁在河北境内需要开(174﹣a)÷350小时.故答案为:(174﹣a)÷350.【点评】此题考查用字母表示数,关键是把给出的字母当做已知数,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列式.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4,再同时除以6求解,再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x×6﹣4=32x×6﹣4+4=32+4x×6=36x×6÷6=36÷6x=6所以x=16是方程x×6﹣4=32的解,计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方程时要注意:(1)方程能化简先化简,(2)等号要对齐.20.【分析】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2求解,再进行判断解答.【解答】解:x﹣1.2=8x﹣1.2+1.2=8+1.2x=9.2所以x=6.8是方程x﹣1.2=8的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同时注意“=”上下要对齐.21.【分析】根据题意,当a=2时,把a=2分别代入a2与2a,求出值再比较解答.【解答】解:当a=2时;a2=2×2=4;2a=2×2=4;所以a2=2a.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把a表示的数代入即可得出结论.22.【分析】根据自然数的排列规律,相邻的自然数相差1,与自然数a(a≠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a+1和a﹣1.【解答】解:与自然数a(a≠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a+1和a﹣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自然数的排列规律.明确:相邻的自然数相差1.23.【分析】由题意知2a=3b(a、b不等于0),要比较a、b两数的大小,可比较另外两个数的大小,根据“积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因数小则另一个因数就大”,据此判断.【解答】解:如果2a=3b(a、b不等于0),因为2<3,所以a>b,因此如果2a=3b(a、b不等于0),那么a<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积(0除外)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因数小则另一个因数就大.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上3,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求解;(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8,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6求解;(3)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4x,把方程化为4+4x=8,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4,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4求解.【解答】解:(1)2x÷3=92x÷3×3=9×32x=272x÷2=27÷2x=13.5(2)6x+18=486x+18﹣18=48﹣186x=306x÷6=30÷6x=5(3)8﹣4x=48﹣4x+4x=4+4x4+4x=84+4x﹣4=8﹣44x=44x÷4=4÷4x=1【点评】本题考查解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五.应用题(共7小题)25.【分析】(1)用每天做的面数乘3,求出已经做的面数,再与总面数作差即可;(2把x=85,代入上面(1)中的代数式解答即可.【解答】解:(1)360﹣x×3=360﹣3x(面)答:如果每天做x面,3天后还剩下(360﹣3x)面小彩旗没有做.(2)当x=85时,360﹣3x=360﹣3×85=360﹣255=105(面)答:还剩下105面小彩旗没有做.【点评】做这类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时,解题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6.【分析】(1)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买足球、篮球的钱数,再把二者相加.(2)把(1)中用含有字母m、n的表示买这两种球一共要付的钱数的式子中的m、n用5、6代换,计算即可.【解答】解:(1)m×40+25×n=40m+25n(元)答:学校买这两种球一共要付的钱数是(40m+25n)元.(2)当m=5,n=3时,40m+25n=40×5+25×3=200+75=275(元)答:一共要付275元.【点评】此题主要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注意: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因数写在字母因数的前面,并省略乘号.27.【分析】(1)用每车的质量乘辆数求出求出总吨数,再减去45吨就是剩下的吨数.(2)当a=14时,把它代入问题(1)的式子求出求剩下多少吨蔬菜即可.【解答】解:(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剩下的吨数是:(5a﹣45)吨.(2)当a=14时,5a﹣45=5×14﹣45=25(吨)答:剩下25吨蔬菜.【点评】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然后通过四则运算求解出那个字母所表示的数.含字母的式子求值的方法:把字母表示的数值代入式子,进而求出式子的数值.28.【分析】用每分钟走的路程×时间分别计算出上下坡走的路程,再相加就是小军一共走的路程,再将将数值代入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a×6+b×5=6a+5b(米)当a=40,b=50时,6a+5b=6×40+5×50=240+250=490(米)答:小军一共走了49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的运用以及含字母式子的求值.29.【分析】(1)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剪下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这张长方形纸的宽m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求出原长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2”求出剪去的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二者相减即可.(2)当m=10时,把(1)求出含有字母b的表示剩下部分面积的式子,经过计算即可求出剩下部分的面积.剩下部分还是一个长方形,长为原来的宽m厘米,宽为(16﹣m)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 =ab”即可求得剩下部分的面积.也可用【解答】解:(1)16×m﹣m2=16m﹣m2(平方厘米)(2)当m=10时16m﹣m2=16×10﹣102=160﹣100=60(平方厘米)答:剩下部分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0.【分析】先用四年级的人数乘上1.2求出五年级的人数,再把四五年级的人数相加;再把a=80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a+a×1.2=2.2a(人)当a=80时,2.2a=2.2×80=176答:四、五年级一共去的人数是2.2a人,当a=80时,四、五年级一共去了176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倍数关系: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1.【分析】(1)根据“小轿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2.5小时后到达乙地”,可知从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是120×2.5千米,根据“大客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行驶了2.5小时”,可知大客车一共行驶了2.5x 千米,据此用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减去大客车2.5小时行驶的2.5x千米,就是这时大客车离乙地还有的千米数;(2)把x=80代入含字母的式子,计算即可求得大客车离乙地还有的千米数.【解答】解:(1)120×2.5﹣x×2.5=300﹣2.5x(千米)答:这时大客车离乙地还有(300﹣2.5x)千米.(2)当x=80时300﹣2.5x=300﹣2.5×80=300﹣200=100(千米)答:大客车离乙地还有100千米.【点评】此题考查用字母表示数,关键是把给出的字母当做已知数,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列式;也考查了含字母的式子求值的方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全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全部

小红家的客厅长四八分米,宽三 二分米.现在给客厅的地面铺正方 形地砖,有三种砖,你帮小红家想一 想,选择哪种地砖能铺得即整齐又 不会有余料?
边长三分米
边长六分米
边长八分米
分析:求出四八和三二的公因数,这个公因数是
地砖的边长.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建构知识网络
第一课时
长方形 正方形
等边三角形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
[二]简单图形旋转九0°的画法
一.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或线段. 二.借助三角板[或量角器]作原图形线段或关键点与旋转中心所在线段的垂线. 三.在所做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即找出原图关键点的对应点]. 四.顺次连接所画出的对应点.
[一]画出图一的全部对称轴. [二]画出图二向上平移三格后的图形.
七、一九
偶数

四、六、八、一0、
一二、一四、一六、
二.出示判断题:
[一]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
[二]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三]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四]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五]质数与质数的积还是质数. [ ]
[六]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的个数就越多.
[]
注意:奇数里既有质数也有合数还有一. 质数里除了二以外都是奇数. 偶数里除了二以外全是合数.
10
单位:厘米
8 15


一左


0●



五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一]正方体棱长与每个面边长的关系
后 上 左前右 下
正方体展开图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边长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每个面的面 积都等于棱长乘棱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含解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含解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含解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3立方米7立方分米=()立方米.A.3.070B.3.007C.3.7002 . 如图,一个长方体木块,从顶点挖掉一个棱长为1 dm的小正方体后,()。

A.表面积变小,体积变小B.表面积不变,体积变小C.表面积变小,体积不变D.表面积不变,体积不变3 . 将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则()A.表面积不变,体积减少150dm3B.表面积减少1.5m2,体积不变C.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D.表面积减少75cm2,体积不变4 . 把一个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平均分成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体积.A.不变B.变大C.变小D.不一定.5 . 在长方体ABCD﹣EFGH中,互相平行的棱共有()A.6对B.12对C.18对D.24对6 .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h,如果高增加x,新的长方体体积比原来增加()A.abx B.xbhx C.ab(b+x)7 .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个.①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4.那么a是a与b的最小公倍数.②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长方体的每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而不可能有正方形.④一个数,既能是32的倍数,又是32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2.⑤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是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A.1B.2C.3D.48 . 下面图中,有________个长方体。

()A.1 B.2C.3 D.49 . 在一个大正方体的一个角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得到的物体和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相比()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比较10 . 把一个棱长是6cm的正方体切成棱长是3cm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个小正方体。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二章 因数与倍数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二章 因数与倍数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二章因数与倍数【知识点归纳总结】1.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假如整数n除以m,结果是无余数的整数,那么我们称m就是n的因子.需要注意的是,唯有被除数,除数,商皆为整数,余数为零时,此关系才成立.反过来说,我们称n为m的倍数.【经典例题】1.4和8都是32的()A.因数B.倍数C.奇数D.偶数【分析】整数a除以整数b得到的商c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是b和c的倍数,b和c都是a的因数,因为32÷4=8,所以说4和8都是32的因数,32是4和8的倍数.【解答】解:因为32÷4=8 所以4和8都是32的因数,32是4、8的倍数.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分解质因数.例如:24的质因数有:2、2、2、3,那么,24的因数就有:1、2、3、4、6、8、12、24.2.找配对.例如:24=1×24、2×12、3×8、4×6,那么,24的因数就有:1、24、2、12、3、8、4、6.【经典例题】2.在18的所有因数中,最大的因数是()A.1B.3C.66D.18【分析】根据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据此解答.【解答】解:在18的所有因数中,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即是18.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因数、倍数的意义,理解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3.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找一个数的倍数,直接把这个数分别乘以1、2、3、4、5、6…,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末尾是偶数的数就是2的倍数.2.各个数位加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就是3的倍数.9的道理和3一样.3.最后两位数能被4整除的数是4的倍数.4.最后一位是5或0的数是5的倍数.5.最后3位数能被8整除的数是8的倍数.6.奇数位上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的数是11的倍数.注意:“0”可以被任何数整除.【经典例题】3.如果一个数是9的倍数,那么它也一定是()的倍数.A.6B.3C.18D.27【分析】因为9是3的倍数,所以一个数是9的倍数,那么它一定是3的倍数,举例证明.【解答】解:18是9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54是9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所以一个数是9的倍数,那么它一定是3的倍数.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3和9的倍数特征,注意9是3的倍数.4. 2、3、5的倍数特征2、3、5的倍数特征:被2整除特征:偶数被3整除特征:每一位上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被5整除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同时能被2、3、5整除的特征:个位是0且每一位上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经典例题】4.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有因数3,这个数最小是30.【分析】由于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有因数3,要使这个数最小,就是求2、3、5的最小公倍数.根据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这三个数如果两两互质,那么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几个数的乘积.【解答】解:2、3、5两两互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3×5=6×5=30故答案为:30.【点评】2、3、5的倍数特征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应熟练掌握.5. 合数与质数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数整除的数.“0”“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素数)【经典例题】5.30以内的正整数中,最大的素数和最小的合数的积是116.【分析】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别的因数的数为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为合数;据此可知,在3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29,最小的合数是4,用29×4计算得解.【解答】解:3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29,最小的合数是4;29×4=116答:30以内的正整数中,最大的素数和最小的合数的积是116.故答案为:116.【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自然数中,质数与合数是根据因数的多少进行定义的.6. 合数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分解质因数.【经典例题】6.把36分解质因数是36=1×2×2×3×3.×(判断对错)【分析】分解质因数就是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一般先从较小的质数试着分解.【解答】解:把36分解质因数是:36=2×2×3×3;故判断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及运用.【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8是48的倍数B.27是9的因数C.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D.15是60的因数,也是5的倍数2.2和3是12的()A.因数B.公因数C.最大公因数D.质数3.既是6的倍数,又是24的因数的数有()个.A.1B.2C.3D.44.A是合数,A有()个因数.A.2B.3C.至少3D.无数5.7的倍数有()个.A.1B.2C.无数6.一个数是9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的倍数.A.3B.2C.5D.67.一本30页的画册,翻开后看到两个页码,其中一个页码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想一想翻开的页码可能是()A.14、15B.10、11C.24、258.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质数:20=___+____,可以填的两个数分别是()A.1和19B.10和10C.3和179.把6分解质因数,正确的是()A.6=1×2×3B.2×3=6C.6=2×3D.1×2×3=610.89389767至少加上()就同时是2、3、5的倍数.A.2B.3C.5二.填空题(共8小题)11.既含有因数3又含有因数5的最小三位数是.12.最小的质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是.13.40以内6的倍数有,50以内9的倍数有.14.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包括、和.15.由48÷12=4,我们可以说是的倍数.16.因为5×8=40,所以40是5和8的,5和8是40的.17.一个数的因数一共有9个,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5个因数是6,这个数是,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18.有一个三位数,它的十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如果这个三位数能同时被2、3、5整除,这个三位数最大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9.1230同时是2、3、5的倍数.(判断对错)20.因为21×3=63,所以3和21是因数,63是倍数.(判断对错)21.32的全部因数是2、4、8、16和32,共有5个.(判断对错)22.一个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判断对错)23.两个不同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1)30(2)91(3)24五.应用题(共6小题)25.小丽家有两种塑料油桶,分别是3千克装,2千克装.小丽妈妈买回26千克油,选哪种塑料桶装能正好把油装完?为什么?26.人8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成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成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3个装成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27.五年级同学48人排队做操,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至少排成2行),有几种不同的排法?请你将他写出来.28.水果店有85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不能,至少还需要加上几个就能正好装完?29.有642盒牛奶,分别用6盒装和8盒装的箱子去装,选哪种箱子才能正好装完呢?30.相同的字母表示相同的数字,现在老师在黑板上写了21BBB这么一个五位数,它是不是3的倍数呢?先判断,再说明你的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根据题意,对各选项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因为48÷8=6,所以48是8的倍数,8是48的因数,所以本选项说法错误;B、因为27÷9=3,所以27是9的倍数,9是27的因数,所以本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本选项说法错误;D、因为60÷15=4,15÷5=3,所以l5是60的因数,也是5的倍数,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根据其意义进行解答.2.【分析】2、3都能整除12,即2、3都是12的因数;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2和3是12的因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质数的概念.3.【分析】先找出24的因数,然后找出24以内(包括24)的6的倍数,进而结合题意,得出结论.【解答】解:24的因数有:1,2,3,4,6,8,12,24;24以内的6的倍数有:6,12,24;所以既是2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有:6,12,24共3个.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4.【分析】根据质数、合数的特征:在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别的因数的数为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为合数,可得合数A至少有3个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A是合数,A至少有3个因数.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一个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5.【分析】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只有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由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7的倍数有无数个.故选:C.【点评】此题的决定主要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6.【分析】因为9是3倍数,所以一个数是9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据此判断.【解答】解:因为9是3倍数,所以一个数是9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7.【分析】根据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必须是0;由此可知,翻开后看到两个页码,其中一个页码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所以翻开的页码可能是10页、11页,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必须是0,所以翻开的页码可能是10页、11页.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应用.8.【分析】根据质数的意义,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20=3+17,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质数的意义及应用.9.【分析】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据此把6分解质因数.【解答】解:把6分解质因数,正确的是:6=2×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0.【分析】根据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必须是0且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必须是0且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所以89389767至少加上3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及应用.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根据3、5倍数的特征可知: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要满足个位上是0或5,然后满足3的倍数的条件,即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字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即可,要想最小百位应为非0自然数中最小的数1,个位数字是0或5,1+0+5=6,十位数字是5或0,要想这个数字最小,只能是105;据此写出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1+0+5=6,是3的倍数,既是3又是5的倍数,最小三位数是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主要根据2、3、5倍数的特征可知,要先确定个位满足是2和5的倍数,再确定百位、十位是3的倍数.12.【分析】根据质数、合数的意义,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自然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最小的质数是2,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是1.故答案为:2、1.【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3.【分析】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以自然数:1,2,3,4,5…,所得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由此解答.【解答】解:40以内6的倍数有:6,12,18,24,30,36;50以内9的倍数有:9,18,27,36,45.故答案为:6,12,18,24,30,36;9,18,27,36,45.【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公倍数的方法.14.【分析】一个自然数(0除外),只有1个因数的数是1,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含其它因数的数是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含有其它因数的数是合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知:自然数(0除外)按它的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故答案为:质数,合数,1.【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结合题意,并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15.【分析】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商与除数的倍数,商与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因为48÷12=4,所以48是12的倍数.故答案为:48,12.【点评】考查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解答.16.【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5×8=40,所以40是5和8的倍数,5和8是40的因数.故答案为:倍数,因数.【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要记住,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17.【分析】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中间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依此可求该数;分解质因数就是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的连乘积形式,一般先从简单的质数试着分解.【解答】解:6×6=3636=2×2×3×3答:这个数是,36,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36=2×2×3×3.故答案为:36,36=2×2×3×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和约数的个数.关键是由因数的中间数求出这个数.18.【分析】根据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必须是0且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最小的质数是2,十位上的数字是2,个位上的数0,要使这个三位数最大,由3的倍数的特征可知,百位上的数字最大是7.据此解答.【解答】解:最小的质数是2,也就是这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2,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必须是0且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所以要使这个三位数最大,也就是百位上的数字是7,即这个三位数是720.答;这个三位数最大是720.故答案为:72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及应用.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同时是2、5、3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必须是0且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1+3+2=0=6,6是3的倍数;所以1320是3的倍数,又因为1320的个位是0,所以1320是2和5的倍数,即1320同时是2、3、5的倍数.所以“1320同时是2、3、5的倍数”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20.【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21×3=63,则:63÷21=3,63÷3=21,即21和3是63的因数,63是21和3的倍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注意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21.【分析】根据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列举出32的所有因数,然后判断即可.【解答】解:32的全部因数是1、2、4、8、16和32,共有6个,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明确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分析】根据倍数的含义和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可得一个数(0除外)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一个数(0除外)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所以题中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倍数的含义和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要熟练掌握.23.【分析】两个自然数(0除外)相乘,积不一定是合数,可以举出反例证明.【解答】解;1和2是大于零的自然数,它们的积1×2=2,2是质数,1和5是大于零的自然数,它们的积1×5=5,5是质数,所以两个不同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出反例进行推翻结论.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分析】分解质因数就是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的连乘积形式,一般先从简单的质数试着分解.【解答】解:(1)30=2×3×5;(2)91=7×13;(3)24=2×2×2×3.【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五.应用题(共6小题)25.【分析】因为买回来26千克豆油,26的个位数字是偶数,得出能被2整除,所以选用2千克装,根据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由分析知:选用2千克装,26÷2=13(个)答:选用2千克装,需这样的桶13个;因为26是2的倍数.【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进行解答即可.26.【分析】(1)根据能被2整除的特征:即个位上是0、2、4、6、8的数判断即可;(2)根据能被5整除的特征:即个位上是0或5的数判断即可;(3)根据能被3整除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判断即可.【解答】解:(1)85个位上是5,不能被2整除,所以每2个装一袋,不能正好装完;答:不能正好装完;(2)85个位上是5,能被5整除,所以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答:能正好装完;(3)8+5=13,不能被3整除,所以每3个装一袋,不能正好装完;答:不能正好装完.【点评】此题根据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27.【分析】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即求48的因数,有:1、2、3、4、6、8、12、16、24、48;因为至少排2排,如果每行2人,可以排24行;如果每行3人,可以排16行;如果每行4人,可以排12行;如果每行6人,可以排8行;如果每行8人,可以排6行;如果每行12人,可以排4行;如果每行16人,可以排3行,如果每行24人,可以排2行;共8种情况.【解答】解:48的因数有:1、2、3、4、6、8、12、16、24、48;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至少排成2行),如果每行2人,可以排24行;如果每行3人,可以排16行;如果每行4人,可以排12行;如果每行6人,可以排8行;如果每行8人,可以排6行;如果每行12人,可以排4行;如果每行16人,可以排3行,如果每行24人,可以排2行;共8种情况.答:共有8种情况.【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求出48的因数,进而根据题意,列举出所有的排法.28.【分析】先计算一下85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能,就能正好装完,反之,则不能;求至少还需几个,先求出余数,然后用除数减去余数,即至少买的个数.【解答】解:85÷3=28(袋)…1(个),至少增加:3﹣1=2(个);答:不能正好装完,如果每3个装一袋,至少还需要加上2个苹果.【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根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解决问题.29.【分析】选哪个箱子能正好装完,只要依据整除的意义,谁能整除642,就选那种包装箱,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642÷6=107642÷8=80.25所以每箱装6盒能正好把642盒牛奶装完;【点评】此题主要依据整除的意义解决问题,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0.【分析】这个五位数的最高两位数字之和是2+1=3,3是3的倍数,如果后三位的数字之和也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任何一个由相同数字组成的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如111、222、333……999,即3个1、3个2、3个3……3个9都是3个倍数,因此,21BBB这个五位数不论B为任何一位自然数,这个数都是3的倍数.【解答】解:21BBB是3的倍数.理由:最高两位数字之是2+1=3,3÷3=1,即21是3的倍数111、222、333……999都是3的倍数因此,21BBB无论B为任何自然数(包括0),这个数都是3的倍数.【点评】此题是考查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讲义(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讲义(苏教版)

方程一、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定义的关键在于“相等”二字,判断的依据在于所给式子有无等号。

比如:2>1就不是等式;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2是等式)二、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组成方程的两个条件:1.所给式子是等式;2.式子中含有未知数)三、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重点在于同时性)四、关于等式的性质2中数不等于0的原因:我们学习等式的性质最终还是为了解方程,求未知数的值,所以如果同时乘以0,那么任何等式都会变为0=0,不管是解方程还是研究,就没有意义了,至于为何不能除以0,很简单,因为除数不能为0。

五、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从写解开始一直到求出未知数为止)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解方程 x-28=32x-28+28=32+28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8,使等号左边只剩一个xx=60 方程得解解方程 14x=26614x÷14=266÷14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4x=19六、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几大类型:①x-2.5=3.6 ②x+6.7=17.5 ③1.7x=5.1④12.6-x=4.8 ⑤x÷3.4=2.7 ⑥6÷x=1.5(掌握这几种方程的解法,对于加深理解等式的性质至关重要,同时它也间接的考察了小数的乘除法。

)七、列方程解应用题:读懂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求未知数的值。

(关键在于找等量关系,通常的题目只会出现一个等量关系,这种情况易于解决;如果一个题目出现两个等量关系,那么就会出现两个未知量,那么其中一个等量关系是用来表示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的,简单的说就是用等量关系中的一个未知量表示另外一个未知量,最后再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确定位置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代数与方程的复习有答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代数与方程的复习有答案

代数与方程的复习课时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熟练掌握含有字母的乘式及乘方的简便写法,会代入求值。

3、理解、掌握并会区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三个概念。

4、熟练掌握解方程与列方程解文字题的格式,方法,步骤。

知识精要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括: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

要注意的是: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之间可以省略乘号;数字与字母相乘时,要把数字放在字母前面;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用字母表示数不仅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达出来,也把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

2.列代数式①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以及后面的乘方、开方)把数及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②列代数式的关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弄清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③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就叫代数式的值。

(注:代数式的值是个具体的量,这个量随字母的取值不同按给定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出不同的数量。

求代数式的值时,要注意代数式里的字母所取值不能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关系无意义。

)3.等式的概念:表示等号两边相等量的式子。

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号不变;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同时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号不变。

4.方程的概念: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动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叫做方程的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先移项,后合并,再求解。

5.列方程解应用题:①读题,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②设未知量,根据所找的等量关系列方程;③检验。

④写答句。

热身练习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1、比x的四分之一少3的数是x÷4-3 。

2、M与3的和的五倍减去6是5(M+3)-6 。

3、学校去年植树a棵,今年植树的棵数比去年的2倍还多6棵,今年植树(2a+6)棵。

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8章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北师大版(含解析)

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8章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北师大版(含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8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1. 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分类: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①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②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纵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和横坐标上的“0”.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用阴影填充,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或一个不涂,一个涂阴影.5.在每个图的上方都要写标题.【经典例题】例1:(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39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分析:由图可知:数学小组男生有20人,女生有16人;文艺小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27人;科技小组男生有39人,女生有19人.由以上数据求解.解:(1)39>20>18;科技小组的男生最多;16<19<27;数学小组的女生最少;数学:20+16=36(人);文艺:18+27=45(人);科技:39+19=58(人);58>45>36;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2)总人数:36+45+58=139(人);男生:20+18+39=77(人);女生:16+27+19=62(人);77-62=15(人);58-36=22(人);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139 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人.数学小组再增加22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故答案为:科技,数学,科技,数学;139,15,22.点评:本题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类题目先根据图例读出出数量,再由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2. 复式折线统计图1.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2.折线图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可以用来作股市的跌涨和统计气温.3.作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工作进度和增长.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4.区别: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条线,和第二个单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趋势.【经典例题】例1:哥哥和弟弟周末分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下面的图象表示他们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请根据哥哥、弟弟行程图填空.①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②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30千米,时间为3:40-2:00=10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解:因为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3:40-2:00=100(分钟),30÷100=0.3(千米);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故答案为:正;0.3.点评:此题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成正比例的意义.3. 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经典例题】例1: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解放军张叔叔前4天在一线共奋战了74小时,后3天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5小时,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多少小时?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张叔叔在7天一共工作了几小时,用总的小时数除以总天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74+15×3)÷(4+3),=(74+45)÷7,=119÷7,=17(小时);答: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7小时.点评:此题是典型的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例2: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分别是14元、10元、8元.现把甲种糖果4千克,乙种糖果3千克,丙种糖果5千克混合在一起,问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多少元?分析:用三种糖混合糖的总钱数除以总千克数就是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再用平均价乘2千克就是要求的答案.解: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是:(14×4+10×3+8×5)÷(4+3+5),=126÷12,=10.5(元),买2千克混合糖果的价钱是:10.5×2=21(元),答:买2千克这种混合糖果需21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出甲、乙、丙三种糖混合后的平均价,那2千克混合糖的价钱即可求出.【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则关于该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狗的速度始终比兔子快B.整个过程中小狗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同C.图中BC段表明兔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前4秒内,小狗比兔子跑得快2.下面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幅折线统计图可以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B.同时分析多只股票的走势,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C.任何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都能分成多幅单式折线统计图3.王大妈把收获的苹果装在同样大的筐里,一共装了60筐.她从中任意抽出6筐称一称,结果分别是37千克、38千克、42千克、41千克、40千克、39千克.她大约一共收获苹果()千克.A.240B.1800C.24004.一次数学考试,五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92分、82分、82分、a分、82分,而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正好是众数,那其中a()A.高于82B.等于82C.正好是72D.以上答案都不对5.10个人围成一圈,每人心里想一个数,并把这个数告诉左右相邻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把左右两个相邻人告诉自己的数的平均数亮出来(如图所示),问:亮5的人心中想的数是()A.8B.9C.10D.116.如图,针对小明制的复式条形图不足之出,小华提出了几点建议,则他提出的建议正确的是()A.缺少图例B.不知道每个月的销量C.不能够正确反映出销量情况D.看不出哪个月的销量最多二.填空题(共6小题)7.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分三段统计,结果如图.(1)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人.(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共有人.(3)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他的身高可能是.A.1.49米B.1.58米C.1.61米8.一桶水,需要2个人一起抬.3个人要把水从离家18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个人要抬米.9.小红数学、语文、英语成绩分别是92分,96分,100分,这三科的平均成绩是分.10.妈妈37岁,淘气9岁,两人的平均年龄是岁.11.看图并解答问题.如图是小强和小刚两位同学参加800米赛跑的折线统计图.(1)前400米,跑得快一些的是,比赛途中在米处两人并列.(2)跑完800米,先到达终点的是,比另一位同学少用了秒.(3)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米.12.有A,B两个国家,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如图所示,图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着两国的人口变化情况.三.判断题(共4小题)13.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判断对错)14.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75,丙数是90,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0..(判断对错)15.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判断对错)16.陈强语文、英语、数学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91分,英语88分,由此判定数学成绩一定高于92分.(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6小题)17.小红(女)每年生日都测量身高,下图是她7~15岁的身高与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的统计图.①小红的身高从多少岁到多少岁增长幅度最大?②和同学说一说小红的身高与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的变化情况.18.小宇在一次期中考试中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3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平均分下降了3分,他的英语考了多少分?19.小明前3天共看书20页,后4天每天看16页,这星期他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20.李大伯把收获的黄豆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袋.他称了其中的4袋,结果分别是39千克、41千克、43千克、38千克.李大伯大约一共收获黄豆多少千克?21.为配合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倡议,小枫和小楠就学校所在的社区开展了“我经常选择的出行方式”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每人只能选择一种出行方式),并将调查结果分析整理后,做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小枫和小楠一共随机调查了多少人?(2)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有多少人?(4)若该社区约有15000人,请你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估计该社区有多少人会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22.运输队要运300吨货物,前5天平均每天运36.4吨,剩下的要用4天运完,平均每天要运多少吨?五.操作题(共1小题)23.看图填空.小华和小明上周的体温自测记录情况统计图(单位:℃)(1)上图表明,的体温比较稳定,的体温变化较大.(2)体温超过37℃人就会生病,图中显示生病了.(3)这一周小华的最高体温是,小明的最高体温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前4秒,兔子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小狗的路程多,所以兔子的运动速度大于小狗的运动速度(由此判断选项D错误);在第4秒,小狗和兔子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在4到8秒的时间段,小狗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兔子的路程多,所以小狗的运动速度大于兔子的运动速度.整个过程中,小狗和兔子运动路程相同,运动时间相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A是错误的,B正确.另,图中的BC段表示兔子处于静止状态.【解答】解:由分析得:在前4秒,兔子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小狗的路程多,所以兔子的运动速度大于小狗的运动速度.由此判断选项A和D错误;在第4秒,图中的BC段表示兔子处于静止状态,由此判断选项C是错误的;在4到8秒的时间段,小狗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兔子的路程多,所以小狗的运动速度大于兔子的运动速度.整个过程中,小狗和兔子运动路程相同,运动时间相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B 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2.【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由此依次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所以本题说法错误;B、同时分析多只股票的走势,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说法正确;C、任何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都能分成多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明确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分析】根据题意,可把6筐的重量相加的和除以6即可得到平均每筐的重量;再用平均每筐的重量乘60即可得到一共收获苹果的总重量.【解答】解:(37+38+42+41+40+39)÷6×60=240×10=2400(千克)答:她大约一共收获苹果2400千克.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总数÷份数=平均数.4.【分析】根据五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92分、82分、82分、a分、82分,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正好是众数,可得五名同学的平均分是82分,所以得92分、a分的两个同学的平均分是82分,所以用82乘以2,再减去92分,求出a是多少即可.【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五名同学的平均分是82分,得92分、a分的两个同学的平均分是82分,82×2﹣92=164﹣92=72答:a正好是72.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析出五名同学的平均分是82分,进而分析出得92分、a分的两个同学的平均分是82分.5.【分析】先设亮5的人心里想的数,利用平均数的定义表示亮5的人心里想的数;亮7的人心里想的数;亮9的人心里想的数;亮11的人心里想的数;亮13的人心里想的数,最后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先设亮5的人心里想的数为x,那么亮7的人想的就是:12﹣x,亮9的人想的就是:16﹣(12﹣x)=4+x,亮11的人想的就是:20﹣(4+x)=16﹣x,亮13的人想的就是:24﹣(16﹣x)=8+x 所以x+x+8=14×2,2x+8﹣8=28﹣8,2x÷2=20÷2,x=10,因此亮出5的人心中想的数是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平均数的相关计算及方程思想的运用;此题题意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从哪下手却不容易想到,一般地,当数字比较多时,方程是首选的方法,而且多设几个未知数,把题中的等量关系全部展示出来,再结合题意进行整合,问题即可解决.6.【分析】一幅完整的复式统计图除写上标题、绘制时间、数据外还要标注出图例,此图缺少图例.【解答】解:如图,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缺少图例.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式条形图的识别能力.从图中分不清哪个图表示冰箱和取暖器,进而不能确定冰箱和取暖器的数量.既缺少图例.二.填空题(共6小题)7.【分析】(1)用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生人数减去女生人数即可解答;(2)把三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3)全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解答】解:(1)12﹣10=2(人);答:这个班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男女生相差2人.(2)3+12+6=15+6=21(人);答:这个班男生共有21人.(3)班同学从高到矮排成一行,张林在第11个,因为男生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的人数有12人;所以张林身高在1.50~1.59米范围内;即他的身高可能是1.58米;填B.故答案为:2,21,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以及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8.【分析】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180×2=360米,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360除以3就是平均每人要抬水的米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0×2÷3=360÷3=120(米)答:平均每人要抬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的难点是理解一桶水总是有两个人抬,所以抬水的人共走了2个180米,而不是1个180米.9.【分析】根据题意,可把三科成绩相加的和再除以3即可得到三科的平均成绩.【解答】解:(92+96+100)÷3=288÷3=96(分)答:这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故答案为:9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总分÷科数=平均分.10.【分析】先把妈妈和淘气的年龄相加,求出两人的年龄和,再用年龄和除以2即可求出两人的平均年龄.【解答】解:(37+9)÷2=46÷2=23(岁)答:两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故答案为:23.【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11.【分析】(1)由表示小强、小刚跑的路程与时间的拆线可以看出,前400米小刚的比小强跑得快一些;到500米时小强追上了小刚,二人并列.(2)跑完800米,小强先到达终点,用时4.5分钟,小刚后到达终点,用时6分钟.小强比小刚少用6﹣4.5=1.5分钟,再乘进率60化秒.(3)小刚前2分钟跑了400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的米数.【解答】解:(1)答:前400米,跑得快一些的是小刚,比赛途中在500米处两人并列.(2)6﹣4.5=1.5(分)1.5分=90秒答:跑完800米,先到达终点的是小强,比另一位同学少用了90秒.(3)400÷2=200(米)答:小刚前2分钟平均每分钟跑200米.故答案为:小刚,500,小强,90,200.【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12.【分析】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也就是说A国的人口2008年比2007年增长,B国的人口2008年比2007年下降,图(B)正好反映了这一特征.【解答】解: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如图,图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着两国的人口变化情况.故答案为:(B).【点评】关键抓住A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5%,B国的人口增长率为﹣1.5%及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来判断.三.判断题(共4小题)13.【分析】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分类和特点.14.【分析】先求出三个数的平均数再判断即可.根据题意,先求出甲乙两数的和是75×2=150,再加上90,然后除以3即可.【解答】解:(75×2+90)÷3=(150+90)÷3=240÷3=80答: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0.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3个数的和.15.【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所以原题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6.【分析】根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由此可以求出三科的总成绩,然后用总成绩减去语文和英语的成绩即可求出数学的成绩,再与92分比较即可判断.【解答】解:92×3﹣91﹣88=276﹣91﹣88=185﹣88=97(分)97>92数学成绩一定高于92分,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也可以这样判断:91,88都小于92,要使平均分达到92分,第三个数就一定大于92.四.应用题(共6小题)17.【分析】①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当表示小红的身高的折线最陡时,其年龄增长幅度最大(或者对每年的身高求差,也可得出身高的增长情况,然后进行比较,找到增长最快的年龄段).②从整体看,小红的身高比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小红的身高偏低.但是在她9岁的时候是最接近标准身高的.(合理即可,无固定答案.)【解答】解:①从8岁到9岁,表示小红身高的折线最陡,所以,从8岁到9岁,小红的身高增长幅度最大.②从整体看,小红的身高比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小红的身高偏低.但是在她9岁的时候是最接近标准身高的.(合理即可,无固定答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题.18.【分析】先用“93﹣3”求出三门课程的平均成绩,根据“平均成绩×科目的数量=总成绩”算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和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总成绩,进而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总成绩”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93﹣3)×3﹣93×2=270﹣186=84(分)答:他的英语考了84分.【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三门课程的总成绩和两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相减即可.19.【分析】后4天每天看16页,根据乘法的意义,后4天看了16×4页,用前3天的总页数加上后4天的总页数,除以总天数,就是平均每天看的页数.【解答】解:(20+16×4)÷(3+4)=84÷7=12(页)答:这星期他平均每天看了12页.【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这本故事书的页数,然后再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20.【分析】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数据的个数”代入数据求出4袋的平均重量,然后再乘60袋解答即可.【解答】解:(39+41+43+38)÷4×60=161×15=2415(千克)答:李大伯大约一共收获黄豆2415千克.【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数量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21.【分析】(1)通过观察两幅统计图可知,骑自行车的有6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2)选择其他方式出行的有36人,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3)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4)把该社区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人数占总人数的40%,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另外,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求出步行出行的人数有多少人,据此完成统计图.【解答】解:(1)64÷32%=64÷0.32=200(人);答:小枫和小楠一共随机调查了200人.(2)36÷200=0.18=18%;答: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3)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人数占总人的:1﹣32%﹣18%﹣10%=40%;200×40%=80(人);答: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有80人.(5)1500×40%=1500×0.4=600(人);答:该社区有600人会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步行出行的人数有:200×10%=20(人);作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2.【分析】根据题意,可用36.4乘5计算出已经运走的货物吨数,再用总吨数减去已经运走的吨数即是剩余的吨数,最后再用剩余的吨数除以4即可.【解答】解:(300﹣36.4×5)÷4=118÷4=29.5(吨)答:平均每天要运29.5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剩余的货物吨数,然后再除以4即可.五.操作题(共1小题)23.【分析】(1)根据表示小华、小明体温变化情况的折线即可看出,折线波动不大,表明体温比较稳定,折线波动大,表示明体温变化大,不稳定.(2)根据折线统计衅很容易看出小华的体温超过37℃,他生病了.(3)由折线统计图即可直接看出.【解答】解:(1)上图表明,小明的体温比较稳定,小华的体温变化较大.(2)体温超过37℃人就会生病,图中显示小华生病了.(3)这一周小华的最高体温是40℃,小明的最高体温是37℃.故答案为:小明,小华,小华,40℃,37℃.【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含解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三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含解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含解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cm,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A.18cm B.24cm C.36cm2 .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 a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A.6a2 B.a2 C.12a23 . 小明的爸爸从一根36 dm长的铁丝上截下焊接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体积是() dm3。

A.36B.8C.244 . (2012?佛山模拟)正方体的6各面分别写着A、B、C、D、E、F,那么与D相对的面是()A.A B.B C.E5 . 下图中甲的表面积()乙的表面积.A.大于B.等于C.小于6 . 下列图形可以折叠围成长方体的有(),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的有()。

7 . 有两个表面积都是6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90B.100C.110D.1208 . 下图中的(A)、(B)、(C)是三块形状不同的铁皮,将每块铁皮沿虚线弯折后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桶.其中,装水最多的铁桶是由()铁皮焊接的.A.B.C.9 .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a厘米,它的棱长是()厘米。

A.6a B.a÷6C.a÷12D.12a10 . 一个长方体棱长和为120厘米,且长宽高的比为2:2:1,那么这个长方体最多有()个面大小相等.A.3B.4C.5D.611 . 小明每天早晨都要喝250()牛奶.A.升B.毫升C.千克D.厘米.12 . 将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之后,表面积()。

A.不变B.增加了C.减少了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3 . 一根方钢长1.5米,它的横截面是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已知每立方分米的方钢的质量是7.8千克,这根方钢的质量是千克.14 . 把长宽高分别为12厘米、8厘米、2厘米的长方体切成小正方体,至少可以切个,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5 . 这个长方体的前面是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宽是10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的面积一共是(_____)平方分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复教案复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知识梳理1.根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

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是不同的。

2.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验证确认。

复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经由过程窥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窥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复重难点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正方体。

复办法1.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2.复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教案(全册)复过程1、创设情形,导入复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里都研究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

指名汇报所学内容。

(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2、回顾整理,建构收集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按照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复: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3.建构网络。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复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五章 图形的运动(三)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五章 图形的运动(三)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五章图形的运动(三)【知识点归纳总结】1. 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1.对称轴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2.找到对应点的连线,如果连线的中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是其图形的对称轴.3.掌握一般图形的对称轴数目和位置对于快速判断至关重要.【经典例题】例:下列图形中,()的对称轴最多.A、正方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圆形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从而可以作出正确选择.解:(1)因为正方形沿两组对边的中线及其对角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两组对边的中线及其对角线就是其对称轴,所以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2)因为等边三角形分别沿三条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所以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3)因为等腰梯形沿上底与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底与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就是其对称轴,所以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4)因为圆沿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所以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所以说圆的对称轴最多.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例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分析:先找出对称轴,从而得出对称轴最多的图形.解:A:根据它的组合特点,它有4条对称轴;B:这是一个正八边形,有8条对称轴;C:这个组合图形有3条对称轴;D:这个图形有5条对称轴;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 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一定的度数1.平移:平移前后图形的大小、方向、角度不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2.旋转:(1)三维旋转: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二维旋转: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经典例题】例:按要求画一画.(1)画出三角形A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B.(2)画出三角形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C.(3)画出三角形A按2:1放大后的图形D.分析:把原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命名为E、F,(1)把O向右平移5格后得到O′,把E向右平移5格后得到E′,把F向右平移5格后得到F′,然后连接O′E′F′三个点得到三角形B,(2)把E′绕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得到E′′,把F′绕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得到F′′,然后连接O′E′′F′′得到三角形C,(3)根据放大比例,把底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点F′′′,把高变以原来的两倍,得到E′′′,然后连接O′′′F′′′E′′′得到三角形D.解:(1)三角形A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B如下图所示:(2)三角形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C如下图所示:(3)三角形A按2:1放大后的图形如下图所示:点评:此题考查了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按比例放大.3. 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1.一个长方形(或正方体)沿一条边旋转就会成为一个圆柱.2.一个已知半圆,以直径为轴翻转后的图形与已知半圆能变成一个圆.3.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一条直角边旋转就会变成一个圆锥.【经典例题】例: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分析:找出7个端点的轴对称点,用同样粗细的线段逐点连接,即可得解.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沿逆时针方向转了90°以后的图形是()A.B.C.D.2.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是()A.B.C.D.3.下列图形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是()A.圆心角是90°的扇形B.长方形C.等边三角形4.下面图形中,()的对称轴最少.A.正方形B.圆C.扇形D.长方形5.把一个图形绕某点顺时针旋转30°,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A.变大了B.大小不变C.变小了D.无法确定大小是否变化6.如图是由☆经过()变换得到的.A.平移B.旋转C.对称7.左图是由经过()变换得到的.A.平移B.旋转C.对称D.折叠8.如图的图形中,()是由旋转得到的.A.B.C.二.填空题(共7小题)9.图形的基本变换方式有、、.10.(1)指针从“1”绕点0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2)指针从“1”绕点0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11.长方形沿一条长旋转一周后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之后形成一个.12.☆有条对称轴.13.这个图形有条对称轴.14.小芳卧室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中间的6块组成了一个图案.在保持组合图案不变的情况下,有种不同的贴法.15.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所在位置.(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三.判断题(共5小题)16.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判断对错)17.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判断对错)18.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一定是圆锥.(判断对错)19.在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出圆锥只有1个..(判断对错)20.如图的花边是用平移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1小题)21.李师傅计划用2.5米长的铁丝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框架.你认为够不够?五.操作题(共1小题)22.在如图的方格纸中,照样子画出所给的图形六.解答题(共3小题)23.写出下面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24.按要求填一填、画一画.(1)向平移了格.(2)向平移了格.(3)将向左平移4格.25.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紧扣图形翻转和旋转的定义,将这个图形分别推理变形,即可得出答案,进行选择.【解答】解根据旋转的定义可得,将翻转后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形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翻转和旋转的定义将简单图形进行变形的方法.2.【分析】这个平面图形是一个直角梯形,也可看作是一个直角三形与长方形的组成图形,且直角三形的一条直角边与长方形的一边重合,直角三角形绕一直角边旋转可形成圆锥,长方形绕一边旋转可形成圆柱,因此,这个平面图形绕轴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柱与圆锥的组合体,且圆柱与圆锥有公共底.【解答】解:如图,绕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根据平面图形及各立体图形的特征即可判定.3.【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并结合题意,进行依次分析,继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圆心角是90°的扇形有1条对称轴;B、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C、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故选:A.【点评】此题根据轴对称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解答.4.【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A、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B、圆有无数条对称轴;C、扇形有1条对称轴;D、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借助画图,更容易解答.5.【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把一个图形绕某点顺时针旋转30°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把一个图形绕某点顺时针旋转30°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不变.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图形全等.6.【分析】平移就是水平移动,大小和形状不变;旋转除了大小和形状不变外,还要有一个绕点;对称形成的图形要能找到一条对称轴.据此得解.【解答】解:图形中有5个五角星并排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是由☆经过平移变换得到的.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7.【分析】采用平移的方法,平移4次,复制下图案,即可得到左图.【解答】解:采用平移的方法,平移4次,复制下图案,即可得到左图.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8.【分析】根据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的方法可知,A、B是完全重合的,而C不能,只能用旋转得到,从而可以进行选择.【解答】解:由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的方法可知,A、B是对折后是完全重合的,而C不能,只能用旋转得到,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二.填空题(共7小题)9.【分析】根据图形的基本变换方式有三种:平移、旋转、轴对称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知:图形的基本变换方式有平移、旋转、轴对称.故答案为:平移,旋转,轴对称.【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图形变换的三种基本方式的掌握情况.10.【分析】钟面上12个数字把这个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1个大格的度数是360°÷12=30°,由此先分别计算出它们旋转后分别经过了几个大格,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指针从“1”绕点0顺时针旋转60°后,是旋转经过了60÷30=2格,所以指向3;(2)指针从“1”绕点0逆时针旋转90°后,是旋转经过了90÷30=3格,所以指向10;故答案为:3,10.【点评】抓住钟面上每一大格的度数是30°特点,计算出旋转经过了几个大格即可解决此类问题,这里要注意顺时针与逆时针旋转.11.【分析】(1)将长方形,围绕它的一条长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柱,其中长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2)根据圆锥的特征:一个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就会得到一个圆锥体,为轴的那条直角边是旋转后的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是旋转后的圆锥的底面半径;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长方形沿一条长旋转一周后形成一个圆柱,直角三角形沿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之后形成一个圆锥.故答案为:圆柱、圆锥.【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解答即可.12.【分析】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有5条对称轴;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13.【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这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是考查确定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及位置.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对称轴的意义即可判定.14.【分析】根据题意保持组合图案不变的情况下,即只能通过平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图案水平有3块竖直2块共占6块,小芳卧室的一面墙水平有11块、竖直有6块,在图案平移的过程中分两部完成,第一步水平移动:有11﹣3+1种方法;第二步竖直平移:有6﹣2+1种方法;根据数列的乘法原理,即可得解.【解答】解:贴法如下图:(11﹣3+1)×(6﹣2+1)=9×5=45(种)答:在保持组合图案不变的情况下,有45种不同的贴法.故答案为:4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用平移设计图案;还考查了灵活应用数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15.【分析】根据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度数后,某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形B;图形B 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形C;图形B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可得到图形D;图形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形D.【解答】解:如图,(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所在位置是图形D.(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点评】旋转作图要注意:①旋转方向;②旋转角度.整个旋转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绕旋转中心按一定的旋转方向和一定的旋转角度旋转移动.三.判断题(共5小题)16.【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解答】解: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但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完全重合.17.【分析】规则的平面分割叫做镶嵌,镶嵌图形是完全没有重叠并且没有空隙的封闭图形的排列.一般来说,构成一个镶嵌图形的基本单元是多边形或类似的常规形状,例如经常在地板上使用的方瓦.利用平移、对称、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解答】解:例如蜜蜂的蜂窝就是正六边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的典型图案;如下图所示,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设计的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18.【分析】直角三形绕其中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一定是一个圆锥(旋转直角边为圆锥的高,另一直角边为底面半径);如果绕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是有公共底面的两个圆锥组合体.【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一定是圆锥是错误的,只有绕其中一直角边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才一定是圆锥.故答案为:×.【点评】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将得到一个以旋转直角边为高,另一直角边为底面半径的圆锥.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9.【分析】只有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对角边旋转一周,才可以得到一个以旋转边为高,为一直角边为底面半径的圆锥.【解答】解:根据各图形的特征,①旋转后得到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组合体;②旋转后得到一个圆柱;③旋转后得到一个圆柱与两个圆锥的组合体;④旋转后得到一个圆锥.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一是考查将一个简单图形绕一轴旋转一周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根据各平面图形特征即可判定.20.【分析】这个花边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图案通过轴对称,再轴对称……得到的,也可看作是一次轴对称,然后通过间隔平移得到的,每次单个图案平移的距离是一个图案的距离.【解答】解:如图花边是用平移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平移、轴对称的特征.四.应用题(共1小题)21.【分析】根据题意,把图形0.38m的边平移到与0.22m相平,短竖边平移到0.27m的边上面,就变成了一个长是0.63m,宽是0.22+0.38=0.6m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周长,然后再与2.5米进行比较解答.【解答】解:经过平移可得:(0.22+0.38+0.63)×2=1.23×2=2.46(米)2.46<2.5答:用2.5米长的铁丝够.【点评】本题关键是把不规则的图形通过平移变成规则图形,然后再求出周长进行比较解答.五.操作题(共1小题)22.【分析】先确定圆心和半径作出外圆,再找到对应点作出正方形,再找到正方形的边长的中点找到半圆的圆心,作出4个半圆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考查了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关键是确定圆的圆心和半径.六.解答题(共3小题)23.【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1,2,1.【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24.【分析】观察图形可知,(1)右边的各顶点分别是由左边的的顶点向右平移6格得到的;(2)上面的的顶点分别是由下面的顶点向上平移4格得到的;(4)把图中的顶点分别向左平移4格,然后首尾连接各点,即可画出.【解答】解:(1)向右平移了6格.(2)向上平移了4格;(3)画图如下:【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图形的平移.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25.【分析】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把这个图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再旋转90°,再旋转90°就可能得到一朵小花.【解答】解:画图如下:【点评】要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后,大小、形状不变,只是位置变化来设计图案.。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易错梳理)-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易错梳理)-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盘点知识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母不能相加、减。

知识点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2)通分时,所选取的公分母一般是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知识点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没有括号,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易错集合易错点1:1与分数相加、减的计算典例计算:1+35= 1−17=解析把“1”化成与另一个分数具有相同分母的假分数后,再进行计算。

解答 1+35=55+35=851−17=77−17=67✨针对练习1 计算3 20+720=913−613=1−14−34=716−516=易错点2: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典例 计算38+37解析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进行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解答 38+37=3×78×7+3×87×8=2156+2456=4556✨针对练习2计算37+12= 518−14= 910−(23−15) 1511−38−58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是( )。

A 、分数的大小不同B 、分数单位不同C 、分子不同 2、从2里面连续减去15,减去( )次后得1。

A 、1B 、5C 、103、如果a +15=b +16=c +17,那么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B 、a <b <cC 、b >c >a4、一瓶花露水先用去89瓶后,加满水,再用去半瓶,一共用去了( )瓶花露水。

A 、32 B 、118 C 、17185、1a −1b =(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6章 确定位置(含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6章 确定位置(含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6章确定位置(含解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下面用来指示方向的是()A.钟B.指南针C.手表2 . 一天当中,在()时,我们的影子最短.A.上午B.正午C.下午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明年2月份的雾霾天肯定比晴天多B.小军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那么他在教室的第2列,第3行。

C.当a=0.4时,a²=0.84 . 如果学校在小华家的西北方向,那么放学时小华要向()方向往家走。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5 . 物体()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

B.C.A.6 . 在下图中,如果的位置是(1 , 2 ),则的位置是().A.(1 , 1 )B.(1 , 3 )C.(3 , 1 )7 . 一只小鸟离开在树枝上的鸟巢,向北飞了10米,然后又向东飞了10米然后又向上飞了10米.最后,它沿着到鸟巢的直线飞回了家,请问:小鸟飞行的总长度与下列哪个最接近()A.17米B.40米C.47米D.50米8 . 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摆放如图,它们从左面看到的是()。

A.B.C.D.9 . 一座居民楼,小明家在一楼,用数对(3,1)表示,小红住在小明家上方(四楼),小红家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3,4)B.(3,2)C.(4,2)10 . 甲城在乙城的北偏东42°方向150千米处,那么乙城在甲城的().A.南偏西48°方向150千米处B.西偏南42°方向150千米处C.南偏西42°方向150千米处D.北偏西48°方向150千米处看图选择。

11 . 以体育馆为观测点,商场在()方向上。

A.北偏西30°B.西偏南30C.西偏北30°12 . 以商场为观测点,学校在()方向上。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4个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课件(4个课时)

由于2不是85的因数,所以如果每2个装
也就是判断2和 5是不是85的因 数。
一袋不能正好装完;而5是85的因数,所
以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
8 今年欣欣的年龄是奇数,妈妈的年龄是偶数。两年后,欣欣和妈 妈的年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今年欣欣和妈妈的年龄和 是奇数。
两年后,欣欣和妈妈的年 龄和增加4。
• 倍数、因数的概念 ➢ 公倍数、公因数
3的倍数
2的倍数
3, 9,15, 6,12, 2, 4, 8,
21···
18,··· 10, 14, 16,
20 ···
6,12,18,……是3和2公有的倍数,叫作它们的公倍数。其 中, 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 倍数、因数的概念 ➢ 公倍数、公因数
9的倍数:9、18、27、36、45、54……
可以分别列出 54的因数和9的 一部分倍数, 再来找。
54的因数:1、2、3、18、27、54
这个数可能是18、27、54。
5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2,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如果是三个 连续偶数,那么这三个偶数分别是多少?
72÷3=24
24-2=22
B. 95
C. 90
4. 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B )。
A. 质数
B. 合数
C. 奇数
填2空题。
(1)在10以内的自然数中,( 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9 )既 是奇数又是合数。 (2)一个两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这个两位数如果是奇数,则 最大是(75);如果是偶数,则最小是(30)。 (3)一个数既是13的因数,又是13的倍数,这个数是(13)。 (4)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大两位数是(99)。

(学生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单元复习讲义

(学生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单元复习讲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知识点01: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知识点0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知识点03:分数的基本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知识点04: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知识点05:约分(最简分数)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知识点0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以内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含有2或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_2016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讲义班级姓名一图形的变换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旋转的性质: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画出对称图形按旋转的角度画出旋转图形二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1: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6、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ab 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长=体积÷宽÷高 a=V÷b÷h宽=体积÷长÷高 b=V÷a÷h高=体积÷长÷宽 h= V÷a÷b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7、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8、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体积单位换算】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数与除法: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带分数(整数部分和真分数)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分、通分子: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通分)最大公因数约分求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最简真分数、最简假分数)约分及其方法最小公倍数通分求最小公倍数分数比大小(通分、通分子、化成小数)通分及其方法小数化分数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取近似值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0.5 =0.25 =0.75 =0.2 =0.4 =0.6 =0.8=0.125 =0.375 =0.625 =0.875 =0.05 =0.04。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六统计与数学广角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统计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复式折线统计图综合应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中位数的求法: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平均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七数学广角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在下面图形中,你还能画出其它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

一、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张上剪下来的?请连线。

二、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1)图形B 可以看作图形A 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 可以看作图形B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3)图形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 所在位置。

(4)图形D 可以看作图形C 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四、如图(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2)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五、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六、(1)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绕O点顺时针旋转90°(3)绕O点逆时针旋转90°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填空。

(1)在26、12和13这三个数中,()是()的倍数,()是()的约数,()和()是互质数。

(2)一个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3)根据要求写出三组互质数。

两个数都是质数()和()。

两个数都是合数()和()。

两个数中一个数是质数,一个数是合数()。

(4)一个数的最大约数是36 ,这个数是(),它的所有约数有(),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5)a=2×3×5,b=2×5×11,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6)把210分解质因数:210=()。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5,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最小是()。

(9)把下面的合数写成两个质数和的形式。

15=()+()20=()+()=()+()(10)如果275□4能被3整除,那么□里最小能填(),最大能填()。

(11)8和9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仔细推敲、辨析正误(1)18÷9=2,我们就说18是倍数,9是约数。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约数大。

()(3)因为11和13是互质数,所以说11和13没有公约数。

()(4)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约数是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