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文言文考点解析教学课件(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二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二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二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二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二部分 ppt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二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二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二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二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二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二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二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二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实数的有关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二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二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二部分 p 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复习-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D选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描写了桃花林的美景。
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
二、《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1)心乐之( 对…感到快乐,以...为乐 )
(2)水尤清冽( 格外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4)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 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1)缘溪行( 沿着,顺着 )
(2)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惊异,以…为异 )
(3)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
二、《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1)心乐之( 对…感到快乐,以...为乐 )
(2)水尤清冽( 格外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4)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 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1)缘溪行( 沿着,顺着 )
(2)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惊异,以…为异 )
(3)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三 课内文言文(共44张PPT)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
依靠也没有。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 游人逗乐似的。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 头在哪里。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 这番景致离开了。
2.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 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 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 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三)综合分析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开头通过美食作喻,形象生动地说明,在 教与学当中实践的重要性。 B.作者认为,教与学都是很重要的,可以互相促 进,共同提高。 C.在作者看来,人在学习中知道了不足就会勉励 自己上进,人在教的时候感到困惑,才能自我反省。 D.文章结尾处引用《兑命》的语句,起到画龙点 睛之用,能更深刻地说明教与学互相促进这个道理。
详细 说起 花
) )
)
(二)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鲜艳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
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 往。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里的人)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
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期末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言知识:
三、古今异义词 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贻:古义:赠。今义:贻误,贻害) 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今义:比较,对比。)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尚,还。今义:曾经。) 5、矫首昂视。(矫:古义:举。今义:矫正。)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今义:奇数。)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挑选。今义:简单。) 8、以至鸟兽、木石。(以至:古义:以及。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
《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 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 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 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 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些都 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
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是 《 庄 子 》 外 篇 的 《 庄 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 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 子沐),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 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 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二、文言知识:
3.一词多义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3.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B.文章结尾引用是补充说理,以事例论证来证明论点“教学相长”, 说明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重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 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D.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以千里称. 也____著__称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_同__“__现__”__,__表__现__;__显__现____ (3)策. 之不以其道_用__马__鞭__驱__赶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_船__从__头__到__尾__大__约__长__八__分__多__一__点__儿__,__大__约__有__两__个__黄__米__粒__那__么__高__。_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佛__印__极__像__弥__勒__佛__,__敞__胸__露__怀__,__抬__头__仰__望__,__神__情__和__苏__东__坡__、__鲁__直_ ___不__相__类__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
A.“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即理想社会。 B.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下为公”。 C.文章以三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D.文章的结构方式是先总写后分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词综合复习课件【人教版】.ppt
(4)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yé),语气词,“吗”)
2019-10-12
感谢你的聆听
27
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 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 识别(发现人) 才 和 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019-10-12
感谢你的聆听
2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2019-10-12
感谢你的聆听
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
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
水,独一无二。
2019-10-12
感谢你的聆听
31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青白色 比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湍,湍急的江流。 急流比箭还快 汹涌的波浪 奔驰的马
2019-10-12
感谢你的聆听
32
译文: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弗之怠: “弗怠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怠,懈怠,放松。
之: 指抄书。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 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跑。 逾yú,越过、超过。 约: 约定的期限。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 过约定的期限。
2019-10-12
感谢你的聆听
16
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请展开讨论。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
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
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
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
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
尽了苦.
2019-10-12
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资料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知识能力归类之生字字音
啮(niè)齿 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窜(cuàn)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滑翔(xiáng) 顾忌(jì ) 哂(shěn)笑 牟(móu)取 众目 睽(kuí )睽 棘(jí )手 铆(mǎo)钉 贪 婪(lán) 履行(lǚ)
《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 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 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 生动,语言平实有味。
单元知识能力梳理
《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 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 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 的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 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单元知识能力梳理
《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 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 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 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 之情。
单元知识能力梳理
第五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 文。不仅要注意培养阅读古诗文 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 境和深邃哲理,还要注意激发对 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文 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 语汇。
单元知识能力梳理
《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 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 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 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 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单元知识能力梳理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 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 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 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 情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 洋溢着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单元知识能力梳理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 适自传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 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 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 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一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一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一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一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一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一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一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一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实数的有关概念
部 编 版 八 级 语文下 册课内 外文言 文优质 课件第 一部分 p pt
第1课 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质课件第一部分 ppt
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文言文复习PPT 人教版 (共42张PPT)
间隔
古:隔绝,隔断;今:距离
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 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古:不要说;今:关联词
妻子 无论
问讯
古:询问消息;今:问
固定翻译(7分)
俨然
豁然
整齐的样子
开阔的样子
愉快的样子
怡然
萧然 翼然
凄凉冷落的样子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 的样子
交错的样子
杂然
颓然
精神不振的样子
二、抢答题
10 分
9 7 分 分
5 分
4 分
10 分
(1)登斯楼也,则有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2)登斯楼也,则有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9分
(1)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 (2)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7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
第1题
请回答出一件能 表现出陶潜高洁情操 的事例(2分)
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2题
陶渊明在《桃花源 记》中表达了怎样的理 想?(3分)
向往人人平等、人人劳作,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的社会。
第3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 中表达了他远大抱负的句 子是?展现他宽阔胸襟的 句子是?(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
仔细
全、都
桑竹之属
类
属予作文 嘱咐,现写作
寻 寻病终 寻向所志
不久
寻找
志 寻向所志标记
处处志之标记,这里指“作标记”
开
林霏开
人教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教学课件-PPT一部分 3
第1课 人教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秀课件PPT第一部分 3
实数的有关概念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语 文下册 课内外 文言文 优秀课 件PPT第 一部分 3
第1课 人教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秀课件PPT第一部分 3
实数的有关概念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语 文下册 课内外 文言文 优秀课 件PPT第 一部分 3
第1课 人教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秀课件PPT第一部分 3
实数的有关概念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语 文下册 课内外 文言文 优秀课 件PPT第 一部分 3
第1课 人教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秀课件PPT第一部分 3
实数的有关概念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语 文下册 课内外 文言文 优秀课 件PPT第 一部分 3
第1课 人教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秀课件PPT第一部分 3
实数的有关概念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语 文下册 课内外 文言文 优秀课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秀课件PPT第一部分 3
实数的有关概念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语 文下册 课内外 文言文 优秀课 件PPT第 一部分 3
第1课 人教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秀课件PPT第一部分 3
实数的有关概念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语 文下册 课内外 文言文 优秀课 件PPT第 一部分 3
第1课 人教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优秀课件PPT第一部分 3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1课 实数的有关概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复习-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 没有什么依靠。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二.重点句子翻译。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朝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2)处处志之 ( 做记号 )
(13)寻病终( 不久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 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 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 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 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具答之( 详细
)
(5)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
(6)咸来问讯( 都
)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同乡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8)乃不知有汉( 竟然
)
(9)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邀请 )
(11)便扶向路 ( 先前的 )
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课文的理解,“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
C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
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
合”相呼应。
D选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描写了桃花林的美景。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 没有什么依靠。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二.重点句子翻译。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朝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2)处处志之 ( 做记号 )
(13)寻病终( 不久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 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 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 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 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具答之( 详细
)
(5)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
(6)咸来问讯( 都
)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同乡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8)乃不知有汉( 竟然
)
(9)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邀请 )
(11)便扶向路 ( 先前的 )
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课文的理解,“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
C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
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
合”相呼应。
D选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描写了桃花林的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13.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每小题2分) (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 【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 己的话简要概述。(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13.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每小题2分) (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 【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 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分)
选取文章
句子翻译
2017年
《记承天寺夜游》《书上 元夜游》 对比阅读 课外《东方朔救乳母》
(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2)帝已壮矣,岂念汝哺时恩邪?
2018年 《小石潭记》 课外《东坡还宅》
(1)异哉,何其悲也! (2)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2019
《愚公移山》
①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课外《旧唐书•房玄龄传》 ②数遣中使候问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南阳刘驎之,高率①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人名)将 尽訏谟之益②,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③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受所饷, 缘道以乞④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⑤无用, 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 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选自《世说新语》)
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分)【乙】文 “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 “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1分)【甲】文侧 重于议论(1分)【乙】文侧重于记叙(宁省铁岭市中考题)
(《大道之行也》)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简答
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 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 计谋“奇”在何处?
明白了老妇人哭泣的原因 后,苏东坡是怎样做的? 依据文意,简要概括。 (4分)
(3)房玄龄病情加重之 后,唐太宗为他做了哪些 事?请简要概括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篇目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核舟记
《庄子》两篇 《礼记》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15.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 “皆叹惋”?(3分)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 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16. 【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 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
八下重点文言文 考点解析
文言文阅读的考题有哪些?
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 3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4 .对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进行比较的阅读
.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日照市近6年文言文考情分析
选取文章 《隆中对》 课外《诸葛亮集》 对比阅读
《虽有佳肴》 《大道之行》
马说2018
《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8分) 【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
《曹刿论战》 课外《左传》 对比阅读
句子翻译
简答
(1)并穷( (2)尝以( 恺
)绮丽,以饰舆服 )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 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 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2)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 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 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 社会现状?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 (2). 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 也?(3分)
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 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有 什么不同?
《送东阳马生序》 课外《吕氏春秋》
(1)爱利以安之(2分) (2)其独以亡.何故?
依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概 括吴国最终灭亡的原因
日照市近6年文言文考情分析
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 尽其力(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一点1分)
《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15.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 “皆叹惋”?(3分)
。
16. 【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 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