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水平及其对社会组织行为的影响探析——对广东集思公益计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也是建设项目及专项规划等环境影响报告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以期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众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项目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通过公示、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使公民参与到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和环境管理中,对政府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单位、个人的环境资源利用行为进行监督,使得各项行为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环境保护。

2003年9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具体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该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11和第21条分别规定了专项规划和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该进行公众参与。

2006年2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

这一办法不仅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

但现行的公众参与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致使公众的意见无法得到正确的表达和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偏低。

本文作者通过对多年环评工作经验和实践总结,发现在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着参与对象选取不合理、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境信息支持不足、调查问卷质量偏低、调查结果可信度低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究问题存在原因及解决对策。

1 环评公众参与的作用1.1 这是环境公众参与由末端参与走向事前控制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公众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发生后,危害到自身利益时通过检举、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简称环评制度)是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在其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环评报告,并按照法定程序经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审批的法律制度,它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截至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1公众参与概念公众具有环境权,即公民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优良环境享有权(即公民有要求享受优良环境的权利)和恶化环境拒绝权(即公民有拒绝恶化环境的权利)。

公众参与是指以社会群众、社会组织、个人行为或单位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行动[1]。

让公众参与到项目开发、项目建设、项目环评过程中来是公众环境权的真正体现。

通过公众参与来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社会、对居民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从而减少居民投诉,保证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使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按照一定的程序,参与其环境效益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使制定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最广大公众的利益。

实质上是项目方通过环评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信息交流,使项目被公众充分认可,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它特别强调的是项目方同公众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它是一种从源头上解决利益双方矛盾纠纷的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于2006年2月14日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这一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众环境权益的尊重,赋予了公众参与环评的形式与途径。

现阶段,环评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或受委托的环评机构采用公开相关的环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举办环评报告专家评审会等方式使地方政府、专家学者、相关单位、当地居民等参与到规划项目、建设项目的环评过程中,以此来提高环评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2]。

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共参与

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共参与

我国环评中公众参与分析及建议
参与主体范 围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将公众范围规定为: 具有专业知识,他们参与 —有关单位、专家 评价能从大局和长远的 ——受影响的公众
角度出发,有助于实现科 由于职业 学决策 、专业知识背景 、表达能力等的局限性, 常常不能有效地传达自 己的真实意见
加拿大
各国普 遍推行
泰国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公众参与环 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听证程序做了明确规定,并对 信息资料的通报,公众听证的组织和举行办法做 了具体规定。
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国内方面
探索阶段 1979~1992 开拓阶段 1993~2002
立法阶段 2003至今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朴素的公众参与制度;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环境保护的义务,并有权对污 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财政部、人民银 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这在 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 法律上肯定了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权利,是我国公众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了公众参 参与环境保护的雏形; 与的明确要求;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通过 1991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赠款 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 立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国公民的环境权益; 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该项目在中国环境影响评 评价的规定作了补充,较全面地规定了公众参与的程 2004年,《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确定了两 价中首先提出公众参与的问题。 序,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中的一大进步。 类建设项目和十类专项规划必须实行环保公众听证; 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单位编 2006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首次明确 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 规定了公众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期限 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和公众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保障措施; 2007年,《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首次全面明确 了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责任和方式; 2009 年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则进一步扩大了公 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空间。

公众参与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及启示

公众参与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及启示

公众参与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及启示【摘要】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已经逐渐被提上日程,关于环境保护的体系业越来越多。

我国已经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其在实践中的实施广受争议。

本文首先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进行阐述说明,进而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该制度对社会引起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影响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劣,国际上也逐渐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EIA)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项以公众参与为核心、以预防为目的的环境保护制度[1]。

环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最大程度的启动社会各方的力量,才能更好的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也制定了较多环境保护的法律,倡导大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然而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引进较晚,体制建设尚未成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1.1环境影响评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条明确指出[2]:“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后果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初是1964年由美国教授柯德尔在一次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它对预防环境破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我国最初是在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了一些规定。

1.2公众参与公众的概念相对比较广泛,目前并未达成统一的共识。

从法的意义上来说,“公众”是指“对决策所涉及的特定利益所做出反应的,或与决策结果又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或团体。

集思公益活动公众参与实例分析-组织行为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集思公益活动公众参与实例分析-组织行为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集思公益活动公众参与实例分析-组织行为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中国语境下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特殊关系公众参与是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伴随着古代雅典城邦中公共空间的产生而出现。

近现代以后,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起,代议制成为主流理论,参与式的影响力减弱。

20 世纪60 年代起,西方民选投票率持续降低,代议制的弊端频现,伴随着公共领域的扩张,参与式重回主流理论家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

在新生国家,公众参与的纵深度不断拓展,从选举权、知情权、权到结社权,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了公共生活和决策过程中。

在中国,公众参与也实现了式发展,从2007 年厦门PX 项目迁址、2009 年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易地、2013 年江门核原料厂叫停,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政府在重大公共决策过程中亦开始主动吸纳公众参与。

虽然有众多大,但国内对公众参与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讯科技和互联网的推广、公共空间的快速成长,促进公众参与从特殊走向常态化,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资源流动性大,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诉求强烈,催生了大批活跃的社会组织。

观察和研究广东的公众参与行为,能为国内培育公共空间,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提供可行的技术路线。

启动于2012 年的集思公益幸福广东支持妇女计划是国内首个推动公众参与的实践。

由政府和民间合作的全新公益模式,是研究公众参与和社会组织不可多得的案例。

二、公众参与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哈佛大学学教授普特曼的经典著作《Making Democracy Work》和《Bowling Alone》让公众参与成为被广泛研究的行为;普特曼对意大利二战后地方政府的研究表明,公民参与和地方政府治理绩效及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效应。

其后,大量研究拓宽了公众参与的内涵,从选举到社区治理、从志愿活动到立法听证、从公益慈善到宗教生活,公众参与概念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策略及意义分析

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策略及意义分析

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策略及意义分析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策略及意义分析0引言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环境事故频发,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这种情况的发生,究其原因,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效果不佳所导致的,这些问题致使公民不能有效地行使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出现只要政府拍板项目就得以建设的状况发生,一些政府不顾环境影响,只顾眼前利益,使得环境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生活和社会的效益。

所以说,要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率和效果,公众的参与是关键。

1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1.1参与主体界定模糊就我国目前来,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的界定还不是那么的明确。

要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效率,发挥其监督作用,就必须要求政府在进行评价工作时应确定参与人群的范围,确立环境利害和人的参与度。

但目前我国的法律对相关方面的规定还尚不明确,在工作实践中,公众参与人的选择往往没有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经常根据自己确定的人选来进行环境评价,使得评价没有代表性,忽视了利害人的参与权利,失去了环境评价其应有的意义。

1.2公众参与不及时、形式单一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的评价经常是一个形式,起不到具体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环境污染之类的纠纷,通常都是通过司法和行政手段来解决的,民众的参与权无法得到保证,且在环境污染之前,也就是对环境的预防上,公众的话语权无法得到重视。

在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政府和项目承包人往往不去将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工作公之于众,使得公众无法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最佳阶段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使得公众不能有效地行使其参与权。

在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大多是以问卷调查和听证会这两种形式进行的,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评价单位和管理部门在进行调查时,存在着调查对象单一和调查问卷内容简单肤浅的现象,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评价单位常常会一笔带过,使得民众参与效率低下。

1.3公众缺乏知情权公众的知情权受到损害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与公众参与

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与公众参与

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与公众参与公益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各种社会福利服务,还促进了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本文将探讨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与公众参与,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公益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们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例如为贫困家庭提供救助、为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等。

这些服务的提供,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

其次,公益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倡导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行为,引导公众关注环保问题,推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

此外,公益组织还积极参与自然灾害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为受灾地区提供援助,减轻灾情影响。

最后,公益组织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援助,为文化活动提供赞助和支持,促进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公益组织通过这些举措,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公众参与公益组织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公益组织取得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

公众参与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参与公益活动、捐款支持、志愿服务等。

首先,公众的参与能够增加公益组织的资源和资金,进一步提升其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其次,公众的参与可以扩大公益组织的影响范围,传播公益理念,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

公众参与也有助于建立公众与公益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公众对公益组织的认可度。

三、公益组织与公众参与的互动关系公益组织与公众参与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公益组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倡导社会问题,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而公众的积极参与又进一步增强了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例如,公众参与到公益组织的志愿者队伍中,不仅能够为活动提供人力支持,还能通过亲身参与增加对公益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公益组织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社交媒体、公众演讲等,引导公众关注社会问题,推动公众参与公益事业。

四、公益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公益组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应对社会变革和需求的变化。

公共参与对社会决策的影响

公共参与对社会决策的影响

公共参与对社会决策的影响公共参与是指公众在社会决策过程中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参与对于社会决策的影响力愈发显著。

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决策的质量,还能够促进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公民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公共参与对社会决策的影响。

首先,公共参与可以提高社会决策的质量。

在决策的过程中,公众具有不同的经验、背景和观点,他们的参与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多不同的视角和信息,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制定更合理的政策。

例如,当政府计划修建一座大桥时,公众可以通过参加听证会、提交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参与其中。

通过听取公众的声音,政府可以了解到各方的需求和关切,从而做出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决策。

公共参与不仅可以避免政策的盲点和偏颇,还可以提高社会决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公共参与可以促进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公民素质的提升。

在过去,公民往往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众逐渐意识到他们的参与能够影响到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因此,公共参与成为一种参与式民主的实践,促使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决策中来。

公众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提出建议和监督政府的行为,可以增强自己的公民素质和责任感。

公众的参与意识的提高,不仅改变了公民的行为方式,也有助于形成一个公民社会。

此外,公共参与还可以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决策的民主性。

政府是公众的代表和服务者,而公众正是政府的托付人。

公众参与社会决策的过程,可以使政府更加关注和满足公众的需求,减少政策的偏差和不公平。

公众的参与可以使政府的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和民主,增加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政府通过倾听公众的声音和意见,可以更好地回应公众的关切和期待,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最后,公共参与对社会决策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公众参与的形式和途径也在不断变化。

公众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意见和建议,与其他人共享信息和经验。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会影响力与公众参与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会影响力与公众参与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会影响力与公众参与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影响力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影响力是指其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和效果。

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机构负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这些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维护社会稳定: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通过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等方式,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环境。

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经济发展: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例如,公共交通、电力供应等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过程。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公众参与可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公正,避免权力滥用和利益偏向。

公众参与可以为决策提供多元化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增强公共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公众参与可以增加公共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公众通过参与,了解公共事业的运行情况、决策过程和资源分配等,提高对公共事业的信任度。

3. 增加公共事业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可以增加公共事业的可持续性。

公众参与可以促使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更加关注公众需求和利益,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三、提升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的途径为了提升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应加强信息公开,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增加公众对公共事业的了解。

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与社会认同

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与社会认同

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与社会认同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公众利益、公共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中,对资源的分配和决策进行协调和执行的过程。

公众参与则是指个体、社会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环节发表意见、表达诉求和承担相应责任的行为。

而社会认同则是指个体和社会群体对于社会价值、社会规范和组织机制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在公共管理中,公众参与与社会认同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

首先,公众参与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公众参与能够提高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政府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受到公众的监督和参与,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做到以民为本、服务于民。

公众参与还能提高公共资源的分配效率,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当公众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利益诉求,政府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公众需求,以此为依据进行资源配置。

此外,公众参与还能够增强公民的信任感和负责任感,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

其次,公众参与与社会认同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公众参与能够促进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当公众能够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和实施中,他们会产生对公共事务的共同责任感和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能够增强个体对于社会的归属感,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社会认同又反过来推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深度。

当个体和群体对于社会的认同程度越深,他们就越愿意投入到公共事务中去,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然而,公众参与与社会认同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渠道是否公正和平等,这是影响社会认同的重要因素。

如果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渠道存在偏颇或者不平等,那么就会引发社会不公平感和不满情绪,进而削弱社会认同。

其次,公众的参与意愿和能力是不均衡的。

有些人可能由于知识、经济或其他原因无法有效参与公共事务,这也会对社会认同造成影响。

再者,公众参与的结果和意见是否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采纳,也会对社会认同产生影响。

为了在公共管理中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认同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与社会调查方法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与社会调查方法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与社会调查方法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公众参与和社会调查在自然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公众参与的意义以及在自然资源管理中采用的社会调查方法。

一、公众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是指个人和利益相关方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参与、发表意见和贡献的过程。

公众参与的意义在于增加决策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并确保决策真正符合公众的期望和需求。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公众参与能够减少环境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同时通过广泛团结和集思广益,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意见,从而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二、社会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和测量公众观点和意见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公众对自然资源管理的看法、态度和期望。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适用于大规模调查和跨地域调查。

2.焦点小组讨论:焦点小组是邀请一组相关人士进行集体讨论的方法。

通过组织焦点小组,可以深入探讨参与者的意见、观点和经验,并形成较为综合和具体的信息。

焦点小组适用于小规模、有限定对象的调查,有助于深入了解公众对特定问题的看法和需求。

3.社会媒体互动:社交媒体已成为公众表达意见和建议的重要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可以开展在线讨论、调查投票等活动,以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媒体互动与传统调查方法相比,可以更实时地获得公众观点,并拓宽调查范围和对象。

4.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PGIS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公众参与的综合方法,结合了地理信息、地图和公众意见。

通过PGIS,公众可以直接标注地图、提供个人观点和信息,从而实现有效的公众参与。

PGIS适用于需要空间信息参与的自然资源管理调查,如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区划等。

三、结语公众参与和社会调查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增加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确保决策真正符合公众的期望和需求。

慈善组织的公众参与与社会合作

慈善组织的公众参与与社会合作

慈善组织的公众参与与社会合作慈善组织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的重要力量,其公众参与和社会合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慈善事业的成效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公众参与和社会合作两个方面探讨慈善组织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实现公众参与和社会合作。

一、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指个体或群体参与到慈善组织的活动中,体现了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慈善组织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吸引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以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首先,慈善组织应当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与沟通。

建立定期交流的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如公益讲座、义卖活动等,提供信息和宣传平台,使公众了解慈善组织的工作、项目和需求。

同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问题,增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和理解。

其次,慈善组织应当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慈善活动。

通过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策划和宣传,提供各种参与形式的选择,如捐款、志愿服务、义工活动等,实现公众参与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此外,创新慈善活动形式,融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提高公众参与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最后,慈善组织需要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调查,了解公众的参与体验和意见,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慈善活动的设计和执行。

同时,及时反馈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贡献和影响,增强公众参与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二、社会合作社会合作是指慈善组织与其他社会机构、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通过与各方的合作,慈善组织可以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拓展影响力,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首先,慈善组织应当积极开展与政府部门的合作。

与政府部门合作可以更好地借助政策支持和公共资源,开展慈善项目和服务。

同时,参与政府相关的议程制定和决策过程,与政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环境。

其次,慈善组织应当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与企业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资金支持,扩大慈善组织的影响范围和社会认可度。

同时,慈善组织可以为企业提供社会责任和形象塑造的机会,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公共事务的公众参与

公共事务的公众参与

公共事务的公众参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众意识的觉醒,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度越来越高。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增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促进民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公共事务的公众参与,初步分析公众参与的意义和存在的挑战,并提出推动公众参与的策略。

一、公众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公共事务决策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观点和意见的权利和机制。

公众参与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公众参与能够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效果。

公众是公共事务的主要关注对象,他们对于决策结果的满意度和接受程度是衡量决策合法性的重要标准。

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避免决策者的个人主观意识对决策结果产生偏差,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其次,公众参与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公众参与可以确保民众权益的合法维护,减少利益集团对决策的操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公众参与能够为弱势群体发声,提高社会的整体公平程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公众参与有助于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

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它不仅可以让公民更好地行使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还能够培养公民的民主素质和公共精神。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建立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促进民主制度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公众参与的挑战尽管公众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公众参与的程序和机制还不完善。

目前的公众参与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参与,公众的意见很难被充分考虑和落实。

一些决策者对于公众的意见缺乏足够的重视,公众参与的程序也存在不透明和难以操作的问题,使得公众意见的表达和参与变得困难。

其次,公众参与的主体缺乏公正性和代表性。

一些公众参与机构存在着利益捆绑和权力寡头化的问题,公众的意见也往往受到一些特定利益集团的影响。

因此,在公众参与中如何确保公正性和代表性,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报刊杂志事业单位的公众参与与社会影响力研究

报刊杂志事业单位的公众参与与社会影响力研究

报刊杂志事业单位的公众参与与社会影响力研究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报刊杂志作为重要的媒体形式,扮演着连接公众与新闻的桥梁角色。

作为事业单位,报刊杂志既要承担起及时传递信息的职责,又需要积极参与公众事务并发挥其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报刊杂志事业单位的公众参与与社会影响力,并提出相关研究建议。

一、报刊杂志事业单位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报刊杂志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公众对报刊杂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首先,报刊杂志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与读者的互动平台。

通过开设读者留言板、新闻评论区等方式,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相关新闻和报道的看法和意见,为提高新闻质量提供参考。

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回应读者关切并传递重要信息。

其次,建立读者俱乐部和志愿者服务团队是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方式。

通过邀请读者参加报纸创作、编辑、评选等活动,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参与社区活动、社会公益等,展现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开展专题研讨会和读者座谈会,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读者的深入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针对性地提供更优质的新闻服务。

二、报刊杂志事业单位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衡量事业单位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报刊杂志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影响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

首先,报刊杂志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

面对社会现实问题,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刊发一些正面典型人物的报导,宣传社会正能量,激励社会正面价值观的传播。

其次,事业单位可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

通过组织募捐活动、关注环保议题、推动公益文化等方式,发挥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建立与公众、企业、政府等各界合作的机制。

事业单位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专题报道、活动赞助等,利用各方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近年来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 理研究综述
2023-11-03
目 录
• 引言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困境与挑战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趋势,有助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民主 性和科学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力,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回顾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公众参与的素质和意识不高,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 渠道不畅等。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研究趋势Biblioteka 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价值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实践价值,它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 率和效果,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
研究意义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研究还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还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素质,促进社
会文明和进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随着社会治理的不断推进,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研究领域将更加 多元化和精细化。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之处
目前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研究还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过于理论化,缺乏 实证研究和实践案例的支撑。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研究应该更加注 重实证研究和实践案例的收集和分析,同 时加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制度方 面的研究。
案例四
社会公益事业中的公众参与

广东志愿服务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践与探索

广东志愿服务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践与探索

广东志愿服务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践与探索作者:池志雄来源:《中国共青团》 2020年第2期文|池志雄团广东省委书记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规则制度体系,通过制度设计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系统总结了“中国之治”的13项制度原则,并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纳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安排。

志愿服务助力社会治理的“广东方案”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社会结构复杂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治理难度也更大。

随着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复杂的社会治理实践为新时代广东志愿服务改革发展提供了试验田。

早在2009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覆盖全社会、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首次将志愿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行顶层设计。

广东各级团组织、志愿者联合会会同文明办、民政等职能部门,从全省一盘棋的视角出发,抓住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起突出作用的关键领域,尝试探索形成志愿服务助力社会治理的“广东方案”。

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化制度化,本质上是党委政府对社会力量和社会参与的保护和支持。

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规则制度体系,通过制度设计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

志愿服务制度化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制度为人们自主参与解决公共问题提供规范和保障。

党委政府对志愿服务组织化制度化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社会力量和社会参与的保护和支持。

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方式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保障志愿服务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构建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保护人们的志愿动机,激发人们的志愿行为。

广东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1999 年,广东就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广东青年志愿服务条例》,2010 年修订为《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率先推动志愿服务在法律法规层面的制度供给。

公众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探析

公众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探析

公众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了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尤为重要。

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人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推动社会的良好运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析公众参与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自行参与社会事务的行为。

公众参与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平等、公正、和谐的发展。

公众参与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社会稳定性。

公众参与有助于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减少社会矛盾。

公众参与可以加强公共环境的管理和监督,推动社会的良好运行,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2)提高人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通过公众参与,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事务,加深对社会发展的重视,并参与到社会事务的决策中去。

这不仅可以加强人民的责任感,还会增强人民的参与意识,推动社会的平稳和谐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

公众参与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为社会问题的存在,可能会有一些投资障碍和人才流失。

而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提高政府的素质和水平。

公众参与可以促进政府的公正、透明、高效,促进政府的改进和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人员资源,提高政府的素质和水平。

如何促进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促进公众参与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加强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先决条件,信息的失真和不透明容易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地向公众提供信息,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社会事务的动态。

(2)建立有效的社会平台。

建立有效的社会平台可以增强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政府可以成立反应社会问题的建议和投诉平台,向公众征集意见建议,了解社会民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3)依法体现民意。

政府应该认真听取公民意见和建议,真正将公民意见合理地转化成法定规定。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更能增强人民的信任感,促进社会的稳定。

慈善公益对社会公众参与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慈善公益对社会公众参与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慈善公益对社会公众参与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慈善公益活动是人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援助,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和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慈善公益活动在我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社会公众参与度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慈善公益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而慈善公益正是实现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慈善公益能够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个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进而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注度。

其次,慈善公益活动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通过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人们有机会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会圈子,增进社会信任。

最后,慈善公益活动能够激发社会公众自身的创造力和潜力。

在慈善公益活动中,社会公众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能力,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慈善公益活动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慈善公益活动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

社会不公平现象是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通过慈善公益活动,可以缓解一部分社会的不公平,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

其次,慈善公益活动能够改善社会贫困问题。

在我国,仍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通过慈善公益活动,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慈善公益活动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慈善公益活动,社会资源可以更加公平地分配给需要的人群,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然而,目前我国在慈善公益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慈善公益活动的透明度和监管程度亟待加强。

一些慈善机构在募捐和使用资金时存在不当行为,导致公众的信任度下降。

其次,慈善公益活动的参与率仍然较低。

虽然社会公众对慈善公益活动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实际的参与率仍然不高,大部分人对慈善公益活动只是观望而未能真正参与其中。

最后,慈善公益活动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边界不清晰。

一些商家打着慈善的旗号进行推销,导致慈善公益活动受到质疑。

公共参与在环境治理中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公共参与在环境治理中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公共参与在环境治理中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公众对环境治理的参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公
众参与在环境治理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难以克服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的影响
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公众对环境治理的参与。

首先,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获得的不足。

公共参与需要公众具备足够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信息不
对称的情况,导致公众无法获得所需的信息。

二是参与方式的限制。

公众参与的方式往往以公听会,公示和问卷调查为主,但这些
方式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参与方式的多样性。

三是参与意愿的不同。

在环境治理中,公众的参与意愿存在差异,部分公众因为环保
意识不足或利益冲突等原因而不愿意参与。

以上三点是影响公共参与的重要因素,接下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信息获得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通过透明度政策,公开环境信息,建立一个有效
的信息传递机制。

此外,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公众可以理解环境数据,并更好地保
护自己的权益。

对于参与方式的限制问题,政府应该给予公众更多的参与方式选择,如新媒体平台等,同时建立新的参与机制和流程,以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人的需求。

对于参与意愿不同的问题,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使更多人认识
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在政策设计上考虑到公众的利益,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具有参与
意愿的环境。

总之,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一个合理的参与机制,让公众真正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统计数据解读公众参与

统计数据解读公众参与

统计数据解读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而广泛的话题,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公众对政治、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公众参与的情况,统计数据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

本文通过解读统计数据,探讨公众参与的现状、特点和影响,以期进一步促进公众参与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有关公众参与的统计数据。

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参与过至少一次与社会议题相关的活动,这表明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

在这些活动中,社交媒体成为了主要的参与平台,超过80%的人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此外,约有60%的人表示他们参与活动是为了改变社会现状或提出自己的意见,而对决策的影响和结果则是参与的主要动力。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公众参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广泛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众事务中,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参与门槛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其次是多样性,公众参与形式多样,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公众参与具有时效性和实时性,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人们可以随时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及时参与到相关活动中。

公众参与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公众参与有助于促进民主决策。

通过广泛的意见收集和参与,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更全面和合理的政策和决策。

其次,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事务,人们更容易形成共识和团结,激发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公众参与还有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公众的监督和参与可以有效地减少腐败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然而,公众参与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质量和真实性的问题。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虽然方便了公众参与,却也增加了信息的混乱和不可靠性。

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会误导公众,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7卷 第 2期
2 0 1 5年 4月
广 东行政 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u b l i c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Vo 1 . 2 7 No . 2
在新生民主国家 ,公众参与的纵深度不断拓展 ,从选举权 、知情权 、请愿权到结社权 ,越来
越 多 的社会成 员参 与 到 了公 共生 活 和政治决 策 过 程 中。在 中 国 ,公 众参 与也 实 现 了跨 越式 发展 ,
从2 0 0 7年厦 门 P X项 目迁址 、2 0 0 9年广 州 番 禺垃 圾 焚 烧厂 易 地 、2 0 1 3年 江 门核 原料 厂 叫停 ,民
D oI : 1 0 . 1 3 9 7 5 / j . c n k i . g d x z . 2 0 1 5 . 0 2 . 0 0 2


中国语境 下社会 组 织和公 众参 与 的特殊 关 系
公 众参 与是 一种 古老 的政 治生 活方 式 ,伴 随着 古代 雅典 城邦 中公 共 空 间 的产 生 而 出现 。近现 代 以后 ,随着 民 主理论 的发展 和 民主 国家 的兴起 ,代议 制成 为 主流 民主 理论 ,参 与式 民 主的影 响 力大 大减 弱 。2 0 世纪 6 0年代 起 ,西方 民选 政治 投 票率 持 续 降低 ,代 议 制 民主 的弊 端 频现 ,伴 随 着公 共领 域 的扩 张 ,参 与式 民主重 回主流理 论 家 的视 野 ,引起 了人们 的研究兴 趣 。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普特曼 的经典著作 《 M a k i n g D e m o c r a c y Wo r k )和 ( B o w l i n g A l o n e )让 “ 公众 参 与 ” 成为 被广 泛研 究 的行 为 ;普特 曼对 意 大N - -战 后 地方 政 府 的研 究 表 明 ,公 民参 与 和 地 方政 府 治理 绩效 及经 济 发展存 在 正相 关效 应 。其后 ,大量研 究 拓宽 了公 众 参 与 的 内涵 ,从 民主
1 4
间 ,形 成 “ 小 政府 ,大社会 ” 的格 局提 供 可行 的技 术 路线 。启 动 于 2 0 1 2年 的 “ 集 思 公益 . 幸 福 广 东 ” 支持 妇 女计 划是 国内首个 推 动公众 参 与 的实践 。 由政府 和 民间合作 的全新 公益 模 式 ,是 研
究公 众 参 与和社 会 组织 不可 多得 的案 例 。 二 、公 众参 与 的 国 内外 研 究概况
社会组织的行为 。公众在参与过程 中辨析 了社会组 织的性质和行 为,提升 了对公共 事务 ;集思公益 ;社会动 员;互联 网
中 图分 类 号 :D 0 3 5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8 - - - 4 5 3 3( 2 0 1 5 )0 2 —0 0 1 4 —0 7
Ap r . 2 01 5
公众参与水平及其对 社会组织行为 的 影 响 探析
对广 东 集 思公 益 计划 的案例 分 析
林 敏 华 ,董 克难
( 广 州市社会 科 学院 社会 学与社 会政 策研 究所 ,广 东 广州 5 1 0 4 1 0 )
摘 要 :由于历史、政 策和社会 发展 等 因素 ,国 内的公众参与在 理论和 实践上都 存在发展 滞后现 象。 广东 “ 集思公 益” 计划是国 内首次大规模 的公众参 与实践 ,推 动 了公 众参 与和社 会组 织的发 展。研 究 发现 。社会组织的类型 、动 员力和地 区发展水平 ,共 同决定 着公众参与的发展 ,公众参与 又反过 来影 响
意爆发 出前 所未 有 的力量 、政 府 在重 大 公 共 决 策过 程 中亦 开 始 主 动 吸 纳 公众 参 与 。虽 然 有 众 多 “ 大事件 ”,但 国内对公 众参 与仍 缺 乏足够 的认 识 。随着 市场 经济 的发 展 、资讯科 技 和互联 网 的推 广 、公 共 空间 的快速 成长 ,促 进公 众参 与从 特殊事 件 走 向常态化 ,成 为 当前 的重要 任务 。
选 举 到社 区治 理 、从 志愿 活 动 到 立 法 听 证 、从 公 益 慈 善 到 宗 教 生 活 ,公 众 参 与 概 念 被 应 用 到 社 会 、政 治 生活 的广 泛领 域 。 随着研 究 的深 入 ,“ 公 众参 与 ” 已经成 为政 客 、媒 体 、学 者 的常用 词 汇 ,更 沉 淀 为政 治 生 活 中的传 统智 慧 。在 联合 国提 出的善 治框 架下 ,宾 汉 _ 1 等 提 出 ,新 的治 理模 式下 ,公 众 参 与需 成 为 政府 治 理 的一部 分 ,通过 准 立法 程序 和 准司 法程序 ,协商 民主 、公 众对 话 、参 与式 预算 、公 民陪
作者简介 :林敏华 ( 1 9 8 1 一) ,女 ,海南文昌人 ,广州市社会科学 院社会学 与社会政策研究所研 究实习员 ,主要研究方 向为社
会保障 、社会组织 、电子政务等 ; 董 克难 ( 1 9 7 3 一) ,女 ,辽宁大连人 ,广 州市社会科 学院社会 学与社会 政策研究
所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 向为社会保障 、公共政策 、社会组织等。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 ,资源流动性大 ,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 ,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 诉求强烈 ,催生了大批活跃的社会组织。观察和研究广东的公众参与行为 ,能为国内培育公共空
收 稿 日期 :2 O 1 4 —1 O 一1 2
基金项 目:广州市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 资助项 目 《 公众参与水平及其对社会组织行为 的影响探 析——对广 东集思公益 计划的案例分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