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之文化常识
2019年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经典备考材料
2019年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经典备考材料博罗县华侨中学(老道整理)一、称谓【雅称】一种美称。
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尊称】也叫敬称。
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他家房居称“尊府”。
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古代帝王自称“孤、寡”。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
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等;自家父母为“家父、家母”。
(一)对别人和别人亲友的尊称(敬称)1.在被称呼人的姓、名、字号等核心称呼前面或后面加“子”、“公”、“君”、“老”、“父”、“令”、“尊”、“贤”、“仁”、“足下”、“尊驾”、“夫子”、“阁下”、“先生”、“大人”等。
如:子墨子、范文正公、谢君、张老、渔父、尊夫人、贤伉俪。
令堂(对方母亲)、令尊(对方父亲)、令爱(对方女儿,也叫令千金)、令郎(对方儿子)、令兄(对方哥哥)、令妹(对方妹妹)、令弟(对方弟弟)。
注意:公、君、足下、尊驾、夫子、阁下、先生、大人等词还可以单独用来称呼别人,表示尊敬。
2.称字、号、别号、谥号如:(苏)东坡,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别号。
苏轼也常被人称为苏子瞻,子瞻是苏轼的字。
范文正公,“文正”是范仲淹死后朝廷给他的封号(谥号)。
3.称对方的书斋名如聊斋先生,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
4.称籍贯如:孟襄阳,襄阳是孟浩然的籍贯地。
柳河东,河东(今山西永济)是柳宗元的籍贯地。
5.称官名、爵位、做官地如:杜工部,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
文少保,文天祥曾任太子少保。
寇莱公,北宋名臣寇准封爵莱国公。
陶彭泽,陶渊明曾在彭泽任县令。
6.对皇帝、皇族成员、诸侯王的尊称称皇帝的“庙号”、年号,如“太祖”、“太宗”、“洪武皇帝”(朱元璋)等。
2019高考文化常识160(讲义版)
2019年高考古文化常识再回首(150题)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最近几年,网络盛传新高考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
为了减轻大家备战高考的压力,给2019届高考生汇总了语文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
必修一《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
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抢分点二文化常识题——重积累,会推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突破点一联想推断法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典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不正确的一项”,明确选择方向与选择数量;(2)“豪右”“顿首”“茂才”“京师”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第2步:广联想,巧推断。
第3步,再审查,定答案。
回到文本语境,结合前后文再次审读查看,确定答案。
文化常识的复习范围及途径1.分类总共主要有四大类: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
2.途径(1)课内①人教版必修5“梳理探究”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②教材内容及注释。
(详见本书P118~P123)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2)课外平时做课外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
(详见本书P124~P128)掌握文化常识“两清”1.清楚常见的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对于这些常见的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试题来分辨。
2.清楚易混易错点。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如“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等,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分清。
突破点二分类识记法突破古代文化常识题(一)按照出处联系课文语境识记参考答案突破点一[典例]思维流程:第2步:首都臣下回答君主问话时的一种礼节下对上及平辈间答案:D突破点二(一)[例1]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1-1C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调动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2.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201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
【答案】A 【解析】做答本题,首先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结合句子,调 动积累,仔细辨别。按照常识,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土 地、户籍等职事”错误,礼部掌管内容应该和“礼”有关, 不该掌管“土地、户籍”,“土地、户籍”归户部掌管。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 授官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的《大明会典》完成,升任左中允。武 宗继位, 因为东宫的恩赐, (傅珪)升任左谕德, 充任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 纂修 《孝 宗实录》 。当时的文学侍从之臣不依附刘瑾,刘瑾厌恶他们。说《会典》成于刘健等 人,浪费了很多费用,处罚参与编修的官员,降傅珪为修撰。不久, 《实录》编成, (傅珪)晋升为左中允,再升为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替代费宏 做了礼部尚书。礼部的事比其他部相对简单,但自傅 珪开始多次有执争,章奏就多 了。皇帝喜好佛教,自称为“大庆法王”。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看 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 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 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 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 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许将)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许将)担任秦州知 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 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了。”都把他们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 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自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 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一起恣意评论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 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 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 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 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2019高考文化常识
不惑之年 四十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五十岁。 花甲·花甲子 六十岁。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次组合为六十 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 耆(qí)艾 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例如:耆艾而信, 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古稀 七十岁。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 耆耋(dié) 指高寿,老年。耋多指七八十岁。 耄(mào)耋 指高寿,老年。耄指八九十岁。 期(qī)颐 称百岁之寿。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 期颐。(苏轼《次韵子由》)
2.敬称。 (1)称君王。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 表》) (2)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例如:时世宗享国日 久,不视朝。(《海瑞传》) (3)称师长。例如:夫子哂之。(《论语》) (4)称朋友、尊长。例如: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陈涉世家》)
3.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1)加“从”表示叔伯关系。例如:谢安,字安石,尚从 弟也。(《谢安传》) (2)加“太”表示长一辈。例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 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3)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例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 另外,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bǐ), 指已故的母亲。
(一)人称姓名
一、姓名和称谓
1.直称姓名。 (1)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 序》) (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 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 敬亭传》) (4)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求,尔何如?(《论语》) (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四)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2019高考复习之文化常识.ppt
四、风俗礼仪
2、古代礼仪 (1)政治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 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 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 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祭地礼仪 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四、风俗礼仪
2、古代礼仪 (1)政治
③宗庙之祭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 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祭祀时行九拜礼。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 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明代称孔子为 “至圣先师”。清代,立文庙,称孔子 “大 成至圣文宣先师”。
(今河南商丘)、岳麓书院(今湖南长 沙)、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白鹿 洞书院(今江西九江)。
二、官职制度
1、中央官制 ①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 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三 公说法有司马、司徒、司空;太傅、太 师、太保;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②三省六部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 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 袭未改。
三、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称爵名】如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 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北 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三、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称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后、等级 较高的嫔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 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 正公。皇帝的谥号常为“××帝”。
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
4、为官成绩突出 ⑴升、迁、擢、陟、晋、进:提升、 迁任、提拔、晋升、进用 ⑵加、封、赏:加封、封赏
2019届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1.朔日 2.晦日 3.望日 4.既望 5.下九 6.初阳
1. 农历每月的初一
2. 农历每月的末尾
3. 农历每月的十五
4. 农历每月的十六
5.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
纪年法: 3、年号纪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
年号纪年)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
“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 七月某日”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此后, 一个皇帝有一个或多个年号。在中国历史上, 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 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 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 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 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 (713—740),史称“开元盛世”。
唐代有五京:东京、北京、南京、西京、 中京。
六大古都 今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 封、杭州。北京古称“蓟”,又称“燕京”。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 的古都,明时始称西安,古称长安。洛阳为 九朝名都。南京,秦汉时称“秣陵”,孙吴 时称建业,晋称建康,南唐时称金陵,朱元 璋改称应天府,清代称江宁府,太平军称天 京,另有“石头城”“白下”之称,为 六代 古都。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宋称东 京。杭州古称钱塘,又称临安。
公元推干支 方法一: 分除余数法
例2:1982年的干支纪年为? 1982÷10的余数为 2,2-3=—1,—1+10=9,第九位的天干为“壬” 1982÷12的余数为2,2-3=-1,-1+12=11, 第十一位的地支为“戌”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完整版,共13个专题)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
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绝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
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
在中国历,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一740),史称“开元盛世”。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指学校。
2.XXX的《师说》中提到“六艺经传,皆通之”,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例如XXX、XXX、XXX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一般来说,“征”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XXX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例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2019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饮食器用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 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 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 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 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 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如《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 [chuí] 床便大怒。”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 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 并用,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 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唐宋以来,高型家具 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 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各个朝代 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 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 角、徵【zhǐ】、羽。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 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 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如 《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 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 的声音,声调悲凉。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 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 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也统称为“宫 调”。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ǐ],形似大碗,人 们从甗[yǎ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guǐ]中再食用。簠[fǔ],是一种 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fǔ]簋[guǐ] 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 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 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圈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 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讲究 “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 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 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 任人宰割的境遇。如《鸿门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 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 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 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 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风俗礼仪
4、饮食音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宫调】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 成一种调式。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 种律制。
四、风俗礼仪
2、古代礼仪 (1)政治 ⑤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 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四、风俗礼仪
2、古代礼仪 (2)生活 ①诞生礼 ②成年礼:冠礼,古代男子而是加冠礼。笄礼,古代女子十五行笄礼。 ③祭祀: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 羊、猪,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
1、表授予官职 ⑴征、召、辟:征召 ⑵拜、授、除:授予官职 ⑶荐、举、察:推荐、举荐 ⑷选、拔:选拔、提拔
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
2、授予官职后的就任办公 ⑴行、就:就任、就职 ⑵下车:官员初到任 ⑶视事:官员到职办公
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
3、为官平稳 ⑴历、仕、仕宦:做官 ⑵转、调、徙:调动官职 ⑶改:改任官职 ⑷补:补任空缺官职
四、风俗礼仪
2、古代礼仪 (2)生活 ③祭祀: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四、风俗礼仪
3、古代位次 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在堂 上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 面”,称臣叫做“北面”。在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 卑是坐东面西。古人乘车尚左。
传记类文言文常涉及的为官常识
7、为官能者多劳 ⑴兼、领、判:兼任官职 ⑵行、署、权、摄、守:代理、暂代官职 ⑶假:临时的、非正式的 8、辞官退休 告老、请老、移病、解官、致仕、致政、乞身、乞骸骨
三、姓名称谓
姓名是中华名文化的脉承之一,它是人们以血脉传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姓名是人 们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符号与标识,它是人在社会人文交流必须的信息表达、交流、传播的一种工 具;它还是人们在描叙自己的能量与另一个能量之间的延续气场的一种载体。姓名就是名主的长辈 为名主传承的思想,也是别人对自己的逻辑思想的记忆。
学校教育
3、古代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是民间 教育组织,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盛行于宋初,私人讲学 的书院遂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教育组织。到元代一些政策的实施使得 大量私办书院朝着官学化方向转化。
学校教育
二、官职制度 三公九卿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
郎
卫
太
廷
典
宗
治
少
常
中
尉
仆
尉
客
正
粟
府
令
内
史
二、官职制度 三省六部
中书省 (决策)
吏
户
部
部
皇帝
尚书省 (执行)
礼
兵
部
部
门下省 (审议)
刑
工
部
部
二、官职制度
2、地方官制 先秦主要实行分封制 秦朝实行郡县制 汉代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 魏晋南北朝大体沿东汉末的州郡县制 唐代是道制,逐渐形成道、州府、县三级政区 宋代是路制,成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政区 元代主要是行省制 明清对元代的行省制加以改革
三、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 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 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选官制度
汉代主要是察举制和征辟制 魏晋时期主要是九品中正制
以明清时期的科举为例
类型
考场 时间
考官
考中学生
一
二
三
县试
县
童 生 试
府试 院试
府 府州
三年之 内两次
明:提学 官 清:各省 学政
童生
秀才 生员
案首
乡试 秋闱
会试 春闱
桂榜 杏榜
省会 京城
三年 一次
乡试 次年
皇帝 委派
礼部
举人 贡士
解元 会元
学校教育
1、古代官学 ②地方官学 又称乡学、学宫。地方官学的设立,或由国家制定出地方官学制度,或由地方官吏 重视教育在其治所设置学校,经费皆来源于官府。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乡学”之设的传说,从 严格意义来讲,古代地方官学,是自汉代开始设立的。
学校教育
2、古代私学 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产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 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由于私学力量日益增强,至东汉末到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宋 代,书院成为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势大,其日久,影响很大。书院初为私立,后来才由政 府控制了一部分。
殿试
金榜
皇宫
会试 同年
皇帝
进士 及第
状元 榜眼 探花
进士
进士 出身
同进士 出身
二甲若干 三甲若干
学校教育
1、古代官学 中国古代官学教育指中央朝廷以按地方行政区划的地方官府所直接创办和管辖的旨 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历代学校教育体系。前者称中央官学教育,后者称地方官学教育。
学校教育
1、古代官学 ①中央官学 国家的中央官学,在汉朝正式创办。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 至唐朝,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南宋以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 步衰败,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朝末年,完全被学堂和学校所代替。
学校教育
1、古代官学 ①中央官学 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监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始设于汉武帝时期,太学祭 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学校教育
1、古代官学 ①中央官学 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监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西晋时初立国 子学,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3、古代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嵩阳 书院(今河南郑州)、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
二、官职制度
1、中央官制 ①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三公说法有司马、司 徒、司空;太傅、太师、太保;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②三省六部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姓名称谓
2、兼称 如鄙人,谦称自己;朕,皇帝的自称。 3、敬称 如陛下,对帝王的敬称;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常用“驾”代称皇帝。殿下对皇后、太子、诸王等 的敬称。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对已死长辈或尊辈的敬称;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 已经死去的母பைடு நூலகம்为先慈或先妣。
三、姓名称谓
4、特殊称谓 如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年龄的称谓 有襁褓(未满周岁)孩提(2-3)垂髫(3/4-7/8)总角(8/9-13/14)豆蔻(女子十三四)束发 (男子15) 及笄(女子15)弱冠 (男子20) 而立(30)不惑(40)知命、半百(50)花甲、耳顺 (60)古稀(70)耄耋(80-90)期颐(100)
三、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称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般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 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明朝后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康熙。
1、古代节日习俗 【寒食清明】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是追念介子推而设立。禁烟火,吃寒食。清明在每年四 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月初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吃粽子、 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花和菖蒲等。
四、风俗礼仪
四、风俗礼仪
1、古代节日习俗 【元宵】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 分前后。 【上巳】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 游的节日。
四、风俗礼仪
四、风俗礼仪
4、饮食音律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 稷、麦、菽。 【五牲】五种动物,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 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四、风俗礼仪
4、饮食音律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三、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直称姓名】 (1)供长辈或尊辈称呼。 (2)自称姓名或名 (3)用于介绍或作传。 (4)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 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