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汉语练习题_词类活用2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练习题(教师)

词类活用练习题(教师)

词类活用练习一(20题)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无乃尔是过.与?C、刑.人如恐不胜D、年十七,好.古文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拔剑撞而破.之B、骊山北构而西.折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道芷阳间.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糜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沛公军.霸上D、此其志不在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有席.卷天下……之意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以愚.黔首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秋毫不敢有所近.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D、有泉侧.出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代汉语基础专题 词类活用检测

古代汉语基础专题  词类活用检测

古代汉语基础专题词类活用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予以指明)1、下列句中,有名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沛公军霸上D、孟尝君客我。

2、下列句中,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A、成以其小,劣之B、乐琴书以消忧C、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A、天雨雪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下列句子,属于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籍吏民,封府库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D、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5、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工具的一句是A、常以身翼蔽沛公B、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C、太祖累书呼,有敕郡县发遣。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6、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依据的一句是A、失期,法皆斩。

B、射之,豕人立而啼。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沛公欲王关中。

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一句是A、曹公,豺虎也。

B、尔欲吴王我乎?C、友风而子雨。

D、天下云集而响应。

8、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的一句是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

C、射之,豕人立而啼。

D、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9、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的一句是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B、沛公欲王关中。

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

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予以指明)1、下列句中,有动词用作使动的是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彼实构吾二君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E、反欲斗两主2、下列句中,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是A、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十七)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2

(十七)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2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 某个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的同时,具有“使宾 语怎么样的”特征。 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史记· 鲁 世家》)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白骨也。 (《左传· 襄公二十二年》)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韩非 子· 难一》)
五、词类活用的条件: 通过句意的理解去发现;通过一个词所 处的语法环境来辨别。 看一个词在句中处于什么地位; 与这个词结合的前后都是些什么词;
1、两个名词连用 如不是并列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
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动宾)、 陈述关系(主谓)、或补充关系(动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活用 为动词,构成主谓关系。 “沛公欲王关中。”—“王”活用为动词,构 成动补关系。
翻译格式:为+宾语+相关动作+名词
这种活用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名词用作及物动词;
其次:与宾语构成为动关系。
(五)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 通名词一般不作状语。
下几种。
从语义上看,名词作状语常见的有以
1.表示方位和处所
舜勤于民而野死。(《论语· 鲁语》)
练习:
判断下列成语或惯用语中包含的此类活用 现象。 惊天动地、鲸吞蚕食 惊世骇俗、重男轻女 幸灾乐祸、党同伐异 蜂拥而入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从左右皆肘之用手肘撞2、夫子轼而听之靠在车轼上3、曹子手剑而从之手作状语;用手拿着剑4、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5、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6、城朔方城修筑方位名词作动词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秦师遂东向东走使动用法动词使动:1、齐使田忌将而往/ 齐威王欲将孙斌:使……为将军2、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使……痛3、由也兼人;故进之:使之进4、臣活之:使……活5、晋侯饮赵盾酒:使…饮6、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使……朝见7、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使……病8、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对方走形容词使动: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秦弱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使之贫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固名词使动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白骨长出肉;使死者复活2、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使异姓成为国君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我我王4、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使之为臣;使之为友5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使其身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匠人斫而小之使......变小 /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1、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看重;轻视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少;以……为轻;轻视;看不起3、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以之为怪;认为....怪名词意动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把......当作夫人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把......当作药3、友风而子雨: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子4、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把它当作鱼肉5、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把君王当作君王名词作状语1、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2、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3、其后秦稍蚕食魏:像蚕一样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5、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像鸟兽一样散开6、嫂蛇行匍匐:像蛇一样7、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像小儿一样啼哭1、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汲像对待犬马一样地蓄养我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的对待他3、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1、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在野外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在北边1、秦王车裂商君以徇:用车的方式示众2、臣请剑斩之:用剑3、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用口袋子4、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多次用书信的方式5、失期法皆斩:依据法律时间名词作状语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每年;每月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每天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一天天地事日急:一天天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辞之矣州田:往日名词作动词擅爵人;赦死罪授爵位陈胜王做王子房前上前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掌管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捉世之所高莫若皇帝:认为高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认为贵;认为贱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娶妻子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做宰相;使甘茂成为宰相皆不足贵:尊崇不足生于不农:做农事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认为......高/下/小/臣既臣大夏而君之:使大夏臣服;统治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使我成为臣妾/刘豫请勾践女女为王:做婢女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向前移动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养蚕;穿衣虚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朕、台、卬朕皇考曰伯庸永保台身/朝夕纳诲;以辅台德/魂且有之;察台深意人涉卬否;卬须卬友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尔、而、若、乃必欲烹而翁/必欲烹乃翁当众辱奇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轻蔑少与孔融为尔汝之交亲切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他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之入百姓皆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价畏彼哉2、指示代词1、远指和近指彼:此一时彼一时夫:食夫稻衣夫锦此;是;斯;俋彼注兹2、泛指特指之其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泛指其人日死乎:特指晏子的仆人藏之名山;传诸其人:特指合适的人3、他、佗旁指代词4、谓词性代词:若然尔君子哉若人;河东凶亦然;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诸、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风雨兴焉;宋人或得玉就诸子罕3、疑问代词1、谁、孰礼与食孰重孰与我孰与皇帝贤:和......比;哪一个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和......比;怎么样徙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惟坐待亡孰与伐之哪里比的上2、何何贵何贱什么子欲何之哪里先生何嗮由也为什么何如、如何:怎么样;怎么办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何;奈何;何若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怎么样使归就戮于秦以寡君之态;若何事将奈何矣;先生助之奈何若......何;如......何;奈......何: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害深矣若之何若之何;如之何:表反问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君之大事业艺麻如之何:怎么样3、胡、曷、奚胡不见我与王:为什么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子奚哭之悲也奚冠冠素:宾前;什么胡为至今不朝也;宾前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宾前4、安、焉、恶提问或反问且焉置土石:哪里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哪里弃父之命恶用子哉:哪里安足辞: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怎么物恶有满而不溢:哪里4、不定代词或莫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宋人或得玉虎负隅莫之敢婴:没有谁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没有什么5、辅助性代词者所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与动词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与主谓二者不可兼得:与数词古者丈夫之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与时间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臣之所好者;道也所以:用来......方法;导致......的原因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吾所以为此者以是先国家之急而后仇也此所以乱也是吾剑之所从坠是乱之所作也副词一、否定副词1、一般性否定2、禁止性否定动词性无毋勿王请勿疑/子无敢食我也3、寒暑未薄而疾4、非、微白马非马;非梧桐不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微二子楚不国矣;微夫人之力不足此二、时间副词过去:向;从前已;既;已经尝;曾经曾;业业:已经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向言人之过;冒犯天威良业为取履:已经现在:方 ;正天下方未定:尚且;还适:恰好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将来:将;且;行;行将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对短暂时间的修饰:旋;辄先主寻悔请还;/寻病终:不久旋亦悔之:不久/病旋已辄勿其麾下:不久卒:最终;竟:最终卒为善士客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最终3、范围副词特、举、悉、尽、与、成、毕:全部咸:咸安土乐业:全部相如废秦王特以诈佯为子赵城:只是直不百步而:只是士卒仅万人:多达学人自出家览涅盘经仅十年载未明大意:多达;将近4、程度副词极、至、最、绝、颇良、殊公输子自以为至巧: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相当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稍微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语毕良久;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少、颇:稍微太后之色少解愈、加、弥、兹今天下弥衰:越来越邻国之民不加少赋敛兹重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5、情态副词玉石俱焚:一起间入邯郸:秘密地赵使人微捕李牧;斩之:秘密地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偷偷地不相往来:互相公拥兵数营;不肯相救:偏指一方猝卒然:很快的遂:仆人以告公遂见之:很快广暂胜而上胡马:一下子;突然其后秦稍蚕食魏:渐渐项羽疑范增与汉稍夺其权:渐渐稍出近之:渐渐复:再;又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议天下之事仍、数、累:多次太祖累书呼;我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6、语气副词信;必;定;果;其;殆、曾果夜至斫木下信有之乎:真的子其怨我乎大概殆为此也尔何曾比子于管仲:竟然曾由与求之问君其勿复言:还是/ 君其问渚水滨:还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难道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匡能入乎:怎么宁有种乎:难道。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练习(A4纸5号字4页)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练习(A4纸5号字4页)

知识产权,严禁盗版,违者必诉。

正版资料验证 QQ:714700673。

【整套资料】带免费升级、初试“划重点” 、复试指导等优质服务。

从正规渠道购买资料, 录入“考生数据库” ,才能享有这些服务。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练习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是哪一个或哪几个词活用了?属于何种活用?) 并解释其 , 活用后的意思: 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论语·微子》) 洁,形容词用如使动,使……洁。

乱,形容词用如使动,使……乱,搅乱。

2.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荀子·儒效》) 儒〔者〕,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名词用如动词,修饰"者"。

] 美〔政〕、美〔俗〕,都是形容词用如使动,使……美。

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强,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强。

用,动词用如名词,费用,用度。

贫,形容词用如使动,使……贫。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绿。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周邦彦《满庭芳》) 老,形容词用如使动,使……老,使……长(zhǎng)大。

肥,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肥大。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红,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红。

绿,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绿。

7.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使……复生。

死,动词用如名词,死者。

肉,名词用如使动,使……长(zhǎng)肉。

8.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

(《韩非子·十过》) 入,使动用法,使……入,把……送入。

9.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括〕、将〔之〕,都是名词用如使动,使……为将(jiàng)。

破,使动用法,使……破(被打败)。

我国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_虚词_音韵)

我国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_虚词_音韵)

(词类活用、句法、副词部分)练习一一、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1、左右欲兵之。

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3、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4、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二、判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分别予以说明:1、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墨子·耕柱)2、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3、曲其堗(同“突”,烟囱),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

(说苑·权谋篇)4、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5、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史记·赵充国传)三、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1、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2、乡邻之生日蹙。

3、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4、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5、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四、指出下列句子宾语所在的位置,说明其语序类型。

1、吾谁欺?欺天乎!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4、余唯利是视。

5、子归,何以报我?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说明它的词性和用法。

1、太后之色少.解。

2、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3、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4、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

5、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6、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六、古文加标点光为人沈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单元练习二一、下列句中加点的是代词或兼词,请依次注明它所称代的人、物、事,并说明它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古代汉语上(13)——词类活用 (2)

古代汉语上(13)——词类活用 (2)
现代汉语在成语、方言、俗语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粉身碎骨 左右局势 汗牛充栋 铁了心
名词的活用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即“以之为……”,公式是: n+o→以o为n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糓梁·僖八)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 必及身。(孟子·尽心下) 睹其-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战国策•赵策)
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乘坚策肥。(汉书•食货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经注•巫峡)
(2)以偏代正(以偏概全,以偏代偏正结构)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22) 乱罚无罪,杀无辜。(尚书•无道)
(一)形容词活用如名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名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可灵活译为“尊敬”和“爱护”,但这并不
是“老”和“幼”的实际词汇意义,而是从语法关系 上辗转而来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叹词
词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 类 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 活 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 用 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 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3)“中心语的省略”。其例有: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1)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之”是“使之活”。

形容词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

”就是“春风又使江南岸绿”。

名词使动用法:“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

名词意动用法:“孟尝君客我。

”“客我”是“以我为客”。

三、名词用如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蹄之”是“(用蹄子)踢之”的意思。

又如:“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群”是“群居的意思”。

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是“往西去了”的意思。

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

但在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

这是古汉语常见的现象。

如表示方位或处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北”表示方位。

“蜀太守以下郊迎。

”“郊”即“郊外”,表示处所。

“郊迎”,就是“在郊外迎接”。

表示工具或依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可译为“用箕畚运到⋯⋯”。

又如:“失期,法当斩。

”“法当斩”是“依法应杀头”的意思。

表示对人的态度:“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待之”是“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的意思。

表示比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其一犬坐于前”,是“其中一条狼像狗那样坐在前面”的意思。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2)1、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的意思。

如《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句子中的“惊”,并不是说主语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使宾语姜氏受了惊吓。

实际上,使动用法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进结构的内容,用“动+宾”表示“使+宾+动”的意思。

古代汉语--10词类活用(2)

古代汉语--10词类活用(2)

思考: 少时,一狼迳去, 思考:“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 聊斋志异· 前。”(《聊斋志异·狼》)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
(1)句法功能:看该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句成分。例如: )句法功能:看该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句成分。例如: 名词在叙述句中不能充当谓语, 名词在叙述句中不能充当谓语,则叙述句中出现在谓语位置 上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上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凡是形容词或名 词后面出现宾语的,则该形容词或名词已经活用为动词。 词后面出现宾语的,则该形容词或名词已经活用为动词。 (2)搭配功能:根据语法功能,某些词类只能(或不能) )搭配功能:根据语法功能,某些词类只能(或不能) 与某些词类搭配使用。如连词“ 只连接谓词性成分, 与某些词类搭配使用。如连词“而”只连接谓词性成分,因 此名词用“ 连接,则往往活用为动词;代词“ 此名词用“而”连接,则往往活用为动词;代词“所”后面 的实词必定是动词,因此形容词或名词如果出现在“ 的实词必定是动词,因此形容词或名词如果出现在“所”后 则活用为动词;代词不受任何词修饰, 面,则活用为动词;代词不受任何词修饰,因此代词前面如 果出现其他词,那么该词很可能已活用为动词。 果出现其他词,那么该词很可能已活用为动词。
3、名词、形容词放在 、名词、 ”“可”“足”“欲 等能愿动词后面, “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 则活用为动词。 则活用为动词。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子谓公冶长 论语·公冶长》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舟楫者 ——“水” 本是名词,受助动词“能”的修 水 本是名词,受助动词“ 动词,意思是游水。 饰,可知已活用为 动词,意思是游水。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
五、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 文译为现代汉语:
1.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 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自知)
2•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 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 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3•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 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韩
译文:
赵奢说:“用兵打仗是要死人的,而赵括却轻 易地谈论它。假使赵国不任用赵括做将军就罢 了,如果一定要任用他做将军,使赵军破败的人 一定是赵括。”到了赵括将要带兵出发时,他母 亲上书给赵王说:“不能让赵括做将军。”
3.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都: 用作动词,建都。王:动词,封王。
译文:
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不驻守在关 中,却建都彭城。又违背义帝与诸侯所作的约定, 而把他所亲近、喜爱的人都封为王,对此诸侯十 分不满。
10.刺:名词用作动词,做刺史。
11.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12.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栖。
13.屈:使动用法,使屈。
14.甲:铠甲,名词用作动词,穿上铠甲。
15.衣:用作动词,包扎。
16.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17.君: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
18.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
19.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使……整齐” 的意思。
4.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附: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归:使动用法,
使……归,富、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富足、安定。
译文:
积蓄贮备(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假如粮 食多财物有余,做什么能不成功呢?凭这个进 攻,就能够取得(城池);凭这个防守,就能够 牢固不失;凭这个作战,就能够获胜。使敌人归 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不能被招来呢? 如今驱使百姓,使他们归于农耕,都附着在农业 上,使天下的人各食其力,使从事工商业的人和 其他流动谋生的人趋向农事,从事农业生产,那 么粮食的积蓄就会充足,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 本来可以做到使天下富足安定,却造成这种令人 害怕的情况,我私下为陛下感到痛惜。

古代汉语练习——语法

古代汉语练习——语法

语法练习[练习一]一、请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要求:(1)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2)说明是哪一类活用;(3)说明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2.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原君》)5.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6.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7.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

(《观巴黎油画记》)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9.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 10.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

(《淮南子·兵略》)11、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

(《淮南子·汜论训》)12.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游侠列传》)二、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并说明其活用的语法条件。

1、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

(《国语·鲁语》)2、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

(《庄子·应帝王》)3.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之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4、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上》)三、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

1.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史记·刺客列传》)3.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

词类活用2

词类活用2

④ “„„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 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 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 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 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 ”(《 赤壁之战》)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 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则、即、皆、固、诚、耳”等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 恶、安、焉、奚”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不信自”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之闻” “未闻之”
名词用作状语 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 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主语+名词+谓语
①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象云那样汇集 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
皆谦而礼交之
有礼貌地
吾得兄事之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请不要讥笑我。 3、请勿见笑。
被动句式翻译——
于、见、为、被“换”标志词为“被”, “调”受 动方于前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 A )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世上有灾年和 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 ) 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 服 )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五)古代汉语词类的活用 2

(五)古代汉语词类的活用 2

五、词类的活用一、何谓“词类活用”如果某个词在句中临时改变了语法功能或意义,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或意义,就叫做“词类活用”。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史记·陈胜起义》:“将军身被坚执锐。

”《公羊传·庄公十二年》:“手剑而叱之。

”现代汉语中也有词类活用现象: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我的手被电电了一下。

发展经济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

1、“活用”与“兼类”的区别命《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左传·宣公二年》:“弃君之命。

”《陈胜起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知《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兼类:固有、固定、经常活用:非固有、临时、偶然注意:判定一个词是否活用,关键是看频率,如果出现的频率少,则是活用,如果经常出现,则是常用。

活用本身就是一个含糊的说法,是站在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待古代汉语的用法,以便于学习。

2、古汉语词类活用较多的原因以静表动衣《庄子·盗跖》:“织而衣。

”穿《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修辞原因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徐宏祖《游天都》:“一庵翼然,为文殊院。

”二、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具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

”使动用法是用动宾关系表达了现代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史记·孙膑》:“齐威王欲将孙膑。

”“齐使田忌将而往。

”兼语结构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充当谓语,含义是主语使宾语从事该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就是“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如果带有宾语,一般为使动用法。

《史记·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鸿门宴》)不及物动词用为使动用法时,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练习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现‎象(要说明是哪一‎种词类,如何活用‎的,参看例子)。

‎例1:渔人甚异.‎之。

(陶潜《桃花‎源记》)异: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异之:认‎为之(桃花源的景‎象)奇异。

例2‎: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犬:名词做‎状语。

犬坐:像狗‎一样地坐。

1.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史记‎〃扁鹊列传》)2.‎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3.女为悦己者‎容。

(司马迁《报‎任安书》)4.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禇少孙《西门‎豹治邺》)5.遍体‎鳞伤、风驰电掣。

‎6.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孟子‎〃攘鸡》)7.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9.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10.‎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1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八‎十章》)1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二、请‎在下列四组成语中‎,用字下加点的方‎法,标出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中‎“尊”的活用情况‎相同的词语。

1.含‎糊其辞正襟危‎坐聊表寸心‎赏心悦目2.自圆‎其说轻车简从‎光宗耀祖‎骇人听闻3.同心同‎德前倨后恭‎食不果腹明‎火执仗4.严阵以待‎荷枪实弹‎回肠荡气怡情‎悦性三、请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将‎文中包含词类活用‎的句子全部摘录出‎来,并略作说明。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 七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  七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知识专项训练七词类活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请指出下列加粗的词有何词类活用现象。

(1)抱头鼠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死肉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风餐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草菅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上蹿下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注音释义2.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和意义。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2.宜皆降之3.空以身膏草野4.武能网纺缴5.杖汉节牧羊6.单于壮其节7.剑斩虞常已8.反欲斗两主9.使牧羝,羝乳乃得归10.得夜见汉使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函梁君臣之首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抑本其成败之迹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5.泣下沾襟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7.负而前驱8.仓皇东出9.一夫夜呼10.乱者四应11.而告以成功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5.南取百越之地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8.履至尊而制六合9.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过秦论12.将数百之众1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4.会盟而谋弱秦15.以弱天下之民16.尊贤而重士17.据崤函之固18.临不测之渊,以为固19.尊贤而重士20.因利乘便21.追亡逐北22.外连衡而斗诸侯2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4.却匈奴七百余里25.序八州而朝同列5.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古代汉语作业二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二答案

一、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把全句译成现汉。

1、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列子•说符》“衣冠”,名词用如动词,是“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之意。

“衣冠”用在谓语部分连动式结构中连词“而”的前面,“而”连接前后两个动词,表示一先一后的动作行为。

译:从前齐国有个人,想要得到金子,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目”名词用如动词,是“以目示意”的意思。

它前面受副词“数”(屡次)修饰,后面有名词“项王”作它的宾语。

译:范增屡次向项王递眼色,举起所佩玉玦向他暗示了多次。

3、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老”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

后有代词“之”作它的宾语,是“以……为老”之意。

译:当时赵充国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

二、判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分别予以说明。

1、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韩非子•说林下》“小”、“大”,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不可小”、“不可大”,意即“不可使(之)小”、“不可使(之)大”。

2、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刘向•新序》“臣”、“友”,名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

意即“使(之)为臣”、“使之为友”。

三、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和动词,并说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1、[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儿”,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

意即“象小孩似的啼哭”。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韩非子•喻老》“还”,动词用作状语,表示“走”的方式。

“还走”,意即回过身跑了。

3、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史记•游侠列传》“父”,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父事朱家”,意即“把朱家当作父亲一般来奉事。

”4、[李]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生”动词作状语,表示“得”的方式。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

古代汉语练习题词类活用2古代汉语练习(词类活用)班:姓名:学生编号:1,简答:1,什么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词类?2.如何区分使役用法和意动用法?试着举个例子并解释如何翻译它3.试着解释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4,名词和形容词作为动词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应该如何识别它?2、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的每一项中,选择两到四个正确答案,并在题干后的括号中分别填写数字,选择题、少选题、错选都没有分数每项得1分,共5分)。

下列句子中带强调的词属于词类。

在下面句子中强调的词是(a)谁削减一块排名第一的等级和(b)谁能够成为富有和强大的将军,(c)曹人民是激烈的。

d老鼠是为得到它的人的棺材而放出来的,日夜都躺着,不藏在睡眠的殿堂里,因此害怕人。

2.下列句子中强调的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词,(a)分裂的衣服和疮。

最好的药是b。

那些接受子侯的口头演讲和手指画作为他们的语言和表达的人已经了解到有相当多的法律和法规。

范增的国王数量,诸侯们感到宾至如归。

3.下列句子包含介词宾语现象()a。

为什么姜不喜欢朱骏的善良,在句末,他竟然敢忘记c。

除了邪恶的君主之外,唯一的力量就是看到王召南郑离去。

我要4英镑。

下面句子中带下划线的短语的分析是错误的。

子冲让太子堡郡和皇后呆在一起(动词宾)。

把井塞好,把炉子移开,然后做这件事(相关联的)。

大臣仍然不如人类强壮(主语和谓语)。

用勇气来管理情报官(局部修正)。

5.下列句子使用了动词()A。

秋天和九月。

晋侯喝赵盾酒时,攻打b。

那是在万石军为争夺汉王的头衔而战的时候。

当他接过手时,人们看到他已经256岁了。

当他看到玲诺尔饿了,他问他的病,说:”三天没有食物就够了。

”“食,舍其半D .粮仓实知礼仪,衣食足知荣辱4,指出并在下面句子中指定词类使用现象:1。

秦数败赵,赵固壁不战(秦和赵在很远的地方。

王召拒绝听,拿走了(秦与赵相距甚远)3。

提供食物、饮料和饮食的人数是10,有朋友的人数是100(秦和赵相隔很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练习(词类活用)班级::学号:一、简答:1、什么是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有哪几种?2、怎样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试举例说明。

并说明如何翻译。

3、试说明名词做状语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4、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情况主要有哪些?应该如何辨认?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A.斩一首者爵一级B.能富贵将军者,上也C.人凶俱,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D.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A.裂裳衣疮,手往善药B.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C.增数目项王D.诸侯宾至3.下列各句含宾语前置现象的是()A.氏何厌之有B.楚君之惠,末之敢忘C.除君之恶,唯力是视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4.对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组分析错误的是()A.子重使太宰伯州犁待于王后(动宾)B.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连动)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D.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偏正)5.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是()A.秋九月,晋侯饮盾酒,伏甲将攻之B.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手谒,人见平C.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四、指出并具体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数败军,军固壁不战。

(与兵相距长平)2.王不听,遂将之。

(与兵相距长平)3.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与兵相距长平)4.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悉阬之。

(与兵相距长平)5.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拜将)6.王必欲长王,无所事信。

(信拜将)7.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信拜将)8.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信拜将)9.今大王举而东,三可传檄而定也。

(信拜将)10.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柳子厚墓志铭)11.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柳子厚墓志铭)12.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段太尉逸事状)13.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柳子厚墓志铭)14.晞一营大噪,尽甲。

(段太尉逸事状)15.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段太尉逸事状)16.黄罔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瓦。

(黄冈竹楼记)17.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晋灵公不君)18.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晋灵公不君)19.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晋灵公不君)20.晋侯饮盾酒,伏甲将攻之。

(晋灵公不君)五、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1.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自知)2.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与兵相距长平)3.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信拜将)4.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窃为陛下惜之。

(论积贮疏)四、指出并具体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动现象:1.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固。

2.将: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将。

3.友:名词用作动词,交朋友。

4.阬:同“坑”,用作动词,活埋。

5.奇:奇特,出众,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出众。

6.王:用作动词,做王。

7.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指向东出关同项羽争天下。

8.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闻。

9.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10.刺:名词用作动词,做刺史。

11.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12.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栖。

13.屈:使动用法,使……屈。

14.甲:铠甲,名词用作动词,穿上铠甲。

15.衣:用作动词,包扎。

16.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17.君: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

18.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

19.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使……整齐”的意思。

20.饮:动词的使动用法,让……饮。

五、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1.必:常作副词,这里用作动词,有“一定靠”的意思。

译文:想要了解平和直,就一定要靠水准器和墨线;想要了解方和圆,就一定要靠圆规和曲尺,君主想要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靠耿直之士。

2.将①、②: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将。

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败。

将④:名词用作动词,做将军。

译文:奢说:“用兵打仗是要死人的,而括却轻易地谈论它。

假使国不任用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任用他做将军,使军破败的人一定是括。

”到了括将要带兵出发时,他母亲上书给王说:“不能让括做将军。

”3.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

都:用作动词,建都。

王:动词,封王。

译文: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不驻守在关中,却建都城。

又违背义帝与诸侯所作的约定,而把他所亲近、喜爱的人都封为王,对此诸侯十分不满。

4.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

附: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

归:使动用法,使……归,富、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安定。

译文:积蓄贮备(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

假如粮食多财物有余,做什么能不成功呢?凭这个进攻,就能够取得(城池);凭这个防守,就能够牢固不失;凭这个作战,就能够获胜。

使敌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不能被招来呢?如今驱使百姓,使他们归于农耕,都附着在农业上,使天下的人各食其力,使从事工商业的人和其他流动谋生的人趋向农事,从事农业生产,那么粮食的积蓄就会充足,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

本来可以做到使天下富足安定,却造成这种令人害怕的情况,我私下为陛下感到痛惜。

.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称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吕氏春秋)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荀子·富国)注:①纠譑:搜刮。

10.侯信者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而进食岂望报乎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耳怯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史记·侯列传)11.人有盗高庙①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②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③免冠顿首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④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遇民取长陵⑤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汉书·释之传)注:①高庙:汉高祖邦庙②奏:判决。

③释之:人名,即释之。

④逆顺:指犯罪的程度。

⑤长陵:高祖坟墓,此句乃委婉语,实指盗掘坟墓。

12.其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病拥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①矣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史记·其武安侯列传)注:①类:种。

毋类:指全家被诛。

8.梁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其真子,拨剑而刺之。

焉①:句尾语气词兼指示代词,于是。

之③:动词,到;谓语。

道:名词作状语,在道上。

责:名词用作动词。

讨债;谓语。

夫:指示代词,那;定语。

尝:副词,曾经;状语。

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

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

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

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

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

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

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

《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

”此之谓也。

裕①:形容词用作使动,使……裕。

以①:介词,表凭借,与“礼”组成介词结构,作补语。

以③;连词,作用同“而”。

易:田治理得好。

他:指示代词,其他;定语。

10.侯信者,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而进食,岂望报乎?”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行:名词,德行;宾语。

常①:副词,经常;状语。

厌:动词,讨厌;谓语。

常②:副词,通“尝”,曾经;状语。

竟:副词,终于;状语。

饭:动词,给饭吃;谓语。

若:代词,你;主语。

众:名词,众人,状语,当众。

11.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

文帝怒,下廷尉治。

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