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1、1917——1927年。即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诞生了象鲁迅、周作人、胡适、郁达夫、
郭沫若、叶圣陶、冰心、闻一多、徐志摩、朱自清等这 样—批举世闻名的作家、学者和诗人;
2、1928——1937年。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出现了如《子夜》、 《家》、《骆驼祥子》、《雷雨》等等一批饮誉文坛的杰 作,除了原有的一批作家外,活跃于文坛的又增加了象巴 金、老舍、丁玲、沈从文、曹禺、田汉、夏衍、艾青、林 语堂、梁实秋等大家,以及几位很有文学才华的作家,如 叶紫、萧红等。
教案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1、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
学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阶段划分,因此,这 两门内容上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现代文 学是在批判继承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因此,是同属中国文学这个大的框 架下同构但不同质的两种文学。
.教 案
2、文学理论课程 : 它与文学理论课程有着互为依托的关
.教 案
参考教材 : 《中国现代文学30年》钱理群、温儒敏、 吴 福辉著 ,北Leabharlann Baidu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等主编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郭志刚 孙中 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教案
“现代”的含义
语言上,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文学形式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
教案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基本知识:要求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常识,了 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概貌和基本的历史经验。
作品阅读:要求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 代表性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地 位有所了解。 分析能力: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各种历史现象 的分析,要求提高正确地观察和评价其中一些突出的 文学现象的能力;通过对主要作家作品的分析,要求 提高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案
3、1937 ——1949年10月。
由于战争的影响,文学分为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三 大块,文学呈现出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面貌,在国 统区、沦陷区出现了象沙汀、艾芜、张天翼、何其芳、钱 钟书、张爱玲等颇负盛名的作家。在解放区,则出现了赵 树理、柳青、孙犁、李季等作家。其中,赵树理的小说被 认为是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典范。
学习要点: 19、20世纪之交,中国社会、历史背景; 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教案
一.社会、历史背景:
首先要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它以一种灾难性事 件的形式,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当我国在接踵而 至的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日 甲午战争(1894年) 等历次侵华战争中一再受辱、国家存 亡系乎进退之际,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经济的、政治的、 社会的,等等)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 面对新的现实必然发生变化。
内涵、地位逐渐平等; 内容上,真正属于“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美学心理、审美标准。
现代文学的分期
1. 发生期
(1898年—1917年)
2. 迅速发展期(现代文学30年)
(1917年—1949年)
1917——1927年 “20 年代文学 /五四时期的文学”
1928——1937年 “30年代文学”
1937 ——1949年 “40年代文学 ”
古典文学中的“人”
1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观点“天人合一”。 2 中国人的宗法人伦观念。 3 宋明以来思想文化领域的“天理人欲之辩”。
“天理人欲之辩”
朱熹:“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私欲全无,天 理尽见,即此便是仁”
王阳明:“心即理也。天下安有心外
之事,心外之理乎?”“心,即是天 理”
教案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898——1917年)
教案
核心问题
“人”的观念与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端 近代文学变革(非中文专业为泛读内容)
关键词
“人”的观念 梁启超 “新文体” “诗
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言文合一”
谴责小说
鸳鸯蝴蝶派 黄人 林

前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背景
1、五四文学的新的“人”的发现 2、左翼革命文学对人的阶级性的发现 3、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人”的观念
西方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
易卜生:《玩偶之家》 卢梭:《忏悔录》 尼采:行动哲学、批判哲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教案
第一节 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
所谓“人”的观念,包括人对自我的认识,
人的本质,人性、个人、个性,人的价值、人的 自由、人的权利、人的地位(以及人生观、人道 观、义利观、荣辱观、幸福观、爱情婚姻观、美 丑观、友谊观等等),人的未来与发展等。 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的不断发展、 嬗变,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史与人类发展史。 人类对自我的发现与认识,也决定文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00)
主编简介:
朱栋霖: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晓进: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朱泉明: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栋霖
朱晓进
龙泉明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 授从1917年——2000年中国新文学、发 展的历史过程和主要成就。
李贽:“童心”,“道不离人,人不
离道”,“人道即是天道”、“吃饭 穿衣,即是人伦物理”,“人必有私”
朱熹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裂变, 梁启超倡“新民”说。
所谓“新民”,就是新的 “人”的观念。
这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人 的观念的现代化的呼唤。
梁启超故居,位于广东 江门市新会茶坑村
20世纪中国文学和“人”的发现
系,文学理论课程的许多理论原理将在本 课程中得到运用,而现代文学课程中许多 文学现象,又将成为文学理论课程的重要 例证。
3、外国文学 : 它与外国文学也有很多联系,中国现代
文学是在自身求变的内因和在外国文学影 响下的外因同时起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 外国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对中国现代作 家及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